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四十二粒芝麻》

德隆望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德隆望尊”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阅读答案《四十二粒芝麻》(共12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四十二粒芝麻阅读答案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选自《意林》4月第8期)

1.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2.结合文章⑨-?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3.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段B两句。(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分)

5.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分)

6.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答案:

1.(3分)插叙。(1分)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分)

2.(4分,每处1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①父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小块烧饼

B.不满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愕然

④父亲只是吃了四十二粒芝麻

D.感动

3.(4分)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煤车的沉重以及父亲拉煤艰难的情形。B.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连用三个动词“捧”、“埋”、“鼓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父亲假装吃烧饼的行为。(2分)

4.(3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爱子女、爱家庭、有责任心的人。

5.(4分)点出天下做父亲的,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都甘愿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并把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当作“幸福和喜悦”;由赞颂自己的父亲进而表达对天下无私奉献的父亲的敬重和赞美,使主题得到升华。

6.(5分)①以数字入题,新颖独特。②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暗示全文主旨之所在。④以小见大,用芝麻的少和小反衬出父爱的厚重。(答出三点即可)

篇2:阅读答案《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4.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5.结合文章⑨-?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4分)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16.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段B两句。(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概括“我”父亲的形象。(3分)

18.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4分)

19.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5分)

篇3: 读《四十二粒芝麻》有感

读《四十二粒芝麻》有感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盏明灯,让你的未来即使身处窘境也能获得一丝光亮。它像果汁,甜蜜而酸溜溜,让你回味无穷;它像牛奶,香浓而平淡,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浓郁,让我顿时精神饱满,它像热汤,清润而可口,让人垂涎欲滴;这,就是父爱,父爱是无私的,沉默的。读完《四十二粒芝麻》,我感慨万千。

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位生活在农村的父亲,为了贴补家用维持三个孩子与妻子的生活,自告奋勇去平顶山拉一千多斤重的煤,去了十多天,回来的那天晚上,那位父亲从兜里掏出一个大烧饼,妻子与三个孩子一人吃四分之一,而当那位母亲问起父亲“你吃了吗”的时候,父亲呐呐的告诉了母亲吃了!吃了整整七天!那位母亲惊讶地瞪圆了眼睛,父亲只好自责的说:“我真该死,几十岁的人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将那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四十二粒!”。读到这里,我呆住了,十几天,日夜不不休的干苦活,是什么力量使这位伟大的父亲只用四十二粒芝麻撑过了这么多天?答案无疑是:父爱!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想一想,小时候,爸爸从外面回来,是不是总会从口袋里掏出甜甜的糖果或者一些好吃的零食?小时候我们总以为是爸爸不爱吃这类食物,可是读了这则小短文,我才知道,不是爸爸不爱吃,而是爸爸想留给我们吃!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被伟大的父爱感动了?当我们向父亲索要东西时,父亲总是会竭尽所能的满足我们,当我们与父亲玩游戏竞赛时,父亲总会不留痕迹的让着我们,当我们大哭时,爸爸总是温柔的安慰我们,当我们犯错时,爸爸总会严厉的教育我们……这,就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父爱。

文中的那四十二粒芝麻,不仅为那位父亲换来了力量,还换来了无私的父爱和浓浓的幸福。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头;黑暗时,父爱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清澈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我们的鼓励与警钟。父爱,多么的平凡,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篇4:《老子·四十一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老子·四十一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故建言①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健德若偷③,质真若渝④;大白若辱⑤,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老子·四十一章》)

【注】①建言:立言。②颣:崎岖。③偷:懈怠。④渝:浊。⑤辱:黑垢

23.阅读材料判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现象与文中的“ ”的观点是一致的。(2分)

24.根据材料内容,阐述老子所谓“道”的特质。(3分)

参考答案:

23.道隐无名。(解析: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老子认为,事物到了极致,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体现了隐藏无名之道的本质。)

