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文

在落星田看月亮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在落星田看月亮”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学教学论文(共14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生物学教学论文

生物学教学论文

摘要: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篇2: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一】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瓜蒌又称栝楼,属葫芦科瓜蒌属,为多年生藤本攀援植物,是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药食保健功能的中药材。

以西南地区具有突出优势、产出高的地方优质品种———兴义大子瓜蒌为对象,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药用价值、食用保健开发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兴义市;瓜蒌;特性;价值;技术要点

瓜蒌(TrichosanthesKinilowiimaxim)也称栝楼,别名葫芦瓜、耗子瓜、吊瓜、药瓜、野苦瓜等,属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我国中西部多省区均有分布,常以地下肥大根入药。

中药名称天花粉,其实瓜蒌果、瓜蒌籽也有突出的药用价值。

近十多年来,瓜蒌得到深度开发,不仅其药用价值得到突显,而且瓜蒌果、瓜蒌籽的食用保健功能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瓜蒌种植与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我国贵州西南部山间林区广泛分布着多种药用瓜蒌,近两年来,笔者收集了本地区多个瓜蒌品种栽培试验,并引进安徽瓜蒌作对比试验,发现贵州省兴义市大子瓜蒌比其他瓜蒌有突出的优势和开发的价值。

1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1瓜蒌的分类

从植物分类上,瓜蒌分为葫芦科瓜蒌属瓜蒌和同属的双边瓜蒌、大子瓜蒌及大苞瓜蒌等。

从地域特点上,分为日本瓜蒌、南方瓜蒌、云南瓜蒌、贵州瓜蒌、鲁皖瓜蒌及广西瓜蒌等。

从驯化栽培品种上,分为各个地方的栽培品种,如安徽有皖蒌1号至9号、山东的鲁瓜3号等,贵州省也有自己的驯化栽培种,如培育的兴义大子瓜蒌[1]。

1.2兴义大子瓜蒌的生物学特性

1.2.1叶草质,常为卵形或掌状,绿色或深绿色,不分裂,少有3浅裂,叶表面无毛或少,叶基小时(种子出苗)戟形,茎分枝上的叶基约平或心形。

叶下面具糙点。

1.2.2茎攀援藤茎,草质,种子出苗为浅绿色,根出茎为浅绿至深绿色,有浅纵沟,分枝多,卷须腋生。

整茎长达5~8m。

1.2.3根(天花粉)块根,肥大,圆柱状,有的稍扭曲,外表浅灰色,易折断,断面白色、肉质。

1.2.4花雌雄异株,花白色,仲夏开花,雌花常单生,一株数十朵,花梗长,可达10cm以上。

花萼五裂,浅绿色,花管细长,上部5裂,先端呈流苏状,子房下位。

雄花有总柄,先端有数朵,3雄蕊。

1.2.5果实瓠果,广椭圆形或球形,长达15cm、宽7~10cm,幼时绿色,逐渐膨大至秋呈橙黄色或金黄色。

1.2.6瓜蒌籽瓜子状,卵圆形,多数小果几十粒至百粒,大果可达200~300粒,籽长1~2.5cm、宽0.8~0.9cm,灰黑色至棕褐色。

1.3兴义大子瓜蒌的环境要求

常生长于山坡丘陵、林缘溪边、路旁,土壤深厚肥沃的生长良好,温度适宜范围16~26℃,空气湿度50%~75%,全年无霜期长,日光充足。

1.4瓜蒌的药用与经济价值

瓜蒌为药食兼用中药材,肥大块根(天花粉),瓜蒌果、瓜蒌皮、瓜蒌籽均可入药。

1.4.1瓜蒌的药用价值块根(即天花粉)主用药材部分,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淀粉、矿质元素等,药用功能清热化痰、养胃生津、解毒消肿,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最新研究表明,天花粉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糖尿病、腹水疗效显著,而且对多种癌症也有一定疗效。

瓜蒌果含皂甙、有机酸、糖类、色素、维生素等,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便秘、冠心病等。

瓜蒌子富含脂肪油(约25%),含多种氨基酸、皂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润脉健胃、润肠通结、利压、清热化痰的功效,对冠心病、肺结核也有一定的作用。

