《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相信自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相信自己”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共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上次教师培训结束时,校长送给全体班主任老师每人一本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过去一年,重读这本书,有了新的感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MSN(中国大学网)

篇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这句出自《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其实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谁否认难教的学生确实存在吗?我相信,每一个具有基本良知、每一个尊重基本事实的人,都会承认这个事实。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个基本事实,那么就等于否认我们在教育中确实面临着许多困难好问题。如果认为教育中没有困难和问题,那也就等于否定了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不承认难教的学生确实存在,一切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就失去了一个基本前提。”事实上,难教的学生不仅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当时苏联教育界有些人为了追求及格率而主张把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排除在外的情况,苏霍姆林斯基几乎是愤怒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如果不停止解释那些本来就无须解释的事,如果不明确而肯定地说那些困难的学生必须继续学习,那么这种追求及格率的说法是毫无意义的。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震撼和深思,对我而言,它是一本指导实践的书,不仅仅指导我们的工作,更指导我们的思想,启迪我们的智慧。我想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博学多才,睿智大度,我会把她珍藏,让她指导我走好未来的教书生涯,用心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让自己的生命多一分精彩!

篇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几年以前,曾经拜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领略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风采;今年寒假,读的还是与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的书,不过,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跟随着闫学老师的脚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恢弘巨著前,撷取一朵朵小花,和闫老师一起《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是闫老师继《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称之为力作,自是书中有别处见不到的精彩。首先,闫学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她所站在的理论高度,所了解的班主任工作现状,都是许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在书中,我们可以分享到闫老师梳理、提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可以学到闫老师分析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经验和价值,我们还可以有幸聆听到闫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困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作出的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经验加上闫老师的细致的诠释,让班主任这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好书我们为什么不读呢?

篇4: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细细品读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欣赏着闫学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与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的优美文章,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引导学生的独特方式。在轻松惬意中,我学习,我反思,收获颇多。

书中第二辑《莫让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中《怎样批评学生》一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犯了错的孩子,批评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他认为谴责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他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要避免对学生进行集体责备。

是呀,当一个学生犯错时,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要他承认错误,他怎不难为情?又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许不肯认错,也许只不过是应付老师,表面承认错误而已,可心里更多的却是怨恨,这样,也许他以后会有更多的犯错次数,让老师难堪。

陶醉在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学生的艺术领域中,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教育学生的一件事,我庆幸自己选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认识到了错误。 记得开学初,我正在上晨会课,忽然,我的余光中出现了一个小纸团,在空中一闪,很快落在第一组第一张王轩轩的课桌上,面对突然出现的纸团,面对我疑惑的目光,王轩轩急得语无伦次:“老……老师,这不是我的!”此时,我完全明白:这个纸团是从他后面这张位置的方向抛过来的,扔纸团的人就是裴小佳。我打开这个小纸团,发现上面画了一块墓碑,旁边写着一句话:此墓是王轩轩的!一看到这样的内容,我火冒三丈。我看着裴小佳,只见他带着脸微微发红的脸,非常镇定地说:“这也不是我的,我没有这样的纸,老师,这个肯定是后面的同学扔过来的。”听到他这样说,我非常惊讶,惊讶他的沉着与推卸责任。但此时,我如果直接戳穿他,他肯定不会承认,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倔强。 于是,我故意问全班学生:“谁扔的?赶紧站起来!”顿时,教室里安静极了,等了一会儿,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假如没人承认的话,咱们今天就不下课了!”我提高了嗓音,非常生起气地说。“老师,是我扔的,是我的错,您就惩罚我一个人吧。”坐在最后一排的鲍小松站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同时盯住了他,这时,鲍小松的同桌站了起来,皱着眉头说:“老师,鲍小松刚刚坐在这里手根本没动,他一直在认真听你说话的,他刚刚告诉我想顶罪,好让其他同学下课。”面对鲍小松的冲动与无知,我又好气又好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孩子,能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是好的,可是,别人犯了错,你为他顶错,那犯错的同学就没有机会承认错误了,甚至会纵容他反更大的错,同学们,你们同意他这样做吗?”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同意!”鲍小松低着头轻声说:“樊老师,对不起。”我再次把目光瞟向裴小佳,只见他带着微笑,一副与他毫不相干的样子。我想: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但我一定要裴小佳自己承认错误。我决定耐心地等待。于是我对着全班同学说:“其实我已知道他是谁,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在今天放学之前向我说明情况,我会替他保密。”

