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行》阅读答案

thereGo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hereGon”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车行》阅读答案(共12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小车行》阅读答案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和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2、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3、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2分)饥

2.(2分)B

3.(4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分)接着就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分)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既点出天色将晚,又可见夫妇两人推车已久。(2分)

2.①白描手法,用质朴、简省的语言,不事雕琢,写出了农村的萧条破败,外出逃荒夫妇忍饥挨饿、前途渺茫的凄凉。

②虚实结合。“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写所见所闻,为实写。“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和哺糜”为悬想之词,为虚写。“中有主人当饲汝”是夫妇二人的猜想,是虚写。“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觅食无果,相对垂泪,是实写。(5分)

[注释]

1.陈子龙:明末爱国志士和文学家。

2.小车班班:小车,即独轮车;班班,车行之声。

3.挽:牵拉的意思。

4.之:去、往的意思。

5.疗我饥:也就是充饥。

6.愿得句:乐士,安乐之地。共哺糜(bǔ mí),一起喝粥。

7.垣堵:即屋墙。

8.饲汝:给你吃。

9.釜(fǔ):铁锅。

10.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评析]

本诗用汉乐府民歌的风格,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明朝覆灭之后,他的诗尤其七律之作更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把忧国伤时、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2:《小车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车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和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2、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3、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2分)饥

2.(2分)B

3.(4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分)接着就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分)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既点出天色将晚,又可见夫妇两人推车已久。(2分)

2.①白描手法,用质朴、简省的语言,不事雕琢,写出了农村的萧条破败,外出逃荒夫妇忍饥挨饿、前途渺茫的凄凉。

②虚实结合。“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写所见所闻,为实写。“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和哺糜”为悬想之词,为虚写。“中有主人当饲汝”是夫妇二人的猜想,是虚写。“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觅食无果,相对垂泪,是实写。(5分)

[注释]

1.陈子龙:明末爱国志士和文学家。

2.小车班班:小车,即独轮车;班班,车行之声。

3.挽:牵拉的意思。

4.之:去、往的意思。

5.疗我饥:也就是充饥。

6.愿得句:乐士,安乐之地。共哺糜(bǔ mí),一起喝粥。

7.垣堵:即屋墙。

8.饲汝:给你吃。

9.釜(fǔ):铁锅。

10.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评析]

本诗用汉乐府民歌的风格,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明朝覆灭之后,他的诗尤其七律之作更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把忧国伤时、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3:《小松树》阅读答案

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它是那么嫩,那么矮啊!瞧,就( )龙骨草( )长得比它高得多。它看着龙骨草,看哟看哟,就寻思起来:“哎,真有意思,这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它天天看啊,想啊,巴不得一下子就长高!一个月,两个月,它看呀,想呀,长呀,终于长高了许多。

现在,它看到绿茵(y9n y9ng)茵的蓬蒿(h1o g1o)、蓼草,这边是数朵蒲公英,那边是一片蘑菇。再往远处眺望——它不由兴奋得微微摇晃起身子来,那些争艳斗丽的五颜六色的野花,一丛一丛,一簇簇,可好看哪!它的四周尽是树木,高大而又粗壮。树木上头,是蓝天,不过,它现在看到的`还只不过是湛蓝湛蓝的那么一小方。

小松树看到了这些虽然很高兴,但并不满足,它还像以前那样,看着,寻思着,“树木后面又有些什么呢?”它看啊看,想啊想,巴不得一下子长得更高更高!一年,两年,它越往高处长,天空就越空旷,越辽阔。小松树发觉了这一点,便长得更快了。这时,它望见: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有些什么呢?这样想着,小松树就不住地往上长。

如今,它已经长成这古老的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 )它还要继续往高处长,永不停留。它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篇4:《小松树》阅读答案

1.连,也,可是

2.y9n,h1o

3.略

4.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5:《小松树》阅读答案

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短文的括号中。

连 因为 也 可是 不但 于是

答:

2.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答:

3.在文中画出写小松树奋发向上、从不满足的语句。

答:

4.文中的小松树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能写一两句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语句或诗句吗?

