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

开个玩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开个玩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共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谈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

浅谈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师范类院校各专业学生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应用性极强,笔者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别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师范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 考试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我们对这门课课时分配不十分合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及考试形式的简单化,致使这门课在开设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5、期末闭卷考试采取书面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掌握教师口语课理论知识的情况,只有把理论知识烂熟于心,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慢慢消化,运用于实践当中,闭卷考试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四项。以上题目均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口语课的考试改革,进一步促进和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掌握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达到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工作和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篇2: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的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会用语文的习惯是学习语文的归宿与落脚点,即叶老所说的: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能力的培养也好,习惯的形成也好,唯一的途径和方法是强化训练,这个训练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己。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自身的必然需要。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高境界。现代教育论也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严把预习关;教师要有所不为,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外阅读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心然趋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预习   主体    阅读

【正文】

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们都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结为“三少三多”: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学生的自学比以前多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满堂问的情况少了,学生提问的机会多了。这种局面的产生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也使人对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教学中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思想的大问题,只有做好了给教师和学生“定位”的工作,才能谈得上如何去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如何去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少教师在心目中有这样的模糊认识,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越多,做得越多,教师的作用体现得就越充分。其实不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满嘴冒白沫,但学生的脸上仍是一片茫然。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把这种教学概括为“高耗低效”的教学。我认为,要想使教学改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严把预习关。 二、教师要有所不为,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为所应该为”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教师在教学中有所不为,也是摆正教师位置的一个方面。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其结果是利于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同时,这样做也把教师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于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大体说来,教师的“有所不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再去教。

课前应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对那些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达成的目标(如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等),教师就不要再花费精力去讲,去教。当然,在除了预习以外的其他环节,对那些学生能够自达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目标,也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2、学生已经知道的不再让学生去学。

有些知识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掌握,有的知识是他们具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有的是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等媒体知道的。所以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的教师就没有必要再按部就班地去演早已编排好的“教案剧”,否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和实际水平,拿学生当“傻子”去教了。

3、学生能合作达标的教师不再去帮。

随着各种“主体性”实验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而且,不难理解,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不能学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恰当地与人交际等多种能力。既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成一部分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师就不用也没必要再去帮助学生,否则,我们就会出于好心而做出不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事情。

4、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的不再去做。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教师,学生某个字写错了,本来再练习几遍就可以改正过来,教师却罚学生把这个字写100遍;有的教师让学生整篇整篇地抄写课文,而课文中有大量的二类字,学生根本就不会写;有的教师这样来教育爱写错字的学生:“×××,你如果再写错字,就用教鞭打你的手!”吓得孩子一边写字,一边手不停地发抖……这些做法,有的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没有好处,有的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这些事情,我们的教师都不要再去做。

5、学生不愿去做的不强迫学生去做。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广大学生所不愿接受,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了教材的要求,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早已厌烦,教师却还在乐此不疲地用。教学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更要考虑接受教育的对象——学生,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不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因为学生毕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的教师注意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6、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良好效果的不要去做。

在教学中,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是为了收到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在教学实际中却有不少违背这样的初衷的做法,如在一些评优课活动中,教师反复让学生进行演练,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其结果不但无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还给学生以弄虚作假的印象。

三、注重课外阅读。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但仅仅学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 ……而且要有点及面,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以便更好的阅读。

总之,只要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第9期《教育理论与实践》

《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究选讲》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篇3: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论文

摘要: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是:语文教学课时的大f削减甚至取消了语文课。对于这一难点问题不能拘囿干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而应当另辟蹊径?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思考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文奄提出了突破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难点的其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改革措施

1、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在此所论及的语文是一个“大语文的概念”,它不仅指《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还包括住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等课程。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秦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伏,令人担优。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在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高职院校语文骨千教师大量流失,许多转向教文秘、新闻、心理健康等其他课程。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从许多学者的分析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

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

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笔者认为除了七述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高印!院校大都采用的是2斗l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一年。为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教学必然前移。

因此,也只有从墓础课开刀,尤其是语文课首当其冲,教学课时被大里削减,甚至被取缔,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2、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语文是不是应该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出局?我们认为高职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祛替代的。从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看,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看,语文教学承担着作常重要的任务。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其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全面素质得以提升。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制造机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也确实不是令人满意的。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从严格意义上进,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应当是高职院校所有课程为之努力并实现的目标,高职语文也不例外。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通过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要达到贴近学生学而能用的效果,要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良好效果。

