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和谐发展论文

山野清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山野清旷”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和谐发展论文(共16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初中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和谐发展论文

初中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和谐发展论文

“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美国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R.M.加涅提出的名言,言简意赅地指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而教学策略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穿教学策略这一理念,有助于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中如何贯穿教学策略这一理念,有助于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下面就策略中“导”与“学”,谈谈本人的实践、体会。

一、“导”与‘学’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步骤中

(一)诱导试学

1.教师诱导入课

教师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或是谜语、游戏,或是一首诗、一段曲,或是新闻事件、身边小事,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2.学生尝试学习。

教师按教材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建议试学范围,让学生自读教材内容、图表、材料解决试学内容。最好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生生、师生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试学请况

可以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可以确定电型,个别谈话;还可以巡视检查等。教师对学生的试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下面有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引导探学

1.教师进行教学再设计

在学生试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目标、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性的调整或设计教学程序,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教师因势利导

“导”的条件是“因势”,是对学生在试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思维、心里等诸多障碍,教师将其归纳总结,作为学生探究的目标,然后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此方法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完成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3.学生合作学习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试学中自己没有发现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研究探讨。

(三)开导活学

这里的“开导”指为学生广开学习的渠道,“活”包括两次含义:一是练习的设计要活,

二、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活

1.练习设计要灵活

首先“练”要贯穿整个教学中,是使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的目的。其次要明确这里的“练”是广义的概念,是指训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活”要求教师的练习设计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数量、难易度都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有创意、有新意,提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培养个性,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2.学习与生活结合

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长才干、学做人。

三、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教材教法的能力和教学机智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教法,吃透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不断进行教学再设计,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这是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积极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和发展;学生也信任老师,与老师在情感上相互接近。

(三)教师进行教学再设计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

这一环节具有隐形的特点,隐藏在教师的大脑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在“试学”“探学”“活学”中出现的诸多变化和需求,随机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想。

初中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导”与“学”是互动、互助,交替进行和发展的。我们一旦解决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关系,教学就变成了一种是审美艺术,此时的教学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篇2:让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教育论文

让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教育论文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全国各地推行,新课程所阐释、倡导的全新的基本理念也正如缕缕清风般吹进校园,渗透到师生的心田.但是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才能常青.课堂教学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和令人尴尬的场景开始显山露水.在众多的教研活动中,片面追求热热闹闹的氛围和欢天喜地的情境设置,而忽视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在欢喜热闹的背后,课堂教学不顾及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实现真实自然、和谐发展,更谈不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们在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究竟该如何上?怎样的课才算好课?以下从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拙见.

一、潜心钻研教材是数学和谐发展的基础

由于教材的编写是以对学生和社会普遍性研究和一般特征的把握为基准的,不可能适合各地区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有可能和空间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鉴于此,教师要拒绝“圣经式”的教材观,确立教材资源的意识,认识到教材实质上是一种文本性课程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或范例,是可以选择、拓展、补充、和增删的.可对教材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或对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对教材进行完善.只有教师能在用教材时做到心中有学生和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确保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要讲求实效性,关键是改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评价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必须把学生在思维上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只有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才能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保证.

1.设计的问题要突出主题

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比较沉闷,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许多老师对“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不是很恰当,致使许多问题偏离教学目标,反而打乱原有的教学进程,致使课堂气氛不和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设计的问题要清楚问题的主题,明确其意义.

2.设计提问的内容要妥当,方法要合理

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为重要)来激发读者,唤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创造力,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然而,怎样提问才“合理恰当”、效果最好?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标新立异.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大一样.这就要求提问要新颖,要有新意.

(2)层层梯进.

对于数学上的难点或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3)静中设疑.

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在浅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引导学生探讨教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4)灵活多变.

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纵穿横拓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5)因人施问.

设计问题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为此,教师要事先分析学生知识的缺差面和疑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3.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在问与答之间,要有充分的时间“空挡”,以便于学生深思,也就是说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不急于找学生回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不同的时间考虑.每位教师都知道,对于事实性认知的问题,等待几秒为宜;对于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时间要依据学生的反应和问题的难易情况适当地延长. 4.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认为学生回答正确,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问题了.对学生不妥当的回答老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在问题卡壳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学生提出补充、点拨思路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仍处于模糊的状态,学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同时也约束了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因此,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应该紧接着再问学生:你以什么证据、理由或推论支持你的答案?并且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刻苦修炼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关键

