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优秀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小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优秀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共15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研究优秀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研究优秀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摘要】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对于优秀宿舍文化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研究较少。对这一研究但有些观点总结也不够到位,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优秀宿舍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宿舍文化;高校学生;素质教育

<引言>:宿舍文化这一概念,在1986年的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被提出。经过后来的发展,国家教委规定将宿舍文化建设是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来看,大学生宿舍文化还在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高校并没有发挥宿舍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所以,必须明确宿舍文化对于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1.宿舍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的必要成分

1.1从宿舍文化的内涵来看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能够对高校学生起到隐性或显性的教育作用。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宿舍文化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宿舍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将宿舍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绝对必要的。

1.2宿舍文化的特征

宿舍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宿舍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其特性包括:感染性、倾向性、动态性、潜在性。同学之间交往最为亲密的地方非宿舍莫属,在高校而言宿舍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自由的群体空间。宿舍文化对个体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宿舍文化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兴趣、人格修养等。在宿舍文化室,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地位。

2.宿舍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1凝聚,同化作用

人民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活,高校宿舍文化能够是生活在这一环境当中的高校学生形成相似的观念形态和行为规范。高校学生对这种理念的认同以及对这种行为的认同,这就体现出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凝聚力。同时宿舍文化还具有引领作用,如果高校在管理上,能够正确的'引导宿舍文化,使其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宿舍文化变得更加文明。那么学校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上,变得更加方便,从而促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文明成长。

2.2缓冲和调试作用

宿舍文化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在高校宿舍的氛围也更加舒适,在宿舍中高校学生常常感觉到有家的氛围。在学校当中,学生宿舍是对于学生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释放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压力。当学生因学习受挫或感情受挫而产生抑郁感时,宿舍的舍友大多都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安慰舍友,舍友也成为同学之间互相倾诉的对象,在大学生涯中舍友往往成为一生中的朋友。学生在宿舍里得到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给他们带来了家的温暖,让大学生在此校园里有了归属感。高校学生对宿舍的认同,也会促进学生对学校各个方面的认同,这就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3.如何建设优秀的宿舍文化

3.1学生学校充分认识优秀宿舍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宿舍文化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宿舍文化对学校的校风有极大的影响。优秀的宿舍文化是建立良好校风的基础,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这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高校均采用全面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专业科目。这种教育体制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班级松散。

3.2加强宿舍表层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宿舍环境

就目前而言,高校纷纷以宿舍为最基本单位开展学风的建设。学风的建设涉及的范围很广,为建立良好的学风,学校应加强宏观管理,做到多管齐下逐渐完善高校宿舍管理的制度,协调好学生宿舍的附近的文体活动场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创建优秀的宿舍文化共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3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

树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在当下建立优秀的宿舍文化,也要从软件方面着手,这样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校方加强宏观调控,可把具体的实施交给学院甚至班级,通过开展活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自律意识,建设宿舍文化需要做到人人参与。那么就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举办活动选取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所在。让学生在这种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隐性课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利开展素质教育,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结合当代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优秀宿舍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建立良好的优秀宿舍文化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那么就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重视宿舍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田丽.论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22-23.

[2]陈健平.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意义及对策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01):55-56.

[3]龙汉武.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茂名学院学报,(02):79-80.

[4]冯香婷.浅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5):11-12.

篇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思考研究论文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思考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针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以宿舍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反映大学生健康宿舍文化生活的文化氛围。它是多元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宿舍文化是学生在长期的实践和共同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带有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为大学生成长和为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活相对更加自由、独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成为学习、交流、聊天的天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宿舍成员能够相互交流,为思维碰撞提供一个平台。宿舍成员的良好习惯无形中也会感染熏陶别人,为整个宿舍的氛围营造提供正能量。宿舍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包容,促进宿舍团结进步,凝聚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宿舍作为一个小团体,它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集中住校,在宿舍生活时间较长,也容易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宿舍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宿舍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日益突出,宿舍的和谐稳定是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包容,提升自我认知,有利于和谐校园的营造。

3.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都比较强,较好地展示了大学生的当代精神面貌。但受世界多元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也会出现迷茫、价值模糊的现象。因此,应以宿舍为文化载体,根据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将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拓展到宿舍中,通过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和积极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在与宿舍成员交流和信息共享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成员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宿舍文化建设也是良好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特别是宿舍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趣,进而有效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三、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领导,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宿舍问题逐渐突出。宿舍数量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差距、宿舍硬件设施的老化等都为宿舍建设带来了困难,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宿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形象。根据招生规模和学校实际,应该不断增加宿舍数量,保障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空间。对年代久远的宿舍楼进行定期维护和翻新,更换相应的宿舍设备,做好消防和水电供应,保障大学生的水电安全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对宿舍设施进行更换和调整,使大学生在宿舍中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2.完善制度,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宿舍是一个大群体,宿舍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探索的领域。建立科学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等,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从宏观上加强制度建设,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制定长远的规划,明确宿舍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微观上制定宿舍具体的行为规范,帮助大家共同遵守,营造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同时,建立科学有序、奖惩规范的宿舍公约,使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和成长。

3.丰富活动,做好文化熏陶工作

高校要有效抓住学生宿舍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使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形成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宿舍风气传播得更远。借助网络优势,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常态化、新颖化。做好宿舍的网络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发挥网络文化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使宿舍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3,(12).

[2]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

[3]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篇3: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作用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的作用论文

一、良好的校园环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品质

1、改善校园物质条件,形成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生,他们整天奔波于教室、宿舍、图书馆、实训室等场所,校园的内部环境与他们息息相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校园的规划设计、建筑物的风格特色以及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手段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教学环境和生活场景。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园的物质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校园的整洁和优美,感受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体验建筑的现代与舒适。同时学校还要增加文体活动设施,配足教育教学设备,形成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它可以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进取的精神状态,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2、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营造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的确如此,学校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的文化氛围体现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句标语、一个横幅等方面。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环境,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职业院校更应给予学生关爱、重视和引导,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氛围。如在校园建筑、主干道的命名上要仔细斟酌,体现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每栋楼的楼道应设置格言警句、每个班级的板报要有启发意义、学校的电子大屏幕上也要不断更新“心情物语”等内容,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上得到积极的暗示;学校的文化长廊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上需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眼球,教会学生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如何排解心理上的困惑和疑虑等。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就是在软环境上下工夫,在细节上仔细谋划,让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无声的教诲,从而端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并学会进行心理调节,增强心理品质。

二、笃厚的校园精神能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1、弘扬校风传统,凝练育人文化。校风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高度凝练,它是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恪守的准则。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广泛宣传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等传统,突出职业特色,引导学生崇技尚能、实践创新。如可以发挥橱窗、展板、标语牌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校风、学风等,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地方都能见到关于校风传统的宣传标语,为学生提供思想教育的精神食粮;经常开展校情校史教育,邀请杰出校友到校进行励志演讲,彰显学校的办学成绩,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凝练深刻的育人文化。久而久之,学生们会深刻领会校风的内涵,牢固树立爱校、尊师、重教、乐学的思想,并在日常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2、尊重学生人格,和谐师生关系。校园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时,学生才能对教师言听计从,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职校生在中学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职校后在心理上更需要得到老师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用朋友式的爱心和诚心来对待学生,以情感人、以情教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融入集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就会首先想到找老师或朋友倾诉,并学会自己调节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其心理负担便会随之减轻,心理也会变得更加阳光和健康。