1.4.2瓜蒌的经济价值在瓜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中,瓜蒌种植的优势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

一是瓜蒌是多年生植物,种植1年后可采瓜蒌籽多年,多年受益,1年天花粉产量达1500~2500kg/667m2,头年总成本为~3000元/667m2,以后每年成本只需500元/667m2,多年折合成本1000元/667m2左右,而天花粉、种苗、瓜蒌果、瓜蒌籽的总产值可达6000~10000元/667m2。

种植瓜蒌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增产增收,是广大农村产业扶贫的好项目。

二是瓜蒌是药食、保健兼有的产品,现在不仅开发出瓜蒌籽特用休闲食品,这种食品似南瓜籽,但香味独有,其味润绵,具润喉、止咳、润肺、润肠功效,价值高至60~100元/kg,效益显著,而且瓜蒌果皮已开发出糖渍产品,瓜蒌块根(天花粉)的多个研发产品(如瓜蒌面条)已不断出现,其开发的价值高、前景广阔[2]。

2兴义大子瓜蒌的栽培技术要点

兴义大子瓜蒌栽培以采收瓜蒌籽为主,兼收瓜蒌块根和果皮。

2.1选好品种和种根苗

选好品种及种苗,是栽培成功和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具有兴义大子瓜蒌种质资源典型特征,生长势好、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植株作种,而且采用无性繁殖方法选取块根切段栽培。

一般不用种子繁殖栽培,据栽培试验和观察,种子播种栽培要3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块根生长膨大较慢。

2.2选地与耕整

瓜蒌为深根性多年生藤本植物,根深可达2m左右,地下根不断膨大,5年生瓜蒌根可有5kg以上。

根据瓜蒌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及其他因素,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2m左右、疏松肥沃、向阳的平地、坡地、丘陵地或林地,土质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好,pH值为中性至微酸性,盐碱地和易渍水洼地不宜用作栽培地。

规模化、标准化宜选择连片的平地或坡地。

栽植前半月左右整地,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kg、磷肥25kg作基肥,整平地块,并做好畦及排水沟。

2.3种根的选择

选择3~5年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瓜蒌,挖取其块根,选直径3~5cm的根,切成10~15cm的根段,断面用消毒剂处理或用草木灰裹护,断面有黄筋的老根不宜作种根。

瓜蒌为雌雄异株,栽培时选取雌株的块根和少量雄株的块根备用。

2.4栽植方法

每667m2按8∶1雌雄株比例搭配,备足25~35kg的种根备用。

栽植时间为头年的10—12月和翌年的2—3月。

栽植按行距1.5~2m、株距30~50cm、穴深12~15cm挖穴或用中大打孔器(机)打穴。

每穴放1段种根,回细土填实,上成小土堆状,利于保墒。

水源方便时放水灌沟,使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萌芽出苗。

一般情况下,栽后18~20d就出苗。

瓜蒌是一年种下多年受益的药用植物,但一般5~6年后要重新栽植。

2.5搭架拉扦

瓜蒌为多年生藤本,枝蔓多且长,需摘蔓修枝、搭架攀援,利于多结果、夺高产。

搭架材料可用水泥柱和木竹材料。

水泥柱预制规格为宽窄7~8cm、长(高)230cm。

用打孔器或人工挖穴,根据行株距于畦边按2~3行搭一架,形成1行瓜蒌1行柱子,两边的柱子应埋在瓜蒌行的里侧,和植株错开。

柱子埋土深20~30cm,高出地面1.5~2m,架子搭成高1.5~2m、宽约2.5m,长按畦长而定。

用14号铁丝或专用线顺着每行柱子拉一趟,架子两头各横着拉一道铁丝,中间每3~4根柱子横拉一道。

在架子的四角和中间用铁丝扯到地面,再斜插入地下的石柱或铁杆上,保证架子稳固。

架子上可铺一些长杆物,利瓜蔓攀伸。

木竹搭架和水泥柱相仿,可灵活掌握。

架子搭成后,当瓜蔓长30cm左右时,在每棵瓜旁插长秸秆,用绳绑在一起,上端捆在架子上,以利引蔓上架,以后每棵瓜只留2~3枝健壮的茎向中间攀伸,过多的分枝及腋芽需不断摘出,以保养分、利通风。

