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现状及成因论文

话虽如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话虽如此”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试谈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现状及成因论文(共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试谈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现状及成因论文

试谈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现状及成因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验教学人员 继续教育 人员定位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验教学是最佳途径之一,但目前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情况存在很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规模上看,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几乎全国每个市(地)都设有高等职业学校,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外部和内部都客观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里谈一下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重要性。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是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已成为了社会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如何的重要标准。在企业中,员工的创新创造能力已成为了企业的精神和发展动力。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它就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在市场立足的资本。所以我们要说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两创”能力的培养,“两创”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职业素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职业院校实施“两创”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实验教学。

2.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方式的训练,是促使学生思维视角转换和思维视野拓展的路径。它能激学导思,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改变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形成的思维障碍,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职业训练中,完成相应的职业训练,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的现状

1.学校对实验板块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有不重用,对实验人员没有加强再学习培训。

2.实验人员在校内地位低,工作内容庞杂,评定职称指标少,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和希望,使实验教学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实验教学观念陈旧,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知识,实验纯粹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教师多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填写实验报告,不改动,不评价。

4.实验没有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没有创设探究的环境,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身份,致使他们被动参与,在意识的创新,探究思维的发展、开拓等方面都受到压抑。

5.对较难解决的实验,不想方设法革新、研究,而是一味地采用媒体课件取代实验操作。

(三)成因

构成职校实验教学诸多不合理的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下面重点谈一下学校的制度方面、实验教学从业人员方面和教学的主体——学生方面的原因。

1.体制方面。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学校的体制问题。学校的现有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实验教学目标实施,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地方,有历史原因、人为原因、观念因素等。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位。实验管理制度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许多方面,如实验员上下班制度、实验申请制度、设备使用制度、实验操作规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等。但有些学校的制度不健全,不够明细,导致很多现实问题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操作人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有的倒是制度很全,但又流于形式,十几年不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缺乏现实操作性。

(2)对实验教学人员定位不清,待遇不高。实验教学人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角色模糊,被称为“教辅人员”,既不是教师也不是行政人员,在学校中地位尴尬,没有自己的团队,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工作研讨无法进行。他们虽然既管理又教学,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可是工作成绩很难得到肯定和重视,在奖金分配上常受到不公正待遇,远远低于一线的普通教学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名额不足,难以晋升。

(3)缺乏针对实验教学人员的长期继续教育机制。实验教学人员学术成果少,除自身的学识因素外,没有长期的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制约他们出成果的“瓶颈”。虽然大部分人都能凭借自学、进修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但他们的教研、科研、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因此,学校应建设长期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分批次的贯彻执行。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学人员参加短期的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学习与培训,与先进的实验教学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高速发展。

2.实验教学队伍方面。职校的实验教学要发展,建设一支热爱实验工作,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关键。但实际上,职校中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不稳定,带有情绪,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很普遍,他们不能理智地面对机遇与挑战,总试图脱离实验队伍而进入教师队伍,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1)实验教学人员普遍学历低,心态不平衡。实验教学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很强的责任心。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一队伍大多数人员学历不高不“亮”。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大都获得了一定的学历和学位。但“学历”仍是压在实验技术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使他们在面对其他教师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工作中不敢大胆发表见解和想法,缩手缩脚,影响工作质量。

(2)年龄、知识老化的结构特征。实验教学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多年来很少有新生力量加入。现在本科生难进高校,硕士生又不肯干这个工作,加上原有人员又缺少继续教育培训,导致实验教学队伍不仅年龄偏大而且知识偏旧,缺乏活力,队伍建设滞后。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创新活动。

(3)实验教学人员边缘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实验的准备与指导工作,有的还是实验课的主讲教师,这些都具有教师的性质。同时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还坐班,这又明显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所以实验教学人员是处于教学与行政间的“边缘人群”,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性质定位不清。同时,实验人员之间工作形式虽然差别不大,却是分属不同学科,没有业务的统一性和专业一致性,相互之间不能团结协作,很少组织交流活动,常处于“单战”状态,无法取得显著的教科研成果,无法争取课题。

3.学生方面。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所有的实验目标、设计、过程最后都是由学生来体现、来完成。而我们的职校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体性表现不明显。原因有两方面:

(1)学生基础差,彼此间差距大。从现有学生来看,差生要占近乎40%~50%,并且普遍有厌学情绪。学生成绩相差200~300分,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实验。中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已使学生养成了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演示,学生看的实验思维定势,实验中不爱动手,不敢实践,静等结果的惰性思想在职校生中很普遍,致使实验教学的目的往往发生逆转。

参考文献:

[1]潘雅玲,张伟新.实验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4):98-99.

[2]王永刚.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与工作心理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1):82-83.

[3]肖士斌,胡福林.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137-139.

