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寄公度》阅读答案

buddle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uddlei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寄公度》阅读答案(共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虞美人寄公度》阅读答案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①浮生:指人生。②尊:通樽,酒杯。

8、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9、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独,即孤独,独自,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5分)

9、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6分)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篇2:虞美人寄公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虞美人寄公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②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①浮生:指人生。②尊: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③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答案

1“独”,即孤独,独自,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5分)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6分)

3.( 6分)①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篇3: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创作背景

1083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却是物是人非,为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

篇4:虞美人·寄公度原文及赏析

(热)虞美人·寄公度原文及赏析

原文: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

荷花都已凋落,天连着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边倚栏观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

短暂浮生真应该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又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时时登台把我怀想,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

赏析: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顺势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是虚写,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用情颇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篇5:虞美人·寄公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

宋朝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篇6:虞美人·寄公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荷花都已凋落,天连着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边倚栏观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

短暂浮生真应该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又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时时登台把我怀想,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虞美人·寄公度》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

篇7:虞美人·寄公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下片直抒念远怀远之情。“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虞美人·寄公度》创作背景

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后却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并寄予一为字为公度的友人。

篇8:《虞美人·寄公度》译文、注释及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译文、注释及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创作背景

1083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却是物是人非,为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

篇9:虞美人寄公度全词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全词翻译及赏析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出自

虞美人寄公度

作者: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①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①芙蓉落尽:表明已属秋季,花残香消。芙蓉:即荷花。天涵水:指水天相接,苍茫无际,更显空旷寂落。

②背飞:朝另一个方向飞去。

③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翻译: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赏析】

这是一首赠送友人的`感怀词。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在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上片写景。前三句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勾勒出一幅苍凉图画。“芙蓉落尽”点出时间,暗含萧索凄凉的意味。“天涵水”是目之所见,水天一线,空寂使人生愁。“日暮”时分,“沧波”浩荡,秋风萧瑟,连夕阳的余晖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凉。“背飞”句,视角转换,从下到上,“背飞双燕”写燕,也写人,暗指友人离去。“贴云寒”是飞翔之状,极言其高,“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结尾总揽一句,言明以上所写都是登楼所见。“独”字写登楼者只有词人一人,此情此景,怎不让他倍加感伤!

下片言情。“浮生”两句运笔精巧,直抒胸臆,第二句又以景色作答,把词人此时的心绪准确地表达出来。“雪满长安道”,一方面点出地点,另一方面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下大雪的深夜,万籁俱寂,自己却独自一人,对酌无伴,这时多想有个朋友在身旁啊!结尾两句视角转换,由己及人,想象老友此时也正在惦念着自己,如此心心相印的好友,怎不让人挂怀?最后一句笔意又转,挣出哀伤,乐观收笔,怕什么呢?老友一定会给自己寄来梅花慰问,美好的憧憬让人心醉。

这首词用语清丽,韵味十足,虚实结合,真情四溢,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篇10:舒亶的诗词《虞美人·寄公度》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

起首两句写秋日黄昏登楼所见,视野极其开阔,所写的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景物,透露出一种苍凉萧索之气。紧接着一句,写“背飞双燕”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则暗示朋友离别。一“寒”字,既见“高处不胜寒”之意,极言双燕飞行之高,又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歇拍把视线收回,凝聚在倚阑之人身上,“独”字进一步抒写出词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下阕抒发感慨。雪满京城,更显寂寥,词人孤独难耐只有借酒消磨时光。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句,暗用典故,抒发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赠梅以表祝福及思念,早在南朝就有诗《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与好友相隔遥远,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诗人折梅的时候正好碰上驿使,就寄梅问候,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舒亶在这里就借用此典故,说自己的老朋友每日都会登台眺望,期盼着我的归来,他也会折下一枝江南的早开之梅,赠与远方的我。江南的春天比起北方要来得早些,而最能代表春天到来的就属梅花了。当作者在“雪满长安道”的情境中,最渴望见到的就是融融的春色,于是便期盼着江南好友赠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为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两句是虚写,从对方着笔,可见情谊之深厚。

扩展阅读:舒亶的人物介绍

舒亶出生于浙江余姚市大隐舒夹岙村,在这个富有乡村野味和慈孝之风的故乡,舒亶度过了少年时代。青年时期,舒亶来到明州(今浙江宁波),求学于庆历五先生之一楼郁。

宋英宗治平二年,舒亶考中进士,仅24岁的他在礼部考试中获第一名。舒亶在中进士后初任临海县尉,因擅杀不孝部属而辞官回乡,复起后调任审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个任务,即出使西夏,划分宋夏疆界。由于刚刚交战过,边界双方守军杀气腾腾。但舒亶谢绝护卫,单骑匹马进入西夏,向对方宣示朝廷旨意。西夏将领将钢刀架在他颈上予以威胁,但舒亶神色自若,慷慨陈词。这些壮举感动了尚勇崇武的西夏君臣,使之接受宋朝划定疆界的意见。完命归朝的舒亶功升奉礼郎,后又参与更多的朝廷政务。

