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序言

yx13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x131”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教育随笔序言(共16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春天的序言随笔

春天的序言随笔

序言通常被用作一本书的开头,位于正文之前,或是整本书的内容提要,或对作者的生平及其写作该书的历程、缘由进行解析。我们常见的序有两种,一种由作者本人所写,叫“自序”,另一种则由旁人代笔,谓之“代序”。

序言对一本书而言就像是大戏开幕之前的序幕,其主要作用是将人们游离的眼神和注意力吸引过来。我想,很多人去书店挑书的时候,除了看作者和出版社,序言想必也是他们选择该书的另一个原因吧——由此足见它的重要性。

其实,不光书有序言,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有其序,譬如四时。每一个季节到来之前,都有前奏,这前奏便是季节的序言。以当下的时令为例,当春意还未十分浓郁的时候,飘飘扬扬的一场雪,淅淅沥沥的一夜雨,若有若无的一段香,均会让人心有所感,觉得春意已近在眼前。可是当我们凝神看去时,它仍未十分鲜明,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

凝神以观,春天可能藏在柳树枝头的`一颗新芽里,可能藏在满江碧水的一尾游鱼里,也可能藏在一缕浅浅的春风里。将出未出,将显未显,如在眼前,又很遥远,这序写得当真是颇得妙趣——仿佛姑娘家的含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除了这些大自然写就的序言,还有一些序言是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写就的。

春天近了,江里的水暖了,鱼肥了,山上的花开了,莺啼了,于是,踏青的、采风的人都来了。素日里人影稀少的河边多了许多垂钓者,钓钩轻轻地甩出去,那甩出的弧线仿佛春的双足,踏出了今春的第一步。

碰到晴天,小孩子脱去厚厚的冬衣,跑到长满草的田里放起了风筝。随着童真一起被放飞的,是如万物生长一般的生机和活力。

碰到雨天,春意就更盛了。现如今,青箬笠和绿蓑衣的装束已不多见,但耕作的人们从未放弃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斜风细雨里,农民在田里挥起鋤头,翻飞的泥土,缭绕的春意,就是劳作者给春天写的一篇序言。