篇2: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一体化教学是当今职业院校教学观念中较为流行的教学理念。目前,职业院校已经普遍执行一体化教学,具体到机械设计专业更是如此。职业院校不仅对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地传授,同时也注重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院校在实施教学时,仍然以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即使有些院校已经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模式,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1]。

一、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时往往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从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来看,学校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实验环节占比较低,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验教学的缺失导致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不利于其长期的职业发展。在这种不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各职业院校在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的投入上不能有效满足其需求,实验设备购买不足,实验操作等级低等,导致学生只能接触最为基础的实验操作,而这种常识性的实验操作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校教学模式方面来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并且在已有的实验中,有些实验偏向于理论性操作,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的锻炼,学生的求知欲不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导致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足,实验教学意义大大缺失。从教学的实验设计上来看,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学生通过感官获得的实验体验很难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成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教师考察仅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得以提升[2]。

二、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只有构建合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根据目前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要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定位首先,职业院校要积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实行一体化教学,以实验为导向,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职业院校要时刻树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思想,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并能够从创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完成学生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能力提升的重大转变。2.完善实验设备实验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相关的实验器材。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大量物质基础的保障是实验教学得以延续的前提。因此,各个职业院校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保障其有效运行;建立起来的实验室应设备合格、环境合格,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操作体验和成效[3-4]。3.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于使同类项目具有可选性,确保实验项目新颖性。同类实验项目应该在实验对象、实验设备等方面具有可选择性,具体指实验使用的拆装设备应该包括减速器、发动机、变速器等多种设备,同时要保证试验仪器设备类型多样,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实验项目要确保新颖,需不断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实验室建设等项目中提取新的实验项目,要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自主选择意识,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相一致。(二)优化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进一步优化与各个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操作的各个步骤的目的息息相关,建立适应不同实验项目的实验分组和实验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要和学生人数、实验操作便捷性等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针对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应该适当增加小组人数,增强协作,集思广益,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进而改善实验教学质量[5]。(三)优化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改善实验教学目标最直接的要求,丰富多样且开放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钻研兴趣。此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去,能够实现学生对实验的自主思考和分析,从而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是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提出有创意的构想等,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良性的互动,以此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教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分发给各个小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机组合;小组在接到任务时,每组的成员首先要完成个人自主学习部分,通过搜集资料、深入思考提前做好功课;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互相交流,最后进行汇报总结,完成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组织、观察、监督和答疑的工作。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加强组员合作和组间竞争,将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融合。这一模式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6]。(四)提升师资团队。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要求,各个院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活动、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等方式不断督促教师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综合修养。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前提下,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角色,教师必须在实验之前充分了解实验项目,确保自己能准确有序的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边做边讲解,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去接触实验器材和设备,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更加灵活。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和解决,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教学效果良好[7]。

三、结语

社会的逐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重要的基础性理论课程,重视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基础课程的良好把握是获得扎实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前提。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将实验教学作为该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借助该课程,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应该从优化课程理念、优化实验课程、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大力构建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以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

作者:邓瑜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孙学娟.职业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模式实践———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2-24.

[2]方肃.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研究[J].职业,2016,(18):115.

[3]高鑫.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4):149-150.

[4]竺志超,王勇,谢剑云.“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5):146-149.

[5]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张一呜.关于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33).

[7]梁丰,朱林剑,陈庆红.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

篇3: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的论文

【摘要】职业院校指的是承担学历性职业教育任务的机构,可以分为初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职业院校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急需要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行政管理问题,对职业院校的更好的更好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不利于人才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在分析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和分析。

篇4: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的论文

行政管理对于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职业院校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可以对校内发生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管理,并掌控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解,及时的调整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以及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下面本文就从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体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关注,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学校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而改革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措施是每个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对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全面的掌握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让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有效的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同时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也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让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职业院校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职业院校的长期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制度存在缺陷

通过对我国当前职业院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行政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明显不够,并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掌握和监控,也不能让行政工作人员合理的分工完成工作,导致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效率较低。同时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学校发展方面信息的掌握明显不足,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影响职业院校的发展。

(二)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淡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基本设置主要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采用与政府相似的运行机制,虽然这样的行政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政令的畅通与执行,但是其并不完全符合职业院校的需求,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这样的行政管理方法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长期受到错误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起服务意识的淡薄,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教师与行政管理部门对比情绪的产生,降低了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

管理技术与工具是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在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均缺少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缺少高效的管理技术。在职业院校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均来自非管理专业,均没有经过系统职业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职业院校管理知识的学习,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行政管理方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建设不完善

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促进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采集和管理行政管理信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与信息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信息建设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发展。

(五)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

目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责任体系不健全,这一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找到相应的责任人,直接降低了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任务的分工以及人员岗位的确定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存在滞后的情况,各项行政管理目标均无法有效的完成。

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加强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制度水平的完善

要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专业院校行政管理制度水平的完善。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对行政管理业务进行重组,对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重新设定行政管理部门的指标,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也应该对职业院校当前的部门结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职业院校的管理机制和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相一致,让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与强化。

