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的教育论文

小毛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毛雨”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的教育论文(共1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的教育论文

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的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以现时代背景下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本人的风景素描教学经历,试着从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问题及对策上论述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以期发展本专业风景素描教学。

关键词:现时代;风景素描;人才培养;写生

风景素描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受多种因素影响,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风景素描教学遇到的困难,发挥风景素描课程的教学作用,挖掘风景园林专业风景素描教学的深层次意义,是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一、本专业风景素描课程的重要作用

今天各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都开设有素描、色彩、钢笔画等美术基础课程。“上世纪80年代,北林园林学院就开设了园林风景素描教学板块,要求在风景写生上下功夫,并在绘画形式上呈现多样化。”①继北林之后,各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等均将风景素描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美术基础课程。风景素描作为美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河流山川、天空建筑等为绘画表现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风景素描学习训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丰富形态、环境的空间意识和自然界光影色彩变化的深刻认识,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开设该课程,对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现时代背景下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风景素描教学在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在现时代背景下,今天的风景素描教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对风景素描教学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对风景素描课程建设重视不够。首先,风景素描教学课程大环境冷落。“风景素描课在美术院校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令人费解的,因为,作为绘画三大门类的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中,唯独风景素描例外于各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领域。”②风景素描教学在艺术院校得不到重视,直接影响是风景素描艺术发展缓慢,风景素描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其次,风景素描属基础性课程,课程建设经费申请困难,美术教师不愿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研究,而画好风景素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多投入实践,总结技法经验等。缺少专门而深入的研究,风景素描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就难以获得提高。再者,风景素描学习的好坏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性的,加上学习风景素描对于绘画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一定难度,风景素描教学不容易出效果,因而容易造成学生学风景素描用处不大这么一种错误观念。以上原因,导致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育中容易越来越被轻视,这令人担忧。风景素描课程教学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已经经过实践证明,但今天我们因为对风景素描的教学缺乏研究与思考而不重视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危险的。

2.教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老套,不能与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内容紧密结合。今天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大多沿用以往艺术院校风景素描教学模式,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合时代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3.受现代摄像技术影响,学生轻视写生,乐于摹写照片效果,这导致学生风景写生基本功差,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认知不够。在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对景写生方式受电子摄像技术影响,学生多以画照片的形式完成风景素描。因为现时代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照片功能的强大,加之写生因天气变化等原因,环境相对困难,许多学生在风景写生课上以画照片为主而忽略了写生的重要性,因而学生不愿意写生,不能够理解写生对艺术感觉培养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写生的技法和艺术特点。同时,受现时代快捷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之本科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任务较重,学生在绘画心境上容易浮躁,不能够静下心来一笔一画的去表现一幅完整的风景素描图画。实际上,这些情况的出现已经对风景素描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势必影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因此,风景素描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重新认识其在风景园林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针对具体情况,对风景素描的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作出对策,以期达到风景素描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三、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1.重视和加强风景素描课程多方面建设,充分发挥风景素描的艺术魅力。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学科,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艺术感知力的培养,就应该多接触自然,学会欣赏自然风景之美,并从自然风景中发现美和表现美。风景素描是以自然风景为研究和表现对象,通过素描表现形式去取舍、处理自然界中复杂的景物,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从这一点上讲,加强风景素描课程建设和促进风景素描教学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课程建设中,可以从本专业学生实际水平情况及本专业风景素描教学要求编写有针对性的素描教材、描绘创作大量的风景素描示范作品、开展风景素描艺术展览和不断提高自身风景素描表现水平及教学水平等工作来进行。只有重视风景素描教学,投入到风景素描课程建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展现风景素描的教学成果和艺术魅力。

2.改变传统的风景写生教学模式,探索素描写生中与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更紧密结合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国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手法的单一化弊端,素描教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单一的素描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美术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单一化素描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③而现阶段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大多是沿用艺术院校风景教学模式,专业特点和时代特点并不明显。如果以单一的美术院校风景素描的学习方法要求去指导本专业学生的风景素描学习,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困难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的缺乏,使学生在学习上难以看到进步或是觉得与专业相关不大而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需要探索素描写生中与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更紧密结合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特点,在注重艺术美表达的基础上,从植物学,建筑学和生态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上去丰富风景素描教学,发展风景素描教学更广阔的内涵。比如画风景中的`植物,可以先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去认知它,了解植物名称和植物科属,再从形态特征、造型因素上去描绘它。因此,在室外风景素描写生的过程,又是一个认知植物的过程。表现一个场景,注重训练空间意识,通过目测估计空间距离、建筑高度等,以达到锻炼学生把握空间尺度和地形特点的作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实践经验。在素描的表现上,多注重空间透视效果的表达和各种植物的概括性表现手法。教学方法上,除了素描写生练习外、还要结合现代电化教学,示范演示等多样教学手段,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强调写生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避免依赖室内画风景照片的风景素描作业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技术的发达,这一方面给风景素描写生带来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又成为许多学生在风景素描写生中的依赖。学生经常以画照片完成作业形式代替写生的过程,从而失去绘画的激情和感觉,给风景素描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这是风景素描教学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的确,画照片不受天气环境光线的影响,通过相机取景构图可以降低绘画难度。但是,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画照片失去了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美的审美过程。其次,画照片容易千篇 一律,画面平稳呆板,缺少绘画激情与画面生动感。照片取景与实地写生取景往往在空间尺度、透视变化,以及景象的形态轮廓等都有很大区别。因而,画照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艺术思维。只有通过写生,才能使作者更真切感受自然,更能锻炼绘画技巧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写生的画面往往比较生动。坚持写生,多画写生,是学好风景素描的重要途径。强调和重视写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避免室内画照片,这是现时代风景素描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在带动学生热爱写生的工作上要多做示范,通过实践分析写生与画照片的利弊关系。当今,关于风景素描的教材与范本并不多见,而少有的书籍也不一定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在风景素描写生实践上下苦功、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具体水平情况来研究风景素描的表现方法和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风景写生示范作用,推动风景素描教学。

四、结语

在现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只有根据时代特点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从各方面加强建设,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并积极研究风景素描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才能不断发展风景素描教学,充分发挥风景素描的教学作用。

注释:

1宫晓斌.北林园林学院美术基础的作用及影响[J].风景园林,(4).

②齐鸣.素描风景教学琐谈[J].美苑,1993(Z1).

