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对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myhy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yhyg”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刑法教学对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刑法教学对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刑法学习要增强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增强学生法律思维能力是刑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刑法学习中,会接触到众多的刑法概念、理论、条款以及法律逻辑和判断推理,形成了学生对刑法的认知,其法律思维能力也会在学习中逐步地构建起来。但是我们的刑法教学往往停留在一般知识的阅读和掌握上,还不能够通过刑法学习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建立起来,看问题的角度,对于社会事物理解和辨析还不能站在法律的维度上,没有独到深入的眼光,缺乏专业的视角。刑法学习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关系在于认清其中的内在的联系,不仅仅满足于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关键要看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多少,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否具备将来的职业需要。

(一)刑法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

法学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法律的专业学习具备今后就职所需的法学理论,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将来就职法律技能,关键还是要对他们法律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使他们能够通过所学的法律知识对面临的法律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1]法律思维能力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复杂的刑事案件进行缜密的法理分析。可以说,没有职业所具备的法律思维能力,将无法胜任以后的法律工作,也是刑法教学不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法律执业所必备素质

法律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面临的工作对象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案件都带有自己的独特性,复杂多样。在任何案件中,人是整个案件的核心,由此而引发复杂的逻辑关系,仅仅通过理论的分析还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就要借助法官自身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相关的经验进行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法律理论,而是利用法律思维能力而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的本领,这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做保证。[2]

二、要促进学生刑法特点与思维方式的认知

刑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几乎包括了法学原理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鲜明的特点体现着法律的严肃和严谨。在司法实践中,优秀的法官不但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他的法律思维能力才使法律成为真正的武器。刑法相对于其他法律更为成熟和严谨,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到国家建设,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到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这就要求刑法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上,使他们能够对刑法特点与思维方式有个正确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方式,才能够对社会事物有个全面准确的判断。

三、构建学生法律思维方式

(一)刑法观念的树立

刑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能急于求成。一是,从提高认识开始。传统的刑法观念在部分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比如刑法就是用来惩罚犯罪的,通过罚款和限制人身自由来制裁,自己将来就会成为那个制裁者。这种观念只看到刑法的表象,而没有认识到法律的本质意义。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起刑罚不是目的,惩恶扬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法律的最终责任。二是,要判明罪刑法定的观念。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犯罪指控都应以刑法的规定为准绳,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定的不能定罪。[3]但是这其中就不能死扣法律条文,需要学生从僵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用法律思维方式来理性地分析罪与无罪的界定。

(二)创新刑法教学方式

刑罚的内容庞大复杂,所涉及的条款众多,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这就需要刑法教学方式的创新。[4]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的课堂灌输教学方式,因为填鸭式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对于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水过地皮湿,就会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造成障碍;其次,在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促进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构建,对于刑法条款的应用有个更为直接的感受;再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刑法教学从课堂上走出来,通过实习和实训亲身参与到司法实践中去,感受刑法应用的氛围,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用于实践的能力。综述:刑法学习是法学的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要让学生通过刑法学习,全面接触刑法概念中的所有理论内涵,通过实践锻炼获得全面的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绪诚.试论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10).

[2]龙江.浅析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J].法制博览,2015(22).

[3]张少会.刑法教学相关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1).

[4]银福成.浅析对比教学法在“刑法学”教学中的运用—以“犯罪的主观罪过”内容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6(01):112-115.