24.①“道”的本质是普通人是无法简单直接体会到的。②“道”的本质与它的呈现形态是差异较大的(或:是隐藏在现象后面)③“道”是幽隐不显,不可以形体求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从上士、中士和下士对道的态度可知,道是隐在事物背后,一般人是无法认识体会到的;由“建言有之”内容可知,道呈现形态是异常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推知,道是幽隐不显,无形的。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

【参考译文】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不足以成为道。所以古代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样子,质朴的德好似浑浊的样子;最洁白的好似污浊的样子,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器具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乐声听起来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大道隐匿而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辅助万物。

篇5:《如果幸福像芝麻粒》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如果幸福像芝麻粒》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街上打烧饼的,是一对父子。一间小屋,一架炉子,A外面是父亲,黑,瘦,花白头发,微微佝偻的背,B脸上总有和蔼的笑。他负责翻饼,收钱,有时一堆人围着,他也记得先来后到,按顺序给饼,从未出错。里面是儿子,红润的脸,结实的手臂,白色的T恤和围裙,发型却很时尚,蓬松着,染了彩色,看年龄,应该是八零后。他的面前,一张案板,一堆面,C他揉面,拍饼,一个饼成形,不过几秒。每次看见他,都大汗淋漓。

②他家的饼,与别人的不同。外焦里软,烙得金黄的饼上,星星点点地落着些芝麻粒,咬一口,脆生生的焦,软乎乎的香,慢慢去嚼,那些小小的芝麻粒,让你口腹生香。

③吃惯了他家的烧饼,每天傍晚都去。有时候人多,一群人都静静地等,看着他们父子紧张有序地忙活。后来有一天,小店忽然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我傍晚从店门前过,心里竟有淡淡的失落,猜测着,不做了吗?还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十几天后,忽然发现他们重新开门了,不同的是,老爷子的位置,换成了一位年轻妩媚的女子。这才知道,原来小伙子回家结婚去了。我冲小伙子心领神会地笑,一直担忧的心,仿佛落到了实处,安然而快乐。小伙子回我一个羞涩的笑,溢满幸福。

④小区里收废品的,是一对中年夫妻。车库旁边的角落里,有一间小小的房,他们收来的废品,都暂时存放在那里。门上斜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女人的名字和手机号,她竟然叫张爱玲。女人当然和文学小资张爱玲没有关系,她不识字,极俗,嗓门大,自来熟。我们小区的邻居互不认识,她却见谁都打招呼,亲热得像自家亲人。她的衣着很时髦,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都是流行的款式。问她,她不好意思地笑,说,闺女穿剩下的,扔了可惜。

⑤男人不大爱说话,黑红的脸,衣衫破旧,却极细致。收来的乱七八糟的废品,他都耐心地捆扎整齐。有一次我看到他,用收来的包装条编提篮,居然有漂亮的花纹。我忍不住夸赞他,他憨憨一笑,慷慨地把提篮送给我,说,买菜用,省得用塑料袋。

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正碰上他们去卖废品。男人骑着三轮车,女人骑自行车与他同行。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忽然发现女人的左手并没有放在自己的车把上,而是握着男人扶车把的手。我呆呆地看着他们远去,心怦然而动。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夫妻,竟然把牵手这两个字诠释得如此美丽。

⑦夏夜,逛街回来,已经华灯初上了。路过邮局,看见一个流浪汉正在门前布置自己的寝具。他打开随身的黑乎乎的包袱,取出凉席和被子,居然还有枕头。一样一样细致地摆放好后,我以为他要结束一天的奔波,安然地睡个觉了。却没有,他盘起腿坐在“床”上,从包袱里又掏出一样东西,等他摆弄好,我才发现那是一盘木制的象棋,很廉价的那种。路灯昏黄的光打在他的棋盘上,有点暗,但是已经足以让他在楚河汉界上厮杀了。他在别人的屋檐下,在自己的江湖里,在这样一个微风习习的夏天的夜晚,开始惬意地释放自己的灵魂,做自己的英雄。也许明天,他又要为果腹而奔忙,但是这一刻,他面容安详目光沉静,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师。

