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huigok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uigok”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共13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运动心理学理论,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出发,对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观察能力、交谈能力等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教 学能力 学生心理

体育教学和其它教学一样,都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技能,提高健康水平的教育认识过程。体育教师教学的组织、观察、运用教材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掌握“三基”的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实效。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近年来,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与学”相互间的关系处理感到束手无策,常常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个或一些教学环节把握不好,导致在课堂中出现伤害等意外事件,使学生的心理与体育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促使学生热爱体育、积极运动,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性研究,从体育教师自身寻找影响学生心理因素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为教学提供帮助。

1.课堂组织能力

1.1课堂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的组织能力首先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体育教学,这样的组织能力是在一定深度的专业基础_L,在掌握体育科学技术、更新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等情况下形成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对课堂上将出现的大多数情况都有所预测,减少课堂的复杂性。应当重点指出,教师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的计划、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一也是教师组织能力的重要条件。

2.学习能力

2.1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心理同样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教学对象,努力钻研教材,从教和学中区分教材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内容先讲或先做示范,哪些内容应该结合人体的知识加以说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体育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宜的调整和加工,使学生较容易地从动作的泛化阶段逐渐过渡到自动化阶段,从对体育的低认识逐渐过渡到高认识,从受教育的过程逐渐过渡到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教师对课本熟练掌握,这一阶段才可以顺利进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机体感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认识。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会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简便。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结合事例传授给学生一些体育各学科术科的知识,可以诱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在参加锻炼后的机体感受,促使他们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从内心产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度。

2.2更新知识能力

教师对体育科学的理解和知识的更新对学生的心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对体育这门学科不从理论上,从跨学科和实践上进行研究,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拓宽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深人浅出地进行教学,那么就无法正确启发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学生们个性心理和对知识需求方面讲,学生自身在不断地发展,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实践相联系、相适应,才能使得体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都必须具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把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和新手段用来指导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的理论(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重力和惯性力等)来讲解,把交叉学科的新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确保体育教学的先进性,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科学理论来指导运动实践,使学生心理上有科学的保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如果教师墨守成规,用老眼光看待现代的体育,缺乏对新知识的领悟,必将导致相反的结果。

3.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

3.1精炼的语言

教师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等。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创造一种和谐、亲切信赖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充实、统一。教师语言罗嗦、平铺直叙,缺乏面部表情和手势,将会使学生产生无味、疲劳和厌烦的感觉。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未能得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相互间的心理活动缺乏同感与共鸣,故无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的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应用知识不当也不能满足学生自我意念的需要,加上认识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相互间不能理解,形成了“教”而“不学”,“学”而“不教”的局面。所以说语言是沟通理解人的一条渠道,同样是教学的枢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用现代化的眼光合理加以分析、综合定论、化繁为简,善于运用现在教学的语言。在运用语言感染学生的心理的同时,体育老师还应使用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如此方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

3.2准确简易的示范

体育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教师应精讲多练,所以说体育老师的示范很重要。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诱导性,可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条件。教师的示范能力直接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起着较深的影响,体育教学大部分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来完成的,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敏捷、协调并富有力量和柔韧的美感,动作简单易于操作,可促进学生的直观视觉和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彼此间能逐渐地校正自我行为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4.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4.1敏锐的洞察力

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上体育课,全班学生都在不停地运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运动能力、技术水平和身体发展状况,从中找出学生共同的特点,同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和机体现状、特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学生,激起学生对体育教学和自身锻炼的愿望。教师要提高观察力,就要提高运用知识、更新知识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提高观察能力,才能全面深入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面貌,把握住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需要。

4.2精准的判断

在体育课上,学生通常是在不同的强度、不同的身体情况下完成各种不同动作.有许多情况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地对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许多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表情、身体状况、完成动作的质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在学生运动遇到困难时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不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只有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判断和评估,才能激起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热爱体育课、热爱体育。教师如果不能迅速地了解、正确估计即将发生的`事情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便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和有意识地去影响学生。

5.想象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对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自己的讲授、指导时的心理活动,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能产生后果的想象力,对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教师,不仅能预料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心理特点、技能发展水平、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以及对待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水平,而且能预料他们的发展动向,获得预期的效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在创造性的劳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艺术家需要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体魄的建筑师”,体育教师更需要它。

