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姜国公主龙红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姜国公主龙红葵”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共12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信息技术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关键词】互动合作 模式 探讨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首先,一些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还在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沉闷、缺少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其次,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而老师也大多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存在区别,接受能力和把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令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上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给老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纪律把握方面加大了难度。

二、信息技术互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互动合作主要是尽量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革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别组成若干小组,创设一种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氛围。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小组互动合作中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担当一部分探究任务,随着探究的深入,参与范围的提高,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获取了新知识,大大提升了创造、研究能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互动合作小组基本上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取得了高度的主动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及调整,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程度也大大减少,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一定相关支援。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交往能力。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扶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和、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四、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施行

1.成立“学习协作小组”

在实施互动合作前,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配对,组成结构合理的“学习协作小组”。学习协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排上,一般以两人同桌的形式为主,应依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状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与友好协作。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排名”“共同达标评估”的形式增进小组内部的协作与小组间的竞争。怎样组织好小组协作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对此我提出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小任务,也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2.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实行

教学流程实施当然不会有固定不变的'形式,一般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1)复习导入。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本堂课更顺利的开展,也使得课堂教学连接有序。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布置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以评价量规的形式提出评价标准。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本任务的要求、目标,并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3)进行分组。依据分组内容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4)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

(5)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协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

(6)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互动合作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⑺点评作品、总结。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协作成果,通过口头评定、广播作品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小组互动合作的评价一般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

3.制订互动合作项目成果评价量规

五、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协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

组建4-6人为一组的协作小组,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性格、能力倾向、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同时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2.加大课堂纪律的调节,使学生养成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一般孩子的通病。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是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把互动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会协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协作。

3.要让互动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

当协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协作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励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全部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绩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取得的成绩负有一定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保证小组互动合作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所在,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协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协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协作达标,确立全新的互动合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互动合作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互动合作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

通过对小组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我深深地感到采取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所起到的良好效果,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我将继续研究小组协作的教学,以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互动合作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篇2: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 要:互动合作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是一个融三者于一体的动态教学过程。为了保证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笔者把班里的58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合作伙伴,且各小成员的水平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互动合作”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是一个融三者于一体的动态教学过程。为了保证“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笔者把班里的58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合作伙伴,且各小成员的水平大致相同,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笔者指导学生为小组命名,绘制组徽,制定本组学习口号,再传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巧,确保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内化为一种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笔者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检测等环节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求在细节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操作层面上看,“互动合作”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设计――个人独学――小组群学――全班展示――过程评价――质量检测――小组奖励等。现笔者仅就“问题设计”“小组群学”“全班展示”三个方面阐述“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要义。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实施“互动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无论从出发点,还是从归宿点来看,语文教学都强调了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不但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梯度,还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一般,由课本到生活,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具有典型性与示范性,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理想的问题设计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或者至少是师生共同设计一部分,即使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设计,也要让一部分学生(课代表、小组长等)参与设计,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理想的风筝》时,笔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追求的人。各小组根据这一学习要求设计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思梦”A小组,针对“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事例来表现刘老师这个人物的特点”这个问题,A小组制作了一个表格,如下:

A小组设计的表格受到大家的赞赏。制作表格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困生也能作答,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二、小组群学

在“小组群学”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轮流发言,说出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群学通过组内成员交流讨论,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到懂得更多,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人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自己敢于否定,敢于争议,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案例2】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的`生字时,在每个学生充分自学课文生字后,笔者用抽签的形式,把各小组内交流学习的任务小纸条分到各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在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学生轮流向组内其他同学分析生字的读音、音序、部首、字义、组词、造句等。这样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大大提升,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去。

三、全班展示

“小组群学”是学生通过独自学习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组内展示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与感受。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在全班展示的任务,或是根据抽签安排任务展示,然后小组通力合作做好展示准备。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从容地走上讲台或是思路清晰地解说,或是栩栩如生地表演,或是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文段……在全班展示课上,要求各个学习小组的学困生负责展示,由中等生质疑或补充,优等生负责总结与点评打分,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者与倾听者自然而然地形成有效互动,课堂形成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语文教师应当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细节优化,把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上思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合作”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401

篇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安雪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期.

[2] 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第3期.

[3] 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月.