答;

篇6:小酒桶阅读答案

小酒桶阅读答案

情节链接:埃佩维尔镇上开客店的希科老板,终于与72岁的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约:他每个月给老婆婆250法郎,老婆婆百岁之后,她那价值6万法郎的农庄归希科所有。

三年过去了。这位老太太非常健壮。他好像一天也没见老,希科可就悲观失望极了。他觉着这笔钱好像已经付了半个世纪了,他觉得自己受了骗,上了当,破产了。过了一阵子他就要去看望一下那个老婆婆,就好比人们七月间到地里看麦子,是否已经熟得可以开镰收割。

他束手无策,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把她掐死。他于是琢磨起办法来了。

终于有一天,他又来看她,兴高采烈地搓着手。闲聊了几分钟以后,他说:“我说,老婆婆,您到埃佩维尔来的时候,为什么不上我那儿去吃饭呢?外边有人说闲话,说咱们的交情破裂了,我听着心里很难受。您知道,亲爱的老婆婆,上我那儿吃饭,一个钱也不用花。吃顿把饭,我是不计较的。您只要一想着来,就别客气,尽管来好啦,这反倒叫我高兴。”

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用不着第二次邀请;第三天,她坐着她的马车,她就来到了客店,理所当然似的要求那份店主人已经许下的午饭。

客店老板心花怒放,像招待贵妇人似的招待了她,又是子鸡,又是灌肠,还有鳗鱼、羊腿和肥肉片儿白菜。可是她几乎什么也没有吃,因为她从小过的是俭朴生活,一向只吃点汤和一块抹黄油的面包,就行了。

希科大失所望,只好一个劲儿地劝她吃。而且她什么也不喝,就连咖啡也不肯喝。

他问道:

“您总可以喝一小杯吧?”

“这倒行,可以的。我不拒绝。”

他于是使足了劲向客店的那一头喊道:

“罗萨丽,快拿白兰地来,要上等的,最纯的!”

女侍出现了,拿着一个贴着一张葡萄叶形商标的长瓶子。

他斟了两小杯。

“尝尝这个吧,老婆婆,这可是好东西。”

那位老太太慢慢地喝起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为的是好多享受一会儿。等把那杯喝完,她把剩下的点点滴滴也倒在嘴里,然后表示:

“一点不错,真是好酒。”

她的话还没说完,希科已经给他斟上了第二杯。她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她跟和第一杯一样品了好久。

他于是要请她喝第三巡,她拒绝了。他一再的劝说:

“你看,这简直是牛奶嘛;我喝十杯,十二杯,都不费劲,跟糖似的下去了,既不胀肚,也不上头,简直可以说在舌尖儿上就化成气了。没有比这对健康更有益处的了。”

她原来就很想喝,所以也就没有坚持拒绝,不过她只喝了半杯。

这时候,希科忽然一下子变得非常慷慨,大声说:

“好吧,您既然喜欢这个酒,我就送您一小桶吧,不为别的,就为让您看看,咱们始终是一对好朋友。”

那位老太太也没有表示不要,就走了,她已经多少有了一点醉意。

第二天,客店老板进入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的院子,然后从车子里拉出一个箍着铁圈的小木桶。他要她立刻尝尝,为的是证明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好白兰地;等他们每人喝了三杯,他就一面起身一面表示:

小酒桶 阅读答案,本站有更多关于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方面的作文。

“您也知道,喝完了,咱们那儿还有,别客气。我不是进斤斤计较的人。完得越快,我越高兴。”

他有爬上了他的轻便马车。

四天以后他又来了。他走到跟前,问了好,几乎挨着她的鼻子跟她说闲话,为的是闻闻她哈气的味道。

他闻出了酒香,于是他眉开眼笑了。

隔不了多久,当地就传说开了,说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常常独自一个喝的烂醉如泥。有时候躺在她的厨房里,有时候躺在她的院子里,有时候躺在附近的路上,一动不动地跟死尸一样,别人只好把她抬回去。

希科不再上她家去了,有人跟他谈到这个乡下女人,他总要愁容满面地嘟囔着说:

“她这把年纪,竟沾上这种嗜好,这不是太不幸了吗?您瞧,一个人上了年纪,就无法可想了。早晚她得上个大当才算完。”

果然,她上了个大当。第二年冬天,快到圣诞节了,她喝得烂醉,跌在雪地里死了。

希科老板继承了农庄,他对人说:

“这个乡下佬,她要是不贪杯,总还有十年好活吧。”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玛格卢瓦尔老婆婆为什么会落入希科老板的'圈套?请分点概括。(5分)

2.希科老板为什么隔三差五就去看望玛格卢瓦尔老婆婆?当知道她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后为什么就不再上她家了?(6分)