6.交往能力

良好的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激励因素,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改进有效的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两者间的交流效果,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技能,而且有助于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拥有交往能力,可以获得有关的教育改革、教学知识和方法的信息,而且在与学生交往中也能用现代体育发展和科学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排球课上相互对传对垫,一位教师指定两人练习,由技术水平高的帮助技术差的同学,要求在几次课内达到规定的技术动作和传垫球的数量。从表面上看同学们是按教师的要求在练习,但实际上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教师与学生交谈,学生提出建议,希望教师不要硬性指定谁与谁一对传垫球,最好是由同学们自由组合。虽然最后大多数的组合也是一个技术好,一个技术差,但大家的积极性高,效果明显。

教师通过与同学的交往可以了解学生的需要,通过与同行的交往可以了解其它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向,是一种教书育人,获得反馈信息的交往,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安排和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影响学生,鼓励和鞭策学生,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激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对体育事业的热爱,纠正不良的思想品质。

总之,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犹如一门艺术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作用。体育教师应认识自身的主导作用,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能力,诱导学生心理向良性方面发展,追求优化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热爱体育.立志于做终身体育运动者。

篇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社会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篇3: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的激情、审美感受及情趣等情绪、情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意志品质中自觉、自制意识及毅力等对学生的特殊感召力;作为个性气质来讲,它在与学生接触的`生活细节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心灵的表现,都跟体育教师的气质有关;一个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而其包容性对学生的接纳与影响尤为重要.

作 者:曲科宇 汲秋宇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理论观察 英文刊名:THEORETIC OBSERV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5 关键词:体育教师   学生   心理素质   教育   影响  

篇4: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前言

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通过主观、自觉地学习所形成的能力,和传统机械的接受式的学习情况不同,是社会发展所推行的、真正需要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其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当下的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最先体验者,在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对新媒体时代相关特点的最好体现。国家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于是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既要求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也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新媒体是依托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巨大网络体系,具有传播快捷、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新媒体凭借形式多样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的辅助工具,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空间资源。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又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以及实际环境的影响等,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新媒体影响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相关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的环境复杂化

由于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相应的发展规范,新媒体环境受到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新媒体中存在不良信息泛滥的问题,不仅扰乱了信息传播秩序,还对人们正常使用新媒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新媒体在信息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在寻找自主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现实世界的虚拟化以及文化的跨界传播,信息鱼龙混杂,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日益恶化和复杂化。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体,所以高校教师对新媒体是否熟悉以及能否熟练运用都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但是当下许多高校教师仍然坚持采取传统的方式,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如果高校教师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又怎么能充分发挥引导学生的积极作用呢?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三)实现有效学习的自主平台较少

新媒体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和内容,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有一定的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中掌握相关知识是必然要求,但是很多平台的内容都存在乱、杂、差的问题,能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不多,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也不符合相关的要求。

(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遇到了一些阻碍。应试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所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度较大。如果大学生不摆脱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那么整个大学阶段就会处于茫然的状态。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具有实际意义。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建议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率,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相关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就成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以及研究相关资料,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较多,这为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大学生在生活中也容易受到各种诱惑,从而沉迷于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中。他们虽然知道参与某些活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其实养成好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时,就要杜绝在学习时间打游戏,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措施后就要尽可能地认真执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便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要有所提高,要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工作后,对课堂笔记等的检查频率就应该大大降低,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资源,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当前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各种移动终端几乎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标配,使用手机移动终端和电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同时还具备信息交流便捷等优点,但它也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东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4):180-181.

[2]曹东波.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10):173.

[3]吴伏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引导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篇5:试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因素论文

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在新世纪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也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锻炼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健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之一,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他们能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其教学知识的高低。因此分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体育教师个人因素

(一)体育教师的人口学因素

体育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等体育教师己有的知识、经验等对其教学知识水平可能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体育教师的教龄越长、学历越高,其教学知识结构可能也越好。体育教师任教学校所属地区在农村或是城市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有一定影响。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较丰富,其教学知识可能也优于农村。

(二)体育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1、体育教师教学动机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体育教师要千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动机量表将教师的教学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外在内化动机3个维度。所谓内在动机定向是指体育教师的认知和行为是由其内在需要引起的,如有些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原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教书;外在动机定向是指体育教师的认知和行为是由外在的诱因引起的,如从事教学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或者亲人比较喜欢等;外在内化动机定向是指国家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期望在体育教师心理上的内化。体育教师教学动机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形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

