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模式下的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jbcd123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bcd123”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CDIO模式下的旅游管理教学论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CDIO模式下的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CDIO模式下的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CDIO教学模式是20xx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航空航天系发起的、四所前沿的工程大学(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型工程教育模型I该模式下教学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利用CDIO工程教学理念应用于旅游管理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般认为,工程训练往往应用于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属于社会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关系不大。然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旅游基本理论、系统化实践能力、综合性创新素养及其融合方面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适应当代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变化,在人才培养引人CDIO理念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我国现阶段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着重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旅游管理的教学中,大量存在着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学的现象,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由于理论知识强而专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欠缺,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局面。

2.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足。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考试方式的改革力度不足,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由考试成绩来决定,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则重视不足,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明显感觉自己存在动手能力差等缺点。

3.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各旅游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未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二是实践活动安排集中。三是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四是岗位实践目标没有细化。

4.校企合作规范化程度低。一些高校缺乏固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难以保证学生实习所需的指导和锻炼的机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不愿意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条件,而是按企业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有条件地接纳学生实习。尽管省内旅游企业比较多,但有条件接纳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实习的企业却比较少。

二、基于CDIO理念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1.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大学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途径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弓I进互动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2.对学生学习成绩采用合理的评定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真正学会学懂,使CDIO教学模式真正得到贯彻,很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增加项目报告、设计评估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改变学习态度,逐步掌握工作技能。

3.发挥语言优势,加强“双语”教学的比重。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所具备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双语”教材,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英语将所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社会科学的旅游学,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尤为重要。在工团队中工作,学生可以了解团队工作的方式和要求,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国际化的丁程运作模式,更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思路,不仅帮助我们解决目前国内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对社会科学的教育,尤其对旅游管理的教学培养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旅游业是个欣欣向荣的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只有将CDIO模式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可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具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篇2: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选择论文

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选择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高职教师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CBE教学模式就是在现社会中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将CBE教学模式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将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掌握专业职业能力,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行业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行业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张,在此背景下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高职旅游教育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方面担着重要的责任。为了能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目的教学模式,创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就在CB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及研究。

一、分析CBE教学模式

CBE全称为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译为能力本位教育。CBE模式是近几年在北美国家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从社会行业岗位需求出发,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CBE模式要求人才达到岗位的能力需求、基础知识需求、知识能力的掌握及运用。CBE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学目标定义为如何使人才具备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相吻合。CBE模式中创新了传统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以能力培养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CBE模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其流程来组织课程及教学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应该了解教学评价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CBE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意义

(一)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目标更具体

以CBE模式为基础,在进行调查和研究之后,可以有效掌握当前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需求及素质需求,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使旅游管理专业实现文化教育

旅游专业的教育表现了以职业能力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使用CBE模式,既满足了行业的发展需求,也有效提高了旅游专业教育质量,还使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职业技能。

(三)使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及实践性,只有进行实践教学,才能符合职业人才的培养标准。使用CBE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实现实践教学,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以旅游管理职业的能力为基础,又深到浅、由易到难、有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重视实践、实训教学,与当地旅游单位合作教学,实现了旅游管理中专业的实践教学。

(四)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个性化

要想培养实用型、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就要使旅游管理教学个性化及鲜活化。以CBE模式为基础,创建项目化的教学活动,以教课、学习、实践为原则,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才职业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职业素养,达到旅游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综合性,也就要求培养出来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太明确,这就造成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有冲突,对专业中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步骤、环节、技能、职业素质没有明确的要求。目前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多都是以饭店的服务、旅游服务、景点服务的实习为主,而且都是针对某一项进行练习,这就使得学生不能综合学习。尽管目前高职院校中安排学生的实习机会较多,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今后学生的就业中会造成困扰。

(二)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都是管理类、经济类及技术性的课程,此种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狭隘,缺少职业素养及人为素养,导致学生潜力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普遍为传统市场,没有以适合行业需求及就业为目的,造成学生就业率下降及旅游管理行业人才稀缺等现象。

四、CBE模式下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一)创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运用CBE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目的。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较为广泛,可以以饭店、旅游团、旅游景点等为就业群,从而分析他们选用人才的能力需求。在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特点、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及经验,并且时刻关注社会中旅游管理行业的动向,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创新及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课程中创建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旅

游管理教育应创新传统的“学历文本”的教学理念,以就业及市场为基础,创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为首要目的,创建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创建以社会为目的的实践课程

了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创新传统的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建符合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课程。可以按照实习、基础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能力培训四个阶段创建实践课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实践案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知识要点、难点,在此过程中穿插实践例子,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评价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应该是以知识教学为基础、技能教学为辅助、行业发展对促进进行设置,创新传统为了教学而教学的模式。学校可以对旅游管理市场、往年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旅游的发展、旅游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并且创建评估体系,并且可以邀请社会中旅游管理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提高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质量。

(三)创建旅游管理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创建旅游管理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可以创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创建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模拟现实的实训室及工作场所,利用先进的设备及软件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一般包括语音实验室、餐厅、房间、旅游企业等等。创建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素养,与校外企业和相关单位互相合作,创建长期的实习基地,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此了解旅游管理行业内部的运行模式及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意识。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工作环境,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创建生产、学习、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校外实习基地更加规范和稳定。

(四)创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可以结合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目的,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及管理质量,使实践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操作等阶段,应该有规律的进行考核,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学到实践技能知识。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旅游企业的反馈内容,根据不同层次进行不同评价。如果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及监控措施,那么所有的教学计划和目的都不会达到目的,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及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就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及制度,制定有效、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细则,以保障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五、结语

在CBE模式下创建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及发展空间、能够满足社会及旅游行业需求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想培养符合旅游管理行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旅游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够适应新世纪社会的发展现状。