可是,到放学时,裴小佳一直没来找我。

第二天(星期五),我在晨会课上继续说:“看来这个同学还没想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我还在等,希望这个同学在今天放学前能和我说清楚。”但等来的依然是失望。 这个双休日我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我准备星期一进学校后就找裴小佳谈话。 星期一早上,我到教室转了一圈,就走出了教室,向办公室走去。忽然,我听到背后有人喊:“樊老师,等等我。”我停下了脚步,回头一看,原来是裴小佳。他快速递给我一张纸条,低着头轻声说:“老师,对不起,那天的纸条是我画的。”看到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站到我面前承认错误,我的内心一阵喜悦。纸条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要向您认错。那天,我撕下一小块纸,画了一块墓碑,写上“此墓是王轩轩”的那句话,再弹给王轩轩,心想,一定很好玩!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我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不得已撒了谎。后来,鲍小松竟然说是他干的。 我回家后,两天没有睡好觉,良心一直在训诫我……老师,我希望您能原谅我,希望同学们能原谅我。请务必保密!”于是,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同时,我也答应他绝不在同学面前说。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告诉全班学生,:“那个写纸条的学生已经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已答应他不能告诉你们他是谁。这位同学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你们能原谅他吗?”其他学生都乐意原谅他,并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在课堂上做无聊的事情。此时,我的余光中发现裴小佳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从此,他学会了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变得爱学习了……

是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惩罚、批评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批评不应该成为一种结果,而应该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如果惩罚和批评不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惩罚和批评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细腻的领域,它是一门艺术。

篇5: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闫老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也正反映了苏大师不唯知识、更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那么与众不同--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妇女等等。除此之外,苏大师从不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师评价的不光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他还主张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门学科方面取得成绩……所有的这一切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苏大师在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在如今这个比较功利性的时代,在很多家长看重分数,教学效果以分数定结果的年代,这样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成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死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孩子。

篇6: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放寒假时,我领到了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获至宝。虽然干班主任多年,但比起老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一场及时雨,看完这本书后,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能力。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篇7: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 推荐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推荐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推荐度:林长制工作总结 推荐度:苏宁客服实践心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又多面,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摸索着、追寻着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蓦然回首,我偶然发现杭州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心灵为之一震!它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共分为五辑,分别为“在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让家长也懂教育”、“善于创造成功的预感”、“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更多的宽容和包容。

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讲课,学生们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忽然听到一阵“嘤嘤”的哭声,我循声望去,是晓冉在哭。“怎么啦?”我走近她身边问。“她的两元钱不见了。”她同桌抢着帮她回答。“你把钱放哪了?”我急忙问。“我把钱夹在课本里,做操回来就不见了。”晓冉抽噎着说。顿时,课室里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要求“捉贼”。集体中发生这类事,是最让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处理不当,会使集体涣散,也会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正想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时,忽然发现发现平常最爱说话的梁民一言不发,一双小手捂住裤袋,很不安地坐在座位上,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我断定钱是他偷的。我灵机一动,拿起前几天买的钢笔,示意学生们安静,说:“我这里有一支红外线钢笔,谁拿过晓冉的钱,用它一照就知道。”说完,我装模作样地给每一个学生照手。照完后我说:“答案我已经知道了,不过我知道他不是有意拿的,我相信他是好孩子,他一定会承认错误,把钱拿回来的。”我继续上课,我看见梁民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下课了,我故意让梁民帮我拿作业回办公室,他低着头慢慢地跟着我,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喳喳。