三、完善的.制度规范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校园制度常常以规定、措施、决定等形式出现,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它主要是指学校和班级教育中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教学规范、活动组织形式以及各项规章等。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它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和特色亮点。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而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1、严格学校管理制度,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约束性的条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限制性和规范性。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自我约束力较差,叛逆心理较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做出违纪甚至违法事件。因此学校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将“冰冷”的制度转变为学校的内在文化,逐步让学生接受和认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会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

2、组织校园文体活动,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具有愉悦性情、培养兴趣、增长才艺等作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心,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文体活动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尊重,更渴望获得成功,因此职业院校要采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来综合评价学生,并用制度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节、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的方法激励学生每学期都参加一定数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具体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统筹规划,如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努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以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展现自我,克服怯懦和自卑心理;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技能比武、创新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组织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四、小结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整洁的校园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优良的校风传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特征;完善的学校制度、多彩的校园生活等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灵。校园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篇4: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研究论文

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文化环境,高校宿舍文化通过相应的物质载体和精神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探讨宿舍文化所具有的德育作用,阐述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大学宿舍文化建设中,从而更加高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德育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这个客观载体为依托对象,以共同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内容,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1]。建设文明高雅的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不仅能够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陶冶性情,引导其全面地发展,而且能够推进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现状分析

(一)高校对德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所处地位认识不够全面

随着大学管理社会化的推进、流动教室的实行和网络课堂教学的开展,宿舍成了大学生唯一固定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成了大学教育的第二空间。若说教室是大学生求知的圣殿,那宿舍则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的演练场,宿舍文化耳濡目染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理想平台。然而绝大多数学校未深刻重视宿舍文化的育人作用,仍然将宿舍管理定位为高校后勤工作,没有将德育渗透进宿舍管理当中。

(二)宿舍文化建设过分强化制度管理,缺乏创新和特色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故步自封,推行固化的,甚至僵化的原则条例,对寝室管理甚为苛刻,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较为缺乏。90后大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着较强的主体性意识,更加追求个性的发展,寻求自我价值的满足,这与学校重管理,轻教育的模式相矛盾,从而导致宿舍文化建设的效果大大削弱。

(三)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对宿舍文化建设的冲击

目前,在信息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际渠道和娱乐休闲、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被网络所取代,网络和大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手机电脑等新兴产品大量涌现,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这些都对宿舍文化产生了冲击。网络文化不经筛选和甄别便涌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引起了大学生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变化。大多数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不愿与人交流,形成自娱自乐的封闭世界,与舍友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也影响了宿舍德育功能的落实。

(四)宿舍文化活动缺乏深刻内涵,忽视了育人功能

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仅仅停留在表层上,重于形式,轻于内容,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无法达到宿舍文化的德育作用。作为宿舍文化重要的表现方式,宿舍文化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宿舍成员的课外文化生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活动,将自身的实践感悟和体会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其隐性德育的功能。

(五)过度重视高校宿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宿舍物质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基础和外在的标志,是宿舍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宿舍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宿舍文化的核心[2]。许多高校却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浪费在物质文化建设上,忽视了处于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忽视了宿舍的德育教育,导致高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严重不协调。

(六)宿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

目前,高校对宿舍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社会人士、退休职工、学校教师的家属等,整体素质都普遍堪忧,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个人能力、言谈举止、品德修养都有待改善,且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在面临宿舍管理中的问题时,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沟通,更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宿舍管理缺少有效的考核机制,无法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二、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一)合理定位德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宿舍文化建设状况不仅体现了一所高校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这所高校的综合实力。传统的高校宿舍管理经验将宿舍管理归于后勤行政事务,而现阶段,随着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宿舍文化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校应积极的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对宿舍文化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客观准确的看待宿舍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将宿舍管理划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同时立足于本校宿舍文化的具体现状,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宿舍文化管理体制,充分激发宿舍管理人员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自主进行宿舍文化建设,逐步打造体现素质教育、科学创新,并富含特色的高校宿舍文化理念。

(二)转变高校宿舍管理模式,从制度管理向文化引导转变

针对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现状,高校首先应建立完整具体的宿舍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宿舍管理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而非社会人士,不能一味的照搬规章条例,应按照以人为本的观念,形成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尝试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制度化的沟通交流模式。最后,应加强宿舍文化的教育引导,给予宿舍组织管理人员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宿舍文化建设更多的活力,使他们能自由的处理宿舍文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冲突。同时加强宿舍文化氛围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丰富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将宿舍管理从制度管理转变为文化约束和引导,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宿舍德育建设

高校可以积极地顺应网络文化的新趋势,大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宿舍文化建设,创办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多样的网络文化项目,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如创办主题互动活动,手拉手爱心捐赠活动,网络在线听书,阅读感言评选,文明宿舍评选活动,网上宿舍设计展示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有所帮助,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大学生的德育。

(四)加强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宿舍管理机制

高校首先应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建立高效的工作考核和管理机制。另外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思想作风良好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加入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使他们以学生宿舍为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加强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大型的宿舍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他们满腔热情的投入宿舍文化建设,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和宿舍管理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从而增强宿舍文化的德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英.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09).

[2]宋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初探[J].济宁师专学报,(3):88-89.

篇5: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影响论文

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影响论文

【摘要】宿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之一,已经逐步成为了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数据和个案,分析学院的学生宿舍文化现状,以及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影响,提出了将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素质养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素质养成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育人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宿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生活场所,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素质养成都离不开宿舍这个载体。大力发挥宿舍平台的育人功能,将素质养成教育渗透到宿舍文化建设当中,达成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养成的一致性与融合性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有大约75%的学生习惯选择留在宿舍度过他们的课余时间。而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也同样如此。通过跟踪调查,大部分学生在宿舍的活动时间都占据了他们在校生活的主要部分,学习、课外阅读、上网、聊天交流等都是宿舍活动的主要内容。而透过对学生宿舍活动情况的观察,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宿舍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思想状况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与交际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影响及实施途径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万彤(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90后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在离开小家,融入集体生活之时容易被长期形成的“自我中心”的秉性所牵制,在宿舍这个大家庭中无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换位思考,也很难去快速地适应多元的人际环境,容易产生对集体生活的逃避心理。宿舍成员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及生活习惯。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处理的宿舍矛盾中最普遍的就是:舍友之间因生活习惯无法相互协调而造成的矛盾激化。部分学生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去做事,不考虑他人,造成室友之间容易形成隔阂,甚至产生冲突或彼此孤立。宿舍中常会出现某位同学因生活习惯特殊而被孤立,或某两位同学因生活习惯相背离而闹矛盾。

2.文明素质欠佳,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高职学生在宿舍活动中的公德意识、文明素养普遍薄弱。