⑧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都微如草芥。生活如此匆忙,我们每天都要为生计奔忙,常常力不从心。可是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在这繁杂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心爱的人结婚,牵手,有独处的时间面对自己的灵魂……即便那幸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如果细心拾取用心咀嚼,也能尝出香喷喷的滋味。

(选自 12月3日《今晚报》)

1.你能说说文中的“幸福”具体指什么?他们的“幸福”有何共同之处?

具体指做烧饼的小伙子与心爱的人结婚的幸福;收废品的中年夫妻把细致耐心地对待平凡的工作作为幸福;街头流浪汉安闲独处的幸福。(意近即可) 他们都在精心营造生活中的小幸福,具体实在的幸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真实地活出了自己的潇洒与快乐。

2.第①段中,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做烧饼父子作了细腻描写。请指出画线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A句:外貌描写描写;表达作用:活画出父亲肤色、体态、年龄等特征

B句:神情描写描写;表达作用:突出父亲待人亲和的特点

C句:动作描写描写;表达作用:突出儿子做烧饼动作之纯熟

3.标题“如果幸福像芝麻粒”的含义是什么?

“幸福像芝麻粒”用比喻形象地表明幸福是具体、细微而实在的。加上“如果”一词,表明生活中往往缺乏这种细小而实惠的幸福,如果悉心营造这样的幸福,我们的生活必然处处弥漫着温暖与阳光,变得无比美好。

4.“他在别人的屋檐下,在自己的江湖里,在这样一个微风习习的夏天的夜晚,开始惬意地释放自己的灵魂,做自己的英雄。”一句如何理解?

尽管流浪汉免不了为生计奔波,生活得很辛苦,但却有一份难得的好心境,他面容安详目光沉静,知足而洒脱,清闲而坦然,真实地活出了自我的状态。

5.文章叙写了打烧饼的父子、一对中年夫妻一个流浪汉,说说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学生可以开放作答,但要紧扣文本提供的信息。如:我欣赏文中的中年夫妻,虽然生活不富有,却能将生活打点实在,浪漫,有滋有味。另外,男人的细致、慷慨,女人的随和热情,节俭都是营造美好生活的必备品质。

6.在你平凡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幸福,说出来大家分享。

开放作答,视角细小实在。如:我生日那天,虽然没有生日蛋糕,但妈妈一路奔波,到学校里来看望我,为我买来了我最喜欢的苹果,那天我觉得苹果很香,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篇6:如果幸福像芝麻阅读理解附答案

卫宣利

①街上打烧饼的,是一对父子。一间小屋,一架炉子. 站在外面的是父亲,负责翻饼、收钱,黑,瘦,花白头发,微微佝偻着背,脸上总有和蔼的笑。有时一堆人围着,他也记得先来后到,按顺序给饼。站在里面的是儿子,负责和面、制饼,红润的脸庞.结实的手臂,穿着白色的围裙,发型却很时尚,蓬松着,染了色,看年龄,应该是 80 后。他家的饼,与别家的不同,外焦里软,金黄的饼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芝麻粒,咬一口,脆生生的焦,软乎乎的香。

②吃惯了他家的烧饼,每天傍晚都去买。有时候人多,一 群人都静静地等,看着他们父子紧张有序地忙活。后来有一天,小店忽然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我傍晚从店门前过,心里竟有淡淡的失落。十几天后,忽然发现小店开门了,不同的是,老爷子站的位置上,换成了一个年轻妩媚的女子。这才知道,原来小伙子回家结婚去了。我冲小伙子会心地一笑,而他也幸福地笑了。

