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壶丹书阅读答案

myfreewaterfish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yfreewaterfish”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金壶丹书阅读答案(共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金壶丹书阅读答案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②,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④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释

①纪:地名,原为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后为齐所灭。

②反:同翻。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

③鱢(sāo):鱼腥味。

④注:记载。

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恶其取道不远也

⑵毋尽民力乎()

2、对画线句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现一只金壶,于是打开看,里面藏着一本红色的书。

B.得到一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

C.发现一只金壶,就仔细地观赏,壶的正中刻有红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壶,于是仔细观察,发现里面有红色的字。

3、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根据上文,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6分)。

篇2:金壶丹书阅读答案

1、(4分,每个2分)⑴选取;⑵完(耗尽,用完)

2、(2分)B(对得、发、丹书等须正确理解。)

3、(6分,每空3分)景公只考虑到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灭亡。

篇3:金壶丹书阅读题答案

《晏子春秋》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②,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④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释]①纪:地名,原为一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南,后为齐所灭。②反:同翻。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③鱢(sāo):鱼腥味。④注:记载。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恶其取道不远也( )

⑵毋尽民力乎( )

2.对画线句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现一只金壶,于是打开看,里面藏着一本红色的书。

B.得到一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红笔写成的文字。

C.发现一只金壶,就仔细地观赏,壶的`正中刻有红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壶,于是仔细观察,发现里面有红色的字。

3.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根据上文,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是 。(6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个2分)⑴选取 ⑵完(耗尽,用完)

2(2分)B (对得、发、丹书等须正确理解。)

3(6分,每空3分)景公只考虑到自身的享受和需要,而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

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灭亡

篇4:《金壶丹书》阅读答案及原文

《金壶丹书》阅读答案及原文

金壶丹书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⑤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āo):鱼腥味。⑤不肖:没有才能的人。 ⑥以:原因,缘故

【文学常识】

说《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使楚》等多篇编入教材中。《晏子春秋》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晏婴以“重民”“民本”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薄赋敛,罢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廉洁节俭;以礼治国,以礼治民。《晏子春秋》所体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在当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景公在纪国游历时,发现一个金壶,就打开看,里面有一幅用红笔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好啊,像你这么说真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是讨厌它的鱼腥味;不要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面,是让国君不要用尽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让国君不要把没有才能的人放在身边使用啊!”景公说:“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有这样的治国箴言还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良策,却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样的箴言,装进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发②反③驽马④若⑤恶⑥道(应是“君子有道”中的“道”)

2.翻译

纪有书,何以亡也?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参考答案】

1.(1)打开(2)同“返”(3)劣马(4)你(5)讨厌(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篇5:成语寓言故事:金壶丹书

成语寓言故事:金壶丹书

寓言故事是指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金壶丹书】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清正的夏统】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腐败,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

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

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偷来的蛋】

果园里有两个山鹧鸪的窝,一个建在柏树里,另一个建在橄榄树上。

“我再多生一个蛋,”一只山鹧鸪说,“我要同时孵它们。我要比自鸣得意的邻居多生几个儿子。”

日子过得好快,两个窝里的蛋几乎同时孵出小鸟,两只母鹧鸪对做母亲的本领十分自豪,并且四处宣扬。

小鸟们开始胆怯地模仿着它们的母亲,渐渐地长出羽毛。激动人心的日子到了,它们开始飞翔啦!

住在橄榄材上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从树上大胆地跳下来,做暂短又小心翼翼的飞行,然后再飞回温暖的窝里。小鸟对自己的“奇迹”感到非常骄傲。

住在柏树丛里的小鸟,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开始了伟大的冒险。它们胆颤心惊地在果园飞行,一边尖声尖气地叫,一边扇动着小翅膀。

不过,它们之中的一员本应当飞回柏树的窝,却十分笨拙地落在橄榄树的巢里,并且,十分满意地和其他小鸟挤在一起。

这小鸟是偷来的蛋孵出的。它是回到亲生母亲的身边。它以此嘲弄了鹧鸪小偷。

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改变大自然建立起来的规律,只能是白费力气。

相关专题 答案金壶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