2、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体育教师效能感,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另一方面则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产生作用。因为效能感较高的体育教师对个人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其教学行为表现较为积极,而效能感受低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往往较易感到挫折,教学行为也较消极。据此推定,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影响,至于程度如何,有待进一步论证。

3、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

工作满意感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对其工作的一种特殊态度,即他们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映.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体育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环境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不仅与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关,而且也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吕国光将教师工作满意感分为5个维度分别测量中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工作环境、升迁进修机会、收入及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很多研究认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可能与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水平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4、体育教师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

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人在没有或是有他人的协助下梦主动地诊断学习需求,规划学习月标,寻求对于在学习上所需的人力或是物质资源,准择并执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评鉴学习成果的过程。他认为学习是内在的历程,个体的自我导向可以创造出最棒的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并非指学习者完全孤立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若有必要,学习者也会寻求协助,像是同事、专家、朋友、家人等人力资源,以及图书馆、书面资、网络、影音资料等实体资源。教师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可分为自主监控性、喜爱渴求性、创造探新性三个维度。所谓自主监控性是指教师能够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计划安排,并了解、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能力与意愿;喜爱渴求性指教师能够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强烈的需求,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意愿;创造探新性是指教师喜欢尝试、探索新事物,并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教师的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与教师的教学反思倾向呈显著相关。因而,它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亦可能有影响。

二、学校环境因素

(一)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孙人文精神为内容,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在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体现出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学校成员能够深深感受到,并体现在其行为中。同样,体育教师肯定会受到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对他们教学知识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学校客观条件

体育课主要在室外如场、馆专门的场所进行,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要使用各种器材设备,比一般教学要占据更为复杂的空间环境。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载体。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完备的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发展空间肯定比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大很多。

三、社会体育文化

(一)社会体育文化氛围

有些文化对体育特别重视,如美国许多人崇尚体育,家长往往以自己孩子体育成绩好而倍感光荣,从事体育的人不但有较高的工资,而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澳大利亚,一个人运动能力如何,不仅影响到他的健康问题,而且影响到他的交往,体育成为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对体育的热衷程度要低很多,这从最近几次的学生体质测试就可以反映出来。教育部对全国11万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体质监测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改变:学生运动素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最让相关官员感到不解的是,这一切还都是在学校对体育课非常重视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论小学、中学和大学,体育都是必修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育部一位官员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社区和家庭二重视程度还不统一”。这样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然有影响,对他们发展自身教学知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社区体育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社区的体育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施加影响:社区体育的人力资源如社会体育工作者和场地、器材、设施等物质条件及对学校的开放状况:社区体育文化传统对学校的影响;社区领导和居民对学校体育的支持程度:社区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

四、在职培训因素

近年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对在职培训的效果基本持否定态度,在职培训的内容设计不当,多数体育教师出于为完成证书或学位要求的需要,大学体育教师授课方式也存在问题,课程大多是以讲座和“传习式”为主的方法讲授的,教师们经常说大学教师的教学最不讲教学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将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因而形成了一种自己不必也不太可能从教育理论与研究中获益的观念。这些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因素是非常多而且复杂的,研究这些因素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这些因素,使它们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然而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要受到体育教师个人的、社会的、学校、家庭的、体育教师教育机构等多个层面的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每一个因素在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更凸显了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多因性、多样性与多变性特征。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些又是很难控制的,如社会宏观条件,短时期内很难改变人们对体育工作的看法,国家很难一下子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在职培训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等等。因而,要全面研究和控制体育教师成长全过程中其教学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抓住那些能够研究、并且可能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求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

篇6: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学生因素 教学效果 影响

教学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保证教学的基本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因素(即人的因素)等。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是由教师与学生所决定的,师资的质量高,学生的素质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资的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论教师教学水平多高,若他对教学工作不负责,教学就决不会有好的效果;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生因素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二是知识基础和学习的能力。笔者在级任课班级学生中针对学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和改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而且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笔者现将研究结果中有关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总结如下。

1.学生的心理

1.1成就心理。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这种成就心理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学生的成就心理是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1.2期待心理。

