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论文

小树你快点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树你快点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讨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论文(共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讨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论文

讨论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论文

一、中级汉语综合课与修辞教学的关系

(一)结合点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教学都是以汉语教学为基点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这是学界公认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修辞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汉语,以期达到更好效果的言语交际行为。由此可见,对外汉语与修辞学教学有着可以实现的共赢目的和一定程度的“可溶性”。中级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过渡阶段,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外国汉语学习者将要实现汉语交际能力上质的飞跃。在这个提升过程中,综合课是最全面、最基础的一类课型,为我们提供了修辞教学观较多的看点和典型的视角。

(二)廓清论题

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理论的探讨,对修辞教学进行微观分析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提出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这一论题,是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这个大的课题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子命题,它不是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以修辞为专题的教学研究,而是指渗透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过程中的与修辞有关的教学。本文试图以中级汉语综合课为基地,研究修辞教学的相关问题。

二、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目标

姜xx(20xx)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学界已达成共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级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有人认为,在“ 听、说、读、写” 技能中, 只有“说”和“写”这两项可以直接检测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情况。而笔者认为,与中级汉语综合课的目标相一致,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修辞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目标可以做如下表述:

(一)广义语境认知领域,包括上下文、情感、文化、语体等方面

1.通过对重点词语和语言点的学习,了解文本的内容,能进行词语扩展、完成句子或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2.在明确课文的语体类型的基础上,领会词语的语体特点。3.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元素,逐步完善并巩固自身的文化知识系统。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规划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交际行为技能领域,包括建构(编码)、理解(解码)两方面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朗读一遍课文,发音要准确,语调自然,重音停顿等要正确

2.听懂老师的提问,并以不低于每分钟100字的语速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语音、语法基本正确;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书面文字写作,语法要正确,基本不出现错字。

3.在学习策略方面,要做到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陈述,以达到合作与交流的目的。

三、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中级汉语综合课更好地发挥基__础课的作用,修辞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创建与整合。从整个教学系统的层面上讲,首先,要有教学理念的指导和教学大纲的支撑;第二,教材编写是教学内容有所体现的核心,必须和课程设置相互依托;第三,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周虹提出“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修辞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而又系统地进行修辞教学,并结合各类语言技能课来训练学生的修辞能力。”对于中级汉语来说,修辞教学体系应该涉及到词语、句子、语篇等各级语言单位,语音修辞也可穿插其中。语体意识要一以贯之,文化观念无处不在。而最受关注的积极修辞暂时处于隐性修辞教学到显性修辞教学的过渡时期。下面以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教材《成功之路》),探讨其中的修辞教学内容。

(一)强化语境和语体意识引导,从基本运用到综合分析,突出言语行为的实效性

1.语境是言语活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是修辞学习的根本性的出发点,也是汉语教学的基本视域。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语境,在汉语教学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要素。而在中级汉语综合课中,语境的介入应该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并进入更高的层次和要求。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语境,细致分析并充分借助语境的作用,完成语言实践。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以《成功之路》为例)中,语境的介入有以下几种方式:(1)生词表的解释;(2)生词教学的例句;(3)包含生词的课文;(4)重点词语(词语扩展)和语言点的注释;(5)词语辨析内容;(6)课后练习。在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言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语境的创设是很关键的。王希杰()曾经提出过建议:“交际活动中的具体场景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重复的。修辞学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罗列,而应当建立场景类型,研究场景的类型同话语之间的关系,即不同的场景对话语有什么不同的要求。构成场景的主要因素是:时间、空间、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的方式和态度等。场景得体性,也就是对交际的时间、空间、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的方式和态度等方面的适应度。”这可以为语境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依据。

2.语体是在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的言语类型,也是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关于语体的内容主要是对书面语体与口语语体的区分,这种区别意识要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明确词语到语篇的语体特点,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而且有助于扩大词汇量,构建络,丰富语料的积累。比如,在讲解生词尤其是在学习习近平义词时,要积极呈现词语的语体特点,使学生在增强语感的同时,掌握汉语的语体规则。总之,语境和语体是修辞教学的两大基础,二者互为补充,对汉语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了言语行为的实践性,在中级汉语综合课中加强语境和语体意识,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二)细化词语教学,从简单理解到辨用同义词,突出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话语组织过程中,选择什么词语直接关系到修辞的效果。在中级汉语综合课中,词语是教学的重点,而同义词及近义词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初级阶段已经涉及近义词的简要理解,到了中级阶段对同义词的学习应该由辨析升级为辨用。汉语词语的准确应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同义词及近义词的把握上。《成功之路进步篇3》在练习中出现了选择近义词填空的内容,而《成功之路 提高篇》中的近义词内容更为详尽和突出,在课后练习中,有近义词的辨析讲解,也有完成句子的练习。中级阶段词语修辞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词语运用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给学生列举充足的对比运用的例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锤炼词语的方法。同义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不失为有效的练习。在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词语的丰富性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修辞能力。

(三)深化句式教学,从一般句式到特殊句式,侧重对语用效果的体验

此处的“句式”是一个具有较大弹性的概念。我们要从语法中的句式、句型,扩展到长短句、整散句、松紧句??通过分析句子所用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积累对不同句式的感性认识,有意识地区分不同句式,为将来高级阶段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做好铺垫。

(四)重视语篇教学,从衔接手段到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在初级阶段,学生对语篇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到了中级阶段,教师应该适当讲解语篇知识,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语篇层次上来理解文本。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其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要清晰地出现在教学内容中。比如要直接提示学生注意难易度相当的关联词语、词语的省略、替代、重复等标志性的手段,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积极构建语篇的意识。

(五)规范语音教学,从四声语调到语音技巧,训练对汉语语音的敏感性

在中级阶段应该以语音的规范化为基本要求。正音仍然是语音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准确的声调和语调,在中级阶段尤其要重视消除学生的洋腔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为进一步体味汉语的音乐性扫除障碍。第二,要将语音朗读材料由字词升级为句子、句段乃至语篇。在强调发音准确的基础上,加深对声调、多音、儿化、鼻音等基本语音知识以及对拟声、押韵、谐音、双声叠韵等语音修辞方式的初步了解。《成功之路提高篇》设计了朗读练习,从词语到句子,有助于学生练习发音并掌握停顿、语调等朗读技巧。由此可见,中级阶段的语音修辞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

(六)初始化辞格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掌握,兼顾效果和方法的互动性

辞格教学是修辞教学的重头戏。在初级阶段以消极修辞为主,强调汉语的规范性;到了中级阶段,就可以初步涉及积极修辞方式了。其中,分层次的辞格教学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为了使学生开始对辞格的概念及形式有最初的印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展现辞格的基本形式,并引导学生感悟并对比用辞格和不用辞格的效果的不同。对辞格语用效果的理解和对辞格修辞技巧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以实用性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立足交际技能训练,从交际文化到观念文化,逐步构建汉语文化的系统性

xx(20xx)提出:“目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穿插、融入的一般脉络是,按照汉语水平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进展,课文相应地从会话到短文的转换,遵循由易而难的原则,呈现为:从与日常简单交流密不可分的交际文化,到包括离散的、个别的文化元素,及元素之间有所关联的知识文化,再到深层的体现价值判断、情感取向的观念文化。”

中级汉语课要以汉语技能的培养为基础,逐步增加文化元素。比如《成功之路·进步篇3》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知识小典”,给学生介绍明晰的文化小知识。一方面为学习课文补充内容、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开始树立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增强其文化适应性。不脱离语言项目的训练渗透文化教学,将文化融汇于语言项目和言语材料中,立足于言语交际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这是非常必要的。

四、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困境

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要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有效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境。

