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守贞传阅读答案

仿生头仔没充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仿生头仔没充电”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完颜守贞传阅读答案(共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承。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仰其为肤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讽、王庭药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谧曰肃。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 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金史列传第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

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

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

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

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

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

与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

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

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

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

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

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

治理的东平府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联往绥抚之。(5分)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毅善类,接援后进。(5分)

答案:

10. C (“皆传经以对”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中“对”不必带主语。而目“‘尝与泛论人材”的主语是“上”,所以第三处断开处应是“对”与“上”之间。“无少隐”指一点也不隐瞒,它只能跟在“减否”后面,不能陈述“行事”,“行事”是上一句的谓语,所以第五处断句处应在“行事”与“减否”之间。)

11. B(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2. C(“世宗”应为“章宗”。)

13. (1)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素”“比年” “其”,每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习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故事”“推毅” “后进”,每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叫左屠,改元为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大定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担任中都左警巡使,调任大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子,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值得任用。”章宗即位,召见完颜守贞,任命他做了刑部尚书。当时皇帝刚刚即位,非常迫切想治理好国家,曾经问汉宣帝全面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守贞吟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帝说:“要这样实行,应该从哪里开始?”守贞说: “就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啊。”很久以后,晋升为尚书左垂。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畏惧,上表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于是让他出京做了东平府的知府。让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形势险要,兵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赏赐他金币、厩马,来给他的出行以荣宠。后来,皇帝问宰相:“守贞治理东平郡怎么样?”回答说:“他治理也没有过于费力。’,皇帝说:“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个路实在是绰绰有余的。’,明昌四年,召他进京担任平章政事,封为萧国公。皇帝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守贞上奏说进士里面,像赵讽、王庭药当时都有好名声。皇帝说:“出类拔萃的难以找到啊。”守贞说:“隔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古就难以得到。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人才就将要自己出来了。”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习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朝廷中的正人君子,大多与他交往。承安元年,降职担任了河中防御使。五年,改任为部罗火紫石合的节度使。很久以后,升迁管理都府事务。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要而需要严加防护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抚,于是调任守贞做了济南府知府。守贞去世,皇帝听到消息十分伤心。谧号为肃。守贞刚直,凡是朝廷论议以及皇帝有所询问,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对人的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骨持国等人所忌恨,最终因为正直而被罢融。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2:完颜彀英传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完颜彀英传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彀英,本名叫挞懒。幼年时候,他就聪明机警,有志有胆,当初他束发成两角时,太祖阿骨打见到他,对他的机敏很惊奇。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银术可授给他铠甲,让他跟随自己攻伐辽国,常常命令他当先锋,皇上授他世袭谋克。

宗翰从太原回到西京,银术可围守太原,彀英在行伍之间,屡次立功。宋国派兵数万人去救太原,大军到太原南关,银术可wWW.sLKJ.oRg和他的弟弟拔离速、完颜娄室等迎击宋兵,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一个宋国军卒挥刀向拔离速砍来,彀英眼疾手快,一刀砍断了这名军卒的手腕;另一军卒又从旁拿枪向拔离速刺杀,彀英又砍断了他的枪,并追杀他。夺取太原,下河东诸州,攻打汴京,彀英都立下了战功。彀英和都统马五率军队巡行汉水流域,到上蔡,彀英当先锋打败了孔家军。睿宗攻打开州,彀英率先登城,不幸被流箭射中嘴巴,睿宗亲自探视他,创伤没有痊愈,他强撑着起来,去进攻大名府。论功排次序,宗弼第一,彀英仅次于他。攻打东平,彀英功劳位居第一。

拔离速去扬州袭击宋康王,彀英是先锋。拔离速在江南追踪宋孟后,彀英前行奔往潭州。宋国大军驻在常武,彀英用精选出来的兵士迫近常武城,打败宋军一千多人。第二天,城中出兵来应战,彀英指挥五百骑兵打败了他们,获得战马二百匹,于是进一步攻打常武城。拔离速把诸军摆成阵,位居彀英后面,彀英率领五百骑兵摆成小阵,冲在前面,彀英当即指挥骑兵驰向宋军,宋军大乱,于是杀得宋军大败。拔离速阵前观看彀英率骑兵在宋军中盘旋厮杀,赞赏惊叹不已。

在此之后,河东的郡县中多有叛乱的,彀英又以先锋的身份攻打绛州,攻克了。又攻沁州,突然飞过来炮弹片击伤了彀英的右腋下肋骨,众人把他抬回到营中休息。各路军队攻打沁州,三天未能打下来,副将骨赤皮强扶起彀英,彀英指挥士卒,终于攻克了沁州城。