期待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学生对未来的期待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学生的期待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对教师来讲,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期待心理会使教师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动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学生对教学心理的反应。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是否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

2.学生的情感与教学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1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期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前提。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学生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老师的接受和喜爱,这种接受和喜爱具体表现在对他们所喜爱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良好师生互动。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凡是得到学生认可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心理上同教师必然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学生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的情感。有的学生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课堂上漫不经心地听课,有时甚至无视课堂纪律,课堂上随便讲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甚至混乱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3学生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只有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情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教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感动和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每次讲课,夸大而言就是一次“表演”,那么“演员”的精神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要把饱满的斗志表现出来,营造鲜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有意思,而不是乏味。这种饱满的状态并不是激昂的演说,而是一种情绪、一种亲和力。如果教师带着平淡的表情、平淡的语气给学生上课,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长期以往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听课,最后干脆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2.4学生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和热爱,是教师工作的巨大动力。这样教师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此,学生的情感影响着教师的情感,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

3.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学生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个性品质既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又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个性品质既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影响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潜能。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的价值,意识到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4.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与改掉一个坏毛病一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教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当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因此,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易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而且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使教师不仅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篇7:体育教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体育教学必须要教学器材,因此教学器材在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学生使用教学器材时,必须要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我国体育教学中教学器材的使用也有明文规定。近年来,我国多体育教学器材的投入也在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往往容易受到各种伤害,这些伤害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分别从学生、老师、学校、等各方面找原因,具体分析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1.1体育器材设备不完善

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水平不是很高,在实际教学中,所购买的体育器材可能不是特别的完善。对于体育器材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体育器材陈旧长期不更换,体育器材危险性高,体育器材不合格使用,体育器材安置不合格等。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没有发现这些不安全因素就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我国每年由于器材设备不完善而发生的教育事故很多,特别对于一些小学学生来说危险性更高。体育器材的不合理保管也会导致器材的破烂,对于一些室外的教育器材由于长期风吹雨淋日晒,很容易减短体育器材的寿命。在室内的一些重大的体育器材由于使用人群很多,所以容易使得器材的一些螺丝脱落,从而导致一些事故发生。学校购买一些不合格的体育器材或者是厂商出售一些体育器材没有经过检验就投入使用。体育教学器材的不合理放置,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容易发生意外碰撞。

1.2学生安全意识不强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使用体育教学器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接受全面的器材安全使用的培训,没有及时做好锻炼前的及时运动,直接使用器材进行锻炼很容易拉伤或者抽筋,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做好前期运动导致的结果。学生没就有全面了解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就会盲目使用体育器材,很容易使学生在锻炼中拉伤。一些学生盲目使用危险性体育器材,没有向老师了解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学生不了解其危险性就进行使用。一些学生由于身体因素不能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由于不了解器材的使用人群就盲目使用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教育,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追究知识了解不全面。

1.3老师责任意识不强

在很多体育教学事故中,老师也是主要的责任方。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体育器材的事项。有些老师也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学生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在使用器材时注意一些危险性器材的安全隐患。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很多老师推卸责任,没有及时找出原因,没有注意安全细节。这是很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安排学生做体育活动前没有引导学生做好前期的准备运动,从而避免学生出现运动中拉伤的现象。体育教师对学生有教育、保护、管理等责任,这些责任没有做到位,发生安全事故老师也无法置身事外。体育老师未按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序进行引导学生运动,在有危险性的项目中未实施保护与帮助措施,学生安全事故很容易发生,这是由于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失当而引起的,体育教师无法逃避相应责任。一些助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学知识,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不明确,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学校重视度不够

学校在管理体育教学器材过程中,没有指定相关的制度进行统一管理与保护,导致一些体育器材容易陈旧。学校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安全隐患注意事项,没有引起学生和老师的注意,没有贯彻落实具体的器材安全管理和使用的事项。学校不应当设置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项目,在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上没有标明安全使用的方法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学校缺乏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在一些学校中,学校领导没有做好安全知识的功课,缺乏体育教学方面的安全知识。还有一些学校对于一些经常性使用的体育器材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以及体育场地的检查,这些工作不到位就会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些学校缺乏相应的医疗监督,医疗卫生保健制度不完善。学校不够重视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学校没有具体落实体育教学的责任,没有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器材的安全使用。学校没有及时建设好体育场地就投入使用,导致体育运动场所也存在不安全因素。

