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标记在投篮教学的用途论文

陆上邻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陆上邻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议标记在投篮教学的用途论文(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小议标记在投篮教学的用途论文

小议标记在投篮教学的用途论文

学习内容:原地体侧运球,翻腕持球于身体右侧腰间,右手在下掌心向上,左手在上按住球,保护好球。原地至下而上完成单手托球练习,并在球即将离手的瞬间完成由小指―――食指―――中指―――无名指顺序拨球,抖腕使球沿其中轴线向前旋,并从中指和食指之间竖直送出。原地衔接动作2完成提右膝,伸展左踝、身体、手臂,竖直向上拨球1~2米,并原地接住球。教法要求:1.2.1持球时要采用基本站立姿势,培养学生保护意识。托球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朝上,托球的下部,在充分向上起跳时左手辅助控制球的稳定性,借助身体上升惯性,手臂向前上方伸展,抬头看向标记,用力屈腕、挑指动作使球由食、中指之间向前柔和地投出,双脚落地缓冲。

学习掌握跨步接球及持球移动技术:

场地布置如图:教师在圆圈内从上向下依次标为“左”、“右”、“左”,根据性别和中、小学学生的身体条件对步幅按比例调整,并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把步幅相应扩大。学习内容:徒手模仿接球,并完成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抬头、腾空、屈腕、挑指技术动作。教师手持一球,站在“左”和“右”之间让学生按照前一个练习做,提示学生在跨出第一步时必须准确地从教师手中把球拿走,然后跨左脚跳起,在空中完成投篮。要求学生借助球场上的“第三只手”篮板,将球投向标记点处,完成投篮。教学要求:强调脚必须踩入圆区内,最后一步尽力跳起,空中身体姿势协调舒展,控制好手上用力,双脚落地屈膝缓冲。及时纠正屈腕、挑指技术动作,提醒学生保护好球。抬头努力将球投向标记点,初学者10个为一组练习,命中率规定在70%,逐步提高到90%以上。

学生自己运球做行进间低手投篮:

学习内容:运球,跨步做行进间低手投篮。带球慢跑三五步做行进间低手投篮。半场范围内带球跑动中做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左脚落入椭圆的同时,用力将球运至离身体稍前一点的地方,等球反弹起来看准球跨出右脚接球翻腕控制球。学生动作要连贯,并要做出一大二小三腾空的节奏将球投向标记处。反复练习提高行进速度,使手脚熟练配合,突破难点。

结合球的.行进间低手投篮:

学习内容:中、快速传切上篮练习。运球变向行进间低手投篮练习。左手运球完成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要求:掌握好传接球的时机,保持身体平衡。组合动作,运球变向、转身突破行进间高手投篮,提高动作的衔接能力和学习兴趣。练习左手时严格要求学生,除了辅助持球外一律使用左手完成动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总结: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动作让学生掌握并不难,关键在于弄清概念,授课要领和方法得当。当学生把行进间低手投篮当成一种轻易得分手段时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授课内容。找到学习动机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篇2:活标记在晨间锻炼中的应用论文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积极互动与主动探索的?环境支持与教师指导可否实现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的相互转化?这其中有没有一种有形的材料可以实现二者的自然转换与融合?

在晨间锻炼活动中我们找到了一种中介物质材料一活标记,实践证明活标记的使用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环境支持与教师指导的自然转换,还实现了幼儿的自主管理,让教师们体悟到无声的语言远胜过有声的.语言。

一、什么是活标记活标记是指活动的,可以灵活、反复使用的,具有一定指引、提醒、警示等功能的简单图文标记。

二、如何制作活标记活标记是根据晨锻活动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孩子们讨论设计并制作而成的简单图文标记。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活动性。活标记是经过封塑的,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需要在不同场地灵活、反复使用的。

2 参与性。小班的活标记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孩子们参与制作;中班可以师幼共同设计制作;大班则可以自主设计和制作。

3 多样性。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图画与文字,还可以将数学、语言、美术、音乐等内容都融入到活标记中。活标记的形状也不拘一格,平面与立体,大小各异,多种多样,甚是有趣。

三、活标记的应用原则

1 符合年龄特点

首先活标记的使用必须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小班可以采用孩子们喜欢和熟悉的动物、水果、汽车、卡通形象和少量的常规标记作为活标记,而且尽可能是立体的、形象夸张些、对比强烈些、体积较大些:中班则可以加入各种图形、色彩、数字、生活用品等活标记;而大班则更多地放手让幼儿去讨论,产生出表情图、文字、算式、音乐符号和更多的标准化标记的活标记。

