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李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李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共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王恽(yn) (元)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5分)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6分)

参考答案

1.动作:拜访、谈话、离座、并肩、散步、赏花。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

2.湿字渲染了一种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借屈原的`《离骚》含蓄地抒发了他们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生做该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考生筛选出哪些动作,答题区域是上片,可根据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答出拜访、谈话、离座、并肩、散步、赏花。答出动作给2分(至少四个);这些动作主要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答出情趣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概括诗句的环境氛围,一定要根据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来判断,下片首句春雨湿该处的环境应是清冷感伤的。香如雾,承看花和春雨霏微,把花之香气和霏微的春雨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美丽而朦胧的境界,从而体现了主人公的惆怅情怀。这种惆怅根植于对人生的哲理思索,所以要留友人多坐一会儿,读了《离骚》去。 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王恽是元初声望甚隆之文士,也是有元一代名臣。其祖其父均仕于金。元代累官至中奉大夫,赠翰林学士承旨。13(大德五年),退居于故里卫州(今河南汲县)。这首小词大约为其晚年所作。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篇2:《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赏析及阅读训练

【作者】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注释】: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大德五年(公元13)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翻译】:谁能理解偏爱幽居?故人路过这里来晤谈心曲。话说完了一起来散步,共同赏花欣赏花的趣味。春雨细雨霏霏,被春风吹着飘进了人家的庭院。香气像雾一样弥漫。约君来少住几天,读完《离骚》再离去。

【赏析】:王恽是元初声望甚隆之文士,也是有元一代名臣。其祖其父均仕于金。元代累官至中奉大夫,赠翰林学士承旨。1301年(大德五年),退居于故里卫州(今河南汲县)。这首小词大约为其晚年所作。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片写雨中有故人过访。起笔“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径直入题。“幽居”,乃隐居之所,有清幽静谧之意,而以“谁惜”的问语出之,则渲染了清冷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正是词人心志的.写照。谁能理解幽居之奥妙,谁能体会幽居者的心志?王恽浮沉宦海多年,他曾有《感皇恩》词抒写人生之“幽怀”:“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他倾慕的是“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感皇恩》),“去作花间友”(《点绛唇》)。诗人这样落墨,或许个中有些难言之隐。“谁惜幽居”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故人相过”,来晤谈心曲。“晤语”一词表明了他们之间意气相投的契合关系,“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当是此语的注。

【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动作:拜访、交谈、散步、赏花。情趣: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意对即可)

(2)“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含蓄地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篇3:《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动作:拜访、交谈、散步、赏花。情趣: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意对即可)

(2)“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含蓄地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赏析:

王恽是元初声望甚隆之文士,也是有元一代名臣。其祖其父均仕于金。元代累官至中奉大夫,赠翰林学士承旨。13(大德五年),退居于故里卫州(今河南汲县)。这首小词大约为其晚年所作。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片写雨中有故人过访。起笔“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径直入题。“幽居”,乃隐居之所,有清幽静谧之意,而以“谁惜”的问语出之,则渲染了清冷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正是词人心志的写照。谁能理解幽居之奥妙,谁能体会幽居者的心志?王恽浮沉宦海多年,他曾有《感皇恩》词抒写人生之“幽怀”:“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他倾慕的是“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感皇恩》),“去作花间友”(《点绛唇》)。诗人这样落墨,或许个中有些难言之隐。“谁惜幽居”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故人相过”,来晤谈心曲。“晤语”一词表明了他们之间意气相投的契合关系,“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当是此语的注。

篇4: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王恽 ,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

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王恽 ,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的意思,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赏析 -诗词大全

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

作者:王恽   朝代:元  体裁:词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篇5:点绛唇阅读答案

点绛唇阅读答案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4分)

23、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4、词的最后三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给2分。)

2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手法2分,分析2分。)

23、(4分)描写了枝头稀疏的余花随蒙蒙细雨飘落满地的春色凋零情景。(2分)流露出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为了阕写离别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2分)

24、(4分)作者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天涯。(2分)以景写情,以凄凄春草喻无边离愁,渲染了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感情。(2分)