③小区里收废品的,是一对夫妻。车库旁边的角落里,有一间小小的房子,他们收来的废品都暂时存放在那里。门上斜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女人的名字和手机号,她竟然叫张爱玲。她当然和写小说的张爱玲没有关系。她不识字,嗓门大,自来熟。我们小区的邻居互不相识,她却见谁都打招呼,亲热得像自家人。她衣着很时髦,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都是流行的款式。问她,她不好意思地笑,说,是拣闺女穿剩下的。

④她的男人不大爱说话,干活却极细致,收来的乱七八糟的废品,都被他耐心地捆扎整齐。有一次我看到他用收来的包装绳编提篮,上面有漂亮的花纹。我忍不住夸赞,他憨憨地一笑,慷慨地把提篮送给我,说,买菜用,省得用塑料袋。

⑤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正碰上他们去卖废品。男人骑着三轮车。女人骑着自行车与他同行。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忽然发现女人的左手并没有放在自行车把上,而是握着男人扶车把的手。我呆呆地看着他们远去,心怦然而动。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夫妻,竟然把“牵手”这两个字诠释得如此美丽。

⑥一个夏夜,逛街回来,已是华灯初上。路过邮局,看见一个流浪汉正在门前布置自己的寝具。他打开随身的黑乎乎的包袱,取出凉席和被子,居然还有枕头。一样一样细致地摆好后,我以为他要结束一天的奔波,安然地睡个觉了。谁知,他却盘起腿坐在“床”上,从包袱里又掏出一样东西。等他摆弄好,我才发现那是一副木制象棋,很廉价的那种。路灯昏黄的`光打在他的棋盘上,有点暗,但是已经足以让他在楚河汉界上厮杀了。他在别人的屋檐下,在自己的江湖里,在这样一个微风习习的夏天的夜晚,开始惬意地释放自己的灵魂,做自己的英雄。也许明天,他又要为生计而奔忙,但是这一刻,面容安详的他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师。

⑦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微如草芥。生活如此匆忙,我们常常力不从心。可是你、我、他,在这繁杂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心爱的人牵手,有独处的时间面对自己的灵魂……即便幸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如果用心咀嚼,也能品尝出香喷喷的味道。(摘自《青年文摘》 年第 7 期)

1、文中作者叙写了三类“微如草芥”的幸福,请你分别予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做烧饼父子作了细腻描写,请你从中任选一例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写的收废品的中年夫妻非常具有个性之美。请结合文章第③④段画线语句概括其性格特征。(各用四个宇概括)

他: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从加点词语中获得的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幸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话题。请你结合上文把你对“幸福”的认识“秀”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做烧饼的小伙子与心爱的人结婚的幸福;收废品的中年夫妻把细致耐心地对待平凡的工作作为幸福;街头流浪汉安闲独处的幸福。

2、(示例):外貌描写——“黑,瘦,花白头发微微佝偻着背”,刻画出父亲肤色、体态、年龄等特征;神情描写一一“脸上总有和蔼的笑”,突出父亲待人亲和的特点。

3、(示例):待人热情憨厚大方

4、(示例):“黑乎乎”说明包袱之脏.契合流浪汉的身份特点 ;“居然”突出流浪汉拥有枕头睡觉给人带来的意外。

5、(示例):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生活中,幸福感觉无处不在。我们应活在当下,放下寄希望于未来的等待,真心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不断提醒自己去发现、去捕捉此刻的幸福,及时享受那份幸福的温馨。

(意思对即可)

篇7:《宋史·列传四十》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四十》节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①。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 ①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

谢:谢罪

B.是狃我也

狃:轻侮

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

D.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

薄:单薄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

C.寇准精通天数。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

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增加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5分)

(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5分)

参考答案

4.D(薄:迫近)

5.C

6.C(“精通天数”错,是借机说案而已)

7.(1)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会”“陈”“益” 各1分,句意2分)

(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卒”“ 稔祸”“ 戒”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

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把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邀请(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走了温仲舒到凤翔。