2.6田间管理

每年春季和冬季各中耕除草一次。

若土壤肥力不足,需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于苗高30~50cm时;第二次在6月开花时,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用大粪500~1000kg或腐熟的农家肥加过磷酸钙15kg,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天气干旱时,可适时适量浇水,防积水。

瓜蒌授精不畅,需用人工辅助授粉。

生长期间随时观察,若发现病虫危害,要及时防治,以安全有效的农业、生物防治为佳。

每年采收完毕,摘出枯死枝蔓,在霜冻前用作物秸秆覆盖[3]。

2.7采收

每年瓜蒌果由青黄到橙黄时采收。

瓜蒌果用利器纵切,取出瓜瓤和种子,瓜蒌果皮直接晒干或烘干作药材,也可糖渍成品食用。

瓜瓤与种子分开,种子(瓜蒌籽)上黏附一层物质,用少量炭块加入不断搓洗,干净后晒干或烘干加工成品上市。

块根于3~6年后采挖,除留种根外,其余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即可,成品即为天花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06-308.

[2]杨建峰.中草药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73-74.

[3]马新立,等.有机中药材优质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88-90.

作者:李本华 江厚成 莫熙礼 赵应婉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二】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摘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活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

在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的、积极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应用教育心理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内容。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二)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

学情分析仅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学生心理动态、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使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篇3: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生物医学中核酸适体应用分析

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

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

1.1生物大分子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

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

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运用一种修饰有核酸适体的吸引力纳米粒子实施靶细胞的提取和聚集,还有一种掺杂有荧光色素的纳米粒子添加到待检测系统中完场信号放大,

氧化铁混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接触面积大,这相比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拥有更加强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对于免疫表型等复杂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仅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

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从全血样本中反复提取得到靶细胞,而且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是,可以广泛使用于多种癌细胞的同时提取和鉴定。

1.3肿瘤标志物的甄定

癌症的临床诊断现在还是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组织和细胞表面形态,一般情况分辨率不高,不能够完成癌症的早期诊断等问题,

特殊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组织和细胞标志物是完成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

虽然肿瘤标志物在很早之前就用于癌症的临床实验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标志物种类相对较少,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准确,并且不能够表明各项恶性肿瘤产生机制,不能准确地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由于抗体的蛋白芯片虽然已经被努力地用来寻找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抗体制造和使用上的特异性而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阶段急需找到一种能够直接得到癌变组织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快速发现癌症发生、发展期间的生物标志物,然后完成这些生物标志物特异灵敏检测。

2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核心是使癌症治疗更加有效。

低毒和无副作用用于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拥有比抗体还要好的化学性质,可以与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间接影响蛋白功能,并且不会引起体内免疫原反应,

而且渗透性好,有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并且许多核酸适体不可以将细胞完全吸收。

为了完成细胞内的靶向分子转送,开展高效的核酸适体载体体系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通过观察癌症细胞细胞核酸适体的内化过程,可以观察到内化的核酸适体可以与铁传递蛋白的内涵体相互结合,这就说明核酸适体能够定向地进入靶向细胞,

并且不存在细胞毒性,可以将抗癌药物和靶向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核酸适体抗体等相连接,能够将药物特异性输送到癌灶,不单单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把容易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与抗核酸适体相结合。

3结语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核酸适体,这些核酸适体被大量地运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疾病标志物发现以及靶向治疗。

目前已经可以根据核酸适体对癌症病人样本进行染色,根据流式细胞计数等方式完成对癌症的快速诊断。

除此之外,只要是有关抗体的诊断领域,大部分都能够用核酸适体替代,能够弥补抗体在诊断领域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等.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1).

[2]雷丽红,傅迎春,徐霞红,等.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4).

