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项目化教学的保障机制论文

看月亮的小甜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看月亮的小甜甜”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强项目化教学的保障机制论文(共18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加强项目化教学的保障机制论文

加强项目化教学的保障机制论文

教育部周济强调,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所以,项目化教学是授之以渔,为学生成功就业打下基础。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成功的职业生涯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是指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教学项目。但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一些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机械的看待项目教学法。在论述高职教育中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章中,经常看到项目教学中必须分组、小组成员应多少、实施过程应该分几步、应该如何考核等方面的论述,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及理论探讨不能机械化。

第二,项目教学准备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缺乏规范化,基本处于一部分任课教师在各自探索阶段。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缺乏制度规范,这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二是在项目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研究方法的辅导。完成项目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方法。忽视方法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利于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的资料和手段不很充分或者缺乏多样性,也没有与项目教学相配套的教材。项目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验室、以往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等等。这些资源的缺乏影响了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第三,项目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一部分项目缺乏横向关联,缺乏综合性。这些项目有的.是一门课程内部能解决的问题,缺乏理论上的综合性;有的是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项目与以往的实训没有多大差别,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二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项目教学并不能够自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人有目的的予以安排和贯彻。例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方法论指导、展示示范项目、提供宏观指导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项目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高职院校还未建立项目教学档案,并且忽视项目成果收集及展示。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很重要。建立项目教学档案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教学资源,项目成果展示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二是很多项目评价缺乏“硬性”参考指标,无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目前的项目评价一般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项目评价的指标较全面,包括资料准备、基础知识掌握、知识运用、团结合作、项目报告等。但在如何落实这些指标、哪些指标是关键、如何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等方面还未深入研究。

二、解决对策

第一,灵活看待项目教学法,关键在于区分项目教学实质与形式。项目教学法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项目教学的形式实质是为培养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而采取的各种手段。项目教学应该紧紧围绕项目教学实质展开教学活动。为此采取的各种教学手段,可以灵活应用。如是否必须分组、小组成员应多少、项目应分几步、考核能否用笔试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第二,教学资源是项目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师不断地创造和协调。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这主要通过学校的整体规划来实现。教师也应该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等。

第三,在项目教学中,需要设置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环节。落实各项综合能力指标,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项目设计应有相应的规划;在项目实施中需重点观察的方面;在项目总结中需突出的内容;在项目考核中应该包括的内容等。

第四,项目总结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思路总结、技巧总结、方法总结等。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项目成果,进行归档整理,展示部分优秀成果。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有利于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结合。

第五,项目评价应有重点。考核的重点应该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方法和合作能力等。项目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也可以包括一定的笔试内容。评价指标如何落实,以及如何保证准确性、公正性,是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项目确定的关注点

1、项目的针对性。围绕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解决某方面的知识及应用问题。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项目化教学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是通过项目化实践完成相关领域知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学生的知识是在围绕项目开展工作过程中获取的,因此项目本身必须最大限度地包含所要求传递给学生的理论知识信息和实践技能(包括工艺、质量、标准)信息等。由此可见,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具有针对性的,需要根据学习目标与要求作出精心安排。

2、项目的完整性。项目化实践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真实项目的施工过程,包括对基础设施的调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案制订、原理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组织、安装施工和项目验收等环节。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必须由学生亲自完成,因此设计项目时,必须将所有环节按认知规律有机地融入到项目中。

项目化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过程的完整性,强调学生完成一个完整项目后所获得的“经历”和“经验”,和在此而形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因此项目的完整性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项目的教学化处理。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是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但作为一种传授知识的载体,必然有其教学上的特性,一成不变地将生产实际中的案例移到教学实践中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赋予其教学的特性(例如开放性、扩展性等),使其变得更加适合开展教学活动。如前所述的将知识以及劳动技能、协作能力和劳动组织等融入到项目化实践的载体中,并使该项教学载体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的特征,这些工作均属于教学化处理的范畴。对项目的教学化处理至关重要,它是教师高效地开展教学的前提。

4、车间化教学场景的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要求在真实的工程场景下完成,企业是开展教学的最佳场景。但是现阶段高职学院要做到这一点困难极大,因此教学主要场所依然是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高职教育办学时间较短、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等因素,目前校内车间化的生产型实践基地尚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项目化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改造或建设生产型校内实践基地,内部的布局上要刻意营造生产企业的氛围(从企业文化、设备管理到各种操作规范等),并引进必要的企业的管理制度。

四、保障机制

1、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至少应包括学生任务书、指导书、教师指导手册、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如果是在校外企业教学还应包括告家长书、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应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

2、考核制度是一根指挥棒,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可用如下方法考核:第一项主要考核指标包括遵章守纪、爱护财产,尊重(老师)师傅、文明礼貌,熟悉岗位、动手能力强,合计占20%,由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二项工作业绩以(老师)企业下达的任务为基准,完成指标的为良好,超额完成指标10%以上的为优秀,完成指标80%(含80%)以上的为中等,完成指标60%(含60%)以上的为及格,低于60%的为不及格,此项指标占40%,由指导教师确定成绩;第三项教学业绩,包括实习周记(占10%)、专题报告(占20%)、实习总结(占10%),此项指标占40%,由指导教师确定成绩。

3、教师的认真指导是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保障。由于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刚开始实习时必然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譬如纪律观念、质量观念、顾客观念、安全观念等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的指导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像学校的老师那样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冲突。因此,校方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做好有关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4、报酬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当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学习时,报酬是教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纽带,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时关心的就是报酬和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同时,我们也发现,正是因为企业支付了报酬,所以企业十分重视。

5、学是根本。过分迁就企业而忘了学,教学就会变成“放羊”,这是大忌。工学结合下的项目化教学,一是要求学生“做中学”,学会做事;二是在做事中学会做人;三是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将来带着问题学理论。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多沟通,让企业的培训与工作的内容尽可能与学校的教学计划一致,请企业的老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标准制定,请企业的老师参与到教学中来同完成教学任务。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要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学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把企业中的专家请到学校来参与到教学标准制定与教学,以利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和保障,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下企业,去一线工作岗位体验工作,把工作岗位中理论、操作、技能分解为单个项目,更好地进行项目化教学。

篇2:浅谈项目化教学论文

浅谈项目化教学论文

为了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是项目化教学,即属于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法,一个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一般其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是固定的,而且在完成项目之后,必须要具备一件完整的作品。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主要职能就是对高级专门人才进行培养,其属于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专业类别的招生数量基本上是以各行各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为根据确定的,而且学校则以各专业的方向为根据选择专业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完成学业之后,按照不同的专业让学生对口就业。这种办学模式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的专业人才,并且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在于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五种优秀品格。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将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了学生,并且要求学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具备高度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自觉性,而这些要求也是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