3、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很多,有教材的`改革;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有教学手段的更新,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等方面。但是,笔者认为,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是语文教学课时被大t削减甚至被取缔。正像有的语文老师所说的,学者专家们提出的这样、那样的改革设想我们都能接受,而现在的问题是语文老师无课可上,高职语文改革的平台也不复存在了,怎么改革?语文老师提出的这个问百不无道理。从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特别是高职学制有可能由三年压缩为两年即使是三年学制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也是2十1摸式。因此。各所高职院校不可能安排一定数且的语文教学课时。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高职语文如何改革?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在那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拘囿于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那样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应当另辟蹊径。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思考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高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语文教学的载体就是课堂,这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现实情况是课堂给语文老师的机会逐渐减少了,甚至没有了。传统意义的课堂没有了,语文教学还有没有新的载体?因此,我们要构建一种“大课堂,的理念。除了传统课堂之外,还有更多更大的“课堂’为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了奉献智慧、施展才华的舞台。例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话动,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等等。语文老师参与其中,必将能够发挥重耍作用,语文老师对高职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于探化高职教肯教学改革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新机制的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需要一个平台的,如果缺少了一个改革的平台,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便无从谈起,高眼语文课件不像现代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那样可以淘汰出局,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的链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应当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搭建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建立在“大课堂,理念下的平台。因此,需要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应当包括平台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考评机市、激励机制等。平台机制就是要确定高职语文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当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相结合。教学管理机制应当是设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语文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评机制应当是确定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考评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评。激励机制应当对语文老师工作量结算报酬做出规定,制订语文老师业绩的奖励办法。在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的劳动再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不能制订出符合教师劳动特点的计酬办法,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不仅指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包括与语文相关的各类讲座在语文教学课时大最削减或停开的情况下应以讲座为主。各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成立许多社团,学生的参与面很广,他们的活功开展的丰富多彩。但是,他们需要必要的辅导和指导。语文老师应当发挥作用。二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语文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大都是团委、学生工作处组织和管理的,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语文教研室可以整体划归学生工作处管理,这是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所决定的。这样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加有利。三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相结合。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参与实训、实习活动,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会遇到许多语文问题,例如,写调查报告等实用性的文章,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必要的辅导。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老师的实践能力。在语文老师中,有许多老师都是出学校门进学校门,他们没有社会实践经历,因此,他们讲课很难脱离书本。尤其是讲应用写作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调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提高并不一定完全通过课堂来实现,可以这样说,语文是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问。工作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特别是对有了一定语文甚础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更多的是靠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和练习。因此,调动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相应的语文教学平台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记日记,布置阅读书目,组织开展演讲会、作文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的宜传者,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引领者,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者。

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只要我们勇于思考、敢于实践,那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高职语文将会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篇4:高师合唱与指挥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笔者发现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了我国合唱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本文对合唱指挥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 者:弓丽 王洪涛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刊 名:北方音乐 英文刊名:NORTHERN MUSIC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高师合唱   合唱指挥课   现状   教学改革  

篇5: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建立并完善三个课堂体系,即实践教学课堂、课外互动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提升学生检测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实践教学;课外互动;社会实践

随着实体经济回归,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机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输出和社会输入对接,培养技能型及创新型人才。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向工科转型,申报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占很大比例,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甚至达到30%以上,它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在土木培养方案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开始认识专业课的桥梁。不同于力学课程和结构原理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贴近工程现实,实践性很强,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组成。理论课主要讲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制备、性能、国家标准和应用等,知识较多,内容繁杂,各章之间相对独立,要掌握好这部分理论知识,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设计性”实验模式,建立教学实验评定机制,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等措施[2];实验教学要从原教学体系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或设置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周[3];编制学生实验手册,开放实验室并与课题相结合等优化实验课的组织与实施[4]。为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设备利用率低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涵盖水泥试验、混凝土骨料试验和石油沥青试验等,但由于高校课时压缩,实验课课时较少,需分组上课,为防止和理论课冲突,一般集中几周完成,导致实验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不仅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本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

首先实验教学成绩一般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总成绩的30%,这部分成绩虽然比例较高,但是成绩仅根据实验报告和出勤率确定,学生不需掌握材料检测的技能,便可完成以上两个内容,没有学习压力。其次学生身处学校,未走向工作岗位,无法意识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目标。最后实验课程无闭卷考试,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下无复习,只是被动和机械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新性、挑战性不足

