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图案课堂教学论文

空城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空城客”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基础图案课堂教学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借鉴。

篇1:基础图案课堂教学论文

“图案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和主脑”。这一主脑作用也体现在美术教学中,贯穿在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里。图案课则更直接地担负着培养和训练装饰审美意识和装饰意匠、装饰表现技法技能的使命。

图案是揭示美的艺术。图案的形式具有非一般的审美价值。而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却能帮助学习图案者在图案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其美的价值,因而是解决图案创作实际问题最有效的科学美学方法。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设法将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之中,对于提高基础图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图案的实际创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图案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专业艺术素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而图案教学的研究改进,历来是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图案是为各种工艺产品的图案设计在艺术上所做的准备,研究设计有关造型及装饰纹样的构成、色彩组合规律,装饰形式美及装饰风格,一句话,基础图案是研究和训练设计在艺术方面的规律、原理和技能。

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图案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专业艺术素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而图案教学的研究改进,历来是美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图案是为各种工艺产品的图案设计在艺术上所做的准备,研究设计有关造型及装饰纹样的构成、色彩组合规律,装饰形式美及装饰风格,一句话,基础图案是研究和训练设计在艺术方面的规律、原理和技能。

基础图案是图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划分为概论、立体图案、平面图案(包括几何图案、具象形图案)、图案的组织与构图、图案色彩、图案描绘技法以及形式美个装饰形式规律、装饰风格诸方面的知识与技法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然而由于它们是根据设计必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归纳出来的不同知识侧面,因而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分工侧重,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把它们联系综合起来,才能成为系统的知识和全面的能力。

因此在基础图案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做到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保证达到该课须传授的知识技能标准。系统完整的基础图案知识讲授与激发训练不仅保证了教授的知识量,而且可以从图案总体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理论与技法的各个侧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诸方面知识技能的要领。

形式美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之所在。图案作为装饰艺术的灵魂,尤其强调艺术形式的优美,注意形式规律的运用。除了要弄清对比、协调、对称和多样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以及节奏、韵律等一般形式规律的共同法则,特别要注意说明图案形式规律运用上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实例,阐明对称为何作为装饰形式美的核心,分析由对称化开的反复、条理、渐变等装饰韵律形式。这里不仅要从理论上讲清原理、规律、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实际的运用。

然而,如何在图案课堂具体教学中,将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渗透到学生的实际运用之中?这一问题如果仅仅作为纯粹的理论知识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在没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图案学习之前,对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只有把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及法则与学生的每张作业联系起来加以阐述,才能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图案形式美的理论传达方式作为规律性的一般原理,它是以一种注重于美的本质规定性的抽象的理性思维方式体现出来的。然而,一旦将之诉诸视觉(如形态、色彩、结构等)便有可能尽快地被学生领悟和掌握。因此,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几何图案这一教学环节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最为有效,因为几何图案十分注重自身的形式特点,使我们对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从中可以找到最明确的结实和验证。

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图案形式美理论知识的另一方面是不放松对学生作业画面的追踪。例如,有的学生开头有个较好的构思,却因为不能找到美的形式语言加以“表述”,以致最终只能放弃。这无疑是由于形式美的“视觉思维”能力的缺乏。若要转变这一状态,将模糊的意象变成生动优美的造型、严谨丰富的结构层次呈现于作品之中,离开图案形式美的理论指导显然困难;再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某张作业之后,观其效果似有半成品之感,显得单调、乏味而无感染力。究其原因,也是缺乏图案形式美规律的驾驭能力所至;同样,还有的同学的作品完成效果尚好,但由于不能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把握全局,最终使作业中有美中不足之感。对于上述三种情况以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进行具体指导就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第一种情形(即难以表现自己的想法),采取逐步明晰的方法加以引导。从图案形式美的原理出发,先根据学生原有构想确定一个与其想法最有表现力的形式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再区划出所要安排的主、次形态,然后逐步对替案的形态、色彩、结构等关系作出具体而明确的处理,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的美的视觉效应;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形(如画面单调、缺少丰富感),要求学生在图案结构的穿插、处理方法的`变化,以及附加性的形态上作有机安排,使之在不破坏统一感的前提下以视觉上的复杂感来产生审美上的“时延”性;而对第三种情形(效果尚好,但仍有明显的美中不足),根据作业上的具体问题,给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补救方案,并上升到图案形式美理论的高度作出分析,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会整体而完美地解决图案作业中的具体问题。总之,要使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不致成为空间的教条,应当在图案课堂教学中寻找一切可能实践的机会。

在基础图案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培养学生灵活、全面地驾驭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的能力,以避免出现孤立、片面而顾此失彼的不良倾向。我们说任何一张图案作品,其美的形式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在相互统一状态下而产生和谐的,其内在根源在于形式间的互补和对应特征。如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平衡、统觉与错觉等等,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形式美规律 在图案创作实践中的全面理解是非常有益的。

实践证明,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图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的理性作用是十分有效的。所以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力求避免那种流于表面的所谓技法式的无止境探究,而必须善于从美的本质意义的规律性方面去贯通一切感受美的经验。

总而言之,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教育和培养学生自始至终将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他们具备一双敏锐的“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作为教师,仅仅赐给学生一些金子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点金棒。因为金子对使用者是极为有限的,而点金棒却可处处电石成金。

篇2: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1.1《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已日显陈旧

