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中二饼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中二饼子”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听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听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文科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是要求记忆的,而检测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课堂提问,由于时间限制,教师仅仅能了解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可能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否则,完不成本堂课的教育教学任务。课堂上听写,简便易行,既减少了上述环节的弊端,又能全面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这两年我的'历史作业,就是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听写完成的,效果不错。通常,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课堂强调,化繁为简

虽说是中考历史和化学的分数都是60分,可就现在历史的地位,以及学校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禁让历史老师心寒,学生更是没有时间看你这门小学科。课后没有时间看,针对这种现象,就只能在课堂45分钟要效益了。在课堂上,我通常是把知识点简化成几个关键词叫学生识记。让学生准备好下节课听写。

其次:听写前准备,再次强化

上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是通过集体提问的形式进行的,就是把要听写的内容留下来叫学生说,当然,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点,范围要比听写的内容多。

再次:听写,知识点检测

把刚刚复习过的知识点以填空、问答等形式在作业本上默写下来。当然要注意把知识点有效的设计到题目中去,特别是结合考纲和课程标准创设情景题非常重要。

如在七年级下册“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一课时,听写的五道题内容是: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由______民族建立的。

(2)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元世祖积极推行汉法,学习中原先进文化,进行改革,巩固了政权,写出元世祖改革的两方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域都护的设置表明新疆在西汉时正式归属中央,元朝时宣政院辖地的设置,表明_________正式归属中央。

(4)民族融合是这一单元的主题之一,元朝新兴的一个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5)“省”级行政级别,是元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见证,我们的家乡――连云港所在的位置,在当时所属的辖区是_________。

通过作业听写我觉得既能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又能使学生上课前自觉地准备将要听写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作业“听写”这一教学手段,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学习效果,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当然,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不要使听写内容过偏过难,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听写这一形式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培养了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概括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教学走出了为考试而背提纲、大量做练习题的路子,将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篇2:充分发挥速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速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多数美术教师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大框架”。如: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技法、技能训练;或过分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一、儿童画速写的重要性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人类最早的岩画、壁画都是用线来完成的。成熟时期的现代绘画,又常常表现为线构成。儿童涂鸦,多由线开始,儿童画的原始造型也多以线为主。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线条画对学生来说,最富韵味,最为便捷,也是颇为有效的绘画方式之一。库克就曾指出“线条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现节奏。”这就把速写推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速写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方法,是当场一边观察,一边用简洁的线条把被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迅速地画出来。一张速写既是一次学生对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也是一次塑造物象形体的训练,更是一次组织生活景象的构图能力的锻炼。通过速写还可以锻炼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儿童速写有它特有的优势,阅世越浅,其情越真。童稚率直的目光,对外部充满了新奇感,就像学步学语那样对学习绘画、表达视觉语言的欲望特别强烈。尽管儿童的运用控制系统不成熟,画出来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他们要表现的那些物体的样子来,稍加引导,就能从“图示”化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用他们的真情实感融入尚为稚嫩的线条中,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于是,毕加索提出了:“成为应当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够关注,常常画他们想到的,画他们所看到的很少。速写就有助于帮助他们从画想到的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形成观察习惯,促进视、知觉分化,对学生在一定阶段已形成的绘画模式有所突破,有所新的发展。

另外,儿童速写与儿童画创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画创作可以通过速写直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儿童在创作中也可以通过速写来完善构思、充实画面。

二、对儿童速写的辅导

目前,我正在学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速写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下面就速写内容和速写教法两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优化内容

在目前的美术教材中,有关速写的内容较少,且排列也较为零乱。因此,我把教材中有关速写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编排,以达到最优化,我设想从欣赏、临摹入手,然后按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样的顺序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由于实验刚开始,我重点进行了欣赏和线条的训练。

1、学会欣赏,使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通过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透视、比例、空间、节奏等知识。感受大师们笔下古拙、变形的线条,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儿童速写与现代派大师的手笔似曾相识之处。领略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新的`意境能给观者留下想象余地,并且寻求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艺术真谛,这样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开阔眼界。