传统实验课一般是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演示仪器操作方式,交代应注意事项,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并处理数据。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实验内容单一,没有融合到具体材料的整个研究中,无法让学生思考实验数据的意义,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并完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个实践育人课堂融合机制,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实践育人特色。第一课堂(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综合设计创新,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探索实验技能考核创新。第二课堂(课外活动)针对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创新性、挑战性不足等问题,成立兴趣小组,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以预约方式为同学开放设备。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学生进入教师研究中心的导师制,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积极洽谈合作企业,让学生参观并参与其中。

(一)第一课堂实践内容项目化

1.增加设计性项目类型

传统实验项目如水泥凝结时间实验、体积安定性实验都是针对某种材料的单一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类型,以水泥混凝土综合实验为例,学生想要全面掌握这个实验,需要从配合比计算开始,利用理论知识计算配制水泥混凝土需要的砂子、石子、水和水泥的量,并计算砂子的'规范级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称取各成分的量,进行混凝土搅拌机拌和与人工拌和的比较,测试坍落度,并根据坍落度及时调整各成分的量,重复实验步骤,直至配出的混凝土满足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起解疑达惑的辅助作用,学生是主体,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多方案实验

传统实验项目如水泥强度实验都是针对某种单一影响因素的实验,但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指标受多因素和多条件影响,所以需要设计多方案实验。水泥强度受水泥细度、养护条件、混合材料品种和掺量、水泥矿物组成等因素影响,养护条件如温度不同,测出的结果也不同。不同年级测试不同影响因素下水泥强度,同一年级不同小组测试同一影响因素不同条件下水泥强度,让学生讨论各种因素及各种条件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3.改革实验评价体系

制定学生实验评价体系,纳入实验技能考核。要求学生课堂实验完成后,不仅要写实验报告,还要按照材料检测单位格式填写相关材料检测报告。学生除完成实验课的任务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还必须通过技能考核,才能达到实验课及格的标准,然而,实验项目非常多,如果所有项目都进行考核,耗时耗力,为了有效推进实验技能考核制度,提高效率,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到的实验项目必须按照国家规范流程完成,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二)第二课堂开放化

1.兴趣小组探索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兴趣小组宗旨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查阅资料,并且独立进行实验,写出实验论文或实验报告。学生自愿报名,自愿组合,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采取加学分的激励机制。

2.实验室开放制度探索

由教师申请实验课题,通过学分激励机制调动一部分同学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实验仪器的操作,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要承诺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在使用登记表上填写详细信息。

(三)第三课堂多样化

通过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学习和探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积极主动加入到土木相关教师的科研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完成理论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教师积极寻找材料检测合作单位,带学生到合作单位参观实际工程的检测实验,让学生了解工程中需要检测的实验项目、检测的方法、检测的仪器以及如何出具检测报告。

三、结语

第一课堂实验内容项目化,采用多方案实验和改革实验评价体系,可以较好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切实掌握该部分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探索性实验和实验室开放制度探索可以开发学生创新性和逻辑性思维,带动学生了解科研方向和科研手段。第三课堂导师制制度可以让学生深入导师课题,切实完成科研任务。三个课堂融合体系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又可以加深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张长清,金康宁.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4):73-75.

[2]彭春元,张俊平.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思路[J].理工高教研究,,(4):123-124.

[3]张旭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2(1):114-117.

[4]丁铸,孙坤,刘伟,董必钦,邢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1):116-118.

篇6: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论文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现状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导致很多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系统的基础声乐教学。

有些人只会唱不会教,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不知如何与幼儿互动沟通,甚至上课时只能用音响设备播放儿歌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取消声乐课。

因此令许多幼儿错过了基础声乐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也令许多有歌唱天分的幼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

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说老师是学生的伯乐,那么师范大学就应该是孕育伯乐的母体,每一个从师范大学走出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像莫扎特发现贝多芬或昆西·琼斯发现迈克尔·杰克逊一样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当前哈师大学前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与国家宏观教育规划及师范大学立校之本所要求的水准还有较大差距,只有大刀阔斧的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改革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

教学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所以,首先就要搞清楚学前声乐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知识,传授什么技能。

应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作秀幼儿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

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综合能力

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够体现“师范性”的综合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最终能够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迫切需要。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很容易将“能力”解读为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演唱技巧等等。

如前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优秀幼儿教师,而不是歌唱家。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应该是幼儿声乐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应该把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培训目标。

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以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主,以声乐表演、演唱技巧等能力为辅。

由于目前许多幼儿园在管理上都比较严格,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幼儿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

对于幼儿园缺乏感性认识,接触学前幼儿时感到紧张、陌生、尴尬,不知如何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与之沟通。

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开始边干边学,无形中拉长了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时间,令许多学前儿童在一名“实习教师”的身边渡过了自已的幼儿园生活。