(二)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人本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过程中,而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目的,对于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服务意味着他们需要為所领导或者是管理的人员提供各种条件与环境,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其核心意义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职业院校需要让行政管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用服务意识要求和领导每一位行政工作人员,从而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优化建设

想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管理素质、相对稳定的职业化职业院校管理队伍,当然这并不等于纯粹的知识化,也不等于纯粹的管理文凭化,重点是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的专业化。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可以保证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优化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四)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要提高职业院校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比较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加大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职业院校应该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手段,摒弃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学校的信息网建设,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快速的执行和落实,为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五)落实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度

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的健全是落实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以及保证,为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因此职业院校就应该落实责任制度。首先职业院校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的分工,保证每一项任务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同时确定岗位责任,如果哪一个岗位出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可以找到直接的责任人,从而保证每一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职业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职业院校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工作应该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对当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认识,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智能效应,针对性的创新和改革行政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

篇5:阿勒泰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阿勒泰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在7个县域中,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为“一般”;富蕴县、福海县、青河县、吉木乃县为“较差”,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已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各县域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根据至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及其动态数据库显示,五年间本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是:动态变化主要集中在山区及其边缘地带,全区土地利用六大类型面积除耕地面积逐年递增,其开荒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递减,主要是农业开发及蓄牧业中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盐泽化和矿业开发造成,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1.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被当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则是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到20五年间,阿勒泰地区净增加耕地面积5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增加了15.96%,这五年期间的开荒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林地面积减少,因为阿勒泰地区作为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我区牧区现阶段仍然是以粗放经营的草原畜牧业为主,在广大的天然草地上除极少数有围栏放牧外,基本上没有正规轮牧。另外,长期以来,牲畜数目的上升和存栏头数目被设为评价生产经营优良差的重要指标,单一的注重牲畜数目的高速发展,致使草地超载过牧,导致天然草场退化和沙化及草地变为耕地是草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场、河谷生态脆弱。1.2政策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区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和工程,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水域面积净增38平方公里,增加了1.82%。未利用土地净减少323平方公里,对我区局部生态环境的增加与减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几年以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生态林建设、区域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主要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1.3自然因素。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中,纬度不低,其气候被列入大陆性温带寒冷区行列,春旱多风,夏短炎热,秋凉气爽,冬寒漫长,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由于降水量少,在牧草抽青期间,得不到足够的降水,加之气温偏高,不利用牧草生长发育,是中高山草原牧业区植被下降的因素之一。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气候也是影响我区生态环境形势的重要原因。

2阿勒泰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阿勒泰地区属脆弱的干旱生态环境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存环境的长治久安存在密切联系,因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则因对生态保护与发展给予重视,目的在于为社会今后的发展打下夯实基础。通过对-年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表可以看出,我区的草地面积急速下降,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仍为游牧,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草地资源对其十分重要;而草地生态资源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例为34.93%左右,充分体现出了在整个地区生态平衡维持中草地资源占重要地位,以及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草原生态可直接评价整个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的优良差。针对目前形式而言,草原生态的情况并不乐观,导致草原生态出现恶性循环的原因呈现多样化,如:草地面积的急速下降、草地可利用面积和质量减少、牲畜数目过多等。耕地面积有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风沙和盐碱等,导致农田开垦和撂荒同时存在,直接对宜垦荒地资源和荒漠草地造成巨大的影响。森林在我区脆弱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在“十二五”阶段,我区林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因水土的过度开发以及放牧范围和数量逐渐增加,河谷林和荒漠灌木林存在极大的消耗,导致河谷两岸荒漠区逐渐沙化。对以上列举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其一,在实施农业开发途中,尽量降低已开垦的土地弃耕面积,将新开发3845382土地与保护现有耕地、收复弃耕地与改造盐碱地合理融入在一起,在农田附近需创建合理有效的防护林和排水措施,合理实施区域土壤改良工作,采取节水灌溉和加强排灌配套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土壤出现沙化和盐渍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对广大灌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正确管理,并充分掌握农田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目前,大自然污染现象逐渐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尤其是针对个体小企业而言,需加大管理力度,最大程度减少农区环境污染的情况,维护“绿色”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其二,给予草地最好的保护,特别是针对高、低覆盖度的草地应加强保护力度,降低各种因素对自然草原带来的负担;开设农区畜牧业,增加优质品种,改善牲畜质量和产量,严格完成牧区水利和围栏建设工作,合理处理退化草场,预防夏牧场的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其三,近几年来,阿勒泰地区得到全面发展,城市人口呈现递增趋势,污染物排放量随之上升,污染情况逐渐严重;因此,合理控制城市污染情况,及时实施城市集体供暖、垃圾清除和供排水工程建设等工作,使城市环境得到美化,创建健康、安全和稳定的城市生态体系与人居环境。其四,由于近几年矿业开发行业、公路建设行业以及其它一些行业的施工力度逐渐加大,导致植被情况受到严重破坏,合理实施工程开发建设的“三同时”管理制度,对工程作业范围进行约束。维护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的多赢局面,为本区的持续发展做铺垫。其五,尽最大努力维护和改善戈壁、绿洲周围的自然植被,得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效果;禁止出现砍伐和挖掘荒漠植被的现象,帮助退化植被尽快恢复,禁止出现破坏沙漠植被的现象,在原来的保护基础上增加力度,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生态移民、水土维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维护与轮牧、休牧、禁牧,重视林区分类建设环节;针对有条件的区域而言,应实施荒山造林和林草兼作的措施,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正常。就本地区而言,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具有一定战略性,只有合理维护生态环境,才能维护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我区虽具有地域辽阔和资源丰厚的优势,但存在环境脆弱的劣势;想要进行经济开发和利用,需全方位分析局势,统筹规划,严格管理,以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维护工作为中心轴,在面临环境恶化现象时,应保持积极态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张万华 雷蕾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篇6: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成因研究论文