2、画好线条,提高表现力。

线条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虚或实,或刚或柔,或畅快或凝重,为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我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画线条,如节奏轻松流畅的,画出来的线条象散步,到处流动;节奏欢快、热烈的,画出来的线条象跑步、溜冰;节奏缓慢、舒坦的,画出来的线条老爷爷走路;音乐起伏变化的,线条就象水中的波浪┄┄;粗笔画出来的线,粗粗、直直,显得坚硬,但在粗线旁边加上细细密密的短线,感觉就不一样了。

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儿童的速写就不会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生动活泼,甚至是令人惊讶的画面效果。

(二) 改进教法

1、因材施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觉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写生一把朴素的藤椅,有的学生在写生时好象旁观者,几乎不带感情,也不投入,画好的藤椅比较客观,但缺乏生气,显得呆板。而还有的学生在写生时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往往观察得比较少,画好的藤椅夸张变形,缺乏整体的比例和结构。于是我根据儿童知觉的不同类型,对前一种理性的儿童加强诱发其情感投入,使其速写更具有创造性;对后一种感性的儿童则诱导他们也要注意到客观情景,使他们的画能较好地反映客观世界,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这种不以逼真与否为衡量标准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发现人才,为儿童速写创造良好的开端。

2、精讲多练。

在有意识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基础上,还要追究其特有的审美境界。其中的关键是精讲多练,精讲优秀作品的简洁生动之处,如线条的精细对比所产生的美,线与线的组合所形成的疏密变化和空间布白所形成的黑白构成所产生的美,多练则求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增强信心,提高造型能力。当然在练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3、因势利导。

这是开发能力的重要一环。扬其长避其短,及时发现其各自的速写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如不同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定位:要求理性学生的作品线条整洁、均匀,注重线与线之间营造,使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而理性的学生则让他们尽情地挥洒,使作品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并能准确地反映物与物之间的比例及前后关系等。速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给学生一片广阔天地。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真正基础是左右脑的协调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实验证明,速写不仅可以巩固以往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使儿童的心智得到美的熏陶,大脑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严密的训练,特别是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让我们的孩子都来画速写吧!就象普希金在诗稿边随手画自画像一样,人人都会那么一点,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篇3: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重视课前预习,加强教师的引导工作

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对教材的初步了解,通过收集资料进而把握所学内容的要点并对教学提纲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先前准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课标展示,向学生展现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所学内容提出能够反应所讲内容主题的高质量问题。此外,教师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角度进行所讲内容的备课,争取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材、走入教材。总之,通过课前学习,学生能够做到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预习情况反馈中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课前预习不可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听课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课中进行师生互动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有养成独立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把在课前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展现出来,通过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讨论对其问题进行研究。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局限于所讲的题目,而是要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

二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为代表,从而使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想营造出融洽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举手发言。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等内容时,课标的要求就是要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此时教师应把学生适当地分为三个小组,从而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归纳孔子、孟子及荀子的中心思想及其影响。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和连接性,教师在探讨完这个问题后,应紧接着去讲述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问题,此时也应划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概括法家、道家、墨家的中心思想,并最终在班级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课中学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课堂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主动与他人交流,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三、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

课后这一环节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在课下能够及时地复习。课后总结是课堂知识的再现,更是课堂内容精华的集中,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在如今的新教材版本中,都有课堂延伸和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能够应用知识,教师应该及时地布置该项作业,让学生再次相互讨论、质疑并探究,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四、结语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它们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但对升学而言,考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测,历史的考试需要记忆的课堂内容很多,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是暂时的掌握知识,且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走进历史任务,从而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学生在课上、课中及课下互动式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长久地记忆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篇4: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简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2.1全面革新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新课程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必须实现创新改革,该项工作的实施会对我国教育部分及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造成巨大冲击,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难以充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此有必要完成高中历史教育观念的全面革新,立足于素质教育构建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先进教育改革理念。唯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方能实现新型教育评价机制的真正构建,形成科学合理教学管理模式,则整个社会才能认可接受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改革工作,进而营造和谐历史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实施进程当中,教师作为直接参与者,其可谓是革新教学观念的关键要点,为此,需转变高中历史教师教育理念,强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心理辅导教育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完善提高自身素养水平。