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已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内容已不适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是教学过程中的单一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制约,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失去,因此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采集量得不到足够的获取。灌输式教学法是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篇3: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2.1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考书珍南京江宁职工培训中心,江苏南京211100要合理安排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可删减一些内容较陈旧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在其他课程里讲授过的也可删减。由于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很高,所以可以教学内容上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让学生掌握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学生可以提出新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究形成新思路。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来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通过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抛弃灌输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方面要以引导为主,讲授为辅。学生方面要做到自己思考在前,听老师讲授在后。要多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学生可以参加动手实践,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就更有利于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绪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绪论讲得好可以成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促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开展。

2.3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因材施教,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要在讲清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同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分析。一些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通过自己能力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促使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另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兴趣更浓的学生,教师要向他们推荐每个章节的学习参考书和相对应的制造工艺手册。教师要给他们介绍制造工艺手册的使用方法,这些将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从事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

2.4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要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来实现。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会实际操作。教师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可以各方面知识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学习。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带领学生们参观实习工场,给学生布置参观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参观过中能做到成竹在胸。参观有助于学生提高感性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要部件及其所起的作用,要观察主体结构、传统系统、夹具、刀具等,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随时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参观后要做出总结。这样的实践教学一般要进行两周左右,车、铣、刨、磨、钻等工种作为实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实习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的。实习中学生要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图,把图样读懂,制定出加工工艺规程,最后把零件加工出来。通过实践教学应用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使学生对于机加工过程概念完整的获得,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提高,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对学到的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还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教师采用演示法直观教学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直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经常适时的演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模型、实物或实物图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各种直观形式灵活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领会、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6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将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会地组织在一起。这样教学课程也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感到置身其中,课程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教学效果得到大程度提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机械制造复杂的过程被形象生动的解释,能够使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多媒体课件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效率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7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使教育科研网络进人全部高等教育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人中小学”,是国家的明确要求。网络教学在当今信息社会是课外学习的重要模式,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还可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校园网展开网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伴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覆盖面变得更宽,实践性也变得更强,课程的范围要相应扩展,教学内容也要不断增加。因此,要进行网络教学这一模式,这样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复习复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利于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实时在网络上查找到各种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篇4:《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论文

《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论文

一项技术的发明掀开了一个新时代的篇章,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身边无边界、海量的多媒体信息所包围。信息化给中职卫校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尤其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形态学课程——《解剖学基础》的教学。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相当于高楼大厦的奠基石,但是它的教学内容相当繁杂,并有大量枯燥乏味且生僻难懂、不易记忆的医学新名词。在信息化时代,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很难适应个性独立、追求时尚、摒弃陈腐、好奇喜新的中职生。针对《解剖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及当前中职生的心智水平和文化素质,我们在《解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中职生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含义

课堂教学是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的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且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形式有效、真实地再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型化、直观化、动态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这种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像“电影大片”般精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改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方面,教师走下讲台,从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辅导者和督导者、信息化资源的挖掘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学生走上讲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智慧地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2.享受学习过程

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以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支持学生主动“学”提供保障,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由此而创设的信息化课堂就像拍电影一样生动、直观、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图片、虚拟仿真、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够使人体解剖结构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看穿”人体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

3.创新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电子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自主选择《解剖学基础》中相关的教学内容。由于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如学习微课,或者用手机拍摄标本模型、教材中图表、图形及视频等,或者登录QQ群和微信平台,参与师生的交互讨论,充分体现了泛在学习理论,有效巩固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4.丰富信息来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文本和动画等,创设了信息丰富、知识海量的教学情境,使得中职生能综合调动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又可以营造协作式教学氛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构建信息化解剖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师生交互式显微镜系统、解剖学数字化资源库等设施,为解剖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课程快速“上网”,上网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目标测试题和考核办法等。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并把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相关网站链接上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QQ群和微信平台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开展讨论、解答问题等。

(二)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说过:“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不少是当年中考或高考没考好的学生,没考好呢,显然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合传统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使之能适应中职生学习习惯和能力,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参与式教学。首先,创新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创新编写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套路,创新编写和编排方式。具体来说: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链接和要点提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二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直接呈现考点并在正文中加粗标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编排,运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来代替传统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图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结合泛在学习理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自行拍摄教材中的图形和图表等,随身携带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使解剖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解剖学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制作中职生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或整理成《解剖学基础》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或自行录制微课等,使其集科学性、知识性、时尚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机拍摄实验室中的模型和标本,建立移动式的学习资源;第三,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建立解剖标本图库,从不同角度拍摄挂图、模型和标本等,形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库;第四,在教学不同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学人体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编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剖学基础》的专业名词繁多,知识量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加之人体解剖学隶属形态学,需要建立立体感、层次感等,这就给学生学习《解剖学基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等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梳理和归纳出学生容易混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把椎骨形态归纳为“一体一弓七个突起”,心脏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三沟”,再运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比较图表、流程图等,就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主动脉行程及其主要分支等连续性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编排简易、美观、新颖的顺序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

篇5: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篇6:探究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探究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能解放教师课堂讲授时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以成果导向进行任务设计,能提高学生的任务参与度,能更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创新研究能力。

关键词:基础英语;成果导向;翻转课堂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是由Spady等美国教育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主流教育改革理念。OBE是指“清晰地聚焦在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②OBE关注目标的实现,以及围绕目标展开的教学设计和合理评价。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由预期学习结果,教学活动和结果评估三大部分构成。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最终有意义的学习结果为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教学,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实现个性化选择,教师提供多种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期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内外部需求出发,以掌握综合能力为目标反向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多元化,聚焦于学生的能力达成,但不一定是以同样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成果导向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回顾学习成果来发现学生的弱点和不足,按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参与者和构建者的身份融入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翻转课堂