[3]王成刚,莫志宏.核酸适体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

篇4: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思考

【摘要】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较,稀土上转换材料充分利用近红外激光器,几乎没有任何荧光背景,穿透性能更为优良,对于生物组织损害程度较低,是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热点材料。

与此同时,稀土上转换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光化学特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对于生物兼容性良好等等优势,能够推动检测及治疗技术的研发。

本文主要对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应用上面所存在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稀土上转换;生物监测;生物成像;疾病治疗;生物医学

0前言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之后形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应用生物学有关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生物医学能够让人们对于生命成长过程及活动规律更加了解,进而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在对于生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化学探针,其中荧光材料是常见化学探针。

但是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缺陷,对于生命体具有一定损害。

稀土上转换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生命体损害较小,并且还能够多重标记,使用寿命较长,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性材料。

1生物监测领域内的应用

1.1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材料光源是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发出,能够降低检测对于细胞或者是组织的敢要。

在科研人员第一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材料,并且在前列腺组织检测中应用功能,之后上转换纳米材料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中。

在,陈学元课题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上转换生物检测方式,利用将Yb与Er结合在上转换纳米颗粒中,对于抗生物素蛋白与肿瘤进行检测。

多功能酶标仪能够发现上转换纳米颗粒所发射出来的信号,对于生物分子浓度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在对于稀土上环环纳米材料研究中,结合核酸适配体,通过潜在指纹检测方式,利用水热法合成,让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拥有一层油酸,

油酸不仅仅能够承担起活性剂的功能,还能够让让聚丙烯酸转移到纳米颗粒上面,进而得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仅能够溶解在水中,还能够通过据活性分子与溶菌酶核算相匹配。

核酸在对适配体高效结合中,能够在近红外光器下发出可见光源,所呈现出的指纹图像能够在微焦镜头下被记录下来,这种潜指纹检测方式不仅仅能够对于不同人指纹进行检测,还能够对不同状态下人指纹检测。

潜指纹内不仅仅具有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还具有一定化学物质,能够高效应用在刑事侦查上面[1]。

1.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技术是被著名研究人员kuningas所提出的,并且能够抗生蛋白链菌作为能量源头,对于生物素进行高效率的检测,同时在UC-FRET上面广泛应用。

篇5:生物学教学工作计划

生物学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进行这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做如下计划:

一、继续巩固和提高自己思想水平。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搜集有关书籍、报刊,认真阅读仔细研究,领会其精神实质。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了解国家大事,教育的发展形势、教育理念等。将这些理论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与生物学理论和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内容,多向有经验教师学习,多听课并认真做好笔记,多从电脑网络下载相关生物教学理论的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三、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6: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论文

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论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为什么有些教师从不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学生成绩仍不断提高?同样的平行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题,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的成绩为什么差异就那么大?即使是一个差班为什么某些学科也会有不俗的成绩?我经多年来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些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他们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素质外,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较高,特别是他们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情商因素”的作用。

道理很简单,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高考生物科所占分值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对生物课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发挥情商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每一位生物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关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地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就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纳学生,了解学生,作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互爱互敬是处理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绳。从教师工作的特点来看,其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爱护和关心是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因为对教师的尊敬并不仅是尊敬教师个人,而且是尊敬教师的劳动,尊敬教师的学问。

二、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是一名无私的园丁,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爱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要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淡为热情。这就要教师调整在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从而愉快的学习。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美,并不吝表扬。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有的学生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孝顺父母……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欣赏与表扬是一种随时可取又永远取之不尽的“动力之源”。一句“好极了”、“太棒了”、“真不错”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他们会由此取得信心,获得学习的动力。

三、责任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作为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生物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世界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生命现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生物学之美,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自然美、知识体系科学美和生物学家们的人格美等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语言之美、授课节奏之美,努力发现课堂上的学生之美,尽情展示生命科学蕴含的科学之美,使一堂课尽善尽美。

四、宽容之情――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教师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更不能“一棒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不妨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有余地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要做到“宽容”,首先要真诚的去倾听学生的犯错理由,并且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辞而下结论。要做到“宽容”,还要热心教育,一分为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行为的正误,一分为二的去看待。然后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鼓足勇气去克服它。

人人都希望理解,都渴望谅解。善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宽容”,让他们有机会辩解,在辩解中明白事理,获得受尊重的体验,学会做人。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用我们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同学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篇7:生物学教学与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生物学教学与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图表具有直观形象和鲜明生动的特点。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表格是生物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或比较。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探究动机;生物实验;新课程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每个生物教师面临地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