2 整合多个领域

可以整合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与目标。如:大班提供各种不同种类的活标记,中班提供1~10的数字活标记,小班提供5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标记等,鼓励和引导小朋友尝试按不同的方法自主讨论活标记的摆放顺序,来设计走、跑、跳、钻、爬、攀登的路线与规则,从而融科学、语言、美术等教育于晨间锻炼之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分类、排序、守恒、环保、责任、互相帮助、合作、社会规范等教育行为。

3 呈现由少到多

在使用活标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由少到多的呈现原则。晨间锻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基本动作与体能,活标记的使用只是一种积极引导、暗示、激励、强化的外在辅助材料。因此,应由少到多、由熟悉到陌生、由非标准化到标准化,给孩子适量适时的刺激,以更好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 常规要求情境化

教师应将常规要求与行为规范隐含在游戏情境与材料中,以活标记的变化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活动。如,中班骑小车游戏,老师就请小朋友做小小设计师,重新设计“开发区大道”,孩子们提出了在道路中设绿篱、上坡、转弯、人行道、交通警察等有趣的情境,并在游戏时制作了有趣的活标记,因为是小朋友自己设计制作的,活动中他们更加专注,小心翼翼地开着小车穿过绿篱、爬过山坡、绕过陷阱,到达终点。

从大声到小声、从有声到无声、从他律到自律,孩子们在操作、摆弄活标记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管理自己与他人,晨间锻炼变得更富趣味、轻松与快乐。

篇3:解读《语文课标》抓好阅读教学(教学论文)

解读《语文课标》抓好阅读教学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二、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各个年级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学过的诗文,要提倡多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一生。那么,三、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读好书呢?

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其次是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 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

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5)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开拓学生创造新颖句型、句式的视野。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张 永 利

2 0 1 0年 2月

[解读《语文课标》抓好阅读教学(教学论文)]

篇4:理解语文课标做好口语教学论文

理解语文课标做好口语教学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的培养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山区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针,精心地设计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和内容进行科学地教学。一、结合课文,培养语感。二、借样仿效,设立“对话。”三、巧设情境,触动灵思。四、特置焦点,激发评论。

【关键词】语感 仿效 情境 焦点

新《课标》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中,学会认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为了有效的培养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山区中学生“说的机会少,不好改口音”的实际情况,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针,精心地设计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和内容进行科学地教学。

1 结合课文,培养语感

据说,一位记者曾专门采访一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这名教师每课必读,以范读、点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记者向教师请问缘由,这位教师答道:“读是学习语言的特征。学语文不读怎么行呢?我就是希望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在嘴巴上体现出来!”读课文可以培养学习的语感,也可以培养朗读的乐趣。我也给学生上过朗读课,课上提出两个很简单的要求:一自选朗读内容,但必须是课文中的;二朗读时,大家都能听到,如有人说没听到的,则须重读。开始学生不敢举手,后来按学号抽人来读,但很小声。于是我鼓动学生说:“不要怕,先不管读得好不好,能站起来读就是最好的。大家应该相信自己,‘我能行!’”经过几轮鼓掌后,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有的学生读了好几次,依然兴致不减,大家都兴趣盎然。课后,有学生还特地对老师说:可惜这节课过得太快了!有的同学还在周记中对这样的课表示大加赞叹。这种培养语感又激起乐趣的朗读课,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还能让学生更容易体验到自己的进步,给他们一种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当然,作为教师还应当注意鼓励学生克服怕开口、害羞和紧张的心理,循序渐进、多鼓励、少纠错甚至不纠错的方式,关键只在于他们是否勇于参与。

2 借样仿效,设立“对话”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国外留学生每周有一节“对话课,”上课的教授提问又尖锐又刁钻,难倒不少留学生。当时我就想,何不仿效之,以“对话课”上口语交际训练课不是很好吗?于是便以《谈谈上初中后的学习体会》为话题,上了一节妙趣横生的“对话课” 。同学们至今还记忆犹新呢!当然,口语训练不考查才智和思想方面,只要能参与说就行了。对话还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话的态度。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态度不可居高临下,肆意指责,而应平易近人,面含笑容,多鼓励学生参与。一是对话的难易程度。对话应旨在参与,训练表达,不在于难倒学生。所以对话应切合中学生的实际,必须是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难易适中,不可要求过高,但也不可太简单,应有一点思考的余地最好。不要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式的问答或对话练习,而必须符合口语教学“听,说,读,写”四会的要求。