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让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就必须刻苦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教学语言不仅具有发表性,更具有表演性.表演性的语言具有感情色彩,能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因此,修炼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文字语言、口头语言等.准确、规范的符号语言,形式的简洁性、内容的概括性、方法的科学性,不仅会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表示的`简洁性和规律的真理性,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使人聪明的内涵;优美、合理的图像语言,视觉的直观性、感觉的具体性、知觉的深刻性,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表现为看的见的形象,更能给学生赏心悦目的美感;流利、潇洒的文字语言,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不仅使学生体味出数学使人周密的真谛,更能使学生欣赏到书法艺术的风采;生动、幽默的口头语,描述的形象性、表达的情感性、阐释的现实性,不仅使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表现的浅显易懂,更能涤荡数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闷气.用一句“跟着感觉走”来形容直觉思维,会使学生亲切地体会出直觉判断的本质;用一句“芝麻开花节节高”来比喻逻辑推理,更能使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严谨”.所以说修炼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蓄意运筹情感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后盾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很着急,但是学生不着急.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改进教学,但是“剃头刀子一头热”,学生学习不投入,教学见不到成效.

要使课堂教学和谐发展,首先要把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我们知道:“要我学”比不上“我要学”;“为家长、为老师”比不上“为事业、为科学、为祖国而学”.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兴趣、意志、自信心等情感因素的作用,肯定、表扬、激励等手段运用得不充分,主动学习的氛围形成不了,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就会落空.反之,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过程和谐流畅,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质疑、和回答得到鼓励,,使教学活动进行的生机勃勃,学习进程张驰有度、和谐流畅.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激励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阐释、倡导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心中有学生、胸中有课标、手中有方法,努力实现切合学生实际学情的和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篇3:和谐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和谐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和谐理想是古今中外先哲及今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它渐行渐近而又永无止境,是人类渴望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种表达。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关键的、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场所,和谐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一微观层面的实施来落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和谐教育的思想就成为“和谐教育”成败的关节点、生长点。下面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和谐教育思想谈几点策略意见。

一、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教授目标的达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以尊重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而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给予春风拂面般的宽容,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波澜,从而敬佩教师、信服教师,并以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再次,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看待,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所想所学与所得,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自从人文主义哲学家培根喊出那句改变世界面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后,知识的力量确实无与能比。近代以降,知识正以魔力般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让世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今时代被冠以“知识经济时代”,可见知识的巨大威力。知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对个体,尤其对中学生来说,那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法宝,无论怎样强调甚至夸大知识对中学生的作用都不会过分。但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懂得社会是一个多维结构体,人是知、情、意、行的复杂生物体,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但仅有知识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意志品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人是注定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虽然知识对人的情感形成、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又需要情感来引领,行为需要价值观来控制和调节。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发展知识,没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进,学生可能会成为知识的怪兽”,造成人生的悲剧。和谐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识的发展损害学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相互和谐。

三、教与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规律性、反复性、间歇性等特征是世间万物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世间万物的固有属性。 教态节奏指教与学双方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节奏、语言节奏、教法节奏、进度节奏等方面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它是具体的、个别的。教与学的节奏具有个性特点,因而教与学双方的节奏时常表现出矛盾、对立的一面。教与学节奏相适应,和谐共进,教与学双方主体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的节奏主体的.教师会觉得课讲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作为学的节奏主体的学生会感到听老师上课如沐春风,知识内化快,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生成上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如果教的节奏不与学的节奏和谐,则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双方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双方甚至产生对立、淡漠甚或产生麻木的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优生与学困生各展其长和谐发展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学对当下的教育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乌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数中学的班额都在60―80人之间,每班90―100个学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这是规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个取舍问题,是照顾优生,还是学困生,抑或中等生?照顾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漠视甚至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不人道、不正义的,也是不可取的。和谐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以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学生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之所长,补不同层次学生之所短。避免学困生的日益边缘化,更要对其作好心理调适,预防学生成人后出现去“社会化”、边缘化的生存心态。

五、全面发展与天赋优势突出和谐发展

从人类有教育行为以来,全面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党的教育方针也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涵义。全面发展不是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它是指学生的情感、能力、知识结构、伦理价值观、审美情趣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而且一个方向(方面)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牺牲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全面发展“不仅不反对特长优势,反而鼓励发展学生的特长优势”。可以说,没有特长优势和个性的学生,虽然各方面都较好,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了,因为全面发展不能以牺牲特长个性为代价。