2各方法律责任追究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器材的不安全使用使得学生成为受伤害的主要对象。通过分析了各方原因,就要分析各方的主要法律责任。学校体育教学中器材伤害事故应当属于一般侵权责任,在分析学生使用器材伤害事故时,要涉及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过错,应当具体分析原因,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以便各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处理器材伤害事故中,不能单方面归咎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全面分析原因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对安全隐患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教学的意识与对防止安全事故的责任感。

2.1学生承担的责任

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没有听从老师的教导而擅自进行运动造成的事故,学生承担主要责任。一些学生在老师已经进行器材安全使用的知识讲解后,没有听从老师的教诲造成的事故,体育教师不用对其负责。

2.2老师承担的责任

体育教师由于课堂管理不善,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体育活动,未按学校的正常教学程序进行教学,造成安全事故的体育教师要承担主要责任。一些学生由于使用体育器材造成伤害的,而体育教师没有及时抢救或者视而不见造成学生伤害的'体育教师也要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监管不严,没有监护学生安全使用体育器材而造成的事故体育教师要承担次要责任。

2.3学校承担的责任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场所的教学器材存在不安全因素,学校已经明确而没有及时进行维修或禁用器材而导致学生伤害的,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学校没有明确落实安全使用体育教学器材的相关事项而造成学生或教师伤害的学校要承担主要责任。

3解决措施

针对上面指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各方的法律责任,下面就要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尽量消除不安全的因素,全面提出解决办法,让体育教师重拾对体育教学的信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1学生加强安全意识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器材的具体使用办法,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安全知识。不要使用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要听从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不要擅自使用体育器材,要在老师的陪同指导下使用。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时时注意防范于未然。

3.2老师加强安全教学意识,加强责任意识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教学水平,了解相关安全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正常的体育教学程序进行锻炼,严格监管学生使用体育器材。对于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对于不安全的体育器材要及时上报学校进行维修并通告学生不要使用损坏的器材。对于已造成伤害的学生要积极进行进行抢救,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要认真了解一些不适宜进行体育运动或者不能使用体育器材的学生,要学会照顾身体特殊的学生,不要严格要求其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或者使用体育器材运动。

3.3学校要加强监管力度

学校要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器材并定期检查体育器材,对于不安全的体育器材要通告学生老师禁止使用。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相关条例,及时落实安全管理办法,正确引导老师进行安全教学。健全医疗保健制度,保障学生老师的安全。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投入,使用安全的体育器材,禁止购买使用危险性高的体育器材。认真落实体育教学的责任,明确责任,维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方案以及监管部门,及时处理一些安全事故,减少事故对师生的伤害,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总之,体育教学中器材伤害事故的影响因素不仅是一方的原因,要全面追究学生、老师、学校等各方的法律责任。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学生、老师、学校能够提高安全意识,明确各自责任,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这样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营造安全、高效的体育教学氛围,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8: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论文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论文

【摘要】幼儿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型人才。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地方,在幼儿能力教育中承载着十分重大的任务,当前合作能力是幼儿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文章从游戏、美术、表演三个方面对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方法;游戏法

合作能力是新时期下对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家里要和父母亲戚合作,在学校要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工作之后要与同事合作。可见,合作能力的使用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是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培养合作能力应该从幼儿抓起。

一、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也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美术培养法

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表演培养法

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他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本文探索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其他方法不计其数,比如说通过合作游戏、合作创作、和表演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这些方法,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让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张志宏。充分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游戏品质提高的保证.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1)。

李秀英。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孙霞。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开展美术活动.教师,,(34)。

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4)。

(编辑:杨迪)

篇9: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的认识因素或智力因素,而教师的性格则是教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这两类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身心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这种主导作用要依赖教师自身的性格优劣所决定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按心理学中分析性格结构时的方法,从性格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

1、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应当指出,某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特殊的情况,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正因为教师经常地、习惯性的以某种态度对待学生(如诚实的或虚伪的)。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两位在对待他人态度上明显不同的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有显著差异。

