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ykwl168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kwl1688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送别》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送别》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送别》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寒假开学,爸爸执意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无感激。只是想到爸爸腰疼的老毛病,我就于心不忍。我坚持要自己走,--快二十的人了,再不锻炼一下,将来何以安身立命!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尽管我属鼠。

②“楚楚,我送你去,咱父女俩儿一路上也可以说说话。要不,你一个人多寂寞。”

③“不嘛--去年刚入学时,您不是已送一回了吗!这次该我‘独闯江湖’了!”我态度坚决。

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稍有愠怒,但又带着几分怜爱,“你是什么性格,妈还不清楚?天生和你爸一样:老实……”

⑤这话不错。我的确老实。小时候,别的小孩为非作歹,打得我鼻青脸肿,我居然一招未出,站在那儿挨打,而且从未“上诉”。进学校,上考场,别人都使出浑身招数,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于是,谁都说我老实,老实得见了蚂蚁都不忍踩死,更不用说去做那些骗人的勾当,连在脑子里想都没想过。但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⑥终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得意忘形,又赢了一回--虽然赢得不光彩!

⑦火车启动时,我把头伸出窗外,挥手与爸妈告别的瞬间,忽然看见妈妈眼里含满泪花,冲我挥了挥手,急忙伏在爸爸的肩头,深怕我看见那晶莹的泪光。而爸爸那深Sui__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a迷恋b依恋)。在车窗突然越过月台的刹那,我忽然才觉得一丝怅惆涌上心头,不禁泪眼迷离……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那一刻,才感到一个人将远行,孤清、冷寂袭击心胸……

阅读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深Sui__。

2.选词填空:

(l)爸爸那深sui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_(a迷恋b依恋)。

(2)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

3.“我”坚持要自己走的原因是:

4.爸爸执意送“我”的原因是:

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几种。上述文字中的第5段是属于_____,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上诉:

(2)援助:

(3)独闯江湖:

7.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这句话使用了□U的修辞手法,”屋檐“指____________,”遮风挡雨“指_____________。

8.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或特定称谓;C表示着重指出;□表示讽刺或否定。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

(2)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

(3)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9.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l)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2)我得意忘形,又赢得了一回一虽然赢得不光彩。

(3)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一尽管我属鼠。

参考答案:

l.邃

2.(1)a(2)B

3.略

4.略

5.插叙我的确老实。

6.(1)汇报老师或家长(2)主动告知答案(3)一个人去大学。

7.比喻父母的照顾为我排难解忧。

8.(1)b(2)d(3)b。

9.(l)表示说明(2)表示转折(3)表示转折。

篇2:《谢亭送别》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谢亭送别》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原诗】: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翻译】:译文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赏析】:《谢亭送别》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阅读训练】:

一:

①诗中有两个人物,一是送友的作者,一是告别的远行者。第三句中“酒醒”的人是指作者,“人已远”的人是指远行者,“下西楼”的人是指作者。

②“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一句的“人已远”。

③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④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5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6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7.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分别组成了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3分)

4.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1分),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6.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7.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三:

(1)“水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判别情景也密切相关,响应了上句中的“ ”,也开启了下句听“ ”

(2)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3)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四: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一:

3:答: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4:答: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5.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6.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7.本诗前后两联色彩看似不协调,实则不然(1分),前联以红叶青山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乐景写哀情”(1分),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1分)这恰是诗人匠心所在,诗人用富于变化的笔墨突出了离情。

二:

(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3.诗眼是“急”字,一个急字突出了舟行的迅疾,“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态,突出了诗人目送行舟穿行时的忧伤心境。(诗眼1分,简析2分)

4.本诗前后两联色彩乍看似不协调,实则不然。(1分)前联以红叶青山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乐景写哀”(1分),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1分)这恰是诗人匠心所在,诗人用富于变化的笔墨突出了离情别绪。(1分)

5.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2分)。

6.解行舟;人已远。

7.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

三:

(1)解行舟 人已远

(2)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3)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4)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5)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四:

(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 (情感2分,分析2分)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 (“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

篇3:《望江怨.送别》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望江怨.送别》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

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这些特点在其他词中也有表现,例如《望江怨送别》: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的缠绵婉恻,韵味十足。

篇4:《送别》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1题(16分)

①寒假开学,爸爸执意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无感激。只是想到爸爸腰疼的老毛病,我就于心不忍。我坚持要自己走,——快二十的人了,再不锻炼一下,将来何以安身立命!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尽管我属鼠。

②“楚楚,我送你去,咱父女俩儿一路上也可以说说话。要不,你一个人多寂寞。”

③“不嘛——去年刚入学时,您不是已送一回了吗!这次该我‘独闯江湖’了!”我态度坚决。

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稍有愠怒,但又带着几分怜爱,“你是什么性格,妈还不清楚?天生和你爸一样:老实……”

⑤这话不错。我的确老实。小时候,别的小孩为非作歹,打得我鼻青脸肿,我居然一招未出,站在那儿挨打,而且从未“上诉”。进学校,上考场,别人都使出浑身招数,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于是,谁都说我老实,老实得见了蚂蚁都不忍踩死,更不用说去做那些骗人的勾当,连在脑子里想都没想过。但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⑥终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得意忘形,又赢了一回——虽然赢得不光彩!