3.结合上下文,分析希科老板表现出不同神态的原因,然后补填表格内容。(6分)

时间

希科老板的神态

原因

签约后的第三年

①悲观失望极了

①老婆婆依然健壮,不仅占有农庄遥遥无期,而且自己还要他付钱

有一天

②“兴高采烈”

发出邀请后的第三天

③“心花怒放

④“大失所望“

③老婆婆快要进入预设圈套

④实施计谋受阻

送酒后的第四天

⑤“眉开眼笑“

隔了不久

⑥“愁容满面”

4.纵观全文,你看出希科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5.下面属于莫泊桑作品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 B.《羊脂球》 C..《格列佛游记》 D.《悲惨世界》

答案:

1.(1)希科老板为人阴险狡猾;(2)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爱占小便宜;(3)玛格卢瓦尔老婆婆经不起诱惑。

2.希科老板隔三差五就去看望玛格卢瓦尔老婆婆是因为他期盼着老婆婆赶紧死去,他好继承老婆婆的庄园。

当知道她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后就不再去了,这是因为希科老板知道老婆婆上了他的当,开始酗酒,她很快就会死去。

3.②他想到办法来谋害老婆婆了。

⑤他的计划成功,老婆婆已经上了他的当。

⑥假装担心,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

4.希科老板是一个阴险、奸诈、冷酷的人,他工于心计,未达目的不择手段。

感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来谈,如:要抵制别人不坏好意的诱惑,不要总想着贪别人的小便宜。

5.B

篇7:小园阅读答案

我家的东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园里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了一条绿毯,园里一片绿油油的。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热闹起来了。

夏天,向日葵长得很茁壮,迎着朝霞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收的果实,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牵牛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枝枝粉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冲着我们咧嘴傻笑。这一切怎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园里石榴树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呀,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爱——( ) 美丽——( ) 茂盛——(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银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来描写小园的美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切怎不惹人喜爱”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本文中摘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本文中摘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讨厌 丑陋 枯萎

2.银装素裹:一片白色。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 己的感情。

3.总分总。

4.时间顺序。

5.这一切惹人喜爱。

6.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了一条绿毯。仿写: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

7.秋天牵牛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枝枝粉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着动听的歌。仿写“略”。

篇8:小陶土阅读答案

小陶土阅读答案

在一个古塔高处,有一个陶艺工场,工场里放满了辘轳和一桶一桶彩色的釉料,当然还有陶土。窗边放着一个大木桶,上面盖着一个重重的盖子,陶土就放在里面。有一团小陶土被压在角落里,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被触摸,因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天,重重的盖子都会被掀开,许多手会伸进来,快速地挖走一袋或一球陶土。小陶土会听到人们忙碌工作时愉快的声音。

“什么时候才轮到我呢?”他想知道。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陶土在木桶的黑暗中渐渐地失去了希望。

有一天,一群小孩子跟着他们的老师来到工场。许许多多小手伸进桶里。小陶土是最后一块被选中的,他总算出来了!“这是我的大好机会!”他在光线中眯着眼睛想。

有个男孩把他放在辘轳上,用最快的速度转动。“好好玩啊!”小陶土想。辘轳一边转,男孩一边试着把陶土拉起来。小陶土觉得很兴奋,因为自己将要变成一样东西了!男孩试着做一个碗,可是后来放弃了,他把陶土拍打成一个圆圆的球。

“清洁时间到了。”老师说。工场里充满孩子们擦拭清洗的声音,到处都湿漉漉的。男孩把陶土丢在窗边,急忙跑去跟朋友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工场就变得空荡荡的了,房间既安静又黑暗。小陶土非常恐惧,他不只想念湿润的木桶,他也知道自己有危险。“完了!完了!”他想,“我只能待在这里干掉,直到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他坐在窗边,窗子开着,他不能动弹,觉得身上的水分在一点一点流失。既有阳光暴晒,又有晚风吹拂,他快要变得像石头一样硬了。他硬到几乎没办法思考,只知道自己满是绝望。

然而,在小陶土的深处,还剩下一小滴水分,小陶土不愿让它流失。

“下雨吧。”他想。

“来点水吧。”他叹息。

“求求你。”干渴绝望的他最后挤出了这句话。

一片浮云同情小陶土的遭遇,奇妙的`事就发生了:豆大的雨点,打进开着的窗子,落在小陶土身上。雨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小陶土已经变得像以前一样柔软。