1.对修辞教学的宏观定位与对汉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很难协调;

2.相关教材的语料文本很难做到对老师、学生都适合;

3.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很难科学合理地安排修辞教学的具体内容;

4.中级班的语篇修辞教学的瓶颈很难突破;

5.留学生对修辞学习有畏难情绪。

五、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安排的序列,知识传授的方式,能力培养的手段,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乃至整个汉语修辞教学体系的完善。前面的教学内容的阐述本身就是教学策略的反映。针对上述教学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宏观上明确教学原则,将感性认识与汉语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微观上明确教学内容,以词语、句式的选择教学为主,辞格教学为辅。

2.在汉语教材中设计修辞教学的内容,要以修辞为纲,以综合性、常用性为原则,既要输入,也要输出。通过文本建构,包括图片的搜集和整合,形成语言网络。尤其要注重语境的模拟与构建。编写与运用教材要充分营造学习修辞所需要的“情景”,通过促进学生语境的习得,进一步实现汉语修辞的习得。

3.教学过程要以教材为基础,但也不要拘泥于教材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在中级水平上细分几个层次,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不同,相同内容也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训练强度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修辞知识点循环复现,以达到最终的熟练掌握。

4.中级汉语修辞教学中的语篇修辞教学是一个难点。总体上,这一阶段应该使教学由学习修辞过渡到在修辞中学习。要时刻将留学生放在“言者”的位置上,也就是要充当会话参与者和文章的叙述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利用语篇将学生学到的汉语知识转化为修辞能力,形成修辞网络。具体方法有:找线索——分析文本信息呈现方式——通过图形掌握结构等。

5.在修辞学习中如何保持自信心,消除焦虑感,需要情感策略来支撑。首先,从感性入手,鼓励学生关注并收集生活中鲜活的修辞语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对母语和汉语修辞的比较,体悟汉语修辞的特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修辞教学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这个出发点,要充分认识并确立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修辞教学有多方面的相关工作需要完成,比如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编写相关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等。这些都将对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以及将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篇2: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论文

一、明确教学意义,抓住修辞实质

学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顺,合乎逻辑;学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好,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形象、完美。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十分重要。修辞实质是修辞行为,其生命在于运用,修辞教学是对修辞行为的指导。修辞行为起始于人的语言交际活动的需要,人们利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然就希望所选用的词语、所编排的句子能够恰当妥帖地表达情感、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为了使自己发出的信息有效地传递,为了尽快得到预期的反馈信息,人们必然希望自己在信息加工方面、在信息载体即语言符号的选择编排方面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修辞行为的动力。修辞行为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比如郭沫若先生在《屈原》初稿中写了婵娟曾用“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样一句话骂宋玉,感到这句话不够好,想改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但这话还不够有力,后来他采纳了一个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句式的改变、句子的重新组织,取得了极好的修辞效果。词语选择组合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辞行为、修辞活动,以往那种只孤立地讲解某些修辞格的做法,显然与修辞活动、修辞行为的自身特点不一致。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把握语境,提高语言品味能力

修辞行为所依存的环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环境在“真空”里实现。一句话是否得体、确切,要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比如在卖烧饼的小店门上可以贴这样的对联:“四季棒捶不离手,一年圆货卖出头。”而要是将它贴在卖彩票的店门上那就不合适了,就不如贴上“多买少买多少要买,迟中早中迟早要中”,与环境适应。同样,一句话是否说得巧妙,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比如:“石碑前面的草地上,淡淡的开着几朵浅黄野花,花瓣上带着几点露水,好像泪珠儿。”这里把“露水”比作“泪珠儿’,是因为所写的环境为墓地。而通常把荷叶上的露水比作晶莹的.珍珠,那是因为所写的是使人心旷神怡的夏日晨景。

2、联系实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在汉语修辞中,“求得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这条语义规则比语音规则、语汇规则、语法规则更重要,起着更大的作用,所以在修辞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第一,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修辞知识要讲得简单明了,一说就懂,懂就能记住。例子也要典型、平实、有意趣。比如说反复,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可以连续,可以间隔。举例:“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有些修辞方法,语言结构有明显的格式,要具体成一看就懂的格式。第一种比喻:①明喻甲像乙,(她)好像(桂花)。②暗喻甲是乙,(她)是(桂花)。③借喻桂花(桂花悄悄走进屋)。第二种对偶:AB/CD/EFG”或者HI/JK/LMN,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第三种反复:ABCD,EBCD,FBCD;或者ABCD,XY,EFGH,XY,IJKL,XY。第四种顶真:ABCD,DEFG,GHIJ,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有些格式,都运用了联想、想象,如比喻、拟人、通感、拈连(移动),要对比语言上的特点、效果上的异同,在听说读写中培养理解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理解时,要识别修辞方法,更要理解修辞方法在语境中的显性语义和隐含语义。例如: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言外之意?“他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都德《最后一课》)。运用修辞方法言外之意是,记住了祖国的语言,就能以祖国语言为武器,团结人民与侵略者斗争,取得胜利,获得自由、解放。

第二,表达时,要用修辞方法完美地表现事物、情思,要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改正运用不当的修辞方法。例如,有学生在写上海世博喜事多,许多外国朋友赞誉中国时,这样写道:“世博的喜事诉说不尽,赞美的佳话到处传。”音节不匀称,句子不和谐,不如改为:“世博的喜事说不完,赞美的佳话天下传。”这样,音节匀称,句子整齐而又押韵,读起来要比原句顺口得多。几种修辞方法常常结合起来使用,或者巧妙地运用“一身两任”的修辞方法(如排比中有比喻),加大修辞方法的容量,增强表达效果。如:“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雷电颂》)。对偶兼比喻: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碧野《天山景物记》)。夸张兼比喻、排比。锤炼词句教学,重点要放在锤炼词句,注意辨析意义,调配色彩,协调音韵;锤炼句段,注意句式协调,节奏均衡,富有变化。可以用替换课文中文章词语的方法,对比词语,鉴别优劣;可以使用学生作文实例,集体评改(多种改法,不同词语或句式),评析效果,选用最佳词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该那样用而应该这样用词句。

篇3: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级阶段、教学内容、练习形式、多媒体教学、教师角色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上,教学内容应在教材基拙上结合实际用语,练习彩式可结合课文主题多开展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要恰当并发挥实效,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语言,关注学生差异,并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研究文献为数不少,总结以往研究主题,有的研究初级阶段各种课型如口语课、听力课、精读课等的教学方法,有的从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义教学等角度出发讨论教学难点,有的进行偏误分析等学生习得研究,有的探讨教材改革,也有的就教学方法、课堂用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与中高级阶段相比,处于初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多,从事初级阶段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也相应较多,来自教学方面的反馈与第一手研究资料也比较丰富。同时,初级阶段也是中高级阶段的基础,对初级阶段的教与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探求如何抓住这一阶段的特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终将有利于后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

笔者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曾连续六七个学期担任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除此之外,还担任过数个零起点汉语短期班的教学。上述长期、短期班的留学生来自亚洲、非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年龄层次从十七八岁到五六十岁均有,学生身份如进修生、交换生、经商者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观察初级阶段的各种特点,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快地将学生带人汉语学习的状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阶段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下文将从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教学内容、练习形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四个方面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探索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兼顾实用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界存在着对各种汉语教材的批判,也不断有研究者发出教材改革的呼声,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与其抱怨教材内容的陈旧,练习形式的死板,不如换一种角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利用手里的教材,再适当添加新内容,无疑会给课堂带来生气,也能让学生学到新鲜实际的内容。