此时,经历了一冬的休整,很多人的梦境也变得有意思起来。夜来做梦,梦见桃花、梨花都开了,风里已有春的气息,于是,这梦便也成了春的序言。

篇2:《中小学主体教育》序言

《中小学主体教育》序言

《中小学主体教育》序言     在改革中创造辉煌――北京市海淀区的主体教育改革实验探索   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1992年至今,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历程,已逐渐发展成为立足于中国大地的一个重要教育观点和理论,并深深影响着教育改革实践的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生成的教育理论,它必须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批判、概括提升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从而保持其生命力。在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处于深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主体教育在海淀》一书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北京市海淀区十余所中小学在海淀区教委领导下十余年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可贵探索,而且将进一步促进主体教育实践层面研究的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早在1995年9月,海淀区9所学校(北航附小、彩和坊小学、中关村三小、海淀实验小学、农科院小学、北大附小、永定路一小、向东小学和学院路小学)在海淀区教委领导下组成“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课题组,作为跨学校的科研群体正式参与由我牵头的主体教育实验,从而使海淀区成为主体教育实验自1992年开展以来第一个区域性研究的实验区。正是海淀区课题组的参与,使全国性的主体教育实验从单个学校进入群体合作研究,这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十余年的探索,十余年的坚持,北京市海淀区课题组在海淀区教委孙鹏主任带领下进行了富有挑战意义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研究成果。他们不仅在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为主体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而且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范式,为全国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发展审视反思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发展的历程,这十二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课堂教学改革阶段(1995年9月―8月)为了将主体教育实验这样一个富有哲理、包容性强而又很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验目标,海淀区课题组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为加强实验学校的干部教师对主体教育的理解,提高实验学校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海淀课题组组织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尽快地了解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其中由主体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提供了八个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现代教育观与教学观,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及改进策略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与主体教育理论。在此期间,还邀请了袁贵仁、黄济、王策三、谢维和等教授为课题组作主体性教育的理论辅导报告。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积极组织项目校的干部教师参加了主体教育实验系列研讨活动,包括3次由北师大和区教委联合组织的区课题组大型研讨会、2次分别在北师大和天津二师附小召开的三地八校实验研讨会,以及由区小教研小教办组织的项目成员校交流活动等。此外还组织各成员校的干部教师参加了12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届年会,分别在北京、兰州召开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和“现代教学论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题会等。通过专题学习和研讨,使教育实验研究参与者增强了研究意识,开阔了学术眼界,启迪了创新智慧。海淀区遵循课题研究立论点要高、入手点要低的基本思路,从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四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在高校学科教育专家及区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分学科的研讨课,探讨主体教育视野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研究锻炼了研究队伍,为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建构海淀区主体性发展实验的理论框架,形成各个学校“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举措。 2.专题研究阶段(209月到2月)随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立项,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入专题研究阶段。海淀区课题组构建的主体教育实践体系,研究重点首先放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先后分别按照“科学探究”课程开发、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教与学行为分析与发展性教学策略、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主体教育的理论问题、教师主体性发展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前后召开了5次较大型的学术研讨会。 参加主体教育研究课题的海淀区项目成员校达23所,实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 全面发展研究阶段(203月至今)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对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回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与育人模式,成为这个阶段研究的中心议题。伴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的深入,海淀区实验学校跟随全国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学校教育创新》课题的步伐,迈入新的研究阶段。从探讨人的主体性、通过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人的主体能力到学校办学思想、育人模式、管理制度、课程建设、校长领导力等方面的探索,从学校教育价值观念的重新定位研究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全面更新的探讨,从改造教育过程到改变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方法与手段,从全方位地营造育人环境到创造性开拓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的反思,为进一步探讨建构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模式,形成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措施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目的。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从年6月至12月,对海淀区17所项目成员校7个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继后在中关村一小和中关村中学举行了数学学科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海淀区项目成员校参与了分别在重庆、南京、成都、上海召开的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四个学科的全国性的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的学科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提交研讨课和学术论文。通过培训和研讨,就学生学习与发展、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和策略、有效课堂教学的结构要素及评价标准等问题取得共识,形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教师对教材处理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以及教学行为设计与反思能力。在调查基础上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性内容。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项目成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对海淀区2所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经验进行调查总结基础上,3月在北京举行项目成员校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培训,为项目成员校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思路。总结创新型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抓项目成员校总结创新型优秀教师教学经验,对语、数、外、科学四门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特点有所认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也正是通过海淀区17所中小学关于学校精品课程与骨干教师典型个案调查,2所中小学关于班级建设的创新指标构建典型个案调查,8所中小学关于学校管理与制度创新指标构建调查,完成了50万字的调查报告,为学校教育创新数据库建设和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通过反思总结,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的构建,旨在用统计体系构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与本质。总课题组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形成由4个特质层9个分析单元24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学校教育创新力评估指数(讨论稿)。具体是:(1)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组成的价值目标系统;(2)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组成的育人模式系统;(3)人事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组成的制度与管理系统;(4)战略性谋划能力,领导者品格组成的校长领导力。学校教育创新能力指数指标的构建,旨在为我国中小学现代化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种运行模式。 海淀区在⒂胱芸翁庾楣赜谘校教育创新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中,通过对部分项目成员校校长的访谈, 对学校教育创新现状进行扫描性调查,以及专题性研究,基本把握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经验与研究问题。在海淀区项目成员校一定范围内,依据评价标准,对学校办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在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方面形成新的认识。研究促进了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晰,以及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二、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1.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主体教育,作为一种动态生成的、开放的、有强的反思批判意识的教育理论,它所关注的是在回应当前基础教育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不断生成新的思想和观点。对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实现了教育观念上的初步转变。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从哲学层面解决人的构成问题,研究人的良好素质的全面构建问题,旨在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核心,试图探索一条使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核心,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主体教育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为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价值观念,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一个高的目标定位。海淀区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校始终坚持并努力追寻这一宗旨,通过理论基础――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展开的课题研究,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形成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举措。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原点。只有真正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全面的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点研究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实现发展的。