甚至有些幼儿教师由于长期工作不顺利,找不到职业感觉,最终放弃了幼师工作,这是对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

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如果不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知识,夯实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知识能力。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如果把教师比喻成苍鹰,那么专业知识就是苍鹰的翅膀,而德育则是苍鹰的羽毛,这只苍鹰能飞多高,不光取决与翅膀的形态与力量,更取决于羽毛的健康和丰盈。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再强,综合素质再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再丰富,如果不具备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满怀善意和慈悲地去爱孩子,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贴近儿童的心灵,成为儿童的朋友。

这样的幼儿教师,又怎么能够在幼儿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呢?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要把德育教育与声乐知识课教学结合起来。

声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地,是要让学生明白师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言行在未来可能会影响某个孩子的一生;让学生懂得当一个人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他的德行与个性便不再属于他个人独有。

幼儿惊人的模仿力要求教师必须慎言慎行;幼儿弱小脆弱的心灵需要教师悉心去呵护,用心去聆听;否则对幼儿教师而言,便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失职。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特别应该加强对“创新素质”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的通病,但这并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凶残地扼杀中国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令中国在世界绝大多数领域都落后与那些发达国家。

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功夫,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和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坚决地摒弃那些严重阻碍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古板教学方法,悉心呵护个学生头脑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星星之火”,并引导学生,让这“星星之火”最终升腾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燎原烈焰”。

这是当前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所应背付的重大使命。

前面已经谈到,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

仅仅让学生提高声乐知识技能方面的创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

如果一名幼儿教师只会自已写歌、唱歌,却不会教幼儿唱歌,不会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那么,在创新素质方面,也是不合格的。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方面,不应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上课时不能仅仅是复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启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

所以,就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而言,注意培养和开拓学生在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创新素质,必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去努力实现。

三、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一门与艺术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学习氛围相对松散的大学环境里,学习兴趣更显得犹为重要,没有学习兴趣做支撑,仅凭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自觉,很难让学生把一些重要但又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掌握在手中。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发扬教育教学的艺术性,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中国,学前教育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政府会把针对学前教育的改革方法纳入宏观教育规划的章程里,让学前教育成为社会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

国家会更加注重从幼儿园里发现人才、发掘人才、发展人才。

而对于高端人才的定位,也会从先前的单一型人才和领域型人才发展为复合型人才。

未来人才的培养将更加立体化、多元化。

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出的幼儿教师,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量在未来中国会不断根据需求而拔高,如果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就无法在未来的世界人才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

国家对人才的高质需求,无疑是对师范大学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为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进入中期发展阶段,而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教育篇).

[2]哈尔滨师范大学.45341高效能大学教学模式.

[3]杨宝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与量[J].华章,,(17).

篇7: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

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课,并且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普遍缺少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很难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并没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就业指导课不能称之为一门大学课程。诸多的问题,都大大说明了高校并不是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针对性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在课程讲述环节仍然侧重于讲解就业政策规定、分析当前就业形式以及就业择业的相关技巧等方面。内容较为陈旧,而且缺少必要的针对性,过于笼统,形成了“理论强、实效弱”的流行趋势。因此,还尚未形成崭新、全面的教学模式,严重缺少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等级能力测试以及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大大导致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缺少创新性

目前,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现场进行自由发挥。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部编教材和省编教材,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导致教学体系的缺失。

(四)缺乏较高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综合应用型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众多,大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礼仪以及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基于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职业咨询师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属于新兴的职业模式。而且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数量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兼任[1],缺少较强的专业性,而且也尚未经过系统完善的培训,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演现实生活的场景、片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行案例场景中,进而借助于一定的讨论或者研究来进行教学方法。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理论式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效果明显缺失。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就业形式紧密结合,侧重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多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案例。也可以对学生具体指出创业成功和择业的相关典型事例,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展开必要的讨论和角色转换。

(二)加强收集权威性的就业信息,展开实时分析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经常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实时分析与引导。例如:在就业指导课讲述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期间,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总之,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科学准确地就业信息,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势分析,不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课堂。

(三)加强媒体元素的整合与优化应用

在讲解求职技巧时,针对于个人求职简历的撰写问题来分析,要将多种不同形式的简历封面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电子简历和纸质简历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向学生实时分享出当前热门的视频简历资料。例如:在发布大学生考研信息时,要将近几年来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比较立体直观化;在讲授面试技巧时,把参过面试且对比性较强的视频资料分享给大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直观地分析出何种面试技巧的准确性更强一些,扬长避短,并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面试过程中的最高度化水准。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要紧跟当前就业的新形势,把握好就业节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争取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并且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悦.基于慕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19):147-148+150.