大部分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汉语前,心理上都存在着类似“汉语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的顾虑,如何使他们减轻这种顾虑,克服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地投吞}m语学习中去,这就要靠汉语教师从简单的声韵调,从基本的横平竖直,从简短的“你好”“谢谢”开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麟上汉语学习之途。处于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虽有压力,但又有较之另外阶段更为急切的“学以致用”的愿攀。希望在课掌上学到的汉语能马上用到课后实际生活中去,娜循娜诀日常生活间题如购物、吃饭、乘坐交通工具、肴病买药,以及与中国人开展交流等等。因此,汉语教师在初级阶排等合课上除了利用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段、箱章的教授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常用表达语,更加丰富课本内容.比如学到“对不起”的内容时:甩向学生介绍“不好意思”“没事”等用语,学到“吃饭”的话题时,为学生附加上“打包”“带走”等相关的表达用语。

汉语课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择汉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培养学生的会话技能,照本宜科地完余按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进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确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语言教师也有必要时刻考虚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留学生将课上所学寒到举活中使用,交际的顺利带来成就感,学习也更加有动力。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留学生刚起步学习汉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掌握课本中的汉字己有压力,因此一般来说,附加内容就不宜再作汉字书写上的要求。

另外,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因此,汉语教师除了向学生教授汉语知识与会话技能,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邢,添加有关一些中国风情文化的内容。比如结合有关“贴春联梦这一主题的课文,给学生介绍中国各地过春节的~些传统习俗;课文中有“黄河”等内容,就可以跟学生讲讲中国的江河;某一课的对话中讨论假期旅游的话题,则为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文化内容的加人,丰富了汉语课堂,也增加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练习形式:多开展实际练习活动;尽早引入成段表达练习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

为了让学生掌握每一课的语法、句型等重点内容,除了进行操练、做练习题等各种口头、书面练习形式,另一有效练习形式是以课文主题为基础,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练习并进行表演或汇报。比如在课堂上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模拟实际交际活动进行对话练习,对话的内容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老师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使用所学的语言。比如可以布置题目让学生课后对中国人进行采访,学生将采访结果总结后在下次课上作口头报告。如“谈兴趣爱好”这个主题,练习形式可以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去采访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学生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既增进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又练习了谈爱好的几种表达方式,还可以收获一些课本中可能未提到的关于兴趣爱好的生词。无论是编对话还是演场景剧,还是采访作报告,具体活动形式可根据课文主题灵活安排。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生动有趣味,也更让学生将所学与所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疑会给汉语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

学生的潜力需要汉语教师去发现挖掘,正如作采访等练习形式不只是局限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一样,成段表达也可以在较初期的阶段就让学生练起来。比如教了代词以后,教了“也”“都”“先……再……然后……”等以后,就可以试着让学生开始做段落的写作与口头练习。成段表达练习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已学的词汇和语法,并在老师的修改和指导下,逐渐掌握词和语法的得体用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练习运用代词、关联词语,在句与句的衔接练习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汉语篇章的特点,培养起语篇意识。有些学生在词汇量、语法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考试时能够做对习题,但说起话来或写起作文来却非常不连贯,不顺畅,原因之一就是成段表达的练习做得不够。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求实效

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能够以视频、动画、录音、图片等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比起一本书加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的确要生动得多。但并非不使用多媒体就培养不出高语言技能的学生了,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使用多媒体,更要注意方法,否则,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失去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种种优点,多媒体就会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方法。比如,把视频、动画等音像材料用到教学中去,如果不把握好这些材料的播放时长,或者没有把材料跟教材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或者光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花哨形式而忽略内容,或者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等等,那么所谓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喧宾夺主,消耗了大量本该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只作为课上的一个插曲,除了让学生在看后谈两句观后感之外别无他用。

再如幻灯片课件的使用,有些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图片例句一应俱全,这时候比较忌讳的是教师忘记了自己是语言教师的身份,按部就班根据幻灯片顺序往下讲,把一堂本该有大量操练、讨论形式的课上成了讲座。据学生反映,有时候他们忙着记笔记,都来不及思考练习。学生当然喜欢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课堂,但他们也关注自己在一堂课上到底学到了什么。所以,在汉语课堂上特别是初级汉语综合课上,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所限,有些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解释或呈现,更加能让学生明白,同时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这个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多给学生开口练习,然后予以肯定或纠错,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而不是老师盯着幻灯片讲,学生忙着记。刘亚飞也在其文章里提到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应避免的一些不良倾向,并指出学生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将信息进行加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作为教师,应是学生在加工信息、内化语言知识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四、教师的角色:把握课堂用语的使用;关注学生心理;营造班级氛围

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笔者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135名来自亚、非、欧美等各国且汉语程度不等的留学生中,41%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和体态语教授,50%选择了汉语和英语结合的教师用语,而选择英语的仅为2%。这表明,学生并非抵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而是不赞成只用英语进行教授。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依赖英语或其他学生母语作为媒介语授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人则支持“沉浸式”的方法,完全用汉语教汉语,给学生一个纯汉语环境。持中立观点的人则认为,在初级阶段可以适当使用英语或者其他学生母语来辅助汉语作为媒介语,但媒介语应该是有发展性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变化,媒介语中汉语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贴近自然语言。但就教师课堂用语的教师指令一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深刻体会到了尽快让学生明白教师指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习惯教师的中文指令固然重要,但在宝贵的上课时间,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明白老师现在需要他们做什么,然后赶快进人下一环节,把握好教学节奏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师指令应该尽量简短、清楚,在需要时用体态语辅助。比如对刚开始上汉语课的学生,与其反复说“请把书翻到第五页”以培养学生对指令的熟悉度,不如简单地做一个翻书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第五页”。当学生汉语程度很低的时候,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教师应该尽量少说,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那些话语信息度不高,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前文已提到过,处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接触中国的社会文化,由于自己国家跟中国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小则影响学生心情,大则引起严重的消极情绪,对汉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担任综合课教学的汉语教师一般为班级的主课老师,跟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直接或间接地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对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关注重视。比如,多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在出勤或课堂表现上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也要及时关注询问。教师争取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适感和低落情绪,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适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度过中国的留学生活。

课堂学习的不成功导致的挫败感和沮丧感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谨慎对待学生差异。比如在安排分组表演时,尽量考虑学生汉语程度的差异,把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跟相对较差的分在一起,这样在前者的鼓励带领下,后者也能够努力跟上,以争取有较好的表现。再如,也可以通过课后的个别谈话,提醒程度较好的学生不要满足于现状,并跟他们推荐内容合适程度相宜的辅助材料,让汉语水平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跟相对较落后的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讨论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学习中的进步与问题。总之,教师应该尽量做到,不让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压力,甚至没有动力,因而收获也不明显,也不能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在沮丧感与挫败感中失去信心,产生恶性循环,最后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最后是班级氛围营造的问题。虽然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成年学生,理应具有自律的学习精神。但良好的班级氛围仍然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关系密切,互相了解,相处融洽,能够促使学生每天带着愉悦、积极的心态走进教室开始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处在异国他乡,如果班级氛围良好,也能够让他们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初级汉语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综合课教师,除了在上课时注意营造课堂气氛以外,平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地发动组织一些班集体活动,比如爬山、聚会、出游参观等等,在布置一些辅助汉语练习的小活动时,也尽量灵活安排学生间的搭配组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以避免班里产生单纯由于国别而形成的“扎堆”现象,以及个别学生的自我封闭现象。

以上谈了些从具体教学实践中得来的思考,由于处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数量多,该阶段又是留学生迈向中、高级阶段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因此,汉语教师应该杜绝“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教学就是给小学生上语文课”的错误观点,提高责任心,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帮助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取得最大限度的收获,为更高层次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篇4:零基础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论文