涉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的形成,以及发展的关键期等问题。紧紧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的学习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立足于对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时代转型的把握,揭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色,形成海淀课堂教学特色。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正是通过研究,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方面确立了体现现代教学观的诸多基本命题。*确立现代教学观,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教与学活动的方式,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具有选择性、研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学校教学进程应体现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重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面向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实践性以及文化性。*通过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实施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为内涵的发展性教学策略。*确立体现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观与价值观,进行有效教学的水平评估,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使学生会学习、会创造。发展性教学策略,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提出了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研究问题海淀区课题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界定了在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域,在对项目成员校德育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学校德育创新的基本思路,这就是: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核心是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通过对道德教育内容与形式加以审美化改造,实现“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的统一;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累经验与重构性体悟(体验)。在德育领域,提出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并进行了初步实验。   4.形成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学校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原有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突破和超越,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一定义强调通过创新性活动,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从而突破种种阻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限制,使学校实现根本性的变化。学校教育创新是以“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勇于变革、改革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在不断回答每一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获得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实质在于变革、超越和发展。  学校教育创新的目标是实施“学校教育创新工程”,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成长和学校的现代发展。(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发展。(2)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创新文化(锐意改革、张扬个性、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创新精神)。(3)创建具有生成性的学校生态制度与管理系统。(4)营造内外部良好的育人环境。(5)塑造具有“生成”意识、“理论”气质、“变革”能力的校长。 5.基础教育区域推进与一批学校教育创新工程示范学校的形成对群体主体的主体性进行了实践界定。主体教育中的群体主体性,集中表现为学校在“适应、冲突、互动”三种关系中对学校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之间的依附性与主动性关系的处理。其中也涉及学校教育发展与市场运作规则的关系,高投入与效益关系,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工具生存性教育与理想发展性教育的关系等等。特别是在某些相关制度失范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学校正确的办学思路及保证培养人才的高质量,更需要学校群体发挥主体性。正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积累,已涌现并将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具有典范性意义的学校。这些学校,有现代的教育观念,鲜明的办学特色,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优化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信息化及智能化的现代水平,以及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生存环境。这些学校充分体现的发展性,不断丰富主体教育的内涵。在“学术共同体”中提倡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展现我国中小学现代化发展的丰富生动和多样化发展形态,展现我国中小学校长的风采和智慧。主体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观点,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科研的水平。在我们的研究中,将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置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结构变革、现代文化发展大背景下,以人的发展为主题,借鉴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语言学等研究成果,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按不同研究规范,进行综合考察,从而体现现代教育研究的多元化。三、海淀区课题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色主体教育实验,这是一项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广泛参与,集理论、政策、实践操作于一体的重大课题,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主体教育实践探索,在海淀区教委孙鹏主任带领下,课题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他们在研究方法论上呈现的总的特点,是实现了以下四个转换。一是研究对象的转换。从在微观层面研究课堂教学,转到研究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从关注和研究个体主体发展,推进到关注群体主体,在办学层面上研究学校群体主体性,研究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问题。 二是研究内容的转换。依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发展性教学策略”、“学科教与学活动的构建与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创新”等课题的研究,从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推进到对课程与教学为基点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基于“科学探究”“课程以及现代课程文化性的研究,探讨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现代课程观;从对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建构,到同时探讨学校作为办学主体的主体性建构;从研究课堂教学,到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探讨主体教育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管理制度、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师教育等问题,探讨主体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主体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途径,最终实现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统整。正是通过以课题为核心的区域性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将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推向深处。三是实验研究方法上的转换。主体教育,是一种具有一定包容性的理论框架,必须寻求自己的研究范式。主体教育的范式是:“形而上”的理论引导与“形而下”的实验研究结合,将专题学习、课题组专题研究、各实验学校校本研究结合。正是高层次的理论思考提供的理论验证的完整和科学实验研究提供的实证支持的完整,保证了主体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保证了主体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与一般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相比较,主体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特点,集中表现在将主体教育实验定位于“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正是教育实验所具有的理论性、社会性、主动性和整合性,使它走出了自然科学实验范式的阴影,从而显现中国教育实验的特色,在自身发展的规范性探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四是课题研究组织管理运作方式上的转换。在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方面,海淀区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特有的课题研究活动运行模式。这就是:由高师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组成优势互补的学术共同体,形成有特色的良好的研究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活动运行模式,一是体现整合。在海淀区教委领导下,统整区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教研部门以及高师院校四方研究力量,组成课题研究运行的核心指导小组,负责总课题的策划、实施以及对各成员校课题的指导。这一整合实现了高校多学科协同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特殊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学科方问),20余所中小学的跨校际协同研究,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结合,区域性推进与学校个体研究相结合,以专题性、区域性研究带动每个学校的研究。二是原创。采用工程学的方法,注重实证调查、经验总结、典型个案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从而使研究体现过程性、整合性和实践性。在这个学术队伍中,既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一批专业精深的理论工作者,又有来自中小学实践第一线的锐意改革的校长和教师,还要有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正是基于这种由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研究风格组成的科研群体,有力地发挥出群体研究的整体效益和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推动主体教育实验的深入发展。事实证明,主体教育为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而主体教育研究的每一点进展都凝聚着群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群体中,通过群体,从而在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以及在多种观点、理论的论争中得到发展提高。 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始终坚持了传承与创新。他们以勇于探索、锐意改革的精神,在学校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等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国性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再次表明:中国具有进行原创性研究的优势,这种优势潜力的挖掘,一是要充分调动深厚的本土资源、经验和智慧,二是与现代世界新思维进行深刻的、有对等话语权的文化对话,从而在新的平台上不断进行学理性的创造。审视海淀区主体教育实验十余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知,任何一项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这样一个高品味的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内涵的教育实验,更需要时间去探索和思考。任重而道远,我们期盼海淀区教育工作者在区教委领导下,通过不懈地努力,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上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成果。 ・・・・・  ・    ・       北京师范大学  裴娣娜・・・・     1月

