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诗词赏析

之鸠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之鸠”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秋思》诗词赏析(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秋思》诗词赏析

《秋思》诗词赏析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阅读答案:

8.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篇2:《秋思》的诗词赏析

《秋思》的诗词赏析

《秋思》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篇3:天净沙秋思的诗词赏析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二、【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绪。

三、【译文】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四、【简析】

枯藤老树昏鸦,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以乐写哀,和萧索荒凉的上下两句形成对比,反衬了作者孤独、寂寞、愁苦和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渲染悲凉气氛。昏鸦归巢,小桥人家,为“断肠人在天涯”做铺垫,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作者直抒胸臆,强烈的表达了作者悲凉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五、【主题】

通过对秋天黄昏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悲凉的情思,抒发了一个长期飘零异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六、【艺术手法】

1、前三句无一动词,而仅仅排列了九个独立的名词。实际上就是九个独立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诗歌意象的排列组合上,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功的典范之一。

2.静景与动景相映

3.景色与情思相融,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篇4:《秋思》赏析

全诗鉴赏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篇5:《秋思》赏析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篇6:秋思梧桐诗词

秋思梧桐诗词

(一)

寒风落叶遍地黄,

银钩撒辉满天霜。

顷刻忧伤悄然来,

千丝万缕云飞扬。

夏日炽热渐远去,

灿烂绚丽现清凉。

人生悠然流星泻,

徒留鬓白诠时光!

(二)

见笑也题《秋之思》

人生短暂似流星,

霜天草枯蝈息音!

自古志士多悲凉,

忧心如焚赤子心!

春来万物皆苏醒,

田友狭缝赚金银。

老苕鬓白喜枫红,

更愿神卅百业兴!

(三)

片片丹枫落墙头

丝丝孤寂入寒楼。

眉间戚戚灯下影,

腕底廖廖笔上秋。

凝霜小字凭谁诉?

夜半殇词惹心揪,

梦断情柔轻声叹,

无尽离思不尽愁!

篇7:闽中秋思诗词

古诗原文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译文翻译

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注释解释

北畔是山: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南畔海:指闽中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只堪:只能的意思。图画:指画画。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诗文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篇8:闽中秋思诗词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2.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4.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示例二: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2.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3.C。

4.思乡(或忧郁、忧伤)(1分)

篇9:《渔家傲·秋思》诗词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篇10:诗词之秋思

诗词一首之秋思

二零一六年的八月,梅林把对你无边无际的思念,放纵在这桂花飘香而静谧的月空,缱绻成一首首唐诗宋词;把对你无时无刻的相望,匍匐在这青春悠然流逝的岁月,寂寥成一缕缕哀怨清愁;把对你无适无莫的执着,凝固在梅林蠢蠢欲动的心海,有且只有为你醇香久远;把对你无声无息的情执,浪漫在天涯两端的尽头,此时此刻,思如诗,念如画。梅林孤独地伫立红尘一隅,思着你,读着你,想着你,盼着你……也许的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当我们青葱岁月苍老了容颜,当所有的时光风干了记忆,那一次次当初的相遇,那一回回心灵的碰撞,那一次次别致的过往,那一回回心颤的美丽,总会怦然心动出瞬间的琴音,萦绕着幸福的感觉,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永恒,镌刻在灵魂的最深处,像那无穷无尽是离愁蔓延的青藤永不停歇地爬满驿动的心扉。思念你就是一叠叠绵长悠远的书卷,想念你就是一页页写满了温柔的岁月,五彩缤纷着朝朝暮暮长相见曾经拥有你的生活。即便在有一天我和你地老天荒,即便在某一天我们翱翔在无忧无虑的天堂,那最初楚楚情动的真诚,那最初戚戚期盼的动容,我们永远不离不弃不曾遗忘。因为我们曾许诺三生石,断桥上,我和你是天上那一抹流星,你的世界我桂花飘香过,我的世界你也曾春暖花开过。请你记住,若我离开,请你忘记!。 。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梅林情柔柔,心依然,我只把一颗心流放在这月华如水的琉璃月夜里,对你的眷念愈来愈浓烈。捧一腔沁满月色的心跳,去感染你芬芳扑鼻的气息,在淡淡的月光下,轻轻柔柔地想你。想是否你的前世,是我的今生和未来,是否我们倚缘分之手,把心中昙花一现的梦幻化成一种地老天荒的爱。梅林喜欢月光的馨辉铺满温柔,更加喜欢在月明天高的午夜里散步,让如水的月光浪漫记忆的芳香。喜欢沏一盏咖啡掌于手心,融入月光变成清亮,于是,随你一双深邃的眼眸,随妖娆月影情思荡漾,梅林只想撕开相思的心窗,容纳你给的珍贵,为你独舞吟唱。你可知道,我的思念是在月光下读你?此情此景,月无眠,心无眠,思念无眠。八月的你,可知道,我在月色中想念你?情忧忧,怨忧忧,爱亦忧忧。桂花树下的你,可知道,黄鹤楼别遥相忆,月夜窗前梅林思?你可知道,我翻阅中你的相册,独守孤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念着你……

