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衰落与书画的兴盛》阅读题答案

YeAn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eAnn”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的衰落与书画的兴盛》阅读题答案(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诗词的衰落与书画的兴盛》阅读题答案

相比于中国古代,旧体诗词是大大的衰落了。

现在,我们很难指望再出现李白、苏东坡这样的诗人、词人,也很难看到有人用创作旧体诗词的方式抒发情感,闹得清平平仄仄的人也很少了。旧体诗词的生存空间,主要收缩到了中小学生的课本和考卷之中。

相比于近百年前,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京剧、昆曲等中国经典艺术样式,也大大的衰落了。专业昆曲演员们开始进入地铁表演,优秀的专业演员们即便进入了有财政补贴的专业团体里,也只能拿很有限的收入。很难想像,京剧演员们可以通过自由职业身份获取物质上的可观报酬。

中国画就不一样。大量画中国画的画家们,如今享受着春天在这里的美妙生活。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依靠任何人发工资,可以生活得相当富裕。就说南京的老中青年画家中,每平方尺卖几十万元的画家一直存在,卖十多万元的画家也有两位数,卖几千元的就相当多了。一些灵光的国画专业的在校学生,依靠作品和营销,每年十多万元的收入也是有的。

我们乐于看到中国的书画家们过上有尊严的物质生活,更乐于看到中国的书画市场兴盛发达。这不仅给书画家们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还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了市场需求,带来了了新的就业机会。

为什么旧体诗词及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样式大大的衰落了,中国画却一枝独秀如此兴盛?中国的旧体诗词和传统的中国画相比,应该说各有千秋,不能说后者更优秀。如果说中国画在创新之路上比其他传统艺术样式走得更快更好,倒也未必。当下众多卖出天价的中国画,并未站到古人作品的肩膀上去。

中国画价格的大幅攀升,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由此让人隐忧:中国画市场如此这般的'兴盛,能否持续?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近十多年市场选择中国画的理由是什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时候很多情,有时候也很冷酷。近二十年来,市场曾经选择过君子兰、大豆等等商品,大肆炒作,把价格炒到天上去,显得多情得很;可是后来,市场又对这些商品选择了始乱终弃,显示出十分冷酷的一面。

很希望,市场选择中国画的理由,不同于君子兰和大豆。更希望,我们的中国画艺术家们能站到古人的肩膀上去,创造出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为我们的后人所乐于传承的艺术品。如此,中国书画才不至于重蹈其他传统艺术样式的覆辙。

24.为什么要写京剧、昆曲等中国经典艺术样式衰落的实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全文,说说隐忧的具体所指。(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末尾,中国书画才不至于重蹈其他传统艺术样式的覆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4.(4分)与诗词的衰落形成对照,与下文中国画家的富裕形成对比。(每点2分)

25.(5分)书画的天价是炒出来的,书画的水平没有大幅度提高,具有重蹈其他传统艺术样式覆辙的

可能。(重蹈覆辙,1分;另两点,每点2分)

26.(6分)正确认识当前书画市场的兴盛,多在提高书画水平上下功夫,吸取传统艺术盛衰的历史教训。(每点2分)

篇2: 甘州遍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甘州遍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甘州遍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奚: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匈奴别种。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么样的气氛?(3分)

(2)下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秋风肃杀,沙雁低飞,云层重叠,号角声四起,战鼓隆隆(写足三个意象,得1分)的.苍凉悲壮的临战场面。(1分)渲染了战地紧张、战事一触即发的气氛。(或者烘托了临战时的紧张气氛)(1分)

(2)答案一: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1分)青冢北,黑山西说明作战地点偏远,沙飞路人迷和铁衣冷烘托出艰苦的战争环境(1分),歌颂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杀敌的精神。(1分)

答案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以战马血沾蹄侧面描写战事的惨烈(1分),借此歌颂了边塞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破敌报国的功绩),表达了词人的赞美之情。(1分)

答案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实写临战前的环境,残酷的战事,虚写战争胜利后将士得到朝廷的下诏升赏。(1分)抒写了战争胜利的欣喜。(1分)

篇3:《天平山中》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天平山中》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答:

1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3分)

答案:

11.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12.“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篇4:《望天门山》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望天门山》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诗人用 、 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 、 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2分)

1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诗句含义。

答案: 断,开;流,回。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 须扣住“青”、“绿”、“日”、“帆”四字,描绘出佳木葱茏,澄江如练,红日、白帆相映成辉的图景。(意近即可)

篇5:《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的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2分)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篇6:古诗诗词的阅读题答案

古诗十九首诗词的阅读题答案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答案】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篇7: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1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合从缔交 B、流血漂橹 C、威振四海 D、赢粮而景从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 致万乘之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以致天下之士

C、 然而成败异变 D、 序八州而朝同列

然秦以区区之地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参考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11( B) 12(B ) 13 (C ) 14 ( D )

15.(1)关中坚固,钢铁般的千里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文帝最宠爱他),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篇8:学与问阅读题及答案

学与问阅读题及答案

(一)《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照样子选词语:花开花落【BD】。

A.将错就错

B.各种各样

C.不懂装懂

D.一模一样

2.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AC】?

A.可能

B.高兴

C.也许

D.允许

3.哪些句子能体现沈括爱观察思考【ABD】?

A.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B.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4.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B】?

A.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紧扣“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即可。

篇9:学与问阅读题答案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

能者为师: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3.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问谁?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会的人就是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2. 示例:只要时间允许,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去那边。

3. 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

4. 爸爸妈妈老师身边的同学

篇10:《春联》阅读题与答案

《春联》阅读题与答案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春联杨帮立没有风,夜独自舞起了雪花。天大亮了,村庄还安静得很。雪地上,有几只雀儿蹦蹦跳跳地觅着食。一只黑猫,无声地趴在一垛烂木柴上。

今儿几了?老头子边穿袄子边问。

老太太早起来了,水烧开了,茶也沏好了,茶香已飘到了床头:老糊涂了,昨晚你不还说明天腊月三十了?