[2]汪军.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05):136-138+142.

篇8: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

积极响应当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物理实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所有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的教育理念.尤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或刚刚转型的本科院校来说,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综合类或理工科类院校必备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应该首当其冲,积极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勇于探索和改革,为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鉴于当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时的削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更有效地发挥出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需要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和努力尝试.

1正确理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旧式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亟待改革.各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发展理念,使高校的教育能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以及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1],需要具备直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学生初步真正独立完成和思考的实验课程之一,学生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否顺利、成功建立起积极发现问题、努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面对当今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改进和完善现有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达到真正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的目标.

2当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物理实验内容模块固定

但综合性不够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囊括了力、热、声、光、电的各个领域,尤其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可以对物理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实验内容相对较零散,实验与实验之间相对独立,关联较少,充其量只是让学生普及了一下基础物理实验的内容,但是对实验的探究和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训练不够.

2.2验证性实验占很大比例

大学物理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大部分的实验以验证性为主,而设计性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对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室硬件条件不具备;设计性实验费时费力,时间上或者师资力量上不允许.

2.3授课模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依旧采用传统实验课模式,即时间和内容是给定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给定的内容,限制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2.4无差别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一直以来作为所有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基本上课程内容是一刀切式的,导致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很多都是跟自己专业无关的,学与不学都可以,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当前提倡的应用技术型办学理念已是相去甚远,亟待解决.

3课程改革措施

应用型人才即生产建设和管理的一线人员,所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围绕如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展开课程改革.首先,从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分模块进行,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力、热、声、电、光的模块划分,而是每个模块内部的重新组织.比如力学实验中,对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既可以开设扭摆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也可以开设三线摆测量刚体转动惯量;再比如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3],可以将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和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等实验一起开设.通过这种系列性的实验方式,让学生从中思考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能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活”起来.其次,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大部分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毕竟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已经设定好,学生只需按要求完成即可.实验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由于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需要配套实验设备,而且对于实验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比较耗时耗力的工作,如果要集中在几周之内完成,难度较大,且效果不好.因此,对于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方式,可以采用课题式进行[4,5],即在学期初就将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查询相关的资料,对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思考与解决,真正实现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通过这个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在实验授课形式方面,往往和理论课一样,固定时间完成固定授课内容.然而,与理论课不同,实验课需要学生提前熟悉实验仪器,清楚实验目的实现过程及原理,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每一项在进行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包括查询资料及多次反复实验,显然无法在一节课中完成.因此,应尽可能实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侧重性[6,7],不能一刀切式地各专业授课内容一样,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是负面大于正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能够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并且将这些项目做大、做强、做精,那么物理实验课的作用和地位将会明显不同.而对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实验内容,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形式来予以补充.最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物理实验现象无法在实验室里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的文字上面.如今,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不能在实验室中实现的物理情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应适当增设仿真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将此作为研究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仿真性实验的制作过程当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为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与时俱进,勇于冲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现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大学物理实验不再仅仅是一门普及式的课程,而是真正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海生.应用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的改革与探索.大学物理实验,2006,27(5):123~125

2刘鹏,纵榜峰,许海峰,等.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铜仁学院学报,2015,17(4):102~104

3訾振发,吕建国.浅析《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合肥师范学院报,2011,29(6):43~46

4王忆,丁瑞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地方院校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5):81~84

5杨党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模块式教学探讨.大学物理实验,2009,22(4):91~93

6高兴茹,倪苏敏,宗广志.应用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86~88

7韩晓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6):73~75

篇9:浅谈高校声乐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一、声乐教学现状

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精准阐释歌曲的美,从而为其未来的歌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百色学院,每年大一开学第一周,声乐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新生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声乐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个学生每周一个学时,形式上对大一、大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年级段期末结业考试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四阶段从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生们很难与实习单位的要求相适应。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声乐教学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种就业的变化,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声乐教学观念的改革

(一)新型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来培养人才。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之后去了广西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说声乐教学要从以前的声乐表演型向师资型人才倾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声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如何唱歌,而且还要学会教别人如何唱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说课、做示范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学有所长,学即能用,培养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宗旨,集理论、表演、教学、演唱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以往的声乐教学和别的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一样,教师和学生是传授知识和被传授知识的关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还有的教师十几年不换教材,声乐教学曲目和时代脱节,使学生学习的曲目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必须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去经历、去探究、去比较、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只在关键性步骤上略加指引,鼓励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三、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改革。个别课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因材施教,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天赋,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是我国声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延续过来的教学模式,几乎存在于所有音乐院校。随着教学的深入,小组课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在知识的信息量上了解偏少,无法使学生系统性、完整性地了解声乐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一对一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适用,无法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还会加剧他们的疲劳,这时就需要小组课的加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们在谈论比较中逐渐掌握声乐学习技巧,提高声乐表演技能,然后教师逐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

