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解法

可颂脑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可颂脑袋”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鉴赏题解法(共11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诗词鉴赏题解法

诗词鉴赏题解法

诗词鉴赏是历年中高考的考试必考内容之一,也是中高考语文考试的难点之一,怎样进行诗词鉴赏才能得满分?学大教育语文教研组组长马武昌表示,可以依据诗歌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经过联想、分析、判断,采用最恰当的词语,做出主观的评价(答案)。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要多加注意。

1.研究作者(无影响着除外)的时代、风格、在社会上的地位、思想情绪、人生经历、作诗的思想倾向,对于我们研究诗词很有作用。

2.审理诗题。如果忽略诗题,就会出现错误。

3.在评论诗时,一定要在诗题上花费一定的功夫。研究注释。它既可以帮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联想,去分析和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的意义等等。

4.研究题干。要鉴赏诗,回答题干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本身为我们分析诗词,提供一定的依据,或者思路。

5.掌握诗词的意象。意象:就是借景物曲折达意,这景这物对诗人的情感意念和诗歌形象二者融为一体。

6.展开联想。主要指通过诗的意象和注释,展开对题干要求的联想,经过有机联系,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7.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意蕴多、凝炼、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8.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铺垫悬念、卒章显志等等。

9.思想感情分类。

10.诗词的表现手法:渲染、白描、衬托、对比、象征、比兴、铺垫、夸张、比拟、双关等等。

11.关于“诗眼”。诗眼即诗词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12.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创造和联缀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篇2:初二诗词鉴赏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5.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2分)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15.忽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16.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篇3:曲江其一诗词鉴赏题

曲江二首(其一)诗词鉴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石麒麟墓饰。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虚名。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诗中 “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飞花(答出“飞花”或 “飞花”和“风”给满分,只答出“花”或“风”不给分)

暮春(只答“春”不给分)(共2分)

(2)① 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③练字:巢 卧 ④ 以实写虚 以动写静

(手法1分,解析2分,如写“对偶”最高给2分;写对一角度并赏析即可得满分)

答案提示:

① 此联实写景,虚写时世,

②以小见大。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

③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

(3)这里的“物理”指的是“事理”,也就是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宇宙万物的道理。(意思对即可。1分)

①惜春伤春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写对两点即可得2分)

赏析: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写诗人在曲江看花饮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首联“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写诗人惜春的情绪。诗人说:一个花瓣被风吹落就感到减却了春色,透露出春天消失的消息,使人哀伤;可如今,正面对着“风飘万点”的残酷现实,怎不更令人愁苦?“减却”,减掉。“却”,去,掉。

颔联“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么被风飘走的花儿更值得爱惜,然而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吹走,将要飘尽了。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即第四句诗所说:一片花飞愁,万点飘飞更愁,残花将尽愁上添愁,故“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莫厌”,不要嫌弃。“伤多酒”,因喝多了酒而伤身。“伤”,因………而伤身,因动用法;“多酒”,即多喝酒。“入唇”,入口,进嘴;“唇”,借代口,嘴。全句诗的意思说:不要嫌弃多喝酒而伤身还要喝酒。正面的意思即多喝酒来消愁吧!

只一落花,连写三句,反复层递地写,而且是不避伤身地借酒消愁,这究竟是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感于难以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翡翠”,小鸟名;“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兽名,这里指墓旁的石刻。诗人的目光随着花瓣的飘落移到江面上,看到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居着翡翠,何等荒凉!目光落到花园边,看到原来雄踞高冢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上,多么寂寞!可见安禄山叛乱之后,曲江往日的盛况还远没有恢复。面对着一片惨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尾联“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让虚浮的荣耀束缚住自己。“行乐”即享乐,是“莫厌伤多酒入唇”的一中变式说法。“细推”,仔细推究。“物理”,事物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诗中指大自然和人事的兴旺盛衰自有其规律,非一人之力所能。“浮荣”,虚浮而不实际的荣耀,这里指做官,暗指左拾遗的小官。

由写惜花伤春,到写人事的兴衰,都是诗人关心国事的体现;借酒消愁也好,及时行乐也罢,都反映出诗人愿意为国效力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并非真的消极避世。

篇4:如何秒杀诗词鉴赏题

如何秒杀诗词鉴赏题

综观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选材多元化。唐宋诗词依然占尽风情,古诗、乐府诗、元诗、明诗、清诗、清词亦小荷初露。名家名篇相对减少,以名家非名篇为主,兼有非名家作品。

第二,形式固定化。考查形式基本固定,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填空题不多见,除个别试卷,大多都以1~2道简答题形式出现,考查分值在6~11分不等。

第三,考点细致化。考点分布广泛,试题切入角度小。在诗歌鉴赏的五个子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题较少见,考查重点落实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个方面。

诗歌鉴赏要关注唐诗宋词的名家非名篇,尤其宋诗的鉴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备考时,要做到“六要”,即要了解考试大纲、要明确设题方向、要洞悉得分要点、要掌握答题要领、要熟悉专业术语、要规范答题步骤。

考点终极突破

要点一:古典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常考诗歌类别有: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论道说理诗、思妇闺情诗、思乡怀人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等。

1 赠友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 羁旅行役诗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无定,往往容易触景生情,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独处、清明踏青、暮春清秋、途穷日暮,自然而然会引发对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的感伤,触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常用的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行役诗大多具有感时生情、以景显情、用典含情等三个特点。

