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要出远门阅读附答案

benn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enny”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人要出远门阅读附答案(共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富人要出远门阅读附答案

富人要出远门阅读附答案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原文有改动)

35.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36.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

37.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开头用了一个故事(1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中心论点(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1分)

38.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举例论证(1分) 具体论证了 “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2 分)进而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1分)

39.你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机遇?

答案示例:我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一次选拔性篮球赛。我会刻苦训练,寻找各种机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的技能,成为篮球赛上最抢眼的一个,让选拔赛的教练选中我,成为一名像林书豪一样的球星。(4分)

篇2:“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阅读答案

“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阅读答案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 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 。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找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17.请找出本文表达的中心论点。(2分)

18.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3分)

20.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

17、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2分)

18、举例论证(1分)

作用:用“利乐包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具体事实论证“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使论证真实更有说服力。(2分)

19、示例: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3分)

20、开头用一个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摆事实)进行论证(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1分)。

篇3: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现代文阅读答案

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现代文阅读答案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 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 。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找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1.请找出本文表达的中心论点。(2分)

2.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3分)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参考答案:

1、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2分)

2、举例论证(1分)

作用:用“利乐包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具体事实论证“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使论证真实更有说服力。(2分)

3、示例: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3分)

4、开头用一个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摆事实)进行论证(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1分)。

阅读理解如何把握整体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作用: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作用: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作用: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篇4:《要有点人情味》阅读练习附答案

《要有点人情味》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如是说。这是70年前的箴言,流传至今而不被磨灭,定有可取之处。新的时代,忙碌的生活节奏,常使人情变得淡漠,而淡漠之后,人们却不禁想起那份最古朴的感情:人情!于是人们不禁呼唤着“人情味”的归来。

②科技革 命一次一次地把人类推向文明。不可否认,现代而进步的机器电子文明使我们的生活愈加地舒适与便捷。有了电脑,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已不是神话。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和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有了E-mail,有了特快专递,有了可视电话。世上已不复飞鸿与尺素的浪漫和温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扩大,扩大到已不是“一米线”礼貌的范畴。诚然,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距离产生美感”。但,太过遥远一切都不在视线内,一片空茫,何来美感?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新式公寓的封闭性,给芸芸众生划定的范围,看似宽大舒适,其实,却失去了许多与旁人交流的机会,天天与邻居擦肩而过,却不知彼此的姓名,乃至当遭遇灾难,如失窃、失火却因相互陌生而置若罔闻。人情淡漠至此,这些所谓的“家”不过是新一代的“鸽子笼”,不似四合院的温情,不如弄堂的亲切。

③人,生来需要友谊,需要关怀,需要慰藉,需要交流,需要宣泄。物质文明并不代表一切。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早就揭示了人情淡漠与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渐渐泯灭的过程。甚至19世纪的巴尔扎克,也替我们描摹出一幅金钱维系一切人际关系的画面。我无法想像,我们真的会存活于艾略特笔下的《荒原》,也不想成为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一切的人都带着面具:领导严肃,下属恭敬,邻居不亲,兄弟不友,朋友无谊……难道,真的让我忘记你的.脸,只因人情好似云烟?幸好,现实还存有一些温情: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相濡以沫,而一个个文明小区的涌现,希望工程的浩大影响,以及中华骨髓库的建立……这一切,预示着“人情味”的回归。

④并不是只有田园阡陌、男耕女织才是人情的表现,现代的城市,虽然是由钢筋水泥堆筑成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人情就离我们不再遥远。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下面有关于勒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后,写信给自已的兄弟菲利普说能够给他们一大笔钱还债,被菲利普夫妇当作“福星”。但后来在去哲尔赛岛上的游船上,菲利普夫妇见到沦落为穷水手的于勒后,竟赶紧躲开不见。

参考答案:

小题1:要有点人情味(2分)。

小题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有力证明:现实还存有一些温情。“人情味”并没有完全消失。(3分)

小题3:可以作为本文事实论据(1分);因为于勒的事例证明了在人世间确实有“没有人情味”的事件存在(2分)。(共3分)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的题目是论点型,全文即围绕着这一论点展开论述的。

小题2:试题分析:画线句“以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和现实生活中的众多例子证明了“现实还存有一些温情”的观点。即是举例论证。