(二)分年级教学模式安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声乐教研室将教师四个学年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规划,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月三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师主要讲解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及共鸣等方面的知识;一次小组观摩课,让学生们彼此评价,分辨正确的发声、呼吸方式。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处理,主要是以个别课和小组课交叉结合为主,教师结合音乐作品本身进行详尽讲解,同时进行启发式引导。三年级以声乐实践训练为主,模式上主要以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为主,同时带领学生到声乐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演出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综合能力。四年级是实习训练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基地,为学生赴社会实习保驾护航。

(三)启发式教学的反馈。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问题设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开一些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教师以讲座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一定量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己解决,在下次回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同学生所回答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点评,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自我创造、更新,从自身出发去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在相互了解中提高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自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近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能力。

四、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教师的口传心授、模仿、范唱为主,专业课的学习只让学生在演唱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关于声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就相形见绌了。所以在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学校就将学生的主专业课改叫声乐基础,这个基础除了小组课、个别课之外还涉及声乐演唱发声的原理与方法、歌曲艺术风格处理、嗓音保护、钢琴伴奏与演唱声部的配合等相关理论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声乐专业术语进行掌握,了解演唱审美,明确声乐演唱基本方向,为学生以后从事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突出地方特色。众所周知,广西是山歌的海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适量的山歌让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发现壮族山歌的艺术美,定期带领学生到民间采风,向当地的歌王、山歌传承人请教,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去户外举行山歌对唱,或者是晚会、歌圩等。这种不拘泥于课堂的交叉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能。

(三)歌唱语音的训练。歌唱语音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声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歌唱语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分为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和声乐作品训练两个部分,在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台词正音这门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歌唱语音训练的任务。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歌唱语音知识和语音发声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必须开设包含歌唱语言学、歌唱语音学、普通话语音、意大利语音等专门的歌唱语音训练课程。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一些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歌曲的唱歌要求,还可以开设这些不同语言的训练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不可能只学习一种语言的歌曲,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成百上千种。所以唱未经改编的歌曲是最能领会作曲者的创作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对歌曲风格的把握,进而完美诠释歌曲内涵。通过语音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语言学、语音学和歌唱语音发声技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控制语音发声能力,改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进而提高语音歌唱控制技术,最终达到吐字、咬字符合歌唱发声要求,完美诠演绎唱语言内涵。

五、结语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今后的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声乐作品的本体,挖掘与声乐作品相联系的音乐知识,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百家,,(06).

篇10: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改革论文

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改革论文

1.前言

职业教育体系中教师在篮球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学生在篮球基础上存在参差不齐,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存在较大差异等实际问题,导致篮球课教学中出现效率、质量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篮球项目的价值和功能体现。新时期职业教育篮球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转变,要从教师入手建立新式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原则,从教学的方式、内容、技巧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对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主动性,在强化职业教育篮球课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篮球思维,在创新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同时,做到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推进与加速。

2.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的原则

2.1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应该符合运动科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规律,要区别休闲篮球和街头篮球,要在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将篮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有效渗透,使学生建立起职业教育篮球的准确概念,做到对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兴趣的全面激发,确保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质量。

2.2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要以教学规律为基础,以学生篮球技能和素养发展为途径,这是合理进行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前提,职业教育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个体之间身体素质与篮球意识有着不小的距离,因此,在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有序而扎实地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意识,最终形成适于终身篮球运动的基础。

2.3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兴趣原则

职业教育学生的兴趣广泛,在篮球课教学里应该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突破口,通过兴趣的培养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对篮球课教学的积极心理定向,建立学生与教师良性的教学关系,构筑适于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创新和变革的新体系,更好地确保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质量。

3.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进行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3.1激发学生对篮球课教学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进行篮球学习的内在动因,是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的`学习要素,要在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激发学习主动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应该提供适宜的难度和内容,提升他们对篮球运动进一步的兴趣,做到对主动性的培养;对于有积极性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基础性训练和学习,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和练习强度,做到短时间提升学生篮球基础和素养;对于没有积极性且没有基础的学生,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应该通过多样化展示来建立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将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与普通基础训练相结合,做到对学生主动性与基础能力共同发展。