2、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由于种种原因,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但心中仍不平静,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情绪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4、性格的理智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别差异。在体育教师当中,对事物的感知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即快速型和精确型。属快速型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分析,甚至在还没有很好地了解所观察的事情时就做出种种推测。在教学中,一发现学生在掌握技术上的错误就立即着手纠正,常带有一些主观和偏面的倾向,而不能对症下药。精确型的教师在观察了解问题时则表现出敏锐而精细的判断力,处理时往往能一针见血,抓住关键。

有的教师记忆的持续现象较强,从识记某一种材料转到识记另一种材料的能力较弱,先前识记材料的铭记妨碍着对以后材料的铭记;在想象方面则较为狭窄,不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甚至回避问题,宁愿借用现成的答案,喜欢钻牛角尖等,从而不可避免地被现代体育的发展,体育知识的更新速度丢下,与某些教师追求主动记忆、大胆想象及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相比,在教学的主导思想,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学的效果当然也不会一样。

篇10:西部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西部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时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汉中市西乡县的200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性别、是否与兄弟姐妹居住在一起、父母外出的时间长短以及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 年,卷(期): “”(5) 分类号:G444 关键词: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   西部   初中生  

篇11:影响小学生估算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论文

影响小学生估算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论文

估算或叫做计算的估计能力,是指个体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适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因此估算的实际意义在于,人们在做某项工作时,可以先对有关问题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确定此事是否可行;在计算工具发达的时代,使用工具的人也应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有个估计,以防止在使用工具时出现差错。研究表明估算能力在早期就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也正是小学数学教学引入估算的原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外因

1.问题特点对估算准确性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估算成绩随着数字位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对于五年级学生最为容易。但学生成绩下降最明显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三位数之间,而且调整幅度(指一个数字同最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的距离)对估算成绩也有明显影响。调整幅度越大,成绩越差。小学生在估算中更习惯于忽略数字的调整幅度,只注意首位数字的大小。

2.问题特点对儿童估算速度的影响

数字大小、调整幅度和问题形式都对估算速度产生明显影响,而且不同因素间存在着显著交互效应。这实际表明了小学生的估算速度同估算精确性一样很容易受到问题特点的影响。实际上,速度和精确性都是衡量学生问题解决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学生过于注重精确性时,其解题速度必然明显降低。而当强调速度时,给出的答案又可能不准确或不合理。所以学生在速度和精确性之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在估算中,学生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强调答案“唯一正确”的影响,比较注意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值。而在实际需要估算的情景中一般对准确性都要求不高,只需要给出一个粗略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往往要求在较短时间内给出答案。所以当情景中的数字非常复杂,不容易得到准确答案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受到问题特点的明显影响。

3.问题特点对估算策略的影响

对于简单的算术题,学生也会使用不同的策略。估算要比简单算术题困难得多,学生可能使用更多的策略。学生估算策略使用随着年龄和问题类型的变化而调整。尽管他们一般都能使用合理的策略,但是其策略选择过程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多数小学生在需要估算的问题中使用了一套非常有限的策略,他们的策略选择并不非常灵活。问题特点对小学生估算策略的使用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粗略心算策略在数字较小的乘法题中使用更为频繁,在数字较大的题目中只有取整策略使用较为频繁,只是同数字较小题目差异并不明显。

调整幅度对估算策略也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取整和截取策略上,前者更频繁地出现在调整幅度较小的题目中,而后者更可能在调整幅度较大的题目中经常使用。问题形式对策略使用具有一定影响。小学生在数字题中更容易使用截取策略以更快地给出答案,在应用题中实际背景迫使他们考虑更为合理的答案,只是没有发现优势策略。所有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小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不同策略,只是由于策略种类储存不够,才出现了只会借助于自己平时经常使用的少数策略来应对问题特征变化的现象。这显示小学生的估算策略使用还需要得到教师的积极指导。

二、内因

1.概念理解水平对估算表现的总体影响

在概念理解上,小学生对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明显好于条件性知识,学生能否正确判断有无使用估算的必要性依赖于其掌握概念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只有学生所掌握估算概念知识的多少才能明显影响其估算成绩。因此,加强估算策略的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尤为重要。目前估算教学中最大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条件性知识的传授。随着估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广大小学教师必须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2.心算发展水平对估算答案准确性的影响