小题3:试题分析:可以,选文议论的即是“人情味”的话题,而关于勒的事例正可以作为反面的事实论据,证明现实呼唤着“人情味”的归来。

篇5:宋有富人阅读答案

宋有富人阅读答案

宋有富人阅读答案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现代文翻译句子。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我想对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到了天色晚的时候,他的财宝果然许多被偷了,家人越欣赏儿子的智慧,而怀疑是邻居的`老人所为。

3、大意:宋国的一个富人,下大雨墙塌了,儿子和邻居都提醒他赶紧把墙修好,小心被盗。当天晚上果然被盗,而富人觉得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偷盗的。(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想对邻人之父说:当你说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话对与不对,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可自由发挥,合理即可)

篇6:消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阅读附答案

杜寒雨

①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告知,千万不要将口香糖吞到肚子里,因为它很难被消化,消化它至少要等上七八年。这实在有点可怕。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的夏天吞了一块口香糖――那时你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到现在,过去了7个年头,口香糖才刚刚被消化掉。

②那么,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③口香糖主要是由胶基、甜味剂、调味剂和软化剂组成。糖类和薄荷油一类的调味剂很容易被分解,然后被排出体外。同样,对人体消化系统来说,软化剂如植物油、甘油等也不是问题。其实,能在胃里经受住胃酸和消化酶“攻击”的只有胶基。

④传统的口香糖胶基原料来自人心果树,这是一种常绿乔木,因果实纵剖面酷似人心而得名。不过,现在的大多数口香糖不再用人心树的树胶来做胶基了,而改用其他的天然或者合成聚合物来代替,比如异丁橡胶,它也是制作汽车内胎的原料。并且,为了让口香糖具有某种弹性,生产口香糖的厂家会调配不同的胶基配方来满足不同需求。

⑤胶基能够承受唾液里的消化酶,即使一旦被吞下,胶基也会像普通食物一样被处理。消化系统会把胶基看成没有用处的东西,将其当做废品处理掉。而且,就算胶基不能“老老实实”被分解,这也不意味着口香糖能在你的肠胃里待上7年之久。如果被吞下的口香糖只是一小块,最后它一定会从消化系统排出体外。我们知道,金属做的直径小于2厘米的硬币都能从胃里顺利排出去,更何况一块小小的口香糖呢。而且口香糖很软,就更容易随着肠胃而移动位置了。

⑥让口香糖在肚子里待7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唯一可能是,口香糖数量极其庞大,但即使这样,一些症状比如便秘也会让人们尽早发现状况。,就有3个孩子是因为慢性便秘被医生发现了他们肠胃里残留有口香糖。这些孩子吃了太多的口香糖,他们每天都能吃下五六块。不过没关系,医生很快就给清理出来了。

(摘自《百科学说》,有删改)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口香糖 B.口香糖的消化问题

C.口香糖胶基的消化问题 D.口香糖的组成部分

8.下列对说明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肠胃需要7年的'时间来消化口香糖。

B.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对口香糖的组成部分及其被人体消化的情况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口香糖胶基原料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D.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吃下数量庞大的口香糖会导致长时间残留在肠胃里。

9.下列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③段“口香糖主要由胶基、甜味剂、调味剂和软化剂组成”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句意没有改变。

C.现在所有口香糖的胶基改用其他的天然或者合成聚合物来代替。

D.第②段用问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答案:

7B8A9D

篇7:要有点人情味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要有点人情味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回答小题。

要有点人情味

①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如是说。这是70年前的箴言,流传至今而不被磨灭,定有可取之处。新的时代,忙碌的生活节奏,常使人情变得淡漠,而淡漠之后,人们却不禁想起那份最古朴的感情:人情!于是人们不禁呼唤着人情味的归来。

②科技革命一次一次地把人类推向文明。不可否认,现代而进步的机器电子文明使我们的生活愈加地舒适与便捷。有了电脑,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已不是神话。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和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有了E-mail,有了特快专递,有了可视电话。世上已不复飞鸿与尺素的浪漫和温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扩大,扩大到已不是一米线礼貌的范畴。诚然,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距离产生美感。但,太过遥远一切都不在视线内,一片空茫,何来美感?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新式公寓的封闭性,给芸芸众生划定的范围,看似宽大舒适,其实,却失去了许多与旁人交流的机会,天天与邻居擦肩而过,却不知彼此的姓名,乃至当遭遇灾难,如失窃、失火却因相互陌生而置若罔闻。人情淡漠至此,这些所谓的家不过是新一代的鸽子笼,不似四合院的温情,不如弄堂的亲切。