3.2强化职业教育篮球课的基本教学

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应该围绕如下几个环节重点开展基础性教学,一是,加强篮球步伐的教学,要通过步法的练习提高移动身体重心、变化速度和方向时脚步能力,以大量的蹬(地)、转(身)、变(变速、变向)技巧的熟练程度和爆发力量。二是,加强篮球手型教学,要提高手对球的感应能力,控制球与支配球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传接球、投篮、运球时手指和手腕的抖(腕)、翻(腕)、粘(球)的技巧熟练程度和爆发力量。三是,加强篮球综合能力教学,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对篮球比赛概念的理解,突出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技术,并且能很好地控制比赛过程。

3.3注重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篮球思维

在篮球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学生知识丰富,理解力强的优势,去弥补学生篮球基础差的劣势,把他们的知识、智慧渗透于教学之中,特别注重思维的联想启发、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知识联想思维。利用和开发学生过去已掌握的知识可以助教学一臂之力,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诱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想思维活动。二是,感知联想思维。培养学生身体的本体感觉与大脑内存的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三是,形象联想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四是,语言联想思维。即利用语言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联想思维。五是,易位联想思维。即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以学生共有的特点为依据,以联想思维为方式,教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此指导学生的下一个行为。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以上三点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篮球教学课的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增强了学生对体育常识的认知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篮球教学课的学习,学生更加懂得了篮球运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经验、新的办法,始终保持对专项练习的探索与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教学理念。

4.结语

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应该告别传统的方式,要展开教学内容、方式、原则的创新,通过对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全面重构,创建篮球课教学的新体系与结构,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中教师施教的基本原则,通过激发学生对篮球课教学的主动性,注重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篮球思维,强化职业教育篮球课的基本教学等途径,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的改革目标。

篇11: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论文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论文

教师培养是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师思想、专业素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师德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分层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方法和内容。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首要校本资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自身要不断完善,幼儿园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幼儿园是教师成长的一叶方舟。

1.以师德培养为中心,增强教师思想素养

通过师德培训和教育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情操,在工作中要讲奉献,比爱心,并且明确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建立岗位意识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我,创新工作。开展昆山教育行业精神主题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爱生、育人、服务、奉献”的行业精神。增强岗位服务意识和绩效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师评价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绩效考核方案》和《管理细则》的量化考核及奖惩制度的实施,在教师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争优争先的工作氛围。同时,深入贯彻《幼儿一日活动应知应会》,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制度,树立规范意识,规范教育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和指导策略,形成全园齐抓共管、团结协作的良好园风。

2.以园本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教师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把握各方面信息,使自身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压力。我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为教师拓宽专业成长的培养途径,并有专人负责,措施到位。

首先,利用每周一次的小组教研和间周一次的大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专业培养。以读书交流、教学活动交流、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活动中建立“人人是主持者”的思路,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教科研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逐步巩固互动参与式园本教研模式。

其次,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鼓励教师自学自练,互学互长,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同班级两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园内组织教学研究课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思维碰撞、案例研究、课堂锻炼,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业务园长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多听随堂课,及时了解教师制订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开展体育锻炼等情况,与教师一起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鼓励教师运用《纲要》观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实践进行反思,反思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常规现象,反思教学中的行为,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应不断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最后,在抓好园本培训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在职进修机会,使其能够自己主动寻找学习机会,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师资队伍。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对教师教育技能、专业技能及特色课程的培训,并充分利用园内外教育资源,拓展培训内容。

3.以分层培养为重点,满足教师成长需求

帮助教师树立目标意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要。我们根据教师制订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应培训措施,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专业教师上好特色课,年轻教师上好研究课。骨干教师着重在“教”和“研”上下工夫,出成果;年轻教师着重在基本功上练基础,强素质。同时,我们对不同教师有不同的量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园长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除园内、外组织的教学观摩以外,还应积极开展互听课、随堂课,同时认真记好课堂纪实,填写好过程评注和课后评价。骨干教师每年至少上两节示范课,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两篇高质量的经验文章向有关报纸、杂志投稿,至少有一篇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不断加大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老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更要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专题文章、每月一篇随笔、每学期一篇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针对青年教师我们要求在学习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学历进修、备课、撰写教学反思、随笔等学习、运用新理念、新观念。针对中青年教师则要求在熟悉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撰写教育叙事、论文等领域凸显创新思维,努力构建个人特色风格,在师德、业务方面成为幼儿园的中坚骨干力量。针对中年教师,我们要求其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时代节拍,在教育行为上不断加强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提高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年轻教师既要热情帮、带,更要勇于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互促互进。