③葛饶民.关于素描教学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

篇2: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探讨论文

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探讨论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影响着风景园林设计者对于环境的设计与评价,是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的特殊性,试图探索适合该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篇3: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教育论文

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实施,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实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使素描到设计“智”造基础教学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设计素描;创新思维

一、引言

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也迫切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它不仅是中国设计师的责任,更是培养中国设计人才的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责任。素描教学被视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目的也应从传统的研究客观物象外在特征的表现性素描转向研究事物内在结构形态特征的研究性素描,经过不断提炼、设计,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理性推导代替了传统的感性表现,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不断思考、体验、探索的过程。通过素描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适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下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要求。

二、用创新思维引导设计素描的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是设计素描的灵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条件。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先导,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素描基础不是一种公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基础是万能的,关键看它教学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有利于培养人才,一成不变的对基础的要求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是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对基础的界定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是一种模式、一个面孔。比如:客观再现物象的准确性、技能性是基础;将立体形态转换成平面的线描表现是基础;把人物特征和表情加以夸张表现也是基础;将自然形态概括为抽象形态同样能反映出基础水平。对素描基础测试的标准应该是弹性的、多元的,不应该以一种统一的框架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处理画面,立体的、平面的、具象的、抽象的、表现的、黑白的、色彩的、肌理的等。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上要勇于创新尝试,避免老师大包大揽,让学生在动手作画前,每个人都有各自事先准备好感兴趣的表现题材,引发其创造的愿望。并可通过运用多种媒介来发展创造技能。如用笔作画外,还可鼓励学生用吹、拓、撕、塑、吸附、泼洒、拼贴以及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创作,使新观念在与新技术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来解决设计的形式问题(诸如形体、色彩、明暗、点线面等)。艺术基础教育现在讲柔性化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强调模糊性(画种的模糊、专业界线的模糊、表现形式的模糊),有利于拓宽学生对现代意义上的基础的理解,取得多元化交叉的发展空间。用创新思维探索素描造型的各种可能性,用浓厚的好奇心认知形态世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意义胜过了单张作业的完整性。不同表现方法的训练都强化这种深度的视觉经验,并最终形成有素养的直觉判断。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应保持开放性、实验性,以便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和形式,并从视觉的认知形态过渡到心理的感受形象,最后完成审美的造型表现,从而将物象与精神性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通过专题训练培养以创新为目的的物象重构和意象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是以表达创意意图为目的,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理解并赋予联想,是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也是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聚合和汇拢,从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主要包含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想象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证明,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相对性等特征,是一种辐射性的、扩散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它是通过一个问题主线或是一种情感主体进行放射性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扩散性思维方式。无论是扩散性的思维方式还是聚合式的思维方式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这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例如,“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思维逻辑变异”“比例逆反”“材质变异”等专题训练。对“自然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是设计素描教学中进行思维扩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结构分析、单元提练、形态分割等方式,研究内部、外部结构与形态的丰富性,从而获得形态分析的方法与经验,探寻形态基础单元结构的构造原理,重新感受自然存在的丰厚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形式要素的感悟与提练能力,最后达到对纯粹形态的图示语言的主动创造。例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如大蒜的剖析)、形态单元分析(如花瓣的分析)、微观图形分析(显微镜下的形态)与宏观景象的对比等,将分解的形态、单元形态之间的关系、肌理的提取、色彩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将局部分析与整体把握结合起来,形态内在层面所隐含的各种形式要素将成为观察、解析、表现的要点。最后利用解析的`结果以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或缩小等手法,借用分析的色彩和肌理的语言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化习作,或将积累的形态单元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重新架构起当代设计的形态基础。这种从自然的立体形态到结构形态的平面元素,再到重新创造的、反映意象思维的立体形态的表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达过程,因此,意象表现也是设计素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四、构建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设计艺术是运用美学原理,参与人类物资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随课程性质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也作相应调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名称是造型基础或设计素描,而设计素描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生产,再复制,也不是通过对现存对象的描绘去作意识形态的反映。正是这种属性决定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和敢于创新、敢于想象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我们的素描练习表达的对象是直观形态,也就是看着对象写生,虽具有“画准、画立体、有技术”的特点,却往往会使学生的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和创新精神。使思维徘徊在对自然形象的个体描绘上,会造成思维的凝固,同时也限制学生认识这种物象之外诸多构成形式的可能性,也就阻碍了学生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而也就造成了学生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实物也就困难重重。设计师他注重的不应该是直观形态,而是虚拟形态,如果只会模仿,还要设计师干吗?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绝不是满足将绘画当作客观世界的复制,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的实质是将设计素描视作一种发现行为,积极探索形式,将素描基础视作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基础看做是人的精神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强化“变”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视觉的能动性,将基础设定为创新能力的储备。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式”“讨论探索式”“实践发现式”等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从而在教学中构建对学生良好健全的独立人格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其次,作为专业素描教学,还必须准确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含文化特征、美学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管理特征等。设计学科的素描教学应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区别进行。以某一学科的造型训练内容统一给另外不同的学科,这是不科学的。这样势必会造成“打基础”与“搞设计”之间存在一个界线,使两者之间缺少联系。毕竟产品设计、环艺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内含各不相同,因此特定的艺术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应选择或调整相应的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在训练中有一定的侧重点。并与之相适应,逐渐形成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思路,强化文化艺术理论修养的学习,艺术设计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的,设计若离开文化的支撑则如同无源之水。文化不可能是通过临摹和借鉴就能表现出来的,设计是文化这个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在文化中才能确定其价值,而文化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等部分。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既要学生关注素描本身的技能要领,还必须把握文化及其传统与设计的重要关系,使之能自如地驾御素描工具表现文化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物象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设计素描教学任务与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造型创意表达能力,增强其设计素质和审美素养的需要,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设计意识,注重强调诱发想象力与创意能力的素描训练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比单纯的训练他们手头绘画能力、表现效果更为重要。设计素描是要通过理性和严谨的分析,认识形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他们所具备的审美因素以及实用价值。也就是通过素描形式,认识自然,从中发现设计因素,是主动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让素描走向设计。

五、结语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及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跨界整合将颠覆制造业的原有知识结构,这要求艺术设计的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相配套的基础教学体系,全面地规划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课程体系都要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心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认真设计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认识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应该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走向创新。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引发学生的创造力、让设计素描教育在真正意义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62-164.

[2]张可永.创新观念下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4):343-346.

[3]滑寒冰.设计素描教学中思维扩展方式探析[J]中国艺术,(4):102-103.

篇4: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一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教学解析

摘要: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全名为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基辅美术学院。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秉承了苏联美术建立的素描造型法则,又融入了现实主义传统。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乌克兰的独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在继承“苏派”素描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素描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形式材料

一、素描教学体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造型艺术上属于一个体系,在素描教学上也同属于一个体系。

李天祥曾经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这一体系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成熟于十九世纪,苏联时代集其大成,形成了今日与欧美有所区别的俄、苏体系。”

①这一体系源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俄国全面学习西方,艺术方面则是按照法国和意大利的模式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

皇家美术学院在造型艺术上严格遵循文艺复兴时期建立的造型体系,讲究透视、构图、结构、光影等造型手段和古典美范式的审美标准,通过从石膏像到人体的写生课程训练,以达到表现古典审美标准的理想造型。

直到19世纪末期巡回展览画派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标准化的造型要求,列宾、苏里科夫等现实主义画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

这批画家受到了法国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将目光集中到了普通劳苦大众身上,更多地关注现实、表达现实、批判现实,俄国绘画因此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继承文艺复兴的优良传统和深切关怀现实、表达现实的造型理念。

20世纪初期,由于受到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许多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艺术家探索艺术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后来发展出了注重点、线、面的形式元素和表达情绪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与理论。

苏联时期艺术又回到了“功能化”的作用上,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这一政治上的要求逐渐在苏联蔓延,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也延续了这套体系,体现在素描教学上则是以具象写实的方法为出发点,以写生为主要训练模式。

这套造型体系拥有独特的优势,使苏俄绘画在世界艺术潮流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但也阻隔了与欧美尤其是与其曾经学习的欧洲体系的艺术脉络。

所以,许多画家在20世纪末期新世界格局形成后大量汲取现代主义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苏派”的传统造型体系。