(1)文明礼貌缺乏。宿舍中总是伴随着粗俗的口头禅和不文明的语言,男生女生宿舍均存在这个问题。

(2)卫生状况欠佳。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发现,很多宿舍都存在物品堆放杂乱、环境卫生质量偏低的情况,尤其是男生宿舍,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把宿舍环境保持得干净整洁。通过笔者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宿舍的调查统计,约有70%的男生宿舍没有卫生值日表,也没有定期打扫宿舍卫生的习惯和宿舍制度。其次,男生宿舍还存在抽烟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宿舍生活环境的破坏,还影响舍友的身心健康。

(3)自我管理能力差,自觉性缺乏。对于宿舍相关的规章制度,部分同学抱有侥幸心理。比如,为了方便,会有学生从楼上往窗外倒水、扔垃圾。这样不仅破坏了校园环境卫生,有时还给楼下的同学带来了危害。其次,对于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很多同学采取“平时拿出来用,检查时候收起来”的应对方法,这也是宿舍安全的极大隐患。

3.沉迷网络,忽视与舍友的交往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影视剧、网上交友和网上购物。很多学生将网络生活当成了宿舍生活的主要部分,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严重脱节。每天面对着电脑或手机,舍友之间的交流非常缺乏,这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也在无形中拉大了舍友之间的距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无节制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不仅浪费了宝贵时光,还容易养成不健康的作息习惯,为了玩游戏、看小说或追电视剧,很多学生不按时吃饭和休息,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另一些热衷于网络交友的学生,也容易因此误入歧途。

4.独立意识薄弱,喜欢物质攀比很多学生习惯了在家中养尊处优,万事交由父母长辈包办。进入高校后表现出独立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差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不仅会抱怨学校住宿条件不如理想中的优越,生活内务整理这些事情他们也不愿意动手。笔者的班级里就有学生从来不动手洗衣服,每周由父母到校帮他带回家清洗,在宿舍里也拒绝打扫卫生,受到同学的排挤。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攀比心强,金钱至上的观念充斥于内心,花钱毫无节制,也容易给宿舍带来不良的风气,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

5.学习氛围不足,缺乏带有正能量的进取精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录取分数偏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都很缺乏,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非常消极,把混到一张文凭作为最终目标。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宿舍中几乎从不学习,而学生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感染又非常强,那些学习被动的学生往往会给其他舍友带来消极的负能量。笔者发现,宿舍成员之间常常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好的宿舍往往其中的舍员个个都学习优秀,要求上进。反之,一两个消极的学生也容易让整个宿舍都缺乏进取心,生活怠惰。

二、宿舍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素质养成的影响

宿舍对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性使得宿舍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宿舍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探索。笔者通过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全日制住宿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宿舍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在他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我们的高职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但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同伴的影响。因此,宿舍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对宿舍成员思想信念、价值判断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5.3%的学生认为,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宿舍文化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舍友之间有益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宿舍人际关系,更是一种思维的交换,视野的开拓。而庸俗的话题、厌世的情绪和消极的价值观也会导致宿舍整体的思想风貌偏向消极沉沦。

2.宿舍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影响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准则和精神格调。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3.8%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的道德素质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良好的宿舍文化浸染下,文明素质的养分会不断渗透到舍员之中:舍友之间以礼相待,建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沟通模式,提高精神格调;舍友之间互相包容,互敬互爱,把宿舍看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舍友之间相互约束,共同成长,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个性品质。换言之,在一个脏话连篇、行为举止粗陋、话题低级、卫生状况堪忧、毫无规章制度的宿舍文化环境下,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3.宿舍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的当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问题的疏导已经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有56.4%的学生认为,宿舍人际环境对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影响。舍友之间的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可以让舍员们把宿舍当成小家庭,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安全感、尊重和爱。遇到困难有人帮助,遇到挫折有人倾诉,遇到快乐有人分享,在宿舍中可以毫无保留地释放内心,消除紧张、焦虑,克服自卑、自闭,找到心理的平衡位置,这样的宿舍氛围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如果宿舍人际关系紧张,舍友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攀比,相互计较,就容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敏感、多疑、孤僻、自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4.宿舍文化对学生人文科学素质养成的影响除了课堂、图书馆、自习教室以外,宿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调查数据显示,有68.4%的同学认为,宿舍的学习氛围和舍友的学习状态对其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宿舍中有一半的成员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良好,那么很容易就会产生正性的引导、示范作用,调动起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整个宿舍都会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大家会主动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且你追我敢,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据笔者对个案的访谈了解:小朱是会计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常年借书量在学校名列前茅,她还非常热心地给舍友、同伴分享她的阅读成果,推荐好的读本,在她的影响下,小朱所在宿舍的每个同学都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在此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该宿舍的同学共同制定转本计划,共同复习迎考,最终有5人成功转本。

5.宿舍文化对学生交际素质的影响交际素质包含:沟通表达、人际关系协调、活动参与等方面,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氛围给成员间彼此的沟通打下了基础,对生活话题的讨论,对思想观念的交流,对新事物的探索,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各自的表达能力,调查数据显示,有63.5%的同学认为,舍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很大的帮助。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宿舍在人际关系协调方面整体表现比较乐观。被调查对象中,92%的宿舍都表示舍友之间关系和谐,只有8%的宿舍呈现出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而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相对要比女生宿舍更为和谐简单。最后,在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的参与方面,虽然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也因人而异,但有37%的同学表示,舍友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活动情况会影响他们对课余活动的选择。例如,同宿舍的学生往往偏向于选择参加相同的社团活动,舍友的特长和爱好也容易带动其他社员的兴趣。而在校外的社会性活动中,宿舍同学之间的影响较小,大家会根据各自的经济需求、能力锻炼需求以及个人的优势来选择相应的社会活动。

三、宿舍文化建设在高职学生素质养成中的实施途径

1.加强宿舍管理,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健全的制度是宿舍文化深入发展的前提保证。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近年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完善宿舍的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学生宿舍卫生检查标准”“文明宿舍评选标准”“夜不归宿惩处办法”等规章制度。宿舍检查组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宿舍进行检查和评比,并及时公布结果,给予相应奖惩,学校还把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之中,约束了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习惯。为了严格控制吸烟,积极打造无烟校园,学院专门设立了专属室外吸烟点,严格杜绝在宿舍、食堂、教室等公共场所吸烟,有效控制了学生的吸烟行为,也保证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宿舍环境。

2.健全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将育人工作全员化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人的力量不可或缺,单方面的管理会显得单薄无力,只有将宿舍文化建设全员化、系统化,才能多维度地将管理和育人工作融会贯通。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宿舍管理队伍是由:学校分管领导、学工部门、后勤部门、保卫处、宿管部门、各系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自管会等构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学生宿舍安全、有序地运行。在这其中,学校不仅要发挥宿管、学工、后勤保卫部门的管理及保障作用,更不能忽视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学院推出的辅导员轮岗值班政策,要求辅导员进一步把宿舍发展成为育人阵地,利用在校值夜班的时间,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而学生作为宿舍的主人,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意识和监督、带头作用。学院设立了学生宿舍自管会,组织成员轮流与辅导员、宿管员共同值班,共同巡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以积极带动消极,促进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