3 巧设情境,触动灵思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发展学生自主性的`原因之一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吧!如:假设你要参加竞选班长,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管好这个班呢?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吧!有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有同学说“我乐于助人……”再如:假如你要把自己家乡优美的景色告诉你的朋友,或者把家乡的变化告诉你的同学,你怎么说呢?有同学说“我的家在一个小镇上,四面都是山……”有同学说“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是变化却很大……”这样巧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思维,大家就会觉得有话可说了。

情景创设一定要符合说话的特点。这要求教师在选择口语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千万别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不能展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的话题进行说话训练。比方说,我根据农村学生熟悉农村生活的特点,开展“说说我的家乡”、“我家乡的特产”等比赛,让大家都来说自己熟悉的事物。这对学生口语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4 特置焦点,激发评论

新《课标》还建议:“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发展学生自主性的原则之一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笔者特意设置一些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焦点,让他们自己去评论。如《看课外书好不好》,还提示大家可以去采访调查,寻找根据,而后形成观点。评论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最后形成两方。一方认为看课外书好,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并且引用新《课标》的规定,还有语文教师的话作为根据。一方认为不好,因为读不健康的课外书就像交了不良的朋友,有百害无一利。如果时间安排不好的话,还会影响学习等。通过评论,不但激发了大家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真是一举三得啊!

当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把握一个度,别让学生的热烈讨论跑题,或者由于互相不服气而产生人身攻击的事情发生。讨论一定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因此,教师要注意焦点的设置。

总之,我们的口语教学一定要建立在理解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口语课的教学效益。

篇5:excel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用途及运用论文

excel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用途及运用论文

成本会计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的必修课,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科的核心课程,其不仅公式多,计算多,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及应用性更是其显著特点,因此教学难度很大。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应用工作,是学习好该课程的关键所在。然而,《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板书+PPT”讲授完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实际工作中,EXCEL 电子表格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及功能,已广泛应用于财会工作中。同样将其应用于财会教学工作,也带来很多帮助和启发。实践证明,将 Excel 应用于财会类《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将理论指导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EXCEL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计算量大、公式多、表格多,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计算方法和过程的,同时这些成本计算表格的数据反映了核算过程中数据的来龙去脉及对应关系。但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展示在黑板上,也不可能把每项数据的计算公式都列示出来,甚至很可能连非常关键的计算过程也无法列示,此外,黑板板书的不可保存性也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上课过程中不少学生往往忙于记笔记而疏于认真理解和思考。而用 PPT 辅助教学,也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图表照搬到 PPT 中,这样“搬家”的图表是静态的,而且一页一张图表,一页一页地翻看,根本不能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计算流程,难于反映数据的来龙去脉及对应关系,学生更是感觉眼花潦乱,理不清头绪,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然而,Excel 软件本身具有强大的文件编辑、表格编制、公式定义、计算等功能,不仅能制作各种文件及编辑各类工作表,还能在工作表中定义、编辑各种计算公式,据此自动计算相应数据,从而系统全面地反映出成本计算的步骤及计算表数据的计算过程,很大程度上方便和简化了成本计算表格的计算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Excel 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系统全面地反映成本核

算的程序,流程清晰明了,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新建一个 Excel 文件同时可以创建 255 个工作表,这些工作表每张表都可独立存在,各自独立编辑各种表格及定义计算公式,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作表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快速切换,每张工作表内的数据,工作表间的数据还可以相互引用,并且定义好公式的单元格数据是自动计算得到的,既便捷又准确,同时定义的公式,引用的路径等信息都清清楚楚列示在工作表的窗口栏上,方便教师讲解计算的具体方法步骤,这种直观动态的列示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对计算公式和方法的理解,计算机自动计算结果,也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Excel 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要讲解的例题,首先向学生展示课前已准备好的空白数据表格,接着和学生分析要填列数据和计算公式的表格,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一起填列数据及定义公式,改变了原来的“老师满堂讲和灌”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自主学习方式,大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Excel 应用于成本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财会人员工作素养

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一起填列数据及定义公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整个成本计算的程序步骤及数据间的勾稽和对应,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成本核算过程层次分明,联系密切又环环相扣。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引用的数据,一处错便处处错。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严谨、小心细致,从而培养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二、EXCEL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准备