篇4: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论文

网络化教学已经转变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完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主学习的平台。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论文。

篇5: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

网络化教学已经转变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使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合作性和交流性业也更强。

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完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主学习的平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而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充足。

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对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比较集中的教学方式和一些观点建议。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换代,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革新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发现教学最主要的两个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

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特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依据为知道,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体现。

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更为风度,开放的教学模式业越来越盛行,本文就结合人们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经过细分,然后将教学内容任务化,然后在情景模拟中提出任务,把任务分给学生们,

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关于该任务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自己去归纳总结相对应的知识点和方法。

这样一来,把教师的任务演变成为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坚持直至任务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对于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分组要适当,所运用的情景模式也要适中。

(2)避免任务分配过程中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情况发生,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系统全面地进行分配,在数量和质量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和空间。

(3)教学任务的分配不能分得过于精细,难易程度也要适中,同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不能存在难于理解的问题。

问题情景要真实有趣而又耐人寻味,不能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转化,而是应该有深度和广度。

任务驱动法的6个教学过程:①确立任务。

②提出任务。

③分析任务。

④完成任务。

⑤评价任务。

⑥提出发展性任务。

任务驱动法的6个主要作用:(1)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

(2)实现个别化学习。

(3)能够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个性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的高度统一。

(5)提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6)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探索,

自己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样一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可以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所以,任务驱动法是新教材教学方法中效果特别显著的一种。

2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采用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

并且对所收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也会掌握更多的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不可能是在一节课中就可以全部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难易程度来确定完成的时间和所需课时。

一般来讲,基于问题解决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包括几个步骤。

2.1教学模式包括的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2)分配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3)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

(4)交流协作,完成问题解决的方案。

(5)汇报、总结、评价、反思。

2.2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内容

(1)课题化的学习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剖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来确定相关课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实际可行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用作品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师给出选定课题之后,学生们会围绕相关课题去搜索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凌乱无序的,

如果要求学生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就会对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梳理和挑选,

然后从中归纳和选择他们觉得最重要的部分组成作品,这样一来,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认知能力,使整个过程更加有序。

(3)作品共享。

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研究课题都是不一样的,应当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所以可以进行作品共享,让每个小组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展示过程中。

允许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答,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倾听、分析、概括,提问和辩论思维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4)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要公正客观。

如果要对学生作品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根据研究方法,资料数量等具体的因素来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或者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我评价,由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

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自发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网络环境教育下教师需要注意的因素

在网络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所处的层次进行研究。

要发掘学生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然后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呢,怎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呢,这都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和特点。

具体体现在:(1)在辅助教学方面,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跟进、课后巩固。

(2)在互动方面,有利于实现双屏(学生的手机屏幕与老师的电脑屏幕)互动、课上课下(onClasstooffClass,O2O)互动。

(3)在素养提升方面,通过该平台可以推送有利于学生素养提升的教育资讯与学习资料。

网络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学校进行的情况,教与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像是过去那样,教师处于权威地位。

师生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合作与交流。

学生所学习知识的领域和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空间性自主自发地去学习和汲取更多的知识。

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监督和反馈,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问题,给予实时解答。

这种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真正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志鹏.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张燕.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3]谢秀娥.优势互补,技能与素质相长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3+2中高职衔接[J].中国市场,2014(37):88-91

篇6: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个法制世界,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法、守法,国家对法制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如何将高中信息技术与法制教育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与融合。

法制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无时无刻都在人们的身边,给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又潜在危机,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憧憬美好的未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欢呼,但是也要注意它消极的一面。

比如网络病毒日趋泛滥、垃圾短信、诈骗信息和谣言邪说随处可见,这对社会就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辨别,去处理,养成尊重国家宪法,维护国家法律的良好习惯,要学会正确的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会科学管理学生。

在我们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去寻找、去利用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点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学,

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觉得是在被动的接受法制教育,达到自然的渗透与融合。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教育进行论述。

1巧妙的附着于平时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生心里和生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巧妙的附着平时的知识点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知识。

例如,在讲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时,要让学生能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要盲目地排斥,

也不要过度地崇拜,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通过举三则资料(网络成瘾症、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进行讲解,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利用好了对我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利用不好对我们就会变成违法犯罪的工具。

课堂中穿插讲解这些事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样要受到现实世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任何人都不可逃脱。

例如:在“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适当的上机训练时间,

课堂教学中就要巧妙的融合渗透法制教育,跟学生讲清楚在公共使用的电脑上是不可以随便删除和修改别人的资料和作品的,更不能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操作的作业去拷贝和篡改别人的作业。

篇7:互动模式语文教学论文

互动模式语文教学论文

一、语文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以归纳段落中心思想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群集互动