(FlippedClass-room)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中,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翻转课堂给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新思路。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教师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个性化学习。这种重新建构的学习流程,可以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给予帮助。学生也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观看学习资源前的任务单,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观看学习资源后的学习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并及时解决困难。日益成熟的移动技术和快速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教学技术环境支持。移动终端设备能随时随地提供学习资源,实时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各种媒体交互平台能帮助师生整合碎片时间,实现学习和教学管理,为翻转课堂提供有效的移动互联学习的平台。

三.《基础英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基础英语》课程确定为综合英语技能课,明确了课程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①该课程是英语本科阶段课程体系中课时和学分最多的课程,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现阶段《基础英语》的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上课讲新课,课后做练习。步调一致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生上课没听懂,课后练习难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基础好,会觉得课上内容简单无趣,没有收获。

其次,课堂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缺乏对课文主题的深入讨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被忽视了,接受性的学习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创新研究能力。再次,单一的终结性成绩考核办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吸收内化的重要性,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考前背答案,无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无法培养思维分析能力。《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环节进行翻转,实现“先学后教”的模式。师生角色、教学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课堂主导变成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指导者,教师课前设计学习资源并依据预期成果制定学习任务单。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学任务变成依据学习资源和任务单实现主动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作业”转变成“课前学习+课上协作探究”。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考试成绩考核变成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及学习过程记录的形成性评估。以成果导向来实现翻转课堂,以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基于成果导向的《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对教与学的双向翻转,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实施翻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开发学习资源并制定任务单。按照OBE的一般设计模式和基本前提,用反向设计的方式,以教学目标为起点,设计学生必须完成的成果及成果形式。学生收到信息后,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基于任务的探究式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通过小组发言、讨论、辩论、展示、测试等形式来内化课前的自主学习内容。由于课前学习资源已经给学生提供了课上讨论等所需要的词汇、句型及背景知识,课堂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际语言操练,对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课堂教学是成果展示环节,成果展示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成果展示能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和知识漏洞,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后辅导环节,教师可以依据成果评价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对固有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

《基础英语》课程的翻转课堂可以从课下和课上两个教学模式来进行设计。课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巩固。在课下设计中,教师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制定出容易执行利于评价的单元小目标指导下的单元任务。学生接收到单元任务,完成单元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单元任务时,要制作相应的学习支撑材料,可以是课件和音频及视频资源。学生根据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监控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课上教学主要是集中解决学生课下学习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设计课下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课前任务单,并围绕任务单准备教学材料。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匹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技能,学生在完成课前学习后可以基本完成任务。学习任务之间应彼此衔接,由浅入深,难易得当。异质小组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后进行成果展示,这样能够有效评价反馈,激励学生。学生在拿到任务单后,在小组内分配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组内和组间的交流互动,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的课下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监控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进行课上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已经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协作来进行自主探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后要进行学习评价,主要以组内及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对成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小组活动表现和成果质量上。课前任务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基础英语》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师评价成果时要针对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进行评价。小组成员间要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是教师了解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的依据。

五.结论

以成果导向来进行《基础英语》翻转课堂设计,可以在把有限的课堂教学释放到课前学习中去。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观看教学资源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和效能都能得到提高。成果导向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课前学习资源制作和任务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以提高教学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篇7:浅谈构建信息化基础平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论文

浅谈构建信息化基础平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 信息化

论文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整合了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文聚焦课堂,着重介绍了上海市闸北区近年来积极推行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取得的良好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和核心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电子白板)整合了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中“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的局限,增进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上海市闸北区在规划了28所电子白板项目实验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应用,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而电子白板能有效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从最初的试点研究到逐步推广普及直至深化应用,一大批教育新装备进入中小幼课堂,为开展区域教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闸北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础建设搭平台

近年来,闸北区贯彻执行“一切为了应用”的战略目标,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求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注重基础建设搭平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闸北区为28所试点学校制定了硬件配备、人员落实及项目推进三者并进模式,并于为全区各中小学配备了80块电子白板,全面开展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应用研究。目前,我区一级幼儿园、全部中小学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其中共康中学、闸北八中、大宁国际小学实现了每个教室全配的格局。

经过对电子白板使用情况的调查,我区从20起,开始配备超短焦投影,同时采用固定黑板移动拉板的安装方式。选用超短焦投影,是基于投影对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行为没有遮挡,效果良好;选用固定黑板移动拉板方式,是将电子白板与传统黑板有效整合,使教师上课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兼顾黑板与电子白板的使用,应用效果更为优异。

●应用研究促发展

电子白板应用的试点研究是闸北区教育局年确立并开展的一项教育技术行动研究项目。该项目确定了首批应用研究实验校,同时要求各项目实验校做到队伍落实、计划落实,并在区域层面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展示活动。为了推进该项目的应用与发展,我区要求各项目校落实电子白板项目负责人;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加强对项目研究队伍的管理,定期、定时、定点组织各学段项目校、项目组开展一系列有序、有规划的活动。组织培训、校际交流、教学研讨等各类举措,促进了该项研究的有序推进。

1.分层培训铺路

为帮助教师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我区按学段组织了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分为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同时拟定培训讲义方便教师学习。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制作与本学科相关的电子白板课件,以此提高培训的成效。

考虑到教师初次学习,培训后在实践中可能仍会碰到一些问题,为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年9月,我区创建了电子白板技术群,各校教师用真实姓名加入该群,在群内可以随时进行在线交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借助电子白板QQ群,我区还创设了区域白板技术的网络学习圈,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更方便、更快捷。通过实施分层培训,帮助教师开展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开启了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2.课例研磨架桥