第斯多惠早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的关系,他批评那种主张全面发展但不顾天赋特长的思想。以全面发展而掩盖天赋特长的培养,结果培养的人才程式化,造成人的扁平化,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发展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把每个人放在全人类来看,个体都是片面的,而且可以说都是片面的发展;普遍发展的人,只有在全人类中才能找到,在一个人身上是找不到的。第斯多惠指出:如果我们能重点培养人的天赋,那么人便会达成自己的使命,这种人将是幸福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全面发展而又天赋特长突出的人,即和谐完美的人,由此构成的社会将是和谐完美的。

篇4: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展

王月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英吉沙县第三中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课程,就必须对该课程保持激情和兴趣。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自己的课程所吸引。要推动思想品德课的顺利开展,就要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关键的就是第一堂课的感受,学生往往对第一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假若教师能精心设计导言课,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和乐趣,那么就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增加课堂趣味。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显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坚持学以致用,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同时,要将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既要重视整体成绩的提升,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级整体素质。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初中政治教师也要切实转变思路,积极应对新的教学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开拓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思路。例如,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推动情境教学的有序开展。而要实现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实践中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其认识水平和觉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

编辑 杨兆东

篇5:和谐与发展作文

酷夏,地上尽是岩石,毫无一点生机。植物在烈日下,低下了头令人们看不到一点绿色。干旱,废气与沙尘暴一起袭击可怜的人类。现在,地球已经步入了危机之中,无数地球人在许许多多的灾害中挣扎。

呼,幸好这只是我在水滴广场的幻想。现实中阳光明媚,鲜花争相盛开。衬托出世界环境日的绿之美,绿之妙。

在6月5号世界环境日的这一天我们小记者团队来到钟楼环保主题园采风。其中由太阳、空气、水组成的环境三要素,构成整个主题公园,同时也是三大可再生资源。

然而,现在地球各种资源缺在急剧减少,紧缺淡水!矿物减少!随着资源的减少,各种灾害紧随而来,地层活动,地震!火山喷发!海啸!一次一次向人类袭来。所幸,已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瞧!这里的椅子是用废旧塑料做的,桥是由碳纤维做的,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废物。

同学们,积少成多,每天付出一点点,在生活中爱护环境,那么每天都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让我们将低碳输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吧。不要让地球毁于一旦啊!

同学们从我们做起,保护地球现在的生态环境,从小养成保护地球母亲的意识吧。

篇6:和谐与发展作文

和谐是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篇7:和谐与发展作文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速度飞快。原本以低矮的平房为主的城市中,一幢幢摩天大楼迅速崛起,原本宁静祥和的沃野上,一条条高速公路迅速铺开。方砖绿树被钢筋水泥取代,鸟语花香已被发动机的嘶鸣淹没。

如今当我们仰望着刺眼的高楼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过去“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哪儿去了?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报道:我国的佛教名山九华山因为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山上大大小小的寺庙全部“翻新”,太破的甚至推倒重建。我不禁愕然。我曾去过九华山,亲眼见到了原来那些古色古香的寺庙是如何与山和谐地依偎在一起的。不少寺庙就建在半山腰的小块平地上,寺院的围墙随着山坡起伏,甚至有的庙宇也依着地势或高或低。经过百年风雨,寺庙与山,山与寺庙俨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诠释。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往日里爬满藤条绿叶的墙,换成了光洁如新的墙壁,几百年沉淀的古朴的色彩,被粉饰一新,往日崎岖的山间小路变成了方砖砌成的宽阔石板路。真不知现在的`人还可以去哪里寻找“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和谐的美了。

人类不仅正在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在城市———这片人类亲手创造的土地上,人类也在不停打破和谐。

我想,发展与保持和谐并不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课题。面对城市发展,多一份冷静,少一份盲目,才是正道。

篇8:和谐与发展作文

《孟子》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早已熟诵,《史记》中的“将相和”故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知道“和为贵”的道理,我们又是真的知道怎么去做吗?是不是只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最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行了?听说喝咖啡时所加入的咖啡伴侣其颜色为鲜白,可是一旦倒入咖啡之中搅拌充分,就只见咖啡不见伴侣了。然而,这咖啡的味道却改变了,不会像之前那么苦涩,却多了一丝香甜与润滑。正如咖啡伴侣一样,为了与咖啡的相融,它甘愿舍弃自己原本鲜明的颜色。为了我们心中所向往的和谐,我们有时也需要作出改变。

在那个著名的“将相和”故事中,如果没有蔺相如的宽大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军之身负荆请罪,就不会有日后的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同样是共是一国,古往今来,从宋朝的秦桧陷害忠良到近代国民革命时期的“府院之争”,多少人为了名利打拼个你死我活,面对外敌入侵和人民百姓的水深火热毫不动容,不懂相让不懂“和”,影响的又何止一事一人。