零基础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留学生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都是零基础,对于汉语、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这些留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很关键。目前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课主要有汉语综合、听力和口语等课程,其中汉语综合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基础课程,全面培养和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笔者以近年来承担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为适当补充实用性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外语教学,即第二语言教学。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训练,从语音知识、汉字知识和简单日常对话开始,逐渐增加词汇和语法内容,由日常生活用语到相对正式的汉语表达,注重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大部分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在开始学习汉语时,都有着较为急切的求知欲。他们期望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能够解决他们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比如吃饭、购物、坐车、看病等。这就要求汉语综合课教师适当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语,紧抓留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这一阶段留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在学“对不起”时,可以补充“没关系”“不好意思”“没事”等说法,有的留学生就会立刻指出,对中国人说“谢谢”,他也会回答“没事”。在师生热烈的互动交流中,留学生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还能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学习汉语,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语音语调、辨识汉字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即使是针对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也要关注中国文化的适当导入。如讲解汉字“好”时,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儿女双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汉字记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学生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有所了解。再如讲到询问年龄时,可以补充多种询问句式及其应用对象,用“你几岁了?”问10岁以下的儿童,用“你多大了?”问青年人,用“请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岁数了?”问老年人等。虽然有的用法留学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语言上的表现,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场合、情境应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古迹都充满了好奇。汉语综合课教师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题,增加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味小吃、名胜古迹等相关内容,特别是高校当地的风俗文化、旅游景点等,这些都是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文化内容的加入,不仅活跃了汉语教学的课堂,也增强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对中国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汉语综合课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第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话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情境,让留学生分组练习并当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国家、家庭状况等;也可以发动留学生自设情境,让他们使用课外所学的语句进行对话;或布置课外题目,课上轮流作口头报告,如谈谈自己的中国朋友、描述去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等。这样的练习方式生动有趣,留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使他们的汉语学习更有动力。课堂上,我们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拟法,也就是围绕课文或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练习。比如,学完购物的课文,就把讲台课桌布置成商店柜台,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生活用品(主要是课文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进行购物表演练习。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内容以脱离书本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角色体验能力和情景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汉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但在情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细致,除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外,创设的情景要贴近所教授学生的水平和年龄,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个体的需求,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学习。教授者注意情景运用在课堂活动环节的渗入,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开展游戏、竞赛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写汉字比赛,把普通的听写测验变为写汉字比赛,听到汉字或词语最先举手的留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对汉字最多为胜。读写汉字对于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讲是最困难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学习中的挫败会使很多留学生丧失继续学习汉语的信心。在刚开始接触汉字的阶段,这个简单的比赛能够激发起留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兴趣,而这个基础打得越好,后面留学生的表现也会越好。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语音练习游戏,每个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母、韵母,教师随机念出一个拼音,这个拼音中包含的声母、韵母两位同学就站起来,使留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一开始语音学习时,可以多让留学生练习一些绕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学生的“s”与“sh”不分,就教他们说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数准四十四,就请过来试一试。”对这些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借助图片、卡片、音乐、动画、多媒体等教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不少留学生对很多中国流行歌曲也很喜欢很熟悉,笔者经常看见学生们课下听中国歌曲。比如在讲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亲属时,可以给学生放《家族歌》以帮助他们理解;在介绍方位词时,可以教学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他们唱中国歌曲《妈妈的吻》,用汉语交流关于妈妈的话题。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可以调动和保护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唯其如此,留学生才能培养起学习汉语的'兴趣,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汉语学好,也才能进入汉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语言:由纯英语向英汉双语、汉语为主过渡

在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教师最初的教学语言只能是英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留学生,汉语起步阶段必须借助英语来沟通和交流。即使每节课补充一些汉语的课堂用语,留学生也不可能很快记住并反应过来,此时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双语教学,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应该逐渐加大汉语的使用比例。如留学生学了数字的读法和“书”后,教师就可以用英汉双语说“把书翻到第50页”并辅以翻书的手势,说过几次之后,直接只说汉语,留学生就能听懂了。很多汉语课堂用语在反复强调和使用中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能单独使用,但是此时的课文、词汇、语法难度都在增加,要确定留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生词的含义,掌握词汇、句型的使用,还是需要借助英语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讲解语法时,一些较难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用英语解释还是省时省力。虽然以英语为媒介语能极大地提高汉语综合课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学生形成对英语的依赖心理,理解汉语词句时总是先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其本国语言。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使用留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尽快使汉语综合课堂脱离英汉双语的阶段,留学生只有更多地在纯汉语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他们的语言思维模式完成由本国语言、英语到汉语的转变。

四、课外实践:增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

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汉语综合课外还必须组织留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学习动力。光说不练,只能是纸上谈兵。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操作的任务,鼓励他们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下一节课检查。比如,学完购物后,除了课上的模拟情景练习外,我们要求学生课下去学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场购买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课向班级同学汇报购买的经历。学完中国菜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回到宿舍亲自实践一次,下一节课向班级同学说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中国菜,做的过程是怎样的。我院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还专门组织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汉语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留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双方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又收获友谊,一举两得,形成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此外,还组织留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并表演节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他们到本地各个著名景点参观旅游,回来后用汉语写游记、说经历,亲身感受中国文化,亲口叙述身心感受。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留学生们教中国学生做外国美食,中国学生教留学生们学做中国菜,然后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尝交流;举办中外服装秀,表演中国武术和外国民族舞。还组织留学生们游览校园、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运用汉语的能力。吕必松先生曾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无定法,汉语综合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汉语零基础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及时更新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让他们快乐学汉语,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篇5:浅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论文

关于浅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论文

摘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汉语对少数民族儿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少数民族儿童作为少数民族,他们的母语和日常用语都不是汉语,缺乏汉语言的语言环境。绝大部分儿童是进校后才接触到汉语,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作为汉语教师,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水平现状,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开展汉语课教学是难点也是关键。

关键词:汉语教学;重要性;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10-0058-01

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1.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

1.1 缺乏教学资源。现阶段,我国小学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主要是基于课本的学习,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特别是对于新疆等少数民族群众居多的地区。单纯依靠课本的学习,会使小学学生对文学了解的方向过于狭小,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设备资源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进行补充,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学资源匮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教学内容不简练。对于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一定要有侧重点,精炼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的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汉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汉语言文学中语句的表达方式不同,内容含义就存在差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因此,要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开始教起。当前,我国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普遍反映是教学内容晦涩难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起来更是吃力。

1.3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明确也是当前小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朋友学习汉语言文学不是为了学习汉语,而是进行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传播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2.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2 成为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同学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好汉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并学好其它课程,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民汉兼通”,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3.1 拓展教学资源。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行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学资源的'来源也十分广泛。在小学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老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文学电影,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汉语歌曲,学生在玩乐时也能受到文学的熏陶。

3.2 精炼教学内容。精炼教学内容,就是要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进行教学,提炼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部分,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对于少数民族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篇幅过长的文章会很有难度,因此,精炼经教学内容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要做好教学的向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中对问题展开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学生往往课堂上都比较积极活跃,老师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明确教学目标。小学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新疆地区,要制定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主线,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方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更科学。教学目标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不能一蹴而就,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较低,目标要具有可行性。

3.4 教学模式的改变。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灵活的教学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分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一些汉语言文学的演讲比赛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来,全面提高听说能力,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言的了解。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播放《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的视频,通过动画短片播放的形式来引经据典,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学中传承的美德品质。

3.5 完善教学体系。在学习中,要有良好的反馈机制,老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多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同时,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良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小学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文化的差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会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