篇3: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管理论文

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拥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对每个教学模式的最基本要求。但关键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运用灵活,要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在旅游管理学科方面,应该采用情感教学以及后现代知识论等方面与旅游管理学科相融合,以此基础来搭建一个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体验式教学通过调查与研究,教育工作者发现,目标管理法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要结合着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来做最终决定。这样的话,学生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解决了从前只能受限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困扰。而且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中得到满足。应该说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而在评价体系的建设上,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二是关于各部门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在师生的这一环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评价,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非常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这对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这对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去完善自我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每个人来说,旅游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让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这份快力。因此,学校应该让旅游专业的设计者体验到旅游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计划。在这个教学任务确定后,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来对这个教学任务进行构建。而此项教学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以体验为主,所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完成此项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多参加实践活动对于学好旅游管理专业也非常的重要。尽管培养高级管理型人才是人们对旅游管理学科的普遍定义,不过如果要想做好高层管理工作的'话,提高旅游行业基层的业务水准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加强基层业务的学习、体验基层服务的实践工作是将来做好旅游管理的关键。从以往的调查来看,该专业中很多刚入行的大学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而通过得出结论不难总结出,学校在进行教学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而且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才能让他们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与甜,从而为他们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些年,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均成绩斐然。较比以往,两项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点。而且国内旅游人次与净收入分别达到21.0亿人次与1.00亿人民币,比过往也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出境人数与净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如此,我国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目前,有关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国内有将近1000所,创了历史新高。而学生也有近50多万人,也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尽管成绩喜人,但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存在着以往的诟病。上面我们提到过,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很难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学生很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

(一)教学的理念

要改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一直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在每堂课之前,教师要设立好学习场景,而设立场景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彼此更了解对方。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要突出体验式教学而轻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何谈实践感受,那么实体验式教学也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做到两者齐头并进,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1、案例体验教学教师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高水平的教学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然后,老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来设置场景,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体验教学顾名思义,意思是说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舞台”,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所表演的内容,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让“导游”引导“游客”进行参观,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导游的一些服务方式和技巧,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讨论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进行讨论的场景与题目布置好,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旅游景区门票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为何票价会上涨以及上涨幅度等等角度出发,逐渐的就会对此类问题有个详细的了解,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4、现场体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要让教师把学生带入现实环境当中去,利用真实场景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同时能够体会到实践的乐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学的生动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传授完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入酒店,并在得到前台的允许后,与前台进行有关服务管理内容的交流。而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还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设备要完善

如今早已进入网络时代,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将一些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动态影像展现在学生眼前,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学校还可以引进一些诸如旅游管理体统的软件,以此可以更加的丰富教学的手段,从而能够更好的实施体验式教学。五、结束语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项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的学科,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入以人为本的体验式教学理念非常的重要。他不仅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体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努力,大胆创新,让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篇4: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论文【1】

摘 要:为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毕业后的市场适应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围绕旅游管理岗位技能要求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进行设置。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型的、引入导师制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到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性格的塑造、职业生涯规划等都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截至,我国的客源将跃居世界第一,将成为排名世界第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20,我国的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战略宏伟目标,是国家旅游局最新确立的。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的游客反馈意见,还有相关媒体的一些报道,加上行业主管部门的反映情况,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个行业的整体形象也不好。

当然这种整体的大环境导致我国现在的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问题重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知识大都不太扎实;(2)缺乏实践经验;(3)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我国的旅游业如何实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当然少不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储备作为支撑。

因此,改革旅游教育,培养受市场欢迎的新世纪的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职业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社会越来越高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普遍较短,所以,相关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的时候大都优先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必修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举个例子,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如果职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教育确实导致了很大一批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责任心不强,适应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自己会措手不及,无法处理,频频跳槽。

实际上,一个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同时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发展的成败,旅游从业人员责任心是否强烈、工作态度是否热情,心理素质是否良好,沟通技巧是否完备,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如何都是重要因素。

2.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科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比例构成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只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5%左右。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也并非是旅游,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便学习。

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

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相对更为落后,学生实操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学生基本操作训练明显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

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资源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在实操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

绝大部分课程都不得不“纸上谈兵”。

另外,学校惯例是将最后一年定位学生实习的时间。

这就陷入了学生实践中忘记理论,理论中无法实践的怪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良好模式。

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机会已经过去,这对于学生深入领会并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造成了时间差上的障碍。

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会手忙脚乱,没有条理,甚至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4.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比例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单纯追求科目多,而忽视专业自身的特征。

从一定意义上看,更像是多个专业的杂糅,缺乏专业特色。

另外,在课时设置上,很难分清主次,对于课时分配不合理。

有一部分院校还存在以师资力量定科目的现象,有这一科目的老师就开设,没有就用其他科目取代。

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就在所难免。

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应该发展中长期规划,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构建起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建立行业、企业、人才市场的发展链条,在内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同时,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保障圈。

以国际化的视角,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重点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思路是,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科学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做出深化改革,从而探索出一条产学结合的教改新模式。

强化教学、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建设,并能够实现对教改质量的全程监控。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改的突破口。

3.专业的教改方案具有可行性

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能够在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第一目标。

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必须实行个性化定制模式,学生培养方案需要在实践中逐渐调整和完善。

首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水平要明确。

其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要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这些都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

4.专业教改保障措施要有力

旅游管理专业要抽调优秀教师成立教改工作小组,建立由企业、教师等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通过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制订经费投入、使用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改模式的途径

1.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素质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需要多方式、多渠道、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比如,学校日常管理中,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定向人才培养,这样既能够明确学校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也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旅游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旅行社和酒店的实际情况,开设礼仪方面的课程,并要求学生在实际中严格遵守。

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强化情趣诉求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可以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可以尝试。

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义务导游等形式都是很好的选择。

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实习经验交流活动、宣传学生实习期间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等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2.多方位、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有力保证。

学校要为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

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并在经济和制度上予以一定的保证。

让教师始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能够为专业带入全新的气息,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

此外,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讲座、报告等灵活的形式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传授也是很好的形式,这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大有好处。

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必须重视的。

“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管理专业这一学科发展精髓,能够有效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操技能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等,以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这些都是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3.强调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

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我国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汲取国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审视自己的特色,以努力提高我国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

(1)作为学校,应当开发资源,寻求与企业的联合发展,走校企联合之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学校不仅可以不花办学经费就可以保证学生有地方实习,并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

经过这一实训,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2)在校企结合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自己的校区建设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实现模拟教学。

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非常逼真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

比如说,教师在教授导游人员的服务程序时,可以分别和学生模拟导游与游客,进行“正式接团”前的准备、接团服务、入住宾馆、集合出发、景点讲解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过程。

(3)学校在保证学生正常实训的同时,应当更加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比如说,学校可以将部分礼仪接待、食堂服务、环境卫生工作交由学生来负责。

4.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文化课和专业课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两大基本板块。

首先,在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性课程,学校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予以重视。

这些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必须课程,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这些课程应当遵循实用性、广泛性、生活性等原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必要准备。