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成因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而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高技能建设人才的艰巨任务,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所以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道德人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而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成因。

一、当前高职院校高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

道德人格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方面稳定的特质,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可以通过其行为、爱好、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许多方面表现出来,道德人格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几个方面。当前高职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认知方面

道德认知由道德意识、领会道德价值观、理解别人、道德推理、作出道德决定、自我反思这几个侧面构成。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华民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场除旧布新,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不再是过去的单一价值理念,而是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各种思潮不断的涌入,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了不稳定的现象,调查中反应出许多学生的人生目的是金钱第一,许多高职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学生也赞同报效祖国,造福人民。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学生则陷入了迷惘,有的甚至持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有些学生认为人生右旭就是吃喝玩乐,这些都表现出了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2。社会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发现与人交往的规范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认为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就是利益,针对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许多高职大学生交往没有安全感,认为别人不可信,只有自己可信,在交往中自认为很成熟,交往带有功利色彩,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3。价值本位观念的为我性。高职大学生一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朝气,个性张扬,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卑、颓废、迷茫、叛逆,他们渴望成功,但实际行动又不愿意吃苦。

(二)道德行为方面

道德行为由道德能力、意志和习惯组成,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结合产物。许多高职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行为举止比较自由散漫,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高职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上课纪律松散,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兴趣不高,休息时间许多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对学校搞的各种活动许多学生也不积极参加,学校社团门庭冷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些学生不喜欢读书,很少去图书馆看书,公德缺失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三)道德情感方面

道德情感由良心、自葬心、同情心、热爱真善美、自我控制、谦卑着几个侧面构成。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大部分都非常有正义感,对社会上的假恶丑现象深恶痛绝,在许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较高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许多高职大学生也表现出普遍缺乏贵任意识,有些学生对自己不负贵任,不能严于律己,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每天上完课就睡觉,其行为令人担忧,对家庭不负贵任,不考虑父母的辛苦,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对父母的贵任,许多学生互相攀比,爱慕虚荣,花钱如流水,不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对社会没有资任愈识,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所要担负的社会贵任,更谈不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了。在择业就业方面许多学生急功近利,眼高手低,在工作中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心里承受能力差,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就业率高,但失业率也高的趋势。在恋爱问题上高职大学生普遍认为学生可以谈恋爱,只要不影响学习,恋爱动机多样化,有“满足心理需要”的,有打发无聊时光的,还有“随大流,不落伍”,学生中流行一句话“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但反应出学生实际上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四)道德意志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和本科生比低人一等,有的学生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缺少深入实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信奉的是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有的学生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沉溺于跳舞、影视、游戏、上网聊天之中;有的法纪观念淡漠,违纪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现出很明显的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忽而做出捐款助人的善举,忽而又做出考试作弊的恶行,就恰恰说明其在道德意志方面的不坚定,部分学生不仅缺乏道德意志的锤炼,而且缺乏基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的培养,造成了他们的道德心理素养的残缺。正是这种残缺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内化缺乏深度,也影响了他们在道德生活中的抗惑力,进而在外界的干扰下就轻而易举就放弃了道德追求,使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产生了“知行脱节”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大,而高职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接受新生事务的能力比较强,但辨别能力又较差,分不清好坏,不能狼好的“拿来”,所以外来的.文化对年轻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深刻的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革;另一方面,它又击碎了一些美好的东西,阻断了一些优良的传统,从而使人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误区。

(二)来自学校的影响

目前,在中小学学校、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分数、升学率,德育往往被虚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来自个人原因

学生自我要求不高,高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发展的时期,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等正在逐渐形成稳定的态势。从心理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从依靠性逐渐向独立性过渡,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突出;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心理比较脆弱、稚嫩,轻易极端、片面,对自己的身心发展轻易感到困惑,对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染上不良习气。此时若不注重纠正。进而就有可能演变成为不良的行为习惯。概括地说,造成高职学生不良行为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