当今的时代属于知识不断的增多,老化以及更新的时代,由于人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其对知识内容和质量也具有不同的需求,然而其中相对稳定的就是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具备的。学生只有将课程的基础理论掌握住,才能够在知识激增的信息社会中充分的适应下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可以通过对媒体设计工具的利用创作和设计艺术作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同时还要让学生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种技能、知识以及理论掌握住,对相关的处理图形和图形的基本算法予以充分的熟悉,将各种熟悉媒体制作软件掌握住,具备良好的编程技术和较好的美术技能,并且可以通过对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的利用研发虚拟现实、游戏、动画、数字视频编辑、动画制作、游戏、网络媒体制作以及平面设计等。

现在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正在出现在我国的媒体环境中,首先各种新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对新兴媒体的快速成长起到了有效的带动作用,比如手机上网,短信,数字电视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再加上现在发展势头越来越快的.博客,互联网技术,传播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各种新兴媒体正其实这些媒体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革命是推动这些媒体发展的基本动因。媒体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如若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其次,现在的传播也出现了巨大的葛海扁,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在现代的传播时代基本上处于一种对等的地位,一个人可能在扮演传播者角色的同时,也属于一个受众。所以媒体自身必须要积极的朝着对等传播平台进行积极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凝聚爱的碎片化以及个性化的消费者。传统的媒体必须要对最新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才能够与对等传播的要求相适应,因此只有在对新技术进行利用的时候传统媒体才可以实现与时俱进,最终才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手机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威胁,传统媒体在近年来积极地开展内部改革,并且积极的寻求与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之间的结合点,因此跨媒体经营已经变成了未来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在现阶段的整体素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此外,学校要对上岗教师开展积极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以此与当前的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更加有效地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人才。

数字每一艺术的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篇3:成本会计项目化教学论文

一、成本会计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深入企业调研,明确岗位责任,梳理职业能力,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我院连续多年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研,我院对成本会计课程岗位的定位主要是中小型加工企业的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到企业的工作岗位可以包括材料物资部门管理岗位,生产部门的成本管理岗位,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岗位和人工费用核算岗位。经过企业走访和企业专家调研,归纳整理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生产型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主要相关职责,确定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的各项开支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

(二)设计典型项目,优化项目课程,重构课程内容

依据上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将整成本核算课程进行了整合优化,重新整合优化后的课程内容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相应的设置成品种法成本核算、分批法成本核算和分步法成本核算的三个教学项目,形成了“1导向,2融入,3层次”的特色教学项目。“1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教学项目都是完整教学过程,项目下按照成本核算流程设置任务,这样每个教学项目都是按照完整的工作流程设置:它包括原始凭证、资料取得与分类汇总、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本课程项目案例设计过程中,知识点情境化、任务化,设计课程项目难度层层递进。课程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项目之间既有横向的设计上的联系,又有纵向难度上的提升,后面的情境项目是在前一情境项目基础上,对知识技能层层深化、巩固和加强。三个教学情境相互独立且层层递进,情境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另外项目内容设计贴合企业工作岗位实务,三个项目提供的都是原始的未经过处理的企业原始单据,让学生在对各项耗费进行分类汇总的过程中,既能直观感受产品的生产耗费情况和费用管理要点,也能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理能力和耐心、细心的会计职业素养。“2融入”,教学项目核算过程融入成本管理理念,课程内容融入成本管理知识;优化后的情境设计在整个核算过程中处处体现成本管理,并根据行业分析有针对性插入相关的外贸知识,有机的整合了成本核算岗位的两个职业能力要求:成本核算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3层次”,三层递进的教学项目,整个课程整合优化成只有三个情境项目,三个项目层层递进。

(三)重视过程评价的考核设计

采用过程性考核模式与多元课程评价,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技能赛结合;课程合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的获取相结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既包括专业能力的评价,也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评价;对本课程的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认可等各方面的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设计,在考核评价方法上,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通过传统的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的把握。

二、项目化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岗位适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4:项目化教学环境景观设计论文

项目化教学环境景观设计论文

1.项目化教学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1现场体验式教学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实践部分,可采取现场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到园林、街道、施工场地等具有环境景观区域参观,让学生对各种类型景观设计的具体程序、流程、效果等有一个直观性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现场施工建设相关知识。所以,院校应该和园林景观、环境景观等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实行校企实践教学。通过现场实践和操作,让学生更为清楚认识专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1.2工作室模式教学

该模式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素质教学是根本作为教学原则。就是组织专业教师、教研人员成立环境景观设计工作室,并对社会承接具有生产性设计或与其他设计组织合作,并让学生直接性的参与进来,将实践性教学直接融合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在实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2.环境景观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成效

2.1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环境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化教学,首先应该确定项目,专业教师以项目任务形式为学生布置专业课程的任务,要注意项目应该精心选择,因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而项目的选择应该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根本,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统一起来。所以,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四个教学模块和六个工作任务。促进了环境景观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2实行了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有实训平台

工作室模式的项目化教学,促进了学习和社会行业企业的良好合作。工作室的创建可针对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重点化实训,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另外,学校和企业的可开展不同阶段的实训,提高了实训的多样性、多流动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其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景观设计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并且还可以让社会、企业全面了解院校该专业学生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工作模式项目化教学,和社会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实践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3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项目化教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数据显示,98.5%的园林类型学生可以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的资格证书,可胜任行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实践能力等,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和社会行业的良好对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2.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包括:中小型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等。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设基于具体工作的项目化专业课程,把实际工作是任务作为教育教学的课题、技能竞赛培养项目及学生项目设计实训的内容整合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过程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职业技能,同时还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3结语

《环境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不但提高了专业学生的景观设计、规划、绘图、创意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创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并能够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高职园林类专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5:网络营销项目化教学创新及研究论文

网络营销项目化教学创新及研究论文

1、电子商务毕业生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调查表明,近十年内我国电子商务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大部分企业将非常需要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底已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万家左右,当中属于大中型企业的就有15万家左右,可以看出,非常多的企业已经慢慢的步入了电子商务的领域,采用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结合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及销售产品。据预测,未来我国每年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量不低于25万人。

反观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来看,每年我国高校及培训机构输出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五分之一,远低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主要因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同企业对人才需求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找不到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目标不合理。电子商务人才包括各类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只片面的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忽视了对复合型人才及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第三,课程与企业对人才需求内容脱节,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2、网络营销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初衷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是随着互联网而诞生的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而技能课程的内容必须要与互联网环境及企业需求挂钩,以此为依托才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所以课程各环节必须与实践内容挂钩,教学内容也需要基于实践的教学情境来进行安排。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连,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课程的实践技能。因此我在这门课程的构建中,以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作为学生各环节的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网络营销专业技能。