篇6: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中国人学习外语在理论上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与中国人学习外语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语境。语境的存在从理论上虽无法避免成人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语境的存在与学习者在语境中的“浸泡”能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根据语言学中语境论的观点,我们进行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文化语境研究。在教师的教与留学生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文化语境,从而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国高等医学专业留学生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语境”一词以后,人们意识到“对语言的理解绝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会牵扯到语言参与者和使用环境,没有语境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围绕语境展开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为止,由于语境的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没有减弱,而是正逐渐向学科纵深方向与学科交义方向发展。西方对语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随着研究的进展,语境的概念从基本的情景语境发展到了文化语境。对语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会话中的含义,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语境研究大致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展开与深入。随着语境理论与认知理论的交义发展,构成语境的因素更加清晰,人们对于语境的理解转向了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为重心,这在语境研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使得对语境的研究更加全而、科学。在我国,语境的概念与意识的缘起可追溯到古代的学者,但是对语境的具体和系统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我国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讲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理论与成果。国内的研究开始于基本的概念,学者们就什么是语境、什么是文化语境、什么是情景语境,以及上下文等概念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大家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要重视语言交流各方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文化语境中,交流者的主观因素为核心内容”。暂时存在的分歧,并没有减少国内学者对语境的相关研究,如语境的构成要素研究、文化语境下的习语研究、传统语境研究与现代语境研究的对比研究等。研究也从较为固定的、呆板的方式,向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过渡。研究层面从单方面、单维度研究,向人的认知等纵深方向发展。

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随着我国文化外交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医学、艺术,从不同视角领略中国社会、文化、习俗和生活的巨大魅力。汉语作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载体,是留学生们学习的热门内容。然而,汉语与留学生们的母语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地进行汉语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们而临的共同难题。为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国的学者在各个方面对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展开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研究。如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是”句研究、巴西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汉语学习工作记忆研究、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等等。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文化语境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并且出现了学科间交义发展的趋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则围绕汉语音、形、义等语言内部因素和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展开。前期的研究结果中没有深入的文化语境相关研究,语境研究的发展态势表明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与语境理论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语境、文化语境等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应用到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上来,从而扩展语用学语境理论,为留学生汉语教学和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课堂实践。本研究的对象为医学院校一、二年级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南非等国家。来中国留学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汉语学习与培训,英语是他们在中国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主要语言。另外,他们各自仍然使用自己的方言。从学生的总体情况上分析,他们对汉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时间短、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等知识缺乏,使得在语音、词义和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留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教师在语境的创设与知识的补充方面进行了实践,分别注意了文化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语境、社会知识语境、文化知识语境、习俗知识语境和生活习惯语境。目的是通过各种语境的运用,来验证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中的功能与效果,达到通过研究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目的。(1)语言知识语境。语境的基本分类就是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的是字词之间构成的语言环境,包含语法、词义和上下文语篇知识,决定着词与词之间的位置、词义的理解等问题。所以,在文化语境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汉语语言知识语境。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汉语掌握的实际情况不理想,使得教师成为了语言知识语境的中心。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心不断地从教师向学生慢慢转移,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把握有度、适时转移。汉语课堂上的语言知识语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词语知识。词语(词素)是语言中携带意义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把词(词素)比作建造高楼前要准备的砖。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新词词义,采用单词认读、双词认读和组词认读的形式将词义进行串联,使学生完成单词意义的同时完成向多词意义的过渡。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且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语法。语法是每种语言中的框架,可以比为建造高楼时搭的架子。语法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理解词的意思。语法也是区分语言特点的一个关键。我们采用了归纳法,即给出很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例子,在教师充分解释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语法现象。实践证明,成年的学生在归纳、总结以及信息处理方面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再次是课文。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前后连贯的语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词义、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语法点。课文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认知、试读体系。最后,还有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汉语知识、英语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教学知识是决定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素质。(2)社会知识语境。由于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用于建立社会关系、保持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社会知识。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语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汉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知识语境。如在讲如何介绍自己的爸爸与老师认识时,我们补充了“教师在中国自古至今受到尊敬”的知识,所以见而时先要介绍老师,然后再介绍自己的爸爸。通过这样的社会知识补充,学生既能学习关于介绍的基本词语和句型,又同时具备了语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社会知识积累,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社会,融入在中国的学习。(3)文化知识语境。文化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较难定义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当然也包括了语言。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把众多语境都纳入文化语境,并进行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狭义的文化则是指具体的、地方性的或者某个小群体的行为,如文学、音乐、服饰、食物、企业文化等都属于这一类。文化有很多代表符号,当然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所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文化知识语境的形成。也就是说:教语言必须教文化,学语言也必须学文化。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样的发展阶段。古诗是汉语中既具有含义、韵味,又能体现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一个代表。与古文相比,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所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以古诗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文化知识语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有:汉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在语音、语法和书写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结合古诗意境,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首先是运用古诗做拼音听写练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介绍了本诗的意境,指出在于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充满活力的野草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这既使学生练习了拼音,又增加了汉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介绍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结合自然文化环境,让学生们既练习了听音又欣赏了古诗的韵味与优关。实践证明,留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且学习兴趣浓厚。(4)习俗知识语境。习俗是中国文化语境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月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词语和背景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留学生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汉语学习,学习单词、句型与习俗知识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学习材料,增加了语言体验,学习效果良好。(5)生活习惯语境。日常用语的学习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的内容实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转换成学生的日常语言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并运用生活习惯语境。如教师先以学生做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习惯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变成自我介绍,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掌握了我国人民的日常语言习惯与生活习惯,在提高留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实际汉语语用能力。

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随着文化外交的推进而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人们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加大,须尽快解决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语境,是在语用学语境研究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以实现更加细致的文化语境因素划分。通过课堂实践,人们对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之,留学生汉语教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改革与不断发展,以提高效果,使师生受益,使我国的文化外交更加深入人心。

篇7: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论文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论文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关于启发式教学近几年已被广教师广泛采纳和接受。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还未打开局面。因此,探讨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很有必要。

一、为什么要实行讨论式教学

所谓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面对讨论式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下,或分小组或全班围绕教材中的重要问题、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对问题达到正确的、明朗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掌握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学生对教师是盲目听从,对知识是被动接受。实行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对知识变以前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主动接受。然而多年来,教师们经过努力总感到启发式教学虽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见到成效,却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成效甚微,认为这部分学生总是启而不发。其实原因不在学生身上,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仍继续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方法,有的甚至一问一答、一问到底。一堂课,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多数学生无事可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一面虽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一面却死拖着传统的问答式不放,没有做到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启发式教学再配合使用讨论式教学,就能扩大启发式教学的战果,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当然,实行讨论式教学还有它独到的功效和作用。

1.实行讨论式教学能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讨论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不受压抑,思维不受局限,放开思路大胆独立思考,不怕出错,学生从开始的敢想敢说,逐步发展到会想会说、有所创见,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发,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实行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旧式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处于旁观地位。而实行讨论式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由学习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人人动脑、动口,独立思考、积极发言;个个参与对新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在探索、研究、实践、运用中获取新知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讨论式教学

1.实行讨论式教学要认真钻研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正确选择讨论点,设计讨论题。 (1)要围绕教学单元训练重点选择,设计讨论题。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讨论题。

(3)围绕学生不易弄懂的问题设计讨论题。

(4)围绕学生理解上出现严重分歧、有争议的地方设计讨论题。

2.在讨论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讨论方法。

(1)根据讨论题目,确定讨论小组的大小,讨论人数的多少。可二人小组,四人小组或更多人一起讨论,也可自由讨论。开始实行讨论式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还未养成习惯,可多采用同桌二人讨论,以便讨论落实到每一个人。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扩大讨论小组范围,增加小组人数,培养在较多的人面前发表意见,开展争论的习惯。