3.加深服务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宿舍文化建设不仅要求学校管理好学生的日常事务,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体现宿舍中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在硬性条件上,学校应积极完善宿舍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生活设施与优质的宿舍环境。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宿舍资源紧缺,有些学生宿舍存在人满为患的问题,甚至连行李都没有存放的空间,书写的课桌都被用来堆放行李物品。适当改善住宿条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热情以及学习的动力。在软件上,学校应提高宿管、学工人员的服务意识。学校的宿管队伍普遍学历较低,有一些宿管员对待学生态度生硬,甚至发生口角,这使得学生与宿管之间缺乏沟通、关系紧张,不利于管理与教育的开展。学校应注重宿管队伍的素质提升,把宿管队伍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阵营,让课堂教育与宿舍教育相互对接,让管理者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也让学生在真诚、亲切的服务中健康成长,逐渐产生对宿舍的归属感、安全感。

4.打造宿舍文化品牌活动,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宿舍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其育人功能越来越显著,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范围,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树立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在活动中释放减压,身心得到放松。学校应努力打造出有特色、有成效的宿舍文化品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在身心愉悦的同时,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还能够有效地培养、锻炼与规范学生的公共行为,影响其道德认知,提升其人文科学素养。

四、结语

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与素质养成教育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新环境下,我们务必要把宿舍文化建设与素质养成教育紧密融合,相互渗透。将素质养成教育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推动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大力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把宿舍办成学生素质养成的全新阵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耿巍,赵宝俊.重视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03):24-25.

[2]张斌,张倩,廖秀勇.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06):59-60.

[3]王健.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4]唐柳荷.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J].文史博览:理论,2012(07):69-70.

[5]白石路,张凤.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渗透[J].河北企业,2013,(11),10-11.

[6]吕红梅.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03):24-26.

[7]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02):103-104.

篇6: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对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一、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入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比较差,基本素质相对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美、高雅的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能够有效的净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优化、升华的作用。通过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展,开展音乐教育的学校,学生的思想境界比较高,素质明显的高于没有进行音乐教育的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一些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品格、修养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于视觉传播理论来说,音乐教育属于一门视听艺术,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能够更直接、有效的让学生产生联想、感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优美、高雅的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心灵进行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让学生欣赏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命运》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启发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内在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又如在欣赏优秀作品《黄河大合唱》、《苏武牧羊》、《古曲》、《满江红》、《古琴曲》等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与生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脑科学的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右半脑,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音乐的感情语言,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心灵的呼声,开发学生的智力。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就是充满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激发积极的创造过程,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活动,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力的有机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音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有效的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净化学生灵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每一项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项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活动,而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个人的修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

在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很好的职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而设置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单一的形式,没有将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也就造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局限,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程教育功能,也不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能够传承文明和有效的弘扬社会正气,对人的思想以及价值观方面形成重大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在立足本国的音乐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外的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原有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突出原有的音乐教育的观念的基础上,客观的`看待和评价中外的音乐文化教育,从国外文化的发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也让高职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环境熏陶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所以,要想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全方位的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提升音乐教育的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发展,在高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子,提升学生的爱国、爱岗等精神。教师通过音乐引导学生,促进高职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向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音乐教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成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甚至将来的事业前景能够一片光明,职业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和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人情感素质的内涵和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情感因子发展的有效方法,音乐教育能够将学生非智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够通过其感染力和所需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和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学生在音乐旋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去达到相应的情感境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高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通过自身的情感去领悟音乐魅力和音乐表达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的人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3.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硬件设施及学生的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艺术团体,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如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鼓队等,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策划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策划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艺术团体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是高职院校进行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艺术团体使学生们有组织地进行音乐活动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够丰富高职的校园文化,又在活动中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可以学到更广阔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又从中体验到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融合学校及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例如我指导带领的学院女子打击乐队参加了天津市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庆祝天津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文艺晚会,参加了共青团天津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联欢会,参加了中俄文化年天津市大型文艺晚会携手共进,参加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原创歌曲奖颁奖典礼,多次参加天津市“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演出,参加了第二届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参加天津市“海河情”艺术团慰问城市建设者文艺演出获得天津市学生文艺展演高校一等奖。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文艺的关注和热爱,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机融合于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积极性和学生热爱音乐的热情,不断培养高职院校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小结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为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音乐教学在教育核心内容中充分发挥高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创新功能和实践功能,从而使高职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篇7: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研究

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研究

课外体育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迭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出发,研究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 30(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大学生   素质  

篇8: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厘定寝室文化的内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寝室是高职学生求学期间的第二个“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文化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本身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要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认清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梳理问题,提出对策,积极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寝室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公寓区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中,长期沉淀下来并被认可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文化活动、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和校园文化二者不可分割,校园文化对寝室文化形成和发展有着推进和引导作用,虽然寝室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必要性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寝室作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管理服务水平,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具有教育导向、心理调适、约束规范、团队凝聚等功能。

1.寝室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高职院校寝室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场所,与平时严肃的课堂不同,学生在寝室里,都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思想、生活习惯来说话做事,各种观念、思想、思潮等都毫无保留地得以展现和碰撞。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合理运用教育、启发、监督等方式,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目标导向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整体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广大学生接受和消化,使寝室成为培养人才、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2.寝室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脾气、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寝室成员之间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高职院校通过营造融洽宜人的文化氛围,组织各种高雅、有益的课余活动,让高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群体互动、情感交流,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心理调节,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就是寝室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心理调适功能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维护正常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寝室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感情充沛、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有时又容易激动、思想单纯,缺少相应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在让学生享有自由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也必须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而且这种约束和规范是无形存在的,让学生在和谐的寝室环境氛围中,自觉地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寝室稳定是高职院校校园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寑室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维护了寝室的正常运转,确保了校园稳定。

4.寝室文化的团队凝聚功能。高职学生往往会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共同的文化理念,在共同的文化理念的驱动下,寝室成员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如寝室中一人有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伸出友爱之手,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直接反映了寝室的集体凝聚力,寝室成员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形成优秀的寝室文化氛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学生通过寝室集体生活和活动实现团队凝聚功能,培养自身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建设优秀寝室变成自觉的行为。

(二)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寝室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育人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载体,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1.寝室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创新计划的全面实施,实行全面学分制已是基本趋势之一,教育体制的变化,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确立学习计划,选择专业科目,选择上课地点和时间,班级概念将逐渐淡化,传统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此时寝室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比较固定的场所,将会变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教育者多走进学生寝室,充分利用寝室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寝室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

2.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需要。高职院校寝室的环境和氛围,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格、行为规范的影响是经常而深刻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一种隐性教育法。相比以教师、书本、教室为中心的显性教育法,隐性教育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抓好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径之一,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寝室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断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因此,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必然需要。

3.寝室文化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也是形成完美人格的地方,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寝室历来是高职院校“事故”多发地段,对于这个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不去占领,那么腐朽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就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能力。当前,高职学生在基础文明修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育人工作的范畴,并站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加强。

三、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对绍兴本地四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随着近几年浙江省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寝室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

(一)精神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78.4%的学生对所在寝室有强烈的归属感,有72.2%的学生认为寝室生活对今后人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价值取向、思想意识、人际关系、道德准则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影响。精神文化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应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功能。但目前高职院校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习惯用管理条例来约束学生,以管理为主,突出了约束规范功能,却忽视了寝室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质、塑造美好心灵、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限制了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物质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84.2%的学生认为寝室文化应包含寝室的整体布局、设施等硬件部分。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职院校对寝室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寝室已逐渐向集生活、学习、娱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转变,但在硬件的改善过程中,却忽视了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如私密度和舒适度不够,学生多元化需求和配套设施不全之间的矛盾,楼道文化空白等等,这些都限制了物质文化审美功能的发挥,不能有效凸显学校的人文精神。