又想起一个游戏,有一株白菜,一只吃菜的羊,一只吃羊的狼,一个人和一条只能乘载一人加一物的船,怎样把东西全部带到对岸,答案挺费心思,但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只要这个人辛苦一点,多跑几趟就行了。有时,我们要求得“和谐”是很难的,因为人与人身上都有棱角,不免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有为“和”辛苦的思想,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彼此忍让宽容,和谐的局面就会到来。

有人说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合作不是“1+1=2”,而是“0。5+0。5=1”。在和谐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相互合作事半功倍,我们可以相互支持共渡难关,只是需要将自己减去一点,为甜辛苦。

篇9:和谐与发展作文

徘徊于青山秀水之间,踯躅于姹紫嫣红之中,我们惊叹于万物的和谐之美——这万般的生机皆源于“进取”。

山涧的小溪奋不顾身,冲破种种桎梏,最终和大海相汇,奔腾出和谐的浪花;苍翠挺拔的松树毅然决然地生根于绝壁之上,造就了令画家神往的世间奇观,构成和谐的图画。世间的万物在“竞自由”中和谐发展。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万事万物,人类与之同处于一片蓝天之下——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既是造物主的精心安排,也是人类自身主动营造的生活环境。

然而,索取没有限制——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捕杀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重破坏。,长江、嫩江、松花江洪水暴发,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代价沉重,学费高昂,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唤醒了全新的“进取”意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动物植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万物共存,开始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同自然在新的“进取”中和谐相处。

我们同自然需要在“进取”中和谐相处,我们人类自身也要在“进取”中和谐相处。

穿越时空,那一幅幅推动历史前行的和谐画面跃然眼前。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当时实现了民族的和睦相处;诸葛武侯主动与东吴修好,实现了西蜀在易主期间和睦相处,稳定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深知:只有和谐的社会,才有人民盼望的安定富强。上半年,中共中央胡总书记先后邀请当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分别率团访问大陆,为两岸和谐相处、开创未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有在“进取”中实现和谐的传统,也有制止分裂而实现和谐的宝贵经验:和谐局面不可能用“退让”去换取。

诸葛武侯,五月渡泸,率兵南征,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在制止分裂后,获得南部诸郡和睦相处。建国初期,我们制止了“西藏上层贵族”的分裂活动,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同全国一道和谐发展。今天,为了国家的统一,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和平方式”,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实现和谐发展,除了不向分裂者退让外,也不能向竞争对手退让;只有良性的竞争才成造成和谐的发展局面。世乒赛女单决赛,一场金牌争夺战在两名中国选手张怡宁和王楠之间展开。一个是初出江湖的年轻选手,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比赛过程出乎意料的精彩,双方都发挥出了最强的实力。最后年轻的张怡宁一举夺冠,成就了乒坛上的一段“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佳话——和谐因进取而愈加发展。

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芙蓉,它们在争取阳光和雨露的奋进中婀娜多姿。由于在进取中获得了和谐,各类事物各自绽放出生命的魅力。

篇10:和谐与发展作文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优质解答 采撷幸福,走进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在心中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篇11:会计的和谐发展的论文

会计的和谐发展的论文

提要会计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子系统。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各自权益,促进会计国际化改革。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在社会和谐和企业和谐的大环境下,营造一个目标和谐、治理和谐和分享和谐等共赢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会计;和谐;发展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却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主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也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会计事业的发展而言就是建设和谐会计。

一、会计和谐发展的内涵

关于会计和谐发展的内涵,有人直接称之为和谐会计,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合作和宽容的会计、秩序和法治的会计、公平和诚信的会计、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二是认为和谐会计是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以资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行为,采用会计手段进行规范,以便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这两种观点代表了目前对和谐会计内涵的理解,其主要差异在于定义的范围或角度不同。前一种观点是从宏观的角度定义的,更加强调会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意义;后一种观点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主要强调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笔者认为,对会计和谐的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必须将会计的和谐发展置于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只有有了和谐的会计环境,会计内部的工作才能规范,整个会计才能和谐发展。所以,对于会计和谐发展的定义,首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定义;其次,会计的和谐要体现人性的和谐。当今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会计的和谐发展首先应当体现人性的和谐。这表现在各个利益相关者应当根据自己的贡献共同治理企业,共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是一种通力合作而非敌对的关系等等;再次,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以诚信为本,坚持公平和公正。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认为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坚持公平诚信、合作共荣、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会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状态。在社会大系统中,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动关系的子系统,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会计的和谐发展,会计的和谐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会计的和谐发展是在会计领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贯彻执行。