3 论道说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表达形式有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有即事说理,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哲理诗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常常借助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4 思妇闺情诗

思妇闺情诗主要有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汉乐府《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运用比喻写出了“君恩无常”;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 思乡怀人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有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如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6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这类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

篇5:中考歌词鉴赏题解法指津

中考歌词鉴赏题解法指津

湖北汉川城关中学   王健龙   431600

阅读欣赏下面歌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常回家看看》)按要求答题。

33、上面两首歌词的内容、主题、创作手法及风格各异,请任选其中一首,从文学欣赏的某一两个角度,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这是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中一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绝妙好题。试题扣紧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熟知的歌曲和朴实的歌词,来考查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在美好享受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特别是思想上的震动。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学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把自己发现的美及美的感受,也就是个性化的精神产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人文与思想的完美统一。正因如此,此类试题在今后的语文考试中将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尽管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题目对欣赏的角度和要求也作了必要的提示。但解答绝不是信马由僵,随心所欲,它必须按照歌词欣赏的基本要求来进行,它应含有对美点的确定或描述以及分析领悟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语言流畅,不求整齐划一。

歌词欣赏的角度虽多,如题目中列举的内容、主题、创作手法及风格等,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赏析歌词的具体内容,二是赏析歌词的艺术形式(特色)。

对歌词内容进行赏析,就是要品味出歌词所蕴含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赏析者善于准确捕捉、分析出歌词中塑造的有着典型意义的音乐形象,想景悟情,借以综合评析,得出结论。有些歌词还必须结合创作背景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否则就会出现偏差。歌曲《洪水中的思念》主题鲜明,感情浓郁,曲调深情,富有感召力,在九八抗洪抢险的过程中曾给了广大军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从内容方面来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鲜明的音乐形象:洪水、小木船、男子汉、父老乡亲等,并将这些形象联缀成一幅抗洪抢险图,展现了一位抗洪勇士面对肆虐的洪水,心中挂念的只有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的'崇高精神风貌,歌颂了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伟大精神。

赏析歌词的形式(艺术特色),要求赏析者对所鉴赏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分析出歌词中的音乐形象是以何种技法联缀表达鲜明的主题,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内容健康,格调清新,旋律优美,深受了大青年喜爱。从艺术特色上看,它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战士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丈夫在巡逻、站岗、值班,保卫祖国安全;妻子在家乡耕耘农田,肩负全家重担,一轮明月把战士和远方的妻子紧紧连结在一起,他们虽相隔万里,却心心相印。歌词以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结尾,有力地表现出这对离别夫妻的爱国情操。

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艺术在形式上往往是相通的, “一首好歌词往往就是一首好诗”(胡明道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如此,歌词鉴赏的方法与诗歌鉴赏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它们除了在形象塑造、表达技巧上相似之外,在语言表达上也是相通的,即都讲究韵律和词语的外锤炼。从这点来说,“赏析韵律品语言”也是歌词欣赏的要素之一。

明确了赏析的要素和方法,还必须注意歌词鉴赏类写作与中考试题中歌词鉴赏题的区别,前者通常是从内容到形式,由点及面,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析,后者则是选点性赏析,是由面及点进行“妙点揣摩”,即从内容和形式的诸方面中择其一两个角度进行揣摩赏析,这样才符合解题的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对中考试题中的两首歌词的赏析,作如下赏析: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④歌词语言清新、质朴,有诗的韵味,全歌词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一个“愿”字表现力极强,它道出了我们这防战士真挚的情感和心声。

常回家看看

①寓教于乐,以“常回家看看”为切入点,教导当今的青年人要尽孝道,不要冷漠了养育自己的父母,要让他们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伦理道德的教育,真个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②歌词语言朴实无华,不饰雕琢,贴近生活,如“领着孩子”、“陪同爱人”、“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帮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又都是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极典型的细节描写,充满了生活情趣,使人倍感亲切。

③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民族风俗画,画中洋溢着亲情美、人性美,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以上只是从两首歌词的内容和形式中选取了几个方面进行赏析,但赏析的角度远不止这些,美点的发现还需要见仁见智。

值得注意的是,赏析歌词内容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两点:一是以简介内容的方式代替赏析,没有挖掘歌词所揭示的深刻含义;二是写成了读后感,将思想内容的赏析写成了从歌词中获得的启示,其中又以后者为最常见。赏析歌词的艺术特色,常见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不能确凿有据地分析出歌词产生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即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的表现技巧,并且运用具体的音乐形象和材料加以佐证,敲了边鼓,使赏析显得苍白无力,可信感不高,感染力不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册新浪9兆免费邮箱( mail.sina.com.cn/chooseMode.html )

===================================================================

惠普PC网络热卖,¥2988起 (ad4.sina.com.cn/shc/zhuiyu_hprefresh.html)

篇6:春雪初二诗词鉴赏题

春雪初二诗词鉴赏题

【-语文试题】初二诗词鉴赏题:春雪“初二诗词鉴赏题:春雪”一文由初中频道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本频道语文试题栏目!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案: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篇7:语文诗词鉴赏题怎么做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技巧

一、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篇8:语文诗词鉴赏题怎么做

一、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三、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篇9:语文诗词鉴赏题怎么做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技巧

一、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语文诗词鉴赏怎么做题

一、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三、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第二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篇10:《题西林壁》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诗词鉴赏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 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 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 然,耐人寻味。

篇11:做好中考诗词鉴赏题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相关专题 题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