2.2以新课程标准指导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需将课程资源作为主要对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使得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高中历史教学进程需遵循感悟体验、和谐平等、开放互助的相关理念,教师应积极投入课程改革活动浪潮中,真正做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原有老旧教学模式,释放学生天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养成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在于认真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使得课程教育目标内涵得以有效扩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质,具备较强的民族使命感及社会责任心,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帮助学生树立可为人类和平献出自己力量的理想观念。

2.3深化扩展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完成教学内容的良性传递并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该教授什么内容是历史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此刻的作用在于结合课程标准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详细确定下来。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制定相关教学内容的关键依据为《课程标准,突破传统意义上将教学大纲作为中心内容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标准针对教材跟课标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提出新要求,即高中历史教师需参考具体的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出发点,开展多样化课堂教学,将教学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譬如说在进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课程教授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的多幅图片将经济危机时期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困境直接反映出来,并对比金融危机,使得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二十世纪的历史。

2.4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采用有效教学措施。第一,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可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内容,要求由原来的将教师跟授课教材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将学生主动学习作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开展,实现以教促学、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使其能够在过程方法以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良性发展。第二,为充分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多样化教学评价可谓是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评价可获得良好的改善调节成效。传统意义上的以教论教的教学评价已经难以充分满足现今有效教学理念,为此,高中历史教师需优化完善有效教学,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运用多样化教学评价模式。第三,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需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工作,确保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可实现持续发展。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针对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判,与此同时认真思考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策略强化提升教学活动科学合理性。

二、结语

综上可以知道,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革新教学理念,教师需运用教育学以及历史学、心理学等多方技能,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有效教学措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篇5: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自主学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灵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智力、心理、性格等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无须思索的现象,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每天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多观察,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针对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二、重视课本知识、史料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技巧,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等对学生进行指导,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思路,精心设计出难易适中、针对性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问题驱动学生全面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进行富有个性、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问题,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如何完成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过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如作业布置,历史知识竞赛,课堂问题的提问、讨论,知识的抢答,学习与探究等。

四、形式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作业形式基本上是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些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巩固知识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要多下功夫,力求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我在设计作业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形式:一是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的学习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对问题的探究比较深入,学生的收获会比较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编写历史小报。学生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处理,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三是组织社会调查。四是表格式作业。学生自我设计表格,将相关内容填入表格,完成相应作业。五是阅读材料解答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结合教材中学习与探究的教学内容开展辩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在经济全球化的惊涛骇浪中行驶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加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在课堂上,正反双方唇枪舌剑,难分胜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也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篇6: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论文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论文

摘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基本要求,精简和补充教材,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讲课时也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提高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指点学生抓住表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句,养成圈点批注做记号习惯。通过加强对教科书的阅读,锻炼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课本相应史料重组或者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科书;备课讲课;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学媒体系统中,教科书是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对于学生,它是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教师,它是传道授业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教科书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真实的信息,容易进行评定和研究,使用教科书不需要特殊的环境,简便易用,而且不限时间和场合。

一、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依据。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通过对教科书的深入钻研,明确章节的教学目标任务。其次,要求教师掌握课本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讲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国内外形势、本章内容特点和历史发展概况,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引言,准确把握引言的精神,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再次,要求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历史事件都有纵横联系。因此,教师备课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依据教材备好课的科学依据。

2、精简和补充教材。

依据教科书备好课必须精简和补充教材。精简和补充教科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决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和理论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可以对重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但补充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并且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3、明确重点确定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依据客观历史进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主次、重轻、详略。明确重点后,要想方设法突破重点。一是多方强化。二是回忆复述。所谓难点,是指教科书中教师难以处理,学生难以掌握,需要教师启发和解惑的历史知识。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解决难点的方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史料、幻灯映示、实地参观等。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

教师讲课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不是照本宣科。教师讲课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这就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该引伸的要引伸,该启发的要启发,该概括的要概括。这样,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1、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