3、网络营销项目化教学法实施的过程

项目化教学法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要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的网络营销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教学项目,把项目内容融入到课程当中,由浅入深,有简入难,共同与学生完成企业要求的任务内容。以下是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3.1课程情境设置:将上课情境设置为与企业环境相近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中。比如,制定工作制度、等级制度等。让学生转变思想,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3.2项目化教学法的讲解及项目化教学过程的示范:给学生讲解项目化教学法的内容,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项目化教学法。再针对项目化教学过程进行讲解同时针对项目做一次示范性操作。

3.3项目的制定:利用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关系,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方向,共同制定教学大纲,与企业基层人员共同制定教学项目及教学目标,突出培养专业岗位技能。

3.4学生协作完成项目: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员进行岗位分配。每组在组长带领下,研究本组项目内容,根据教师对示范项目的演示,针对本项目进行组内讨论、组员分工、任务分配等工作,共同合作完成本次项目。

3.5评价总结:项目完成后,组长根据完成的项目内容、效果及情况进行总结:包含本组项目内容、人员分配、项目完成情况、本所遇到的问题等,再由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4、网络营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法是将企业对人才要求融入到教学项目当中,让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有能胜任该某岗位的能力。

4.1项目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教学项目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根据企业对工作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需求内容来制定,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塑造成社会所需人才。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知识理论指导,学生再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完成项目,通过项目,把所学识转变为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4.2项目化教学法能使学生适应企业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每组根据项目进行人员分工,组长进行管理,组员负责自己任务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例如,在网站的建设环节中,规定在某间内完成网站规划、设计、制作等内容。组长将内容进行任务分配,人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项目化教学能教会学生如何融入团队、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从而更适合企业工作环境。

4.3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完成成果验收及项目成果打分,由各组组长共同进行,针对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指出不足之处。同时进行讨论并设置下期项目内容,可以让师生相互沟通共同思考学习,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时的进行思想风暴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每次项目制定完毕,各组都要讨论完成项目的方式。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4项目化教学法能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学院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愿望,用创业促就业,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对网上创业的内容进行熟悉了解,激发他们创业的兴趣,通过完成项目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些创业技能、思维方式及岗位工作经验。让学生能接触到这样一种全新的低成本、底门槛、时间灵活的新式创业方法,给同学们提供创业机会。

篇6: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浅析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浅析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一门大类基础课,高职学院很多不同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计算机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都要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出来。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结束本周的课程后,下周开始上课时很多知识都已经忘记了。同时,因为教学时间较为分散,一些教学任务无法持续进行。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趋势。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培训的方法,重点在于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从中学到某一学科甚至多门学科的概念和原理。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项目化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到一门或者多门课程的概念与原理。项目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项目圆满完成。而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项目教学方向的确定

教师在确定项目教学的目的时,必须根据高职教育所具备的特征,同时与计算机教学所具备的特点相结合。另外,在确定项目教学目的上,教师还应当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原则及目标。例如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以其作为参考,从而将与要求相符合的设计方案制订出来。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首先要确立一个项目任务,而项目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就在于项目任务的`设计与选取。一般来说,选取与设计项目时,覆盖所学的知识点是项目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难度一开始不能太大,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简单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做出来。此外,设计的项目任务还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发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目的。在注重理论渗透的同时,还要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实际需求加强直接联系,充分地结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学会运用理论知识。之后要让学生自己制订出完善的计划,再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对工作项目进行处理,并在完成之后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与归档,从而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根据教学的要求,项目化教学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并在每一个部分当中再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抓住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参照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从而制订出适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任务目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目的性地进入学习当中。老师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将项目完成后的具体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继续探索未知的计算机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是这一部分学生应首先了解的,而对于有一些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硬件安装及系统安装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任课老师应在教学和引导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合作或个人组装出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从安装硬件开始,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构造,再通过系统安装,让组装好的计算机能够应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在Word、Excel以及PPT等计算机基础软件的部分,教师需要仔细讲解,最好能按照实际应用,比如在通知、排版等实际应用很强的方面多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基础运用做到熟能生巧,同时也能掌握以后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专业方向来提供一定的原始素材,并制订出完成每个素材所需要的任务细节,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创造出具有小组特色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当学生掌握了教师的上述操作水平后,任课教师要布置一些比较难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完成,通过学生自己或组队的操作,强化学生的知识点,从而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在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在经过基础学习后就能够做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证教学质量。

篇7: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文章以艺术设计专业与项目化教学的交融性为出发点,对项目化教学做了分析并对艺术设计各代表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做了探讨。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必将成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捷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1102-0082-03

1项目化教学概述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早在老祖宗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只是当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理论。比如:以前的徒弟拜师学艺,师傅会给他演示一个成品,然后叫他开始做,边做边指导,这就是“项目化教学”了。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就是制定一个项目的实际工作任务。[1]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都可以适用,但专业教育更加适合,目的性更强。在成员组织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项目的实施需要不同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领域的人通力合作。它是一种基于项目施工过程的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是在与真实工作类似的模拟环境下进行教学。这需要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设备的完善,企业氛围的营造等。环境塑造需达到既能模仿真实工作环境又方便常规的教学开展。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项目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教学环境的塑造者。[2]如陶瓷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可以考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工作车间的要求,配备拉坯机、车模机、注浆设备、施釉设备、窑炉设备等,组建整个生产流水线。还可以配备与项目相关的阅览室、资料查询室、模型展示室等,同时传统教学中的投影和黑板也是必备工具。这样既能很好地营造生产现场的氛围,又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特性。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学生可以获取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还可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与团结互助的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从项目化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要比项目本身的成果重要得多,这种真实工作的经历与体验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基础,对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也体现其主要的特点: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项目化教学是值得一试的,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锻炼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是踏入社会的根本。[3]

2项目化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交融性

2.1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与项目化教学的关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主要承担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毕业甚至是在校期间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入公司实习或者为客户做针对性的服务。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即学即用的人才,而不是照本宣科,只会理论用兵。每年毕业季,求职毕业生制作厚厚一本的简历,上面附着十几页的自我介绍和密密麻麻的获奖证书,殊不知,简历只是一个敲门砖,简历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也可以通过简历的设计和制作体现求职者的专业水平。优秀的学生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简历,让招聘者眼前一亮。这就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它比再多的证书都更能说明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因此项目化教学也正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真实环境中去感受、聆听、体验,通过直接经验的获取来学习[4]。听十遍不如看一遍,这种学习方式比任何一种都更加直观与实际。很多经验告诉我们事实确实如此,如在英语学习中,口语与听力的练习最好的.捷径就是去国外学习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练习,闭门造车式的传统学习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