(一)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企业自身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长久稳定发展的需要。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用会计方法计量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发生的社会成本,促使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贸易障碍,真正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和社会公众,实现社会承诺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美国《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评选中就有社会责任感这一衡量指标,这说明企业只有在符合或有益于社会整体功利的前提下增进微观利益才能得到社会大众、消费者的认同,利润增长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保障各自权益的需要。在传统会计下,因为股东拥有并控制公司,所以公司的管理活动只为股东利益而决策。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也阐明了会计和谐发展的服务对象。实现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充分保证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益,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

(三)会计的和谐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会计改革,加快我国会计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在传统会计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无法得以合理、可靠地确认和计量,自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就无从列示。会计的和谐发展,在会计核算中纳入社会效益等要素,由此就能生成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避免产生决策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就和谐会计方面的内容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而我国现行会计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较大差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准则转换成本。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积极做法,对于加快我国会计改革进程,深化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和谐发展的构想

会计的和谐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企业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同时,会计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和谐社会大环境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成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因此,会计的和谐发展不能仅仅靠内部的制度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会计大环境,最终实现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会计的和谐:

(一)社会和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在社会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用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应该首先以社会和谐为前提,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首先要求企业要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绝不能为了盈利而经营一些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在筹建企业时,应多上一些绿色环保企业,或是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污染问题,加强环境的治理核算,保证企业的生存不以污染环境为前提。社会和谐还要求企业要主动回报社会。企业的成长获利首先依赖于国家提供的自然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同时有了民众的支持,企业的产品才有销路,企业才能产生利润。所以,企业应对社会有所回报,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就要求企业一是要依法主动纳税,不偷税逃税,树立纳税的荣誉感;二是要多为社会民众做一些公益事业。例如,多设置一些慈善基金,救助一些贫困儿童,等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许多企业表现的慷慨是值得借鉴与发扬的。

(二)企业和谐——构造企业联盟,合作发展。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仅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企业联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同求荣。企业联盟可以纵向联合,将供应商-采购商-客户看成一条价值链,形成企业的价值链联盟;当然,企业联盟也可以横向联合,如同一行业的多个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都可以结成联盟,目的是形成价格联盟,稳定市场。企业通过结盟,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优势,又可以形成强大的合作团体,降低成本。未来的企业发展不是靠竞争取胜,而是靠合作。

(三)目标和谐——关注企业价值,注重长远发展。关于企业的目标有多种表述,即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始终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追逐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的最大缺点就是利润短期化,导致很多企业只关注目前的盈利,而不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的隐患。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委托代理的存在,委托人在考察公司经理人的业绩时,往往只设置利润等一些短期目标,导致经理人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因此,要想实现会计的和谐发展,必须在企业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治理和谐——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目前,企业仍然是出资人的企业,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是以作为权益资本出资方的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模式。这种单边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劣势就是委托代理成本过高。作为出资者的股东,要想完全监督经理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企业的核心员工,他们具备了参与治理的能力但却未能参与企业的治理,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和谐。拿债权人来说,根据上市公司资料统计,上市公司中约有2/3的资产是由负债所得,但是目前债权人却只是按照约定的固定利率收取利息,由于不能参加公司的治理,因此他们的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如他们借给企业的资金经常被挪作他用,等等。即使债权人事先已经预知企业的这些风险行为,但由于没有经营参与权,所以只能采取撤资的办法解决,而这样无论对债权人还是对企业,都是无奈之举。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这样既可以减少委托代理的成本,又可以让各个利益相关者发挥各自所长,共同为企业的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分享和谐——集体选择企业剩余索取权。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再是作为利润的主要产生源泉。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新的生产要素不断涌出,它们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显出。但是,目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只是归股东所有,企业的员工、债权人、政府等仅按照约定的利率(税率)收取固定的报酬。因此,在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问题上,不能再按照原来的劳动获取报酬、资本产生利润的思路进行,而应该按照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企业的剩余。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应该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贡献进行集体选择决定自己是否有权参与企业的剩余分享,参与集体选择的利益相关者则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张连起.和谐会计论纲[j].财务与会计,2005.5.

[3]霍艳芳.构建和谐会计需要法治德治并重——浅谈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的协调互动[j].会计之友,2005.12.