对于学生,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学习Excel 软件的常用功能,尤其是要掌握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功能,这样上课时将所学知识立刻应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应先将授课时拟用的各张表格编辑到 Excel 工作表,不能在现场编制表。值得注意的是,事先编制的表格中只能填列文字部分,数据部分不管是已知数据还是要求解的数据都不能填列,也不要设置公式。

做好这些编辑后将表格存入文件中,上课时仅需打开,通过大屏幕投影便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这样不占用上课时间制表和板书,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 Excel 中字体颜色等辅助功能,将表格的关键词等用颜色凸显出来,以便提醒学生注意,教师讲解时也能重点突出。

(二)课堂讲解数据计算过程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 Excel 本身具有的功能向学生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 Excel 应用在成本会计中的便捷和高效。具体为在讲解例题计算过程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一步一步将已知条件列入相应单元格,让学生对题意更清晰,解题思路更有条理,接着引导学生明确哪个单元格需要计算,计算的公式是什么,是求分配率、还原率还是加和等,然后和学生一起定义公式,运用 Excel 本身的公式功能自动计算出每项数据,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每项数据的计算过程。

在这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公式的计算步骤理解还不够,可以借助板书,从数学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先在黑板上一步步比照教材上公式的步骤进行核算,让学生先理解掌握公式的计算步骤,再到利用 Excel 的定义公式功能实现,板书与 Excel 表格这样结合使用,交替补充,相得益彰。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EXCEL 中的公式审核功能清晰呈现以上已数定义了公式的单元格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追踪引用单元格来查找该单元格的数据是由哪些单元格计算得到的,并将会以蓝色箭头清晰地标示出,让学生非常直观全面地看到核算的过程,明白了数据间的来龙去脉和对应关系,还掌握成本核算公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后表格的保存和上传

课堂授课结束以后,为方便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巩固、消化及复习。教师往往在课后还要将上课讲解完成的例题及 Excel表格等资料保存并上传到公众学习的平台,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这些上传的资料都是授课讲解后保存的资料,表格中的各项数据及计算公式等都已完整列在其中,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就如重温一遍上课所学的内容。为了方便学生课后学习,教师在上传的这些表格中,还可以利用 Excel 的批注等功能,将一些关键点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并在这些关键点旁边用批注提醒学生复习或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真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Excel 强大的计算功能为财会工作带来了极大便捷和高效,目前 Excel 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根据开放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应改变原来的教学手段,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运用 Ex-cel,既能将理论融于实践,又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今后的实务工作奠定基础,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江霞。Excel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江希和,向有才。成本会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秋生。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J].时代报告,2012(13)。

[4]明永红。浅谈多媒体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师,(8)。

[5]邱德君。浅谈 EXCEL 电子表格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2009(2)。

篇6:小学篮球课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启发式教学论文

小学篮球课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启发式教学论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就如何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及启发式教学法的种类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与探讨。并就启发教学在小学篮球课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通过实例介绍了情感启发、讲解启发、质疑启发、声音启发、对比启发等方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篮球课;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Shallow to discuss primary school basketball lesson Central Plains singlehanded to shoot heuristic education at the shoulder

wanjiangNO.3 school Author: Zhang Hongxin

Abstract:Heurist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How correctly to understand heuristic education and heuristic kind and content of teaching method carry on researching and analysing and discussion it will be article. Inspire teaching in basketball lesson Central Plains singlehanded to shoot teaching recommend emotion inspire through instance at the shoulder primary school, explain inspiration , query inspire , sound inspiration , compare method of inspiring etc.

Keyword:Heuristic education; Basketball lesson of primary school; Shoot singlehandedly on the shoulder in where it is; The method using

1、前言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它的成功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小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

启发式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目的,不直接把规律和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巧妙地诱导他们思索,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启发式教学运用于小学篮球课中,在于它能促使小学生对较为复杂的篮球理论和技能战术尽快理解和掌握,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分析与讨论,

3、分析与讨论

3.1“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

3.1.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需要而提出的。其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以用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到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促其对体育的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任何体育课的思想。

3.1.2“启发式”教学概念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3.3.3“启发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3.3.3.1长远效益原则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一下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注重学的眼前效益,完成教学中任务,使学生在课上达到教学要求,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现在,而且放眼未来,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影响学生终身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好的认知体育,了解体育,产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的心理,让学生感到体育不仅只是可以健身,而且还可以从思想上使人坚强,面对困难时可以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为学生终身体育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3.3.2科学合理原则