(三)制度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86.8%的学生认为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身学习和身心影响很大,有82.8%的学生认为寝室管理制定的合理性为一般。为保障寝室生活秩序,各高职院校一直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涉及卫生、纪律、安全、水电、维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合理性,制度文化的建设,更多地注重如何管理学生,而忽视了如何服务学生,不能有效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如宿管人员素质和制度执行到位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发挥“90后”大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和实用性等,都制约着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

(四)行为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93.2%的学生在寝室最常做的事情是上网,只有63.4%的.学生经常参加寝室区开展的活动。各高职院校在活动组织上千篇 一律、重复开展,缺乏创新思维,扼杀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的情绪;随着寝室区网络建设的完善,更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不愿走出寝室,同时室友之间交流时间也在缩短,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学生活动本是高职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寝室活动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已严重制约了行为文化渗透功能的发挥,使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

四、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精神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高职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全过程中,使其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第一,要增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宣传和学习,引导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深刻了解其精神实质,用核心价值观作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是非分明,自觉为创建积极向上的寝室精神文化做贡献。第二,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出现如不爱整理寝室内务、浪费水电、破坏公共设施、寝室内偷窃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有悖于“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观念。这就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的主题教育,通过制作相关宣传海报利用楼宇文化大力宣扬,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养成爱劳动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形成诚实待人、守时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等道德观念。

(二)合理规划寝室基础实施建设,完善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基础,高职院校要整体合理规划寝室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用价值,营造人性化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多体现人文关怀。高职院校在规划设计寝室楼时,既要做到美化、绿化、亮化,更要遵循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设计理念,如设计出不同房型、不同价位的寝室,供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在不影响寝室室内整洁、美观、大方的前提下,设计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私密空间,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在寝室区设立自习室、阅览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在寝室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为学生生活提供各方面服务和方便。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怀,使他们健康成长。第二,着力建设好楼宇文化。在公寓楼大厅入口处设置橱窗、宣传栏、公告栏等,方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加强寝室文化长廊建设,在不同楼层设计不同文化主题,可将富有专业特色或能展示学生自己特长的作品展示出来,也可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内容进行主题宣传,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建设,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自己的“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有教育意义的物质文化内容占领主阵地。

(三)坚持“人本”思想和“育人”理念,构建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构建一套完善、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寝室正常运行,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一,管理与育人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等方面考虑,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功能。第二,不断提升寝室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寝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决定着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高职院校既要充实人员的配备,学校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生寝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立导师联系制度,又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满足学生生活顾问、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等多元化需求,将服务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引导学生有效发挥“三自”作用。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意识,通过建立学生寝室区自治组织机构,加强楼长、楼层长、寝室长队伍建设,协助寝室管理人员自主开展日常事务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工作热情。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加强行为文化教育

行为文化是寝室文化的表现,高职院校要利用现代化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第一,增强寝室文化活动的教育性。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寝室文化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文化活动的方向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教育意义,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校园主旋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感动。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创造者。第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弘扬积极的寝室行为文化。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备工具,给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有效推进寝室文化建设。既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寝室管理网站为主阵地,优化网络资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又要规范网络行为,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局域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环境下的寝室人际交往行为,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观念。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能一蹴而就,应以育人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载体。学校要整合现有资源,各有关部门要树立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理念,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李瑞学,田媛.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1):60-61.

[3]邵桦林.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122-124.

篇9:民族音乐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民族音乐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一、培养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离不开人才。综观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现状,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各种矛盾中尤为显得突出,所以,在加强社区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高校是思想、文化及科技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培养音乐文化人才的摇篮。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独立面对欧洲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有的精神营养。”③要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建立新机制,就需要艺术院校主动出力,对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规划,在地方与院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所有设置,都是为培养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将来对社会的具体服务,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实践教育,更是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对接。西南地区居住着藏、彝、羌、白、壮、傣、苗、回、僳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在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拓展艺术实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等途径,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而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又熟知本地区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专门艺术人才,最终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学院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根据社会要求,尤其是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中心,广泛搭建实践平台,制定出以学习民族音乐元素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民族音乐、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全面结合的课程结构。学院与地方文化对接,将音乐教学目标与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充分考虑社会音乐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不断强化民族音乐课程和地方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近年来,不但将少数民族艺术纳入艺术教育体系,构建新的艺术教育体系和课程结构,而且还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方面,聘请优秀的民间老艺人担任专业教师。少数民族器乐不仅是民族文明的延续,也是民族文化的升华,学习它的演奏,不仅揭示了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符号,更赋予了我们在传承基础上培育新的音乐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学习、研究和推广民族器乐的演奏曲目及演奏技巧,使之成为学校民族音乐教学的特色品牌课程,逐步建立起独有的本土化民族音乐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延续、继承并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当地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并与开发地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结合,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让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亲密接触,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从而使学生掌握民族音乐“根”的文化。总之,这些做法可以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二、促进艺术创新

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态势下,如何将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仅靠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推动文化的更好发展。当前,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边缘化状况逐渐得到改善。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特色,不断彰显优势,立足本土,开展实践,同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共同开创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多年来,高等艺术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作品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各地民族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民族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承所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可最大限度盘活社区内高校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开展与驻区高校文化共建,积极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而言,高校要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让培养的人才服务社区,这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检验理论服务实践、服务社会的时效性。可见,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创作队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符合广大群众审美的作品,组织队伍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群众文化生活。“512”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重建受到高度重视。灾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重建羌族文化,是与羌族聚居社区民众情感紧密联系并鼓舞其信心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羌族的未来。笔者到羌族地区采风,从原住民的羌族歌曲中捕捉了四个乐句的旋律,带着对羌民族民间音乐深深的爱,吸取川西羌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无伴奏多声部声乐作品《羌山妙音》,用羌族音乐语言表现了崇山峻岭中羌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趣,以天籁般的旋律与精致空灵的和声展现了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仿佛“雪山”“、薄雾”升华为天籁般的羌音。11月,笔者带领西南民族大学女子合唱团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参加了“感恩奋进、喜迎羌年——20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为北川民众带去了这首作品。演员通过最简单的音符以及和声哼唱,表现出羌族人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幸福感。这首旋律优美、风格独特、音域宽广的川西羌族民间音乐作品在社区平台上演绎,获得了羌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少数民族社区群众中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北川,展现出羌族儿女感恩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为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的音乐作品再次成为文化载体,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以及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植入与渗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树立地方文化形象