1。道德熟悉上的错误。高职生的道德熟悉还不够稳定,有时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有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不能明辨是非与善恶,常有较大的片面性。如把不违纪看作是“勇敢”,把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看作是“出风头”,把向老师反睐情况;看感是“出卖同学:;,把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视作“男子汉”的象征等。这些道德熟悉上的错误,轻易导致不良行为的逐渐形成。

2。道德情感的非正常发展。有些高职大学生由于受不良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变得自私、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和老师发生冲突,以致于发展为爱憎不明、感情用事、性情急躁、喜怒无常。情感的非正常发展也是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3。道德意志的薄弱。有些学生害怕困难。见到困难就退缩,有些学生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即使经过教育有了进步后,也往往因经不住诱惑而出现反复,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这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演变成为行为不良的学生。

〔四)来自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会影响青年学生未来的生活,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家庭教育要比社会教育更基本,内容更丰富,与道德人格的形成关系更大。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影响青年学生的成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不良的思想都来自家窄卯影响和灌输,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可能是由于父母疏于管理教育造成的,还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差,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另有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不正确的引导教育,对自己的孩子放任自流,这些都是造成了年轻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

(五)来自网络的影响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网络就像一条大河,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味盲目。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由于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有的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因此,在当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网络极易成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网络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健康道德人格的高技术人才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针对他们思想道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校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才能有实效性。

篇7: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一、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一)信息素养能力现状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呈现以下状况:(1)我国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比较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信息需求、识别并利用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注意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2)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3)无论是地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地处教育大省的西安以及地处西北地区的大学,都反映出当前研究生整体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缺陷,且存在地域不均衡性

(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由高校图书馆单方面承担,主要有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两种模式,前者以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为主(多采取选修课的形式),且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分散,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逐步处于边缘化地位,后面将会对课程教学情况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非课程教育模式是由图书馆开设的各类讲座或组织相关的活动(主要以高级检索策略、专业信息搜索获取及鉴别评价技巧、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与文献传递、专业或英文数据库的使用等基础层面的内容为主)。然而由于宣传不到位,且研究生入学前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参与人数不足,效果并为达到预期目标。

(三)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现状

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课形式主要是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三种方式。首先因为大多数研究生认同文献检索课在提高学生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方面的作用,所以有学者认为有必要以系统的开设《文献检索课》必修课为突破口,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以推动研究生整体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其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且存在滞后现象,基本停留在教授传统的文献检索理论、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能的培训等,缺乏SCI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云计算环境的影响、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且很少涉及对信息意识、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的教育。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三文献检索课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薄弱。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文献检索课教师需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背景,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要求使得文献检索课教师亟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二、成因分析及建议

综上所述,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存在地域不均衡性,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协调;教育模式单一、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师能力欠缺。之所以形成现在的局面,笔者分析是因为:

(一)高校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然而网络犹如浩瀚的海洋,要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增加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开设,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二)正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机构缺席

目前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主要由高校图书馆承担,没有正式的教育机构,致使信息素养教育在组织上和人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高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若能够联合多方面力量,如各学院、教务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之优势,将高校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所有可利用之平台,提高其信息素养能力。

(三)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匮乏

目前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策略,主要有几种:1.嵌入学科式的教学策略。该策略是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环节中,学科馆员与任课教师协作,将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信息素养课程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改善学习效果。2.嵌入学位论文式的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需求特点,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中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嵌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3.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该策略针对研究生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是基于图书馆的实体和网络共同开展的泛在式信息素养教学策略,以课堂内推送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块和课堂外自助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块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相协同,灵活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上是针对不同问题出现的不同教学策略,固然有它的独特性,显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然而对于大众而言,国内目前缺乏更具操作性、能够包罗万象的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及策略。(四)缺少完整的'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评价只是针对学生,而没有涉及对教师的评价。然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效果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学生具备的能力和教师传授、指导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三、结语

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笔者发现,图书馆员占了该领域的研究主体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是基于图书馆的视角探讨研究生的信息素养问题,研究内容也局限于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因此本领域缺乏多视角的研究。另外,研究多侧重基于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做出现状评价,探讨有效教育策略的,缺乏关于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机制的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在该领域,学者应侧重两方面的研究,第一信息素养教学设计的研究。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加具体、益于操作的教学策略。第二教育评价机制的研究。可借鉴国外有关标准,根据国内教育体制,制定适合国内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国内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作者:贾慧婷 单位:江苏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篇8:陕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3.1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第一,完善对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的核准制,运用能够提示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每股现金流量、净收益变现能力的指标,弱化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地位,规定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构建信号传递有效机制,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本市场状况决定是否进行股权融资,并让企业独自承担风险。

第二,完善和加强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逐步建立起完备、健全的债券发行与交易网络系统,注重对债券品种的设计与开发,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融资需要的要求。3.2转变政府角色,强化监管职能