比如说,语文课程教学不必拘泥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可以侧重于口语表达训练。

在专业课程方面,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法律、心理、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

针对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学校需要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相关学科知识,适当增加具有本地特色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河南省旅游资源特色开设豫剧鉴赏、河南文化现象等选修课程。

学生的知识面宽了,在工作中自然会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通过旅游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需求和愿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它既是符合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也是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理念的有益探索。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一项改革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通过集思广益、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味求新、求变而不考虑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改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改要把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教改活动,既关系一个专业的发展,也关系学校的未来发展。

总而言之,立足实际,着重考虑学校的专业发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5: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转变观念,成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成为各高校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面临着新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被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优越性的同时,旅游教学模式也受到新的挑战。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互联网应用的冲击,但由于目前仍然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互联网教学还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只是利用互联网下的各种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如何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工具实施辅助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教学过程面临去伪辩真的难题。互联网对信息的包容就像大海一样,需要自身去辨别和选择真正有用的东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平台上面的内容出现过载,如果学生通过互联网去学习旅游相关的知识,在搜索旅游知识内容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相关信息,但哪类信息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呢,这不仅需要学生耐心查找,也需要教学者为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过滤一些没用甚至是负面的信息。但现实情况却是这需要花费教学的大量时间,不利于教学的稳定展开,所以教学过程面临着去伪存真的难题。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视听沟通。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互动性较强,与此比较,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学中沟通方面的空间限制,尤其是语音教学和视频教学的采用,使旅游教学过程的沟通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传统模式下面对面交流的某些功能却不能完全被互联网技术所取代,尤其是面对面交流中谈话对象的表情、肢体语言等,这是互联网视频教学和语音教学所不能表达的。而旅游行业又必须要求从业人员面对游客,所以教学过程就必须重视培训学生的沟通与交际能力,这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教学办不到的。

(四)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互联网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缺乏。互联网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教师只有掌握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使教学顺利展开。但实际上,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许多教师虽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实际教学脱离了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造成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多方式、多渠道、多样化来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城市景点或者全国典型的景区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借助多媒体对这些景区进行介绍,展示这些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文化以及产品;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模拟旅游团队的形式分成导游和游客团,在事先设计好旅游路线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操作;第三阶段是将模拟操作用于真实的.实践操作,在这之前,教师需要对第二阶段的模拟操作进行评价,针对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进行完善。而对于第三阶段的教学实践,需要学校加强与地方旅行社或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训提供长期稳定的基地,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旅游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提高教学队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为适应现代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需要,教师队伍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和多形式的方式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学习。一方面,要巩固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并根据社会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原有知识的总结,形成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适应互联网发展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要,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旅游行业的互联网营销思维培训。

(三)加快基于互联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多数是由理论知识课+实训课构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注重对学生旅游行业互联网营销知识的培训,让学生掌握互联网媒体营销、渠道营销和网络营销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科技的有利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原有教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队伍水平,学生才能在进入社会从事旅游行业后、为我国的旅游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海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课程教育研究.

篇6: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其在校时间普遍较短,而在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安排的时候,学校却往往将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安排为必修课,这样的安排就造成了学生素质无法提升的情况出现。试想,如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不能更好地满足其所在企业的要求,那么这就一定会为企业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迈进社会以后都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没有较强的责任心,也没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如果遇到了措施或是失败,自己便会乱了手脚。但是对于一个具有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其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技能,也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所以说,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旅游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都能够决定行业发展的成败,而这些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如今在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所以如果不能更好地将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来,那么其将不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

2.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2.1合理安排课程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措施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专业课程的主要基本板块分别是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应该合理且合乎实际。在文化课程的安排上,学校应该重视对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的安排,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必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程的选择方面,要重视对综合性学科的选择。因为旅游管理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涉及面较为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不但涉及到了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甚至连历史、地理、民族、风俗、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情合理。最好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优化,这样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的进展,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2强化师资队伍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措施

只有提升师资力量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师资力量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保障。所以从教室本身来说,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了,不断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氛围。学校应该鼓励教室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室永远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单纯凭借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的,所以学校应该为教师安排一定的实践机会,组织有效的培训,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将自身能力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此基础上,学校必须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为“双师型”教师不仅在旅游管理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而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精髓进行深化和讲解,保证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前面已经说过,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专业,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不能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也需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保证理论和实践完美的集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①学校应该积极地寻求合作企业,并迅速与其达成合作,联合起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这样才能够促进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②同时学校需要在小区内建设一些模拟的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对学生有效开展实训教学;

③在保证学生正常上课和实训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为学生寻找一些实践的机会。举例来说,学校举行某种会议或活动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学生安排为礼仪接待、服务人员等,这些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快速的成长起来。

3.结语

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就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简要分析,文中也谈到了一些笔者的主观看法。综合分析来看,旅游管理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实践性非常强,且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宽泛,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既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程,也要强化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旅游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篇7: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教学论文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已经使网络旅游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它的理论与实践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旅游方式,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教育领域,由于网络突破了受教育者的时空限制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并对传统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旅游管理教学中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动因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作为新的旅游教学工具的优越性不只体现在它能够及时、快捷地提供教学资料,还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讨论、信息发布等手段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提供双向沟通服务,从而使得“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式学习\"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向基于Web的协作式学习转变(Web-BasedCollaborativeLearning),为教学提供了互动平台。作为旅游教学的工具,互联网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互联网不只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教学的平台;置身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旅游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旅游的内涵会获得极大地丰富,游客及潜在游客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旅游进一步认同。互联网环境下的旅游市场营销及便利的信息渠道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将使网上预订机票、酒店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方式。在旅游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设计、利用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在线预订系统,并进一步开发模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从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旅游业的要求。

二、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旅游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虚拟社区为旅游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