彀英代理河东路都统,跟随左监军移剌余睹招抚西北各部落。彀英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马扫平了其中九个部落,擒获俘虏三千人,马、牛、羊共十五万匹。他作为先锋官带兵攻打宋吴山的军队,再战再胜,在隘挫败宋兵,宋兵死者数不胜数,余下的都逃命去了。

宗弼又去攻打和尚原,彀英带领自己的部队攻破宋军五万人的防守,夺得新叉口,宗弼留下人马驻守这个地方。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道路都结了冰,和尚原宋兵势力强大不能够正面攻取。宗弼采用彀英提供的策略,从傍近高山树丛草木繁茂能遮蔽的地方插入敌营,出其不意地进攻,终于夺取了和尚原。

彀英提请宗弼快速进入大散关,自己带领本部走在最前面开路,以防备敌方有伏兵。宗弼到达仙人关,彀英先要攻关,宗弼制止他,彀英不听,宗弼用刀背击他的头盔,命令他退下,彀英说“:敌兵士气已经沮丧,不乘这个时机攻取它,以后一定要对此后悔的。”结果果然如彀英所说。宗弼叹气说“:既往不咎。”于是班师回朝。彀英仍然在最前面开路,边战边退,就这样到了秦中。

齐国刚废除的时候,元帅右监军撒离喝奉旨安抚治理各郡,车马疾行,沿途驿站供夫马粮食,兼程而进。他到达同州,原齐国观察使李世辅出城迎接,假装坠落马下,自称胳膊摔折了,让人抬回去。撒离喝入城,李世辅使诡计派遣一名通判去向撒离喝献铠甲,这通判让十名壮士披甲上厅侍候,世辅突然从影壁后面出来,让壮士抓了撒离喝。彀英刚刚牵马到了城外,事变发生得太仓促,彀英来不及入城,城门已经关闭,而且都有卫兵把守,到了东门,遇到了合答雅带领三十多骑人马,于是打破东门杀了守卫。然而李世辅一伙人已从西门出城,彀英与合答雅袭击他们,一进一退以拖住李世辅,让他不能快速行进。李世辅怕撒离喝的救兵来到,于是想让撒离喝与他联盟,不要让彀英等人追他。李世辅把撒离喝留在道旁,彀英听出了撒离喝的声音,救他上了马一起归来。彀英拜安远大将军之职,兼任太原府尹,从此四处边境都很安定。彀英当时还兼任河东南、北两路兵马都总管。

朝廷把河南、陕西给了宋朝,不久又收复回来,军队直开到耀州。宋朝人每天早上天明出城,张开旗帜检阅队伍,到黄昏时收兵回城。道路狭窄,骑兵不能施展优势。彀英请求带兵五百人,头一天黄昏时候先派五十人赶到山顶,命令他们说“:明天天明看到敌人出城,你们就举起旗帜,指向他们所面向的方位。”把剩余的四百五十人埋伏在山谷间。第二天天刚明,城中宋人像以前一样出城阅兵,这时候山顶上彀英的兵士举起了旗帜,他事先安排在山谷间的伏兵迅速行动,宋兵争先恐后奔驰入城。彀英指挥自己的队伍登城,拔下宋军的旗帜,树立起金军的`旗帜。宋兵跑在后面未进城的看见城上金军旗帜便停步不前,不敢入城,于是纷纷投降,城中宋兵也投降了。

宋朝吴拥有重兵占据泾州,泾原以西各地宋军多数与他呼应,金军元帅撒离喝想退兵把守京兆,等候河南、河东军队。彀英说:“我军退守,吴一定会去攻取凤翔、京兆、同、华等地,占据潼关,那样,我们的属下被杀戮将无一幸免。”撒离喝说“:你说采取什么对策?”彀英说:“事情危急了,不如速战速决。我军在泾州的南原摆开阵势,宋兵必然会从西原来。彀英与斜补出各率精选骑兵五百人马分别摧毁宋兵两翼,元帅向他们中间进攻,可以得到成功。”监军拔离速说:“他们二位分别攻击宋兵左右两侧,拔离速愿意进攻他的中部。元帅您可以占据山脊,多多插上旗帜作为疑兵,可以得到成功。”撒离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吴的队伍果然从西原来,彀英、斜补出打他左右两侧,从天明至中午,吴左右翼军队逐渐退却,拔离速迎着吴军正前方发动冲击,终于打败了吴的军队,当时战死者僵尸遍地,纵横相枕而卧,山间流水里都躺满了。从此蜀人丧气,不敢再出兵,于是关、陕地方也安定了。