“启发式”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不是让学生仅凭兴趣和爱好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课上没有组织、没有规范的自由式的教学。“启发式”教学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模式程序的设计合理,组织、教法灵活巧妙,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适当负荷的运动规律。

3.3.3.3学生为主原则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充分的体现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来展开,教师是配角,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角,起主体作用。在这里,我们应该认清主导与主体的区别。

3.2小学篮球课中原地投篮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

3.2.1情感启发

心理学家认为,在促进不生积极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在愉快、喜爱、满意等情感体验中学习,学习效果则好。反之,学习效果则差。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有的学生则很难学会,没有学会的学生此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越急越不会,甚至还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调节和处理好学习情感的问题。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例,在教三步上篮时,有个学生掌握不了,教师在指导他练习时急求成,指责了学生。由于教师的责怪,更增加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负担,结果动作越做越糟。教师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过激,于是在后几堂课中,他用鼓励性的语言,耐心细致地指导,结果这个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动作。事后,这个学生说:“老师鼓励耐心教,我就有信心学”。这个事例说明情感确实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投篮时也一定要用调动情感的手段,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唤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3.2.2讲解启发

教师简明生动、富有逻辑性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快地掌握教材内容,怎样才能使讲解更有启发性呢?讲解时,必须结构严谨,富有层次,可分三层进行:

1)了解性讲解。在初教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首先应把身体姿势、持球动作、发力顺序、出球方向、腕指技巧等基本要素讲解清楚,并结合示范,使学生对该动作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进一步感知、掌握该动作打开思路,创造条件。此时的讲解不应照本宣科,而应简明扼要。

2)理解性讲解。这是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一步。这时,教师应当把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反复细致地分析,并联系有关基础理论知识配合讲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同时,还可采用口诀、比喻等有趣的形式,增强启发的效果。

3)巩固性讲解。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在小学生已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重新回顾一下该动作的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深化和提高,使小学生在归纳中得到启发,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3.2.3质疑启发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好方法。质疑启发一般分为二步进行:一是出疑,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在练习之前或进行中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所学教材发生兴趣和好奇。二是解疑,问题提出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解疑,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的解疑,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解决关键性的疑点问题。如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曾尝试性地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疑点:(

1)怎样持球?(2)球出手后手型怎样?(3)球出手后在空中怎么样旋转?以此先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共同解疑,达到启发的目的。质疑启发是否恰当,能否见效,关键是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善于找出教材的疑点,掌握出疑的时机,这样质疑才能更富于启发性。

3.2.4声音启发

篮球技术动作有其固有的节奏性。这种节奏是指各个动作之间按特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的比例交替进行和完成的。如何使学生掌握动作的节奏,是提高技术教学质量的重量一环。用语言提示和节拍等信号来启发掌握动作的节奏,效果比较好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中,初学都不错往往手与脚的配合不好,不协调,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蹬、伸、压腕、拨指”。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能正确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和节奏。正确的声音启发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教师在运动时要选择恰当的声音刺激,做到及时、简洁、准确。

3.2.5对比启发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运用对比启发是通过对两种以上的技术运用分析对比,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如教投篮,给学生做出高、中、低三种不同弧度的示范动作,然后 分析比较,启发不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抛物线。

对比启发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可供比较对照的内容提问学生,启发不生进行求同析异的对比。对比启发对学生视野的扩大,技术概念的形成,记忆的巩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大有益处。在投篮技术教学中强调球出手后的抛物线。因为抛物线的高与低对投篮命中率有重要影响,影响抛物线的高低取决于投篮出手角度和出手力量,出手角度和出手力量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持球方法和发力使球旋转。抛物线归结起来有高中低三种,究竟哪种理想呢?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进行分析和比较。

1. 低弧线:球的飞行距离短,力量容易控制,但由于球的飞行弧度或接的篮圈水平面,篮圈对球的有效面积暴露小,因而不易投中。

2. 高弧线:球的飞行入篮弧线过高,近于垂直,篮圈暴露在球下的面积最大,球易入篮,但球的飞行路线太长不易掌握,球飞行的方向及动作的动力定型难以形成,从而影响命中率。