1.充分利用书中图表,激发探究动机

图表具有直观形象和鲜明生动的特点。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表格是生物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或比较。它们以直观、系统的特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有着文字说明无法替代的优点。在图表教学中,巧妙处理图表,使图表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统一。针对学生识图能力差,对教材中插图不够重视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插图的兴趣,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动物与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学生找出共同结构和不同结构,从而认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各种细胞器的名称、形状、功能要认识,哪些是动植物细胞中特有,哪些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对高等植物细胞来说是“三有一无”(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大液泡、无中心体)。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从细胞类型、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次数、子细胞数目、同源染色体有无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从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范围、物质转变、能量转变、实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识图、列表比较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种可迁移的情境,提高探究水平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应向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如在复习光对植物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时,设计了有一幼苗的尖端被切除,在切口的左侧放置一带有生长素的琼脂切块,问幼苗向哪个方向生长?如果在左侧用光照射,幼苗又如何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除温特对比实验外,还有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感光性实验、照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的实验、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实验等,都可以设计多种实验现象,提出更多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上述实验体现出了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生物学事实现象→提出假设→设计科学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解释验证。探究生长素特性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类:单侧光照射类(分析单侧光照射的部位和方向)、切割移植类(分析植物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云母片插入类、锡纸遮盖类(锡纸遮盖不透光、分析遮盖的部位)、匀速旋转类与失重类等。

3.认真做好生物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要勤于动手动脑,善于科学观察并描述生物现象。能够通过观察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能够对问题做假设和预期,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能够解释实验结果并获得科学的结论。

高中生物课本中考纲明确规定的实验内容有17个实验。还设有“演示实验”、“小资料”、“课外读”及“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等栏目。加大了实验力度,增大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广阔性,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脂肪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节课上,某小组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温度高低是不是对酶的活性有影响?”经过讨论,他们阐明了以下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点: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活性是指酶在特定的化学反应中的催化效率,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细胞中的酶促反应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因此,温度过高肯定对酶的活性有影响。那么,“温度过低是不是对酶的活性有影响?”(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小组间交流之后,另一个小组受启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温度过高肯定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会使酶失活)。但是,到底多高才算过高呢?在温度升高到‘过高’之前,温度升高会不会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呢?我们主张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来做实验……”可见,“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这一环节,在科学探究中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强化了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篇8:优化课堂提问,促进生物学教学论文

优化课堂提问,促进生物学教学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课堂中,提问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还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本形式。为此,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作初步探讨。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快感,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6、因材性原则。将问题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开始”处提问。一堂课,头开得好,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为这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它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结尾”处提问。以提问方式结尾,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诱导学生突破一个重点、难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4、在“有疑”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学“脊髓与脊神经”中有个问题: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疼,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终于有部分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在“创新”处提问。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如在“贯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和进行测定的原理。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十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遵循提问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的时机,开拓思路, 诱导质疑,积极营造创新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果,所任教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各级考试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编著. 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 杭州大学出版社.

[2]李红.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

[3]陈鑫.谈生物学教学中的设疑.生物学教学.,2.

篇9: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发育生物学是发育生物学一个重要分支,是由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以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的生命个体,最终到个体死亡这个多阶段而又复杂过程中,人的组织器官如何发育形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诊疗和预防的途径和方法[1]。因此,医学发育生物学除了侧重研究人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还关注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是一门将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近些年由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相继开设此课程,并且医学发育生物学成为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之一。我校于在级和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试点,以公开课的形式开设了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我们提出了本课程的学习指导思想,即在现有基本知识框架基础上,深入理解发育生物学基本概念,综合归纳建立扎实的医学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不但能够巩固和加深胚胎学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与之同时,为教师更加深入地完善自身教学活动,拓宽科学研究思路以及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良机,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