相比电子白板技术的学习,如何将技术合理、巧妙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为此,我区组织各校按照学段定期进行电子白板的说课与评课活动,并记录每位教师的'发言,便于日后开展进一步的学习。通过研磨电子白板教学课例,各校教师在观察与学习中学会模仿,在思考与交流中实现了教学创新。

除了区域内的校际交流学习外,2010年6月,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组织全区项目实验校教师赴苏州进行实地学习、考察。考察小组观摩学习了两节课,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董良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及我区大宁国际小学徐勇老师的《鸡蛋承重》。通过以课例研磨架桥,各电子白板项目校教师在学习借鉴兄弟校电子白板教学中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3.教学竞赛推动

从2010年至今,闸北区陆续组织了多项电子白板的教学竞赛。以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2010年12月18日,闸北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闸北区中小学电子白板教学竞赛活动,并于5月7日举办了“闸北区青年教师系列技能展示——电子白板应用整合技能竞赛”,一批青年教师通过比赛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推动了本区各学科教师在学技术中用技术,在用技术中体会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与辅助作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

4.研讨讲座并进

自2009年以来,闸北区分别在共康中学、大宁国际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全区电子白板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其中,2009年11月,在大宁国际小学进行了配合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50周年院庆服务月的“电子白板教学全区展示活动”。2010年4月,在共康中学召开了“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研讨活动。2010年6月,在和田路小学召开了“技术·创新·发展——交互式白板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该活动中,我们还特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鸣和教授做了题为《电子交互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课堂的本质是交互,当前信息技术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当学生或教师面对计算机屏幕时如何加强对话和交流,如何从工具性的人机交互走向生成性的人际交互。一系列的研讨活动结合学习讲座,提高了全区教师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5.课题引领深化

在组织培训、课例研磨、教学研讨、竞赛活动、开设讲座等各类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开展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课题研究,目前该课题已上报上海市电教馆立项。除了区级课题研究外,本区部分学校也纷纷以课题为抓手,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如大宁国际小学的《电子白板环境下课堂交互策略的优化研究》课题,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为研究学科,以课堂交互策略为研究视角,探索电子白板的环境给课堂交互主体以及交互行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闸北区以课题引领,进一步深化并促进电子白板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6.研究成果初显

两年多来,我区组织分学段开展的校际间教学交流与听课活动累计达92节,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素养。一些学校的电子白板使用率非常高,教师日常教学已离不开它。例如,大宁国际小学,两年来已积累了36节电子白板教学研究课例,并于2009年11月承担了教育学院五十周年院庆电子白板教学的全区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2010年3月,该校沈正亭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送小蚂蚁回家》参加全国第七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秀课例评选,荣获一等奖。此外,我区回民中学、共康中学、民办风范中学、闸北八中、彭浦幼儿园等单位的二十位教师也在各项教学课例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闸北区通过电子白板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突显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也为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后的反思

两年多来,闸北区在多途径、多渠道的探索中进一步深化了电子白板的深度应用。在推进电子白板进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了解本区教师对电子白板使用的反馈。通过调研与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基本是肯定的,对其认可度很高,这其中尤以幼儿园、小学教师使用力度最大,中学则以理科教师使用度高。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有着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有巨大的效应存在。因此,电子白板的使用不应、也不能完全取代或摒弃原有的教学工具,基于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仍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互。合理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法和策略等是打造互动、高效课堂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改革与提高不仅仅是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师不应“沉迷”于新技术的学习与提高,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而应“驾驭”新技术,使新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因此,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设备和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应关注“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价值观、教学习惯等都是影响电子白板使用的因素所在。

目前,广大师生对电子白板充满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然而,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广大教师又要面临漫长平淡期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促进电子白板的深度应用与合理应用,找寻技术与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无缝结合,是我们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努力的方向。随着电子白板在我区中小学的推进,我们期待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与反思中,课堂会更加多姿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11).

[2]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

[3]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4]咸汝平,丁兴富,谢询.应用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

[5]陈青,陈丽.电子白板在中小学应用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1).

[6]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篇8: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企业的两化融合开展,教育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融合,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认可度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严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理念及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定位;专业素养;教学模式

1帮助学生角色定位与信息化理念更新

首先,无论是本科院校学生还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几乎都是想做些轻松的办公室工作,不愿吃苦,也觉得没必要吃苦,这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另一部分原因源于社会,学生的思想开始严重走偏,导致学习态度上的各种不屑,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从根本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的教学异于传统教学,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岗位技术融合入信息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并让知识接轨,使学生得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认知。

1.1选择路线,角色定位

与教师评职称时选择走中专、中学、高校路线一样,定位的起点不一样,那么爬升的难度和过程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前也要选择路线方向,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肯定自我。而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也根据不同情况会给予员工定位,寻找每个人的切入点,分配合适的岗位,所以前提条件你已经具备企业要求的切入点,那么学生自己定位和被企业定位之间是不一样的,肯定存在出入,很多学生因此工作不久就会不满意,频繁换岗,不能稳定工作,实际上还是对于自己的定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实上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有偏向性,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展现的方式的尝试的接受态度,以及之后作业种类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调查,摸清每类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路线规划和角色定位。

问题总是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企业一般将员工定为三类,操作蓝领、技术蓝领、以及工程师。操作蓝领即一般的操作工;技术蓝领即熟练操作工,又称初级技术员;工程师即资深熟练操作工,中高级技术员。目前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定位为一般操作工,而就业的目标却是办公室技术人员,显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企业肯定会将机会给更高能力或者更高学历的人,然而不论你学历多高,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先到各个一线部门去学习实践,最后根据一段期间的学习情况来定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样员工就有了在一线操作的经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不至于盲目做事,导致返工,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