在分析成因时我们看到,由于抽象的全体人民无法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所以既是代理人又是委托人的各级政府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际代表。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与政府的双重角色是分不开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政府从所有权“委托-代理”链中解脱出来,让其只担负所有权委托的角色,即淡化政府国有产权代表的角色,强化政府股市监督者的角色。

政府确定了自身股市监管者的角色以后,提高监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就要在股票发行,上市流通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光要制定完善细致的法规和政策,更要严格地将它们执行下去。要将筹集资金投向作为监管的核心,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大量出现的股市资金挪用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投向进行跟踪检查、考核。要完善《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抑制股市过度投机。

3.3完善陕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实施股权结构多元化防止“内部人控制”,促进经理人市场的规范化。培植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投资主体由国家唯一主体发展为国家、企业、个人多元化主体,重构上市公司投资主体结构。通过股权结构的分散化调整,如兼并重组、相互参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条件下,国有股的垄断地位受到削弱,通过行政手段任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做法也受到挑战,因而有助于促进企业家职业化,促进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出资人在全社会范围内择优挑选优秀的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者。

第二,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是防止“内部人控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保证。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家型独立外部董事以优化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的内部机构适当地外部化,形成独立董事对内部人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与经理人员市场化相适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例如通过适当加大高级管理者的股权比率,引进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向高级管理人员定向发行股票或鼓励新上任的经理人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锁定,向完成企业经营目标的经理人授“绩效股权”等,使其持股成为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降低代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会计研究,(10)..

2 姜秀付,刘志彪等.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10).

3 岳中刚.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1).

4 赵英会.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11)..

5 宋媛媛,黄庆阳,邹清选等.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J].企业管理,2006(12).

篇9:陕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2.1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缺陷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股票持有者投机心理使得股票价格脱离价值,他们普遍追逐资本利得而不是长远的股利回报。我国股票发行时的高市盈率,股票股利的低分配和不分配现象较普遍,资本成本远低于资金成本,根本对企业形成不了硬约束。股权融资不需要偿还,债务融资却需要支付固定本息等特点,使得上市公司仍可以以低于资金成本的融资成本吸引大量股票购买者而获得资金。

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标应该是实现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资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依然习惯以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作为主要依据,为使税后利润增大,突显经营业绩而选择股权融资放弃债权融资。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逐步实现了市场化,但中国的核准制过多地强调人为因素,而非市场因素,而且中介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实质性加强。许多经营失败,盈利不佳的公司仍能通过发行制度的核准继续发行股票融资。

2.2陕西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

2.2.1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其水平很低。公司低成本控制不强,赢利不高,使得许多企业可用于内源融资的留存收益很少,只能依靠外源融资。许多中国上市企业的财务经理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反映、控制财务情况方面,真正有效实施财务管理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粗糙和单一就在所难免了。

2.2.2盈利能力不强

财务杠杆理论认为:公司的'每股收益将会随着企业盈利或亏损,以财务杠杆倍数正向或负向的发生变动。因此有关良好盈利能力的公司,大量举债一方面会带来每股收益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税收档板”作用,也会带来股东价值的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负债所带来的“税收档板”价值是极其有限的,而且息税前利润下降时,会使每股收益成倍的下降,带来股东财富的摧毁。因此,出于股东利益与企业总价值的考虑,我国上市企业在外部融资时优先使用股权融资。

2.2.3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外股权融资成本主要由股息及交易费用构成。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长年不分红或者象征性分红,股票分红的股利支出极低,因此股利支出并不构成太大的成本。而实际上的企业债券或银行借款的最低单位成本均大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实际成本的相对偏低是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动因。

在我国现有资本市场情况下,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股利的政策和规定的缺陷及不合理,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股权融资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成本。不同的约束强度会形成不同的偏好,股权融资偏好就是低融资成本驱动的股权对债权的替代。

2.2.4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由于以股权高度集中于国家的特征。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了由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比重过大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企业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筹资计划完全能够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愿得以执行,这是造成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原因,也是企业恶意上市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篇10:陕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1.陕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债务融资具有抵税好处,只有当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增加才会抵消企业节税利益,因此企业应保持一定债务比例;债务融资对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可降低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债务融资向市场传递的是积极信号,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总之,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若需外源融资,应首选举债,然后才发行股票。这就是来自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

通过对陕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长期负债较低,较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且长期负债具有期限长、成本高、风险性低、稳定性强的特点。在资金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提高长期负债比率,就意味着企业对短期借入资金依赖性的降低,从而减轻企业的当期偿债压力。另一方面,这三年中资产负债率从45%到47%,动态变化不大,但资产负债率偏低,即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来源于债务的资金较少,来源于所有者的资金较多。资产负债率低,表明公司的财务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偿债能力强,经营较为稳健,对于投资行为的态度比较慎重。另外,200720股权融资的比例远远超过内源融资的比例,可以看出陕西上市公司更偏向于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相悖。