1制定适合基础医学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

基础医学专业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培养可以从事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在临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2]。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我校针对2011级和2012级基础医学专业开设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这时他们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医学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参考刘厚奇、蔡文琴主编的《医学发育生物学》第三版教材[3],同时结合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教学内容:理论课程24个学时和实验课程8个学时。理论课程包含以下十二个内容:①医学发育生物学与模式生物概论;②受精与性别决定;③早期胚层诱导与轴性建立;④早期胚胎发育与表观遗传;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⑥免疫系统发育;⑦神经系统发育;⑧发育与肿瘤;⑨发育信号转导;⑩造血发育与疾病;瑏瑡炏化系统发育;灛伂尫⒂生物学大数据。这些授课内容既包含了发育生物学总论,又包含了几个重要组织系统的分论部分;同时,既包含发育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囊括了近两年的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使学生不仅将基本发育规律与各个系统发育相联系,更加深入理解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起到巩固和加深基础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动态,为培养基础医学学生的科研兴趣以及科研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验课的授课内容利用我校已有技术资源,即广东省教育厅人类重大疾病斑马鱼模型与药物筛选重点实验室。实习操作包含两个内容:①模式生物斑马鱼培育以及胚胎发育观察;②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斑马鱼红细胞珠蛋白基因βe1时空表达)。

2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教学团队

为了弥补本校教师针对本科医学发育生物学教学的不足,同时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我们打破了仅由本校教师教学的传统,邀请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加入我们的教学团队,为医学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力量。我们组建的教学团队总共15人,其中5人为核心教学组织者,剩余10人参与授课。在授课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占授课人数93%,30-40岁青壮年专家占65%,40-50岁中青年专家占35%。此外,授课专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等一批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在其研究领域有卓越研究成果的学者。这样的教学团队是国内高校的首创,为教学增加了宝贵的科学研究信息。同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提供了学习的'良机,为今后授课积累经验。对于学生来讲为其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3采用“专家教学-科研讲座-学生提问”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交流

以往的课堂基本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单一且被动的接受,极少有机会和授课教师沟通,属于“单向式”教学模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以促进专家教授与学生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在学生方面增加“课前预习”的任务。所谓的“课前预习”不同于以往,是让学生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①在互联网搜索授课专家的个人简介、任职情况、科学研究领域以及发表论文的情况;②了解专家所要讲述课程的基本概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们将每次课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专家介绍相关基本概念,其次是专家介绍自身的新近研究成果,最后是学生提问环节。这种“教学-讲座-提问”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入教学环节,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得学生不会因为频繁地更换教师而感到陌生,增进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了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公开课”教学形式,增进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中多数教学课堂的参与者是授课老师和所授课专业的学生。这种课堂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授课方式,都相对比较单一和枯燥。我们此次授课在基础医学专业试点,采用公开课的形式,每次授课之前以张贴海报的形式,邀请对所讲述内容感兴趣的老师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聆听以及参与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成。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授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授课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让学生也因此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学过程全程摄像,从而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了素材,也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整体来讲,公开课的授课形式是一个积极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好方式。

5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学生满意,效果显著

通常考试是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一个手段,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考核的主要手段。但是考虑到此次教学的特殊性,同时又想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出台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医学发育生物学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和综述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分的10%、20%和6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评分,为了考查学生参与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的积极性。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课的理解程度。综述方面以理论以授课内容为线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并撰写文章。这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又能考核学生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了解新进展,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学生的最终成绩如下:低于80分(X≦80分,X为成绩)11人,占17%;80-85分之间(80分<X≦85分)有21人,占31%;85-90分之间(88分<X≦90分)有25人,占37%;高于90分(>90分)有10人,占15%。总体来讲,这次教学改革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学生也不仅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而且还有不少收获。总之,我校在基础医学专业试点,开设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公开课,从授课内容的制定、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形式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考核的方式等方面实施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开阔了视野,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此次公开课教学模式,为高校教师之间学习交流提供了良机,不仅拓宽了科研思路,还为其自身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可借鉴案例。