在虚拟社区中教育相关人员的归属感、信任感得到加强,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这使得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观点得到进一步认同,更容易创建合作学习的环境,这一切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有着独特的价值。旅游学的交叉性使得各门课程之间出现许多重复内容,通过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间的沟通可以使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重新确定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为教学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互联网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沟通机会,有效增强了旅游教育的互动性,从而提髙学生的沟通能力。电子邮件、社区讨论等网络工具可以使教师及学生有效安排交流时间及空间,从而使同步交流与非同步交流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网络社区环境中,随着归属感、信任感的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愿望会得到加强,从而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髙。在旅游管理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教师及学生间的跨区域沟通更加容易,进而使学生及教师更好地了解世界旅游资讯,扩展了他们旅游学习与研究的视野。互联网平台下的声像、图文等资料可以使教师及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此外,通过在线沟通工具,学生可以就某一旅游问题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学生展开讨论。这会促进了校际间非正式研究组织的建立,从而提髙了旅游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二)互联网的应用为旅游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较髙的可进人性使得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多的旅游信息。他们可以通过某一图书馆、或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文献摘要或其它电子资源。另外随着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研究者可以更加快捷地做出某一课题研究的综述。旅游教师应尽力做好文献的捜集工作,使得其知识具有时代的前沿性。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信息的“真实瞬间”特性得以实现,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旅游问题的产生,而不是依靠阅读过期的资料。旅游教育者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阅读报纸,期刊,缩小旅游研究、学习与旅游实践的距离。

(三)互联网成为教学的重要激励要素,并提供了新的学习与研究方式

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旅游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互联网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相关文件的网络连接,可以使学生对教学中某一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通过网络声像可以使用文字比较难阐述的内容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公告牌向学生发布一些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育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面对面”沟通机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互联网环境下旅游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在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信息超载、可信度不高等问题

互联网中包含了大量的旅游相关网站,例如: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通过“旅游”这个关键字寻找可查到上百万个相关网页,旅游研究及实践人员很容易在信息的搜寻中失去耐心,从而无法直接利用信息社会为旅游教育所提供的便利。在旅游教学过程中,那些认为旅游研究就是剪刀加浆糊,不加理解就强行利用的学习态度从一定角度上降低了互联网技术对旅游教育的推动作用。在旅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互联网信息的利用要充分考虑其可信度及局限性。互联网中包含了大量的旅游相关信息,但大多数的旅游信息是以吸引游客、开拓旅游市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总喜欢直接利用旅游企业的市场促销信息来说明问题,那么其结论往往是因为信息缺乏可信度,显得缺乏科学性。旅游教学中对互联网站信息利用应该是合适的、相关的。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价能力一般不会从直接的培训获得,这就意味着旅游教师要成为信息的“过滤者”,通过推荐髙质量的网站来介绍评价“适量、有用”的信息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中基于网络的沟通与面对面的沟通比较而言缺少视觉和听觉的线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视、听、说等多种沟通渠道不断成熟,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沟通不再只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等文字方式进行。怎样把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整合的效果是下一步教学沟通的重要工作。随着网络沟通应用的普及,在旅游业中许多沟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种“人-机”的沟通方式对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旅游业是“人”的'产业,人际沟通与交往技巧有着很高的价值。因此,旅游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沟通与交际技巧的培训,只有这样,旅游服务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那些以旅游教学网络应用为借口而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训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旅游管理教学要求教师及学生需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

旅游人力资源市场需要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知识,而不是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然而许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计算机知识,这些知识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实用的。这种需求对于早期毕业的旅游专业学生以及网络应用不发达地区学生产生了新的就业压力。对于旅游教育规划者来讲怎样在已经很满的课时安排中,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从事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很难,也难以达到培训目的。因此,依靠旅游专业课程教师本身的网络技能的提髙,并使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培训应是可行的办法。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旅游教育的成功更多依赖于旅游管理教学人员应用网络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增加网络教学课时。多数教学人员都能利用互联网作为沟通工具,如在同事、学生间利用电子邮件沟通,或利用搜索引擎在网页上査找相关信息。但抛开这些操作技能,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技能水平十分有限,多数教学人员不能利用网络信息发布,网络讨论等工具;许多旅游教学及科研人员可以很好利用图书馆的在线的期刊,却不会利用网络做旅游调查。

四、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互联网的应用为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得教学过程中沟通更加便利、通畅,并使得教学信息的“真实瞬间”特性得以实现;但同时,互联网技术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如信息过载、可信度不强、缺乏沟通线索等问题,并有可能由于教师或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原因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总体上来讲,怎样利用互联网为旅游教学带来的机遇,减少风险,使学生从旅游教学中得到最大收益仍是互联网环境下旅游教育教学的严峻挑战。

篇8: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探析论文

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探析论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能够快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从而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旅游业也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高校旅游学科建设,涌现了一大批职业旅游学院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了庞大的旅游专业从业人员队伍。但是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和相对薄弱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相适应。在新形势下,开展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发展滞后,在旅游专业教学对象、教授方式和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旅游专业教学对象和内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职业技术学院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发展都受到限制。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是从文史类专业、外语专业和服装设计类专业转来的,他们在转专业之前对于旅游专业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学院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没有进行足够的引导,没有结合学院本身的特色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长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践技能没有时间练习,由此出现了导游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当地景点都没有接触过,也能通过考试获取到导游证的现象。很多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将教学工作定位于管理,学校更侧重于在旅游管理上的教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于管理人员。这样就造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训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生走上岗位后不能适应岗位需要,职业发展陷入迷茫。

2.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

旅游专业属于典型的服务行业,它的服务对象和教学目标都决定了教学方式必须满足旅游专业的岗位需求,符合专业特征,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工作实践。但是很多院校教师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其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概而论,还是黑板板书与学生死记硬背相结合,没有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而教师本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教学培训,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多时候只是根据教学计划照本宣科。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清楚自身的教学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将课堂秩序凌驾于教学效果之上,这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课堂互动无从谈起。旅游专业所要求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参与感不足,教师的角色定位存在欠缺。

3.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

国内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少,造成了当今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旅游专业教学理念严重滞后,旅游院校的专业教学状况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观,而高校的旅游专业则停留在学生上课听一听、下课背一背、考试突击一下、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的状态。同时,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严重不符。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担当实际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中问题的人才。而很多院校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得到保障,也就谈不上获得应有的教学成效。

二、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在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和社会迫切需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教学想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突出旅游专业教学的特色,这才能促进我国旅游管理教学的特色化发展,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旅游管理人才。

1.进行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两方面的改革

当前,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高素质和掌握专业化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各类旅游专业院校和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思想方面,必须及时吸收行业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有效地整合新颖的教学思想。学院的领导也应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有全新的教学思想,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方式方面,各类旅游专业院校和高校需要充分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反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建设

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中,必须充分探讨教学课程的革新,这样才能充分地为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实践操作平台。这就需要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建设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减,尽量删减课程设置中理论教育层面的知识,充分加强课堂实践性教育,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推向深入。此外,学校需要积极和相关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对口单位进行合作,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摆到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