但是职业院校学生心中的目标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一般无二,最初他们也是激情昂扬的,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不希望被大材小用,但是碍于自己是职校的学生,又总是多了份自卑自弃,要使这类学生能更进一步接近的自己的目标,必须重新定位,确定新的路线方向,比如技术蓝领,学生学习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学会,而是熟练,告诉学生考核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企业需要技术人员,我们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员,在企业中,在专业领域挖掘自己的价值,在多次的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论基础认识,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起来,技术得到提升,企业一定会以高工资稳定这类员工,学生要从思想上理清思绪,确定方向,找到目标。

1.2信息化理念更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要知道,你在进步的同时,企业也在进步,技术也在进步,如果你的进步速度跟不上,必然还是觉得累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也要了解跟专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比如目前企业在推出什么产品,这类产品用于什么地方,需求量如何,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理念的更新,大小企业都在进行两化融合的尝试,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有秩序并且高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已有的资源,自主学习探索知识,如今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国家也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有很多分步的微课教学视频,详细地解说了基本知识,方法多样化,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下去理解知识。

只要学生有学习意识,肯学,那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不必单一的依赖课堂教学,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全员参与活动,一起探讨,深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会学生学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随时进行自我学习和通过评价系统进行自我肯定,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课,只注重课堂时间又提高不了效率,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通过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得学习过程不感到劳累,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化的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改进的,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引进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激情,任何有助于学生进步的教学技术都需要努力提炼后尝试运用教学,总结教学后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成熟信息化技术教学。

2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与实践要求,提高专业素养

老师不仅仅承担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也承担着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专业素养恰恰是企业最为重视的,如果员工专业素养好,做事态度端正,责任意识强,肯学习肯吃苦,企业必然看重并大力培养。在企业中,一项规范动作的达标练习,员工重复做一个动作,当设备显示合格,并多次重复操作,没有出现误差才能在岗位上做这个动作,也就是说要求员工的操作绝对规范,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因为一道工序的错误可能会影响整个过程。将在企业拍摄到的这一类照片、视频等通过课堂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企业的要求是多么严谨,从另一方面来讲,设备如此精准,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信息技术的进步,鼓励学生从严谨求实的态度开始,掌握技能,学习经验,巩固理论,态度决定一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随时都要学习准备,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体现你的不一般。学生要有实践规范意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领悟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实践规范意识一方面源于性格主导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老师的要求不严格。

前者,要配合班主任一起在课堂课后教育引导,俗话说性格决定一生,可见拥有好的性格十分重要,有时候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容易产生脾气,因为学不会或者学不好,心里烦躁,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环节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途径。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认识到真理来源于无数次的实践,不要怕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越多,体会就会越多,再加上持续进行的理论知识的探索与沉淀,思维看法就越有说服力,才可以向技术员或者工程师方向努力。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被认为是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过于碎片化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先学习知识再用脱离背景的问题进行练习的状况。问题激发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反过来被用于问题的解决。作为问题导向学习,应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作品更加多样,这才是问题导向学习的精髓所在,学生积极热情、广泛平等地参加讨论,更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翻转课堂

课前共享学习资源,微课讲授基本知识点,根据知识内容布置合理、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承担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是内化的过程,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展开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由传统被动学习怕表现,转变为学生自己愿意表达,享受互动学习的过程,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纠错解惑,总结知识,提升应用;课后通过作业、作品等形式呈现学习结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轮岗学习模式

为了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改变原先因学生多老师少所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授课时,采取学生分批老师分模块进行授课,轮岗学习模式,比如将一个51人的班级分成三部分,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模块,学生到指定负责该模块的老师处学习,合格后进入下一模块,这样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且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变得完整且多样化,与企业期望的新员工轮岗实践丰富工作经验的理念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模式,使得学生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一线轮岗工作的过程,在今后的实习工作过程中,不至于怕吃苦、不能坚持,频繁换岗,导致学无所获,只有认识到这是企业培养、观察员工,给予员工发展机会的一种模式,抓住机会,坚持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教育也必须要跟上发展步伐,信息化是手段,也是使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期望要求,只有改变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信息理念,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动态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萨尔曼可汗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黄丽华,傅新华.成功的企业信息化——上海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十大案例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篇9: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文章结合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分别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4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为提升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指导普通本科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化学化工类;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1.教育教学理念改革

化学化工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密切相关。随着化工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针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持续增长,对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然而,当前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环节仍存在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辅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主动发展意识不足、创新创造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技能欠缺的现象,造成高学历低技能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

对此,应结合新时期下的人才需求特点,面向化学化工行业长远发展和行业变革的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题”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明确高等教育是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元交流平台的意识,做到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系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从“学生被动地学”向“学生主动地学”转变,促进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最终培育出发展意识强、创新能力高、社会适应技能丰富的化学化工人才。

2.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言,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脚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加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优化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围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提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弹性,积极发扬专业教育的特色,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此来适应化学化工行业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此外,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来说,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应积极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行业需求发展的关系,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1)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既要做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媒介增添课堂魅力。化学化工类专业同其他专业类似,都面临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知识需求,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而言,唯有从多元视角积极拓展新型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学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要取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化工化学类专业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既要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综合考虑学生需求。

(2)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化工化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验性和技能性特点。为提升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可通过如下几点对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改革:①深入开展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建立与本行业优秀企业的联络渠道,争取在合作中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实践基地;②邀请工程界专家为开设讲座和技能培训,并积极与工程类企业合作开展师资和学生培训,拓展师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③以“行业执业资格”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建立应用型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④实现企业岗位和高校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一方面,针对性地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转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收集一手教学资料,为课堂教育教学创新提供现实案例,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学管理是确保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软技术。当前,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监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级管理,二级学院自主权很少。例如在学生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实践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既定要求执行,这就导致性质不同的专业教育教学考核实施效果差异较大,体现不出专业核心特点和教育教学特色,此外,对于专业有特殊要求或需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需要层层提交书面申请,并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后才能执行,导致课程开设效率低。打破现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实施权力下放,对当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成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治亚,李建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J].中国高校科技,,(Z1):11-13.