2.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思路的转化

在基础课程的授教中,笔者曾带学生去工厂参观整个工艺美术品的制作工序。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很快掌握了该工种的制作流程与特色。这比我们在课堂上观摩幻灯图片和知识讲解更加直观而有效。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授课,学生负责接受,整个过程中,互动的时间与效果都较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互动,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从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学生不再在传统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实践中主动学习与获取。[5]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在于参与的程度与实施结果,而不完全在于教师的传授。教师利用设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项目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引导他们自主创新并管理整个教学进度,并从中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与工作协调能力。这比强行灌注的知识要掌握得更加牢固,且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与逆反心理。项目化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应当包括一个真实项目所需要的全部实施过程,一般而言,其教学组织可以分为:任务布置、学生分组、基础调研、相关知识准备、项目设计方案讨论、项目理论和施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结果展示、项目验收、递交项目验收报告。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接触并适应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3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模式

3.1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转换

艺术设计专业又有很多分类,各学校由于针对性不同,分类也有差异。但基本包括几大基础分类: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布置上,一般采用先学习基础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然后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建议学校可以稍微打破常规的思路,很多学生反映学习基础的时候觉得跟专业没有关系,到学习专业时感觉到基础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没时间弥补了;甚至有些学生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还不完全明白自己的专业究竟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这无疑也是教学工作的缺失。仅凭入学时的专业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尝试在学生入学的初期就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讲解与模拟实施,到企业进行参观与考察,让他们对所学专业有充分的认识;然后在后期学习的基础上,要明确各门课程在整个工作的实施中占据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毕业设计的思路转换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考量标准,它是学生几年来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检测,同时也是学生踏上社会的开始,因此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对于学习来讲,毕业设计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工作计划,艺术设计专业完全可以进行各专业间的联合展出,协作展出。如可进行主题空间设计展览,拟定一个环境空间,如酒店、宾馆或者居室,环境艺术专业可以进行实际场景的装修,其中的装饰品与家具用品归产品设计专业负责,视觉传达专业负责空间的品牌打造与宣传广告招贴的制作等,动画可进行短片制作宣传,模拟一个真实的社会效应。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可与各相关企业合作,让毕业设计成为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次真实体验。

3.3与地方特色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非遗文化的实施使很多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新的发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变传承现状,力争创新。很多社会和学校的专家学者也投入到非遗的保护中。落实到学校教育上,就是实施以非遗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以往为了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学生由此受到启发,找到灵感,然后再做相应的设计。项目化教学更胜一筹。比如艺术设计中产品设计可与非遗企业联合,在课题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在模型室完成模具的制作并可以进行试验品的生产。打造一个设计———制作———投放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市场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设计的现状与不足。视觉传达专业可以对产品的装饰进行设计,并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等课程完成产品从设计制作、包装、品牌打造、广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较大的项目化教学策划可以实行各年级之间、各课程之间甚至各专业之间的联合。项目化教学可以摆脱以往相对单一与程式化的设计课程授教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的细分课程的特点,通过与非遗基地校企联合的方式,教学成果可以通过专题设计、作品展览、成果反馈等形式宣传,一方面对所学知识与取得成果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对非遗文化有新的理解,进而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做深层次的认识。

4结语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既克服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又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模式,以达到适应各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当今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工作能力、社会竞争力已成为高素质学校教育的延伸。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实施,未来必将成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捷径,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乃至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邵正林.论项目教学和模块化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的结合运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51-54.

[2]胡子有,黄海生.项目化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研理论,2009(6):45-46.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2):43-44.

[4]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探索,(4):32-33.

[5]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导刊,(10):12-15.

篇8:体育教学项目游戏化探索论文

体育教学项目游戏化探索论文

一、体育教学项目游戏化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健身

体育教学项目游戏化强调个体的实际参与性,无论游戏的开展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形式,游戏也必然具有体育最本质的作用即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与此同时由于游戏本身的独特性,使得游戏的开展能够得到非同凡响的效果。在开展游戏化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于其自身爱玩、好动的天性,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并乐于其中体验游戏的乐趣。相比较其它体育形式,游戏更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游戏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就体育项目游戏化而言,一是游戏活动的开展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受规则约束,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纪律的习惯。二是大多数游戏的开展都是采取两组竞争对抗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有对其体力、勇气、智力进行充分的运用才能赢得游戏的胜利。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的培养。三是游戏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式的活动,这要求学生只有互相合作、帮助、众志成城才能完美完成游戏任务。学生互相合作的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养成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在极为愉悦的课堂氛围环境中逐渐得到提升的,这也更加凸显出了体育项目游戏化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在开展体育项目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其个体的智慧、技能、体力在集体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游戏化的体育锻炼给予参与者的不仅仅是乐趣、成就,更有紧张、激烈、惊险等各种新奇的体验。通过努力成为游戏的胜利者,还能使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快乐感和满足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了解、交流,增进友谊、培养感情。与此同时,游戏还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烦恼、驱逐寂寞、减缓压力,使学生能够暂时忘却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烦心事,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社交知识、经验都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体育教学项目游戏化开展策略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化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关系到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提高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才能循着正确的方向将游戏化体育项目继续进行下去,使游戏化体育教学的延展性得到提升。由于体育教学与专业体育机构的体育培训不同,它相对来说专业性不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没有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那样严格,教育对象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应是让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教育,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技术,比赛和教学中的各项规则也应适当的宽松,教学中所用器材以及场地则应按照教学的需求进行配备。基于以上原因,在开展体育项目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应以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来科学地对体育游戏化教学的目标进行规划,切勿实行“拿来主义”对专业体育训练机构的训练目标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搬。总之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要求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意识进行培养;二是通过磨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爱好及兴趣进行培养,使其在头脑中形成体育锻炼终身化的意识;四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更要让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二)正确把握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项目游戏化教学的开展要求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方式、方法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是如若不能对游戏的趣味性进行科学、适度的把握,游戏化教学就会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甚至还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事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开展体育项目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必须对教学的整个过程开展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开展适度的趣味化游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安全性、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保障。具体来讲,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一是对项目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性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游戏”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切勿因过度游戏而对体育教学造成影响。二是无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还是执行都必须合理、严格化,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裁判更是要做到公正无私,不能有所偏向,以使学生在游戏中的纪律性、组织性得到强化,保障体育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三是对学生在游戏中所表现的态度及思想给予关注,并围绕激励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四是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以运动项目特点为依据进行适当改造

体育项目游戏化教学之所以会被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体育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特点,其高强度的运动和严格的规则都是一般人所难以承受的。因此,为使各项体育竞技项目更加符合游戏化体育教学的要求,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就必须以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改造,以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其运动的趣味性。如,对于足球、排球、篮球等各球类运动项目,应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硬件条件以及教学需求,从人数、技术、场地三方面进行改造,通过适当缩小或是扩大场地、增减人数、降低难度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体会到球类运动项目的乐趣。再例如,对于田径类的运动项目,可以在奔跑距离上进行适当的缩短,以降低奔跑的强度;对于铅球等投掷类运动,要在投掷动作的规范性、技术难度以及投掷物质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简化,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上肢锻炼进行强化。

篇9: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及其保障机制论文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及其保障机制论文