篇11:浅谈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

浅谈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现状;对策;成因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海问题的成因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然资源丰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然而,在1968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确认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海洋邻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近年来,中国周边海上邻国伺机扩大海洋权益,疯狂抢占南海岛礁,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周边安全,成为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

3、地缘战略意义独特。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沙诸岛,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扼制整个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线,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产生重大影响。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据统计,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中国台湾地区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我国现阶段有近9成的能源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及欧洲的海上航线。可见,在保障全球能源运输方面及军事战略意义方面,南海有着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4、国人海洋观念淡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长期受“陆权至上”观念束缚,海权意识淡薄,与“泱泱中华帝国”意识极不匹配。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然而,数千年来,在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海洋文化没有合适的位置。在捍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陆轻海”。“安土乐业”“固守陆地”心理使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内向型思维特点。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大多来自海上,在被动挨打中,国人深感:“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强于世界者必先胜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1、周边国家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和我国传统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侵占了29个南海岛礁,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都侵占了相当数量的岛礁。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等国际法,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域外强国介入南海问题。域外强国加强与南海争端方的战略安全合作。,美越签署首个军事合作协议,日本先与菲律宾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后与越南签署了“日越防卫合作交流备忘录”,同年,美、日、印召开首次“三边战略对话”,协调南海政策。20,菲律宾与日本签署了加强两国海上安全合作的文件,澳大利亚亦积极推进与美、日、印海上安全合作。实际上,21世纪以来,美国从未离开南海,把介入南海作为返回亚太的重要战略步骤,借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插手南海事务,公然为南海其他争端方撑腰打气,多次指责我南海“断续线不符合国际法”,并与越南强化两国军事合作,声称“渴望建立更全面、深入和稳定的关系”。日本则与菲律宾签署《防卫合作及交流备忘录》,将双边国防部长会谈及副部长级磋商等交流合作机制化,并考虑向越、菲等与我国有南海争端的国家售武。与此同时,域外强国疯狂掠夺南海资源并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目前,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国际公司超过200家,如:美孚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道达尔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等,每年从南海掠走油气资源5000万吨。此外,域外强国不断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美国借联合军演及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把菲律宾变成其在本地区投送军力的平台,为中国发展设置障碍。

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欲与中国争夺海权、资源和地区主导权,蓄意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越南和菲律宾一直想把南海问题拉入东盟外长会议上,将双边问题变成多边问题,把南海问题炒热,企图在南海问题上“抱团”制华。域外强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争端方遥相呼应,策划南海多边协商机制,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恶化中国南海维权舆论环境,把南海问题及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推向多边化、国际化,意欲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域外大国的介入,增添了南海其他争端方对华强硬资本,一些国家不惜与中国发生冲突,在处理海上纷争冲突时,公开与中国叫板。越南肆无忌惮,把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纳入它的所谓主权和管辖范围,甚至派战机入侵中国南沙领空,挑衅中国主权核心利益,这些都表明,南海发生冲突摩擦的风险在增加,南海地区局势日趋复杂。

三、南海问题的应对

海权强则国强,海权弱则国弱,这是历史规律,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制海权的崛起。然而,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所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周边邻国的因素,也有域外强国的因素。面对外来势力侵占中国南海岛屿和侵犯领海主权的非法行为,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态度坚决,立场坚定,绝不放弃属于自己的任何一寸领土。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维护南海权益方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加大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首先,中国需长期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思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焦虑不安,随“美”起舞,试图借强国的介入牵制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处理好周边外交关系是基础。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当前,以东盟为核心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这些机制为发展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构筑了重要的对话、合作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其次,中国可定期开展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的“亲仁善邻”传统文化。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

2、多措并举,灵活处理好与越南、菲律宾等“直接声索国”的关系。第一,中国要争取在国际上的南海争端话语主动权。通过出版中国南海历史传统文化书籍,借助现代媒体,在国内外大力宣传中国发现、命名、经营管理南海的史实材料,让国内外民众认可中国作为南沙群岛的发现国享有占有该群岛的优先权利,其他国家则无权去“先占”,除非中国无意取得或者有意放弃这一权利。同时亦可制作一些视频材料,向国内外民众再现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恢复对南沙岛屿的主权以及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在南沙岛屿上立碑、升旗举行庄严接收仪式的过程。第二,中国要抓住越南、菲律宾与美国三方之间的复杂矛盾心理,赢得在南海争端方面的战略主动权。越南虽打着提升美越战略伙伴关系、借助美国的力量增加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的实力和筹码的如意算盘,但它不得不考虑越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它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平演变,也要依靠中国的支持。菲律宾也非常清楚,美国只是将其作为一颗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援与合作。所以,中国可以利用越南、菲律宾对美存在的复杂矛盾心理,尽最大努力使其回到双边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如果越南、菲律宾一意孤行,一再挑战中国底线,中国将重拳出击,使其自食苦果。