(1)、灵活运用教科书中的小字和图表等。新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小字和图表等,教师应视教学需要灵活运用。通过教师对小字部分有选择地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大字部分的理解。

(2)、适当补充史实。教师在依据教科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史实,可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补充的内容,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在欢快中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

(3)、引导参与获得成功。引导学生研究教科书知识,使学生成为历史知识、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2、依据历史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人的认识轨迹是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是一个从整体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深入部分,然后上升到理性整体系统的过程。历史教学也是一个引导学生遵循“整体―― 部分――整体”的过程。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材料的堆积,它应该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既体现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又体现和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所谓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是指依据教科书,把知识用图形、图表、符号、数字和文字构成的知识框架结构。它要求教师围绕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讲述,学生依据结构网络掌握历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知识结构网络使繁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简单明了,有利于减轻负担、增强记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3、依据历史教科书讲究教学艺术。

(1)、深入浅出。教师依据教科书深入浅出的讲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2)、比较对照。历史比较就是把教科书中具有相同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从现象到本质,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

(3)、注意衔接和照应。艺术的衔接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开端。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通盘考虑,严密组织,处处有照应。

三、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提高学习效果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集体默读,或指定某个学生朗读,或教师朗读。之后,让学生复述重点、难点内容,再辅之以教师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课后阅读,要求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注意“细枝末节”,并选择有关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这样做到了主次轻重各如其份,前后左右各得其所,对学生大有好处。

2、安排学生讨论,指点学生抓住表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句,辅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记号习惯。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内容,然后学生共同讨论,其间,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归纳和总结。对教科书中的关键词句要仔细推敲,这样,学生 读课文、思考问题、参加讨论、划出要点,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用圈点表示关键性的字词、重要地点,做记号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从而达到准确认识历史本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通过加强对教科书的阅读,锻炼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搜集到了一定信息之后,更重要的是面对如此丰富、庞杂的内容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加强教科书的研读也可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

(1)、通过加强阅读教科书的训练,提高概括归纳等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区分哪些是事实的陈述、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分清楚这些之后,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该如何使用教科书并没有统一规定,最大程度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赵亚夫主编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篇7:整体听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的论文

整体听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的论文

摘 要:整体听写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篇章为基础,通过对篇章的理解,把握,合作重构和分析的过程来掌握语言的活动。并能够兼顾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关键词:整体听写;任务;篇章;理解;合作重构;分析

一、引言

整体听写(dictogloss)以“自然听写”的名称在1963年首次出现在《英语语言教学杂志》上。Wajnryb(1990)指出整体听写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努力来进一步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结构知识。Kidd(1992:59) 也认为整体听写练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其主要步骤分为1: 准备2 听写 3 重构 4 分析反馈。

二、理论基础

整体听写是以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和 Swain 的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Krashen(1985:4)的可理解输入假设认为,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途径,用公式表示为“i+1”。 语言输入的难度稍高于现有水平“i ”,“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1”表示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若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适合自己水平的“i+1”形式的语言输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知识点,不断取得进步。而Swain(1985:249)的输出假设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还具有使借助有意注意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Jafarpur 等人认为, 整体听写为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输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为它让语言学习者在意义深长的语境中理解并产出语言。

三、实验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经过系统的整体听写来探究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效果。

研究内容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整体听写训练的实施情况和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及访谈来探讨1:系统地进行整体听写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2:整体听写活动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影响如何? 3:通过访谈来了解学生对整体听写活动的态度是怎样的?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82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41人,控制组41人。他们都是秋季入学,两个班的基本情况相同(大专),英语是必修课。

实验设计:本研究是对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英语教学中实施整体听写的效果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前测,以便了解两组学生实验前英语水平是否相当,实验后进行后测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访谈,从测验成绩和访谈结果来分析整体听写教学的真实效果。

实验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整体听写教学法,实验组被试在综合英语课进行整体听写教学,控制组仍用常规教学。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成绩为因变量,包括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总成绩。实验者对教师水平、学生英语成绩、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上课时间等变量进行控制,因实验者任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英语教师,因此受试所用的教学材料,上课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及上课时间等变量相同,以此来保证实验的信度。