“怎么啦?不说话?”我故意问。他脸红红的,两眼不敢正视我。我猜测到他内心的慌乱和不安。我轻声问:“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他嗫嚅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老师,我做了一件错事。”“什么错事呢?”“我拿了小冉的两块钱,我......”他支支吾吾的说着。我知道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想:错误是人生成长的印记,从不犯错误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件事的处理不能粗暴,一定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更要抓住这个机会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是我说:“你知道老师刚刚为什么没有在同学们面前指出你么?”他摇摇头。我说:“老师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尊心的男子汉,男子汉都不希望别人批评他,而且,老师相信你已经认识错了。是不是?”他点点头。

“你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拿小冉的两块钱?”梁民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我是跟她开玩笑才这么做的。”开玩笑?刚想表扬他勇于认错是个好孩子的我,听到这句话肺都气炸了。这绝不是开玩笑!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然而,是否需要当场揭穿他的谎言呢?当时,我真想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偷了就偷了,还说是开玩笑,你以为老师就是那么好骗的吗?但转念一想,不能那样做。思想教育不能强求一次奏效,而应潜移默化,耐心等待,想办法创造条件,启发学生自身的觉悟,靠学生自身的人内动力解决问题。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余地。于是,我装作相信似的严肃指出:“这种玩笑不能再开了。如果同学们误以为你偷了钱,

篇8:《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作文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作文

几年以前,曾经拜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领略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风采;今年寒假,读的还是与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的书,不过,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跟随着闫学老师的脚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恢弘巨著前,撷取一朵朵小花,和闫老师一起《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是闫老师继《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称之为力作,自是书中有别处见不到的精彩。首先,闫学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她所站在的理论高度,所了解的班主任工作现状,都是许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在书中,我们可以分享到闫老师梳理、提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可以学到闫老师分析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经验和价值,我们还可以有幸聆听到闫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困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作出的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经验加上闫老师的细致的诠释,让班主任这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好书我们为什么不读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吧!

闫老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也正反映了苏大师不唯知识、更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那么与众不同——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妇女等等。除此之外,苏大师从不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师评价的不光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他还主张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门学科方面取得成绩……所有的这一切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苏大师在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在如今这个比较功利性的'时代,在很多家长看重分数,教学效果以分数定结果的年代,这样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成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死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孩子。

篇9:《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杨方朋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杨方朋

放寒假时,我领到了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获至宝。虽然干班主任多年,但比起老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一场及时雨,看完这本书后,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能力。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想使每天的工作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走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篇10: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有感

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对于这句话,我在读《跟苏霍姆林斯基读班主任》这本书时,有更深的体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你用真心、爱心待孩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遇到过很多让我高兴、让我伤心、让我惊讶、让我苦恼、让我难过的事……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记得20xx年9月我被调入文景小学工作,开学第一天满怀热情的我被学校指定担任一年级六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当时的我是踌躇满志,一心想把这个班集带好,于是开学前一天就开始张罗着给本班家长打电话通知开学前准备工作事宜。这不9月1号一大早就来到了我的“地盘”-----一六班,等侍我的兵。快瞧,小家伙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了,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们激动、兴奋、紧张的心情。突然门外传来了号啕大哭的声音,让安静的教室顿时变的“热闹”起来,小家伙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原来这撕声裂肺大哭的小女孩竟是我们班的,它的名子叫甜甜(小名)。

甜甜是一个恋母情节非常严重的女孩。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甜甜妈妈对女儿的期望,这让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哭并且能安安静静走进教室这一问题就这样缠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退去。这样的场景就慢慢拉开了序幕……

每天早上总会接到甜甜妈妈打来的电话,孩子在学校门口哭闹不肯进教室,陈老师你快来帮帮我吧!万分焦急的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校门口,看到孩子满脸委屈的泪水、母亲期盼的眼神,那一刹那我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真的.不容忽视。劝告、讲道理、哄骗、威胁所有的办法用尽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我与孩子母亲商量后只能决定采取强制手段硬是把孩子抱进教室,但就是这一举动却适得其反,甜甜越发反抗的厉害那撕声裂肺的吼声一次比一次严重。你拉我推算是把孩子弄进教室但妈妈刚走这孩子就跟出教室任谁劝告也无济于事有时整整能在外面跟你耗一天时间,就在校门口等妈妈来接她,从甜甜的脸上我看到的是祈盼、哀求的眼神……她希望妈妈来接她!