3. 中弧线:球飞行弧线的最高点大致与篮板上沿在一条水平线上,球篮的大部分暴露在球的下面,容易投篮命中,经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抛物线。

通过对动作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既演化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智能,从而获得了好的学习效果。

3.3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要把小学生视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从小学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他们开动脑筋,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和揭示篮球运动的内在矛盾。其次,要求学生不仅动手,而且动脑去获取知识,去掌握篮球技术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求启发式教学应当体现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上,体现在教师采用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手段上,使启发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运用,使小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3.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启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及时小结等几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启发教学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2)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培养学生用眼睛用心观察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用耳听讲的能力;用手和脚进行练习的能力

3)要善于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和水平组织教学。例如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和要求均要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如果教学内容和要求超出学生的接受程度,将启而不发。但要求过低,不仅启发式毫无意义,反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只有在既深入钻研教材,又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有效地进行启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小结

总之,在小学篮球课中原地投篮启发式教学的实施中一定要遵循以上所提到的“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其必须坚持的原则,运用以上的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小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满堂灌,应留有余地,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特别要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黄志高 启发式教学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17):61~62.

周丽华 谈篮球课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J]. 抚州师专学报, .52~54

邢玉香 投篮教法新探——剥夺视觉投篮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72~173

篇7:高中《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作用论文

高中《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作用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至今没有明确具体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前的依据是什么呢?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比较简单笼统,时间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之前,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描述不够清晰具体,难以对新课程实施给出有效指导。面对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发出了“其它学科都有课程标准,我们的地位还不如体音美学科”的感慨。在今年暑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我们仔细分析了其它学科高中、初中课程标准之间的共同点,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以下简称《课标》)的相关理念、方法指导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工作,取得了大家都比较认同、满意的效果。

一、《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实践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础

高中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应该是一致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印证: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并没有区分高中、初中、小学,这说明各学段的主要任务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分析其它学科高中、初中课程标准有关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的描述,其核心思想也是相同的。因此,评价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们以《课标》的五条基本理念为指导,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看教学目标是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是否精心创设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环境,是否实施了有效的分层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是否开展了真实的合作与交流。清晰明确的标准,成为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努力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手中既有了“本”(教材),又有了“纲”。

二、《课标》对当前初中教学中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突出的、对教学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有些是课程目标和要求方面的问题,是国家对该门课程的要求。《课标》对解决此类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方法的指导,一些教师总怀疑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总是习惯于按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和预设相差甚远。《课标》对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建议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都能够作出符合自己学习的选择。” 《课标》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没有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发展到某种程度”,关注的是相对的提高,这就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性建议,为教学目标分层提供了方向。

三、《课标》“实施建议”对初中教学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具体途径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根本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新课程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背景因素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师生组成的共同体中,通过师生交往为主的活动过程,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总目标的教学活动。《课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具体途径。譬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否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等,是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面前的迫切课题。《课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借鉴其它学科中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师借鉴已有的经验,最容易取得教学成功;二是强调了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两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首选的教学模式;三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需要加强探索和积累,信息技术学科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源泉。

四、《课标》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主题和标准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贯穿于各个实践活动之中。《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针对每一个内容主题,都给予了具体的活动建议。譬如,在“多媒体信息表达与加工部分”,活动建议“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例如‘可爱的家乡’‘保护水资源’等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完成作品。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相互交流,共同欣赏。”在初中“用Pow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借鉴和运用,同时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活动主题开阔了思路。《课标》在“案例”部分提供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案例和案例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充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进行教学设计,并付诸教学实践中。

五、《课标》“评价建议”可以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依据

《课标》“评价建议”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评价的组织实施三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给出了系统、具体、明晰的建议,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最权威的论述。“评价建议”中大部分描述是关于整个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高中学段。因此“评价建议”也可以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其精神,结合初中学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评价量表,进行有效的评价、合理地应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

在培训活动中,我们和教师一起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有关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论述,结合新课程通识培训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专题教学案例研究,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转变教学方式,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思路和体会。在秋季开展的优质课和说课评比活动中,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培训效果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魏雄鹰主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8:析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构架朗读教学新思路的论文

析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构架朗读教学新思路的论文

【论文摘要】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手段,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强化语感的有效策略。朗读教学务必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牢牢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关于朗读教学的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本文拟从“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三个方面训练学生朗读文本,提高小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朗读教学;新课标;新思路;新举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版)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四多两少” 的问题:空洞繁琐的分析多、不必要的提问多、作用不大的板书多、矫情做作的腔调多、学生潜心读书时间少、有感情地自然朗读少。从而学生朗读不自然,朗读腔调矫情做作,在朗读中没有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朗读能力不高,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导致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有不少困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学习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朗读,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