实验材料:根据Krashen 的可理解输入假设,整体听写所用的文章是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而定,其难度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符合 Krashen 的“i +1”原理。本研究选取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4篇文章。

研究工具

1)前测和后测:前测试卷使用 12月三级试题,后测试卷使用 月三级试题

2)访谈:主要围绕实验班学生对整体听写法的看法,态度方面进行

3)Excel表格: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

实验过程

本实验从 2012 年3月至5 月,共8周,实验期间,每周有四节英语课,每节40分钟,但整体听写是每单元即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一篇短文,用时40 分钟。实验组的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目的,并在实验开始之前告知他们整体听写计入平时成绩,每人配有一个听写本。而控制组仍然运用常规教学。实验结束后两个组的学生再进行后测,并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访谈。

四、结果与讨论

前测两组平均成绩比较:实验组平均分:61.09;控制组:63.01而后测中两组的平均成绩:实验组65.80; 控制组:63.55;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将近90%的学生对整体听写感兴趣并希望能继续运用此方法,并有学生认为此方法能缓解上课的紧张气氛,并激发其进行自主学习。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整体听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但也发现实验组中基础较弱学生的成绩变化不大,并在访谈中得知这些学生认为在进行整体听写时他们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跟不上同组同学的思路,而对于成绩较好及偏上的同学则是利大于弊的。以上结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龙岩学院学报(1):90-92.

篇8:浅谈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

[摘要]: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用现代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能力水平的提高。新课程下的教师的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教学手段等环境下学会学习,达到一生受用。

[关键词]:

篇9:浅谈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研教改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本人就新课改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指导,需要教师自觉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心中要有学生。教师既要研究教师“教”的艺术,又要着重研究学生“学”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围绕着学生怎样“学”来施教。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当担起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重任。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同志似的新型师生关系。用现代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自觉调整好教师自己的位置,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谋,不要以传授知识者自居,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

二、现代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要求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着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单向的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把教学的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这就必然削弱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是学生“学”的前提。没有导学生不知怎样学,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教师正确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解教学坡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表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发展,体验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的“导”是教学成败关键的第一步,是不容忽视的。

三、现代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目前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世界各国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将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计算机介入课堂教学,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形成后,多媒体的作用更大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本身不会产生教学的高效益,在诸多的媒体中,要根据课型,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媒体,用于帮助学生释难,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殊作用,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借助媒体,悟出道理来。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工具。所有的媒体都不能替代教师和学生,媒体只是在教学“辅助”的意义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为操纵者所用。如果人为物役,操纵者没有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媒体也就失去了他助教助学的意义。现代教学媒体以其直观性、科学性、先进性等诸多优势,解决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起到了助教、优教、高效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改变了单纯依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弊端,它形成了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模式,媒体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四、现代教育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生学会会学

人从一个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精心抚育,这样才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而人才的标准: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或是在某个领域有重大成就之人;二是要有创新能力,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三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发挥。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古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把开发人们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怎样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会用现代的学习理念指导自己充分利用现代的学习工具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以上种种说明,学校教育首先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和营造能让他们充分发展的空间。作为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有人说,学技法只能用一阵子,学方法可以享用一辈子。人才就是因为掌握了各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积极探索获得巨大的成功。现代教育就是要求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类学习工具,学会怎样查阅各类资料,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积累知识,应用知识而不是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强迫学生接受,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今天的“学”,“教”是为了“不教”。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生活的。在学校教育这个阶段,教师是学生的手杖,用于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如果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学的快一些,走的稳一些,就能快些摔掉手杖,自己上路。学会会学这是现代教育期望学校和教师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之一。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一生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金传应《学会感激》素质教育-中学版第5期.

2.朱永芳《你就是自己的太阳》素质教育-中学版20第7期.

3.孔繁勋《学会拐弯》素质教育-中学版年第7期.