(2)讨论前使学生明确讨论题目的要求;二要明确题目所针对的教材内容。

(3)有的讨论需边议边动手在书中勾画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边议边勾画。

(4)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对开展讨论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点拨、启发,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

(5)要正确把握讨论时间,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不让时间过分宽松,学生无事可做,时间白白学学浪费。

3.要正确对待学生讨论结果。

(1)讨论结束教师抽各小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议,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2)对知识性问题,必须确定一种明白的、正确的答案,决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给学生造成模糊、知识混淆。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三、实行讨论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切忌出现讨论题目不明的现象。

2.切忌提出一些无关紧要,或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不要每堂课都讨论,将讨论变成做形式走过场。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围绕目标、注重实效。

3.切忌使讨论成为“放羊式”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讨论要热烈、活跃,又能放、能收。

篇8: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1课程教学目标与教材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注重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科研兴趣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笔者所在学校的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创新与试验班等多个专业均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结合这些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综合考虑后,笔者选用美国经济学家哈尔・R.范里安编著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为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授课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推理严谨,层层深入。该教材还配有课后习题与解答,便于学生自学和巩固知识。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模型和理论

中级微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数理模型和数学推导,采用了“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分析方法,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充分理解这些经济学模型。不少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到比较困难。教材里面有几个章节还涉及概率论的知识,比如“不确定性”、“风险资产”以及“拍卖”这三章就涉及均值、方差、期望效用等概念。笔者授课的学生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就开始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然而学生此时尚未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讲授这部分知识,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无法理解。

2.2部分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理论,学生很可能会觉得早已对其熟知,没有新鲜感,从而学习兴趣不足。对于那些比较抽象而艰深的内容,部分学生则有畏难情绪,不愿深入钻研,也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2.3教材的内容繁多而课时不足

中级微观经济学涉及面广,涵盖的内容很多,但其教学时数一般都是51课时,课时明显不足。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必须快速讲授,无法保证每堂课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是每节课尽量详细讲授且留出足够的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却无法完成全部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之间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

3改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3.1应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强和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点与疑点)录制内容短小精炼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课件、练习测试及师生在线问答互动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学生要学好《中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不仅需要高效的课堂学习,还需要课后复习与做习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训练。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也可以压缩很多知识点的授课时间,给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留有更多余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必须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可采用学习情况汇报等方式将微课学习纳入课程成绩的考核。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微课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在进行课程建设,如果同一门课程的微课资源不进行有效整合,就会造成教师重复劳动和课程建设成本的增加。因此,高校之间有必要加强微课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

3.2借助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枯燥的概念和抽象的数学模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出理论、以案例印证理论,或者以应用理论来分析案例,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案例多数是国外的案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非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多采用那些学生很熟悉的经济现象作为授课素材,并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例如在讲授“拍卖”这一章时,用学生很感兴趣的网上竞拍的案例来导出问题,分析竞拍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报价策略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又比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时,首先不直接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而是先让学生讨论“破窗”这种很可能发生在身边的现象。有人认为破坏玻璃窗可以通过乘数效应而创造大量需求,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有理,但实际上是片面的、似是而非。启发学生思考“破窗理论”的谬误之处,从中引出C会成本的概念。破坏玻璃窗不仅存在机会成本,而且还导致无谓损失。也可以就此开展案例专题辩论,让学生在热烈的辩论中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并提高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3.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整本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的不同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前后章节融会贯通。例如,教材的第七章分析了社会保险金指数化与消费者福利的关系。教材中利用无差异曲线图,根据消费者均衡点的.选择来说明社会保险金指数化为何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若没有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也许学生对该问题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但实际上还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对其作出解释。发生通货膨胀后,社会保险金指数化只是消除了通货膨胀导致的收入效应,但替代效应依然存在,即在实际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引起消费者选择的需求束发生变化。因而社会保险金指数化在保证消费者效用水平没有下降的条件下,保留了物价变动带来的替代效应,由此使资源的配置得到改善,消费者的福利增加。因此在第八章讲授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后,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前一章提出的社会保险金指数化问题还能作出何种解释。若学生不能迅速反应,就提示学生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来分析,从而使学生既能加深对两种效应的理解,又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启发思维的活跃性。

3.4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

由于中级微观经济学涵盖的教学内容很多,至少应安排64课时。但实际情况是除了经济学专业,其他专业都不太可能在51学时的基础上再增加课时。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以便学生重点掌握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的经济学知识。例如,为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授课,应将涉及税收和公共物品的章节作为重点来讲授。对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应重点讲授外部效应等内容。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授课,则应将不确定性、资产市场和风险资产这些与金融学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重点来讲授。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概率论等数学课程,应先向学生简略介绍相关的数学名词与公式,再讲授对应的章节。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源于单个经济单位决策的变化,因此消费者的偏好、选择以及厂商供给决策等关于个体决策的内容,对各个专业都应该重点讲授。

总之,在中级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需要采用“微课”和案例教学等各种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总结经验和失误,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

[2]谢超峰.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金融教育研究,,(3):8184

[3]邹晓涓,叶洪涛.微课应用于《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203204.

[4]谭赛,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556.

[5]任云霞.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教学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92193.

篇9:浅谈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浅谈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从语言知识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谈在中级汉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 者:赵浩  作者单位: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汉教部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1 关键词:中级汉语教学   培养   交际能力  

篇10: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修辞手法的了解

汉语中有很多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会很乏味,再说纯理论化的知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是有些歌曲的歌词生动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且简单易懂,用来巩固知识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例如:歌曲《我是一只鱼》中―“我是一直站在岸上的鱼,如何能忘记曾经活在海里,曾经我活在你的生命里。”这里生动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鱼。

二、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在多数歌曲中,歌词的意境非常美好,有的甚至都运用了古代诗词作为歌词,学习这些歌曲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倾国倾城》中的开头几句歌词就非常的有意境―“雨过白鹭洲,留恋铜雀楼,斜阳染幽草,几度飞鸿,摇曳了江上远帆。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像这种歌词,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理解和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意境。像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是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定要让学生多学唱些这种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学基础。

三、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一些特殊文化的了解

有些汉语歌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词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还有些歌词表现了中国的一些特殊文化的魅力。例如: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归祖国前的爱国之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里面就包含了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知识。另外中国还有些比较独特的文化对外国留学生吸引较大,比如中国的武侠文化。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听一些具有武侠风的歌曲,以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像《刀剑如梦》,典型的武侠旋律,激扬的歌词意境,令人心往神驰,这些都是外国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多让学生听写这类歌曲能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汉语歌曲,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他们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于一体,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常好的材料。通过听学汉语歌曲学习中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巩固汉语中的语音、字形和语法等知识,提高汉语听、说、写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正视这种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完善,让这种方式更普遍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篇11:现代教育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教育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创新意识与自主意识的交融

汉语教学中有许多渗透创新意识与自主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在一篇课文中,故事把“一个和尚有水吃,二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变为“三个和尚完全可以做到水吃不完”的观点。作者指出,“三个和尚要喝水”的前提是他们必须要协作,要引进新的机制,要采取办法,如果没有这些创新,谁都喝不上水。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时代在变,观念在转变,不变我们就永远无法成功,这种全新的观点让学生明白了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班级、一个团队必须创新、协作才能进步,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人人都知道龟兔赛跑故事的结局,然而在我们的教材中,乌龟和兔子却获得双赢的结果。带着疑问,学生对两者并列第一的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前几次比赛中兔子和乌龟都拿出了自己的'强项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方,比赛难分胜负,但到了第四局,两者都认为互相协作是到达终点最有效的捷径,在合作和团结的气氛中,他们一同到达了胜利的终点。其实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不乏乌龟和兔子式的人,有部分学生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便成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如果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优秀者吗?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不一定都要有失败者,各自后退一步,也许就海阔天空,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最终实现双赢。