篇3:随笔序言:我语前尘

随笔序言:我语前尘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幡然醒悟之际,无痕的春梦俱待追忆牵漾起水纹划向苍茫,耗剩的,遗下一份虚无与孤独。此番,愿为虚无寻找虚无的依托,为孤独开辟孤独的道路。但,愿为芸芸众生而空负虚名,绝非“无我”之佛性;甘付不测以冀两个缥缈的期待,才是遗世者暗忖的私心。

一个现实的故事,本笑尽古今传奇,回首自编自演自负、天机天缘天心,依旧逃不出历史的宿命。空余喟叹,追溯五千年的情分充当的依是暗流,淡淡的,淡淡的文化之情,全是一股股清流不许间杂一丝的俗气,或许,根本就容不下。

编排的是君端与双文,结局竟是徽音与志摩。传奇终究是传奇的完满,现实必然是现实的悲剧,一幅“无可奈何”的人生长卷,勾画出多少满地飘零?

不服造化的作弄,但我默默接受,悲剧更趋于一种完满,更足玩味。本期待歆羡的目光,换来的是后来人一片的感慨,两种满足在时间轴上分化,判定了喜剧与悲剧的'审查。我不敢,不敢让《我语》成为一部真实的小说,因为本身的泛彩,不需我虚镀金边。而身为当局者,我怕将之描坏,也愿为之披上朦胧的面纱,让后来人虚幻出更扣人心弦的迷离。

她写道:真正深知《红楼梦》的人不敢去演,因为知道绝对演不好。而我却反过来想,真正人生的复杂不是任何一部小说能够描绘,即使写尽想像中枯竭的真实。所以我极少读小说,因这些本是几百文字就能说尽的,而其余的内容我在现实生活中采获。因此,我愿以复杂应付复杂,在循环反复中默化,贯注理性的思维,以回忆、絮思等形式,在无序中暗赋有序,期待满地山花随着绽放,铺设早已荒芜的心园。