3.深化旅游管理专业考核体系的改革

判断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革新、改革成果和模式创新的好坏,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学校考核体系建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可以实现学校旅游管理教学的长效化、明确化和时效性,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在考核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传统理论知识的重点,将考核模式按照重点进行划分,有所侧重。其次,在考核体系中,需要充分向实践操作的考核机制进行倾斜,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和实践操作等。最后,将课堂教学效果纳入到考核体系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而学生作为考核体系建设的目标对象,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考核体系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授课内容,这对学校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小结

总之,当今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旅游管理专业涉及专业课程的不同层面,对旅游管理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旅游管理教学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各类旅游专业院校和高校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改革的前景是美好的。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专业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提出新的模式,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足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

篇9: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的大环境得到了逐步优化,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和入境游都在稳步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数量和素质的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该重视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本文分析探讨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采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以期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需求为导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环境下,社会对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的要求有很大的提升,现代旅游业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旅游服务人员,更多的是需要具有较强服务意识和较高职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中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教育对旅游专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职学生对于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授课中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这进一步使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受到阻力较大,一些学生甚至选择改换专业或改换行业进行就业。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1.以行业需求培养旅游人才

在进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教师要收集和分析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状况,让教学内容充分贴近社会,顺应时代步伐。同时,学校要定期选送教师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了解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近距离感受旅游行业发展,并收集相关的数据,做出分析总结。例如,在进行旅游管理心理教学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在充分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旅游管理心理教学教案,对在企业学习时考察到的旅游人员的心理进行总结,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比较有应用价值。

此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旅游行业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行业动态,把握职业方向。当今社会,行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关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职业岗位,及时更新旅游课程和内容。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讲授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情景,如在学习某个旅游景区的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个景区的图片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协助学生制定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任务和练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旅游知识。

3.注重实践操作

中职教育要特别重视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情景,组织角色扮演,采取任务驱动和实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模拟导游室、茶艺室、餐厅或客房等具体场景,并且设置一些矛盾情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演示出来。

对于缺乏设备和实训场地的学校而言,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派送到企业中顶岗实习,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资金投入,也能让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真实情况下的实践,获得更好的实训效果。

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防止培养出的人才和企业需求脱轨。就旅游企业而言,在旅游旺季,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会大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热情,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旅游实践平台,进而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环。很多中职学校和旅游企业实现了紧密合作,建立了校外的实训基地。例如,在假期期间,让学生到黄鹤楼景区亲身体验旅游工作的流程和应对实际发生的问题,也可以和一些大型旅游景点或游乐场合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锻炼自身实际操作技能,提前感受就业环境和工作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4.设置灵活的考评体系

大学的培养模式一般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管理层次的人才。然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学生的考评方面,也不能单纯地“唯成绩论”,要根据中职学校自身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首先要设计好期末卷面成绩和实操课的训练表现的比重。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就对学生做最终评价,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平时表现,把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例如,学生在平时上课时的纪律表现、实操训练时的表现及作业完成的`情况等。这样,不仅能全面地评价学生,也会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既节省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时间成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考试方式要兼顾理论和实操。既要进行理论考试,也要考核实际操作。例如,在实操考核中加入真实情景模拟、设置小组协作完成项目等,通过考核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操的重视,避免培养出的人才存在理论强、实操弱的问题。

再次要充分利用学校设施进行实训考核。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设有校内实训场地,如前厅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及导游实训室等。然而实训课程仅依靠实训室是不够的。因此,在实训考核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和设备,如在校园内或在学校周边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利用食堂模拟旅游中的餐饮服务,利用宿舍模拟旅游中的客房服务,在教学楼的门口等地进行礼仪考核等。通过这样的考核,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符合实际工作。

最后将实习成绩纳入总评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派送学生到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及时分析和总结这些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的反馈,把这些反馈纳入总评中,这样促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应用自身学到的旅游知识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强、素质高的现代化优秀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要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注重实际需求,不断强化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行业理论知识,还要在旅游职业要求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精神、高职业技能的旅游从业人才,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篇10: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相较过去也有很大的提高。经济的腾飞促使了旅游业的繁荣,因此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多都已经开设了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从课程性质上来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正在不断完善,如何加大课程的实践性质是教学改革中尤其重要的问题。只有增强实践,才能真正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旅游行业人才。

关键词:经济;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旅游的热情也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火爆,因此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仍旧是比较热门的学习专业,由于课程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日常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是十分重要的。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相较过去我们的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着,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等,这对于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来说是急需解决的。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办学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近年来旅游业虽然非常火爆,但我国旅游业起步时间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起步时间较晚。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而由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所用。从行业性质上来看,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由旅游业开发而创造的直接、间接就业机会有很多。然而,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我国旅游产业每年几乎按照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增加,但每年旅游业专业人才却是比较匮乏的,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几乎每年至少缺少两百万左右,并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开展会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视,除了一般的本科院校外,大量的高职院校也不断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与专业性。专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我国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高职院校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即使这样,面对蓬勃发展的旅游行业,人才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点所在。因此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课外实践基地或是实习场所,校外实训课程的设置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存在问题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虽然我国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创新,但从目前教学状况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在于专业的实践性,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实践在教学环节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也建立或设置了一系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往往是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教学,然后再开始进行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在一部分学校中,教授理论的教师与日后在实训课程中的老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这种教师的设置方法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中往往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干扰。例如有些学生反映,理论课程的教师和实践课程教师讲述的一些内容不一样或是冲突。在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联系起来。并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不一定能想到与理论结合。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违背职业规律。在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中,不少学校将实践课程直接设置为安排学生在一年级时去酒店、旅行社等参观,等到大三时再统一安排实习活动。但从职业养成规律来看,应当先是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再对实际的工作单位如酒店、旅行社等的认知。因此很多学校的实践模式并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不重视理论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因此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训练为主,忽视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搭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对理论课程知识简单的论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核心。长此以往,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产生限制。实习不到位。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经的学习阶段,但是由于很多旅行社、酒店坚持利益为上,当学生前来实习时,学生只是重复机械的劳动,成为廉价劳动力,并不能从实习过程中学习到应有的技能与知识。这种实习模式甚至会促使一些学生在实习时中途终止实习或是更换实习单位,导致专业对口率下降,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固然就是实践,这与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性特征也是相符合的,需要将知识、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体化训练,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分散学习。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需要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导向,以旅游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就业为直接导向,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理论、实践的教学之中。在核心的实践教学中,需要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基础,开展各种与实践相关的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要素。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构建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应用性极强,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景区、旅行社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企业、行政单位等培养专业人才,除了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备外,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实用性与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就业是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最直接导向,这也就要求了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应当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直接联系起来,而不是单一的纸上谈兵,光说理论不实践。要有很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让学生可以迅速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这一模式主导下,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实践应当超过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教学方式灵活,重视参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讲述,学生听讲。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因此在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学习之中,构建情境化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考评为中心。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以实践和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在学习评价与考核中,如果采取传统的考试模式就不能很好地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应当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关的职业考评证书为主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都已经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由于我国近年来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相较过去来说旅游环境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国内旅游,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领略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在这种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就必须对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首先可以组织专家召开相关的旅游研讨会,或者对近期关于旅游行业的分析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研究旅游行业岗位的缺失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而不是盲目地上课、培训。在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除了基本的旅游行业基础知识教学外,学生更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的工作技能。并且针对新兴旅游行业中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了解,学校的最终培养目的是具备综合素养的旅游行业人才。