在全球化大潮中,随着学界对“西方中心论”的质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形象”的讨论热潮,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跻身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在3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的“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就表示:“现在谈文化强国,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而建设文化强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建成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社会,我们全民是一种高素质的文明,拥有高素质的文化,在这种品质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多民族文化并存格局,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集体创作的,具有文学性、社会性和教育性等综合艺术审美价值,形式种类繁多,举不胜举。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地方形象的树立打下坚实基础。高校是地方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也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和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智囊团,其教学设施、科研团队等资源都可以为民族地区本土音乐研究提供优质条件。反过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又支撑和促进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多年来,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一直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艺术教学实践中提升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内容去落实。高校作为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团体,在艺术实践中,我们的艺术家、教师以及培养出的学生队伍都是实践与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的主体。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树立地方文化形象要通过具备较高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的专业队伍去实践,在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反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创作出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从而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形象,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大众享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综观民族高校的艺术教育与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前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和价值,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多民族和谐社区文化生态环境等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在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民族音乐教育要坚决贯彻文化事业投入到位、文化产业改革到位的精神,在为高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全力服务的同时,又服务于社区文化。尤其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具有本土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以促进地方社区文化建设。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要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与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民族音乐专业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整合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资源,加大推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精品的力度,努力构建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新理念,让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成为集中展示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

篇10:企业档案对提升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企业档案对提升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一、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

首先,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被全体职工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集体信仰。企业文化除了包含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括凝聚企业团结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而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形象是对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表现,企业精神则是支撑企业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层的体现。其次,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产。企业档案管理也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上述关于两者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企业档案还是企业文化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只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企业档案以外在的物质形态存在,是一种信息资源的储备,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而企业文化是以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存在,主要依靠企业外在的形象和精神来凸显。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稳定的联系,企业档案本身就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存在,直接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对企业档案的丰富和完善。

二、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资源。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档案的构成和形式逐渐多样化。从目前来看,企业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囊括了企业在各个方面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形式上,企业文化主要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存在于档案中,企业档案中分别记录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企业文化在发展和变迁时,必须借助企业档案中原始的精华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铺垫,才能把握和平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档案中详细整理和编纂的原始资料和信息又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直接资源。

(二)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教育作用。档案既然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又是对企业文化内容的记录,那么档案必定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价值。无论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还是企业形象都靠企业员工来体现,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实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企业档案在企业员工的教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可以利用企业档案资源,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和展览一些积极进取的文化因素,以达到对员工的激励和教育作用。例如,西飞集团在建立十四周年之际,借助公司的档案展示了一些公司从开始建厂的简陋照片到现在发展取得成就的一些照片,使得员工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鼓舞。

(三)企业档案蕴含了企业文化特色。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企业档案的建设,而企业档案是对企业全部发展轨迹的记载,其中也包含企业成长过程中积淀的企业文化。面对日益剧增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显示出本企业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企业档案中沉积下来的优秀文化便成为企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基,只有继承和发扬本企业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才能引导企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都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企业档案是企业成长历程的见证和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不仅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支撑和记录,还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必须重视企业档案,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建设好企业档案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向立文,昌珍霞.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意义、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04):83-86.

[2]张倩.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的作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S1):88-89.

作者:王忆凤 单位:山东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葛亭煤矿

篇11: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经济支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企时刻面临着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挑战与竞争,因此通过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是保障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在力量。成功的企业文化突出企业自身特色,认同感强,能在凝聚员工的同时激发其责任感与创造力,从而提升国企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强国企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改革;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始终探索着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状况的发展模式,在企业结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均发生了重大改变。纵观国企发展,改革始终贯穿其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十三五”期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企在我国下一个发展阶段中的改革目标。国企改革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国企改革推动了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更加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价值观、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激励、凝聚员工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目标与导向,对于促进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回顾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发展趋势,国企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当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势相适应,因势利导。从国企发展的长远角度看,企业文化建设应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去推进。

1.20世纪80年代国企文化的模糊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出现,但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计划经济才是最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再加上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直至1978年,国有企业依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以各种指标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国企的经营模式开始由传统转向科学。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国企仍然无法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陋俗,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而这些因素的改善尚且需要随着国企的发展逐步完成。在这个时期里,国企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也有适当的改革创新,但是员工依然缺乏自主意识,不能主动了解工作的意义,没有创新的想法,只是机械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2.20世纪90年代国企制度的完善阶段从1994年至今,随着国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自主管理模式已占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和自主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国企面临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的双重任务,企业文化也渐渐呈现出灵活度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员工之间互相配合,有个性又有责任感的员工大量涌现。企业的价值观也随着企业文化渐渐转变,既保证整体效益,又尊重个体利益,鼓励创新思维。至20世纪末,国有企业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企的文化建设也逐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结合。

3.21世纪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阶段进入21世纪后,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成为了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整体,各国的文化也发生了交融和碰撞。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会体现在其管理思想中,中国传统管理理念喜欢用情义道德来约束员工,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更注重将集体和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西方国家的管理注重法制,相较于中国式管理而言,更看重所在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国有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清楚的了解自身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去粗取精,实现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面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外在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文化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国企改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的良性循环。

1.独具特色的国企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生命力,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发展、地域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不能片面的理解成“墙上挂着,嘴里喊着”的口号。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基业长青,除了盯紧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更要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发展共识,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有认同感的国企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之所以能提高企业凝聚力,其根源在于员工对于一致性文化的认同感,是自动趋向而不是被动灌输。首先,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要经常检验效果,不断调整方向,使其上能适应企业发展、体现企业形象;下能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其次,企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企业的价值规范,格于言行利之于众,实现对员工最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再次,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自身发展实际,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人性化的国企文化,能够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提高工作效率文化建设在于给人们精神上的熏陶,充分发挥人们的潜能,通过企业制度将人的欲望迁移和凝聚到实现企业目标上来,所以恰当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员工都具有个人思想,因此国企在进行制度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让制度更具人性化。企业可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多角度地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抵触情绪,主动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国企文化改革,增强综合实力的途径

1.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柔性化,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执行柔性文化的'终极体现是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企业管理制度是与员工日常工作联系最密切的,制度本身除了要有明确的规范作用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柔性的制度文化能让员工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执行,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拓展和人员潜能的开发,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干劲,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有企业若想做强做优做大,并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力地位,就必须放眼未来,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将企业的现实状况与外部经济环境相结合,以思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作为辅助,打造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国际环境的文化氛围。要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引进西方文化,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为深化国企改革奠定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3.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国企文化随着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愈发频繁,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企文化建设过程中,处理好文化差异是一项重要课题。国有企业应该以独特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等作为依托,整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国企文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积极转型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此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深化改革、做强做大、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应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密切联系国企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不断提高国企竞争力,使国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王青,陈永忠.企业文化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2]张德.企业文化建设(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张文魁,袁东明.中囯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4]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篇12: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应运而生。广场舞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对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也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基于群众文化的概念,结合广场舞的含义与特点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且提出了一些在进行广场舞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伴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如今,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够看见广场舞的影子,它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广场舞已经是群众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广场舞视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概论

所谓群众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自身的职业以外,以自身为基础单元,进行自我参与、自身娱乐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以自娱自教作为主导,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而且群众文化的内容包含广泛,主要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而且还包含了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以及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从社会历史上来说,群众文化史在人类社会进程当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务的总和,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当中不断创造的。而从人们日常生活上来说,群众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

