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岁感言

Shrek的斑青马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hrek的斑青马”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百岁感言(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一百岁感言

一百岁感言

【杨绛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5岁】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19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篇2: 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炎热的夏季,读到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如醍醐灌顶,清凉直入心扉。全文一如杨先生文章的风格,朴实无华,字字珠玑。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感悟,那是一个世纪的生命感悟。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先生相比,我还在红尘之中,喜怒哀乐都是不由自主,很多事看不破,想不开,猜不透,所以烦恼忧愁不寻自来。常常让自己的生活有时会暗淡无光。想想先生的话;世界是自己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吧,用心装点属于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读到这里,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有时我们会怨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聪明,想想这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定律,就明白了,人不可太贪心。珍惜自己拥有的,知足常乐吧。

篇3: 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这样写道。读罢杨绛先生这篇洗濯心灵的感言,疲惫和浮躁都在文字中乖乖地驯服,顿觉夏日清凉无比。相对于杨绛先生的淡然处世,我们还只是莽撞的小青年。

多少人热衷于追名逐利,找不到心灵与生活的平衡点,找不到欲望与现实的平衡点;多少人忽视了家的真正含义,被物质操纵了心灵,被欲望出卖了灵魂……其实,人生精彩不精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就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的时候多,纵然狂风袭来,波涛汹涌,波澜壮阔,也终归恢复平静。生活也亦如此,不必非要轰轰烈烈,不必非要一鸣惊人,不必非要丰功伟绩,只要找到自己价值所在,只要活出生命的价值,就是精彩的人生。保持平常心,保持平静心,保持平和心,一如杨绛先生那样淡泊人生。

第一次知道杨绛先生的大名,是在《围城》附录――《记钱锺书与〈围城〉》里。《围城》自1980年在国内重印以来,许多读者对大师诙谐的语言文字拍案叫绝,引来非常关注。杨绛应胡乔木建议写《钱锺书与〈围城〉》:杨绛略书钱锺书的经历、家庭背景和他撰写《围城》时的处境,并为《围城》做详尽的注解……她的笔触平静而柔和,她注重细节,从容地叙述,娓娓道来。从而引起我对她本人及其作品的关注。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洲东吴大学。1932年春与钱锺书在清华初识,1933年订婚,1935年结婚,两人同去英国留学,1937年秋同到法国留学,1938年秋同船回国。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她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长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和戏剧等,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晚年的杨绛一直笔耕不辍,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我喜欢她读她的作品,也羡慕她和钱锺书的爱情,更敬佩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回顾杨绛先生的个人生涯中,她与钱锺书既有过在国难当头惶惶不可度日的艰难岁月,也有过“文革”中被作为“资产阶级学者”揪出来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或许杨绛先生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她与钱先生的爱,那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是她和钱锺书相濡以沫厚重的深情,是他们精神上心灵相通,生活中悉心呵护。是这爱支撑了她,是这爱让她甘心付出,因为她知道自己最爱什么,最想要什么。在心爱的女儿、挚爱的先生相继离世以后,杨绛先生的痛楚可想而知。三河里的寓依旧是水泥地、白墙,家具简陋,而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手稿集》。整理完《钱钟书手稿集》,杨绛先生为满足女儿遗愿,又以她的视角写出了《我们仨》……她把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和著作权都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好读书”奖学金,资助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这笔奖学金已经累积到近1000万元。

从名门闺秀到文学大家,杨绛先生经历无数世事变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依然保持从容恬然,低调温和,淡泊名利。

篇4:《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首先祝福杨先生,百岁时日,思维敏捷,心态极好。又能感悟到要把在世俗生活中被沾染的污秽东西清理干净,才能“回家”。百岁之年知道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是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同时又把对无奈的事物的“忍受”变为享受。这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杨先生对人生的感悟至深是我们这些晚辈都非常敬佩的。用杨先生的感悟来指导、鞭策我们,把杨先生的感悟变成我们的生活目标。及早把我们自己的小世界洗净,以便以后能干干净净地“回家”。

净化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世界,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快乐!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健康!