③人,生来需要友谊,需要关怀,需要慰藉,需要交流,需要宣泄。物质文明并不代表一切。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早就揭示了人情淡漠与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渐渐泯灭的过程。甚至19世纪的巴尔扎克,也替我们描摹出一幅金钱维系一切人际关系的画面。我无法想像,我们真的会存活于艾略特笔下的《荒原》,也不想成为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一切的人都带着面具:领导严肃,下属恭敬,邻居不亲,兄弟不友,朋友无谊难道,真的让我忘记你的脸,只因人情好似云烟?幸好,现实还存有一些温情: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相濡以沫,而一个个文明小区的涌现,希望工程的'浩大影响,以及中华骨髓库的建立这一切,预示着人情味的回归。

④并不是只有田园阡陌、男耕女织才是人情的表现,现代的城市,虽然是由钢筋水泥堆筑成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人情就离我们不再遥远。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请说说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2分)

小题2:作者的论述思路十分明晰:首先阐述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探讨人情味冷漠,甚至泯灭的原因,预示着人情味的回归;从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3: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与朱光潜先生的话,试分析这些引用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下面有关于勒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2分)

于勒被打发到美洲后,写信给自已的兄弟菲利普说能够给他们一大笔钱还债,被菲利普夫妇当作福星。但后来在去哲尔赛岛上的游船上,菲利普夫妇见到沦落为穷水手的于勒后,竟赶紧躲开不见。

小题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无情未必真豪杰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要有点人情味(1分)。阅读议论文找论点首先要关注标题。(或:是从题目中看出的。本文题目揭示了中心论点。1分) (共2分)

小题1:人情味的重要性;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情就离我们不再遥远。(2分)

小题1:鲁迅的话引出论题;朱光潜的话充当论据,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2分)

小题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有力证明:现实还存有一些温情。人情味并没有完全消失。(3分)

小题1:可以作为本文事实论据(1分);因为于勒的事例证明了在人世间确实有没有人情味的事件存在(1分)。 (共2分)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引用的作用。议论文引用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本文的论点,(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论述的道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该则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本文的观点并联系实际来谈这句话的理解即可。

篇8:范仲淹阅读附答案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 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倾斜。④都来:算来。

8.上阕从哪些角度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6分)

试题答案:

(二) 8.作者主要从视觉、听觉来描写秋夜景象。(2分) “寒声碎”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秋夜中树叶飘坠香阶之状。(1分)“天淡银河”、“月华如练”句则诉诸视觉,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明净的月光,营造典型的相思氛围。(2分)

9.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

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④ 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达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篇9:海龟阅读附答案

海龟阅读附答案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B.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C.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

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19.小说中D未能晋升,“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D和海龟有哪些共同的地方?(6分)

20.小说通过塑造D形象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6分)

21.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并简要论述。(8分)

参考答案

18.AE

19.①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②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③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

20.小说通过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反映出当代社会竞争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D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是他不想让不公平的现实伤害女儿心中美好的情感。

21.示例1: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这样双线安排很好。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地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

示例2:这样叙述内容混乱,一会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一会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混乱而松散,线索不明晰,小说不停地变换叙述使人物的刻画不集中,主题不能在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完整)

【解析】

18.A.小说并未体现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意思。E.未能把握D的主要性格特征。

1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从经历和命运两个方面一一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共同的性格特点,苦干、实干,却没有应得的报酬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主旨的能力。主人公苦干实干却没有应得的报酬,说明社会是不公平的,小孩子的情感觉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大人又怎么忍心让她去承受大人的悲苦

21.本题为开放题,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完整,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切入点为其结构安排。如果答好,就要从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方向考虑作者是如何更好的突出主题的。如果答不好,则分析其结构是否紧凑,是否清晰,是否给读者更明晰的感觉。

相关专题 人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