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繁琐简约才适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皇帝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被重视到这个地步。

篇8:卫宣利《如果幸福像芝麻》阅读答案

卫宣利

①街上打烧饼的,是一对父子。一间小屋,一架炉子。站在外面的是父亲,负责翻饼、收钱,黑,瘦,花白头发,微微佝偻着背,脸上总有和蔼的笑。有时一堆人围着,他也记得先来后到,按顺序给饼。站在里面的是儿子,负责和面、制饼,红润的脸庞,结实的手臂,穿着白色的围裙,发型却很时尚,蓬松着,染了色,看年龄,应该是80后。他的面前,一张案板,一堆面,他揉面,拍饼,一个饼成形,不过几秒。每次看见他,都大汗淋漓。

②他家的饼,与别人的不同。外焦里软,烙得金黄的饼上,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芝麻粒,咬一口,脆生生的焦,软乎乎的香,慢慢去嚼,那些小小的芝麻粒,让你满口生香。

③我吃惯了他家的烧饼,每天傍晚都去买。有时候人多,一群人都静静地等,看着他们父子紧张有序地忙活。后来有一天,小店忽然挂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我傍晚从店门前过,心里竟有淡淡的失落。十几天后,忽然发现他们重新开门了,不同的是,老爷子的位置,换成了一个年轻妩媚的女子。我这才知道,原来小伙子回家结婚去了。我冲小伙子笑了一笑,小伙子回我一个羞涩的笑,溢满幸福。

④小区里收废品的,是一对中年夫妻。车库旁边的角落里,有一间小小的房子,他们收来的废品都暂时存放在那里。门上斜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女人的名字和手机号,她竟然叫张爱玲。她当然和写小说的张爱玲没有关系。她不识字,嗓门大,自来熟。我们小区的居民互不相识,她却见谁都打招呼,亲热得像自家亲戚。她衣着很时髦,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都是流行的款式。问她,她不好意思地笑,说是闺女穿剩下的,扔了可惜。男人不大爱说话,黑红的脸,衣衫破旧,却极细致,收来的乱七八糟的废品,都被他耐心地捆扎整齐。有一次我看到他用收来的包装绳编提篮,居然有漂亮的.花纹。我忍不住夸赞,他憨憨一笑,慷慨地把提篮送给我,说:“买菜用,省得用塑料袋。”

⑤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正碰上他们去卖废品。男人骑着三轮车,女人骑着自行车与他同行。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忽然发现女人的左手并没有放在自己的自行车把上,而是握着男人扶车把的手。我呆呆地看着他们远去,心怦然而动。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夫妻,竟然把“牵手”这两个字诠释得如此美丽。

⑥夏夜,逛街回来,已经华灯初上了。路过邮局,看见一个流浪汉正在门前布置自己的寝具。他打开随身的黑乎乎的包袱,取出凉席和被子,居然还有枕头。一样一样细致地摆好后,我以为他要结束一天的奔波,安然地睡个觉了。谁知,他却盘起腿坐在“床”上,从包袱里又掏出一样东西。等他摆弄好,我才发现那是一副木制象棋,很廉价的那种。路灯昏黄的光打在他的棋盘上,有点暗,但是已经足以让他在楚河汉界上厮杀了。他在别人的屋檐下,在自己的江湖里,在这样一个微风习习的夏天的夜晚,开始惬意地释放自己的灵魂,做自己的英雄。也许明天,他又要为生计而奔忙,但是这一刻,面容安详的他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大师。

⑦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微如草芥。生活如此匆忙,我们每天都要为生计奔忙,常常力不从心。可是你、我、他,在这繁杂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心爱的人结婚、牵手,有独处的时间面对自己的灵魂……即便那幸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如果细心拾取用心咀嚼,也能尝出香喷喷的味道。