3、加强机制建设,探求兴海权新路径,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捍卫南海海权提供体制保障、路径选择和实力支撑。捍卫南海海权离不开遵守国际海洋法赋予我国的合法权利而进行的有效斗争,同时要扎实推进相关机制建设。年,三沙市的成立,是中国提升海防能力、有效推进海上经济开发利用的重大举措,既适应了中国南海战略的发展,也为突破美国借南海问题围堵中国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中国极力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南海争议问题由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近年来,中国有效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畅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捍卫南海海权谋求新的战略发展路径。事实证明,走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实现互利双赢的和平发展道路已逐步成为新兴国家海权战略的重要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同时,必须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正如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所说的:“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再完善的国际制度也“不能代替国家对自身实力的依赖”。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是中国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中国发展海洋力量,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为了保障海洋战略通道安全,增强海洋外交能力,坚决打击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南海问题。

篇1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现状及改进方法探究论文

作为一门必修课, 化学在初中教育整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化学教学在实验的前提下, 鼓励初中生探究化学问题, 借助实验锻炼学生良好的观察、创新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 能够让初中生更直观地探索与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 从而推动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养。鉴于实验属于初中化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化学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与个性特征等规律,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实验方案, 主动积极地寻求改进与突破, 逐步实现从演示教学过渡为活动探究式教学。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现状

(一) 尚未真正认识与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通常在教育实践中, 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 其标准操作行为均被视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作参考。不管是学校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的化学教师, 均逐步充分意识到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然而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还亟待考验。大多数化学教师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桎梏, 仍然以为只应用化学理论知识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却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无法着手锻炼学生的化学探究思维, 仅将注重化学实验当作响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口号。

(二) 实验员团队的建设状况薄弱

伴随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的普及与国家教育资金投入的日益增加, 中学校园的实验室设备与设施更加趋于完善, 拥有较为齐全的药品、实验设备和仪器等。但整个实验员团队的平均水平不高, 造成多数实验室混乱的管理。许多学校并没有设置专职的实验员, 而兼职教师又普遍兼顾较长的课时, 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学生的化学探究准备大量的.实验。

(三) 学生操作能力与教师实验素质比较差

有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当中无法合理地控制实验, 缺乏娴熟的操作, 特别是在复杂的实验环节中假如产生了问题, 不能当即选用其他方法改进实验, 而是直接放弃,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一些较长教龄的教师惯性认为只要观看几段录像或者演示实验, 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实验知识, 所以并不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甚至告诉他们中考仅仅考查几道实验题, 只需要记忆和背诵相应的实验原理与步骤, 这样便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四) 化学课本中开设实验的比例较低, 实验评价模式单一

少数化学教师可以完成课本中的探究与演示实验, 但依然有许多教师极少在课堂中演示课本上的实验。虽然大部分教师非常关注课本中的课外实验, 甚至针对课外实验提出对应的问题与要求, 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可发现, 仅有极小一部分学生经常进行课外实验。加之化学教师的评价模式太过单一, 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实验中的真实表现, 无法满足与契合新课标所主张的评价原则与理念。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对策

(一) 增强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意识, 提高实验环节的评价系数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即分数, 缺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的关注, 且部分化学教师对实验的教学意识薄弱, 所以有必要增强化学教师的实验意识。要增加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关注程度, 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第一, 可以借助增加对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考评, 来引起教师的重视;第二, 可以在考题中增设实验题目的比重与分数比率, 以推动师生高度重视实验操作的技能。两个方面相互融合渗透, 相辅相成, 继而能够增强初中师生的化学实验意识。

(二) 加强对化学实验环境的指导, 处理好教学和实验二者的关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补充与辅助化学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巩固初中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提升其操作技能。作为最直观的一种教学手段, 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探究态度与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化学实验的环节中, 教师应当强化指导化学实验的全过程, 从实验的目标、步骤、所需器材、结论及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有层次的讲解与说明, 激励和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继而使他们收获化学学习的乐趣与实验成功的喜悦。例如, 在讲解氧气制造中, 部分学生在给试管加热的环节发生了试管破裂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要认真观察学生具体的实验步骤, 告知其在酒精灯点燃之后务必要使试管均匀受热, 以避免其冷热不均, 同时要确保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杜绝管口倒流冷凝水。

(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

为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培养他们的科学操作技能, 化学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 细心预备所需使用的实验药品或替代用具, 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制定好实验步骤, 明确注意事项,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将学生分组进行轮流实验探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操作并给出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探究实验,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有助于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同时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仪器设备不完善以及药品不足的疏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不可否认化学实验在培养初中生的观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努力提高自身实验素质,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强化对自身的多元化培训, 同时应用不同的实验手段, 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雪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现状及改进方法研究[J].学周刊, 2017 (24) .

[2]凌萍.初中化学中对比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3]范建军.初、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衔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相关专题 成因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