二、适应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有机结合

一个大学教会我们什么?每个学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读书、做事、与人相处、做人则是大学必学的四件事。有位学生在学完《生命因灿烂而美丽》课后这样写道:“老师,学完这课我体会很多,记得我刚来到学校的时候总感到孤独,不敢和同学交往,因为我来自农村,总担心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从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后来我慢慢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追求。我们班团结和睦,我还担任了班委,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还和个别同学成了知心朋友,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喜欢这所学校了。我周围有那么多的师哥师姐和我一样为了早日实现理想而拼搏奋斗着,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不再为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而感到自卑,我要自食其力圆满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在竞争中合作”及“在合作中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竞争理念的新概念。在《谁拉你走向了平庸》一课的口语交际训练环节中,针对竞争的话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认为,现在部分同学的保险意识代替了竞争意识,认为已经进入大学的门槛,学习好坏无所谓,只要考试不挂科,每门混上60分便万事大吉,在这种保险思想左右下,更有部分学生还陷入吃喝玩乐之中浪费了青春大好的时光。有竞争的社会,才会有活力;有竞争意识的人,才会奋发图强;在有竞争的群体里,会出更多的成绩,有更高的水平。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是平庸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汉语教学案例,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意识教育已紧密渗透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增添了素质教育的分量,使预科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只是简单地学习汉语,而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的科学探索者和开拓者,这必将对促进社会的前进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篇12:浅谈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在科技不断更新、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广泛利用,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了。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体现了现代教学设备的优越性,有机地跟传统的教学设备结合在一起,一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得到了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浅谈多媒体设备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设备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1、观摩性强,易于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大变小、使小变大、使动态变静态、使静态变动态,使教材中的客观事物和现象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2、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快乐中学习。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提供丰富的资料,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快乐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

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设备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丰富,使学生将“教我学”的思想改变为“我要学”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理论。

4、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也很难说明过去的事情和理论性强的内容。学生也很难理解。再说学生的想象力不太强,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指导学生,学生可以认识各种事物。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5、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学生直接观察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总的来说,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解决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篇13: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基本状况的考察与分析论文

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基本状况的考察与分析论文

一、引言

(一)选题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①没有了词汇,就无从交际。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胡明扬指出:“如果真正掌握了词汇的读音和用法,语音和语法的抽象规律都可以不学。”②由此可见,对学习者而言,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对其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词汇学习的重要阶段,汉语综合课中的词汇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重要环节,所以对目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有利于了解目前词汇教学的现状,也能为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人们对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词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词汇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学界对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词汇教学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李善邦()以词汇与语音、汉字、语素、语法、语用、语境、文化等的关系为切入点对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的特点、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探讨与总结;李如龙()对“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观点进行的理论阐釋;李双梅()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等进行的考察;潘田()对词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语法教学的关系问题、词汇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的分析;刘薇()对汉语综合课中词汇教学的步骤和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进行的剖析和拓展。

2.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刘倩(2004)通过分析当前教材和教学忽视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在现行教材下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分类教学的策略;王骏()提出在传统的逐词处理的基础上,穿插国内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组词扩词法”,并以比较多样的手段加以强化;李如龙、吴茗(2005)提出并阐释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区分频度原则和语素分析原则,着重强调层次观念;张如梅()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图式认知理论,针对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提出基本词教学和词义推测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张秀红()提出“基于信息交流”的词汇教学模式,以实现有意义的信息交流。

3.教材中词汇问题处理的研究:卜佳晖(2004)在总结已有教材生词处理得与失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编写体例、词语释义、练习、选词等方面几点建议;周小兵、刘娅莉(2012)对国内外8部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的课文词汇进行考察、比较与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分歧、扩大共识的若干有效途径;王玉响、刘娅莉()对两部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课文词汇的频率与复现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词汇教学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并未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而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描述和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选择网络孔子学院上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初级汉语综合课优秀示范课视频作为案例来源和比较样本,并以课文讲解前的词汇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录转写和归纳,对这两个案例中词语教学环节的总体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比较。

视频1:该视频于6月2日拍摄于四川外语学院。教学对象为19~40岁初级阶段的汉语长期进修生,多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和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不同,汉语水平存在差异。使用的教材是《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二册(上),教学内容是第十课《会议厅的门开着呢》。教学共分为语法讲练、生词讲解、课文学习、游戏拓展和情景训练等五个环节。视频共58分钟59秒,其中词汇教学从20分56秒开始到33分45秒结束,共学习了“会议厅、长、主持人、戴、副、穿、西服、裙子、麦克风、小伙子、扛、摄像机”等12个词语。

视频2:该视频拍摄于206月。教学对象为17~28岁、汉语水平为初级的留学生。学生来自韩国、印度等国家。新课的教学顺序为:生词—课文—课堂练习。视频共47分52秒,其中词语教学从6分25秒开始到12分19秒结束,共有“夫人、幅、水仙、开、福、字、对联、新春、吉祥、行业、兴旺、哦、可不是”等13个生词,其中重点学习了“幅、水仙、对联、福、字、新春、吉祥、兴旺”8个生词。

本文所要讨论的两个视频都是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视频,教学对象年龄相仿,汉语水平相近,教学难度差别不大,可作为考察对象。

二、对两个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词汇教学个案的考察

本节通过对两个词汇教学视频的实录转写,分析和比较其总体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行为,以呈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的现状。

(一)总体教学过程

周小兵(2009)指出:“综合课的词汇教学不仅要教词语的读音、词义及汉字书写,还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词语的语法作用和语用功能,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交际情景选词用词。在初级阶段,词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记忆生词的声音和字形,理解和掌握汉语中常用词的基本意思与主要用法。”③因此,从教学任务来看,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步骤,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我们把词汇教学总体上分为四步:展示生词——认读生词——讲练生词——巩固生词。下面从词汇教学的总体教学过程入手对两个教学视频进行考察,如表1(视频1:Teacher—T1;视频2:Teacher—T2)。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两个视频中尽管教学时间的分布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差异,但两位老师都大致遵循了“展示生词——认读生词——讲练生词——巩固生词”的教学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教学行为

在对词汇教学的总体教学过程有了了解之后,我们要具体分析各个步骤的教学行为,以方便我们对目前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

1.展示词汇

展示词汇就是教师在黑板上或者PPT中将所学词汇呈现出来,以方便学生对词汇的形、音、义有个大致的印象。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板书、PPT、听写、实物、图片、卡片、身势语等。现將两个视频中展示词汇所用的方式列表如: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视频1中的教师主要用了板书、实物、图片、卡片、身势语五种方式来展示词汇,形式多样,通过视觉输入词汇,直观形象,方便学生记忆。而视频2中的教师主要用了PPT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词汇。可见,展示词汇的方式不可单一呈现,这样既乏味又无趣,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多种方式进行感官刺激,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遗憾的是,视频2中的教师采用方式较少,稍显不足,同时两个视频中的教师都没有采用听写的'方式来展示词汇,这对于学生的记忆和听觉输入是不利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两个视频中教师展示词汇的方式