[摘要]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在利益原则的作用下,会适时地改变自己人力资本的配置方向,而改变这一配置方向的主要途径是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当然,正像任何交易都离不开一定的保护和实施机制一样,人力资本产权交易也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产权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产权交易保障机制

一、 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

1.关于产权

在经济学分析中,科斯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研究最早对产权的含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产权是行为权,而不是所有权,是实际交易中的财产权利。这在理论上首次将所有权和产权区分开来,并被后来的产权经济学家所继承。产权是一种排他性权利,是一组权利束,包括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在现代社会理解的意义上,产权是“对价值的权利而非对物的权利”,这样伴随着财产概念的重新阐释,其他一些新的财产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新的财产是非物质的,不是由支配物的权利所组成,而是由有价值的权利所组成”。因此,产权已从单纯的物权转化为一束关于人的利益和行为的经济权利,它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相互关系的反映。

2.关于人力资本产权

国内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把人力资本产权理解为人力资本所有权。另一种是从企业产权角度理解人力资本产权,认为人力资本产权问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以上两种理解存在明显缺陷就是只突出强调人力资本产权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内容。前者强调了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权,后者实际上强调了人力资本产权的收益权。正如在介绍产权概念时指出的,产权具有比所有权更广泛的内涵,它既首先包括所有权,即物权,又包括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因此,第三种根据产权的概念而得出的定义就是:“人力资本产权是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人力资本产权交易

1.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本质

把交易作为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范畴建立起来并做了明确界定和分类的是旧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他认为交易是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项原则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并且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的交换’,它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获得。”可见,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

既然交易的本质是权利的交换,人力资本交易的本质显然也是权利的交易。人力资本交易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转让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的分解和转让。人力资本产权的这种交易性质是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充分条件和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功能的内在条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促使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交易主动地出让一部分权利。

2.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特征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特征可以从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这三个维度来分析。

首先,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具有高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是相对于特定交易、协约关系或特定企业或组织来讲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就是雇员在某企业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了一些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仅适用于该企业的特定环境,一旦拥有这些资本的雇员被解雇,其拥有的特定知识就会贬值,这对企业和雇员双方都是损失。这种专用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交易一般只能锁定在某一固定的领域或范围,而且这种专用性要大大高于物质资本。

其次,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具有重复性。人力资本产权交易首先要在市场上进行,市场上的交易契约只对人力资本的`使用作了一般性的规定,而细节则要留待进入企业以后再说。由于人力资本交易契约中的一些权利和义务的细节尚没有详细确定,所以,在企业内部还必须进行人力资本产权的再次交易。

第三,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知道,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实现后,虽然在形式上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已归交易客体,即买方所有,但在实质上,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仍然由人力资本交易主体即卖方控制,他随时都可以不“兑现”使用权。作为交易客体的人力资本的本质,不是人力资本载体本身,而是凝结在其身上的一种能力。

3.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费用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费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第一, 信息费用。一是搜寻费用,即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交易时寻找交易对象所发生的人财物等的消耗。二是调查了解费用,即交易双方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去了解、搜集对方的各种信息的费用。三是决策费用,即交易过程中就需要对交易各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后做出决策。

第二, 交易过程费用。交易过程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交易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谈判费用、协议费用、执行费用,以及其他辅助保障费用等。二是指交易偏离了一致性后所产生的不适应费用、双方矫正事后不一致性所产生的讨价还价费用、与规制结构有关的设立与运行成本,以及实现可信承诺的保证费用。

第三, 再交易费用。人力资本产权在市场上完成交易后,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多次交易。这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意愿和要求,允许其重新交易,即讨价还价,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主动作用。另外,由于人力资本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也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要不断进行。

第四, 交易后费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完成后,还会产生交易后费用,即威廉姆森所说的事后交易费用。事后交易费用是指契约签订后,为了解决契约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改变条款或退出契约所支付的费用。

三、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保障机制

交易总是包含着“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要保证交易出现冲突时保持秩序,就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作为人类社会最特殊的一种物品(资产)的人力资本的交易更是离不开一定的保障机制。它主要由契约保障、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三大机制构成。

1.契约保障

契约,又称合约、合同或协议,“是一个或一组承诺,法律对于契约的不履行给予救济或者在一定意义上承认契约的履行义务。”契约源于交易并对交易进行规范。人力资本交易是一种为了获得未来权利的交易,而未来权利是通过契约来体现和约束的,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契约安排与之相对应,因此,契约是人力资本交易的核心。同任何交易一样,人力资本产权交易也会受到交易双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困扰。为了追求自己的更大收益和逃避损失,人力资本供给者或人力资本需求者都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了达到既做成交易又规避风险的目的,人力资本的产权交易过程中需要契约机制,来预先约定交易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和使用条件。

2.法律保障

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与国家紧密相连,国家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为人力资本产权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机制。人力资本产权的法律保障主要有以下功能:第一,维护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利益。人力资本相对于非人力资本而言,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在缺乏法律保护的条件下,更容易受到侵害。法律制度一般明确规定了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权能空间和利益限度,从而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第二,规范人力资本产权运行,促进人力资本产权交易。人力资本产权能否顺畅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和完善产权运行规则,以便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双方形成交易的理性预期。第三,人力资本产权一旦得到法律制度的明确界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和其他产权主体将相互构成法律关系,即权利和义务关系,一方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这有利于全社会树立人力资本产权保护的意识。

3.社会保障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生产。人力资本的持续生产是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之一,劳动力的再生产实际上是资本本身再生产的一个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力资本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物质材料和基础设施等,个人和企业有时很难提供。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为人力资本的生产提供了保证条件。二是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人力资本流动。人力资本的自由和充分流动既是经济保持活力的条件,也是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手段之一。人力资本的流动是通过其载体的流动而实现的,在流动过程中载体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一个人离开所在地区和单位,他就面临着暂时或长期的失业风险,规避这种风险的方式要么是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持自身生存,要么依靠社会保障制度领取失业金以维持生存,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后者。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和规避人力资本流动的风险,从而促进人力资本流动。

篇10:保障机制旅游管理论文

保障机制旅游管理论文

一、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的确立问题。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部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习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学习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习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学习质量不仅通过学习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学习过程质量。学习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学习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学习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

二、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制度管理建设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

三、总结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由于海南的教育基础较薄弱,现有的教育结构及教育理念远远不足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对海南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完善和建设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是海南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篇11:《中国当代文学史》项目化教学初探

《中国当代文学史》项目化教学初探

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立足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学习任务的课程体系,通过三个课堂联动,提高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度;通过实施项日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改革考核形式,实现项目评价的多样化,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模式

作 者:傅祖栋 FU Zu-dong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刊 名: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1(4)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  

篇12: 语文项目化教学心得体会

在来公开课现场的路上,我的脑子里就已经在勾画,想象一堂公开课的样式。多媒体的使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热情活跃的学生……可当我步入现场后,就立刻将这些想法全部打乱。临时停电,教学内容:《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寂静的课堂……还有沉着的教师。