如,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较多地沿用了苏联模式的教学体系,以人物写生训练为主,重视基础教学,但在工作室教学中赋予素描教学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按照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素描课堂作品中能够看到多元化的艺术价值取向。

二、素描课程设置

素描课一直是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重要专业课程。

在学时安排上,本科四年的总课时量为1377学时,仅次于油画课程的1809学时。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则为351学时,也是仅仅少于油画课的594学时。

折合到每一天来讲,就是周一至周五,每天5个专业课的学时中有2个学时为素描课程。

这种大量的素描训练,造就了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学生过硬的造型功力。

课程安排是从一年级起开始人物写生训练,从人物肖像逐步过渡到半裸胸像、人体半身像,再到全身人体。

这样的训练要持续两年。

时间的安排是每张作业4周,即40学时,均为长期作业。

尺幅为肖像、胸像4开纸张,半身像2开纸张,人体1开纸张。

这样的课程架构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人体造型原则,从而具备扎实的人体造型能力。

大一、大二两年基础部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选择报考希望继续学习的工作室,导师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择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学生继续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造型专业共有7个工作室,由7位导师各自主持,每个工作室按照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

这时的素描学时设置如同基础部,每天2/5的时间为素描课程,由专任的素描教师按照工作室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习。

工作室素描教学的课程设置与基础部的课程设置一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增加课堂写生的难度。

如,三年级第一张素描作业为男人体素描,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学生要进行男人体不同动态、角度的素描写生训练。

进入工作室的第二年,也就是四年级,开始进行女人体的素描写生训练,学生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对女人体的不同动态及角度进行素描写生。

在这两年的时间中,学生要对男、女人体进行全面的研究。

到了五年级,也就是研究生阶段,开始进行双人体的素描写生训练。

模特摆出不同的姿势,还会搭配衬布、静物等道具,这一阶段的素描要求对环境进行描绘。

工作室的素描教学虽然有着严格的课程系统要求,但每个工作室在结合本工作室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独自设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素描教学。

如,自由创作工作室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不同绘画风格面貌的学生,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基本规律的探究。

教师尤其注重对结构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追求最根本的素描元素,因此要求课堂作业不过多地描绘环境、光影等表面因素。

而宗教壁画工作室的学生将来要承担诸如教堂壁画等大型宗教绘画作品的绘制,体现在其素描教学中,首先是作业尺幅较大,在光线和衬布的设置上也较为讲究,经常设置不同的光源和不同质感的衬布组合,

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处理气氛和通过不同质感的衬布营造画面氛围,较为注重光影、质感、环境等能够营造氛围的因素。

风景创作工作室由于需要表现外光下的环境,所以在素描教学上设置有外光素描写生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握人物处在外光环境中的素描关系。

大型纪念碑壁画工作室在素描教学中强调画面构成等形式因素,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设计绘制大型装饰绘画打下基础。

历史题材创作工作室则是让模特处在具有历史氛围的环境中,或是让模特穿着历史服装,这与该工作室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致。

传统架上绘画工作室则是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具和人物姿态,强调画面感和绘画性的表现。

三、素描材料实践

素描的材料实践也是素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基础部里,教师要求学生用硬材料进行课堂写生,学生用铅笔描绘,纸张为白色素描纸,不允许使用炭笔、木炭条等软性材料描绘。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组织关系,一笔一画地将人体整体和建构人体的各局部描画出来,不会因为材料而将局部一带而过,造成含糊、理解不清的结果。

学生进入工作室以后全部使用软性材料进行描绘,因为在基础部中学生已经能严谨地描绘人体,已经掌握了人体结构,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训练运用软材料增强素描的表现力。

软材料素描一般使用牛皮纸,要先将纸打湿后裱在画板上,再在纸上刷一层明胶胶液,目的是便于擦和修改。

软材料一般使用俄罗斯、乌克兰特有的素描材料,如索斯、歇宾、散基那、炭笔、木炭条等。

索斯是常用的素描软材料,能够溶于水,可以进行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结合法的绘制。

索斯拥有不同的色彩,如灰色、棕色、白色等,所以可以结合不同的色彩进行素描作品的绘制。

软材料素描在技法上一般是先做底色,这样能使画面形成一层色调,缩减了绘制中间色调的复杂工序,然后在这层色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绘画。

画的过程中则是使用毡片蘸软材料色粉进行大面积铺色,再用笔勾线条和打调子等。

结语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沿袭了苏联时期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仍以具象写实为主。

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所改进,较为重视形式和语言因素。

从这个方面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延续了东欧地区东正教的圣像画传统和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成果。

相较于苏联时期的单一写实的面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更为开放、自由,呈现出与苏联时期不同的新特征。

篇5:风景园林方向专业论文题目

住宅区景观论文题目

1、 园林生态设计理论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 试论城市住宅区景观营造中的情感设计

3、 住宅区滨海景观带设计

4、 辽宁省城市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及趋势化研究

5、 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传统园林艺术

6、 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模式定位探析

7、 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刍议

8、 也谈现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9、 深圳蛇口后海公馆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

10、 云南山地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1、 浅议住宅区景观设计的要求及原则

12、 住宅区低碳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园林植物景观为例

13、 郑州市住宅区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帝湖花园西王府为例

14、 浅谈住宅区低碳景观的营造

15、 浅析适宜老年人的住宅区景观空间构成——合肥市住宅区软硬质景观的应用

16、 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沿革

17、 探讨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18、 浅谈高层住宅区植物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9、 现代化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中的苗木配置探讨

20、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探讨

21、 论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22、 浅谈高档住宅区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以东郊紫园别墅区为例

23、 在文化的心灵中相遇 在倾诉的建筑中生活——长庆油田泾河工业园住宅区文化景观的思考与解读

24、 丽江“怡景苑”住宅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25、 浅谈地域性住宅区景观的塑造

26、 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环境行为的探究

27、 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园林生态设计理论的应用

28、 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之我见

29、 浅析现代城市建设中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

30、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以正林苑景观为例

31、 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32、 基于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

33、 传统造园思想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4、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探讨

35、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究

36、 城市住宅区折线景观设计探究

37、 北方住宅区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

38、 住宅区绿化景观建设研究

39、 高密度住宅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深圳蛇口后海公馆住宅区景观设计实践

40、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41、 具有景观效益的居民住宅区灰水回用系统研究

42、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及其施工管理策略探讨

43、 低密度住宅区人工景观水体的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

44、 住宅区景观设计与审美演变探析

45、 住宅区硬质景观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

46、 住宅区景观色彩的设计与应用——以康桥半岛住宅区规划设计为例

47、 植物配置在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8、 “晋国公馆”住宅区景观规划改造设计

49、 城市住宅区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50、 新中式景观在别墅住宅区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桃花源为例

风景园林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1、 杭州西湖传统风景建筑历史与风格研究

2、 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

3、 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

4、 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

5、 风景园林中竹景的营建研究

6、 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

7、 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8、 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9、 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10、 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

11、 河口城市海岸灾害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12、 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

13、 美国当代园林事务所发展的初步研究

14、 竹子与风景园林--基于美学、社会学、生态学三种价值之上的竹子与园林

15、 美国当代园林的发展历程研究

16、 从现代绘画艺术看西方现代园林

17、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18、 地方性的风景园林设计

19、 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 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分析及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