篇10: 生物学的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我有了很多新的体会:怎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上好实验课?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进行情境教学?怎样进行教学评价?等等。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中的有些对象和现象(包括表面的和本质的),并不是都能用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器具挂图和药品,使肉眼不易观察到的对象或现象直接呈现出来,以便得出正确的生物学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实验进行认真的观察或动手操作,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感性认识的基础,自己实践的体会,又有分析和讨论的中间过程,能够比较快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探索发现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比较高的好奇心,有钻研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我在上《饲养和观察蚯蚓》一实验中,我所教的八年某班的米晓东同学对上生物实验课非常感兴趣,在课上从家里带来好多既大又长的蚯蚓,并能把他的蚯蚓分给其它学生观察,整个实验他完成的也非常好,该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及主人翁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从理论到理论地讲授知识,只注意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遭到抑制和破坏,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因势利导,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形象假设,大胆进行实验改革,从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属性,从而得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实物、标本、模型以及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讲血液循环要准备好心脏解剖模型;讲骨的成分要准备猪和鲤鱼的肋骨;讲DNA和染色体时经准备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等等。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直观的东西,再联系所讲的内容学生自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当学生观察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时,学生自然会质疑:细绳相当于染色体还是DNA?不同颜色的区段可表示什么?细绳若表示DNA怎样才能把它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等问题。这样去做,就会把教材上的一些问题转化成学生欲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舒展学生的心灵,活化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有问题。否则学生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决不会提出问题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如果教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所采用的教法可以说都等于零。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需达到唤起学生做好进入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心理的、知识的、物质的(准备好《课本》、笔记和教师上一课布置应带的东西――如观察用具或自采的标本等);需达到能为所有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教师叙述、演示、学生自己获取、学生自己发现)。尽可能对个别学生进行照顾;需达到尊重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思考、使师生双方都有方向感;需达到从不同类型学生出发,尽最大努力转变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态度;需达到支用强化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行为,尽可能解决教与学的智慧问题和情绪问题;需达到尽量扩大因获得了新知识而产生的满足感。知识尽量得到初步巩固,为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创造条件。技能得到初步的训练;需达到能使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但不是重述教材的那类“问题”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进一步追求感。而追求感常常是课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下次上课的良好条件;需达到能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和各种能力;需达到对每名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平时的测验等。得到正评定的学生,教师经引导他们好上加好;得到负评定的学生,要防止他们放弃,并向积极方面转化。

教师是创造性的劳动,跟普遍理论并不是一回事,只有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篇11: 生物学的教学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通过培训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收获: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生物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掌握实验步骤,规范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教师精心引领,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并给予全班表彰。

(四)把握教材要求,反复考查实验

教师要深钻大纲和教材,明确考试重难点和学情。通过反复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和国培专家团理论引领,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篇12:乡镇中学生物学教学浅谈

乡镇中学生物学教学浅谈

乡镇中学生物学教学浅谈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人教版)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然而,当前除了部分市、县的重点中学的教学设备较好,能较好地按新编教材的编写结构特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外,对于绝大部分教学设备较差的非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学,要较好地按新编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进行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生物不列为升学考试科目,学生不重视,甚至部分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这给生物教学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在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我们除了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和设法改善教学设施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这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科甚至厌学等现象,特别是生物科更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因此,如何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上好绪论课。当前,学生在学习任何科目都具有“有用”就学的心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升学,他们要学。而其他不考升学试的科目,他们觉得那科“有用”就学那科。因此,在绪论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多列举些该地区常出现,学生普遍体会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真正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霍乱(02号)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近两年春、夏流行着02号病呢?为什么在这时期大家少吃或不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呢?”。由于近几年来02号病在当地曾流行过,且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各种流言也比较多。因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其次,上课前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学生,力求做到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这些知识能解决或解释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或生物现象。备学生时,我们不仅要备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备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上课时,我们既能针对性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一些生物现象或生活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生物“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在备课时,我除了备好内容结构外,还备好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施肥的'基本常识。在备学生时,考虑到乡镇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施肥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或了解。因此,把这些知识合理地安排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最后,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上好实验 课,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逐步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能使学生对未学到的知识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及农村中学中,实验设备较为缺乏,场地有所限制,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实验经费缺少等原因,这就给实验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在乡镇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城市的学生较丰富,同时,他们接触自然较多,对自然的体会也比较深刻。因此,对于实验教学,我们除了必须注意组织好课堂纪律和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其它注意事项教育外,在实验内容上,对一些简易的实验,我们必须组织学生亲手操作,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花的结构”等实验,可让学生自备材料和实验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完成,对一些较难的且无法让学生亲手在课堂操作的,我们可请个别同学协助进行演示实验,如“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而对那些条件限制的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如“鲫鱼的解剖和观察”、“家鸽的解剖和观察”待实验。而对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我们则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灵活组织进行。如课本中有些小实验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内容,让大部分学生参与亲自动手,同时我们还可组织部分学生作环境监测或生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课外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对于生物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如确有困难无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的,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并尽可能使实验融汇到日常生活中来,同时,我们还应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对生物知识更新的求知欲。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乡镇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同时根据学校现状及学生的来源状况和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尽一切可能克服乡镇中学教学设备差的不足,切实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乡镇中学中,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和实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带、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  所谓“引”就是在上新课前引导学生对新内容作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得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关税。在乡镇中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没有  习的习惯,且也极少复习,只是上课时能记多少就多少。因此,上新课前,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特点,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新内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在乡镇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新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 (二)带  所谓“带”就是在学生对新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结构特点以及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内容。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新内容后,已对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对于一些浅易的知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难点或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实物、标本和板图等。使学生浅易而直观地理解新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三) 用  所谓“用”就是在学生对新内容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且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自然现象或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新的知识来加以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起到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带、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引、带、用相结合,它是教师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把“引、带、用”有机地镶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目前,在乡镇中学中,生物学不受重视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生物学教学上积极进行探讨、总结,以不断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材,才能确保国民素质的提高。

