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歌送别范宣》诗歌赏析

huilingsar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uilingsara”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金陵歌送别范宣》诗歌赏析(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金陵歌送别范宣》诗歌赏析

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翻译/译文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①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②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据张勃《吴录》载,诸葛亮使至建业,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③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

④四十馀帝三百秋:萧士赟注“按史书,自吴大帝建都金陵,后历晋宋齐梁陈,凡六代,共三十九主。此言四十馀帝者,并其间推尊者而混言之也。自吴大帝黄武元年壬寅岁至陈祯明三年乙酉,共三百六十八年。吴亡后歇三十六年,只三百三十二年,此言三百秋者,举成数而言耳。”

⑤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梁书·侯景传》:“普通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⑥吹唇虎啸凤皇楼:《梁书·武帝纪》注“太清二年秋八月戊戌,侯景举兵反。”萧士赞注:“泰清,梁武帝年号。时遭侯景之乱,困于台城,以所求不供,忧愤寝疾,崩于净居殿,乃泰清三年五月丙辰也。”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全诗校:“一作吹唇虎啸凤皇楼。”

⑦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陈书·后主纪》:“后主闻(隋)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⑧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⑨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赏析/鉴赏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的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篇2:金陵歌送别范宣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白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译文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

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

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

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

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

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的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篇3:金陵歌送别范宣原文及赏析

李白〔唐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译文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鉴赏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是头虎踞所地形之龙胜引入至对历史所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是城虎踞”所典故道出金陵城所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所入侵,偏安于江左所六朝人饮酒)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所辉煌,颈联中所“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所“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所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所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雄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所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所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所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所情感基调由先前所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所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所风云变幻、战争所离乱凄惨、朝代所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是头钟山所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所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是头虎踞所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所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是城虎踞”所典故道出金陵城所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所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所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带有强烈所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所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所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篇4:金陵歌送别范宣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译文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

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

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

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

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

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的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篇5:金陵歌送别范宣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翻译: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四十年来家国诗词内容“>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万里忙诗词内容”>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后庭花诗词内容\">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①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②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据张勃《吴录》载,诸葛亮使至建业,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③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

④四十馀帝三百秋:萧士赟注“按史书,自吴大帝建都金陵,后历晋宋齐梁陈,凡六代,共三十九主。此言四十馀帝者,并其间推尊者而混言之也。自吴大帝黄武元年壬寅岁至陈祯明三年乙酉,共三百六十八年。吴亡后歇三十六年,只三百三十二年,此言三百秋者,举成数而言耳。”

⑤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梁书·侯景传》:“普通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⑥吹唇虎啸凤皇楼:《梁书·武帝纪》注“太清二年秋八月戊戌,侯景举兵反。”萧士赞注:“泰清,梁武帝年号。时遭侯景之乱,困于台城,以所求不供,忧愤寝疾,崩于净居殿,乃泰清三年五月丙辰也。”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全诗校:“一作吹唇虎啸凤皇楼。”

⑦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陈书·后主纪》:“后主闻(隋)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⑧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⑨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赏析: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的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篇6:金陵歌送别范宣唐诗

金陵歌送别范宣唐诗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译文及注释

「翻译」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注释」

①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②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据张勃《吴录》载,诗校:“一作吹唇虎啸凤皇楼。”

⑦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陈书·后主纪》:“后主闻(隋)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⑧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⑨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中游金陵时。此诗咏古伤今,慨叹金陵形势虽虎踞龙盘,但历代帝王却如走马灯似的轮换,可见江山之固在人事而不在天险耳。此诗似有警告当政者不可学陈后主荒淫逞国之意。

篇7:诗歌《送别》赏析及习题

诗歌《送别》赏析及习题

【原文】:

送 别

范 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注释】:

范云(451~5),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翻译】:

在东风袅袅,柳丝绵长的'春天,我送别你远行去河梁。

还没有喝完杯中酒,我的泪已落千行

不担心书信难以寄达,只恐怕双鬓将染白霜

心中满怀你我白首之约,我在江边等待你早日归来的航船.

【阅读训练】: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这对后面写离情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现了“妾”送“郎”时怎样的情感?

答案:

(1)①东风袅袅,柳丝飘拂,以暖意融融的春景来衬托下文的离别之情,使离愁更浓。(2分)②“柳”,留也。“柳线长”,比喻兼双关。表现出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即景抒情,富有韵味。(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先以酒未尽、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留恋情浓;再以“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蹉跎、红颜易老的慨叹和别易见难的担忧;末句则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4分。写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篇8:《金陵酒肆留别》诗歌赏析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也就是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726年(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留诗告别。

句解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如钟惺所说:不须多亦不须深,写得情出。诗中的唤字,在一些版本中又作劝。

柳花,即柳絮,本来是没有香的,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故明人杨升庵说:其实柳花亦有微香,诗人之言非诬也;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此,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无限惜别之情呢?也许饯别的酒店正面对大江,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9:《渡荆门送别》诗歌赏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古诗简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翻译/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鉴赏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旳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旳;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旳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旳高空中和平静旳江面上所观赏到旳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旳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旳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旳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旳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旳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旳辽阔,天空旳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旳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旳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旳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旳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江水流过旳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旳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旳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旳“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旳离情别绪。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首尾行结,浑然一体。“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旳佳句。如果说优秀旳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旳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旳景色,具有高度集中旳艺术概括力。

篇10:《金陵酒肆留别》的诗歌赏析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古诗简介

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翻译/译文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⑵风吹:一作“白门”。

⑶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唤:一作“劝”,一作“使”。

⑷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⑸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⑹试问:一作“问取”。

赏析/鉴赏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许多笔墨来表现。此诗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充分显示了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他在想: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无限惜别之情呢?也许饯别的酒店正面对大江,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篇1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

年代:唐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搥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搥碎黄鹤楼诗说:「黄鹤高楼已搥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附会的。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相关专题 金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