本无面目重叙悲秋的寂落,藉于此,是作为思想的依附,旧事的追寻,非单纯为故事而故事。

篇4:教育随笔

怎样看待学生,这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老师怎么看待学生,将影响着老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你把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他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你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用挑剔的目光注视他,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你就会觉得他一无是处。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更多是是用求全责备的眼光来看的,往往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往往忽略他的优点,我们也总是把他进行错误的归因,用挑剔的眼光来对待。比如,人家有心有意的去做好事,去帮助他人,这本来是很值得称赞的。可是,我们有的人却总是喜欢往坏处想,说认为人家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在老师、在同学面前留个好印象等等,好人都被我们给看扁了,这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态度。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我们知道中国的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一个人,如果我们老是用怀疑的眼光,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他在我们眼中就可能真的会一文不值。一些学生,就是在我们这种眼光的看待下,成了差生,成了失败者,成了害群之马。我们的教育要求是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包括所有人,包括所有的孩子。我们就是要以所有这些接受我们教育的孩子为本,要把他们一个个都培养成人,培养成材,这才是我们办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欣赏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欣赏学生的优点。首先我们要肯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那种看不到别人优点的人,这本身就存在着问题。

其次,欣赏学生的进步。人不论干任何一件事,只要付出了努力,都会有收获。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应当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只不过这种收获,这种进步有大和小的差别而已,也有一个参照系的问题。我们常常都是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并把他们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去与那些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比,与班上,乃至全校前几名的学生比,这样比的结果,那些进步幅度小的同学,自然就抬不起头,就失去了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只是进步大小不同罢了。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获得应有的进步。

对于每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还有很多。因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我们换个眼光来看人,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我们既要做到教书,更要做到育人!

篇5:教育随笔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她学习成绩平平,也没有精湛的才艺特长。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班里很多孩子到我家做客,饭后当别的孩子高谈阔论时,她却一声不响地收拾桌椅、餐具、打扫卫生等琐事。还记得有一次班会我让每个孩子谈自己的理想,其他孩子都说将来要做钢琴家、演员、董事长、电视主持人等,她却说将来要做幼儿园老师。之后,我和女孩的父母提及此事,他们觉得有些尴尬。

可是班里有两个男生起了争执,大家都无法劝解时,这个女孩却用猜硬币的方法解决了争端。去旅游的路上堵车,车上的孩子们开始烦躁,也正是这个女孩用一个个笑话,让大家安静了下来。下车时,很多学生都感激的拥抱了她。

每次考试,女孩的成绩都是中等。不过,有一次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出了一个题目“你最欣赏班上那位同学?”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了这个女孩的名字。语文老师感叹道:“你们班的这个女孩,虽说成绩一般,可是做人实在很成功!”

许多人认为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在舞台上展示精湛的技艺才是成功,其实这是狭义上的成功。日常生活中,成功应该有更多的意义,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自己的成功。

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对每个人来说,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才有希望走向成功。其实,一切成功可归结为和谐。即与人相处和谐,与社会相处和谐,与自然相处和谐。如果我们的学校能人人和谐相处,那么求实的明天会更好!

篇6:教育随笔

孩子们,在古老的英格兰流传着“一颗钉子毁灭一个帝国”的故事,为了告诫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马蹄;坏了一只马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歌谣,代代相传了数百年。它歌咏的是一段真实却又无情的王室争权杖的历史。

两军对垒,旌旗猎猎:战马萧萧,锣鼓铿锵。查理三世气宇轩昂,手挥长剑,一马当先,主动出击,千军万马是紧随其后,而对方是节节败退,不远处是一片辽阔泛着寒光的沼泽地。

胜利女神的微笑已经偏向了查理三世,突然,战马一个趔趄,查理三世跌翻在地,众官兵误以为统帅中箭身亡,顿时军心大乱,慌作一团。处于败势的亨利伯爵乘势大举反攻,在阵前生取查理首级,不仅化险为夷转败为胜,而且从此将英格兰置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

原来,决战前夕,马夫在给查理三世的战马替换铁掌时,发现少了一枚铁钉,一时寻觅不得,马夫便草率地将就过去了。谁能料到,那只少了一枚铁钉的马掌偏偏松了、掉了;马失前蹄,查理三世怎能不摔倒在地呢?历史无情,缺失了一枚铁钉,丢失了一个国家。

我曾对大家说过:绊倒千里马的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的青草结成的环。伏尔泰也说过: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古人不是也说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吗?可是,你们在学习中却常常在自己的“千里之堤”上挖掘一个又一个“蚁穴”,比如:在老师讲课时,你发发呆,跑跑神,画个小人,传个小纸条,或者给别人做个鬼脸等等,却忘了老师告诉过大家,“课堂是根”的道理,正因这些小动作使本应优秀的你成为平庸,与尖子生失之交臂!还有在写作业中不审清题,马马虎虎完成作业。有错题不及时订正,不写错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作业是魂!”如此下来,不难推断出你们的“千里之堤”最终会因为这一个个“蚁穴”而在考试中垮塌?