[4]于玉林.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会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篇12:高校和谐发展校园文化论文

高校和谐发展校园文化论文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部分大学生个人意识至上,强调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团队意识,经常旷课,我行我素。同时,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经受不住小小的打击和挫折,校园中借酒消愁的,失恋后要死要活的,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大吵大闹的,甚至自杀的现象都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与大学要培养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目标极为不符。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由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可知,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生态文化,这五种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要建成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和谐校园文化,就必须使这五种文化相互作用、协调发展。

2.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实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也叫外显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即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各种建筑设施、教学科研设备、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形式等。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外壳,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渗透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不仅使师生享受美,而且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在进行校园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景观建设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实际需要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充实更新教学设备,使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实基础。

2.2丰富弘扬校园精神文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无形旗帜”

所谓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人在长期从事教与学、工作与生活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并为广大校园文化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校园精神文化既是大学的内隐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和谐校园文化可以把社会、学校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并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引领广大师生精神振奋,努力拼搏,会时刻激励着广大师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广大师生在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的指引下有着正确的价值追求,生活充满活力与自信。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奋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包容;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会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树立一面积极向上、有强大向心力的无形的旗帜。

2.3建立健全校园制度文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构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并不否认矛盾。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样需要科学、民主的校园制度作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为保证校园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组建的规范广大师生员工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具体运行中体现的文化,如学校制定的章程、规定、实施细则等制度以及校训等。“校规、校法等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引导作用和很强的约束作用。这种引导和约束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力量,起着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的作用。一所高校,建立起切合实际的'校园制度文化,就会被广大师生认可,学院所倡导的大家就会积极自觉参与,学院反对禁止的事情,就会自觉抵制,在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的约束下,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会进一步的规范化、民主化,有力地保障了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的形成。”

2.4优化美化校园生态文化,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因子”

校园生态文化是校园中全体师生员工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在作用于校园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共同创造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和。它是新型的校园文化,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其内容包括观念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观念生态化是师生的观念要形成于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把人的培养融入持续和谐、共存共荣的生态发展中去,实现人和环境辩证发展的统一;教学生态化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沟通、教学相长、方式多样、文理相通、学科相融、富于开放改革和创新;管理生态化是学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的管理者都要以生态观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平等对待教育系统中的各个生态要素,遵循生态平衡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教授、认知、教育和自我教育;行为生态化是学校行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都要体现生态观念,一切行为的准则是环境和人的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此,现代教育要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生态文化观;要建立符合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论;要构建新型生态行为体系;要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因子。

校园生态文化是校园中全体师生员工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在作用于校园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共同创造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新型的校园文化,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其内容包括观念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观念生态化是师生的观念要形成于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把人的培养融入持续和谐、共存共荣的生态发展中去,实现人和环境辩证发展的统一;教学生态化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沟通、教学相长、方式多样、文理相通、学科相融、富于开放改革和创新;管理生态化是学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的管理者都要以生态观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平等对待教育系统中的各个生态要素,遵循生态平衡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教授、认知、教育和自我教育;行为生态化是学校行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都要体现生态观念,一切行为的准则是环境和人的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此,现代教育要转变观念,形成新的生态文化观;要建立符合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论;要构建新型生态行为体系;要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因子。

篇13: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策略论文

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

为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富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教模式———“531”模式。这个学教模式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可使科学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探索利用“531”学教模式助推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科学课堂“;531”学教模式;教学效果

中学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在培养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探究能力,今年我校开展了“531”学教模式,以打造精品课堂和创建名师团队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随着“531”学教模式的实施,给科学课带来了机遇。与传统教学相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增多,科学课堂教学环节(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追问、拓展)更加灵活,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高了。结合科学课堂教学经验,探索利用“531”学教模式助推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531”学教模式背景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成为当今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中学开始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地实施改革和创新。但是,很多教师仍然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厌烦。因此“,531”学教模式应运而生,即“5步3查1控”。5步是指学案导学、同伴互助(对学)、组内讲解(群学)、班级展示、目标检测;3查是指查导学案,查小组学习,查目标检测;1控是指控制课堂学习过程。实践证明,在“531”学教模式实施以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参与度明显好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逐步提升。

二、利用“531”学教模式助推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从教材基础出发,正确运用学案导学在完成导学案前,科学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预习时间根据所讲的科学内容和难易度而定。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先阅读教材,从教材基础出发,再完成导学案。提前准备好课本、三色笔(蓝色、黑色和红色)、草稿纸等,把科学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或者知识点(如牛顿定律、惯性等),用蓝色笔在书本上标注,黑色笔写字,红色笔订正。而科学教师则负责导学案的批阅工作,不仅要关注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在教材上的标注情况,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水平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认真完成教学札记。查学案导学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查的重点应该放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以及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等。