⑦火车启动时,我把头伸出窗外,挥手与爸妈告别的瞬间,忽然看见妈妈眼里含满泪花,冲我挥了挥手,急忙伏在爸爸的肩头,深怕我看见那晶莹的泪光。而爸爸那深 Suì__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a迷恋b依恋)。在车窗突然越过月台的刹那,我忽然才觉得一丝怅惆涌上心头,不禁泪眼迷离……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那一刻,才感到一个人将远行,孤清、冷寂袭击心胸……

15.根据拼音写汉字:深 Suì。(1分)

16.选词填空:(2分)

(l)爸爸那深suì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_(a迷恋b依恋)。( )

(2) 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 )

17.“我”坚持要自己走的原因是:(4分)

18.爸爸执意送“我”的原因是:(2分)

19.记叙的顺序主要有A顺叙、B倒叙和C插叙等几种。上述文字中的第5段是属于___,(只填序号)目的是为了说明。(2分)

20.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上诉:

(2)援助:

(3)独闯江湖:

21.“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屋檐”指

“遮风挡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篇5:《送别》阅读答案

15.邃16.a ;b

17.(略) 18..(略)

19.插叙、我的确老实

20. (1)汇报老师或家长(2)主动告知(3)一个人去大学

21. 比喻父母的照顾;为我排难解忧

篇6:《送别》的阅读答案

①寒假开学,爸爸执意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我不无感激。只是想到爸爸腰疼的老毛病,我就于心不忍。我坚持要自己走,--快二十的人了,再不锻炼一下,将来何以安身立命!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尽管我属鼠。

②“楚楚,我送你去,咱父女俩儿一路上也可以说说话。要不,你一个人多寂寞。”

③“不嘛--去年刚入学时,您不是已送一回了吗!这次该我‘独闯江湖’了!”我态度坚决。

④“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稍有愠怒,但又带着几分怜爱,“你是什么性格,妈还不清楚?天生和你爸一样:老实……”

⑤这话不错。我的确老实。小时候,别的.小孩为非作歹,打得我鼻青脸肿,我居然一招未出,站在那儿挨打,而且从未“上诉”。进学校,上考场,别人都使出浑身招数,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于是,谁都说我老实,老实得见了蚂蚁都不忍踩死,更不用说去做那些骗人的勾当,连在脑子里想都没想过。但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⑥终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得意忘形,又赢了一回--虽然赢得不光彩!

⑦火车启动时,我把头伸出窗外,挥手与爸妈告别的瞬间,忽然看见妈妈眼里含满泪花,冲我挥了挥手,急忙伏在爸爸的肩头,深怕我看见那晶莹的泪光。而爸爸那深Sui__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a迷恋b依恋)。在车窗突然越过月台的刹那,我忽然才觉得一丝怅惆涌上心头,不禁泪眼迷离……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那一刻,才感到一个人将远行,孤清、冷寂袭击心胸……

阅读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深Sui__。

2.选词填空:

(l)爸爸那深sui的眼里也蕴含着无限_(a迷恋b依恋)。

(2)原来自己还是(a迷恋b依恋)那温暖的屋檐,

3.“我”坚持要自己走的原因是:

4.爸爸执意送“我”的原因是:

5.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几种。上述文字中的第5段是属于_____,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上诉:

(2)援助:

(3)独闯江湖:

7.那温暖的屋檐,为我遮风挡雨。“这句话使用了□U的修辞手法,”屋檐“指____________,”遮风挡雨“指_____________。

8.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或特定称谓;C表示着重指出;□表示讽刺或否定。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我却连接受同桌”“援助”的勇气都没有。

(2)对爸妈,我就有“资格”不老实。()

(3)不耍点脾气,还能算是“公主”吗?()

9.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l)我就有“资格”不老实--我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2)我得意忘形,又赢得了一回一虽然赢得不光彩。

(3)我自信不是那种胆小如鼠之人一尽管我属鼠。

篇7:《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①书。

【注释】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远”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了无涯际的阔大景象,又渲染了离别之情。

B.“虚”字,写小船仿佛飘浮在空中一般,表现出了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景象。

C.“访”,即“拜访,探望”,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

D.尾联将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降紫泥书”是说友人还会被朝廷起用。

15.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C项,“吾子”,非“我”的意思,而是“你”之意;这句也不是写诗人到朋友那里看望,而是友人到“我”这里看望“我”。)

15.描绘了友人日落看飞鸟归巢、面对澄澈潭水羡慕鱼儿自由跳跃的闲适画面(3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宽慰之情:暂过闲适生活,等待朝廷再重用的时机。(3分)

篇8:《送别》的阅读答案

l.邃

2.(1)a(2)B

3.略

4.略

5.插叙我的确老实。

6.(1)汇报老师或家长(2)主动告知答案(3)一个人去大学。

7.比喻父母的照顾为我排难解忧。

8.(1)b(2)d(3)b。

9.(l)表示说明(2)表示转折(3)表示转折。

相关专题 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