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小就是大,大就是小”,因此,希望大家认真做事,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篇7:教育随笔

自从孩子们上了大班之后,由于年龄的关系,变得好动了很多。看,刚让他们小便、喝水后,自由活动一会儿,有几个小男孩就在一起跑闹了起来。“啪、啪、啪”我连拍了三下手,孩子们的脚步慢下了许多,我只好大声嚷道:“停下,别跑,小心摔倒!”在我的要求下,他们停住了脚步。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孩子跑动了起来。每次的大声要求都只是缓解暂,而讲道理时,孩子们当时答应的好好的,可过后还照样跑闹,用什么方法来约束他们呢?

自由活动时,又有孩子在嬉闹。“请你跟我这样做……”我边拍手边做出拍肩、手腕花等动作,有的孩子听到少儿频道中出现的语言,立刻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并且也做出相同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等我看全班的孩子都加入进来后,我做出了一个小声的动作,然后轻轻地做到小椅子上去,孩子们也立刻悄悄地来到了座位上,与旁边的孩子悄悄交谈起来。

以后,如果出现孩子们大声喧哗、跑闹的情景,我就采用“请你跟我这样做……”这种方法,他们会立刻静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老师,你们也不放试一试。

篇8:教育随笔

“起立,转身,我们要出发了。”我正喊着口令让孩子们排队。孩子们听到我的口令有几个孩子就涌到我的面前,挤着抢当排头,有时椅子倒了也顾不得扶好。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这样的告状声。所以每天做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

柔柔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我每次让孩子排队都是从座位上让孩子起身然后依次排队的,所以她每次都很快先将自己的小椅子排在最前面,有时被别的孩子抢先了她还在那哭着鼻子喊“这个位子是我的,老师他抢我的位置。”我问:“是他先放好椅子的啊,为什么你一定要坐在第一个那?”“我要排第一。”

那你不能总坐在最前面一直排第一个吧,别的小朋友也要轮流坐的啊!也要轮流排第一的嘛”她哭着总不答应。嘴里一直嚷着:“我要排第一,我要排第一,我是排第一的嘛。”

见此,我拉过柔柔说:“柔柔很棒的,老师今天让你当组长让你来管理小朋友排队好吧,哪个小朋友不好好排队你帮老师让他们排好队好吗?”柔柔这才高兴地点了点头。

现在的孩子对于“第一”会这样的敏感可能是每个家长或者老师经常给孩子灌输的词语,使得孩子们总认为第一才是最优秀的,于是争着站这个位置。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在活动中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通过一段时间对孩子们的培养,孩子们再也不你挤我我挤你了,知道只要表现好谁都有机会站在第一,也很快就站好队了。

篇9:教育随笔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让学生想学、主动学,我在班上采用了“表扬信”发放制度。

在每一课的生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读准音并记清形,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先会认的同学试读、带读,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尤其是差生会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字。在每一课学习完生字以后,同桌相互检查认识情况,会认的学生到老师处盖一个鼓励印章,比如:“你真棒,继续努力!”“学科状元!”等。当学生的印章盖满十个以后再到老师处领取一张表扬信,并且三张表扬信可以兑换一份奖品。

从这个奖励制度实施以后,班上同学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识字差生变少了,像我班最大的学困生吴雨鑫、舒雯都能在一节课里学完所有的生字。

其次,老师的鼓励语言也是最关键的。比如,我在教学生字,有的学生容易把生字读音读错,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总是搞混淆。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我立马对全班同学说:“哇,刚才我听到有的同学在读含有后鼻音、翘舌这些字词时,声音特别好听,而且发音特别准呢!我还想听,你们愿意好好地读给我听吗?”我这一句平淡的鼓励语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所有学生马上就认真起来,并刻意去注意每个字的音,在我抽选班上的那几个学困生来认生字时都读得非常准。