[2]刘文芳,吴志刚.“互联网+”时代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调查分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04):98-99.

[3]鲁石.多元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03):59-63.

篇10: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职业学校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

中等学校旅游专业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等工作人员,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以诚信和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以转变学生行为为条件,以变革教学内容为前提,实施分层次教学,尝试项目(任务)教学,贯彻落实“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旅游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聚焦课堂,强化课堂有效教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

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能力,点子应该打在学生的身上。如果教而不学,或教而不会,那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发展能力转变,由重专业理论学习向重专业技能学习转变。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看重的是在教学后,学生能做到哪些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求真务实,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并能运用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素养,这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学会了,才能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的。课堂中,我们关注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等基本功,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技巧和传授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并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表现,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准绳。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要尽快地熟悉我们的学生,要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情况。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能了如指掌,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从根本上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仅具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是学习的落伍者,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弃学,但是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我们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

二、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在我们旅游专业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而最为可怕的问题是,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教?授课老师没数,学生更是莫名其妙。或者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堂内保持相对安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关联极少的影像来打发时间,将教学任务置之度外,无效地重复着一节又一节的教学。有的教师也许知道要教什么,但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心里没数。只是书上有的,照讲罢了,至于学生能否听懂、学会,那也只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完全看学生个人的造化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顺序来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依据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的不同,将学生划分几个层次,然后依层拟定相对应的各层教学目标,为随后的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确定依据,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都要准确地定位。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符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旅游专业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作为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还应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优良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重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质量。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善于反思,做好总结反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探索旅游专业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探索我们学科的知识,言传身教,用知识的本身来吸引学生,会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课堂纪律组织与教育的时间。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学无止境,必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现实中,除了参加继续教育,参加教师的一些业务考试,我们很少有教师认真地去看一些大部头的教育专著,或很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大家都在呼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找一下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如果无法说服教育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说服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学生课堂上听不懂,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让学生听懂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思考,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或途径,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比问题多,而自觉学习是关键。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篇11: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习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4]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

篇12: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具体描述了有关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科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取生物学史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启发教育学生。那么,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教育教学功能

一、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料,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揭示了人们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史料的这种丰富内涵,了解生物学史料教育功能的侧重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知识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生物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融入了科学发现史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了解和分析,自主的生成科学结论,往往印象更深刻;因此,学生对探索生物学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展示科学史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科学发现史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将其转变成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再发现和再生成已有的结论和知识。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上,生物学史的教学和科学探究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史例:

史例一:1648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空气和雨水相关。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

1951年春天,英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了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沃森和克里克以该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成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被否定了。在失败面前,他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螺旋。其中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当时的化学家提出这种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

在“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之后的感想,并从中找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该史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

2.尊重科学发展的事实

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凡科学理论都会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犯过科学错误的学者和他们的过失曾经成为科学研究阻力的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科学而客观评价的能力。

总之,只要科学史例选择恰当,将生物科学史适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3:中职美术专业基础图案创作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

中职美术专业基础图案创作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中职美术专业中的基础图案课是学生学习设计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设计的转折点。文章根据基础图案课教授的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的现存教学问题,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特点,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用基础图案创作教学“三步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关键词:基础图案;教学方法;创作引导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菊花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5):24-25.

[4]李晨晓.浅谈图案的联想与创意[J].美术大观,(4):107.

[5]林银雅.艺术面向社会,教育面向创新[J].中国美术教育,2010(4):73.