21、 沈阳风景园林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2、 生态修复技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23、 论空间中的肌理及在风景园林中的含义

24、 小型景桥形态美学及其风景园林意义

25、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2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再利用

27、 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分析

28、 基于“棕色土方”概念的棕地再生风景园林学途径

29、 城市文明演变下的宋代公共园林研究

30、 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

31、 浅论20世纪法国现代风景园林

32、 彩叶树种在江南地区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33、 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

34、 风景园林的数字化研究

35、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36、 鸟类分布与植物景观关系的研究

37、 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

38、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究

39、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40、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

41、 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42、 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

43、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44、 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

45、 风景园林实践的社会原理

46、 风景园林中竹建筑设计研究

47、 植物疗法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48、 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和特征分析

49、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指导初探

50、 中英自然式园林艺术之比较研究

园林技术论文题目

1、 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段递进、双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五年制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4、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5、 产教深度融合共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综合体的探索

6、 基于专项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以云南林职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7、 现代园林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8、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9、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10、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与过程监控模式研究

11、 浅析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12、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3、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14、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报告

15、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应用初探

16、 园林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17、 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18、 园林技术顶岗实习“双主体”管理体系研究

19、 园林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20、 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探讨

21、 基于生态系统思想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包的研究与实践

22、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23、 中高职衔接培养园林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途径的实践

24、 基于园林专业“双创”教育的研究——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25、 园林技术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27、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制度保障

28、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29、 建设节约资源型园林技术体系探究

30、 单独招生背景下黑龙江省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

31、 新形势下园林技术专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32、 武陵山区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分析

3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34、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35、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6、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7、 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以园艺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38、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39、 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

40、 浅谈如何利用园林技术措|施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

41、 构建“教学与服务”双功能校内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实践——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42、 信息技术在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以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43、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园林技术双创教学研究——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44、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质量标准控制研究

45、 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46、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高职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运用——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47、 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调研报告——以江苏农牧学院为例

48、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49、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为例

50、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季节更替”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篇6: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探析论文

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素描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室内设计是在立体空间中的设计,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素描要将基础素描绘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素描教学空间

1素描教学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上的重要性

对三维空间的认识以及对物体之间联系的洞察是室内设计必需的专业素质。从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角度看来,素描教学是提高自身对三维结构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素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创作。自主学习创作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上是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日后的室内设计过程中的身份是设计师。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素描能力。素描能力体现着对室内空间、物体结构的理解程度,好的素描能力更有益于室内设计的创造。此外,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激发设计灵感,对三维结构的细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找到新的设计元素,更好的完成室内设计。

2素描教学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上的问题

素描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上的分类也在不断的细节化,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专业。因此,不同的专业对于素描教学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素描教学要更加具有针对性,要适应专业的发展。在当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针对于本专业进行设计,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在刚开始学习素描的时候扎实基础,也不能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对空间的认知、观察与表现能力。从一些调查中可以看到,从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教师的人数是很少的,受到过专业素描训练的教师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起着引导作用,教师资源上的欠缺以及教学模式的传统化延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至于学生不能准确的了解室内设计专业,更不会理解到素描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上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方面可以了解到的是来到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的成绩不会很高,学习能力也比较低,这就代表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与速度是相对较弱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和教师在素描教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在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素描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在室内设计展专业的素描课程上的学习能力。

3素描教学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上的实施方法

室内设计专业里综合了多门学科,打好基础对于学习每一门学科都是重要的,而素描就是这个专业的基础,所以对于素描的学习一定要足够重视。教师可以利用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素描这个学科,讲解素描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于素描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室内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上大体来说有两种教学方式。第一种素描教学方式是通过分析传统素描,将素描与室内设计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空间结构的认识,从而将室内设计由特有的形式展现出来。第二种教学方式是将素描理念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在设计中融入感情色彩,从而体现设计中的主观性。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与性质,素描教学中应以设计为主体,素描绘画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素描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体现出价值。由此可见,第二种教学方式更适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中更能表达出个人的感情,更加注重空间与物体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有更好的塑造。教师是素描教学的落实者,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方法关系着素描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加强个人在素描上的专业训练,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素描课程上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讲解室内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对于空间物体结构的理解更为具体。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与室内设计相关的素描作业,让学生从小物体入手进行素描设计,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还可以举办素描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共同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自己,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更有利于今后在室内设计专业上的学习。

4结语

素描课程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上是必不可少的,素描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学生以后合理的室内设计是立足于素描的学习的。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上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使教学方式适应专业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在素描学习中有所收获,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燕.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初探[J].华章,,(9):212.

[2]刘艳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素描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9):116-117.

[3]王玮璐.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14):106.

篇7:美术素描教学探讨的教育论文

关于美术素描教学探讨的教育论文

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美术这门学科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处于教学的边缘地位。而事实上,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它要求学校注重美术教学,尤其是素描基础教学,为提升学生美术能力奠定基础。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观点,对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简要分析。素描基础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术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一样,基础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角、激发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素描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制约着学生的美术发展脚步。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素描基础课改革就成为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现阶段素描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时间缺乏合理安排

在我国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素描基础课通常要参照教学总学时和教学任务进行安排,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划分教学内容。例如:素描头像写生40学时、素描概论9学时等。在一学年的学习中,教师会规划好上、下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且在一些专业的美术院校,素描基础课只是教学的基础部分。因此,素描基础课在总体课时上不会有太多时间,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年。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素描全部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刚步入新环境的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熟悉学校环境的状态下,就要掌握这些知识,有点不公平,即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学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到素描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缺少针对性

我国在教育教学上一直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实行灌输式教学,素描基础课也不例外。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目标上较为统一。其实,在美术教学中,绘画方法具有多样性,但现阶段,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表现力还是画法上都表现得较为一致。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方面缺少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教学。事实上,素描基础课不仅需要注重画法、手势,更需要学生的灵感,而对于不同学生则需要不同的方式去激发灵感。我们目前的素描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灵感,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形式缺少创新

素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其教学内容多注重人体、景物的刻画,反复练习,促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尽管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但此种教学形式却值得我们反思。据学生反映,他们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不感兴趣,教学形式单一,缺少新鲜元素的注入,不能激发灵感。的确,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学过程只是针对某个内容反复训练,让学生机械化学习。从绘画的作品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虽然其作品栩栩如生,但却缺少创新元素。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新,一味地注重理论式教学,没有掌握精髓,导致学生的作品缺少创新,学习兴趣低。中国美术艺术讲求精神、情感的共鸣,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所以,创新教学形式就成为现阶段大学素描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

二、素描基础课教学新的发展模式

(一)针对性教学

在大学素描基础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学生的素描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思想产生共鸣、情感获得启发。笔者建议,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分层,实现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素描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不同的内容,针对每部分内容设计教学小目标,进而完成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效果划分学生学习状态、教学进度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目标,科学、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融合,针对性地应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素描技巧。第一,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初期阶段,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因为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会接受一些美术教育,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化,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静态物体素描入手,扩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形象化,简化学生学习难度。第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知识升华。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素描的表现方法为主,增加学生多样化学习,掌握多种绘画方法,尤其是明暗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素描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绘画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画法,给予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切不可用自己的思想方式限制学生,应让他们自主发挥,感悟素描绘画的真正魅力与精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以写实画法为主,强调事物真实状态的反映。因此,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多数采用一样的`绘画方法,出现千篇 一律的机械式作品,没有体现出美术艺术的多样性思维及不同表现力。尽管学生能够达到素描绘画的根本目标,但因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多样性的培养,一味地追求与原事物的相似度及线条转换,对于绘画方法没有过多地强调,不利于学生今后在美术造诣上的提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师多样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多种绘画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教学分为多个不同的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教学的紧密性,同时注重教学的多样性。例如:人体素描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视觉特点的展现上;在结构素描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线条绘画上,强调通过线条展现作品的真实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又能让学生掌握多种素描绘画方法,一举两得,展现学生的创新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