15.文中,作者叙写了三类“微如草芥”的幸福,请你分别予以概括。

16.第①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做烧饼父子作了细腻描写,请你从中任选一例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17.文中所写的收废品的中年夫妻非常具有个性之美。请结合文章第④段内容概括其性格特征。 (各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妻子:

丈夫:

18.品味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说说你从加点词语中获得的信息。

他打开随身的黑乎乎的包袱,取出凉席和被子,居然还有枕头。

19.文章主体部分(①一⑥段)和最后一段分别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 从全文看,最后一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5.做烧饼的小伙子与心爱的人结婚的幸福;收废品的中年夫妻把细致耐心地对待平凡的工作作为幸福(或“收废品的中年夫妻温馨的幸福”);街头流浪汉安闲独处的幸福。 (3分)

16.示例:外貌描写——“黑,瘦,花白头发微微佝偻着背”,刻画出父亲肤色、体态、年龄等特征;神情描写一一“脸上总有和蔼的笑”,突出父亲待人亲和的特点;动作描写——“他揉面,拍饼,一个饼成形,不过几秒”,突出儿子做烧饼动作干练,手艺精湛。(4分,举例2分,分析2分)

17.示例:待人热情 勤劳节俭; 做事细致(或“心灵手巧”)憨厚大方 (4分)

18.示例:“黑乎乎”说明包袱之脏,契合流浪汉的身份特点 ;“居然”突出流浪汉拥有枕头睡觉给人带来的意外。 (3分,表述语言简洁1分,两词准确分析各1分)

19.记叙和议论;点题,深化主旨。(6分)

篇9: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末,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竞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之居春的宫殿,因宴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篇10:选自《旧唐书列传四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注】 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窃为足下寒心矣 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

C.太子之居春的宫殿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解析:选C。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项,介词,为,替;B项,连词,因为;D项,连词,于是。

参考译文:

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父名君愕。隋朝末年,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郸,王君愕前往游说王君廓说: “如今天子丧失统治权力,英雄竞起,应该安抚招纳被遗弃的百姓,占据有利地势,按兵不动以观察形势变化。现在足下肆行残忍,所到之处劫掠抢夺,我私下替足下寒心。”王君廓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屯驻在井陉山。恰逢义师进入并平定关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降,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和高丽在驻跸山交战,王君愕率先冲敌陷阵,力战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怀念他。

王及善十四岁时,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袭爵邢国公。在高宗时,王及善多次升官至左奉裕率。太子住在居春的宫殿时,因聚宴而命宫僚翻跟斗,轮到王及善,他推辞说:“殿下自己有乐官,臣只应属守本职,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辅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高宗听说后专门加以赏赐安慰。不久授任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因为卿忠诚谨慎,所以授给卿三品要职。其他若非带人搜索清道保卫不得来到朕的住处,卿佩大横刀却身在朕的身旁,你知道此官的尊贵吗?”

后来契丹反叛,山东形势不稳,他被起用授任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境逆贼反叛,卿虽有病,可带着妻子儿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达那里,躺在床上为我治理滑州,来隔断逆贼过河之路。” 于是向他咨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治理乱世之策十余道,武则天说:“防边贼作乱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卿不应出行。”于是留在朝中拜授内史。

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灾祸陷害良善。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武则天采纳了。

王及善在官时总是凭着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轻易改变主张,很有大臣气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恃恩宠,每次参加宫内宴会,毫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进奏裁制,武则天说:“卿年事已高,不适合再侍从游宴,只管关中之事就行了。”王及善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武则天不答应。圣历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停止朝会三天,陪葬乾陵。

篇11: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阅读答案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阅读答案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六月乙酉,赵简子欲入蒯聩,乃令阳虎诈命卫十馀人衰绖

①归,简子送蒯聩。卫人闻之,发兵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出公辄四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八年,齐鲍子弑其君悼公。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

②,免子三死。”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甯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与五人介

③,舆猳

④从之。伯姬劫悝于侧,强盟之,遂胁以登台。栾甯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仲由。召护驾乘车,行爵