二、广场舞的类型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场舞具有灵活性与综合性。广场舞的特点之一就是参与人数众多且舞种丰富。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风格的舞蹈都可以成为广场舞的组成要素。人们在进行广场舞活动的时候,正是通过这种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广场舞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类:(一)原生态广场舞原生态广场舞是广场舞的主体,它基本适合所有的年龄段,且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不同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一般来说,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例较大。所谓原生态广场舞主要包括:东北秧歌、新疆舞、蒙古舞等诸多形式。而且这些广场舞都是当地群众自发的组织,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当中,原生态的广场舞有些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二)二次创作广场舞二次创作广场舞源于原生态广场舞,是人民群众重新整合与创造出来的。这种广场舞即我们城市日常所见的广场舞类型,它在保存有原生态广场舞历史特点的同时,还融入了许多现代舞蹈的元素,更具有时代性,也更加贴合当代人民的需求。对原生态广场舞的二次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广场舞火热发展的今天,还是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见人民群众对这种文化的喜爱。

三、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特殊标志,渲染文化氛围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了许多社区集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志了。广场舞是自由开放的,也是热情奔放的',它能够将更多的文化元素纳入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一个区域人群的文化气氛。(二)丰富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随着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百姓对于文化的需求欲望也日益增加。人们对其居住的区域是否满意,关键就取决于区域文化的建设能否达到要求,广场舞恰恰能够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为区域文化建设增光添彩。而且广场舞也属于一种自娱性的活动,只要你想,就能够加入当中,对于时间、场地、服饰、水平等没有任何的限制,人们参加广场舞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三)抒发情感,强身健体从本质上来说,推广广场舞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经常参加广场舞的人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机能,对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身体会逐渐衰弱,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不适合做一些剧烈运动,因此广场舞就成了中老年锻炼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参加广场舞活动还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进人际交往、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人们在参加广场舞的过程中心情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因而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工作压力。(四)提高人们的团体凝聚力群众通过参加广场舞活动,除了能够使身心得到放松,身体健康,还能增加生命活力,达到激励人积极向上的作用,对个人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长期与周围的人合作活动,使得群众之间逐渐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得城市的群众集体文化生活活跃起来。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文明形象也会逐渐提升起来。

四、广场舞实践对策

广场舞虽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对此都有了解,而且在广场舞的编舞上具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偏女性化、老龄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广场舞活动,让广场舞的影响力扩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一)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广场舞现在意义上的广场舞主要指的是城市人民进行的广场舞活动,当前很多的广场舞都是以爵士、恰恰的舞步为主,尽管比真正的爵士、恰恰要简化很多,但是依然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并且不一定适合我国民众的审美。如何设计出更加贴近我国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切合的舞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广场舞在排舞上具有独特性,每一种舞曲都具有鲜明的舞蹈风格。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风格都有自身的看法与偏好。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场舞的选择与编舞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广场舞爱好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来设计舞步,以赢得他们的青睐。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些舞步当中加入一些健美操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统一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得广场舞更加多变化,也能够起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在广场舞当中受益。(二)通过比赛案例宣传广场舞要宣传广场舞,比赛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广场舞的重要手段。基于目前的广场舞主要设计对象为中老年女性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加大宣传,增强男性对广场舞的认知与认可,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出新的广场舞舞步、舞曲的过程当中,设计一些更加适合男性的舞步,让男性也能够在广场舞当中获得一种存在感。

五、开展广场舞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依然还有一些诸如噪音扰民、管理松散、阻碍交通等现实问题。要使得广场舞的开展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就必须正视以上几个特点,并且加以改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更加合理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一)噪音扰民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抱怨广场舞音响声音太大,打扰人们休息。所以,这就要求参与广场舞的人员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例如采用一些柔和的音乐或者避免过早地进行广场舞活动,既能够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又可以正常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二)管理问题广场舞的开展势必会聚集一大群人,人群过大势必就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从而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广场舞的负责人做出有效的管理,保证广场舞活动的正常有序。(三)阻碍交通问题在选择广场舞活动的地点时,应该尽量避免交通道路,以免由于人群侵占了交通道路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活动中心等禁止机动车行使的区域开展。

六、结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广场舞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众文化形式的支持,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作为组织者应该及时地为广场舞注入新鲜、适合的元素,并且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广场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活环境。但是,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到他人,不要为他人带来不便,使得广场舞建设更加地和谐化。

篇13:谈情商型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摘要“情商型”宿舍文化强调宿舍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强调宿舍文化对同学提高心理素质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情商型”宿舍心理健康文化的内涵与建设途径,调查了部分宿舍的同学在宿舍文化建设前后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情商型”宿舍文化;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1“情商型”宿舍文化的内涵

1.1情商的内涵

情商(EmotionalQuotient)是相对于智商(IQ)的一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1995年,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引起了全球对EQ的讨论。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由五种特征构成:认识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情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素质:自我管理素质、人际关系管理素质。“自我管理”是个人为取得良好的适应,积极寻求发展而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1]人际关系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就与心理素质状况。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个人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个体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2]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引起的。”

1.2“情商型”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文化指以宿舍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在宿舍成员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宿舍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它既包括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宿舍群体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它以宿舍成员为核心,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包括群体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等。[3]“情商型”宿舍文化指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强调“情商”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培育宿舍同学的自我管理素质与人际关系管理素质,倡导宿舍群体情商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宿舍的和谐与文明。“情商型”宿舍文化建设不仅强调人际之间的和谐,更强调个体综合心理素质的提升、强调提升个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2以宿舍为单位,积极营造“情商型”心理健康文化

2.1“情商型”宿舍文化的载体宿舍所属专业

(宿舍个数)港机(2)物机(5)电子信息(3)数控(2)物业(3)轮机(4)物流信息(3)学期初平均10090105110100110105学期末平均13011010125130130提升幅度3020252025平均提升幅度22.1每年新生入校后,学院积极推动以宿舍为单位建设宿舍文化的活动,倡议每个宿舍门的背面是该宿舍的文化宣传阵地,凝练本宿舍的文化内涵,称为“一栏众文化”区。该区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完善自我文化”模块,包括生活、学习、发展、交往、偶像等方面的共识与追求;一个是“人际互利文化”模块,包括人际交往规范、技巧、共同的活动等。两个模块的具体内容由宿舍成员共同商榷制定,可以提炼自己的特色,通过口号或宿舍歌的形式展现。如完善自我型文化模块的设计有:做更好的自己、更有内涵的自己、更自律的自己、更上一层楼、实现梦想等。人际互利型文化模块的设计有:宿舍是我家、我们是一家人、共情理解、真诚互助、求同存异等。宿舍每个月都有一个总结与沟通平台,宿舍同学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听听同学的建议,对自我的不足进行修正。通过沟通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多了,对宿舍文化的认同更深了。