学生的心算能力对估算答案准确性是有影响的。对于简单估算题,往往给出合理的估算值,但遇到复杂估算题时就只能给出一个误差很大、往往不合理的估算值。大量研究表明,心算技能是学生估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学生对心算技能的掌握程度越高,他们的估算能力也就可能越高。

3.心算水平对估算策略使用的影响

小学生在进行估算策略的选择工作时,受到了自身心算发展水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法在头脑中完成对更有效策略的操作。因为大多数高效策略要求儿童具备较高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这些策略操作要求将中间结果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以方便调用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估算值。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心算速度,他们也不可完成对高效估算策略的调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估算成绩和速度。

4.心算水平对估算错误的影响

心算水平不同的小学生在估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是不同的。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估算中更容易出现一些低层次的基本错误,如我们所发现的运算法则执行错误。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它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像位数判断不当这样的错误。运算法则执行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基本法则掌握不熟练所导致。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尽量使他们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完全熟练化,乃至自动化是首要前提。

5.估算情感对估算速度的影响

男女生在总体情感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情感总体上更为积极一些,不容易受到精确答案的影响,而且能够认识到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同男生的数学经验一般比女生多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小学阶段正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让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期。男生由于比较擅长于抽象思维而容易喜欢上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并一般在课余时间投入到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比女生多一些。因此,相比之下,男生更容易积累起估算的情感经验。估算情感水平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发挥,其水平越高,估算表现也就越好。

篇12:调查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论文

调查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论文

摘要:为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地放矢,我们对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的任职体育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很难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的需要;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谐调,理论水平低下,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匮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很难落到实处;教学内容少,教学方法单一,技术动作陈旧,学生在体育课上找不到兴趣、快乐,更谈不上康乐体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现行的体育五年制体育大专班的专业课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 能力、体育科研、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

研究内容

现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调查,教学能力分为课堂教学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卫生保健知识科普能力。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

1、教材搭配

2、教法运用

3、组织调动,情绪调动。

4、课堂调控。

通过对228所小学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五年制体育大专班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向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发出660张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份。

2.2实地访问法

利用九九体育专业教育见习的机会,用问卷和谈话的方式调查了34所小学。

2.3研究讨论法

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讨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未来学校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哪些能力,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

3、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完成每堂课时,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包括编写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运用教法、知识更新、教学效果等部分。调查反映,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有一技之长,但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整;能上课但不会写教案;能够示范但说不出其要领;能够认真工作但不善于总结,致使小学体育课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大纲》的要求,宝贵的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出现有热情没水平、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水平一般的格局。

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在编写教学文件和知识更新两方面较差(33%的教师没有教案,30%的教师自工作以来没有参加过各种业务学习)。致使很多学校得体育课内容陈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有甚者“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说明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还需要加强。

3.2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的262所学校中有64所农村小学没有在课程表中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有140多所学校课程表中虽有体活课,但不能经常性的组织活动,60多所学校能够较认真的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其中只有11所学校有完整的课余活动组织机构和活动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学校领导对升学率抓的.很紧,对体育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第二是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工作热情低,没有奉献精神,拜金思想严重;第三是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经费短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上述情况中,城市的中小学课余活动好于农村,同时体育器材和经费情况城市也好于农村。

3.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中最薄弱环节。科研基础水平差,科研成果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成果。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也很低,70%多的成果只是一般性工作经验总结,在省级各种学术会上获奖论文只占24%,只有6%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3.3.1 最近几年体育院校才开设体育科研课,起步较晚。

3.3.2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料、杂志、书籍较少,收集信息、更新知识较难。

3.3.3 体育教师本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缺少科研意识,不能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3.3.4 小学科研设备少、条件差。

3.3.5 缺少学术交流,各种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

综上得出,体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是良好的,为体育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论水平低,教学组织方法单一,科研能力差,教学中体育课与健康课比例失调,重技轻能,基础知识被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所代替,脱离不了传统体育观念,适应不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论

4.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学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教学文件的编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 力争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到本世纪末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

4.2 加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学,开设科研课和课余训练辅导课,把编写各种体育教学文件作为毕业考试内容,严格把关,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3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考试体育的领导机构实施,并及时检查督促。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对待体育课和课余活动,让体育教师有压力,让社会重视,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搞一些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等学术活动。多组织省一级各种体育比赛,4.5 既促进交流,4.6 又是课余训练的动力。同4.7 时还是体育教师的大盛会,4.8 可以进行学术讨论,4.9 经验交流,4.10 一举多得。