(二)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一直是教学的重心所在,但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之下,很多实践课程或实习内容只是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并没有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应有的技能。因此在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校可以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旅行社、酒店等举行的活动。在正式的课程实习中,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学校密切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反映,教师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学习到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最后的成绩考评中,实践学习内容应当作为重点考评对象,实习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作为重要参考意见。

(三)建立实训系统

实训基地是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当加大校内外实训课程的整合程度,将实训变换为企业经营的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可以为学校创造收益,将实训教学与对外开放有效结合起来。对于不少高职院校来说,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都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一些院校甚至没有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场所就是大三的实习。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完善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准备。教师在实训基地教学中不仅仅传授实践技能,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联系起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当学生出现工作困难时给予帮助。

(四)明确就业导向

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专业人才却比较匮乏。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已经设置相关专业,但不少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专业对口,而是从事别的工作。因此在学校的课程培养中,在大一时就应当加强课程认知学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和特性,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工作。到大二大三后,逐步加大实训、实习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工作的过程,提前适应从“学生时代”到“工作时代”的转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证书的考试,或是参加地方乃至全国举办的旅游专业竞赛,强化职业素养。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教育部进行了数次课程改革。在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的专业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从自身专业性质来说实践性非常强,虽然每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很多,但最终真正走向旅游行业的学生相对于总数来说却减少了很多。而我国目前旅游行业的人才紧缺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明确就业导向,最终满足我国旅游业的人才需求。

作者:胡顺利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华.浅谈新课改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S4).

[2]宗晓慧.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4,(9).

[3]张静.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优化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J].现代商贸工业,,(3).

[4]王春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微课教学优化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6,(3).

篇11: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要】认知践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旅游管理专业立足的根本,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系统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借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这块的成功经验,结合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

一是顶岗实习,这类实践方式大多安排在暑期或大四上学期,由学校牵头,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各派一名老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见习,即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时间,前往旅游企业参观学习,一般安排2~4课时,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本专业的《导游学》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会由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武汉市著名景点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实训,通过现场实训,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机动实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习企业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老师会适时提供一些实习信息和帮助。四是课堂模拟实训,即紧紧结合课堂环节,展开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训环节与实践有所脱节。由于实训环节的设计由在职老师来完成,而专职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长时间与实践环节脱节,导致设计的实训环节与真正的实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顶岗实习大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岗位,并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去实践。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以酒店为例,最少是三至四个月,有的酒店则要求最少6个月,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多数学校也只能做到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展开一次这种类型的实训,而酒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给学生们设定的顶岗职位往往是从一开始确定,整个实习期都不会改变,虽然这是基于酒店自身质量管理的需要,但从学校角度来说,此种实习离我们预设的通过实习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目标相差甚远。而通过本专业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来看,学生由于无法实现自己对实习的预期,在实习过程中中途放弃,抱怨连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3)无论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失。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课外实现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时,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实践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位,导致他们自身对实践环节的预期与真正接受到的实践实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会转入迷茫状态,而一些过于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同学,则采取消极反抗的方式,消极对待实践环节,使得实践环节成为专业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这里的技术支撑既包括软件支撑—人力技术支撑,也包括硬件支撑—物质条件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板块构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属性的不同,校外实习基地以酒店居多,导致培养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而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大多要滞后于实际情境,加之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导致实训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1)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上来看,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场地。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各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大多都是模拟实践场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学院经费的调度,一个教学实训室使用年限至少1年以上,而旅游行业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实训室的硬件更新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场地的更新和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2)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首先,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上看,一方面,由于编书的作者的实践和企业经验有限,因此教材对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借鉴意义也很局限。

其次,从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反映来看,实践的内容仍然围绕行业的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本身相对简单,学生认为通过实习短短一周基本能掌握,因此对学习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教导的主体——实践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课教师大多并未从事专业实践,至少是近期与行业接触并未十分紧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行业最新动态,这样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不能与时俱进。

因此,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结合学生特点与行业变化,设计出既能体现行业变化,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力支持上来看,应丰富教学团队,除了鼓励自己的老师,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与实践接轨之外,也可引进相关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双师型人才,这是近几年经常听到的字眼,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理论型的,而有实践技能的人才,由于学历的受限,并不能进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增色,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引进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我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与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获得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教师也可旁听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以期打破目前实践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4)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支撑上来看,实训室设备需定期更新,这个就需要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支持,另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上面,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可采取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学生在课余可利用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室设施设备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来看,实训室的建设状况因各个学院的财力与重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实训室只在上课的时候开放,其他时间是关闭的,这也许是出于学院方便管理的需要,但是根据资产折旧的'理论,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资产发生无价值的折旧,另一方面,也让在课堂上没掌握的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进行练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训室管理上,可由学生组织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全天对内开发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之余也能进入实训室练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同感。

(5)开设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打破课堂呆板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第二课堂的出现,一方面,能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轻松的融入;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以学校文化,学生生活为内容来展开,如在春秋之际,为在校学生提供春秋游线路的设计,并提供向导服务;在新生入学之际,带新生玩转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特色活动,打造校园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承揽学校内部的小型会议的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以及班级生活中,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学生从教学的对象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作为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应不拘于形式和管理方式,大胆创新,校内,校外共同升级,不断丰富与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02).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10).