(二)促学生互相交流,加强同伴互助力度科学教师必须要及时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案,还应根据学情修订导学案,并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同伴互助是“531”学教模式的重要一步,通过同伴互助学习,既学会了科学基础知识,又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为人品质,也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对于同伴互助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学生必须全体起立,分层交流导学案上出现的问题。科学教师要对导学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可以两个人交流,可以是多个人同时交流。但是,同伴互助绝不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对方,而是应该将思考的过程讲给对方听,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对方理解,在听讲的同时可以做适当的记录,这样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序开展组内讲解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选择恰当时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的要求,每位科学教师都要积极学习“531”学教模式,开示范课、达标课,形成教学特色。科学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群学中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上,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尽量做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让优等生起到小老师的作用,中等生扮演讲解员的角色,后进生逐步建立自信。由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学习能力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各组员依次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配到的问题,一人讲多人听。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开始,实力强的学生讲难度较大的题目。组内讲解完毕时击掌三下坐下。科学教师的.任务是巡视各组讲解情况,为分配下一步的班级展示任务做准备。

(四)应面向全员展示,点评及时精确到位为了规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课班级展示的时候,会给学生规定好一些上讲台展示的语言,比如“我代表某组展示”“我讲解完毕,请老师点评“”我们组展示结束、谢谢大家,请下一组展示”,然后师生用掌声鼓励展示者。很多初中生思想逐渐成熟,个性突出,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在展示时会利用彩色粉笔画受力分析;电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展示提高效率。在班级展示上科学教师要做出引导,分层展示,避免精英展示。当展示的小组遇到补充的答案时要提醒学生记录在教材中。在学生展示的时候要微笑、声音洪亮、有激情、思路清晰、有亮点。教师点评应及时,尽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突出问题的关键,归纳展示时的不足,不断提升思维能力。评价的分数分为、展示分、点评分和附加分。通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追问、拓展有利于难点突破,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检测内容多元化,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目标检测作为“531”学教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主要是指科学教师和学生对当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应多元化。在目标检测前,科学教师要留1—2分钟进行课堂总结,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情况以及学生水平发挥情况做出细致的分析,这样能够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便于学习技能的提升。科学教师要尝试让中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从而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细心。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调控,还要善于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把握班级展示时的节奏,关注整节科学课的流程等。

总之,在“531”学教模式的指引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相信,我校科学教学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根福。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J]。科技创新导报,(4)。

[2]蒋丹红。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

篇14:汽车产业与城市和谐发展

汽车产业与城市和谐发展

摘要:

汽车推动了城市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但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何推进汽车工业与城市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汽车企业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

汽车 城市 和谐发展 社会责任

当今中国,特别是在很多大城市,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是,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等城市病的日益严重,说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与城市进入汽车社会准备不足的矛盾越发明显。因此,有必要对汽车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谋求汽车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思路,尤其明确汽车企业在此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汽车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汽车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汽车让我们的城市范围变大,推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例如,我国之后,机动车发展最快的十年,城市扩展的速度也和汽车扩展的速度一样快,斜率很高,20初期,有的城市一年扩展的速度达到几十平方公里,在很多城市一年能涨出一个中等城市。汽车的普及使我国城市与农村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变化。

其次,汽车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汽车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大的'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带动约150多个上下游产业,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主要上游产业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城市中,汽车工业对下游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带动作用也达到80%-100%。

第三,汽车对城市发展建设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是在我们的价值观上,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目前的建设“以车为本”的思想在大多数城市里都占主导性地位,在这种“城市以车为主,车辆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益发凸显,同时还面临环保排放压力、能源压力等,公共空间品质下降,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

二、城市发展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城市病”促使政府针对汽车制定相关限制政策,直接影响汽车消费。,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2.36亿人,汽车保有量达1.06亿辆。但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相关治理拥堵措施的出台等,这都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在治理措施中,有不少是针对汽车制定的,包括限行、限购、上涨停车费等,直接影响了汽车消费。

第二,政府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方面的措施效果不明显,汽车使用环境并未改善,影响了消费意愿。目前,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大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制定和出台相关治理拥堵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但多数仍处在开始阶段和建设期,当前效果并不明显。城市配套与机动车保有量激增所产生的矛盾激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用车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三,汽车消费热潮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正在由东向西递进。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东部大中城市很多消费者的用车理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人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推迟或放弃购买私家车,也有很多有车族减少了驾车次数。相反,二、三线城市的汽车销售持续火爆,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与一线城市汽车消费水平快速拉近,城市间汽车消费差距正在减小。

第四,汽车消费环境愈加复杂。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出台了鼓励政策以拉动消费。经过两年爆发式增长,汽车保有量猛增与城市环境的矛盾愈发突出。于是,政策开始逐渐由“松”转“紧”。,除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不再执行外,不少城市在购车环节增加了限制。汽车消费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纠结”。