4.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

篇10:生活中的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生活中的历史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根据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主要提出了“历史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在学习历史时却十分吃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调查,原因很多,其中学生对历史感到枯燥、烦琐、无味,没有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探索,经过努力,我认识到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讲授历史课要从实际出发。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地区的实际状况,注意应用乡土教材,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历史资源优势

这里所说的乡土教材就是指在本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与本地区有联系的历史事件。在教学时从这些能够直观感觉到的历史事件出发,或与之相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乐意接受,从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淮海战役时,我就利用我所教的学生在徐州地区的有利条件,先让学生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去参观一下,或让学生讲讲他们所了解的淮海战役的情况,或先问一下有没有学生的先辈们和淮海战役有联系,然后再组织教学,经过尝试,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让学生去参观所有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区是不可能的。我所说的是尽可能地利用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有条件地利用,有选择地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相信每个地区都能找到大量与课本相关的乡土资源。

二、使学生成为历史事件的“实际参与者”,“重演历史实际”

这一点,其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使不同的学生扮演历史事件的不同角色,使其融入到历史氛围中去,使他们能感觉到历史气息,感觉到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自己就是那个“实际人物”,那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比如:在讲“三国”时,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魏、蜀、吴”三国。课前预习时让他们把自己一方“所做的事”总结出来,课堂上让学生来演练,从而“重现历史史实”。(魏、蜀、吴之间的交战、三方采取的措施,可以让三方学生各推选一位代表来演练。)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实际的体验中就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课都可以这样上,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来选择教学方法,能采用此法的,则用;不能,则罢。切忌生搬硬套。

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备课

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要准确地把握教材、驾御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平时的生活中精选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按照学生的思维安排教学顺序。同时要求教师要常和学生接触,探索研究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等实际状况去设计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对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冲破教材的章节编写顺序,使学生把握构成“太平天国运动”这段内容主要有“原因――酝酿――兴起――发展――失败――评价――性质”这几个重要因素,然后主要以探究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要逐步讲解,采用归纳的方法,最后构建整个体系。如果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那样就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反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那就使学生的积极因素、学生的潜力等许多方面受到限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紧密联系地区实际状况,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就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篇11: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专题论文

摘要:

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德育现状

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

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大学》中有句话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春秋时孔子就提倡“周礼”,倡导“仁”,中国的这种“仁”和“让”就是中国特有的气质。六尺巷的故事等等,长时流传。“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讲究的是“退”、“让”二字,它告诫人们处世时要“宽”,要与人为善。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立人、立业、立国的基石。

二、拓宽学生的胸襟眼界

当今学生“对事不关心”,缺乏放眼天下,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对学生进行“眼界”教育同样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生动例子。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例,谭嗣同先烈为变法以死抗争;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一生持之以恒;李大钊先驱“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历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放眼未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唤回中国读书人的胸襟和眼界。

三、丰富学生的气质内涵

受时代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学生的知识容量严重不足,言行举止很不得体。没有足够的知识充实自我,学生普遍缺乏内涵,看上去很肤浅。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浮躁的情绪和华而不实的外观。具体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心灵不纯洁,很多学生目无师长,也不关心他人和社会;在言谈举止上很轻浮,坐立没有最基本的规范姿势,缺乏传统文人追求的那种儒雅气质。儒家的理想人物以孔子、董仲舒、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文天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他们充满智慧,博学多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满身洋溢着儒雅风范,是教育学生的榜样。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典小说等文字意境;中国书法作品、文人画的志趣意境;古代玉器、瓷器的审美情趣,也是对学生进行气质教育的素材。我们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儒雅体态,文明的语言谈吐,雍容大度,落落大方。

四、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

当代学生缺乏毅力,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做事往往草率了事或半途而废。司马迁对远古传闻逐一做了实地采访考证,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祖冲之经过繁琐枯燥的计算,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终于精确计算出圆周率;李时珍历时27年,走遍大江南北不惧路途险恶,长途奔波,不畏艰险攀登绝壁,不畏严寒酷暑,不顾自己身体安危,亲自观察、辨别和尝食药材,著成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曹雪芹呕心沥血著《红楼梦》不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写《资本论》前后历时40年;贝尔发明电话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是从零开始从想象开始的……这些事例都说明成大事贵在坚持,我们历史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锻炼他们的毅力意志,为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关系着国家的振兴;关系着民族的兴旺。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肩负起一个历史教师的育人职责,培育好一点新人。