T1:教师以板书的形式提前将词汇书写到黑板上,字迹清晰规范,且词汇的排列有一定的理据,教师将指人或地点名词“会议厅、主持人、小伙子”排列在左边,动词“长、戴、穿、扛”排列在中间,表示衣服或设备的名词“西服、裙子、麦克风、摄像机”排列在右边,量词“副”排列在“戴”的右边,这为后面讲解词汇的部分做好了铺垫,同时将词汇融入到语法点的练习中,连词成句,而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课文中的句子,一举多得,反复巩固,效果显著。在讲解词汇部分以实物、图片、卡片和身势语的方式来展现词汇,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T2:教师以PPT的形式展现词汇,主要包括三部分:序号、生词和拼音,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词汇清晰明了,添加拼音方便认读。在讲解词汇部分时穿插着以图片展示生词的形式,直观易懂,增加课堂趣味性,利于教学。

通过以上对展示词汇部分的分析来看,呈现词汇的方式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为之后对词汇的认读做好铺垫。

2.认读词汇

认读词汇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部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词汇的重要环节。认读是否正确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该词语,能否准确地利用该词语和他人进行交际。王晓晗()指出在认读过程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和学生个别读。现对两个词汇教学视频中的词汇认读环节具体教学行为列表如表3:

由表2可以发现,两个视频中的两位老师在认读词汇环节运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和学生个别读四种认读方式,但每位教师在认读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却不尽相同。

T1:视频1中的老师在进入词汇教学环节时,由于生词已呈现在黑板上,且在语法环节已涉及到部分词语,直接领读生词、学生跟读,集体读过一遍之后,又请学生个别读,并且是不按刚才的顺序乱序点读,之后在讲解生词部分又穿插着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跟读等方式,且在此过程中纠音纠调,以达到准确认读的目的。最后在词汇教学结束前,教师对黑板上补充完整的句子进行领读,学生跟读。严格来说,在整个认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足,进入词汇教学后直接领读生词(我们把领读生词归入广义的范读生词),跳过了教师范读,缺少教师的示范,不利于学生对词汇语音的感知。

T2:视频2中教师在PPT上呈现生词之后,带领学生一起读生词(有拼音),之后让学生齐读生词,结束后又带领学生一起读生词,在生词讲解过程中,穿插着领读、齐读,以让学生掌握生词的读音。最后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又带领学生齐读一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视频1中的老师相似,严格意义上来说缺少教师范读的步骤,而更多的是领读,由于领读也有示范的作用,我们把它归入教师范读的过程中,但其所起的示范作用明显不足。同时,视频2缺少学生个别读的方式,这样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认读情况,不利于词汇教学。

在认读生词环节,两位教师将多种认读方式将结合,效果显著,使学生对生词的语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提高和改进。

3.讲练词汇

讲练词汇就是讲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对其进行操练,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讲练词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对词汇的讲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实物、图片、卡片、释义、提问、搭配扩展、文化输入。先从这几种方式入手,对两个视频中教师对词汇的讲练过程分析列表如下。

从表4中可以看到,视频1和视频2中的教师在讲练词汇环节都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这样做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对两个视频中的讲练环节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T1:教师在讲解个别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前,会让学生讲解便于记忆字词的方法。例如:“戴”,学生分解为“一共十个人在田里戴武器”,教师提前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记忆。教师在讲练过程中,以实物、图片或者卡片的方式对生词进行讲解,比如对“会议厅、西服、麦克风、摄像机、副、长”的讲解,一目了然,无需做过多的口头解释,便于理解。除此之外还采用了用目的语进行释义和扩展词语搭配的方式,比如对“戴”和“带”的区别进行了解释,对二者的搭配进行了区分和操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对生词进行讲练的过程中,对词语的搭配进行了扩展,由词成短语再成句,并补充完整板书句子,为之后的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效果良好。

T2:教师主要以PPT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示生词。例如在对“幅”的讲解中展现了一幅画,很容易就能理解“幅”的释义和用法。对“水仙花、对联、福、字、新春、吉祥、兴旺”的讲解也以图片进行展示,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扩展词语搭配,同时对“福字、对联、新春、吉祥、兴旺”等词进行文化意蕴的解读,使学生对这些生词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便于课文内容的讲解。

从讲练词汇过程来看,两位教师将多种方式进行结合,但又有所不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从词汇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的,都是在现有条件下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4.巩固词汇

学生理解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之后,应该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对词汇的巩固练习主要包括对生词的语音、字形、意义和用法进行练习。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对视频中巩固词汇的环节进行考察分析。

词汇教学的巩固阶段强调对词汇语音、字形、意义和用法的巩固练习,以便全面掌握词汇的形、音、义及其用法。但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教学视频中的两位教师都只针对词汇的语音进行了跟读练习,没有做进一步的巩固,这样的教学安排与授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与课后作业的练习布置也有关系,在词汇教学部分所用的时间较短,巩固训练不足,恐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对两个教学视频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对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对考察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两个教学案例的考察,我们发现两位教师的词汇教学既有特点也有不足,这是目前大多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词汇教学的巩固阶段强调对词汇语音、字形、意义和用法的巩固练习,以便全面掌握词汇的形、音、义及其用法。但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教学视频中的两位教师都只针对词汇的语音进行了跟读练习,没有做进一步的巩固,这样的教学安排与授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与课后作业的练习布置也有关系,在词汇教学部分所用的时间较短,巩固训练不足,恐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对两个教学视频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对考察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对考察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两个教学案例的考察,我们发现两位教师的词汇教学既有特点也有不足,这是目前大多数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教学行为

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完善教学行为,对于重要的教学行为切记不可删减或省略。从语音方面来看,应该加强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的教学行为,与跟读、齐读等其他认读方式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词汇的发音,用于交际;从字形方面来看,应该掌握汉语构词法,学会将汉字进行分解,重视语素教学,将词和字(语素)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词汇量;从巩固练习方面来看,应该增加巩固的环节,更应增加词语的交际性练习,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词汇应用于语言交际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熟练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际的程度。

2.增加教学方法

目前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方法,多样和单一并存,多样是由于传统方法较多,单一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过于单一和重复,无法创新。教师应该在已有研究理论和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方法和新兴的方法结合起来,对词汇进行生动讲解和有趣练习,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目前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普遍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問题,尤其是词汇教学的时间安排得较少,只占总教学时间的一小部分,而语法和课文则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其实,如果学生不真正掌握词语,语法和课文的教学也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地付诸实践,无法顺利与人进行交流。可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二)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以网络孔子学院上的两个初级汉语综合课优秀示范课视频作为案例来源和比较样本,并以课文讲解前的词汇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录转写和归纳,对这两个案例中词汇教学环节的总体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目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既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着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无法对真实的初级汉语课堂词汇教学进行观摩和分析,且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考察样本较少,也无法对视频中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本文结论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注释:

①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360.

②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7):12-17.

③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344.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卜佳晖.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处理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1).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5]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

[6]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7]李善邦.谈汉语综合课的词汇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00,(4).

[8]李双梅.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黑龙江史志,2009,(16).

[9]刘倩.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分类教学的策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3).

[10]刘薇.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词汇教学探析[J].语文建设,2015,(27).

[11]潘田.简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5).

[12]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13]王玉响,刘娅莉.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词汇的频率与复现[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

[14]张如梅.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8,(11).

[15]张秀红.“基于信息交流”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词汇教学模式探索[J].云梦学刊,2014,(1).

[16]周小兵,刘娅莉.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选词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

[17]张娟.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基本状况考察——以三个词汇教学个案为例[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

[18]王晓晗.初级汉语精读课词汇教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

篇14: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论文

李浩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白马中学(434100)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

1政治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原则

1.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

1.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诗文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1.3形成知识的互补性。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一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高潮,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2政治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方法

2.1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

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政治教学论文 )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讨论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

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时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

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3政治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政治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我总结了上述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讨论式教学法,应该象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3.2教师作为讨论课题的组织者,要采用“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进入讨论课题的角色。

3.3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一次新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实施途径,掌握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专题 汉语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