篇14:《图案基础》教案: 第十一课 人物图案

《图案基础》教案: 第十一课 人物图案

《图案基础》教案: 第十一课 人物图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人物图案的特点;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熟练运用人物图案的变化手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人物图案的变化手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教具] 挂图、课件 [授课内容] 人乃社会的主宰,万物之灵,人物题材一直是各类艺术形式所表现的重要内容。人物图案内涵丰富,情趣生动,是人类美化自身、装饰生活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 人物装饰图案是图案“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不仅是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现代设计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如陶瓷、染织等,其图案装饰就有许多是运用人物造型的,形成了传统图案的一大特色.现代设计从装璜广告到工业产品设计、从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设计等,人物装饰图案在其中的应用,正附合当代人所追求的“人情味”、“回归自然”的心态,如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设计,就广泛地运用了人物装饰图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人物图案的学习难度较大,因为除了要掌握图案的基本构成规律外,还要掌握人物的装饰造型形式规律.人的形体、结构、比例、动态、情感、服饰等都是人物图案中重点表现的要素。图案中的人物造型,不能用写实表现的手法,要将原始的写生(或照片)素材,经过整理、加工、变形、变色等大胆的、主观的夸张变化手法,结合特定的构图组合关系,才能完成人物图案的装饰造型工作.不过,只要掌握了其规律,任何难度的事情都可以轻松地去完成、去做好。 一、人物图案的特点 人物图案与其他题材图案的变化要求和方法大体是相同的,但它比植物,动物等题材要更为复杂,难度也较大,为更好地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规律,我们应首先了解一下人物图案的特点。 一)人物图案的特点 人物图案与其他题材的图案一样,要求形象概括、结构明确、特征鲜明、动态夸张、富于装饰性和浪漫色彩,而要实现这些要求,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人有社会属性 人除了具有男、女、老、幼等自然属性之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属性,有不同的种族、民族、国家、职业、性格等,有古代、现代之分。由于人的高智商和高社会化的生活经历,使人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心活动,有各类丰富的表情和神态。 2、人能美化自己 人不仅自身拥有光洁的皮肤、整齐的毛发,清晰的五官和优美的体形,人还非常善于美化自己,各种发型、饰物、时装和配戴物,不仅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而且材质丰富,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3、人能创造动态 人除了具有基本的自然生活动态之外,为了丰富生活、强健体魄、抒发情感,还创造了各种运动、娱乐形式,如体育、舞蹈、戏剧、武术.杂技、游戏等。这些极具节奏韵律感,造型生动完美的人体动态.为人物图案提供了非常直接的素材。    4、人擅长表现自己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人,关心了解最多的也是人.人对自身的熟悉和体验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人们最有兴趣的。人通过表现自己,可以抒发丰富的内心感受,这正是人物题材的艺术表现历史久远、永不衰败的原因所在。    二)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人物图案的变化重在人物形象资料的收集与选择,人物图案的设计素材很广泛,不同的人种、民族、性别、年龄、城乡等人物,都可成为我们所要描绘和设计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对象的速写写生或摄影相片作为原始素材,对它进行装饰化的加工处理,去掉客观现实中人物的繁琐细节,进行平面化、夸张化的处理,使原来具象、繁琐的人物形象,变化为概括的、抽象的、具有装饰趣味的人物图案.人物图案的素材选定还包括人物题材的选择,如少数民族题材、人体题材、儿童题材、头像题材、体育题材、舞蹈题材、母爱题材、时装题材等.我们应根据不同题材的选定,去创作和设计不同的人物造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1、写生变化 写生变化是最基本的图案变化方式,一般以人物速写为主要写生手段,需要较多的课时、各类的模特及较深厚的人物造型功底。在条件、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写时应注意摆脱自然形象的束缚,大胆的概括归纳.抓住形象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征,夸张用物形体比例,同时要注意装饰细节的刻画,如头饰的造型,衣褶的排列,手式的变化及眉眼的结构等,既要勾画整体的大形态,叉要描绘局部的细小结构,这样才能在进行人物装饰变化时有丰富适用的素材。 2、向传统民间装饰中的人物学习、借鉴 中外传统及民间的装饰人物历史悠久、形式丰富、手法多样,从壁画、石刻到剪纸、刺绣 ,各种不同风格形式的人物造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借鉴的典范。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分析和临摹,来了解掌握各民族艺术的造型规律和程式化表现手法,再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的装饰造型中,这是一种收获大,见效快的途径。 3、利用各种人物摄影资料进行装饰变化 现代信息发达,各种印刷宣传书报随处可见,其中不乏精美的体育、舞蹈、戏剧、时装、各地民族采风及百姓日常生活风貌的图片,使我们不出家门便可以观赏到世上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并将它们作为装饰人物造型的素材。在选择这些图片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选择具有典型动态的形象,如体育、舞蹈等动作图片中有些造型比较极端、特别不适用于图案的表现。 ⑵  选择形象细节比较情绪的,如头部的神态、结构,身上的服饰配物等拍的很清楚,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装饰素材。 ⑶  选择透视变化较小的人物形象,角度以正面或正侧面为最佳,适宜做平面化及装饰性处理。 此外,对选出的形象资料,还应倾注自己的感受和心灵体验,使形象不流于呆板、生硬。 二、人物图案的变化 一)肖像变化 在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中,最吸引我们的往往是人物那结构对称、五官清晰、神态各异的面孔。不同的民族、种族、年代、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情绪等造就了人物头部极为丰富的差异与变化。人物肖像一直是各类视觉艺术形式着重表现、刻画的内容,人物图案也可以从装饰肖像开始进行变化训练。 装饰肖像应充分利用人物头部极具形式美感的五官布局和丰富的五官形态差别,采用归纳、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典型、更具装饰性。在刻画表现的部位上可以有所侧重。 如以发式变化为主。   或以五官特征表现为主。 以头部饰物为主。 或以面部神态表现为主等。 装饰肖像的训练有助于我们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规律。 二)造型特点  人物图案造型应充分表现出变形美、组合美、形态美和平面美。 l、外形归整化一的变形美 人物造型因结构复杂和形态多变,更需要强调归纳简化,追求外形的单纯和简洁。如将微妙的'曲线变化归纳成大弧线,将杂乱的衣纹整理成一定形式的条块,或用相近似的几何形去表现人物各部分的自然形等,这种运用几何化处理的手法是达到图案变形美的有效手段。   2、打破正常比例的组合美 将人物各部分的比例有意识地夸大、缩小、拉长、压短或加肥、减瘦,增加人物各部分形体的对比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具节奏感,达到完美的组合。   3、动态神韵夸张的形态美 动态夸张是人物变化的重要内容,人物图案的神韵往往是通过动态来体现的,动态夸张可以大大超越人体运动范围的极限,构成极为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优美形态。   4、减少透视重叠的影像美 影像美即轮廓美,是图案平面化处理的重要表现手法。影像美重在简化人物形象的光影变化,减少外形结构的透视重叠,使其构成一个单纯、完整并有完美外形的人物造型。影像美特别强调轮廓的起伏变化,参差节奏。   三)构成形式 人物图案在构成上,注重方向感和重心的稳定性,可采用对称式和均衡式的构成法则使形象趋于平稳,并可以借助生活环境中的其他物体.如:花术、房屋、饰物、器物等进行黑白、虚实,疏密等综合安排,构成画面的平衡。   四)组织规律 人物图案在组织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形式的统一 要求构成人物形象的点,线,形要风格统一,或都是圆形弧线,或均为方圆结合;或全是粗犷的阴影处理;或统一为自然的有机形;或均为块面组合;或全部线条排列。     方圆结合  线条排列 2、秩序化排列 在人物形象各部分的处理上,如毛发、衣纹,饰物及添加的纹饰等,采用整齐而有规律的重复或渐次的秩序化排列,充分体现图案条理与反复的形式美原则。   3、外形的适合性 可将人物形象组织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外形中,使其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空间内,并充满外形,表现一种外形适合的整体,秩序感。 三、人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一般人物图案的变化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点规律:   1、影绘简化 就象描绘物体的影子一样去表现人物的轮廓特征,最大地简化人物的结构关系而采用黑形干涂的手法.这种方法应注意人物外形的轮廓特征,选择适合的角度在乎涂后仍能表现出人物特征.还应对外形轮廓进行概括性的简化,去繁就简.如民间的剪纸和皮影中运用得很好,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2、秩序化修饰 用统一化、条理化的手法使设计画面出现一种有秩序的美感.这也是图案变形手法中常用的―种.要求对杂乱的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整齐而统―.可采用重复、近似及渐变等具有规律性较强而又单纯统一、规则整齐的形式来修饰人物造型.还应对人物的某些结构作为必要的简化、删减,适当进行夸张和装饰加工,增加画面的装饰效果。   3、夸张加强 这是图案装饰变形手法中最必要的―种手法.进行夸张和加强,必须以简化与秩序化为基础,再去夸张或加强人物的某些特征,如比例、结构、形态等,从而得到自然状态中所没有的美感表现,增强画面的装饰性.我们要夸张和突出本质的、富有特征性的东西,放弃非本质的、非特征的东西.夸张加强是装饰变化的重要手段,当然,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优美,而不是离奇古怪,这点与漫画中的夸张是有区别的。   4、添加