演讲词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易接受。可郭老师却将演讲词本身的论证严密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相结合,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从内容入手,既是回顾复习,又是为下文分析论证的严密性作铺垫。教师从典型段落入手,设题,引导学生分析论证严密性。问题之间,层层深入,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将学生带入其中去感受。学生似乎已经学会了钓“如何分析演讲词论证严密”这条“鱼”的方法。教师进而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句与句关系如何论证严密,一起来试钓,从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并未到此为止,她还想让学生吃到自己钓到的这条“鱼”,进一步深入到句中,分析分句与分句的论证严密。首先,她把“柴草”堆好,给出例句,设题,让学生意识到关联词在论证中的作用。因而学生从中找到更多的柴草――关联词,体验烧“鱼”之乐趣。如果说学生正沉浸在成功之中时,鱼熟的香味已经让他们自己开始思考让鱼的味道更鲜美――品味语言的严密。同学们想到很多方法――一些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和增强感情的特殊句式,使语言更准确的修饰限制词。

最后,一道师生共同烹制的鲜美大餐即将呈现之前,检验水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厨师”学生自谈做“鱼”之体会。

在课堂之上,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钓鱼高手,也应该是一位“渔”生高手。在寂静、光线稍显暗淡的教室中,教师原生态的内在功力才是课改成果的真正展示。

篇13: 语文项目化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某些遗忘的内容得以恢复,某些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某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怎么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呢?经过三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研究中,我总结出下面几点体会:

1、老师要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的优劣,标志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的观念,改变在复习时挖空心思猜内容,估题目,在课本乱画,把课文基本上重讲一遍,或丢开课本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段等训练,只抓读写,不抓听说,大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我们必须学习《大纲》、《语文课程标准》,熟悉对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以此作为总复习的指南。明确总复习旨在巩固、加深、拓宽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多”、知“新”的目的。再要立足于十二册教材的整体,以此作为总复习的依据,把握教材涉及的知识,清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复习指导目标

为避免学生复习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根据《新大纲》、《课标》的要求,结合现行语文教材安排的“重点训练项目”,我为他们制订了总复习目标,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的知识点和能力线编排,把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陈述出来,作为学生复习、检测、达标的蓝图。

3、方法新颖性,激励学生主动复习

复习期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新鲜感,如果能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注意复习方法的新颖性,往往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我常用的方法有:

①竞争式。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组织一些竞赛以引起学生的竞争,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如“速记默词赛”,即教师先出示本学期所学的生字新词30个,然后让学生凭记忆默写,比比谁默写的多又对,最后让学生说说记忆的方法。这样的复习,比机械大量的抄写词语效果要好的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再如“朗读背诵接力赛”,要求学生把课文要求背诵的古诗、片段进行背诵复习,比赛时小组抽签,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复习修改病句时,看哪个小组找到同类病句多,并且会改会分析病因。这样的复习,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在比赛之前主动复习,比赛时会积极参与。

②互助式。在复习阶段,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功效,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互助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分析,寻找出自己学习存在的“漏洞”,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师徒结对”。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更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4、阅读复习突出重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复习时我把它定为重中之重的内容,阅读复习的重点是理解与感悟,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复习时,我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纵横梳理、组合、集纳,寻求规律。如《灯光》中的郝副营长、《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詹天佑》中的詹天佑,《将相和》中的蔺相如,《示儿》的作者陆游等,尽管他们年龄不同,所处时代不同,各自表现不同,但爱国之心都是共有的。而古诗《长歌行》,散文《匆匆》等虽然体裁不同,但都向我们说明时间容易流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诸如此类的联系,在两册教材中还有很多,复习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联系,提示其规律,综合思考,归纳同类,分析判断,较系统地进行温故而知新,使理解变得更为清楚和深刻。课外阅读复习,选择典型的短文进行综合训练,如词语方面,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方面,找比喻句、找呼应句、过渡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内容方面,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找中心句,说说印象最深的内容等。在阅读的复习中,还选一些简短的合适的短文,进行听写训练,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总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改变观念,明确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4: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探究及实践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探究及实践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1],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情境教学;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均在封闭的教室进行简单授课,仅能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只能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如何开展,便成为新时代建筑专业教学的研究课题。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过程中。[2]以技能模块为导向,配合情境教学,形成建筑工程测量的十次实训任务,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1细化教学目标

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地形图测绘、应用及误差知识;(2)掌握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观测、水平角观测、水平距离观测;(3)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各种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2)具备小地区控制测量和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的能力;(3)具备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解决其它测量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3)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知识目标的选取对应能力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工程现场的常用必备技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知识讲授目标。能力目标应在知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形成知识和能力齐头并进的常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成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技术技能以及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项目化实施很有必要,也需要花功夫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2项目化实施

将建筑工程测量拆分为三大技能模块:基本测量技能、普通测量技能、专业测量技能再讲这三大技能拆分为七项情境,具体实践过程中为对应的十次实训: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点位测设、地形图应用、施工场地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七个学习情境、是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包括若干工作内容,不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而构成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测量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上讲授理论知识,实训基地进行测量实训,每一项实训均制定实训任务书以及记录观测数据用的外业记录表,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掌握每一项实训技能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这样再去进行实践,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实训工作的原理,也能够调动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性,通过实训环节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真正牢靠地掌握测量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技术技能的同时,最终构架成职业技能体系,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较好的技术技能铺垫。

3项目化教学成果

通过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细化,实现项目化情景化教学,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收效较好,真正培养学生建筑测量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完成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后,由学校牵头组织测量技能大赛,以测量大赛为契机,让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的竞赛,再次让学生强化测量技能。学生以参赛的心态去比拼技能,对原有的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通过比赛的宣传也为以后的新生学习测量起到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最后评选出单项技能优秀个人以及团队合作优胜小组,这样既能起到让每一位参赛选手提高自己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能力。再者,积极组织测量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要求积极上进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考核,获取测量员证书,证书的'获取是测量技能的一种鉴定和认可,也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为最终形成职业面向的就业能力提前作好铺垫,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门课程的讲授思路也许是一个大学新生培养正确专业学习思路的指引。

4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如何将教学知识合理地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还对实训场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情境的设置就需要对应的场地支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精心的设计。有了实训基地后还需要购置匹配学生数的仪器台套数,这些仪器应优先考虑工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常用品牌仪器。唯有建立好实训基地,配置好硬件设备,才能为建筑工程测量的情境化教学以及细化的十次实训作好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5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的开展,需要细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置情境教学,进行十次实训,开展测量大赛,组织测量员考证,建立实训基地,购置实训仪器。为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助力,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最终形成职业就业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成为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成了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实践的过程,最终培养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建筑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输送保障,形成良好的建筑专业培养模式体系,也为其他课程的项目化开展提供模版和参考,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测量专业化项目化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天宇.《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14).