此时,王安石变法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舒亶也参与了这一历史性改革,并成为其中受人注目的一员。熙宁三年十二月,王安石升任宰相,变法工作全面展开。坚定推行新法者逐渐形成稳固的政治群体,被时人称为“新党。舒亶是坚定的新党后辈,并非由王安石直擢超迁,而是为蜀人张商英所荐。自舒亶进入北宋政坛开始,新旧党变法之争已趋激烈。舒亶进入台谏以后,以忠直称。先是从严处理了郑侠、王安国案,有效扼止了保守派对熙宁新法的反攻。元丰初,已经在贬的苏轼因讥讽朝政而被捕,在时任御史中丞的李定主导下,开始对苏轼的羁押审问,是为“乌台诗案”。由于苏轼文名极盛,当时朝野即对此案展开广泛议论,如苏辙曾言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后苏轼虽定罪坐实,但在舆论营救下特赦开释。元丰年间,新党虽仍占上风,但神宗已对改革和改革派产生怀疑,进而对新党由支持转向利用。也正在这一时期,舒亶担任御史中丞,从而走上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此时,新党与温和派之间,新党内部,已多分裂。元丰四年,舒亶被人利用,卷入了攻击王珪的政治阴谋。元丰末年,又主导了张商英案。

舒亶虽是新党,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党人,也因此,在元丰末期,他舍弃党派利益而劾张商英,而绍圣年间他也没有回到权力核心。

扩展阅读:舒亶的诗词欣赏

宝严寺

四山烟雨收,双沼漾晴碧。

白鸟忽飞来,点破檐前色。

赤陇山

野草如排戟,山花似列屏。

维舟一登览,误入小蓬瀛。

春乐轩

隔水岩花红浅深,花边相对语幽禽。

管弦不到山间耳,谁会凭栏此日心

和刘珵西湖十洲·芳草洲

小雨如酥露乍晞,屿花汀柳自相依。

画桥不碍寻春屐,谁傍烟波拾翠归。

和刘珵西湖十洲·芙蓉洲

照水枝枝蜀锦囊,年年泽国为谁芳。

朱颜自得西风意,不管清秋昨夜霜。

和刘珵西湖十洲·花屿

暖吹红紫上青枝,掠水风烟巧自持。

蜂蝶鸕鹚各芳意,锦囊消得探春诗。

和刘珵西湖十洲·菊花洲

懒对陶家酒瓮开,东篱寂寞久风埃。

会须结取登高客,折上龙山醉帽来。

和刘珵西湖十洲·柳汀

困倚沧波绿动摇,冷烟疏雨共萧条。

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

和刘珵西湖十洲·松岛

亭亭古干对沧浪,雨洗风飘老吹香。

晚岁何人同寂寞,水西我有读书堂。

和刘珵西湖十洲·雪汀

点柳妆梅不暇裁,平波直拟涌瑶台。

钓机苇岸知何许,几误渔舟夜半来。

和刘珵西湖十洲·烟屿

著漠寒芦不见花,暗藏鸥鹭啄晴沙。

暖风吹起浑无定,半落僧窗半落槎。

和刘珵西湖十洲·月岛

何人骑鹤上瀛洲,清影明波正九秋。

吹罢玉笙端不见,满空桂子有谁收。

和刘珵西湖十洲·竹屿

欲问葛陂安在哉,端疑波底化龙来。

子猷此兴君知否,小径何妨卷竹开。

芦山寺

江云扶雨暖溶溶,来往东西只信风。

早晚晴阴浑不定,青山半在有无中。

鹅鸭相呼初出田,昏昏云日澹平川。

寒云数簇山南北,不见人家空见烟。

芦山寺

云山流水水中山,尽日青藜共往还。

更向僧房看图画,不知身在画图间。

芦山寺

别开小径入松关,半在云间半雨间。

红叶满庭人倚槛,一池寒水动秋山。

芦山寺

昨日南山今北山,山南山北几时还。

世人只道僧闲好,未必僧闲似我闲。

芦山寺

老来漫有爱山心,酒少茶多却不禁。

一夜上方欹客枕,隔窗自伴冷猿吟。

芦山寺

山水连村不见村,冥冥细雨湿黄昏。

秋山咫尺无人到,须信闲人不用门。

相关专题 虞美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