篇2: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中学教育是人生教育中极为特殊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少年的身心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性是新课改中所重点提出的内容.初中语文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依托于其独特的特点来做好中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背景、环境等进行深度的挖掘和讨论用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性和思维性,借助于语境、文章环境等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初中语文作为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应当积极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

初中语文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初中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同时还要求中学生对中国文学熟知、掌握,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要求初中语文帮助中学生形成拓展性思维尤其是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形成创新性思维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的特点在应用性和基础性方面的基础上为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氛围,通过引导进而启迪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同时良好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驱使学生对初中语文中的知识展开积极的探索,并通过丰富的联想激发其潜能,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初中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重要成长阶段,其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这一重要的时期,初中语文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引导,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利用引导、启迪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对初中语文中的内容展开探索,以积极的探索精神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的思维。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应当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历史背景、环境等的分析,以吸引学生自发的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及其所内含的深层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注意利用优美、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丰富思维,从而实现对于中学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目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情景的刻画并创设问题情境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通过开放性、创新型的思维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自身的判断来进行质疑,任课教师应当鼓励中学学生大胆的思考并提出疑问。“学而不思则敏,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质疑才能够形成创新型的精神,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初中语文进行学习。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更多的给与和创造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机会,并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思索进而大胆的提问,并就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丰富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形成.要想思考只有身处于其中,要活跃思维只有展开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型思维能够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出来,思维能力也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比如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孔乙己》这篇文章,为了让初中学生理解文章并提出问题首先需要让学生认真的通读全文看看是否能够发现问题。而在完成对于课文的通读后大多数学生都会对文章结尾处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不甚了解从而会会产生疑问,课文中的这句话中所包含的大约、的确同时应用在一句话中时会让人产生矛盾的感觉,针对学生所存在的疑问,任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读文章继续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挖掘出这句话中同时存在大约、的确这两个词的缘由。通过质疑、分析、引导的模式一步步的引导着学生挖掘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等,并分析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一个如孔乙己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是没有人去关心的,其是否死亡甚至是如何死亡并未有人去关心,初中学生在分析和理解这两个词背后所隐藏的含义后进而会对这篇课文所隐含的主旨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于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总结、分析形成一套适用于自身的思考问题的模式,通过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模式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做好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通过创新思维,提出疑问从而帮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好奇心是人余生俱来的,尤其是在中学生这一身体、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好奇心更是尤其强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抓这一有利的契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催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提升.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只是每个人的好奇心的表现不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挖掘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通过从不同的侧面来对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任课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能够根据问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积极的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探索,并进行大胆的创新。通过国内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求知愿望越强烈其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旺盛,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也越强,通过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脑筋越用越灵活,思维的空间一旦被打开将会被越来越强的好奇心所吸引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形成创新型的思维能力。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丰富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语文的读写时间课堂中,课文中的作者朱自清以连环画的形式为读者描绘出了五幅不同的画面,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作者所描绘出的图画,并以自身代入其中,通过这一方式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感情,从而对作者在文章中的深层含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型思维。

4结语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心理和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初中语文的教学应当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教学主线,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关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创新型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的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建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5):69-70.

[2]沈建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J].学周刊,2015(12):70.

[3]齐玲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4):60.

篇3:高中数学教学视觉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视觉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一、强化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随着学生视觉意识库的慢慢丰富,对于视觉思维也越来越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透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于视觉思维能力的发挥有进一步的感知,并且让学生对于视觉思维的应用形式更加熟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途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的解答中灵活应用这种思维,这对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视觉思维发挥作用的方式,并且要培养学生利用这种思维模式的能力。例如,在讲“平面坐标系”时,对于点坐标的确立,要点是找出两个基底向量,确定该向量与基底向量的数量关系,写出线性表达式,即得出坐标表示。学生必须明白,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面向量的工具。只有把握了数学问题的本质,我们的'思维过程才能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有的假设、计划和方案,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视觉思维运作的基本过程。这样,才能够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效用。

二、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随着学生对于视觉思维的应用过程越来越熟悉,自身的视觉思维能力也在慢慢提升,教师要借助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来深化对于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其辅助效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有效应用,也能够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答中找到更加高效便捷的途径。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体现,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丰富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这是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培养。这些训练形式往往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规律性。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使之变成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问题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定式思维的束缚。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训练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能够培养与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视觉意识库,这是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础。当学生的积累增多后,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而且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深化。

篇4: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文章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建设优良的师生关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激发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师生关系