篇13:七年级生物学教学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教案

【显微镜操作口诀】(记一记)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课堂探究

1、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指点迷津】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反物正”,即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_________,细胞数目越________)

3、视野中,物象在左上方,你会如何移动玻片,使它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同方向移动装片(例如:物像偏左,则向左侧移动装片,会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课堂检测

引导并组织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我的收获

1、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2、计算物像放大倍数

3、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个数就越少,反之则反。

课后巩固

答案:

课前充分预习课本10分钟,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标记疑点。

对照教材图及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尝试说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动手操作并注意观察。

注意规范操作步骤,默记操作要领,通过操作观察,解答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及时询问老师不懂的地方。

篇14:生物学简笔画教学艺术论文

生物学简笔画教学艺术论文

所谓简笔画,用极单纯的线条和图形在极为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迅速概括物象最本质的特征。而将简笔画教学巧妙地、有机地、自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画境中,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极大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轻松愉快地接受科学知识。中学生物是一门结合文理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中既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需要在其中掺插形象思维。正是为了适应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必须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基础打好,然后再开始拓展逻辑思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绘制简图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命活动过程,使教与学的过程“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执教高一年级生物科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讲解重难点时,经常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

教师通过边讲边画,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未讲授的部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讲高一生物必修1有丝分裂,我采用简笔画形式,把各个时期的特点一一画出来。随着教师一步步地画出体细胞的变化过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结构的重难点,并且记忆深刻。我在讲授减数分裂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倍加。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文字题,图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

二、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极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通过简笔画加以讲解,能使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如在讲述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四者关系时,我画了同心圆,来表达他们的从属关系,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再如,讲“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物质出入细胞时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反之则需要能量这个知识点,可以用上山下山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

三、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简笔画以其简单明了的特点,可概括说明复杂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记忆。如在讲多倍体育种方法之一秋水仙素的原理,我配合着学生把每个图也画了出来,再结合着文字叙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趁热打铁,把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一步一步也展示给大家,最终学生们不但知道了无籽西瓜是几倍体植物,而且还知道了它的基因型的来源。

四、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高中生物理论性强,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以简笔画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寥寥几笔,胜似千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的,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这节的重点就是对内环境的理解。我首先画了许多细胞的生活环境,再画了人的生活环境,对比着指出内环境。然后把两幅画面通过几个大系统连在一起,终于水到渠成。

再如除以上几点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简笔画,还能为生物课堂教学增添色彩,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时我画了几张简笔画,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到黑板上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更多的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兴趣。

总之,在生物课堂上使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分析能力。如果在简笔画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执教的班级学习生物学的气氛十分浓厚,实践证明,简笔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大有作为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需要,用心爱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就会不断找到灵感,不断从学生身上寻觅到新的课程资源。当我们教师把课堂当作美的享受时,学生也会学得轻松、愉快、效率高。

相关专题 生物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