那天早上那一幕又拉开了序幕,我走上前去问甜甜:“想不想妈妈来接你?”孩子默默点头。我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哭老师就允许你中午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跟妈妈说话,没想到这话刚一出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那小脸立马从阴天转入晴天。此时的我心里还真有些小得瑟:没想到这一招还真是好使呀!到了中午我立刻对现了自己的承诺,当听见甜甜与妈妈的交谈中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很懂事的,她问妈妈,你的病好了没?药吃了没?身体舒服不?要多喝水呀!……这一句句关心、体贴的话语那一刻震撼了我。其实她很懂事的只是对妈妈眷恋太深了。

可是好景不长孩子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整整两个月几乎天天都如此,当时的我真得感觉自己好失败、好无助。记得那天早上陈校长看到那一幕后她对甜甜细心的呵护与关心让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害怕,与陈校长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这样聊开了,站在一旁的我对陈校长的宽容、大度、细心、耐心折服了。

我慢慢开始琢磨、分析这个孩子的性格。早熟这个词一下子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家长平日说话、行为的不注意让这个年龄不大但心智成熟的孩子变得不想与同龄孩子沟通、交流,她的内心觉得班里孩子什么都不懂跟她就不是一个层次的,跟她们玩没意思这些想法一下子在我脑海中烙下。对,从家长入手必须让家长配合起来,否则孩子怎么办?这个班怎么办?在与甜甜妈妈深谈之后她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没过多久孩子真的改变了,这让我与甜甜妈妈都兴奋不已。两个月后甜甜终于开始愿意与班里同龄孩子玩耍、嬉戏。

那一幕至今令我难忘,甜甜一次又一次的哭声,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管理产生了许多的感想,那表面的泪水却让我的心灵长时间震撼,也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我不敢说我今后就很能做到我所思考的这些,但起码从现在开始,我已经在理性的思考我的教学、我以后的班级管理。我又一次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肯坚持就会有希望。

又过了两个月后,甜甜终于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三跳比赛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孩子对母爱的眷恋也慢慢淡化了,她慢慢地融入这个集体变得开朗、活泼、自信……

转眼这群小兵与我已相处三年了,在这期间甜甜的转变最为之大,学习、纪律、个人能力、才艺、口才……可味说样样都在班里领先,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越了班里的同龄孩子,但凡给我们班带课的老师估计没有不认识她的,这个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样样优秀她在班里可谓是我们班的主心骨,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几天的结业典礼上,当刘老师一宣读完“童眼看校园”作文大赛一等奖名单时,陈校长眼睛一直看着此时走上台去的甜甜(此刻我在想:她应该在想这不就是二年多前那个天天在校门口哭闹不已的孩子吗?

想到这里我感慨万千,回顾以往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对学生跌跌不休的灌输,苦口婆心的劝导,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或耳提面命,或疾言厉色,以为这样才尽到了教育之责,结果成效却微乎其微。今天读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独立意识与自尊心日益增强的学生,是不喜欢这种赤裸裸的教育行为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青少年“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作为“园丁”固然要“栽花”,但是如果仅有在“栽花”的美意,而不知“花”的特性与喜好,终难育出满园鲜花。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篇11: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有感

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草――一颗等待阳光照射,雨露滋润的小草,而父母恰似那温暖的阳光,班主任则是那滋润万物的雨露,给孩子以循循善诱和尊尊教导。《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它让我明白榜样的力量真的无比强大;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必须注意方法和场合,既要顾及家长的面子,又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那么,班主任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平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耐心细致辅导学生的精神;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不用教师自己表达就能起到很好的感染学生的作用。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也表示:“要尽可能少请家长们到学校来对孩子进行道德训斥,而因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同父母在精神上交往,这种交往能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教师动辄把家长请到学校“告状”,这种做法无形中既伤害了孩子,又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孩子现在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帮助。如果,家长和教师能一起来帮助学生,那我相信这个孩子一定是幸福的。