“洗净”自己,是为回“家”做准备。是对自己负责。带着沾染的污秽回“家”,会污染了自己的“家”。

回到“家”是为踏上新的征程做全面的准备,不带污秽回“家”,不光会使自己的“家”里干净,更会使以后的“路”走得更好。

篇5:《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近日,读杨绛的《一百岁感言》,颇有感触。杨绛在文章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文中的两个“到最后”,是她内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读,也是她对人生过往的归纳和总结,句句都触及到生命的本质。

也许你认为,她的观点里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许你觉得,这只是她的一管之见,没有什么代表性。可是,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识女性,她的这种领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体验,如果说够不上你所认为的什么人生真谛,那它至少是真话实话,她不会参假。

杨绛曾著有《我们仨》一书,书里记载和讲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们知道钱钟书,却未必知道杨绛。杨绛贤淑聪慧,甘为嫁衣。钱钟书是个书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是夫人杨绛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终融入并拥抱着钱钟书这个“围城”,没有也不愿意走出来。

人不到一定阶段,是不会盘点过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龄,也是不会沉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因为,人是带着梦想来的,是带着新奇来的,从年少到年老,总想潇洒走那么一回。人是一种过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过了馒头,才知道馒头的味道,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怕是头撞在了南墙上。酸甜苦痛总要个人去感知,喜怒哀乐总得自己去体验,别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别人的体验当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我们不可能沿袭和套用别人的老路。但是,别人的人生经验可以借鉴,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当我们面对同样一个世界,同样需要寻求生命本真的时候,那些先哲们,许多大家们,其实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他们的人生感悟,是历练成真的思想精华,是赖以传承的文化瑰宝。

滚滚红尘,世事变迁,浮躁的往往是人心;诱惑世界,物欲横流,纠结的往往是心态。人啊,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喜悦或忧伤,或逍遥或沉重,或盲目或轻浮地过活,何时能够沉淀内心,不随波逐流,不为杂念所困,不为繁碎所累,认认真真地做回自己,聆听和感受一下宁静的内心,明白自己的来去和归路?

世事维艰,静观人间沧海桑田;千古昭昭,闲看天上云卷云舒。虽然我们达不到也不必追求这种超然的境界,但我们深知,每个生命总有了结的时候,每个人生总有走完的那天,人生的经历不同,其生命的精彩程度和价值份量也不相同。尽管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能走多远,但是,正像杨绛说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和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当我们慨叹人生几何的时候,是否愧对和遗憾曾经的过往?

杨绛终身与书为伴,平生喜爱看书与写作,孤单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单,精神却非常丰富和充实,内心强大而坦然。她的心里装着一个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个特立的世界。她凝结人生精华,所散发出的,始终是知识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与世无争,心静如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把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归于精神。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我们是否也能够炼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来?

篇6:《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我以为,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是这世界上最能启迪人的文字之一,这是一位世纪老者阅历无数的总结,作为晚辈的我,能眼见如此文章,实在是此生之荣幸,这是杨绛先生对我们最宝贵的赠品,欣感之余,作此文章。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不错地,如今社会我们许多人都有无尽的烦恼、焦虑和浮躁,遇事惊慌失措,盲目不已,我们为金钱所困,为财富所扰,于是生活便显得狼狈。倘若我们内心有几份淡定与从容,有先生那般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境,到那时,我们便能看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洗尽铅华,超然于尘世之上。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诚哉斯言!因为名利,我们有太多放不下;因为名利,我们可能舍本逐末,难辨是非。追寻名利,是因为我们在乎,正因为我们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长此以往,便迷失了那个真实的自己,是啊,其实,世界永远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实际上,有的人其实完全不会在乎你,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所以,朋友,不要再为别人的看法而累得气喘吁吁,去找到那个真实的你自己吧,永远做最好的你!

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虽短短几百余字,但他给我们的哲思和启迪是需要用一生去领悟的,斯人已逝,其文永存!

篇7:《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最近各个QQ群里都在转发杨绛的《一百岁感言》,似乎很超脱了,很明白了,很放下了。很多人叫好。我读了一遍,感想是:可怜,可叹,可悲。

可怜在于,她活了一百岁,还以为死就是一切的结束,以为就可以“回家”了。完全不知一个人的神识是无始无终的,死后还有漫长的路程等着她。

可叹,作为有名的知识分子,一肚子学问,却认为世间的事情就是那么的不公平,只觉得很不公平,而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一切都有因有果,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

可悲,还在用精神的、物质的那一套理论来思考人生。可能是善缘不足,没有机缘使她听进佛法。一百岁了,还不赶紧念佛!真替她着急啊!