三、汽车工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思路

首先,需要城市管理者与车企一起建设和谐、智慧的城市。多种因素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汽车产业本身也受到了各种问题的制约。因此,治疗“城市病”要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只有城市建设跟上了,汽车消费环境才有可能改善。

一是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原则。当前我们的大多数城市居住太集中,容积率很高,功能太集中,人为地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规划没有遵循可持续原则。应该构建可持续交通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并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综合性考虑原则、与国际前沿最佳实践接轨原则、从全系统角度出发原则,制定长期目标的原则。

二是做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政府需要真正把公交系统解决好,把城市跟城市之间的交通结合在一块,强化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的快速处理等城市管理机制等。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公交拼车工程”。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车企联合,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其次,汽车企业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与城市和谐发展,实现共赢。汽车企业从对城市经济发展负责、对顾客负责、对员工负责,以及保护环境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城市繁荣、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仅是城市对汽车企业的要求,也是汽车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打造社会责任竞争力,实现与城市共赢的有效途径。

一是承担经济效益责任,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企业的责任首先是经营和获取利润,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作为国内许多城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为股东提供投资回报,向政府积极纳税,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二是承担市场顾客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汽车企业作为生产交通工具的企业,首先应十分注重产品的安全性,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生产、销售安全、先进的汽车产品。此外,还应以顾客为导向为顾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汽车服务。作为汽车集团型企业,还应积极拓展产业链,设立汽车金融、汽车保险公司等现代服务企业,凭借大型汽车集团的整体实力,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经济、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三是承担员工发展责任,为城市稳定做贡献。例如,企业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而不是推给社区,加重城市公共保障的负担;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注重对分流人员的权益保障,杜绝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在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期,坚持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缓解国内经济放缓时期城市就业压力等。

四是承担保护环境责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以华南地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广汽集团为例,集团投资企业从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等各方面承担环保责任,维护城市环境。一是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燃油经济性,导入更为环保的车型,如混合动力型车。二是强化绿色工厂建设,如广汽本田是全球第一家导入“废水零排放”的汽车工厂。三是在全产业链导入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节能降耗性能标准等。

五是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积极回报城市社区。企业作为城市的一员,还应主动承担超出外部要求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汽车企业在诚信经营之外,还应热心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公益活动,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孔令斌.汽车社会与城市发展.新浪资讯,2011;12

[2]柳长立.“城市病”阻碍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汽车界,2012;1:31

篇15:和谐与发展的作文

《孟子》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早已熟诵,《史记》中的“将相和”故事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知道“和为贵”的道理,我们又是真的知道怎么去做吗?是不是只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最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行了?听说喝咖啡时所加入的咖啡伴侣其颜色为鲜白,可是一旦倒入咖啡之中搅拌充分,就只见咖啡不见伴侣了。然而,这咖啡的味道却改变了,不会像之前那么苦涩,却多了一丝香甜与润滑。正如咖啡伴侣一样,为了与咖啡的相融,它甘愿舍弃自己原本鲜明的颜色。为了我们心中所向往的和谐,我们有时也需要作出改变。

在那个著名的“将相和”故事中,如果没有蔺相如的宽大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军之身负荆请罪,就不会有日后的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同样是共是一国,古往今来,从宋朝的秦桧陷害忠良到近代国民革命时期的“府院之争”,多少人为了名利打拼个你死我活,面对外敌入侵和人民百姓的水深火热毫不动容,不懂相让不懂“和”,影响的又何止一事一人。

又想起一个游戏,有一株白菜,一只吃菜的羊,一只吃羊的狼,一个人和一条只能乘载一人加一物的船,怎样把东西全部带到对岸,答案挺费心思,但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只要这个人辛苦一点,多跑几趟就行了。有时,我们要求得“和谐”是很难的,因为人与人身上都有棱角,不免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有为“和”辛苦的思想,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彼此忍让宽容,和谐的局面就会到来。

有人说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合作不是“1+1=2”,而是“0.5+0.5=1”。在和谐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相互合作事半功倍,我们可以相互支持共渡难关,只是需要将自己减去一点,为甜辛苦20XX年和谐与发展作文和谐与发展作文。

篇16:和谐与发展话题作文

何为和谐?看看这两个汉字便有了答案。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一个和谐社会是我国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而要营造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急待于我们全体社会成员不竭的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放远眼光,联系世界,共同努力!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一同兼收并蓄,品和谐之美,谱写新世纪的和谐之曲吧!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