篇10:教育随笔

每当自己面对一些不该的事情。我都很有感触,在事情中,让我想起了这么一段话,作为一名老师,要有“多学务实、端正优质服务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把好的东西利用起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保育水平。

以往,我每次遇到事情,心里面总是很急,缺少耐性,不知应该如何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通过不断学习,慢慢使我懂得如何与孩子更好地进行交流。

记得我刚到中班时,孩子们对我的印象,就像是电视中“小精灵遇上格格巫”般的眼神在看着我。我告诉自己要慢慢来,相信自己会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每天早晨,当我接过孩子时,都会问孩子家长今天孩子的情况。以便能更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然后再跟孩子交流时,从一些小的事情上让孩子接受你;比如:关心孩子的细节,小手冷不冷,早饭吃了什么……刚开始孩子只是看着我不讲话,慢慢的,孩子们主动来到我身边讲起在家的那些事情……

现在,孩子们来到学校,总是给我讲一些他们在家做的事情,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今天,冉冉说、早上我自己穿的衣服、洋洋说我帮妈妈打扫卫生了、威威说,老师我给爷爷奶奶捶背来,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不哭鼻子了,我长大了。学了诗歌《别说我小》,孩子们知道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今天威威又哭着来到教室,说不想上幼儿园,要跟妈妈在一起,平日里,威威是个不爱讲话的孩子,我想借这机会跟威威妈妈多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在得知威威是留守儿童,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常常上夜班。回家时,孩子都睡着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平日里也都是老人接送孩子,当妈妈有时间送孩子时反而威威是又哭又闹。孩子是因为父母常不在身边,造成孩子平时不爱讲话,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耍,缺少自信心等一些性格,做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工作顾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要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也感到对这样的孩子关心不足。

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对这样的留守儿童更多温暖与爱,要随时洞察孩子的的心理,随时随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指导,用亲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亲情与关爱,让他们在阳光和雨露中快乐成长。

篇11:教育随笔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老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但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老师的RAND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潜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必须的催化剂的作用。

《老师,我亲亲你吧》

每当和孩子在一齐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明白,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情绪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卫生,几个孩子在我旁边说:“老师,我亲亲你吧。”我说:“老师此刻忙,等有时间了,再让你亲,好不好?”那一瞬间,我看到笑容从她的脸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里也不由得阴霾起来。

或许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变化十分快,没过几分钟,她又对我说:“老师,我亲亲你吧。”这一次,我没有拒绝,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让她亲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家伙亲完我后笑着跑开了,而且还对其他小朋友说:“刚才我亲老师了,老师喜欢我。”我噗嗤一声笑了,原先满足孩子的心愿,他们竟是那么的高兴。

都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代替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篇12: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就像老师一样指引着我们,像镜子一样警醒着我们。阅读可以是读一本好书,可以是读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深沉、友谊的纯洁,也可以是读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那么,现在,我要读一下大自然。

大自然孕育着我们,为我们无私的奉献着。过去,大自然是美丽的、开心的,因为那时候没有滥砍滥伐、没有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没有过度开发,有的只是人类与其他生物、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但现在不同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人类为了利益,将森林砍伐了;人类为了利益,将动物捕杀了;人类为了利益,将河流污染了;人类为了利益,将大气层破坏了;人类为了利益,将生物链彻底破坏了……

我脑海里依然清晰的记得童年时的场景:清澈的小河里,鱼儿快乐地游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野兔奔跑着;蔚蓝的天空上,小鸟快乐的飞翔着;河边的树林里,树儿挺拔的生长着。而现在呢?河流里的鱼儿已经不见了,有的是鱼儿的尸体;田野里的野兔也无影无踪了,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天空中的鸟儿也不知去向了,天空也不像以前那样蓝了;树林里的树几乎消失了,被人们肆意砍伐了。

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抗议了:温室效应,地震、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海水的泛滥。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爱护大自然吧!爱护大自然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种动植物……只有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才会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来吧!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吧!保护我们的家园,从你我做起!