彀英历任行台吏部工部侍郎,随从宗弼巡视边境,后来升迁为刑部尚书,又转任元帅左都监。天德二年(1150),又升迁任右监军。在元帅府任职免除后,改任山西路统军使,带领西南、西北两路招讨兵马,由于这个阶段坐而无功,被降职任临海军节度使,历任平阳、太原府尹。正隆末年(1161)作为中都留守,兼西北面都统,征讨契丹撒八,将军队驻扎在归化州。

金世宗在辽阳即位,派遣彀英的侄子阿鲁瓦带着御诏前往归化,任命彀英为左副元帅,让他派使者召见陕西统军徒单合喜,宣布用大定年号取代元诏,免除西南、西北招讨司,河东、河北、山东诸路州镇,调猛安的军队去驻守京城。阿鲁瓦见到彀英,说了世宗旨意,彀英犹豫不决,但士卒们都想归顺世宗,彀英不得已,才接受了诏书。他以元帅的身份下令下属各路军队,急忙修建泥马槽二万具,其他诸路军听说这事,以为世祖的大军就要到了。然后彀英派人去宣布他们无罪,所到之处大家都听从命令。

大定元年(1161)十一月,彀英率军到中都,同知留守璋请他到府中议事。彀英怀疑璋设有圈套,就表面上假装答应,安排礼节仪仗像要前往的样子,暗中却率领骑兵随从出了施仁门,驻扎在通州。彀英在三河面见世宗,世宗诏令彀英顺便规划安排一下河南、陕西、山东边境事务。二年(1162)正月,彀英到南京,又收复了汝、颍、嵩等州县,皇上授他世袭猛安的称号和荣誉。并召他入宫拜平章政事,后罢免。又任命为东京留守,还未去上任,又改任为济南府尹。

当初,彀英宿将依仗有功劳,在南京居功自傲,贪污了不少财物,不体谅军情民情。皇上诏令询问他边境的情况,彀英不予回答,对下诏书的使者说:“你懂得什么事?等我进宫禀报陈述。”等到召他入宫,他的汇报竟一句也没有涉及边事的。彀英在相位时很自尊,自己想办的事就自己上奏实行。罢除他东京留守职务,他就忿忿不平不接待宾客,即使是近臣,他往往也不接见。皇上恼怒,于是改派他到济南。皇上数落他说“:朕念卿之父亲对国家有大功,卿的旧将也都有功,所以才改授你济南府尹的职务,卿应该知道这些。如果仍然不肯悔过,非但不能保住官爵,身家性命也不能保了。”彀英叩头谢恩。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改任彀英为平阳府尹,他辞官不做。又起用为西京留守,彀英因为母亲服丧而辞去了官位。后来又被找到起用,官复原职。不久又被派往东京,又历任上京尹,皇帝下诏书说“:上京王室基业兴起,风俗日趋虚伪、诡诈,皇家宗室聚居,号令不听,难以治理。卿是元老大臣,众人都听从服你,应当匡正风俗,检查制约宗室,坚持义理,顾全国家大局。”大定十五年(1175),彀英辞去了在上京的职务。

又过了许久,史臣向皇上进献了《太宗、睿宗实录》,皇上(世宗)说:“太宗、睿宗当政时亲眼看见这些事的,只有彀英一人还在。”于是下令让修订、编撰这部实录的温迪罕缔达前往北京彀英家里访问他,许多不实或有误之处得到了更正。

十九年(1179),彀英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彀英前后总计以功劳被赏赐十一次,他曾受赏黄金二百五十两,白银六千五百两,绢八百匹,绵二千匹,马三百十四匹,牛羊六千五百头,奴婢一百三十人。

篇3:《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酬直,钩致晋国用事奴数人系狱。晋国告诉章宗,晋国白章宗,章宗曰:“姨酬其价,则奴释矣。”由是豪右屏迹。改宝坻丞。补尚书省令史,除太学助教、监察御史。劾奏平章政事仆散揆。或曰:“与宰相有隙,奈何?”伯嘉曰:“职分如此。”迁平凉治中。累官莒州刺史。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诏与按察官俱推排物力,召见于香阁。贞佑初,迁顺义军节度使。居父母丧,卒哭,起复震武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提控太和岭诸隘。俄改签枢密院事。未阅月,改知河南府事。是时,甫经兵后,乏兵食,伯嘉令输枣栗菜根足之,皆以为便。