总之,通过幼儿园层面的培养,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

篇12:中学语文析题课之我见论文参考

中学语文析题课之我见论文参考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0余年,从中收益匪浅,然而使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语文教学中要把握整体艺术美。

可是,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随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把语文课的课文变成了题型,象高考题那样,把完整的课文切成碎块,课堂上只讲这些题型,而不讲课文,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题型课、析题课。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究竟有什么利弊呢?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见解。

一、“析题课”损害了课堂整体的艺术

细推敲每一篇课文,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可是,“析题课”却把课文分割成破碎的小块,这样就失去了语文的整体联系,很难把一个形象的整体讲得生动形象,严重扭曲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造成了课文的畸形。譬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的性格变化,以及悲惨结局本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祥林嫂由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由于封建剥削、封建压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她的束缚和毒害,才使她一步步地走向麻木,以致于死亡。这前后情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丝毫不可分割,在讲述上应是一套完整的课堂艺术,教师应通过讲述,把这一整套课堂艺术,循序渐进地、步步深入地融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假如把这篇课文切成题型,分成几块,就很难使学生受到感染,大大损害了教学效果。小说散文如此,即便是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说明文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结构也是互相联系,其逻辑十分严密。一篇好的说明文、议论文,它们的结构层次也是一个网络神经图,彼此联系紧密,密不可分。如肢解成题型,实际上是破坏了作者的构思意图,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二、“析题课”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

十六、十七岁的高中生,思想仍处在一个好奇、幼稚的发展阶段,他们爱好一个事物,往往靠兴趣、情趣入门。析题课一般是比较枯燥的、乏味的,因为这些题型,是按照考试类型的几个板块设计的,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一篇好的课文,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发展的,可以使学生精神凝聚,感情亢奋,甚至达到入神的地步。因为这些课文的一个个感情触发点,象红线串珠,是紧紧串在一起的。学生的感情思维过程随着这一粒粒的红珠子的出现,感情的火花一个接一个地闪光,那些支离破碎的题型又怎么能使这些电光石火串连在一起发光呢?因此,“析题课”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后进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弊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来就成绩不好,对学习无兴趣,析题课更是造成学生无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听课无兴趣,学习上的失望,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恐怕也是当前中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

三、“析题课”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水平发展

一个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备课,实际上是在备学生,要从学生方面考虑讲课。课堂上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实际上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获得课堂内得不到的东西,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中学生思想活跃,想象丰富,正好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到广阔的思维空间去遨游。一篇课文,其艺术的闪光点是一串串的,教师点燃一个艺术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会顺势蔓延下去,使之蔓延到更远更远的地方。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教师在讲到贾宝玉厌恶《五经》、《四书》,不谙于封建世俗,不热衷功名利禄这些闪光点,学生可以通过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感情变化,想象贾宝玉以后的性格变化,甚至可以联系当今现实以致未来,大大丰富课文的思想意义,开拓思想上、艺术上的空间,加深课文的反封建主题,如变成析题课就大大遏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只能局限在课文题型的小框框里,甚至连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诸要点也受到损害。

四、“析题课”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语文课不是纯粹的字词句综合体,它是集知识、美感、思想教育为一体的有机体。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要把素质教育始终贯穿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还以鲁迅《祝福》为例。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范文,祥林嫂悲惨的遭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那些支离破碎的题型,很难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其中。那些题型切断了课文的感情网络,削弱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情感,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意义。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所教的两个班程度相等,一个班我按照课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导思想,分析课文,综合要点,自然把情感融进课文,这个班学生受到很深的感染,一节课下来,不少同学眼含热泪。还有个别学生在课堂就呜咽起来;另一班学生我按题型课教学,尽管也努力地把情感溶进题型,一节课下来,我口干舌渴,可学生情感不见怎样动容,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梦乡。其效果差异之大,由此可见。

五、“析题课”不一定使学生得到真正的知识

有些教师认为:“析题课”抓住了课文要点,紧扣考试题目,省时、精炼,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的知识。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偏颇,能使学生得到多少知识,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一方面又取决于教师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感人,这样才能使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任何真正的知识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的,“析题课”很难使学生达到这种入神的程度,因而就会减少学生接受知识的契机。

当然,世间的事物也不是绝对的、纯粹的。“析题课”是应该摈弃的,但却也应当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恰当地切入一些重点题型,切入知识要点,这样会收到更佳的效果。因为学生正处于高亢的情趣中,趁机切入必要的题型,便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浅谈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