比如,在归纳段落的中心思想时,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各组分配不同的段落进行讨论,再让每组组长收集讨论结果。

2.密语互动

对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可采用密语互动的方式,由一名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全班学生,而后一起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由该学生把总结的意见向教师反馈,最后由教师予以相应点评,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3.单线沟通

这种方式适于小群体教学。如,一个学生在纸上写出中心思想,然后传给后面一位学生,由其提炼与总结,接着传至前一位学生,最后传给教师。这样让学生了解沟通中信息缺失的原因,还可看出不同的归纳风格,但这种方式比较耗费时间。

4.随机互动

这一模式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比如,以电脑软件来抽取学生的.学号。如果无PPT教学,可随机点名,让学生解答,之后随机请其他学生加以小结归纳。如果有学生觉得自己归纳得不足,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讨论获得最后的意见,由学生向教师反馈。这一方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但若时间控制不好,则难以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二、语文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开展策略

1.巧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生活实际为素材,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抑或让学生自主探究。

2.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通常好动、爱玩,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围绕教材知识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并进行知识运用,实现信息、情感、思维的积极互动。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设计多种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3.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体验也是开展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因而,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4.假设思考训练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富有幻想,爱想象,好奇心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加强学生假设思考的训练,以实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假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思考问题。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其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信息、情感、思维的全面互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篇8: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互动教育科研课题

这种模式是小组(groups)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也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图示:

附图

一、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

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如SEFC 2B Unit 19 Lesson74 Martin Luther King,Jr.一课,笔者提示导学时就提出以下目标:①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②情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平等、协同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同、竞争等意识。③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论辨之能力。

揭示重点、难点。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

提出教学要求。教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如阅读课文后,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便实现学习迁移。又如在预习SEFC Book 2B Unit 20 Lesson77时,学生复习有关谈论天气和旅游用语,为上课时创造新的对话作好准备。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

教师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小组宜小,4-6人为一组,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好是中等2-4人,优差各1人)。各小组设有主持人(主持小组讨论)、记录员(简单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和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提供大家研讨;其次各人交流自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再者,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两个小组发言,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也可以互相批改练习题。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相互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理解。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一组问题,或听一段录音后,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同组其他成员可作纠正或补充,也可以由其他小组作纠正或补充。教师根据各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并适时给予鼓励。如在SEFC Book 1A Unit 10 Lesson37的教学中,把part2用竞赛的形式检查学生,教师读一个句子让学生抢答,指出是指哪幅图。又如本课的Work book练习三,要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写出这五种运动的名称。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对交流的方式、程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不失时机地提出有关内容重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如某些词、词组用法,某些句子的理解,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引导各小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地开展研讨交流,并适时进行讲评;要牢牢把握时间,对各个环节的活动效率及时作出调控,使组际交流高效进行。

五、总结评价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如在SEFC Book 2B Unit 20 Lesson77的教学中,笔者自制了三幅图,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模仿课文创造对话,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施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①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②从课前准备(预习)到课堂实施,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自学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施教客体,或是储存知识的容器。③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④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

篇9:浅谈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浅谈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1导言

软件工程是一个学科方向,所以它涉及的学科领域多,概念多,知识点多,更新内容多而且学科知识体系繁杂,IEEE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SWEBOK)中界定了软件工程的11个知识领域。每一个分支又各自可以成为一个知识体系。软件工程同时是一门边缘学科,与别的学科有很多交叉点,学科紧跟软件开发的前沿技术,更新快。

2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该课程是本科生的一门课程,是本科教学的难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只有理论课,没有实践课。教师讲,学生听,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软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开发技术不断出现,国内的课本跟不上业界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不加新的技术及研究成果,加多少?加多了与国内实际软件业的发展脱节,不加跟不上发展形式。

(3)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高年级课程,与前期课程联系紧密,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联系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设置课程设计,没有将前期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梳理及综合应用,只是讲本门课程的知识。

3教学方法探索

其实软件工程这门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这门课程的问题所在。国内外关于软件工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在进行:CDIO的教学模式,与行业人员合作的教学法、基于项目维护的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的教学法、OPEN-ENDEDNESS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等[3]。尽管教学方法很多,但是我们应寻求一种适合于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更应侧重于实践。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了解各阶段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工具,具备协助和管理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同时,强调文档模板的书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