现代知识分子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相信有前生、有后世,以为人生就是这么一段,完了就完了。所以种种结论,都是片面的分析,得出的片面的结论。

篇8:《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杨绛被人们尊称为先生。一位高知女性,被这样尊称,是因为人们由衷地敬仰她的学识、品德和修养。

偶然看到她的百岁感言,平实的文字,竟然带着那么强烈的一种穿透力,贯入我的胸膛,有什么被逼出了眼睛……

我们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对自己的总结来对照成长: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当青春渐行渐远,在诚恐诚惶中,在懊恼悔恨中,在被拍在沙滩的路上,扮着过来人,扮着无所不知的样子。当你忽然看到活了一个世纪的杨绛先生淡定从容的样子,你会作何感想?

说到杨绛先生,就不能不提钱钟书先生。他们夫妻两个,我们最早知道的,是钱钟书,是他诙谐幽默的《围城》,是他那段围城理论。他的渊博和聪颖光芒四射,以至于盖住了他的身后那个温柔敦厚的才女杨绛。

《干校六记》和《我们仨》沉定简洁的文字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淡定从容的学者。

活了一个多世纪的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惨烈和风暴,今天都落满尘埃,定格成画面。她亲身经历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表达出来,少了当时的凌厉和残酷。

在她玲珑瘦弱的身体里,有着怎样的胸怀?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后,有着怎样的睿智?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篇9:《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5岁生日。杨绛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称她为先生,是因为她老人家不仅仅是钱老的夫人,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戏剧家、学者,更是人生智者,她是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楷模。

杨绛先生出生于197月17日,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最后一年宣统三年出生的。她在100岁时发表了自己的《一百岁感言》,并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向世人道出了她的人生感受,让我们读来受益匪浅。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我读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时,如醍醐灌顶,惊叹杨绛先生这位百岁老人,大彻大悟,以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总结提炼出人生真谛。杨绛一辈子与清华有缘,她与清华同龄。年少时一心想上清华,结果当年清华不向南方招文科生,只得上家乡的东吴大学,后来向父亲软磨硬泡,硬是到清华外文系借读,圆了清华梦,又促成了中国文坛上一对传世姻缘佳话,与钱钟书结为伉俪。夫妇两人携带周岁的女儿,远渡重洋,赴英伦牛津大学留学。本可以继续读博士,但是夫妇二人在烽火抗战中回到祖国,不做亡国奴,表现出文人的爱国情怀。1949年新中国成立,夫妇俩坚定地留在大陆,用杨绛自己的话说:我们是倔强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她从大家闺秀、留学生、教授,回国后成为家庭主妇、“灶下婢”、中小学代课教师,无怨无悔。上世纪50年代末下乡时,她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夫妇俩受到冲击,,住大杂院,为羞辱杨绛,造反派让她打扫厕所,可她却能安然处之,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当自己的爱女钱瑗、爱人钱老接连去世,92岁高龄的她在悲痛之中,把自己的思念写成著名的回忆录《我们仨》,寄托思念。之后又出版了《走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编撰钱钟书笔记二十卷出版。近十年来,她把钱老和自己的稿费捐献给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共有基金一千多万元,恩泽学子。

我们都知道钱钟书有著名的小说《围城》,但是杨绛其实出名比钱老还早,她的成就也非常突出。特别是她47岁自学西班牙语,翻译出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而且在第一次翻译到七章半(总共八章)接近尾声的时候,自己感觉不满意后,推倒重来。《堂吉诃德》中文版后来作为国礼,由邓先生赠送给西班牙国王。1988年,她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顶峰之作《洗澡》,时年77岁。问及她艺术上得来成就的“秘诀”时,她说:“艺术就是克服困难”,而珍惜光阴和自强不息就是她克服困难的重要法宝。

对于一位度过105岁生日的老人,估计她所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要多。对人生、生死、荣辱、苦乐,有着自己的切身体验,这不是她的“研究成果”,而是她实实在在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体验出来的。她认为人要有“念想”,就是要有信念。人活一辈子,总是为理想信念活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谈不上高低、贵贱,文人雅士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凡夫俗子有自己最通俗、最实际的想法,有念想,就有希望,就支持着自己走得更远。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满意,我们常常祝愿万事如意,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不满意怎么办?杨绛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知足者常乐,人生不满意是常有的事,要学会忍耐,学会忍受,学会接纳,精神上的享受大于物质上的享受。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让我们淡定、从容地面对人生、面对一切!