[2]裴俊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科技,(15).

[3]陈万鹏,陆天宇,郑惠虹.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32).

[4]周访滨.土木大类测量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测绘,2008(02).

篇15: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探析论文

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探析论文

一、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校的机械设计课程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部分内容,96个学时。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反馈信息来看,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教学设计上通常只孤立地介绍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构的知识及设计方法。因此给学生的印象是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且各章节之间没有联系,设计校核内容复杂,且由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差,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无法综合应用各先修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考核方式上,往往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学生复习时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检验综合能力。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1.教学项目选取的基本思路

以项目为载体对“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项目,用来教学的项目必须既能达到锻炼学生工程项目的能力,又能覆盖机械设计课程所授的内容。选择一个好的项目需要认真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清楚每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分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项目的内容分布到各相关章节中去,让学生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方法和设计技能,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教学项目的设计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结合本校现有的设备条件,设计了8个教学项目,项目由简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增加各知识点的`覆盖。

3.项目的教学过程举例

以项目4为例,该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且琐碎,要完成此项目必须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的结构设计和校核、平键的选择与校核及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等相关知识。因此,在开始项目前,将原教学班分成一个个的教学小组,每个小组在接到项目后必须充分讨论项目,明确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查阅哪些资料并收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先拆装、测绘单级齿轮减速器,初步建立感性认识,然后讲解减速器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如齿轮、轴、轴承、键等,每介绍完一个内容,可将齿轮、轴、轴承、键的设计作为教学项目的子项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带着任务在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做项目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不完善的思路进行修正,以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最后要求学生课外进行讨论总结,每组写出设计报告。每一任务完成后,进行课堂交流,对项目中如何解决问题做相关介绍。在该阶段,学生不仅回顾了自己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了如何改进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课程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成绩评定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式。做项目的学生平时占20%,可以不做常规作业,在每一个项目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展示其学习成果,各个小组再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给予评分,项目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项目成绩分为过程成绩和最终成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创造性、合理性等方面来评分,项目完成后,根据完成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分,两部分的评分总和即为项目成绩。此外,鼓励学生自己立项,自主设计,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提升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将传统课程中的知识点分散到各个项目中去,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和创新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清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切身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篇16: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对策论文

1.1理论问题

通常情况下,项目化教学主要来自于建构主义,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也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中心,一方面对学生从知识灌输以及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接收知识以及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工的主体进行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人员以及推动人员。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办法,主要是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对学生起到帮助的作用。但是在实际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教学办法的使用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办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入手操作,但是这对处在第一个项目的学生而言,无法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便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引导的重复程度。

1.2知识结构问题

档案信息管理课程的知识点应用情况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知识的结构主要分成不良领域以及良好领域的知识,良好领域的知识具备固定性质的答案,不良领域的知识主要是良好领域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情景而产生的,也就是相关概念应用的知识。教师在知识结构良好领域方面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过众多的练习充分的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1.3知识系统性问题

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办法,和传统的教学办法进行比较,其具备组织知识点的特征,所以学生难以对系统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可能三个项目都完成了,但是对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却并没有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吸收传统教学办法的优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理论知识的普遍性质进行重视,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许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1.4学生素养问题

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是采用积极的态度,但是依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依然会出现旷课的情况,没有办法按时的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这样无法在根本上对学生的态度进行改变,这是项目化教学办法中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有效的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是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办法实施的关键。

篇17: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对策论文

2.1理论方面

从理论方面来说,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办法虽然来自建构主义,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应该充分的研究与分析项目化教学具备的特殊性以及每个教学时期所具备的不同特征。例如,在实际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相关的档案信息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这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概念比较多,学生正处于比较低的基础知识学习层次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学习程序教学办法。这样的程序教学办法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秉持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速度之间具备统一性,进而有效以及快速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的速度,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力。这样的程序教学办法的优势主要适合于学生第一个项目的学习。在学生进入第二个项目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情况正处于中等难度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认知主义理论。这样的认知主义理论主要是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集中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办法主要目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充分使用扩展型的心理图式办法对接收到的新型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以及处理。假如学生第一个项目的学习所重视的是学生模仿的能力,那么学生第二个项目的学习所重视的是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其学习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从而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第三个项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相应的准备情况。在学生进入第三个项目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项目,科学合理地要求学生具备高层次的档案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并且让学生充分的完成高层次学习的任务,从而有效解决比较繁杂的学习任务,科学合理地使用建构主义进行学习,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具备高层次以及十分繁杂的学习任务。

2.2知识结构方面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办法应该分成三个时期,主要是初级知识获取的时期、高级知识获取的时期、专门知识获取的时期,根据这三个时期对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办法中的不同项目或者是相同项目中的不同学习时期进行细致的划分。在初级知识获取的时期,学生所涉及的主要是具备良好结构领域方面的情况,能够通过反复性的练习以及反馈获取;在高级知识获取的时期,学生所涉及的主要是具备不良结构领域方面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教师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理论知识理解情况当作基础条件,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专门知识获取的时期,学生所涉及的主要是具备复杂结构领域方面的情况,在这个时期进行学习的学生应该全面掌握众多的图示性的形式,并且这之间应该具备丰富多彩的关联性,这个时期进行学习的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经验的积累情况,积累众多的经验。

2.3知识系统性方面

从知识系统性方面来说,为了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档案信息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以及充分的'掌握,就应该使用图示的相关概念图对项目化教学办法中的系统知识进行表征,这样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办法,主要展现的理论知识都是零散的,但是概念图的应用能够将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甚至是对每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概念图在内容图示性的时候,便成为了一种具备效应的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对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点结构进行高效率的建构。

2.4学生素养方面

从学生素养方面来说,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游戏性质的项目化教学办法是最佳的渠道。游戏性质的教育蛀牙具备合作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特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的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现阶段游戏教育的办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样的教育办法正在不断地变成将来教育日益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游戏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应该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游戏任务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情感、技能与知识的目标融入在游戏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把游戏与学习结合。教学的知情感目标主要是学生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进行体验,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自身的感受以及情绪;教学的技能目标主要是学生在完成游戏活动之后,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速度以及熟练的程度,这主要依赖的便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反应的速度;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是学生在完成游戏活动之后,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应该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情景与游戏情景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项目化的教学情景主要是为了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具备目的性质的创建出和实际情况之间接近的环境,充分地将学生引进到此情景中,让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自身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对实际场景中会出现的情况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能够生动形象地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情景进行充分的展现,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再次,应该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与游戏过程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办法主要把任务当作驱动,这种任务驱动形式的教学办法能够被当做游戏教学设计的观念以及思想,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为这种任务驱动形式的教学办法提供相应的理论根据,而游戏系统当作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体存在,让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将自身融入到游戏性质的学习过程中。最后,应该把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考核与游戏成果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档案信息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主要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考核,但是这个考核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使用游戏形式教学之后,只需要对游戏的任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学生的游戏完成情况就可以被当作学生考核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办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便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提升档案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宋玲艳.试论《信息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1):29-30.