4具体教学实践

我们的软件程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36课时。第一讲课首先将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意义、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做讲解,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给学生可选的题目或者学生自选题目并自行分组,每组最多3人。到第二讲课,学生基本选好题目并做好分组工作。从第三周开始学生开始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理论课讲解进行的同时学生开始需求分析,这期间学生的工作是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论证需求的可实行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书写。第六周,开始交需求分析。主讲教师进行前期评阅,第七周开始由学生分组讲解,讲完后由同学提问,讨论,评议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最后由教师对该项目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完成真实可见的项目,需要2周的时间。随着课程的讲解,学生逐步完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提交的环节。主讲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交的作业,及时将批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在这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做一个多么复杂的项目而是让学生将整个软件工程的过程做一完整的了解。在理论课的讲解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是将前面所学课程系统化、并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涉及到的课程有: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而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用到软件工程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重点讲解面向对象的设计,但是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不能忽略;既要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例子,又要联系生活中常用的如洗衣机,微波炉等设备所涉及的嵌入式系统的理解;还要将诸如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等概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对于业界的新技术发展更加了解,以便跟上市场需求。

5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自主选择可持续进行的小项目,然后每组进行讲解、讨论、提问,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在需求分析阶段,学生讲解,老师和同学提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白榻步馔瓿珊笳攵岳鲜和其他同学提的意见进行积极修改,有些小组交了几次的修改稿,而且出现很多新颖而实用的自选题目。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课题设计的能力、各阶段文档的编写能力。通过“做”从中“学”从而掌握《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原理、方法、技术和文档的书写标准,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过程也进行了充分理解。

6进一步的教学探索

(1)将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确定实验教学方案,包括每一个实验环节的任务、方案及要求;及时公布实践教学方案,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各实践环节;审定实践教师资格;

(3)让学生走出去(政府或企业),撰写调查单位的软件;

(4)与行业人员互动,将主持或参与过大型项目的人员请来,举办技术专题讲座,谈从事软件开发应具备的技能以及个人在学校学习中应具备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当前软件开发,特别是大规模软件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并回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行业人员也可以扮演客户角色,向学生提出各种需求问题。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完成。软件工程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为了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就要选好教学内容,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努力。

篇10:儿科学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儿科学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教育的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儿科学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质量

1.1引入课堂设计概念,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前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谨安排。为此,在备课时,引入课堂设计概念,即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对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时间安排、媒体运用、引导启发学生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方式等精心设计,以明确授课内容,使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其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的应用,使教学手段得到极大拓展,使课堂教学向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领域延伸,使以往的教学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如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血液动力学改变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心脏的.发育、畸形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杂音的形成机理等,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通过幻灯片、录像可以再现患儿的实际情况,解决因患儿病情变化快,学生难以观察到典型症状及体征的难题。

1.3强调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以往理论课的讲授以教师为中心,每种疾病均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不够。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理论课讲授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首先给学生一个实际病例,由教师强调窒息在发病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病例分析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讲到辅助检查时,提问学生哪些手段可用于脑损伤的检查,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诊断学、放射学、脑电图等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再根据实际检查结果,讲解不同检查手段的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及选择适用检查手段的方法,将知识纵横贯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1.4加强英语教学,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

当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医学信息及交流日益增多,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向学生介绍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及常用语,并适当安排一定课时的英语教学。如在查体与病例书写时,由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学生用英语问诊,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实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将理论课所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判断的能力。它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是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2.1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以病例讨论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见习过程中,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实习,如小儿肺炎、腹泻等。由教师选择病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病例特点,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由每组代表进行分析、总结,再由教师对其发言作出评述,着重论述具体病例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过程,并通过启发式提问,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适当安排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开阔思路。

2.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

在儿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可先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与儿童实际接触,对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及评价,加强学生对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的特点、母乳喂养与婴儿生长发育规律等,完成由儿科基础学习向临床实习的过渡。为培养学生收集病史、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的能力,安排模拟训练,由带教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对学生进行问诊训练。体格检查前,通过看录像、带教教师示教等,训练学生掌握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查体的技巧。之后通过实际病例,完成从问诊、查体到病例书写的全过程,并经带教教师的审阅,评选优秀病历,供学生交流、学习。小儿液体疗法中制订腹泻患儿的补液计划,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儿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组就一病例进行讨论、确定诊断、制订相应的补液计划;各组派出代表讲解诊断依据及补液计划,教师进行总结及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及作出医疗决策的能力。