[3]邵文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篇12: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

在高校转型的时期,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面临新的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本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管理》为例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旅行社管理

一、体验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

1984年,美国学者大卫库铂在其著作《体验式学习——让体验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模型。将其归纳为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经历,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将体验式学习这种方式运用到教育领域,称为“体验式教学”。国外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分成如图1所示的四个阶段。

通过“学生的体验——形成直觉表象——回忆或反思——深度理解——培养能力”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历感受中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育单一、被动的状态,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符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创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拓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校转型的创新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地方高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就相当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地方高校转型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高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地区经济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发创新。

(二)旅游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必然。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性质,同其它专业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根据旅游活动“体验式”的特点,推进“体验式教育”。采取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并重。使旅游专业课程学习摆脱传统游离于实践,空泛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动手操作,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突出了行业特色,还可以基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旅游专门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的理论基础。

科尔布(Kolb,1984)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四阶段学习圈,其精髓在于:最佳的学习效果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循环之后达到的。根据Kolb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将体验式教学划分为“启动(准备)”、“体验”、“反思、分享”和“总结应用”四个过程。“体验式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为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体验式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介入的积极性。教师应对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包括情境的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知识范围等,在授课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另外还要运用恰当的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最后完成总结和归纳,达到认知上的领悟和升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由多个基本环节循环完成的,师生在其中共同设计和参与。

四、《旅行社管理》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以旅行社业务操作与管理岗位的要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与企业相结,开展实践性、开放性的指导教学。

(二)课程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重点。

课程紧紧围绕旅行社计调、外联、接待、市场等基本岗位和人力资源、财务等辅助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特别安排了针对基本岗位的实务技能模块,在课时安排上达到了34学时,约占总学时的70%,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以校企结合为途径强化实践教学。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走“校企结合”之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为12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比达到1:3。二是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三是与《导游业务》等其他旅行社方向课程结合,全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3)以“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开放式教学。一是主讲教师到旅行社等相关企业锻炼,有导游证的教师利用假期带团实践,丰富教学案例。二是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三是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环节。

1、启动阶段(准备阶段)。

这是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精心准备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的内容。教师可收集有关“旅行社”管理的各种题材和资料,包括案例、图表等多种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还可以剪辑成视频用于课堂播放,或者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课程中的《旅行社营销管理知识》一章节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销售目的,学生提前准备不同的场景,比如:旅行社内,旅行社销售人员与潜在顾客的交锋;目的地酒店,旅行社采购部门与目的地酒店销售人员的交锋:旅行社销售人员想要达成订单,等等。这样师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体验阶段。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突出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注重旅行社各业务环节和知识技能的整合运用。摒弃了传统按“章节”设置课程体系,遵循“项目课程”的思维,突出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模式,构建“项目、任务、子任务”的架构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将全课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实务技能模块、综合管理模块三大模块。下设十一个项目,包括旅行社基础知识、旅行社设立、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服务采购、旅行社产品、旅行社计调业务、旅行社的组团与接团业务、旅行社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和旅行社电子商务等。每个项目由“引导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下设“任务”模块,“任务”模块下每个“子任务”环节包含有“提示”、“指导案例”、“拓展材料”及“相关链接”等不同的支撑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要明确学生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设置的模块,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模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模块情境中感受。教师可以进行语言的解释,对学生的体验认知起指导作用。

3、反思分享阶段。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情境中体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在交流中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有利于诱发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关时,教师也需及时鼓励学生们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4、总结应用阶段。

这是体验式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进行分析和提炼,以达到学生对认知的整体升华。《旅行社管理》课程,在每一个项目之后,分别设置了“小测试”、“案例分析”、“实训任务”等多种环节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学习提高。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知识。教师在每堂课授课完毕后,也要自我总结,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课堂和授课结果。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一个合格的人才既要掌握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作为突破,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创新旅游专业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式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同时,体验式教学需要反复地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和实践上的总结,它的存在、发展、完善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3。

[4]贾衍菊。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一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P99—102。

篇1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论文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主要调查的题目有:是否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你觉得目前的教学模式如何,你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被调查者中有79.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20.2%的学生认为改革不改革无所谓。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选择采取案例教学,但仍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学生占42.8%,选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取引导式教学的学生占24.2%,选择以讨论教学法为主,注重互动的学生占18%,其余的学生选择仍以填鸭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改革体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自己。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主要调查的题目有:你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你认为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你认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你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你认为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与合作的频率应该,你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更注重什么等一些问题。其中在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中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学生占32.4%,一般及不满意的学生占67.6%;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选择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方式的学生占69.6%,那么选择教师的学术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学生分别占15.2%;在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更注重什么的题目的学生中主要集中选择了前两项:讲课生动、课堂气氛热烈、有感染力占34%,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占66%。这说明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大多数的学生是持不满意的态度而且有课堂上学生们更喜欢的是实践性强的教学,而且这些教学知识能够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帮助。在学生的实习及就业方面的题目有:你认为本专业连续实习时间应该是多少,您对目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式态度,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你最需要的就业指导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为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您认为学校应该怎样等一些问题。其中目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式态度中不太乐观甚至悲观的占72.2%,比较乐观仅占2.8%。而目前学生们的择业观念中先就业,后择业的学生占65.6%,自主创业的学生占27.6%,一步到位,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学生占6.8%。目前学生最需要的就业指导内容中主要集中在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场合的社交礼仪三个方面。在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中主要选择了经验分享、角色扮演和面对面咨询这三个方面。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中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与相关企业的实习合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1.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满足市场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基本对接,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进相对缓慢。为了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变化有前瞻性的认识,需要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主动而快速的调整,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行启发式、开放式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加强教学沟通,强化教学监控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需要增设能够体现当代旅行社和酒店业发展的动态课程,例如旅游集团化经营、旅游会展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在完成专业基本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按照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实训与实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建构体现专业教学目标固本性和学生选择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2.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展,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逐步向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方向转变,高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提出以旅游专业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专业培养技能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实践应用,创建了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知识+课内实训)+课外实践(校企合作、模拟企业)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发展“基础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实践应用”的教学培养目标。

3.以情景体验法实现教学过程

教和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实现旅游专业教学目标,通过教与学有效地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是学生将来就业能力的体现。通过引入情景体验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旅游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有针对性的创造教学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景引导,亲自感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情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在情景体验教学中,教师转变传统一言堂传道者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助推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控制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的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旅游管理专业考核效果评价以“A.K.A”为原则,即强调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和能力(ability)三方面的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篇14: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的考察和见习。