由于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学习上也是一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就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素描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针对景物创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注重景物真实的描绘,而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小组,教师则需要注重小组创新能力的展现。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针对素描基础课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素描基础课的学习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8:高中素描教学论文

高中素描教学论文

浅议高中素描教学中几个关键的问题

文/唐定勇

摘 要:素描的概念有多种,有的人认为:“素描是用单色所作的画。”有的人认为:“素描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基本,而又是最充分、最全面、最方便的表现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什么样的形象都能通过素描表现出来。”

关键词:素描;教学;问题

黑格尔说:“凡是物体,不仅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样式也各有不同。这是空间限制所具有的特殊方式,它使每一物体有其特殊形状,并因此成为可凭视觉而看见的对象。构图术便是以空间限制的方式作为对象的,至于素描则是初步地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彼此的相对距离以及物体的各自形状和结构。素描最重要的原则在于掌握形状和相对距离的准确度。”综上所述,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是造型的基础,故而素描又称作“造型基础”,对于高中素描教学而言,它泛指:“几何石膏体、素描静物、石膏像、人头像、半身像等等”.虽然课程内容不多,但高中素描教学存在不少关键性的

问题:

一、高中素描教学中的应试性问题

大多数学校高中素描教学课程设置都不系统、不科学,都是针对美术省统考制定的、适合高考的课程,例如,省统考素描考题――素描半身像带手默写,很多高中教师再设置课程时就直接制定“人头像临摹和默写,半身像临摹和默写”,不管你有没有基础,都从人像开始,实在不行就让他们死记硬背一张画,先让他们练习几周一张画,直到会背为止。这样的大学生往往不会画素描静物、几何石膏体、石膏像等等,而只会画“千篇 一律”的人像,不管遇到什么特征的人物,都不是根据人物自身的特征进行作画,而是根据自己心中的“默记的人像”进行比较绘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对社会又有多少意义……

二、高中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性不一样

高中生学习美术,走进美术特长生的大营,往往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性:

有些学生,喜爱美术,热爱美术,一直把学美术当作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才能学好美术,成为真正的美术类人才。

有些学生,是因为知道自身的文化课不行,特别是“小高考”科目不能达到文化生高考的要求,而美术类考生“小高考”科目要求相对较低,()所以他们选择“逃避”,选择美术。

有些学生,是被逼进入美术特长生的大营,他们的压力来自于家长、学校和教师,美术特长生文化成绩更容易达到本科线的要求,更容易培养出更多的“本科生”;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本科,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上本科,有哪个学校不希望学校的本科数一年比一年高呢?

抱着不同的目的去学习美术,自然对美术的热爱和喜爱是不一样的,投入也是不一样的,换来的结果可以想象。

三、高中生学科间的矛盾

美术生素描绘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的,而高中其他学科也需要时间复习和预习,特别是高二的学生,他们还要准备“小高考”,那么如何协调文化课和美术课时间上的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有些高中,他们对于美术学科有点误区,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很简单,只要有空练练就可以,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往往很不科学、很不系统,有时只给一周4节课,每节课45分钟,2节课连排在一起,分为两个下午,其他的时间都安排给了文化课,这样的课程非常不利于美术教学,有美术常识的教师都知道,一张完整的美术作业起码要花2――3小时。

四、高中素描教学缺乏写生课的训练

由于省统考取消了写生课,写生课也逐步退出了高中素描教学的课堂,取而代之是大量的临摹和默写,学生整天只对着范画和照片进行训练,根本不了解写生为何物,大多数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而不会“对照实物,根据客观”进行训练,对于物体的结构、形体、比例没有深入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认识。例如,很多学生都会临摹人像、半身像,但对于人物皮肤下面的肌肉和骨骼了解得很少,甚至不懂,因为“写生”是了解骨骼和肌肉最直接的、最方便的途径。

五、高中素描教学中的观察方法――“眼高才能手高”

正确的观察方法决定准确的形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艺术家将艺术修养寓于艺术实践经验积累之中,而这种正确的形象则是科学头脑和熟练技巧相结合的成果。传统的观察方法有:(1)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2)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3)比较与联系的观察。

但是,传统的观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提高,要从全面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入手,同时把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眼高才能手高”的观察方法,我们得培养“艺术家的眼睛”,让学生的眼光、眼界提高,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看模特、分析模特、再现模特。只有学生的“眼高”了,才能判断出哪些是好坏,这样才能指导自己的手去创造佳作,创造奇迹。

六、高中素描教学中师资的不平衡

很多高中,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高本科率,大量鼓动学生学习美术,走进美术特长生的队伍,但在校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急速壮大的美术生数量,这样的不平衡就造成了一个教师带几个班级学生,本来教色彩教设计的老师,也转变为素描老师,甚至非美术专业的老师也参加了美术教学。这样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素描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进步。

美术专业教师不仅仅要负责教学,还得负责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这些教学外的工作往往会干扰专业的教学。其实对于美术班而言,应该配备专业的班主任,专门负责管理班级事务,让美术教师安心教学。

以上这6个问题是我们高中素描教学中最关键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直接影响着素描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素描教学的质量,必须从这些关键问题入手,逐一解决,逐一提高!

参考文献: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

篇9:中学素描教学分析的教育论文

中学素描教学分析的教育论文

关键词:素描教学;结构素描;整体把握

高中素描教学包括素描艺术欣赏、素描表现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对普通学生来说,重在对素描艺术的基础表现方法的认识,素描艺术欣赏方面的培养。对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的特长生来说,除了具备普通生应有的认识、欣赏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素描表现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经过系统训练,掌握素描的基本表达方式,能在高考中拿到不错的专业成绩是实实在在的。素描作为艺术类的基础学科,是很多艺术门类的训练的必须方式,不管造型还是设计,都需要通过素描的观察,表现能力的训练,来为专业学习打基础,有的专业素描还是培养审美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普通高中学生未来即使不从事艺术相关工作,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简便和经济的方式。通过素描训练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同时素描整体辩证的形象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更全面、客观的观察事物习惯。西方的素描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产生了各类艺术风格的作品。