思维是人类所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重点,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点。地理学科的知识集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为一体,给高中生学习地理增加了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惧怕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学好了文科就等于把地理学好了的错误想法,发生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学生缺少优良的地理思维能力,所以增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显得非常关键[1]。

一、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所有压抑与干扰都会让思维受阻。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方法是优良的师生关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认识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学时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教学,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变成可能。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地理教学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取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学习时,不一样的地理特点,其经济构造也有所不同,而经过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比如,在学习“城乡建设与生活”时,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使学生依据城乡居住环境的不同,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高中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考虑问题,且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学习与实际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引学生敢于打破陈旧理念的束缚,要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时,还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合理增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是驱动其探究地理知识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为探求知识而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便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调动学生思维的“钥匙”[3]。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事物的运动机理做相对深入的研究,同时还需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实践证明,个性相对鲜明且相对突出的学生,创造性常常较高。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评价。教师还要摆脱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要进行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阶段能够培养学生透过繁杂的地理事物与地理想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让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认识的事物上。在地理教学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化相对多,可以促进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过程都要注重培养与发展注意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扩大注意的区域,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不仅羊群与草地要注意,草地与林带的部位关系还要注意,才可以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第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力经过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升,如褶被与断层中的一些内容,涉及形态与成因,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运用图片、模型、投影与录像交替演示,既能够通过有意注意又能够通过无意注意实施感知,同时持续引起兴趣,让注意力获得保持。第三,难易要适度,要安静的环境,学生的思维要持续启发,注意保持稳定性。

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解读,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相关案例,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分析阐述,由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对当地某区域的建设单位提出建设建议,根据地理位置、水源交通、市场资源、科技发明与人文气象的影响等,写出建议书。目前,城市的发展改造拆迁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尽管政府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既定方针目标,然而无法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拆迁建筑,自己找出问题,再加以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学生要把各类要素整合在一起,达到知识迁移。

七、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另外,要学生善于思维,除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毕竟提高思维能力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如高中地理的基础是地理概念、结论,只有正确地了解这些概念、结论,才可以准确地掌握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其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指引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

八、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所有创新都是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高的要求是空间创新能力,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来实施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并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了解地理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空间构造,培养学生的空间创新能力,可以达成思想与智慧的共识,可以完成知识的重建,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所教的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形式,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总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全面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散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小艳.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中学),(6):171.

[2]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23-25.

[3]许建伟.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A0):146-147.

篇5:初中化学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新课改政策已经实施,但是许多初中学校并未认真执行新课改政策,对新课改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1.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

初中生正面临着中考,来自家长和学校的期望较高,这就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中考成绩将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化学知识的真谛,只是为了单纯应付中考,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了限制.同时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只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应试教育的压力完全限制了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传统习惯因素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对初中化学教学都没有进行重新编写,化学教师对课本教材已经熟练掌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化学教师已经理解了教材的真正意义,这就容易导致化学教师不思进取,开始形成固定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固定思维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形式化,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失去兴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氛围营造

1.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想要营造非功利化的教育环境,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同时还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发掘学生的自身弱点,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2.尊重、激励、宽容的教育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要加强对学生激励机制的健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主动学习.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以宽容的态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重视.

三、提高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主要对策

1.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较为紧密,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也应该作为重点.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讲课为主,学生只能依靠课本去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还会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精心设计化学小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消耗化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化学课堂转移到实验室中,让学生依靠教师提供的实验教材,亲手进行各种实验,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解答教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要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发言,不要由于学生的对错而过度给予批评,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在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敢于质疑,要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要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学会结合生活中常见现象,将其与化学教学内容相融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过于死板,要多列举一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积极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例如,教师可以列举“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混浊”这一案例,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的方式,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自主完成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4.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化学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是课外探索活动,也可以是创作科技小论文、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合理调整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比例,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付诸到实践中.