有声音传进工场里。

“糟糕!不好了。”有个女人说。她是常常来这个工场的陶匠。

“整个周末窗子都开着,我们要好好清理烂摊子了。我去找抹布,你先拿些陶土做做。”她对女儿说。

小女孩看到了窗边的小陶土。

“看起来这块小陶土最合适不过了。”她说。

很快,她就把小陶土搓揉成各种好看的形状。对小陶土来说,小女孩手指头带来的感觉舒服极了。

小女孩一边做一边想,有目标地动手搓揉。小陶土感觉被揉成一个圆圆的、中空的形状。又捏了几下,他就有了手把。

“妈妈,妈妈!”孩子喊,“我做了一个杯子!”

“太棒了!”她的妈妈说,“把他放在架子上,他会被放进窑里烧。然后,你可以上你喜欢的颜色。”

没多久,小杯子就去新家了。现在,他住在厨房的架子上,在其他杯子、碟子的旁边。他们都很不一样,有些真的很漂亮。

“吃早餐啦!”妈妈叫道,同时把新杯子放在桌上,倒满热巧克力。

小女孩轻轻地拿着他,他多么喜欢自己圆润线条的新造型。他是多么称职呀!

小杯子得意地坐起来,他说:“我终于成为一样东西了。”

1、为什么小陶土后来能从木桶里出来?

A、其他陶土全被用光了。

B、他在其他陶土的上面。

C、男孩特别喜欢小陶土,所以选了他。

D、老师叫男孩使用这一团小陶土。

2、以下哪一句话告诉你小女孩知道她想做出什么?()

A、小女孩的手指头带来的感觉舒服极了。

B、小女孩看到了窗边的小陶土。

C、小女孩轻轻地拿着他。

D、她有目标地动手搓揉。

3、故事的作者把小陶土比喻成一个人物。作者这样写,是要让你想象什么?()

A、雨中的感觉

B、小陶土的感觉

C、捏陶土的感觉

D、制造一样东西的感觉。

4、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A、人像陶土一样,很容易搓揉及塑造。

B、世界上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C、达成目标是最快乐的事情。

D、做陶艺方法很简单。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篇9:小油灯阅读答案

小油灯阅读答案

小油灯阅读答案

[同学,下面这篇精美之作,韵味绵长,动人心弦。阅读时须注意:凤的年龄、所处的环境、父亲的愿望、弟妹的期盼……(这些表明了什么?)——(但是凤)先疑惑、后低头、更低头、抬头望窗外、不说话、眼睛明亮炽热、目光坚定、梦亮着(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灯——梦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

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静夜里传来夜

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睑,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梦》。

夜深了。

我灭了。

梦亮着。

阅读题:

1.本文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1分)

2.凤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2分)

3.本文表现了凤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4.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某一方面谈点自己的阅读感受。(2分)

参考答案:

1.小油灯(我)

2.生活在贫穷、落后、愚昧的环境里。

3.聪明、执著、刚毅;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对理想充满强烈的渴望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4.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烘托,侧面映衬的手法;

语言表达:具有质朴简洁、含蓄隽永的特点。(不论选择哪方面,只要言之有物,合情理即可。)

篇10:阅读小练习及答案

阅读小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

①一位获得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交流思想大有益处。”他的话,引起了(yǔ)会者的共鸣。

②中国自古便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说法,足见我们的先人早已认识交流思想很有益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说过:“倘若你手中有一个苹果,我手中也有一个,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这段话,同样充分地表明了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③思想的互相交流还能开阔视野,严密思路,增进友谊,提高修养。历史上不少中外名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唐朝的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就说到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他们事事互相交流,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开阔了作品意境,而且成了莫逆之交。在科学史上也有一段水火相容的佳话。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李希比性格 A ,人们说维勒是“一盆冷水”,而李希比却是“一团烈火”,然而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密切合作,相互磋商,一同成为有机化学的创始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变幻不定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举措得当,为国争光,赢得各国政治家和人民的赞誉,那是与他善于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不开的。

④互相交流思想,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探求科学知识,互相讨论交流人生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增进友谊,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狭隘地认为学习是竞争而拒绝交流,结果只会封闭自己,作茧自缚,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从发展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浩若烟海,而目前我们中学生所学的,还只是前人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认识方法,只有及早养成乐于和善于交流思想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合格的跨世纪新人。

⑤不断交流思想,使自己博采众长而臻于完善。这对每个人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应当是大有(bì)益的。