1. 学前读

学前读。指初读课文,表层性朗读。讲课前,先让学生默读,由学生不出声地自由朗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

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化初读,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使每个学生做到三读:一要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要读得通顺,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要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了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励学生强烈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课文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在朗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提升思维品质;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

2. 学中读

学中读。即在第一环节“读懂”后的第二环节“读懂”。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其训练过程要注意三点:一要紧扣重点,不面面俱到。二要根据教材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少量的一般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琢磨。三要建立整体性观念,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必须从整篇课文着眼,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孤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

3. 学后读

学后读。指理解后读,做到熟读。无论学什么,都要有个练习过程,熟读才能生巧。朗读训练要从技巧与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和停连的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

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配乐朗读,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朝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学生从课外朗读中得到源头活水,变枯燥的朗读为有趣的乐事。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教育,多朗读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由此,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比如内部技巧的“情景再现、逻辑层次、感情基调”,外部技巧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就缺少具体的指导。不少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养成了学生“夸张的、大起大落、拿腔捏调”的习惯,这种矫情做作的朗诵腔,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和克服。总之,小学朗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中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它不只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够阅读并理解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丰富其精神世界。

【结束语】

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育学生感性力量和理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篇9:基于服务外包专门用途的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基于服务外包专门用途的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法。近30年来,英语界对ESP在课程设计、教学法、教材建设和编纂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工具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相比之下,日本的专门用途日语(「専門日本語」,Japa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JSP)教育研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仅有30年历史的年轻领域。伴随着国际软件外包的迅速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也迅速发展,其中对日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超过中国软件外包整体收入的一半以上,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的日语听说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弱,缺乏日企文化素养。既懂技术又懂日语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瓶颈。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理论,借鉴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服务外包专门用途的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目前高职日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能力考试真题训练,会话部分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自我介绍、购物等内容。教学方法以“学生听音选择,教师翻译讲解”为主。这样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学生较长时间的精力集中,渐渐地会让学生对听说课程产生反感。

2、教材内容陈旧、高职高专日语听说一体化教材较少

目前市面上的听说教材主要都是针对大学日语专业的,如:《大学日语听说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本语听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高职高专日语听说教材目前仅有《当代商务日语听说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日语听说实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两本,且都是商务方面的。

听力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能力考试听力专项训练用书,一类是综合日语课程的配套听力用书,还有一类是市场类教材。和综合日语配套使用的听力用书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训练,强化综合日语课堂上学到的单词、句型,学生听力的训练比重较少。纯粹知识点的训练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听力教程是按主题编写的,但没有学过的单词文法的过多出现增加了听力的难度,学生会觉得太难,不愿意做听力的练习。

另外,部分初级听力教材的语速过快,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会话教材主要有商务日语会话和日常生活交际会话两大类,商务日语会话内容过难,不太适合初级阶段的学生。

再者,听说一体化教材较少。高职高专非日语专业基本上不会开设听力和会话两门课程,听说训练是交叉在一起进行的。

3、学生听说学习效果评价手段单一

目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主要是笔试,无法体现出过程评价,也无法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导致学生只注重听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口语的训练,最终导致学生们学的'是“哑巴日语”。

4、跨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面对零基础的学习者,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单词、语法的讲解练习上。学生对社会文化背景不了解,在听的过程中仅根据语言知识,很难快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

语言学家提出:“既然语言会因语言情景的不同而变化,那么就有可能确定具体情景中的语言特色,然后依据这些特色作为学习者课程的基础。”Dudley-Evans and St John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普通教学法的差异有两点,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有在其专业领域的学习工作经验中形成的认知学习过程。

在教学模式上,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教学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专业英语需要内在的刺激。它一方面应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满足他们作为语言最终使用者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上,Dudley-Evans and St John提出“深入终端策略”,就是设立一个任务并让学生去完成。也就是任务教学型手段。

在自编教材方面,Dudley-Evans and St John认为自编教材使所教内容和真实内容更加匹配,能够提供多样性内容,分类练习,更好地展示所教材料。

为适应社会需求,我国高校日语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为目标的务实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始显现出JSP教育的特征,但目前国内JSP教育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

相关专题 标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