篇6: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自主思考能力,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实际,改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实现这一现状的改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了解高中学生现阶段的思维方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语文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的频次。再次,教师要为学生创制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环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较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研究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培养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优化改革,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在内的许多方面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比都有所改善。高中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增加,自身的语文水平和知识积累也有所提高。但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阻碍学生发展、新课标落实力度不够、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没有解决。而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也就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避免形式主义,落实教育改革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

现阶段,很多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功利性过强,习惯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文背诵和考试题目的研究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时间紧,学业重。但是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合理科学的教学,而不是被高考牵着鼻子,考什么就学什么,仍然以一种应试的思想进行授课。而且为了进行知识灌输,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习惯性课堂教学方式,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这种长期的知识灌输和全盘接受使得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所减弱,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1.2写作思维培养力度不够:

目前高中学生写作文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作文空洞没有真情实感。虽然这与学生的经历较少,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学生性格率真、活泼好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充满趣味、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另一关键问题。模仿教师、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上的文章是现阶段学习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写作思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模仿的时候因势利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意见和引导,学生就能够在这一阶段建立起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识。但如果无法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就会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1.3课堂教学目标不够到位: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教授语言知识上,忽略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的部分。而且,教师设定目标时主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关注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却不顾及学生能否跟上进度、能否真正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无力也没有意义。还有的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遵循的学习指导,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同时制定完成这一目标的阶段性教学计划。

2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措施

2.1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力度:

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很大优势。一、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研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更易于发现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学生之间户型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深远的影响。

2.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保持轻松且愉快的心情,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在思维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语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情绪的主体。因此为了营造愉快且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保持热情昂扬的情绪,通过自己的感情与情绪来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教师还应因势利导,不能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伤害到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应该尽可能在课堂中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表情以及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眼光等来影响学生,通过举手投足间投射出的愉快和宽松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暗示,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

2.3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组织小组讨论,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能够为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一直受到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文中所述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解决。

篇7: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较之初中生,在思考方式、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这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对此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地理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打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指引着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创造。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大脑的兴奋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思维,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激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其个性与创新才能充分展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不要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无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调动与体验,而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发挥音乐强烈的感染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能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营造愉悦的氛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学生身心放松,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身体各机能都处于相对的亢奋状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来渲染氛围,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其信息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更能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带给学生全立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耳眼口脑并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思维更活跃,可以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既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同时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取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这正是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基础。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传统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高考为指挥棒所展开的,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递给学生,认为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的就可以了。这样只能将学生塑造成接收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地应付应试教育下的考试。现代地理教学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探究的主人,在探究中形成地理思维能力。1。适时指导。虽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随着学习的入,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直接指正,而是适时的指导、必要的启发,这样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探究才能成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2。必要激励。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学生的探究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究的漫漫长路中,他们需要来自于外部的不断鼓舞与激励,此时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引领者。在学生信心不足,面对挫折失落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激励,让学生重拾信心,重塑勇气,才能让学生在主体探究的过程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产生活,培养学生分析思辨能力

生活即地理,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这样更能从让学生生活中来提取地理素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所学来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中利于学生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1。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开始,地理现象复杂多变,并不是直接地附属于生活,而是需要学生展开认真的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来发现与提取地理素材,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调查本地区的水土资源、环境、气候、地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地理信息,积累丰富的思维表象。2。分析。分析是思维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等,通过分析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让学生分析“秘鲁渔场的形成”。这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就不会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运用知识来分析与解决现象与问题,这样更能深入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形成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3。讨论。讨论是思维运用的形式。教师要设计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如城市的合理规划,环境保护的相关举措等,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实践调查,多方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就此来展开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针对教材观点、教师观点勇于挑战,敢于质疑,要勇敢地将自己的疑惑与不同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才能透过地理现象表面发现其本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针对这些质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样学生所学到的才不仅仅是基本的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思维,是基于自身思考基础上的正确认识,这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以新观念新思想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主展开自主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开放而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8: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文中从直觉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性;直觉思维培养的可操作性;直觉思维可作为培养发散思维及集中思维的方法;直觉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和习惯的最佳手段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0引言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的切入点,就是直觉思维。笔者执教以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作一浅论如下:

1直觉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重要性

基于无数次自然或社会实践而掌握的认识的基础上,简缩的思维过程而产生的有一定跳跃性的推测、猜想、假设及判断,这就是直觉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亦是它的一部分),是人类意识与动物意识的原始区分,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法则和利用规律、法则的起点。

有人曾把人类杰出的具有非凡创新思维能力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拟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推理―理论。可见直觉在科学创新中起着选择、预见的作用。通过直觉提出新成果的概念或假设,经过实验(践)检验确定后,成为建立科学论点的出发点。如果没有牛顿在苹果树下对苹果从树上落下的直觉判断、思考,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牛顿力学体系的大厦就将无法建立,而现代文明就回复于中世纪的黑暗中。

2直觉思维培养的可操作性

由于直觉思维在教学中体现出它的直观性,并对映于我们文明社会的各种成就,就可以举出许多事例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教学中可遵循如下操作模式:现象―直觉判断(思维)―概括、推理、求证―结论(完成)。

我在讲授《建筑力学》中的几何不变体系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电线杆用一钢缆固定于地面这一现象,直觉判断电杆、钢缆、地面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学生在初中平面几何中所学到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可得出它们三者构成了一个牢固的`稳定体系,进而推出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组成规则:二元体规则、两刚片规则及三刚片规则。这样,以往教学中不易于学生理解的授课难点,通过我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启发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变得易于接受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切思维都是由直觉开始,一切都是由已知的结论而进行的教学操作,学生的思维模式转换就容易而自然,因而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而且对知识的学习、加深、乃至拓宽都能得到多方面的受益。

3可作为培养发散思维及集中思维的方法

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伴随其思维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并需多次循环才能指导活动的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的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发散思维的启发,笔者认为非逻辑性的发散思维及引发它的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土壤和关键。

如前所述,由于直觉思维具有直观可操作的特点,且教学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我便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模式的针对性训练。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沿程阻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时,有一组学生测出的“”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我检查他们的实验数据时,发现测压管读数有误,但并不急于向他们说明原因,而是要求学生对此进行非逻辑性地寻找原因。归结起来,通过直觉可判断有如下几个原因:实验操作有误,读数有误,甚至可能是因为上游水箱里的水位不恒定,造成管内水流为非恒定流等原因。经过学生认真计算、查找、判断,并与其他组同学的数据相比较,最后找到了真正原因:测压管读数有误。

虽然学生还仅限于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直觉判断及创新思考,但所有的培训对以后的创新工作影响深远。而直觉思维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贯穿作用。

4是培养创造性人格、习惯的最佳手段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曾说:“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有这样一个例子:上物理课关于磁铁南北极的教学中,一个学生举手向老师提问:“如果从磁铁的中间剖开,那么是否南北极可分开?”听毕教师哈哈大笑:“××同学提出了一个愚蠢的问题,任何磁铁分开后,仍形成二个各有N、S极的磁铁。”满面通红的学生在同学们的讪笑中坐下。暂且不论教师这种回答是否真正科学(现代科学一直未放弃寻求发明单极磁铁的努力,它将给工业带来一场革命),起码这位同学的思维在形成创造性人格上遭受的是打击而非鼓励。

直觉思维的培养,其教学实质就是启发、引导学生的独立性、冲动性、幻想性,并不仅仅受认识因素的影响。在指导水工专业的毕业设计时,有一学生问我:“可不可以把溢洪道和泄水隧洞合二为一,这样可减少程量,节约资金。”我当众表扬该同学肯动脑筋,肯定了他的想法,但同时指出“任何工程设计方案的提出,必须经过周密的研究,进行细致的技术、经济比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优秀设计方案。”虽然以该同学现有的知识还不能对它们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工作,但至少该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肯定。在我的鼓励下,该同学不仅以积极良好的态度对待以后的设计,而且还不断突破有限的教材知识,使之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证明。同时教师也应带头示范动用直觉思维提出多种不带结论的设想,使学生受到熏陶,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格、习惯的目的。

综上所述,直觉思维的培养是启发式教学要求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效果,学生对学习知识也会从被动变成好奇、兴趣和主动。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愿看到的。

参考文献:

[1]李世芬.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探讨.长春大学学报..05.