2.2“情商型”宿舍文化的建设

(1)“完善自我文化”模块建设:宿舍的每个成员每个学期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完善自我的规划,通过老师检查后,张贴在“完善自我文化”模块旁边,以达到时刻监督、警醒自己的目的。期末时老师或宿舍长对照每个人的规划检查落实情况。因为每个人都有完善自我的能量与自我期待,并且在这种“完善自我文化”的熏陶下,大家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谁都不想落后或被群体所抛弃。所以目标完不成时虽然没有惩罚,但一般情况下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都比较理想。在“完善自我文化”建设过程中,老师会给予适当的指导,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重点在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管理情绪、激励自己更优秀。在老师的激励下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制定的计划丰富而感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更好的自己”、“读两本心灵励志书籍,写一篇感悟,反思自己的情绪特点,学会控制情绪”、“上课与晚上10点后不玩手机”、“每门课程的成绩都要达到80分以上”、“每天晚上都看半小时课外书”、“坚持早操,晚操”、“有心里话学会与同学分享”、“感受到阳光”、“忘记以前自己经历的不愉快”、“参加社团,发挥自己的特长”等。(2)“人际互利文化”模块建设:每个同学都要制定一个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行动计划,老师检查后张贴在文化宣传栏内,以监督大家执行。每个同学的计划简练而富有生机:“真诚与同学沟通”、“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不和大家怄气”、“不耍小性子”、“关心需要帮助的同学”、“听同学倾诉”、“打扫卫生不嫌累”、“多听大家的建议”、“有事与大家商量”、“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缺点”、“学习赞美他人”等。在互帮互助、开诚布公的文化熏陶下,大家的心结逐渐解开,能够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它关系到人的幸福度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在老师的倡导下,每个同学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活动,制定计划,把自己美好与真诚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计划执行情况一般都非常好,大家的认同度更高,关系更和谐。“人际互利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遵守人际交往的法则,感知他人的情绪、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求同存异、与他人友好相处。除了每个宿舍“情商型”文化建设外,学院还开展宿舍心理健康文化月活动,开展文化建设的交流与评比活动。如宿舍间的友谊赛或健康宿舍、友好宿舍、互助宿舍、阳光宿舍的评比活动等。

2.3“情商型”宿舍文化的培训

(1)“完善自我型文化”培训:每个宿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愿报名,也可以由辅导员老师建议,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组织的“心灵成长小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沙盘体验活动、绘画涂鸦活动等。这些团体小活动增进了宿舍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调控自我情绪的水平,提高完善自我的意识与能力等。(2)“人际互利型文化”培训:宿舍自愿报名或由辅导员老师建议参加由系部辅导员老师组织的“素质拓展”团体活动,如同舟共济、拔河、扫雷等。通过团体拓展活动,宿舍团体的凝聚力与认同度提高,归属感增强,人际关系更和谐。

篇14:谈情商型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3.1学生情商水平的提升情况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情商测试量表》对21个宿舍的同学实施测试,结果见表1(国际情商测试量表见附表)。测试结果显示宿舍学生整体的情商水平提高了,不管是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还是人际和谐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

3.2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提升情况

采用人际关系满意度指数的调查方法对上述宿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前后变化很大,具体情况见表2。

4结语

从部分宿舍学生情商水平测试及人际关系满意度指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宿舍学生的情商水平与人际关系满意度指数明显提升,也可以说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虽然这些提升是学生受到各方面教育与熏陶的结果,但宿舍心理健康文化建设的作用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好搜百科.宿舍文化词条.

[2](美)戴尔卡耐基.戴尔卡耐基全集[M].第1版.刘宏武,高敬.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3](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15:研究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论文

研究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论文

摘要:所谓“礼”, 即是关心他人和让人尊敬, 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 是教人要有恰到其分的言谈举止, 使之变得合乎事理。因此, 小到人和人的交流, 大到国家之间的交往, 都必须要遵守商务礼仪规范。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优秀的传统的礼仪, 还要熟悉当今现代国际通用的基本礼仪。

关键词:商务礼仪; 大学生; 文化教育;

1.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群, 但为了追随时代潮流或为了彰显个性而忽略必要的礼仪举止。许多不礼貌、不文明, 甚至粗俗、陈腐的东西都被当做了个性的标签。例如, “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 可许多大学生见老师在讲台前擦黑板却满不在乎;课堂公然睡觉、聊天、看漫画、玩平板, 这是对老师极其的不尊重;更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教育时公然顶撞。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缺少基本的素养与礼仪修养[1]。

2. 大学生知礼却不行的原因

2.1 因为害怕出错而不行

知道基本礼仪、也有正确的态度,平时也会约束自己;但是由于立场不够坚定而不敢表达相应的礼仪行为。由于礼仪细节太多或是好多相似之处。这样会使一些缺乏自信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的礼仪知识不全面, 怕出错, 所以就干脆不用, 免得被嘲笑。

2.2 因为太懒而不愿行

由于素养问题,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或是成长过程中周围的、家庭的环境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虽然知道自己做的不得体, 但就是懒得改。由于部分礼仪着眼于细节, 显得比较细微, 而相应的礼仪行为也只表现在小事情上。所以有些大学生就认为不比拘于这些细节, 导致明知善行而因小而不为[2]。

2.3 因为对礼仪的偏见而不行

对礼仪的看法很不赞同, 认为是多余、繁琐的。他们认为商务礼仪是来约束自己的, 妨碍了他们追求自由和内心的想法, 所以就按照自己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处事, 而不屑礼仪的正确规范。

2.4 大学生自身认知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通过礼仪来展现自己更为重要。甚至一些大学生有错误认识:身着奇装异服以为就是追求“酷”, 不说脏话就认为“落伍”了, 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等。

3. 改进大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措施

3.1 学校应加强培养和教育方案

1) 在学习中增强商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在我院已经开设公共关系方向专业, 并且学院开设了有关课程, 如:公关礼仪、大学生礼仪、商务礼仪等。在增强大学生礼仪运用的同时, 鼓励大学生在社会空间运用礼仪, 让其在社会中对内协调, 对外沟通。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 灵活的应用商务礼仪知识, 正视自我的礼仪修养, 最终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

2) 在学校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加强商务礼仪教育的必须条件, 例如:学校定期开展商务礼仪知识讲坛、观看礼仪录像, 发放礼仪材料;通过校园广播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发动师生对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后果进行反省, 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营造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很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中得到礼仪修养的熏陶, 提升礼仪素养[3]。

3.2 大学生自身提高商务礼仪的做法

1) 严格律己、积极探索。要提高其自身修养, 需要从一点一滴小事情着眼, 从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 要让自己的行为严格规范起来, 从而将自己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以适应正在进行深刻变革的社会, “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警句时刻要铭记于心, 做一个“思想上虚怀若谷, 行动上登高望远”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商务礼仪素养、更好的.和社会融入。

2) 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校园或者社会社交活动, 学到更多有用的礼仪行为, 加强商务礼仪知识得学习, 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了解他国的文明礼仪;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更好的提高我们对商务礼仪的兴趣, 让学习变得有趣, 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

4. 现代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的影响

4.1 有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在交往过程中遵循诚信真挚、相互尊重、言行适度的原则, 就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商务礼仪的基本规范, 积累交往经验, 让他们认为你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熟悉他们。这样就可以快速的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

4.2 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大学生有走向社会的强烈地愿望, 同时存在心理上的困惑, 比如:如何与领导、同事交流, 如何快速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商务礼仪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掌握合乎社会需求的行为准则, 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变要求, 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教育, 而在行为表达上却连最基础道德的水平都无法达到。系统的礼仪教育能够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礼仪知识, 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努力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 慧于心而秀于言”, 把人外在的礼仪形式与内在的道德品质有机地统一起来, 成为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和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亚兰.大学生对礼仪知而不行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10) :389-390.

[2]康小莉, 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 11 (1) :103-105+112.

[3]丁萍.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