兴定元年,知河中府,充宣差都提控,未几召为吏部尚书。二年,改御史中丞。初,贞佑四年十月,诏以兵部尚书、签枢密院事蒲察阿里不孙为右副元帅,备御潼关、陕州。次渑池土濠村,兵不战而溃。阿里不孙逸去,亡所佩虎符,变易姓名,匿柘城县。监察御史完颜药师劾奏:“其妻子见在京师,无容不知,请穷治。”有司方系其家人,特命释之,诏曰:“阿里不孙若能自出,当免极罪。”阿里不孙乃使其子上书,犹怀顾望。”伯嘉劾之曰:“阿里不孙膺国重寄,握兵数万,未阵而溃,委弃虎符。迹其情罪,此而不惩,朝纲废矣。乞尸诸市以戒为臣之不忠者!”宣宗曰:“中丞言是,业已赦之矣。”阿里不孙乃除名。

五年,起为彰化军节度使,改翰林侍讲学士。伯嘉纯直,不能与时低昂,尝曰:“生为男子,当益国泽民,其他不可学也。”高汝砺方希宠固位,伯嘉论事辄与之忤,由是毁之者众。元光元年,坐言事过切,降遥授同知归德府事。二年三月,遥授集庆军节度使,权参知政事。顷之,伯嘉有疾。六月,薨。

篇4:《金史完颜伯嘉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B.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C.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D.谳属县盗/伯嘉曰/饥寒为盗/得钱二千/经月不使一钱云何/此必官兵捕他盗不获/诬以准罪耳/诘之/果然/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B.豪右,指恃权乱法的豪门大户。右,右族,封建时代以右为上。汉代,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为虎形,分左右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保存,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D.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监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伯嘉忠于职守,不畏权贵。在担任中都左警巡判官时,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夫人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

B.完颜伯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改任河南府,当时刚刚经历战争,军队缺少军粮,伯嘉命令运送枣栗菜根补充。当时的人认为措施得当。

C.完颜伯嘉言事激切,不愿苟且。蒲察阿里不孙畏罪藏匿,皇帝下诏免除他的罪过,伯嘉上书弹劾,最终皇帝接受了建议,将阿里不孙除名。

D.完颜伯嘉孝顺父母,忠君爱民。父母去世,伯嘉在家为其守丧;伯嘉曾经说作为男子,应当做有益国家惠及百姓的事,其他的事不可去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迹其情罪,此而不惩,朝纲废矣。乞尸诸市以戒为臣之不忠者!