[2]贾红文,贾海红.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河北农业大学学报.03.

[3]张俊霞.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浅谈.教育实践与研究..01.

篇9: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要: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师

生之问、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平台。而今,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试从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探究运用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10:浅谈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怎样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呢?这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探索课题。本文试从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探究运用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性,启迪学生立体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思维也受到阻碍。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讲解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切割成体积是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红色的各有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解答本题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解答起来很困难,而教师利用教具进行引导理解又存在着诸多不便。如果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屏幕上的“切割’’、“旋车’’、“提取’’等动态演示,既可以使学生顺利地突破思维障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再如,在学完立体图形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便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唐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思维

主动性是思维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启动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对儿童来说,主动性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等等。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形象性。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一一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

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形象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DIROTER、FLAsH制作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优美的轻音乐声中,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猴王带着三只小猴子在玩耍。不一会儿,猴王拿着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对三只小猴说:“孩儿们,你们今天真乖,我要奖饼给你们吃’’。它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最小的猴一块,中猴说:“我比它大,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中猴两块。最大的猴更贪心,它说:“我最大,我要三块’’。猴王就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最大猴三块。同学们,你们说哪只猴分得多?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明白了。紧接着,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中,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这种主动性正是建立在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引入思考的有趣提问的基础上。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模拟现实特性,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

创新思维对问题的解答方法不限于只有一种,通常有多种多样的办法,或者有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这就是思维的扩散性。而多媒体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恩维的'广阈空间,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也正是在各种组合、扩充、

整合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以后,开始学习拼组图形,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设计了大小不同、放置的方位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2 O个,长方形15个,正方形15个,圆15个。要求学生选择上述图形,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组合图形,看谁组合的画面想象丰富?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屏幕上拼出了一幅幅闪烁着智慧的图案。

最后,每个学生还给自己拼出的精美图案取上富于创意的名字,如:“欢乐鸟”、“圣诞树’’、“智慧屋’’、“知识房’’等等。在学生的自学中,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充分表现出来,而这种发散性正是藉助于多媒体电脑可组合、可扩充的显著优势。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

多媒体计算机的又一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计算机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的独创性。

如教学《平均分》的内容,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了动脑筋爷爷和一个长方形的用意是什么?学生立即议论开了,有的说:“这动脑筋爷爷一定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有的说:“可能是动脑筋爷爷今天要告诉我们学长方形呢!”有的说:“这长方形里一定有许多秘密,老师是要我们动脑筋解开它的秘密’’。“说得好!今天我们要动脑筋解开这个长方形的秘密’’。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怎样分?听完老师的问题后,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快投入电脑操作。他们力图找到独创的方法,有的学生还把已画出的图形在电脑上予以移动、组合……突然一个学生高兴地大叫起来:“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只要通过长方形最中心的那个点画一条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我将他画在电脑上的图调到投影幕上,并示意他陈述自己的理由,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学生清楚地看到他独特的思维过程。

他解释说:“我是通过把几种图形在电脑上予以重合,发现无论哪条线全都交在一点上。通过交叉点的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半,有无数种分法’’。全班同学用羡慕而又喜悦的眼神看着他,可以看出他们心里在想:要是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多么好啊!