[2]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5).

[3]魏文芳.项目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人物[J].湖北教育,2014(11).

[4]林苏.《信息与档案管理》课程建设探讨[J].秘书,2015(11):11-13.

篇18: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分析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分析论文

一、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研究背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发展事业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逐步提升。然而,从社会实践分析,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之间产生结构性缺失。在日益激励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我国要在世界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校需要拥有和造就一支具有丰富知识、高素质的教学型师资队伍②。分析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现状,由于高校受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影响,高校现行实施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学年评估、工作环境等方面不能对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导致教师主动从事教学工作潜能不能被发挥,教师缺乏教学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结果就是学生上课用心率下降,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无法提升。为了使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事业能够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重振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有效发挥他们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鼓励他们开展专业教学实践工作,推动高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二、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激励和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③。”所以,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教学型教师,能够兢兢业业站在教学一线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会有希望。④教师“乐教”是学生“乐业”的前提。而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依靠高校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激励和保障机制措施。根据笔者多年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教师岗位管理工作缺失。

高校教师的发展通常根据职称被划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等级。根据各省的职称评审条件,教师在申报评审职称时,一般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是决定职称晋升的主要因素。虽然文件中也提到教改论文、教材编写以及学年教学工作量等要求,但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教学的条件要素往往被忽视。此外,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的管理实践,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岗位空缺情况,对被评审到相应职称等级后,教师会被聘任到相应的专业岗位。但在岗位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教学业绩是没有过程的考评和管理。所以,学校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教学的内容、方式与形式,教学环境氛围缺失,教师教学工作缺乏制度保障。然而,科研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为了鼓励青年教师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制定“学术休假”、“学术奖励”等的`配套激励机制,激励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总之,一个目的是鼓励教师多做科研,多拿课题项目。如果高校的这种管理模式继续维持,没有教师愿意主动去承担教学创新工作,教学水平无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解决。

2.职务聘任存在偏颇。

随着高等教育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大多数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开始实施“评聘分开”的管理办法。但是,从管理实践分析,拥有科研课题多级别高、论文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尽管教学水平不高,但在职称评审或专业岗位聘任上还是会占有很大优势。这种人事管理制度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教师不会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而只一门心事专注到科研工作当中。另外,高校在职称评聘中对“评聘分开”的管理存在名义上有,实质上是虚设的现象。对专业岗位聘任没有过程管理和监督机制,一般协议只签一次,以后就没有再续签的情况,除非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术造假有关规定,学校担心在名誉上受到影响,才会公告外界解聘处理。而在聘任期间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是否达到了岗位规定的要求情况全然没有针对评估,也不会影响教师的继续聘任。

3.薪酬分配机制失衡。

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主要由档案工资和职务工资构成。档案工资相当于固定工资部分,一般差距不大。教师的薪酬差距主要靠职务津贴。职务津贴作为高校的主要激励手段,既是对教师的一种物质激励,也是对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社会认可。由于教师申报到科研课题经费能够给学校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数量和提升学校在同行发展的知名度,所以各学校会鼓励教师多申报科研课题,按照课题经费的比率配发奖励。而把精力和兴趣投入在教学岗位上教师,他们很少被学校和社会关注,他们在收入上的差异主要是课时费和工作量的略微差别,而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挂钩很少。高校在管理中把精力过度关注在科研上,会形成一种社会偏向,就是:那些能够获得较多课题和发表重要科研论文的教师取得了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身份”,导致教师的“身份”越来越失去传统教书育人的意义和作用。

三、创新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保障机制

1.加强高校教师岗位类型化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将是今后工作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这类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管理,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高校人才体系庞大、多样、复杂。因此,要实现对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对教师岗位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教师族群下开展类型化管理,分析明确各类岗位任职要求。其次,要对各岗位类型进行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对组织内部各类岗位的特点、职责、工作环境和岗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制订工作说明书、岗位标准体系、员工管理手册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第三,根据各个岗位标准,制订人才招募、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事管系统。根据高校的办学目标,在教师族群大类里给教师提供更小的类型,分成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主要岗位核心任职指标是“教学业绩突出”,其在考评时教学业绩占主要分值;科研型教师岗位核心任职指标是“科研业绩突出”,要求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其在考评时科研业绩占主要分值;而教学研究型教师的岗位主要核心任职指标由教学和科研各占一定比重。对各类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考评和激励,保障教学型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促使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

2.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评估制度管理。

评估的含义的评价估量,是根据整体的工作目标,对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它具有很强的方向引导性。所以,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可以引导教师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举措。在建立教学评价制度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根据教师整体工作任务,科学制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涉及到具体教学方面内容,应根据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特点,从教学环节的不同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二是要考虑教学育人的长远性,保证教学评价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操作的连贯性。三是教学评价过程工作的透明性。透明性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根据行为学的创始人梅奥教授在霍桑工程做照明实验时的调查结果发现,人是社会人,所以人在被受关注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会显著提高。同时,为了增加评估的公开、公平、公正性,须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其及时进行响应调整。所以,增加评估的透明性可以让在教学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能感受到自己在受关注。四是教学评估要有全程性。不能只偏重于课程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也应进行评价。

3.完善教师教学分配制度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000年7月21日,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事业单位的内部自主分配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④。”激励是采取手段对人进行有效的刺激或者诱导,使人自觉努力完成某种特定目标的过程。由于高校教师是社会中知识丰富群体,工作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行业一般工作人员,他们更多地追求劳动报酬之上的价值认同,所以针对高校教学型教师的分配制度也要分类进行:首先,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应根据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特点和重要性,制定合适的分配比例办法。要区分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层次,确定不同的分配标准,制定相应的细化分配办法。其次,打破长期以来在教学业绩方面,只注重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效果等级的平均主义分配的传统思想,拉大分配差距,拓宽分配种类,加大激励力度的有效途径。兼顾公平、坚持教学业绩优先的分配原则。另外,要对全校的岗位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划分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的比例,以岗位的职责大小和业绩多少为标准确定相应的薪酬待遇标准,积极发挥各岗位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高校的各方面办学层次。

4.营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环境。

根据目前高校教学实际,高校中存在教师教学工作没有压力,教师间教学竞争环境氛围不浓,教师意识不到教学工作重要性的现象。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运行中,教学工作任务难分配、教师教学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情况,导致高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受到影响。高校管理部门应该首先向加强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创造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成长的方向努力。例如,可以将竞争因素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营造高校教学竞争环境,比如引进优秀教学人才、举办各种教学评比赛事活动、采用学生自主选课形式、考评体系中加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等各种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办法。

相关专题 保障机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