篇13:教育随笔

父母如果长期用不良的话语伤害孩子,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智力测验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他母亲那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招募了一批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人到前线打仗,当局请来了心理学家帮助管理这些人,心理学家要求这些人每个月都给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告诉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取得战功等,半年之后,这些人竟都变了样,变得像信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些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如此,又何况小孩子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为,看到他的长处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就要发扬光大,使孩子充满信心从而更加积极起来。至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则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否则,由于孩子的判断力差,你唠唠叨叨他还以为你是在表扬他呢,他将会更加”我行我素“,再则,要让孩子学习自我竞赛,自我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总之,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的不良行为,否则”坏孩子\"可能就诞生在家长的言语之中。

篇14:教育随笔

当家长们看到一个小朋友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顶着乱蓬蓬的头发,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还一边随手乱丢垃圾时,可要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看:这个孩子可千万别是自己的孩子。家长们肯定听到过小朋友议论:“我们班的有个小朋友太脏了,真讨厌!我们班有个同学口臭,谁都不想和他坐在一起。”当孩子因为不讲卫生而受到小朋友排斥时,爸爸妈妈可要清楚:没有人会喜欢不讲卫生的人,因为不讲卫生而受到歧视,无疑会让孩子不自信,甚至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每天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要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有些人家里东西到处乱扔,衣柜一打开,衣服就全掉出来,找到要穿的那一件,剩下的再塞进去。孩子要做作业了,得把书桌上的东西扒开才有地儿写作业。这样的爸爸妈妈还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丢三落四,常常不是忘了带作业本,就是刚买的笔又丢了。殊不知,孩子的这些毛病正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其实,从小就让孩子每天都干干净净,整整洁洁,他自己是不能忍受脏、乱、差的。我们家的房间我每天都要花十多分钟收拾整齐,定期打扫干净,女儿的小房间也不例外。假期里当我不帮她收小房间时,她早已不能忍受乱糟糟了,她自己会把东西摆放整齐,还会将将物品按照自己的需求整理整齐。看到她整理干净的小房间,我暗自窃喜,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教她怎么收拾房间。

篇15:教育随笔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贝贝把涛涛给撞倒了。贝贝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

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贝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涛涛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涛涛说:“疼。”“贝贝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涛涛不解地答道。听了涛涛的话,我问贝贝:“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贝贝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涛涛揉一揉,还把他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涛涛,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贝贝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涛涛还在哭,说明他还疼、还委屈呢。你帮他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他,他的疼痛就减轻了。他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篇16:教育随笔

生活中,不管你是谁,不论你身在何处,似乎总离不开压力。虽说压力让人难受,但生活似乎少不了压力。

8月6日,里约奥运会第一个比赛日,中国军团气步枪惜败,枪和击剑也未能如愿获得金牌,绝大多数人把夺首金的希望放在了游泳名将孙杨的身上。可是结果事与愿违,澳大利亚新星霍顿以0。13秒微弱的优势夺得400米自由泳金牌。与金牌失之交臂,赛后孙杨情绪失控,失声痛哭。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逢奥林匹克运动会总是集结世界各国好手来参加比赛,其竞争激烈程度和压力不言而喻。此次孙杨顶着巨大的压力参加比赛,游出了近三年最好的成绩,虽然未能夺金,但是已经尽力,无憾了。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运动员为了比赛相当努力,但是有付出不代表能夺得金牌。生活就像一条幽长且有趣的路,偶尔平坦,更要经历崎岖,而这段坎坷难行的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却又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的奥运选手未能尝金,但相信这样弥足珍贵的经历能够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乃至遇到更好的自己。

回忆自身过往经历,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碰碰。过去那一幕幕就像一根根刺狠狠地扎在心里,异常难受。几番反思,觉得自己还是太稚嫩,在强大的世界面前,压力很大,还需要好好地反思、脚踏实地地成长。也的确,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强大不是硬碰硬,而是柔嫩地坚持。但我相信那些过往的坎坷经历注定凋零,化为肥料助力日后的万紫千红。

“伟大的事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而游泳就是我的事业,我必须承受作为一名运动员必须承受的一切。”孙杨如是说。难道不是吗?人生也像一场又一场的接力,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梦想也要觉得高高的。

当压力来了,承受会是最好的回答。

相关专题 序言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