篇6:《点绛唇》阅读答案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③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金谷: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在诗词中多代指出门远游之人。③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上阕“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词中的“萋萋”春草有怎样的寓意?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试题答案:

5.(1)无主荒园在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2)萋萋春草比喻离愁和远思。下阕写“萋萋”春草出现在黄昏暮霭之下,凄切离歌声中,使情感显得含蓄而深沉。草接天涯,无处不生,更象征着离愁和远思的绵绵不尽。

篇7:《点绛唇》雨恨云愁阅读答案

点绛唇·雨恨云愁

北宋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①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进士,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苏州属县)知县。这首词就是王禹傅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他出身贫寒,对仕途充满抱负。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恨云愁”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强烈外射,移情于景,寄寓词人惆怅苦闷的心情。

B.“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勾勒了人们怡然而居的水乡生活场景,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C.“平生事”“凭阑意”,寥寥数语透露了作者人生际遇和抱负之间的落差,万千感慨尽在其中。

D.词作描写江南景物视角丰富,俯仰结合,作者的情感表达层层深入,但又含而不露。

16.本词中的“鸿”与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的“鸿”的意蕴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

15.B“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情”错。三四两句抓住江南水乡常见和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没有体现作者的向往。

16.(1)辛词中“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象征着漂泊江南孤寂的词人自己(以此衬托出词人的'孤独寂寞。)(2)王词中的“征鸿”,指成群奋飞的大雁,象征词人也有高飞的远大理想,又暗寓其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怅惘,同时也用成群的大雁反衬了词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篇8:《点绛唇》雨恨云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②。水村渔市,一缕孤烟③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④。平生事,此时凝睇⑤,谁会⑥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注】②佳丽:指景色秀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③”孤烟:炊烟。

④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⑤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

⑥会:理解。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3.请结合诗句中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6分)

4.“雨恨云愁”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5“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作答,不超过40字。(3分)

6.下阕作者借“天际征鸿”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志?(4分)

参考答案

1.①比拟,这雨使人天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感情。(前两点打出任意一点给2分,第三点3分)

2.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2分)②对于江南水乡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恋爱和喜悦。(2分)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展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事无知音的感喟。(2分)(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2分)

3.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

4.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心头郁积的深沉愁闷之情。(2分)

5.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2分)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1分)

6.借“天际征鸿”触发对“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恨自己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2分)以此表露了出渴望有所作为却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2分)

【《点绛唇》雨恨云愁阅读答案3篇】

篇9: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15.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4.(5分)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解析】B“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15.(6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分)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2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2分)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2分)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2分)

篇10: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4个要点,全对得4分。)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答出任一点,得2分。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篇11: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 一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 )的少女,是( 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 )少女生活的写照。

2.“慵”写出了少女荡完秋千,身体的( 困倦 ),“露浓花瘦”是说少女的脸上淌着汗,如同花儿洒着露珠,而(身体 )也显得瘦了,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3.“溜”是轻轻滑落,写出了少女( 朝屋里跑去 )的仓促间手足无措,以致金钗也脱落,这里写出了不得(不在封建礼教束缚下 遵守所谓“礼” )的神态,“回首”写出了少女(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 )的神态,写出了少女(天真纯洁可爱 )的'性格

篇12: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4分)

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上阙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暮山千叠之景,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2分)下阙萌生醉弄扁舟的兴致,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1分)最后两句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1分)

2.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鉴赏

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作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 “闲事”视之。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

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这些情况都是从他的诗篇中零星窥知的。他有一首《小疾治药偶书》 (《剑南诗稿》卷八十),诗中把他的医术和“御戎之策”联系起来,说是“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自己治病缺乏全副的功能,就像在抵御异族入侵的问题上缺乏好办法一样。这个比喻值得玩味,可见陆游的爰国思想随时随地都可能流露出来。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两句,不只是一般的叙事写景,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见。酒醉之后,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却并不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他的船是绝对安全的。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以前,身在宦海之中,升降浮沉,随时有覆舟之险,如今回乡作闲人,已然脱离风险,有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比喻不太明晰,还不能给人以绝对的安全感,而作者的“不怕”只能是胆子大而已。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事后 ,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相关专题 故人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