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课后题及答案

MHTY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HTY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课后题及答案(共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后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卿今当涂掌事()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篇2: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后题

【小题1】(1)推托(2)当道,当权(3)到(4)认清事物

【小题2】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小题3】只当作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小题4】结合实际(1分)启示(1分)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几个词语均为该篇中的关键词语,也都是文言实词.其中"辞""过"和今天的意思相仿,注意理解即可."当涂"和"见事"则要在学习中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根据其中的"岂 邪"可知是反问句,应读反问语气.第二个句子根据其句子意思,及句末的"乎"可知是吕蒙感慨的话,应读出感叹语气.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但”“ 涉猎”‘ 耳’等。“但”是只,只是的意思,“涉猎”是粗略地阅读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结果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从他的变化中可知,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才可能去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还可以看出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在拟答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可以是的自己的学习实际,也可以是身边人的学习实际

篇3: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题目】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学

(2)不敢稍逾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5.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分)

16.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1)于是,就。(2)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

13.C(2分)

14.(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1分)(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共2分)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共2分)

16.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只要答出一点即可,2分)

篇4: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篇5: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字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1、 课标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位,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借助书上注释理解文章,教师只需抓住关键句子如:“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等精心点拨,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和人物性格特征。

2、 我采用反复的朗读,有范读、齐读、小组读、自由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准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人物。品味人物语言特色:孙权善劝,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但不失生分;鲁肃为高于蒙,拜蒙母,结蒙为友,肃有才、爱才。

3、 不足:作业设计不够好,抄写生字太简单;对文言基础字词的训练较少,未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二;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又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篇6: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言”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是我们走进文言文的门槛,踏进这个门槛我们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学生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疏通,有疑难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一过程,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基本上能扫除翻译障碍,从检测文言词积累情况来看,孩子们既能解释重要文言词语,又可顺畅地疏通文意,为下面欣赏文章的精彩之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环节既落得很实,又并未惟“ 言”独尊,并未在文言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上打持久战。

本文文字不多,仅119个字,但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确实值得我们品味。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最有情趣,最有意思,最想读的句子来读,要求声情并荗,读出味道,读出意蕴,读后要能赏析。从课堂上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入情入境地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真的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人物,感受到文章仅寥寥数语,可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情、心理都已跃然纸上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品味认识到了《资治通鉴》不仅具有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学价值,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激起学生阅读学习文言的欲望,就要文言并重,充分展示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学艺术魅力来吸引中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

篇7:《孙权劝学》答案参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政治家 家、 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当权、当道 (2)孰若: 哪里比得上

(3)才略: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篇8:孙权劝学的阅读题答案

孙权劝学的阅读题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其境过清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⑴但当涉猎( ) ⑵蒙乃始就学( )

⑶与蒙论议( ) ⑷卿今者才略(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⑵ 悔不穷问 穷:

5.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6.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阅读【答案】

1.A

2.①广泛地阅读;②从师学习;③讨论、议论;④才干和谋略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作博士吗?

4.①假装 ;②穷尽

5.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了他们。

6.①对待别人应宽容大度 ②不应当过分计较和容不下他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A、用或拿,B、C、D三项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A项。

2.(1)“涉猎”古今义一样,意思都是“广泛的阅读”。(2)“就学”中“就”的意思为“靠近”,在此意思为“从事学习”。(3)“论议”不是“论议大事”,而是“谈论”的意思。(4)“才略”古今义一样,意思为“才干和谋略”。

3.“岂”是“难道”D鞥意思,“治”是“研究”的意思,“为”是“做”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外,在翻译时,还应该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准确。

4.(1)“佯”古今义一样,意思为“假装”。(2)“穷”的意思再古代理解为“穷尽”,不能理解为“贫穷”。

5.“怒”是“对----感到愤怒”的意思,“诘”是“责问”的意思,“遂”是“就”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外,在翻译时,还应该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准确。

6.吕梦正对待别人的指责,没有在意,反而说“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这表明他对待别人应宽容大度 ,不应当过分计较和容不下他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复习过程其实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它不是以前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不管选用怎样的复习方法,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如常用的翻译方法、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等;都要成为复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过程,这才可以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孙权劝学》阅读题

《孙权劝学》阅读题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交友,整理了 《孙权劝学》阅读题几答案,以供同学练习!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题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 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鉴赏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相关专题 课后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