普通学生不需要进行系统学习,更多的应该是讲解素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素描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美感等。对传统素描的欣赏应注重体积空间和结构的讲解。适当用一些好的素描作品,来展示素描怎样通过明暗法来体现体积和空间。安排一些结构性素描来讲述结构在素描中的重要性,不用重视技法介绍,只注重一般的素描规律的讲解。安排一些大师的素描,结合大师的油画、雕塑作品,如文艺复兴时期,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19世纪的印象派和20世纪的现代派艺术的重要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对比。使学生认识素描风格和艺术家创作风格的联系。以及它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当然,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临摹课使学生增加动手练习,更好的理解欣赏课讲解的内容。对特长生的素描训练,要做好规划,分步骤的训练,对大多数刚接触素描的学生来说,如何画出准确的形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学习素描的难点和重点,在美术高考中,形这一关,也是占分值最大的一块。一般来说,形的准确要在高考中占百分之70左右。解决好形的问题,可以一科带动几科,素描形能解决的学生,学习速写也更容易。在素描的教学中,形的准确涉及到观察方法,透视知识和结构解剖几个方面,哪一个方面掌握不好都会影响最后形象的准确性。每年总有一部分学生在临近高考时,还不能画出一个准确的形,其中重要原因多在最开始的素描学习阶段,没能掌握住整体观察、整体比较、使用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形状概括和比较等方法的能力、和基本的透视规律的认识。复杂的形往往可以用简单的来概括,比如,经常用立方体来理解头部。所以要重视初学阶段石膏几何体的训练。在石膏几何体阶段解决观察方法和透视规律的学习。在几何体训练时,应该多以写生为主,使学生在写生中能去应用透视知识,这是临摹书本中的几何体所代替不了的。在临摹时能画对透视,在写生中不见得能画准确,石膏几何体训练相对来说固有色简单,质感单纯,也便于素描中明暗层次的训练。

训练中除了重视学生的透视知识外,对结构素描也应有相当的重视,有的书上的结构素描不太重视形体的完整性,造成学生学习时画出的形不完整,结构线是断掉的。比如有的学生只画明暗交界线,不重视亮部形体结构。在散光下从眉弓尖到颧骨,有时是处于亮部,但这又是正面和侧面的分界,在结构素描阶段就应该把面分开,我们经常说明暗交界线应该是连着的,其实结构线也应该是连着的,只是在亮部画浅一点。分面的训练时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的形体中看到简单的几何体,只有学生学会简化形,才能让他画的整体,很多学生都只会看什么画什么,不会对形体进行归纳,画出来的形是琐碎的、必然不准确。有的学生用很多小块的形拼成一块大的形。而正确的方法是从大到小,要在这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不允许学生小块小块的画。即使画一个眼睛,也要先画眼睛或眼眶的大形,然后在往下分小形。素描训练中整体性的把握,包括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应该着重强调。艺术讲究的是和谐,不能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学生,一般很难达到虚实,方圆,节奏,韵律等的画面要求。但一般初学绘画的.学生,往往着迷于细节,总是一个部分画完再去画另一个部分,造成画面不协调,形体、比例、色调都容易出现衔接问题,如有的学生画完一个眼睛,再画另一个眼睛,造成两个眼睛的透视、外形有一定的差别,不像一个人的双眼。我一般是让学生先找双眼的对应点,左眼的内眼角和右眼的内眼角拉透视线,左眼的外眼角和右眼的外眼角连透视线,以及左眼的高点和右眼的高点,左眼的低点和右眼的低点连透视线。先把位置定好,然后左右眼一起画,左眼画一条线,右眼也画相对应的线,这样来避免学生局部描绘。

色调的调整要做好规划,暗部、中间色、亮部在各形体中都归纳好,如画暗部时,眉骨的暗部,鼻子的暗部,嘴的暗部,下巴的暗部和头发、衣服的暗部一起先分开,然后再把他们分出一二三不同暗部的层次。这个阶段不用画的过细,避开琐碎的色调,画的时候注意明暗交界线的方圆变化和虚实变化。同时对学生用铅笔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暗部用4,5,6b软铅,亮部用2b以上硬铅。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技术上的方法,画暗部时要注意反光不能过亮,有的学生反光过亮会造成中间色和反光的冲突。中间色不要过暗。头像的中间色区域多数情况下是两个大面区分的地方,在用笔上就要清晰一些,画一些清晰的线条。面与面之间的穿插关系要交代清楚,不能像暗部那样太虚,多注重方圆节奏的把握,亮部区域的浅灰色调,多数光线下是在前面的,要画出鼓起来的起伏感,高光也可以用来表现体积,高光的形和虚实都要考虑。关于细节,适当的细节可以增加画面的耐看性,但细节不是越多越好。一张好的素描,他是体积、空间、节奏等的完美结合,是各要素的综合体现。普通的素描头像考试一般也就三个小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头像的刻画首要是五官,然后是骨点转折,然后才是脖子,头发,衣服等,要有主次的差别。

篇10:如何开展设计类专业素描教学教育论文

如何开展设计类专业素描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如何开展设计类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以及设计素描教学中开创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了思维方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的目的与重要意义。

【关键词】设计素描;开创性思维;教学

一、概述

造型能力对于一个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但是一个拥有设计理念、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头脑,对于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设计之路却更为重要。这样的思维,不仅可以让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也让设计者的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高超造型手段的同时,更加要注重他们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拓展。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一直以来就秉承这这样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作为主要目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础美术中的素描,是初学设计者必须经历的一门培养造型能力的课程;设计素描,又是专门针对设计学科的造型训练课程,但设计素描应重在设计。设计:是要创造一种新奇的、以前从未有过的形态。我们在进行设计素描的教学中,要经历写生积累、创造两个阶段。首先是写生积累。我们要依托造型素描(明暗素描、结构素描、速写练习)的教学过程对大量的物象造型进行写生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练习造型的基本方法与手段,更要记住这些物象,要掌握要在写生的过程中使他物变成己物,要达到以后无此物时依然能够表达此物。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我们最基本的造型表达能力,更为我们设计类专业更为重要的创造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创造的过程。在设计素描练习中,我们要画A是B。B是A的一种全新形态,是A的浴火重生。我们在画画的过程中,眼前的物象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对象,它不具有感情,不具有内涵与深度,但我们不能对它进行简单的重复与模仿,我们在写生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情感、内涵与深度。在一幅设计素描中,不仅是对自己造型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宣泄自我情感的一个过程,它可以打开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渠道,是我们展现个性的一个窗口,让每一个看到作品的人,不仅为你的造型表达能力表示赞许,更为你表达的情感加以肯定与否定。我们希望有不同的`声音,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两者都说明我们激起了他人的感受,这使我们的作品具有了感染力,使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创造活动中来,让作品更具生命力。我们最害怕没有感觉,因为我们拒绝平庸!

二、设计素描造型基础教学

造型表达能力是进行设计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手头表达,将心中丰富的构思一一展现出来,是实现作品与受众沟通的首要又关键的一步。造型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基础美术教学来完成,其中造型素描教学环节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的造型素描包括以线造型的结构素描,以面造型为主的明暗素描和速写三个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素描的练习,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表达能力。结构素描主要解决大的体积关系、基本透视和徒手绘画手感等问题;明暗素描而是解决我们深入塑造物象的能力;大量课内外速写练习则是培养快速表达和积累物象的过程。每一个部分都明确我们教与学的基本方向,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而设计类专业设计素描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构建。学生在学习设计素描的最初阶段肯定没有过多的想法,更加不要谈那种放射状的思维,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要给学生多看,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以及现今复杂多样的设计领域,使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没有动手的情况下就有一个思维上的超前性,这样再从事我们所需要的设计素描教学就相对简单得多了。