总之,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儿科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教师的职责。在儿科学教学中,通过引进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篇1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艺术探索论文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艺术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其中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对初中英语互动教学艺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地讲解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实现英语的趣味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重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教师将自己的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吸引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得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很多单词、语法等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英语知识和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结合起来,如单词接龙、单词对对碰等。教师在讲解英语单词时可以将单词的中文和英文写在两张纸片上,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拿着中文意思的纸片,一组拿着英文的纸片,讲解完单词后,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找出对应的中英文单词纸片,对于快速完成的小队给予一些小奖励等,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来营造故事情境,并借此来熟悉将要学习的英语知识。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播放打乱顺序的几个片段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每一个小片段来用英语表达呈现的内容,为大概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几个片段正确的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寻找课文中能反应故事情节先后顺序的词,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创设情境,如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并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展英语的小组活动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好教学层次的划分,促进学生能够达到自身最大限度的进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和教材中的知识做到有效地互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课文的阅读,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英语语言。其次,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互动学习中都能够感受自身的进步,并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一些竞赛、游戏、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其自主分配任务,在课前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然后将搜集的信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推荐组长来介绍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将所有学生的意见集中起来,共同讨论,让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完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总之,互动教学是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关注它的发展状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锦.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6).

[2]刘娟.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2015,(9).

篇12:古代汉语互动教学模式的论文

古代汉语互动教学模式的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求,论述了古代汉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种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 互动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自从有了教育以来,人们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懈追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哪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完美传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因其枯燥,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其晦涩,所以内容不易理解,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深讲解才能理解。因此,教这门课的教师大多采用讲析法进行教学,认为讲析法是教好这门课的不二法门。讲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在采用讲析法进行古汉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融合与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加强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了以创新教学与和谐教学为指导,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互支撑,课堂内外互为依托,通过师生各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和谐性、交互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它对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主导者,首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注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要甘当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互动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和谐友善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尊重教师,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互动式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再次,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古代汉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汉语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在此之前,学生经过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在初中及高中阶段,接触了一定数量的现代汉语知识,大学一年级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知识,有了不少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可以拿它们和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链接。再者,古代汉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令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其中还是有一些知识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它们。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中放弃传统的讲析法,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还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一种讲析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太好。再者,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知识、新的问题。要获得这些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看书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时代就要不断加强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从多种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下面选取几种教学法谈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被誉为哈佛大学法宝的案例教学法在1918年就开始实行,但到了1980年以后才引入我国。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教师讲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教学互动的主角。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进而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能否采用案例教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字词教学、语法教学、音韵教学、文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诗词格律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案例设计:在近两年,网络上热议赵忠祥创作的近体诗。赵忠祥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家对他也都非常熟悉。赵老师将他写的诗发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他的诗开始热议。有赞美的,有批评的,当然批评的比赞美的要多得多。批评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矛头所指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因为他写的格律诗不合格律,矛头所指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咱们刚学过诗词格律,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就用诗词格律知识,分析赵忠祥的格律诗是否合律。然后笔者举出赵老师几首格律诗让大家分析、讨论、总结,分析的结果是赵老师的诗确实有很多不合律的地方。这个案例运用名人效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等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论,讲的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一部分是文选,即古代比较好的文章。在古代文选中,有一部分文章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叔向贺贫》《靖国君将城薛》《颜周说齐宣王》《寡人之于国也》《更法》等文章。这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在角色扮演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道具等方面的局限,人物的对话比动作行为的扮演更容易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提前一至两周让学生熟悉课文,将各自所演角色的对话背下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拿捏对话中的语气和声调,经过多次的演练达到成熟。在课堂表演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摩。观摩后进行讨论,形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十分符合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3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要想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离开教师的提问是很难达到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克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古代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如在字词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字与词的关系。笔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字和词是不是相同的概念?”学生回答:“不是。”笔者又问:“先有字还是先有词?”学生回答:“先有字。”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笔者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归谬法进行反驳。笔者问:“没有字的时候人是否会说话?”学生回答:“当然会了。”笔者又问:“人说的话是句子,句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句子是由词组成的。”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错误的结论:“句子是由词组成的,那么没有词就没有句子,没有句子人就不会说话。既然先有字然后才有词,那么字应该先于句子而出现。也就是说,没有字的时候人就不会说话。”这个结论学生绝对不能认可。因为他们知道,成系统的字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人会说话的历史却要久远得多。经过引导,学生才理解先有词而后才有字。词在口语中早已有之,后来人们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才为词造了字。字和词的关系是:字是记词的符号。

当然,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相关专题 互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