好,我老糊涂了,你还年轻,起来——老头子伸了个懒腰:我皮棉鞋呢?

昨天踏湿了,我不正在给你烤吗。

快点快点,我要起来写春联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急,你才起来?笔都给你泡开花了。

除了文房四宝,老头子还有一块镇尺——他小时候到河边洗澡时摸来的石头,像个熨斗,一面光滑平坦,上面堆山叠翠,奇妙的是翘起一个把手来,取放方便。

当时这个小男孩抱着石头往回走,正赶上一家准备过喜事,请一个先生在门前树荫里摆个方桌写婚联,一阵风把他面前铺好的红纸刮得头翘尾巴撅的,小男孩大踏步地过去把石头压上去。老先生扶扶眼镜审视着那石头,眼里渐渐绽放出光彩来,去掉眼镜眯起眼睛将那光彩聚成一条线端详他一回:改天跟我学写字去。

点如瓜子撇如刀,一捺好似踢平的脚。老头子握紧笔管,轻轻吟唱起儿歌来。他正襟危坐,四平八稳,横竖钩提,行笔……就是手有点不听话了,老人自己知道,气韵难畅,手在暗中抖动。

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就你能显摆,老胳膊老腿了还逞能,又没有谁让你给他贴。老太太的话慢慢悠悠,像窗外飘进来一片美丽的雪花。

老头子停了下来,咕噜口热茶:老一辈传下来的,只有家里老了人,当年空着不贴对联,他们不回来贴,我要不帮着贴,人家从俺庄外路过,看着这一家家老房子门上都旧秃秃的,像啥话,村里没人哪?头年空二年紫三年绿四年红,对了,老李家去年老了爹,今年按规矩要贴紫颜色的,还忘了买紫纸了。你再去小卖部帮买两张。

大老远的,一脚一滑的。老太太嘀咕着,还是晃悠悠地出门了。

老太太回来的时候,去掉黑长的头巾,在门上摔了摔,雪花子摔得乱飞:卖紫纸的就北庙东街王本森一家,早就不卖了,新社区更没得卖的了。我想起来了,你原来写掉下的还有,我帮收捡到柜子里了。老太太真的从屋里找出一叠子花花绿绿的纸来:小卖部宽的窄的长的短的对子铺得红堂堂的,买来就行了,还非要写。

老头子一直神游在他的对联里,这才接腔:得写,得写,印的都一样,写的不一样。

我还不知道,你一辈子就爱这个,贴出去好让人家夸你字写得好。

老头子笑了起来:那句话咋说的?看透不说透,才是好朋友。

好朋友?老太太也笑了起来。

吃过中午饭,老两口一块出门给老邻居们贴对联。老头子拿着对联在前面走着,老太太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面糊在后面跟着。

天晴了。破旧的'村庄古朴清新。

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绿水凤凰池。老王家帖这合适,人家孙子孙女跟咱家小文小武一样都考上大学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老张家帖这合适,弟兄三个和好了,在南方合伙做生意发财了。

合适。老伴附和着。

一阵乳香知母到,半窗故纸防风来。老朱家贴这合适,人家是镇上的名医。

合适。老伴附和着。

贴春联看是轻巧,却是个细致的活。撕下旧的,擦掉灰尘,涂上糨糊,爬高上低的。老头子颤巍巍地爬上小木凳,老太太抱着他腿仰脸支撑着他,老头子双手持平对联,尽力举起……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还有东头最后一家了。老头子停在了门前,默不作声。这孩子就是不听他爹的话,警察抓到他没?老太太问。迟早跑不掉的!老头子说得干脆。

人去家还在,春来花又开。夕阳照在这幅对联上,镀上一层暖意,这院里似乎马上就冬去春回了。

雪在背影里喘着气,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在回家的路上喘着气:这春联一贴啊,都过年了……屋子啊水井啊猫啊狗啊树啊小鸟啊……都过年了!

19.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老太太一会儿给他扯纸,一会儿给他添墨,一会儿给他插电暖器,一会儿给他添茶。

(2)冬阳把他俩的影子,投映在家家大门上。这是最美的年画。

21.请简要概括文中“老头子”的形象特点。(4分)

22.老两口给邻居贴春联的故事很感人,但本文还反映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有哪些思考。(6分)

试题答案:

六、19.(1)描写了小村临近春节的雪景,渲染了宁静冷寂的氛围。(2分)(2)暗示出小村少人居住的现状,为下文写老两口不辞辛苦地给无人居住的邻居家贴春联作铺垫。(2分)

20.(1)排比、动作描写。通过“老太太”在“老头子”写春联时的举动,表现了“老太太”和“老头子”的全力支持,也体现了对他细致入微的关爱和老两口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把老两口为村人贴春联的身影比作年画,形象地突出了他们给村里带来了喜庆祥和的新春气息,表达了对老两口的赞美之情。

21.(1)热爱书法;(2)尊重传统文化;(3)关心乡亲生活,了解全面;(4)善良热心;(5)有正义感;(6)幽默风趣。(答出任意四点得4分)

22.(1)己到年底,家中只有老两口写春联、贴春联,虽然他们恩爱情深,但孩子们因故不能回家陪伴老人,老人难免有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的缺憾。

(2)春联是春节的重要符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邻居们过年也不回家贴春联,反映出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

(3)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造成了古朴清新的乡村鲜有人迹,乡村空心化逐渐加剧。(每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专题 兴盛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