篇15: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

1引言

在新会计准则的颁发、实行之后,社会各界重新审视了会计人才,而高职院校教师也随之对会计教学课堂进行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训练。高职教育者将极力创新课堂教学,以期为社会输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2刍议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随着先进教育理论的深入与发展,高职院校各专业也相应地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调整。然而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具有理论性与专业性强的特征,同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依然执着于传统。这导致了基础会计教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没有实践的基石为铺垫,而失去现实意义。当学生面对会计工作之时实际操作技能缺乏,而感到无从下手。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活动仍旧只是在课堂的狭小空间进行,学校没有为学生建立实践训练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大部分源于课本理论与教师的讲授,学生对于会计的具体操作流程也只是从教师设计的情景教学中粗略地了解大概。这样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学生往往达不到新会计准则的`水平标准。另外,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性强,需要具体实际操作辅助课堂学习,否则,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只能是表面上的空谈、没有实际意义。2.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的发展,“双师型”作为一种新型高职教师的素质要求,而走进了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建设中。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双师型”是一种提倡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技能师资建设理念。但这一种新型的师资理念在当今的高职院校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仍旧处于雏形阶段。具体而言,大部分会计教师重视教育学理论、会计理论学说,而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的充足经验。再者,会计的实践操作流程与内容,对于基础会计课堂的学习至关重要,而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薄弱造就了课堂的演示与延伸不到位,而学生自然也便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学校忽略对教师的行业工作的培训,没有切实为教师提供“实战”的环境与机会。师资建设的不足,以至于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2.3信息化教学进行的困难与不足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被广泛运用于高职学府。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上更加自由化。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更加高。而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却发现有的教师会因为准备工作的不充足,从而导致出现基础会计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目的性不明确、课堂秩序紊乱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会计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针对问题,浅析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对策

3.1优化教材建设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预示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有更加高水准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与重视。而基础会计教材,则是基础会计课堂教育活动所围绕的中心内容。鉴于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将基础会计教材进行调整,让其内容更加偏向于学生未来会计业务工作实践操作的训练与培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了解关于会计行业的职业要求,并且能够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为将来步入会计工作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高职院校应当提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让基础会计课堂的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内外的资源的整合,实现优秀资源共享教学,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打造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掌握实践本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联系企业,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实习空间与机会。3.2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培养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与专业水准,是先进教理念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高职院校需要给予重视,切实提升高职会计教师的行业实践操作技能。唯有如此,教师方能在基础会计课堂上更好地诠释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技能与基础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具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让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更加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要求。3.3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教育,是一项灵活性的活动。教师不能满足原有的教学手段,让基础会计课堂始终保持不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范畴与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形式,让多种教学手段兼收并蓄,从而开拓创新出新型基础会计课堂模式。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积极在基础会计课堂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基础会计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信息化教学进行的困难与不足。针对问题,笔者总结、归纳基础会计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如下:高职院校需要优化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根据实践的证明,以上教学策略具有实践可操作性与意义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冰.高职教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

[2]郭翠娟.论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5(5).

[3]张雯亭.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

相关专题 图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