三、设计素描创意思维教学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通过幻想的手法,把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质感、明暗通过联想、添加、变形转变为另一个全新物象的造型,形体的演变为我们在造型的延展性和造型的异创性上进行了有趣的训练,打破思维的纵向性,把横向间的物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可能的完成造型上的创造性设计与表现。也就是说,画A却要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B,对于高职学生这些刚刚走入设计国度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况且可能有些还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人,所以困难可想而知。首先,摆在他们面前就是思维的转变。以考学为目的的前期专业教育,习惯了一般造型素描的练习方式方法,让设计素描理念一出现就成为一种挑战。可喜的是,这种理念很快就被他们接受了,虽然有些意外,但这一转变完成得还是很顺利。从一开始的凤尾夹写生,到剪刀、钥匙、鞋子、凳子的写生,静物类型的改变也让他们讶异,他们欣然接受。我想这都是因为年轻吧!十八九岁的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还有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都是他们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学习中要保持、持续的基本素质。某同学在进行凤尾夹的设计素描作业中,没有对夹子简单的外形、体积、结构作过多的细致的描绘,而是饶有兴致的思考了凤尾夹的形态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要求,切身实地的去贯彻老师开创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在全方位的思考与不断的肯定否定的过程中,终于凤尾夹与视力表在设计中碰撞在一起,一张极富趣味性的凤尾夹视力表就呈现在外面的面前。这样的教学成果不仅仅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更加使我们教师看到了希望,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希望,也是学子成长与成才的希望。结束语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的课程作业,虽然不够成熟、不够完美,但它们的前方却已经打开了一扇通向大千世界的门,门外光芒四射,照耀着门内的年轻学子,这是冥冥中的方向感给我们指引,领我们通向一座又一座的艺术山峰。地上本没有路,正是有了我们,才有了路!

篇11:理科教育教学专业论文

理科教育教学专业论文

教育一直是我们师范的重点,下面就是各位各位理科教育教学专业的同学带来的相关论文,请看:

理科教育教学专业论文

摘要: 本文探讨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观测技术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加强科学观测技术的教育意识,并提出了几点要求。

关键词: 理科教学科学观测技术教育意识

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大背景下,理科教学被赋予了肩负提高公众化学和科学素养的重任。

科学素养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知道必要的科学内容;(2)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有必要的了解;(3)对科学和社会的关系有必要的认识。

观察和测量是诸多科学方法的一种,在理科教育中很受重视。

然而,科学观测技术在科学教育中却容易被忽视,我们应加强科学观测技术的教育。

1.充分认识科学观测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科学观测包含科学观察和科学测量,是科学家研究客观事物对象时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

科学观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科学认识方法。

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所研究对象的自然信息,经过分类、对比、归纳,然后形成某种假说或结论。

科学测量是运用测量仪器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量的观察,它可为研究者提供客观、精细和准确的感性认识。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观测。

在运用自然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对自然状况下的客观事物及现象在不作任何人为的干预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大量客观事物的表象素材和数据,经分类、对比、归纳,进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在运用实验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时,我们应通过人为的干预、变革或控制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分析、归纳、抽象,从而揭示其内在规律性。

2.理科教学中科学观测技术教育的要求

2.1要培养观测意识

在科学研究中观测意识很重要。

在面对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时,研究者要努力寻找可以表征客观事物属性的量或变量,运用合适的测量技术和工具去获得数量,从数据中分析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例如面对植物观察,我国古代理学家王阳明信奉朱熹的“即物而穷其理”、“一草一木,皆含有至理”的理论,曾站在窗前,面对竹子,苦思冥想,想通过“格”那个竹子,“格”出“理”来,“格”了七天,病倒了也没有得出科学结论[1]。

而比利时的化学家海耳蒙特在观察和研究植物时,用定量土壤栽培一棵柳树,海耳蒙特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盆中栽了一棵重5磅的柳树苗,只用水浇灌。

经过五年,树和每年的落叶总重169磅3盎司,增加了164磅3盎司(74.389公斤)。

他将泥土重新烘干,其重量只减少了2盎司(0.091公斤)。

海耳蒙特由此证明柳树增加的重量只来源于水[2]。

虽然他的研究没有考虑到空气的影响,但所得结论比起王阳明来,先进多少。

海耳蒙特选择重量作为研究变量,而且给出了测量数值,结论的可信性大大提高,而王阳明的观察只停留在普通观念的“看”上,没有科学观测意识,也就得不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了。

2.2要培养技术意识

当一般观测手段获得的数据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观测手段来作深入研究。

超越人类肉眼观察范围的自然世界的观测需要现代观测技术和手段的支持。

例如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中,1844年前,人们用古典分析法和电解法等手段发现了几十种元素。

1844年至1859年的间一种新元素都没有发现,直到1860年第一台光谱分析仪问世后,陆续发现了铯、铷、铟、铊等一大批新元素[2]。

这说明用过去的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再发现新的元素了,我们只有借助光谱分析仪等先进观测技术手段才能有进一步的发现。

现在人们可利用的观测技术很多。

例如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细菌等微生物;通过电镜,我们可以观察较大的原子分子,以及纳米尺度的材料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我们可以观察晶体结构。

没有这些现代观测技术和手段,我们就无法知晓微观世界的奥秘和规律,因而可以说现代测试仪器扩展了我们的'认识范围。

因此,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中要具备观测技术意识,学会思考或寻求扩大观测范围的技术和方法。

另外,在研究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自然现象时,有技术意识的观测常会导致新观测技术和仪器的创新和发明,也将会大大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2.3要注意科学观测与其他科学方法的结合

在学习科学观测技术时,我们不能孤立地采用观测方法,要注意与其他方法密切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里对科学过程和方法提及的13种是:观察、分类、数值关系、测量、空间时间关系、传达、预见、推论、获得操作型定义、形成假说、解释数据、识别和控制变因、实验[3]。

简化的过程为:发现或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形成结论或假说[4]。

不难发现,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科学观测为运用其他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不同的科学家在运用和处理科学观测的数据结合不同的科学方法时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方法系统,如拉瓦锡的化学定量方法,道尔顿的观察和实验方法,范特霍夫巧妙地将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类比逻辑方法应用于化学,等等。

由此说明,在理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要把科学观测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不能为观察而观察,为测量而测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观测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载于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91-204.

[2]张家治.化学史教程.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6:77-79,188-190.

[3]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英文版,1980:27-31.

[4]Kenneth T.Henson,Delmar Janke,Elementary Science Method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84,9-13.