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了规律性知识,也正是在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得到了发展。而这恰恰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的特征基础之上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以便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篇11: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服装设计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思维能力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设计就是将抽象思维在脑海中形象化并创作出来,而思维能力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为了创作出新的设计,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而在查阅资料的同时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配合,在图纸上不断勾勒出思维中显现的服装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思考过程。

(二)思维能力是创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创造性是一名合格设计师的基本原则,创造性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成果,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高校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部分。对于一名服装设计师而言,作品必须注入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

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些学生因为文化积累不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吸收专业知识时进度较慢,缺少大胆创新的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倦怠不前。

(二)高职院校教学忽视了学生与市场接触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将设计出的服装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好的设计必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顺应潮流、引领潮流。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忽略学生与市场的联系,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学内容本身上。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服装工业制版技能,减少了学生接触市场的机会,使得很多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导致其设计与市场发展相脱节。

三、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服装设计思维能力来自于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着装变化、这些着装蕴含的意境,以及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穿着的服饰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具有怎样的联系等,让学生在思考中发展设计思维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

教学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多以灵活轻松的教学模式进行。比如多给学生观看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服装表演,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或者给学生提供题材和背景,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一套衣服或者一套配饰,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材质设计出的服装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运用动态、静态、剪贴、图片、摄影等多种视听方式感染学生,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对服装设计充满想象。

(三)给学生灌输市场为导向的设计

让学生在完成设计时,应认识到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否则设计的产品将不会被市场认可。服装设计专业要多组织学生和教师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紧跟时代,并将这种实践活动作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

四、值得采用的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方式

(一)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方式

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擅长的方向选择其他对应的课程,扬长避短,专攻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学生不但自己有兴趣学习,而且能够在某一项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能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探索式的学习,开启设计的自主思维模式。

(二)采用教育游戏方式教学

寓教于乐的方式一直是教育学者比较推崇的教学方式,对服装设计来说同样适用。例如手机换装游戏“暖暖环游世界”,这款游戏让玩家在环游世界的途中遇到很多关卡,通过闯关,能够得到更多的服装款式以及更多的色彩和面料的选择权利,从而搭配出更多的服装效果。而只有搭配出符合游戏场景的服装风格才能过关,在成千上万的服装面前,这无疑是对学生审美和搭配能力的挑战。一旦自主搭配的服装闯关成功后,学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此外,游戏中还能够自己设计制作衣服,运用游戏中获取的材料和设计图,制作出衣橱里没有的服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游戏中提供多种服装单品设计、整体设计方案,每种方案包含子目标和子问题并各有侧重和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喜好确定不同的设计风格。注重“方案非唯一化”的游戏机制提供给学生分层学习、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被里面的游戏情节吸引,从而不断探索服装设计和搭配的技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力,从而带动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因素,这会抑制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探索兴趣。只有充分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服装设计的奥秘和乐趣。

篇12: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

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数学思维的教学要以全新的理念、框架、体系和方式来表现。以理解和实践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为基础,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文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篇13: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发挥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本质及规律。数学思维是以数学对象为基础,对包括空间、结构、数量等的内部属性和规律进行反映,进而进行数学内容演绎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具体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进行推论判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强化数学基本功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一、高中生数学思维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有时学生仗着自己丰富的解题经验,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式深信不疑,导致其很难放弃老套的解题思路,思维僵化,不能通过新的问题特点发掘新的思路,常常使得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问同学或老师,还有的选择等老师讲解或等以后在解答,只有少数人自己继续思考。当观察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即使遇到关键信息,也不能把握形成有价值的解题思路。久而久之,疏于动脑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当。首先是节奏的变化,高中一节课的知识量远比初中要大;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初中主要是教师讲解,高中则是学生练习与讨论居多;另外教学教材的因素也会造成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脱节。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吃透概念,归纳整理,为思维夯实基础。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紧密结合,相互联系,每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例如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在高中进一步学习对数、指数函数等知识都有很大作用。

因此,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大纲和教材,详细讲解,耐心解疑,让学生清楚每个数学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白数学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各种基本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等等。只有有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适时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加强理解巩固,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切实提高其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互汇。