篇10:《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很辛运一大早就读到了这篇感言。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看先生的感言,而立之年的我如同和她一起沐浴了一场世纪风雨的洗礼,很多自己还没经历到的东西似乎看到了几分轮廓。但人生于我而言,还有很漫长的路去探寻。

六年前的今天,我刚从大学校门迈出还不到一个月。那时的自己,到没有像先生所言迷恋爱情,而是一股脑儿的扎进了创业的洪流。整整四年的打拼,喜忧参半;两年的打工生活,拮据度日。同样的六年,很多同学却已经小有成就,有的赚了钱,有的升了官。回想毕业前夕,大家还都不分上下,而今却有了差距,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今天,看了先生的感言,仿佛有些开悟。“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又何必等到拥有一切时才去追求幸福呢?其实幸福一直在我身边,只是心态出了问题。做一个“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想好的,做好的,得好的”的六好先生,幸福自然会在心中绽放。每个人都有别人羡慕的地方,当然家家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关键还是自己的心态。

人生无时不刻的在接受着生活的锻炼,锻炼的过程,有苦有乐。把苦变成乐,是对生活的豁达,把乐变成淡定,是对生活的境界。正处于壮年的我,肩上有家庭的责任,必须在豁达中,向生活索取物质基础,当然也不能少了精神上的追求。淡定是修炼出来的,一个挣扎在温饱线的人很难做到淡定,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因此,做自己现阶段该做的事吧,只是不要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迷失了自我,荒芜了心灵。加油吧,年轻的创业者!

篇11:《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一百岁感言》读后感

近日,读杨绛的《一百岁感言》,颇有感触。杨绛在文章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文中的两个“到最后”,是她内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读,也是她对人生过往的归纳和总结,句句都触及到生命的本质。

也许你认为,她的观点里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许你觉得,这只是她的一管之见,没有什么代表性。可是,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识女性,她的这种领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体验,如果说够不上你所认为的什么人生真谛,那它至少是真话实话,她不会参假。

杨绛曾著有《我们仨》一书,书里记载和讲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们知道钱钟书,却未必知道杨绛。杨绛贤淑聪慧,甘为嫁衣。钱钟书是个书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是夫人杨绛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终融入并拥抱着钱钟书这个“围城”,没有也不愿意走出来。

人不到一定阶段,是不会盘点过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龄,也是不会沉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因为,人是带着梦想来的,是带着新奇来的,从年少到年老,总想潇洒走那么一回。人是一种过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过了馒头,才知道馒头的味道,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怕是头撞在了南墙上。酸甜苦痛总要个人去感知,喜怒哀乐总得自己去体验,别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别人的体验当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我们不可能沿袭和套用别人的老路。但是,别人的人生经验可以借鉴,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当我们面对同样一个世界,同样需要寻求生命本真的时候,那些先哲们,许多大家们,其实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答案,他们的人生感悟,是历练成真的思想精华,是赖以传承的文化瑰宝。

滚滚红尘,世事变迁,浮躁的往往是人心;诱惑世界,物欲横流,纠结的往往是心态。人啊,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喜悦或忧伤,或逍遥或沉重,或盲目或轻浮地过活,何时能够沉淀内心,不随波逐流,不为杂念所困,不为繁碎所累,认认真真地做回自己,聆听和感受一下宁静的内心,明白自己的来去和归路?

世事维艰,静观人间沧海桑田;千古昭昭,闲看天上云卷云舒。虽然我们达不到也不必追求这种超然的境界,但我们深知,每个生命总有了结的时候,每个人生总有走完的那天,人生的经历不同,其生命的精彩程度和价值份量也不相同。尽管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能走多远,但是,正像杨绛说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和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当我们慨叹人生几何的时候,是否愧对和遗憾曾经的过往?

杨绛终身与书为伴,平生喜爱看书与写作,孤单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单,精神却非常丰富和充实,内心强大而坦然。她的心里装着一个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个特立的世界。她凝结人生精华,所散发出的,始终是知识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与世无争,心静如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把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归于精神。这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我们是否也能够炼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来?

篇12:杨绛《一百岁感言》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网络热传的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并非先生所作

今天凌晨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离世。出于敬重缅怀,一些网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追思信息。一些署名为杨绛的《一百岁感言》的手写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等相关内容,也被转载传播。但其实,《一百岁感言》并非杨绛先生本人所作。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一段被署名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话,显得淡雅睿智。被多人传播,甚至还有媒体节选了相关词句,作为怀念杨绛先生的文章标题。

但很快有质疑声称,这段话并非杨绛先生所作。记者随后拨打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电话,工作人员也对该篇网传文进行了证伪。2013年,该出版社就曾经进行过辟谣。所谓《一百岁感言》,这篇文章的开头几句,“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确实是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诸多人生感悟系拼凑而成。

相关专题 感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