篇12: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理教育论文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理教育论文

摘要:美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要丰富人类内心世界,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素描是美术情感表达的基础。中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也要向高职输送专业人才。所以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素描的“理”,也要重视素描教学的“情”,只有“情”与“理”的交融才是完整的教学。本文简单探讨一下中职素描教育中的“情”和“理”以及“情”与“理”的交织。

关键词:中职;素描教育;“情”与“理”

俗话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对人生认识的几个境界,也可以看做是中职素描教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指在素描教学中注重技巧和理法,争取对客观事物的全面真实再现;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一阶段的素描教学中,技巧和理法不再是最重要的,应该重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内在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作品的创新和创作;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这最后这一个阶段,素描教学不再偏重单个某一方面,而是重视“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在对客观世界真实再现的基础上,进行自身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作品创新。

1.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是指素描的技巧理论以及素描教学的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1)转换思想。我国素描美术艺术发展时间较短,一直是在引进国外现实主义素描,素描教学课程一直是照搬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下,中职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其素描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灵性,缺乏自身特点和个性风格。我们需要吸收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再对照当前现实,引进优秀文化以及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素描教学思想,使之符合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2)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描教学。马克思哲学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做事上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要从美术素描这一专业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贯彻素描教学中的“理”。一是,明确素描教学的定位。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明确中职的教育培养目标,再根据素描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有侧重的素描教学课程。二是,素描教学的阶段性和目的性。依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使有阶段性的。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素描可能一无所知或者了解一些皮毛,对于这些学生就要加强他们的.素描理论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技巧,夯实学生素描基础。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学生自己讨论小组主题,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把理论付诸实践中,加深认识和技巧掌握。

2.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

(1)加强引导。在中职素描教学中,学生在牢牢掌握素描技法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对素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明白其蕴含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素描教学中,点、线、面以及光影的素描技法能通过教学教给学生,但是艺术是没办法标准化、量化的,无法在教学中明确地传授给学生。所以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体察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进行艺术思想扩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扩散中,增强自己的艺术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2)创意与创新。素描是指画者通过素描的技法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所以每个人作出的画都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学生在素描学习时,没有自己对事物的创新认识和创意风格,只专注于事物的表象和外在形式,这样作出来的画,只是对事物的一个真实再现,谈不上具有什么灵性以及情感。教师在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对新事物情感体验的创新认识以及创造的创意展现,让学生不再拘束于教学的课程范围,放飞创意、创新意识。“情”与“理”是素描教学中的主观情感与客观规律。没有“情”的素描创作只是一幅真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画,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但是只有“情”没有“理”的支持,素描只是一幅不可名状的涂鸦。只有“情”“理”交融在一起才能实现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4):404―405.

[2]黄菊华.浅议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与“理”[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92―93.

篇13: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探析的论文

风景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探析的论文

花卉学是论述花卉的种类、形态、习性及培育、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它既涵盖基础理论又不乏栽培技术和花卉应用[1]。花卉学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骨干课,同时又是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林学的选修课,现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从事花卉教学20余年,总结了不同专业在花卉学教学上的区别。风景园林本科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人才,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教学目的不一样,但是在花卉识别上对学生要求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本科的花卉学注重学习花卉的应用方面的知识,而园林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问题的掌握方面比本科要求适当降低,更加注重学习花卉的繁殖、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2-3]。其他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艺术、林学的花卉学教学则是更多的让学生了解花卉知识,有助于将来的工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园林专业的花卉学教学任重道远。虽然发展总体趋势是良好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现就花卉学改革的措施作一探讨。

1、选用适宜的教材

早期南京林业大学采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的《花卉学》作为教材,其理论内容相当全面广泛,但由于编写时间较早,没有完全反映目前园林应用的新、优、特的花卉品种。园林花卉教研组教师针对江浙一带花卉的特点合力编写了《花卉学》《园林花卉》2本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同时配备了花卉图片的光盘,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园林花卉》在内容设置了7章,分为花卉概述、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与环境的关系、花卉栽培设施、花卉的繁殖与栽培、花卉的应用及常见花卉。光盘重点反映了花卉种类的识别、繁殖方法、栽培设施、应用形式等。实践证明,它们增加了学生对花卉的感性认识,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更适合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学生使用。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世界各地的花卉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集四季花卉于一时开放,更不可能集全球花卉于一室,因此到现场所认识到的花卉数量有限,也不可能观察到大部分花卉生育周期的全过程、花卉的生态习性;掌握大部分大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充分了解花卉应用的基本形式和原则等。传统的花卉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黑板上凭空谈论各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生育周期、生态习性等,根本不可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直观、生动的花卉学知识,反而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而乏味。笔者将花卉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直观图像及文字的互补中[4],了解花卉学知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课件中插入大量的国内各大城市如杭州、南京、北京、昆明及国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园林中应用的花卉。还收集了大量关于花卉知识的光盘,挑选部分放给学生看,如通过观看荷兰花卉生产的光盘,使学生们了解球根花卉的生产周期。同时,课件也可以在网络上在线观看,让更多学生自学这门课程。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花卉学的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学习花卉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切实地提高了学生识别花卉和应用花卉的能力。

3、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依靠多媒体课件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在修订花卉教学计划时,增加了花卉学实践教学时间。《花卉学》课时为80学时,每学期40学时,分2个学期,便于学生观察一年内不同花期的植物。除花卉学老师外还增加了花卉学课的助教;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增加识别花卉种类的实践教学。实行大班统一授课,小班实践教学。引种了100多种新、优、特花卉种植校园内,便于同学们现场学习花卉知识。教师带学生在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公园、广场、花卉市场、花卉生产基进行花卉种类识别的现场教学同时了解花卉的生产全过程,学习花卉的应用。

针对园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增加了生产实践,直接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生产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苗圃整地、播种、扦插、移栽、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

4、改革评价体系

由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理论为主,书面考试较难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建立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重视平时花卉知识的学习,认识花卉植物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步骤,能进行花卉周年供应的生产安排,了解花坛、花境等花卉应用的设计与布置。

5、参考文献

[1]芦建国.园林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张秀华.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4):47-48.

[3]熊运海.花卉学课程建设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72-74.

[4]毛洪玉.农业院校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31-532.

篇14:绘画教程:风景素描教学步骤

从风景的外部轮廓下手,画出简单的粗线条,然后再画出辅助线。

先把整体的房子描绘出大致的形状。

再把房子周围的植物补充起来,画出这些大体的粗线条。

将画面打匀了,虚化状态,更加柔和好看。

画出房子的具体线条与外部情况。

房子外的树木与植物也一一描绘细致。

将细节部分再精致的打磨描绘,用细笔继续细化画面。

最后就是这样子的啦~

【本文作者: 李老师。(微信公众号: lqb肖像素描)】

篇15: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策略的论文

在动画专业中开设素描教学课程,能够通过扎实的作图结构分析,完整的结构设计,准确客观的绘画表达语言等来提升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画专业的设计特点,这业已成为了很多艺术院校的重要认知。但不可否认,当前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1.1缺乏对学生捕捉及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动画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快速捕捉能力及精准的概括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动画专业的设计水平,能够不断优化动画专业的整体能力。在动画专业中,开设素描教学课程能够精准的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素描教学课程的安排方面,学校往往过分地拖长静态素描的学习,这使得学生长时间沉浸在静物刻画的训练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能力和概括能力。这是很多动画专业的教学弊端,同时也是素描教学必须突破的瓶颈。

1.2动画专业和素描训练不匹配

动画专业是一门偏重技术性的学科,在动画专业的诸多设计中,讲求非常精准客观的数据表达,如动画专业中的分镜设计、原画设计等,都讲究固定的尺寸,一般为12或16英寸,这是比较小的尺寸。但动画专业中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画板的尺寸往往比动画的规定尺寸要大很多。如果学生长时间进行大尺寸的训练,将很难适应小尺寸的训练。因此,动画设计与素描教学的长期脱钩,不仅影响学生的习惯培养,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画设计能力。

1.3三维空间和平面造型的冲突

动画以三维立体效果为主,在动画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素描教学则以平面造型为主,学生在画板上无论对静态物体,还是对动态物体,都难以画出三维的效果来。即便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刻画出了具有三维效果的图像,也无法实现图像的动态运转,这是二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必须注重二者之间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有效规避这种矛盾,才能提升素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关专题 素描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