⑤食炙,奉出公辄奔鲁。

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矣。”子羔曰:“不及,莫践其难。”子路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阖门,曰:“毋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孔悝竟立太子蒯聩,是为庄公。

[注]

①衰绖:指丧服。

②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后用以指做官。

③介:铠甲。

④猳,古代祭祀用的牡豕。

⑤行爵:即行觞,饮酒。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

死亡

B.虽杀之,必或继之

或许

C.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

考虑

D.孔悝竟立太子蒯聩

竟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路乃得入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由也其死矣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我将立若为后

吾为若德

D.食焉不辟其难

盘盘焉,囷囷焉

(3)从词类活用角度,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悝母杒。戈而先”中“杒”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宝装屏风

B.项王军壁垓下

C.栗深枃兮惊层巅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B.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C.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D.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5)本文节选自《史记卫康叔》,该篇记述了周代的诸侯国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卫氏,始于卫康叔,秦始皁灭六国后,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世系彻底断绝。按照《史记》的体例,在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6)“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选文中体现出子路的哪些特点?

(1)仁(2)义(3)礼(4)智(5)信

A.(1)(2)B.(2)(3)C.(3)(4)D.(4)(5)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庄公蒯聩、出公辄本是父子,竟发生君位的争夺,一个出国,一个入国。《论语》中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生在卫庄公和卫出公身上的事是“父不父,子不子”的典型体现。

B.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文”是他谥号。孔文子死后,孔悝的母亲和孔氏的童仆浑良夫、家臣栾甯帮助蒯聩挟持其子孔悝,浑良夫帮助蒯聩挟持孔悝结盟,栾甯则挟持了出公。

C.仲由,字子路;高柴,字子羔。在卫国政变时,二人都在卫国为官,但二人对待孔悝被挟持事件的态度不同。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二人在政变后的结果做出了正确的预测。

D.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选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时期的这一特点。

(8)翻译句子

伯姬劫悝于侧,强盟之,遂胁以登台。

(1)A.亡:逃亡、逃跑。译文:逃亡太子蒯聩的儿子辄还在

B.或:有人、有的;译文:即使杀死他,也一定有人接替他进攻太子。

D.竟:最后,最终。译文:孔悝最终立太子蒯聩为国君,

故选:C。

(2)A.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B.助词,大概/代词,他的。

C.两个都是代词,你。

D.兼词,相当于“于之”/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C。

(3)例句的“杖”是名词活用成动词,拿、持的意思。

A.“宝”,名词作状语,用宝石;

B.“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守;

C.“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颤栗;

D.“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故选:B。

(4)“是公孙也”意思是这是公孙,是判断句,在“也”后断开,排除掉C项和D项;“利其禄必救其患”,意思是享受人家的俸禄,一定要拯救人家的危难,在“利其禄”后断开,排除掉B项。

译文:这是公孙吧!拿着别人的利禄却躲避别人的危难,我不能这样,享受人家的俸禄,一定要拯救人家的危难。

故选:A。

(5)本题主要是涉及《史记》的体例,《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 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根据题干的“周代的诸侯国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诸侯应该是世家。故选:B。

(6)解答此题,就要先明确“仁义礼智信”的内涵。“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根据原文子路说的话来判断,“享受悝的俸禄,不能看他受难不救”“这是公孙吧!拿着别人的利禄却躲避别人的危难,我不能这样,享受人家的俸禄,一定要拯救人家的危难”“君子死,帽子不能掉在地上”,最后系好帽缨死去可以看出,子路遵守的道德准则是“义”和“礼”。

故选:B。

(7)B.“栾甯则挟持了出公”错误,原文是“奉出公辄奔鲁”,意思是护奉着出公辄逃奔到鲁国。

(8)伯姬从侧面逼迫孔悝,强行和他结盟,于是胁迫孔悝登上高台。

参考译文:

四十二年春天,灵公郊游,让儿子郢驾车。郢是灵公的小儿子,字子南。灵公怨恨太子逃亡,就对郢说:“我将立你为太子。”郢回答说:“我不够格,不能辱没国家,您还是另做打算吧!”夏天,灵公去世,夫人让子郢当太子,说:“这是灵公的命令。”郢回答说:“逃亡太子蒯聩的儿子辄还在,我不敢担此大任。”于是卫人就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出公。

六月乙酉这一天,赵简子想送蒯聩回国,就让阳虎派了十多个人装扮成卫国人,身穿丧服,假装从卫国来晋国迎接太子,简子为蒯聩送行。卫人听到消息,组织军队攻击蒯聩,蒯聩不能回到卫国,只好跑到宿地自保,卫人也停止了攻击。出公辄四年,齐田乞求杀死自己的国君子孺子。八年,齐鲍子杀死自己的国君悼公。十二年年初,孔圉文子娶了太子蒯聩的'姐姐为妻,生了悝。孔文子的仆人浑良夫英俊漂亮,孔文子去世后,浑良夫与悝的母亲私通。太子对良夫说:“假如你能协助我回国,我将赐你大夫所乘的车作为报答,还赦免你三种死罪。”二人订立了盟约,太子还允许悝母做良夫的妻子。闰十二月,良夫和太子回到国都,暂住在孔氏的外园。晚上,两个人身着妇人的衣服,头蒙围巾,乘车而来,由宦者罗驾车,到孔氏外园。孔氏的家臣栾甯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自称是姻亲家的侍妾。于是顺利地进入孔氏家,直抵伯姬住所。吃饭结束之后,悝母手持戈先到孔悝住所,太子与五人身穿甲胄,载着公猪随后而行。伯姬从侧面逼迫孔悝,强行和他结盟,于是胁迫孔悝登上高台。栾甯将要饮酒,烤肉还没有熟,就听到一片混乱的声音,派人告诉了仲由。召护驾着车,边饮酒边吃烤肉,护奉着出公辄逃奔到鲁国。

仲由将进孔宅,遇到刚刚逃出孔家的子羔,说:“门已经关闭。”子路说:“我姑且去看看。”子羔说:“来不及了,你不要跟着悝去受难。”子路说:“享受悝的俸禄,不能看他受难不救。”于是子羔逃走了。子路要进去了,来到门前,公孙敢关紧大门说:“不要进去了。”子路说:“这是公孙吧!拿着别人的利禄却躲避别人的危难,我不能这样,享受人家的俸禄,一定要拯救人家的危难。”这时有使者出来,子路才趁机进去。子路说:“太子为什么任用孔悝呢?即使杀死他,也一定有人接替他进攻太子。”又说:“太子缺乏勇气,如果放火烧台,必然会释放孔叔。”太子听了,十分害怕,让石乞、盂黡下台阻挡子路,二人用戈击打子路,割掉子路的帽缨。子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掉在地上。”系好帽缨死去。孔子听到卫国**的消息后说:“哎!柴将会回来的吧?可由却死去了。”孔悝最终立太子蒯聩为国君,这就是庄公。

篇12: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①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②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

⑴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6分)

⑵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⑴山河辽阔,宫阙巍峨,花草茂美(4分,一点1分,三点4分)。化用典故。(2分,超过一种不给分)

⑵上阕极言太平繁华景象(1分),下阕写词人被俘后的凄凉生活(1分),两相对比,烘托出了作者深沉的哀愁。(答出“哀愁”类或“亡国之痛”类或“离别之苦”类,即可得2分)

⑴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⑵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阅读答案:

①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②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注释

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⑻垂泪:别作“挥泪”。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鉴赏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瘦的腰细的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晋代潘岳在他的《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就开始有白发了,“斑鬓承弁”(音bian,皮帽),“素发垂领”(素,白;领,脖子)。后世因此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相关专题 芝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