二、“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应配置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宄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根据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三个实训室。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导游技能训练进行模拟导游,同时进行导游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通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评价,并进行开发设计,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5)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2.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目前我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几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每年暑期,学生自己也联系一些旅游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同学甚至已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

3.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经过探索我们认为野外集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将他们领进旅游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项目参与实习。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放办学,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旅游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此,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们通常请来各大旅行社的总经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而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信息了解非常及时。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保障

旅游专业学科的应用型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将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为保障上述四个实践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2.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比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要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主讲旅游信息管理课程的老师曾参加过相应的工作,这样,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符合高职高专的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大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3.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旅游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具体实训上述四个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要建立从“感性!理性”,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符合认识论的新的教学环节,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否则就会失去逻辑性与发展性。

篇15: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公办和民办高校逐步发展起来,而作为一个较新兴的领域,与会展教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的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会展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多是从宏观角度探索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或基于会展管理专业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探讨,较少就非会展管理专业背景下会展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探究和思考,本文以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系选修课程《会展管理概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开设会展管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带动了会展教育的成长,因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因此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般是依托成熟学科进行的多学科嫁接。从现有的专业设置看,学科定位以管理学为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工商管理及公共关系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均属于管理类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均以管理为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两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知识的交叉性。

2.在上一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从相关课程在《会展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切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从公共课到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会展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以会展业为研究对象,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知识点,这些科目或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因此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会展业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还未修读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3.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人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融人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三、会展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两项个人作业及一项小组作业,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个人作业包括一份理论知识试卷及一份会展活动日程安排表,小组作业则是完成一份以教育为主题的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及立项策划书。理论知识试卷的考察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日程安排表的撰写则要求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会展活动,最后一项小组作业一方面培养团队意识,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数据的搜集分析,另一方面初步认识立项策划书及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格式及写作要求作为旅游管理系的一门选修课程,《会展管理概论》融合管理类知识理论,与旅游专业课程关系密切,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因此认真进行教学思考和研究很有必要。

篇16:中外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中外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国外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这一专业中的实践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差异性暨国内教学的差距,从教学方向、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方向;方法;教师

1、不同国家及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1.1美国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在美国,旅游管理的实践教育更多集中在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上,从这一行业的实际应用考虑,进一步培养学生服务宗旨意识,具备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认知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旅游市场的基本需要进一步确定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第二,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学生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兴趣,不断构建更为突出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第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更为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学习。

1.2瑞士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这个欧洲国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他们认为这一层次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突出相关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店校合作化教育。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今后酒店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校中的理论教学有机统一在一起,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更多的掌握相关的旅游管理服务经验和技能。第二,迎合该领域的特征。由于这一专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突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进一步在校期间,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服务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培养的重点内容,在课程内容融入、教学重点把握等方面实现有效倾斜。

1.3澳大利亚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一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上,他们也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断提升他们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具体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以旅游行业为依据,实现精确化教学。该国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注重对旅游行业的符合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精确出酒店管理、展会管理、休闲度假管理等具体的旅游管理方向。这种教学方向进一步确定之后,学生接受的专业技术教育更多贴合实际教育需要,实现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二,更加严格的实践教学。在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过程中,设计一套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从而保证实践质量,让学生从实践环节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1.4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国内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教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岗位需求。进一步从旅游管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不断调整该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更多符合该专业需求的课程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积累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认识,优化他们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能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经验和理念,给他们提供运用专业理论进行实习的机会。第三,订单式培养。从旅游管理企业的需要出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管理中急需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入,同时企业也将进一步融入该批人才的培养之中,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差异性暨国内教学的差距分析

各国、国内在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中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培养方向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职业学院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设置给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例如美国就有更为细化的赌场管理等特色二级专业,这种细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具有旅游岗位的需要。在国内,学生在专业培养中,更多高职院校进行的是全才培养,由于国内高职层次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困难,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可以实现不同岗位的需求,拓展就业面,让他们在高职教学阶段,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是现代国内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这样的教育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是全面学习,很多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细致,具体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掌握和应用。因此,出现了学生进入任职岗位之中,他们适应时间较长,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培养适应更为贴合岗位需要的能力。

2.2教学对象的不同

在国外,高职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是入学的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一定酒店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这样使得该专业的教学人才在最初就具有基本的素养,他们具备了更为突出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能力。还有一些国家要求入校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更多的志向和兴趣,强化在教学对象的基本兴趣点上有着更为突出。具备这些特点的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的高职教育入校学生都是毕业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不足,他们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可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

2.3教师队伍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他们在选择专业教师的时候更多看重的是在酒店等领域的管理经验,没有将教师的学历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师资格实现后置,即当他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在进行教师专业资质的培养认证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在国内,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选择首先是他们的学历,目前高职选择的最低也需要是硕士生,他们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任职能力不强,另外国内高职院校要求进入教师队伍的人才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职学院。

3、国内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育改进的具体措施

3.1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向

在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实践的方向性,需要具备具有专业适应性的专才,这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找寻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具体的细化方向,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例如,现在更多的高职院校已经进一步细化出酒店管理方向,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更为细化的二级专业方向,将其有效细化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专业方向选择更加符合需要的专业实践环节,进入相关的酒店实习,让他们在酒店中理解相关管理学的知识和应用水平。另外,细化方向还有会展管理,旅游管理等。

3.2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是应届高中生,他们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不足,可能在今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上缺乏动力,因此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只能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上想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具体来说,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组建专业课程学习研究小组。因为在相关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需要有人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有人需要进行组内人员协调工作,有人需要代表研究小组最终发言工作。其次,布置项目任务。教师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的探讨分析时间。最后,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另外还有导学案,将有意思的实际案例在教学之前介入,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现代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也是实现学生开放式学习的有效手段,将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容上传网络,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同学交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3.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上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相关的管理经验教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师队伍引入和培养上需要实施更为突出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引入环节,进一步偏向他们的实践经验,选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高校,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实践管理理念,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寒暑假,将该专业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在旅游企业中不断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列举案例的实用性,重点培养他们专业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他们认知实践教学的能力。

4、结束语

旅游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职院校拓展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该专业的方向,实现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实践学习,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构建实践性教师队伍,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