1.根据文句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他的话,引起了(yǔ)________会者的共鸣。

(2)这对每个人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应当是大有(bì)________益的。

2.第③段中“A”处应当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③段中选用中外名人作为__________论据,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三个领域选取代表人物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4.第④段中“乐于”和“善于”语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①yǔ;bì。

2、截然不同(答案不唯一)。

3、事实;文学,科学;交流思想;正反对比。

4、不能互换。一是因为“乐于”和“善于”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二是因为互换之后与中心语就不照应了。

5、互相交流思想,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篇11:《小鹌鹑》阅读答案

屠格涅夫

有一回,正好是彼得节前夕,我跟父亲去打猎。那时沙鸡还小,父亲不想打它们,就到黑麦地旁边的橡树丛里,这种地方常常有鹌鹑。那里草不好割,因此草好久没动过了。花很多,有箭箬、豌豆、三味草、挂钟草、毋忘我花、石竹。我同妹妹或者女仆到那里去的时候,总是采上一大把。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

忽然之间,宝贝儿踞地作势。我父亲叫了一声:“抓住它!”就在宝贝儿的鼻子下面,一只鹌鹑跳起来飞走了。可是他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到地上,好像是受了伤,或者翅膀坏了。宝贝儿拼命地去追它……如果小鸟好好地飞,它是不会这样去追的。父亲甚至没法开枪,他怕散弹会把狗打伤。我猛一看:宝贝儿加紧扑上去——一口咬住了!它抓住了鹌鹑,叼回来给父亲。父亲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我跳了起来。

“怎么了?”我说,“它本来受伤了吗?”

“没有,”父亲回答我说,“它本来没受伤。准是这儿附近有它一巢小鹌鹑,它有意装着受了伤,让狗以为捉它很容易。”

“它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我问。

“为了引狗离开那些小鹌鹑。引走以后它就会飞走了。可这一回它没有考虑到,装得过了头,于是给宝贝儿逮住了。”

“那它原来不是受了伤的?”我再问一次。

“不是……可这回它活不了啦……宝贝儿准是用牙咬了它。”

我靠近鹌鹑。它在父亲掌心上一动不动,耷拉着小脑袋,用一只褐色小眼睛从旁边看着我。我忽然极其可怜它!我觉得它在看着我并且想:“为什么我应该死呢?为什么?我是尽我的责任,我尽力使我那些孩子得救,把狗引开,结果我完了!我真可怜啊!真可怜!这是不公平的!不公平!”

“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

我想摸摸鹌鹑的小脑袋。可是父亲对我说:

“不行了!你瞧,它这就把腿伸直,全身哆嗦,闭上眼睛了。”

果然如此,它眼睛一闭,我就大哭起来。

1.“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2.“可是我跟父亲去就不采花,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有失猎人的身份。”这句话对后文有什么作用?(联系结尾处“我就大哭起来”思考)

3.鹌鹑为什么要故意装着受了伤?

4.鹌鹑为什么会被宝贝儿咬住?

5.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6.为什么“我”要大哭起来?

7.读了这篇文章,什么最使你感动?

参考答案

1.以作猎人为自豪的感情。

2.反衬后文“我”看见鹌鹑死时的内疚痛苦。

3.它为了救小鹌鹑要把猎狗引开。

4.它飞时装着受伤使得宝贝儿拼命地追并且这样也飞不快。

5.对鹌鹑遇害的自责内疚痛苦的心理。

6.因为鹌鹑无私的母爱和牺牲精神打动了他使他对鹌鹑的死感到非常内疚和痛苦。

7.鹌鹑对小鹌鹑无私的像高山大海一样的爱和它那悲惨的结局。

篇12:《小园》阅读答案

郑板桥

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1.简要概括月下小园的特点。(3分)

答案:运用月光、楼台、篱门、竹林、犬吠、远笛等意象表现出小园环境清雅、幽静、远离喧嚣的特点。(点出意象1分,概括出环境特点2分)

2.诗中是如何表现诗人与“客”的友情的?(5分)

答案:用入夜时篱门半开和观察林中灯光知客到的'细节,表现对客人来访的期待(2分);用升火煮茶的行为表现待客的殷勤(1分);用星落笛哀、坐久天曙、露满苔来表现朋友之间情投意合,依依难舍(2分)。(5分。意思对即可)

作者: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辣。著有《板桥全集》。

相关专题 车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