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复杂、琐碎,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遗嘱中说:“用知识哺育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篇12:跟苏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我读了方老师推荐给我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真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尤其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是摸不着头绪,但看了这本书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启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在教育着我们,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 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二、做一个让孩子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学生负责的老师。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三、做一个懂得坚持的老师

以上内容如果缺少了“持之以恒”,那么无论你付出多少努力终究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我认为,做班主任不需要多么聪明,智商一般就够用,重要的是“一要认真,二要坚持”,其实这是做人做事要做好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成功呢,“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教师一时或一天踏实认真去做并不难,难的是节节、日日、周周、每个学期、每个学年都达到踏实认真,勤奋用心。认识育人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我们所强调的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传统的优秀做法才是有效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没有耐心的、与学生面对面的、精心和经常的辅导,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即使是做指导者也必须深入学生,去指导才行,不付出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

特别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更要耐心细致,在尊重、理解基础上提出可接受的要求,使其有反思的余地,有改正缺点或错误的机会,促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冲破各种阻碍,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在某方面取得进步。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养成教育,不断激励,使学生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

班主任的工作复杂而又多面,我的片面之词也许根本不能概括我对本书的所有感慨与感激,在繁杂而劳累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发,从而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遗嘱中说:用知识哺育自己。教师只有不断进修提高,不断洗涤自己逐渐被世俗杂务蒙尘的心灵,用自己的真心换得孩子的真情,此时,我相信,你就是一名真正成功的班主任!

篇13:《跟苏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教师读书心得

《跟苏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教师读书心得

在阅读《跟苏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段时间,经常会想象在夜晚,沉醉于美好的场景中。苏霍林斯基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十分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他最担心的是自己不能觉察、理解和真正感觉到从幼儿变成少年的那一时刻——那一短暂的时期。所以,当他人瓦里娅的眼睛里看到那个时刻终于到来的时候,他心潮澎湃,为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备感喜悦……

一棵小橡树生长在小路旁边,有人用脚踩过了它细嫩的幼枝。在苏霍林斯基的提示下,孩子们意识到,如果任由不管的话,这棵小树不可能成长一棵参天大树。于是,他们一起拿来铲子,连根带土、小心翼翼地挖出了小橡树,把它移栽到一个安静宽敞的角落里。对孩子来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小橡树。苏霍林斯基认为,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思想。随着孩子们视野的扩大,这样的行动可以帮助孩子逐渐确立公民意识,用公民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但是,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什么对他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

这一点正是我在教育中不够关注的,现在回想起来,书中提到的案例在我的`学生身上确有体现。班里几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会特别关注对方的成绩,要是哪次自己没有“胜出”,便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情绪低落。尽管目前还没有别的情况出现,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这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竞争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书中提到的方法值得一学,那就是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善于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为班集体做点什么,并在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能。

在苏霍林斯基宏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核心理念。因为,苏霍林斯基新闻记著作,我们看到的不公是具体的教育方面与实施策略,更多的是对人的真切怀和这些故事留给我们的深远启示。在他三十多年辉煌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

这本书重点梳理、提炼了苏霍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分析、研究了他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家校沟通、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经验与价值。苏霍林斯基不公公是他的理论和信念,更有他作为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师长、父亲、朋友与一个真正的人无比高贵的全部质素。

教师公正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说,教师公正与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时时感受到公正的孩子,他就会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接纳周围的世界,他的心灵会变得高尚;相反,一个感受到不公正的孩子,他会逐步丧失对他人的信任,他会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他的心灵会变得迟钝和凶狠。

我是那样热切地阅读这些温暖的故事,它们让我知道这世界上曾有过这个的教师,这样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分子,在阅读这些故事中,不公要学习迷人的知识教学,更要学习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这是我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的最深感受,也是我的追求。

篇14:《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因为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的过程中我不仅重温了苏霍姆林这位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而且感受到了闫学老师对教育现状深深的忧虑和积极去改造的努力,感受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这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他们一致认同阅读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命运,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更认同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质量。