(2)高汝砺方希宠固位,伯嘉论事辄与之忤,由是毁之者众。

参考答案

10.D根据文意、语法和文言虚词等正确断句。

11.B“豪右”是豪门大户, “恃权乱法”错误。“封建时代以右为上”表述不准确。

12.C“最终皇帝接受了建议”表述错误。

13.(1)追究他的罪情,这样如果不惩治,朝纲要败坏了,请求把他陈尸到集市上来警戒做臣子不忠心的人!(“迹”“而”“尸”“以”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高汝砺正在谋求宠信把持权位,伯嘉议论事情总是和他抵触,因此伯嘉的人很多。(“希”“辄”“忤”“毁”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完颜伯嘉,字辅之,北京路讹鲁古必剌猛安人。明昌二年(1191)中进士,调任中都左警巡判官。孝懿皇后的妹妹晋国夫人家奴买漆不付钱,伯嘉把牵连到的晋国办事家奴数人拘押入狱。晋国夫人告诉章宗,章宗说:“姨母付他的钱,那么家奴就释放了。”由此,豪门大族避匿。改任宝坻丞。补任尚书省令史,又授任太学助教、监察御史。上书弹劾平章政事仆散揆。有人说:“与宰相发生矛盾,为什么?”伯嘉说:“职责是这样。”任平凉治中,积功升官为莒州刺史。审理属县抢劫犯,伯嘉说:“人说饥寒为盗,如今他抢了二千钱,过月不用一钱说明什么?这一定是官兵捉不住其他的盗贼,捏造罪状来定罪罢了。”责问他们,果真如此。诏令与按察官一起调查编排户籍和百姓收入状况表,在香阁被召见。贞祐初,调任顺义军节度使。在家守父母丧,百日后,起用为震武军节度使兼宣抚副使,掌控太和岭各险要关口。不久改任枢密院事。不到一月,改任知河南府事。这时,刚经过打仗后,缺少军粮,伯嘉命令运送枣栗菜根补充军队,属下都认为便当。兴定元年(1217),主管河中府,担任宣差都提控,没多久,召任吏部尚书。二年(1218),改任御史中丞。当初,贞祐四年(1216)十月,诏令用兵部尚书蒲察阿里不孙担任右副元帅,防备抵御潼关、陕州的敌人。临时驻扎在渑池土濠村,军队不战就溃散了。阿里不孙逃跑,丢失了佩带的虎符,改变姓名,躲藏在柘城县。监察御史完颜药师弹劾说“:阿里不孙的妻子儿女听说正在京师,不是不知道他的踪迹,请求追究到底。”主管官吏正要拘拿他的家人,皇帝特地下令释放,下诏说:“阿里不孙如能自首,当免死罪。”阿里不孙就让他儿子上书,请求带职赎罪。尚书省奏道:“阿里不孙有幸特令免死,应当到朝廷自首,却叫他的儿子上书,还怀藏观望之心。”伯嘉弹劾说:“阿里不孙蒙受国家重托,掌握几万士兵,没有列阵就溃逃,丢弃虎符。追究他的罪情,这样如果不惩治,朝纲要败坏了,请求把他陈尸到集市上来警戒做臣子不忠心的人!”宣宗说:“中丞说得对,可是已经赦免他了。”阿里不孙终被除去名籍。五年(1221),起用为彰化军节度使,改任翰林侍讲学士。伯嘉贤良正直,不能随波逐流,曾经说过:“生作男子,应当有益国家惠泽百姓,其他的事情不可以做。”高汝砺正在谋求宠信把持权位,伯嘉议论事情总是和他抵触,因此伯嘉的人很多。元光元年(1222),因犯议事过激罪,降官遥授同知归德府事。二年(1223)三月,遥授集庆军节度使,代理参知政事。不久,伯嘉有病。六月,逝世。

篇5:《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赖:

②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擅:

1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5、王安石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他认为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3、①依靠、依赖  ②拥有 (共2分每个1分)

14、①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

②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判断句)  (共4分每句2分)

15、答案示例:真正的士可以辅佐国君使制服秦国。孟尝君得到的是鸡鸣狗盗之士,正因为他收纳了这些人,所以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士。(共4分,每问2分)

篇6:《文天祥传》阅读答案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部如活的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官武略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紧邻他的家乡,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兴师救亡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四岁的赵显继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万蒙古铁骑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而辞官十多年的江万载却毅然不顾朝庭反对毅然自组义军节节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归降。各地宋军将官在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不知为何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宋庭危难之际,不得不承认了一直抗元的江万载义军的合法地位。

以死报国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对文天祥说:“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对此,由于后人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元年(洋历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常州之役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蒙古铁骑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江万载、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三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抵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汉奸。谢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帅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斥责降将

皇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划动,而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已去。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蒙古帝国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追杀,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很多蒙古骑兵巡视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名士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而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士兵们急着躲雨,匆匆而过。事后才知道,这队骑兵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有蒙元大军出没,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对手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被江万载父子保护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载。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统治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南宋。

篇7:方山传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

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折节读书 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此驰骋当世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B犹见于眉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其家在洛阳 与其骑会为三处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是何楚人之多也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1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译文:

⑵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译文:

⑶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

11.C/A.介词,凭借;介词,把。B.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均为代词,他的。D.助词,的;代词,这,这么。

12.B

13.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

14.⑴(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

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给分点:因马上自谓)

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给分点:独穷得而然)

篇8:方山传阅读答案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 闾里:乡里。④ 宗:推崇,归附。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⑦ 使酒:酗酒任性。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 傥:倘或。

练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

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

参考答案:

1、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5、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篇9:方山传阅读答案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8.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贤于材人远矣B.仓鹰击于殿上

C.舜发于畎亩之中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遁:②因谓之方山子谓:

③适见焉适:④余既耸然异之异:

1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参考答案:

8、(2分)B

9、(2分)C

10、(4分)①隐居。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④以为异

11、(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A

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B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C然终不遇遇:对待

D因谓之方山子因:于是

【参考答案】C遇:遇合、机会、好运

2.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

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参考答案】A①②结构助词的/③表判断、④表肯定语气

3.下列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B.晚乃遁于光、黄间

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D.因谓之方山子

【参考答案】B.

相关专题 完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