(二)解后反思,思后续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后反思指的是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接着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进一步理顺和强化数学的思维,进而开发学生智慧培养悟性。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反思题目:通过对数学题目中的表现现象和外部联系,进而深入事物本质思考问题。反思题目可以让学生对考查的知识点有所把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思路:从众多的知识出发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是培养全面开阔思路的要求。反思思路是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一个步骤和技巧,都是学生数学思维得到锻炼的良好机会。反思方法:以独特的心理操作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解题的方法进行反思,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法,通过联想反思来构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思,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主动迸发思维,是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教师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每节课都饱满生动,并适当创设诱人悬念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火花。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自己碰到的现实问题,让他们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分散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分解较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课内课外都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对之多肯定称赞,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教师要在注重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思维方法的传授,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4: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跃、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是影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勇气向教师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轻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突破自己常规的思路,另辟蹊径.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的体现.要让学生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就必须给学生的思维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结果教给学生,而是作为过程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另外,向学生提问时,要提具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教学内容与概念、公式、推理演算、论证等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若是连概念这个基本问题都没弄清楚的话,只能导致思维混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概念类的知识做出严密的表述,这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前提.只有前提得到保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定理公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容易受到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忽略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教师的数学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要从教材出发,将学生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进行散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总指挥,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重点,让学生易于消化所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进一步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消化所学知识.换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并且结合过去所学知识将新知识归纳整理,构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保证自己的主导地位,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四、培养集中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创新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集中和发散思维训练.在进行集中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弄清各个知识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五、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起好奇心,诱使他们去思考.当学生有了想去解决问题的欲望时,他们的思维就开始发散,就开始诱使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解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引发学生的猜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探讨问题的答案,而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充分体现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篇15: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当前随着新的教改形势的需要,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让学生认识历史,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在正确理解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迫在眉睫。但在我们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线教育工作者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教师只注重了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下去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2)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课本知识,缺乏对历史知识理解上的引导推理,只强调学生把所谓的知识点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养成自己的思考习惯,机械性的被动接受,影响历史思维能力的进步。例如我在教学《法国大革命》这一课,“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的原因”时:(1)法国内忧外患,迫切需要一位强人来执掌政权。(2)拿破仑上台有其经济基础。但是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至此,也只能是传授了历史知识。如果接着我们在和学生分析:拿破仑之所以在当时那样背景下(上台)成功了,从当时背景形势和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样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不断改进探索新的历史思维方法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然而他们知识方面的欠缺,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本身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根据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采用合理的适合他们的思维训练方法。(1)让学生认识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要注重研究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历史事物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延续着,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后联系及继承。(3)对于一个历史问题要学会从其根本原因入手,体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力。(4)让学生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特点及留给后人的共同历史教训”,学生看上去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总结“特点”。这时我们启发学生运用分析法,从四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目的、作用、影响等几方面去考虑,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迎刃而解:“太平天国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其轰轰烈烈的战果,发展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一场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清朝腐朽封建制度的'灭亡。”“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办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教学生在分析“共同的历史教训”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最终结果、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等方面来思考与认识:“这四次斗争结果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和学生一起归纳:旧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只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分析入手

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历史教材对于历史概念没有做出系统、完整的注释,而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感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了整个过程后,引导学生归纳:工业革命实质是一场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这样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内涵加以概括,有助于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注重对一些历史概念进行归纳和讲授,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加深理解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加深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4充分利用教材史料联系时政热点利用当前新历史教材中配备的丰富的历史原始材料,如图片、历史故事、地图、历史图表、数据等,并配以相应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题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丰富的历史场景,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辨别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教师也要注意把学过的历史事件同当前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完抗日战争胜利这一章,可以联系当前的中日关系,及日本政府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展开讨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日本能否正视历史,承认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是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关键。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恰当的结合起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改进新的历史思维方法,联系现实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燕学敏;《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天津教育出版社.

[2]侯建飞,金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闫焕民,刘印亮;《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术》.初中历史.

[4]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天津教育出版社.

相关专题 刑法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