曾几何时,我也非常热衷于和学生一起读书,我们读报纸上最新鲜的文章,我们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杂志,读成本的传记、杂文、随笔,读后我们交流讨论,有时会因为对书中的观点看法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又几何时,因为考试,为了成绩,我们只能选读课标要求的名著了,因此我们的读书交流中少了许多争论,少了许多思想撞击的火花,少了许多心与心的交流……读书都少了,更不要说写了。原来我们每周一篇周记,每周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周记交流,每次周记交流中同学们都想尽办法创造新的形式,每次交流后都评选同学们最喜爱的周记,每次周记交流时,学生之间的唇枪舌战,每次周记交流时学生们两眼熠熠放光……如今这些场景都不见了踪影,教和学都少了许多快乐,也少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我的学生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的素材就来自周记,我们退休的胡铁之老校长每次看到报纸上有我的学生的习作发表,都要赶来祝贺,老校长一直都保存着他的孙子――曾经是我的学生上学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周记。

记得曾经的学生家长对我说,她儿子说顾老师是他遇见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当时我只觉得这是学生和家长的溢美之词,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甜美的嗓音,没有潇洒的书写,没有渊博的学识,何以能配得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现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才明白是我带领他们读书和评写周记,让他们的初中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多了一些回味,因此觉得我这个老师与众不同吧!我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交流自己周记点评活动时,让对方羡慕不已。这个活动让学生多年以后都回味无穷。

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我在自责,为什么学生这么喜欢的活动,我竟然没有坚持做下去,仅是因为考试的原因吗?答案很清楚,就是自己太没有定力,没有自己的坚守。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坚定地相信: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多阅读,一起多练笔,一起多评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文采飞扬,让初中的语文学习成为孩子难忘的回忆,初中的语文学习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奠基,学习生活工作因读书而美好!坚守自己的选择!

篇15: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了特级教师闫学著的《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的愿望,我们的教育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育,我们的教师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一、学生劳动意识。凡是热爱劳动,双手灵巧的孩子,往往聪明好钻研,学习上很少遇到困难。劳动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教育中没有劳动的参与,其他方法、手段、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其意义,劳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培育。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辟了种植园,对于种植园的果实,是否可以鼓励把第一批果实送给家长或老师,学生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一个孩子(学生)对家长(老师)应有的责任感。二、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从教十几年,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只能维持几分钟,有的学生天真活泼,有的天生性格内向。未能找到问题真正症结时,所有努力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学生学习吃力、性格忧郁等,绝大部分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孩子精神、智力、世界观、自信心都取决于身体是否健康,作为老师应把关心学生健康看作自己的首要工作,这是一切教育工作最核心的所在。三、教师应该是读书人。读书的教师群体共同把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完善人的内心世界--道德素养。教师应不间断地读书,就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空闲时间,我们才应大量阅读,才能最终减轻自己的负担,才能花费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帮助学生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才能感受到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四、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学科。数学大师苏步青在求学时,本来十分喜欢文史,正是教他数学的一位中学杨老师把他引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杨老师的数学课十分吸引人,给学生看了不少他从日本带回的数学杂志,讲解那些杂志里的数学知识和习题,把年轻的苏步青吸引住了,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几乎把所有能够抽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数学了,直至成为一位著名的数学大师。考上车中的学生门门功课成绩优异,在这群学生中,有哪一个学生对某一科特别喜爱?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当发现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内产生兴趣,哪怕是一丝兴趣的萌芽,我们也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一丝萌芽,因为这是学生发展智慧的希望。五、对于学困生,真的就找不到一条发展自身潜能和途径吗?只有分数这一个评价标准吗?分数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领域,不能因为这个领域失败了,就否定其他更多的那些领域,让孩子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他可以除学习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对于学生学习困难的,我们观注了什么,是不是把他当人来看待,老师应该反思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喘息。现在的教学还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很多学校都把教学搞成学校教育唯一的工作。学校拼命抓老师上课,老师就把4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把学生框在老师预设的思路内学生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一节课、一天、一月、一学期、一年、几年学生能吃得消吗?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想一想的时间了吗?认为自己把规定的内容讲完就万事大吉了。学生思维有喘息的机会吗?老师的课堂行为应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老师上课教同样内容,学生不同,却是同样的的方法,我们面对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我想通过这本书引发对于教育现实的更多思考。

相关专题 读后感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