中秋思念你,如淡淡的月辉煊染心镜,映出你一泓清莲模样,衬起一簇清雅幽芳的莲裙,浮动在梅林荡漾的心海剔透生香。今夜,你是否在月下为我心碎,为我心动驻足?那些伫立在月光里走过的风花雪月,让梅林的灵魂在流动的柔波中曼妙缠绵。渐渐明白,爱一个人不在乎曾经相依相拥,只奢求天长地久好好去爱。有些幸福不可能一辈子拥有,但一定会像绚丽阳光那样,虽然握不住爱的温柔,却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爱的温暖。爱上一个人是幸福的,被爱的人是幸运的,思念一个人是疼痛的,想念一个人是牵肠挂肚的。今生今世,无论我欢笑,还是眼泪,不管我痛苦,还是伤悲,都将你珍藏在岁月里,缠绵馨香,美丽的相遇,铭刻的相知,倾情的相依,都是因为青春有你的相伴,岁月不再寂寞,都是因为生命有你的爱念,人生倍感温馨。刹那间的你,就是我心中生生息息天荒地老的永恒。

中秋,远在他乡的我,此刻,在轻柔而温馨的月光下静静地想你,想你的身影,想你的声音,想你的柔情与音信。你是否会也像梅林一样,在莹莹的月色里,柔情蜜意,倾诉心声。你的思念与疼惜,如月辉温馨着我的心,梅林好想弹一曲思念无眠的恋曲,久久萦绕徘徊在夜的苍穹。你是否知道爱恨有无良药?思念却是我无时不在的功课,或许,我的今生只为你而浪漫滞留。喝下一壶相思的桂花酒,饮下一杯情染的八月毒,穿越千山万水,诉说万语千言,堆积在内心的,就三个字——思念你!思念你,月缠缠,风绵绵,想念你,花无痕,鸟无声,你可知道?一屡心思,一声思念,沉寂在相思无眠的八月,即便流年渐老,芳华匆逝,梅林却一样心醉而幸福。今夜月醉星空,梅林轻鞠水月风华于手,沉香心底,那些流经它年的盈盈浅笑,那些不离不弃的山誓海盟,愈合着网海所有悲欢离合,我和你依然同行在岁月里,相依相偎在荧屏一隅。

八月的夜空,月华如水,眺望公寓溪边粼粼波光,仿佛是你临镜的轻眉,深邃的眼。翡幻莫测的月夜,天涯那边的你是否深锁相思,淡舒情怀,娓娓如歌。八月的丹桂飘香,小荷凋零花谢,梅林那绵长的`思念,如藤蔓缠绵,瞬息间相思成林。看你的头像,在此刻,依旧灰色。因为你的不出现,令梅林心颤暗淡。月光下,你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你是梅林牵恋期盼的月仙。桂花落处,处处留香,浮荡在摄人心魄的夜空,与月鑫辉。梅林渐渐明白了那些人间真情,懂得了爱的冷暖,知悉了感恩与珍惜。今生,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够在人山人海里相际相遇,给我一次表达的机会,我愿意一叶扁舟,带着红酒,破浪乘风,踏月到你的面前,与你对膝畅饮,离别时,拿出我为你精挑细选的礼物,盘起你长长的秀发,轻轻地挂在你肌肤如雪的颈项,让你深知我的一片痴心和似水柔情,那一时刻,我注定属于你。

清风拂面丹桂飘香的八月,我好想相依相偎在你妩媚的身旁,感受你那无边的温柔,倾听你那诱人的心跳,深闻你那独特的体韵,想牵你温柔的手划过我的脸庞。想挽着你软软柔柔的胳膊,揽着你纤盈隽美的柳腰,贴近你的怀中,相拥月色静无声,沐浴在柔情似水的月光里妩媚、欢畅…… 今生,允许触摸你的脸庞,我已无悔;今世,允许碰触你的指尖,我已无憾;今夜,梅林伫立月下,梅林痴情心只为你在守望,在等待,在倾情,在期盼,在呢喃……茫茫网海里,痴痴键盘下,滚滚红尘中,你若不来,我断然不会离去!中秋夜,月下情思,我只为你记得。中秋夜,月下动情,绽放心絮,我只为不忘。即便,青春易逝,思念渐老,但,梅林思如诗,念如画!滴墨成香,点爱成殇,倾情,穿越在浩瀚的中秋月朗,放飞在你心中的信鸽,把对你的不离不弃画成地老天荒,今生来世的三生石上,我们约定,若我离去,请你忘记!!!……

相关专题 诗词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