篇12:试论场景描写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篇13:谈名人名言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谈名人名言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维普资讯 www.cqvip.com

是观察学校生活 。 要求学生观察学 校 老师 、 同学 的外在 表 现 , 而探 从 索其 内心 的思想感情 。 第二是观察社会生活 。 教师可 以采取 “ 请进来 , 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

首 先是 将搜 集 的片 断材 料 整理 成 篇 。教师可以定期让 学生将平时观察 的 所见 、 闻 、 所 所感 的片断整理 成篇 , 以 可

拟定 中心 , 围绕中心选材 ; 也可 以运用联 想, 由材料生发成篇 。其次是一材多用。 对于搜集来的材料 , 以多方利用 , 可 从不

●簧绍春

作文体 现了学生 的语 文综合水平, 但是 , 有些学 生 由于基 础较差 , 写作 的 潜力发挥不 出来 , 作文产生 了神秘感 对

和恐惧感 。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 如何调

了解社会 , 搜集写作素材 。譬如 , 请各级 领导讲 本地 的发展情况 ,请政法干部作 法制报告 ,请历届毕业生讲 他们学习和

走 向社会的情况 ,请英模讲 他们 的感 人 事迹 , 等等 , 这样 学生写起 来就有话 可说

了。教 师还 应让 学生有组织地到社会 上

同角度进行练笔。还可 以让学生利用一 则材料进行多种体裁的写作练习, 这样 , 写作水平定会逐渐提高。

四、 师学写 “ 水作文” 教 下

动学生 的积极性 , 提高写好作 文的 自信 心 ,使他们对 写作产 生浓 厚的兴趣 , 是

个需要研究 的课题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把教师写的作文叫 做“ 下水文’, 而且说这是 “ ’ 切要的要求”。 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教师

写“ 下水文”, 自己于学生, 于 都是不无裨

消 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去 了解 工厂 、 村 、 农 商业 的发展状 况 , 到 野外和风景 区去 游览 , 搜集写作素材 , 这 样写作文也 就有内容可写了。

第 三是观察家庭 生活。每个 家庭都

写不好作文 的学生 , 大凡都是 “ 怕”

字当头。 因此 , 预防和消除学生怕写作文

的心理 , 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前提 。 而 要做到这一 点, 有效 、 易行 的办 法 , 最 最 是 在平时习作 时坚 持让 学生 写真 人 真 事 , 自己想说的话 。写 自己想说 的话 , 写 就是要求学生用朴实 自然的语言 ,把 自 己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 。 也就是说 , 时 平怎么说就怎么写 ,不要去考虑是否符合 语法 、 是否简练等问题 。这样做 , 可 不仅 以使写作成为容易 的事 ,而且可以使 文 章具有天真 、 淳朴的 自然美。

二、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呢?第一

益的。 教师

写 “ 下水文” 不仅有利于提高 自 己的写作水平,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 从而 收到 ‘ 法课内, 取 得益i ” 具 的效果。 矽

有不 同的情况 ,每位亲人都有各 自的特

点 , 中的欢 乐 、 中的矛盾 、 中的忧 家 家 家

虑等 , 均可以作 为写作 的素材 。 还 应要 求 学生 准 备一 个课 外 作 文 本, 记录 自己所思 、 所闻 、 所感 , 为作 文的

材料建造一个 “ 库”。 仓 三、 引导学生合理运 用素 材 观 察 、搜 集材 料 是 为 了开 发写 作 “ 资源”, 而充 分 、 合理地运 用 “ 资源 ”,

除以上 几种方法外 , 在作文教学 中 ,

还应该注意一些较小 的又不可忽视的环 节。 经常性 地定 期检 查 , 如, 多表扬鼓 励 ,

多组织作 文竞 赛 ,经常性地将学生 的习 作推荐给报刊 , 等等 。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 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 能让学生体验到 写作的成功感 和愉快感 。

( 编 责 海 宇)

则 是为了学生写作 的进一步发展 。 么 , 那 怎样 利用观察所得来 的'素材 呢?

优秀文化成果 , 并不断发展创新 , 才

卖祖 国利益的人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 辱柱上。学生们 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意大利科 学家布鲁诺 由于宣扬并发 展哥白尼的新天文学说 , 被教会监禁7 , 年

最后被判处火刑。当教会判处他死刑时 ,

能攀登科学 的高峰 。” 因斯坦取 爱 得了划时代 的成就 ,提 出了物理学 上著名的相对论。我启发学生找出

爱因斯坦取得成就的原 因,学 生纷

◆ 韩榴田 ll

世 界 历史 教材 中引用 了很 多蕴 涵

纷发表见解 。课堂上热闹起来 了, 趁热 我 打铁,让学生朗读爱因斯坦 的名 言: 学 “

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 思考 , 再思考 , 我就是

他却凛然宣称 : 你们读判决时 ,要 比我 “ 听到宣判更感到害怕 !”临刑时他高呼 : “ , 火 不能征服我 , 未来的世界会 了解我 , 会 了解我 的价值 !” 当讲 到此处 , 每 学生 心潮起伏 , 无不为布鲁诺的气魄所折服。 三、 引用名人名言 。 评价历史人物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教材 中多处被提 到, 当学到 18 年3 4 83 月1 日下午马克思 在

哲理的名人名 言。一定时 代的名人 , 往 往 是 一定 时代 的杰 出人物 ,他 们在 政 治、 济、 经 军事 、 文化等领 域做 出过 突 出

贡献 。学习名人名 言 , 于正在 成长 中 对

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从这句名言 ”

里学生感悟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 白了

学 明习必须和思考相结合的道理 。

的 中学生正确的人 生观 、 价值观 和世界 观 的形成具有重要 的作 用。

二、 引用名人名言 。 陶冶情操 许 多名人都 具有优秀品德 ,可 以引 用 他们的名 言陶冶学生 的情操 。如 1世 9

纪中期 ,法 国科学家 巴斯德发现 了导致

引用名 人 名言 。 发学 生 的学 激

习兴趣

自己的工作椅上与世长辞时 ,我 引导学

生 回忆课文 中的与马克思有关 的重大活 动 ,并深人体会恩格斯评价 马克思 的这

名人 之所以在事业 上取得 成就 , 一

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习学 名人的学习方法 ,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牛奶腐 烂变质 的微生物 ,并创立 了生物

学 中的一门新学科――微生物学 。他的

段话 : 他 的毕业 的真正使命 , “ 就是 以这 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及

兴趣 ,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牛顿在物理

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 我引导学生课前 阅

成就传 遍欧洲 ,德 国波恩 大学 给他 寄来

了博士学位 荣誉证 书 ,巴斯德坚决退 回

读教材 , 查找资料 , 了解 牛顿 取得 的成就

圾原因 ,让学生体会牛顿的名言 : 如果 “

说 我 看 得 远 ,那 是 因 为 我站 在 巨人 的肩

证书 , :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 , 者有 说 “ 但学

自己的祖国。 因为当时 巴斯德的祖 国正 ” 遭到普鲁士的入 侵。我让 学生品味这句 名言 的含义 , 并适时进行点拨 : 任何 国家

其所建立 的国家制度的事业 , 参加现代 无产阶级 的解放事业 ,正是他第一次使

现代 无产 阶级 意识 到本 身的 地位 和 需 要, 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 。 斗争 是他 的

生命 要素 。” 恩格斯 的评价一语中的, 贴 切恰 当, 学生受到 了很大教育。 使!

( 编 责 海 宇 )

上。 课后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 牛顿这句 ” “ 名言不仅体现了他谦虚 、严谨 的治学精 神, 而且也告诉我们 只有广泛地吸收人类

都强调爱国主义 , 热爱祖 国 、 民族 自尊 有

心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 国求荣 , 卖 出

河 南 教 育 ( 0 6年 第 1 20 1期 ? 总第 3 0 4 期

相关专题 写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