4.5 中小学领导认真督促本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提高和知识更新,多给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同时要减轻学生课余负担,切实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可采取“五控制”措施。第一,严格控制按规定课表上课,不停上体育课;第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实行静校制度,加强住校生作息管理;第三,严格控制上课时间,不准拖堂;第四,严格控制达标率,同时要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并要求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总结、有成果。

篇13: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分析论文

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女性教师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但女性教师由其特殊的生理状况使得她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面对各种压力而表现出焦虑、烦躁甚至是抑郁的情绪, 不仅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 也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基于此,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了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因素, 了解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状况, 从而促进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

关键词:高校; 女性体育教师; 心理健康素质; 研究现状;

高校女性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 因为她们在承受社会、生活压力的同时, 还要与众多男性教师一起完成高强度的体育教学活动, 一般身体素质差的女性教师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长时间高压工作状况导致很多女性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本文当中, 对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和分析, 针对其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意见, 从而可以不断地促进女性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最终实现我国的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的状态当中。

一、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现状

(一)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方法

在国外的学者当中, 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做出了研究, 在研究当中利用心理测量法、社会适应判定法、临床症状判定法、访谈法、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做出了实际的研究。国外很多学者在研究时比较倾向于使用访谈法和调查法, 比如在对英国女性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进行研究的时候, Brown、Marie利用教育系的教师在和教师进行培训访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通过调查和访谈得到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教师一种即时状态, 更加有利于研究的开展。

(二) 基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

刘强辉、蔡先锋、钱晓梅的调查研究表明体育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 但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尤其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症状较为突出, 对女性体育教师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认为一名合格的女性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主要原因包括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角色培养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面对同样社会要求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女性教师在工作与承担家庭劳动之间的矛盾。申继亮、王凯荣认为了解女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在素质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心理健康当中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因素的, 比如良好的个性、情感特征与意志特征、健全的人格、正常的认识等, 主要指的是人在进行社会生活的时候具备着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衣新发、赵倩、胡卫平、李骏通过对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 认为中国教师SCL-90的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四个因素的均值与年代呈现出非显着的正相关, 说明中国女性教师所表现出日益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负担、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层面。倪海珍通过对中职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后, 认为女教师形成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社会地位的悬殊、家长的不理解、学校招生数量增加的压力、学生管理的压力、学校管理不当带来的问题、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国外学者对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是相对比较早的,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Fenton的研究当中, 对当地的241名教师在经过实地调查之后, 得到超过75%教师具有与教育工作有良好适应的心理健康状态, 其余教师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和咨询就可以解决。Dullham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当前女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与过去教师在心理上承载的压力有着明显差异, 现在的教师受到外界更多因素的影响, 产生很强的不适应性。

综上所述, 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专家, 普遍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女性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产生更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和他们自己。

(三) 基于体育教学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

唐萍通过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年女性教师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调查研究后认为高校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相对比较低, 在高校女性教师的生活当中, 受到了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家庭、事业以及子女等, 所以在其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也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当中;高校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成人常模相比更加令人担忧, 在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 可以明显地看出女性教师在很多方面的异常现象都是高于正常人的, 比如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等方面。张雪卉通过分析女性教师心理健康与工作能力关系后认为影响女性教师心理健康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职业竞争激烈、认识失调、职业倦怠、身体症状、学校管理制度以及个人因素, 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养、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措施包括重视自身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加强女性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性格、意志等因素, 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能力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宋文红、李新通过第沈阳市高校非体育专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后认为体育专业高校女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等, 建议学校对心理素质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二、影响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因素

现代社会不会发展,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发展导致越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的是资金的积累, 所以女性体育教师也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首先, 大学内部都会采取的是人才引进策略, 每个学校内部都会将优胜者放在重要岗位, 这样会对女性体育教师产生心理影响和刺激, 促使她们不得不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行提升, 同时, 高校的薪资水平是由教学职称来决定的, 每个教师的职称晋升机会都不多, 副教授的评选名额也受到严格限制,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 自然而然会受到心理影响, 最终会由于心理愿望和实际的.所得期望没有达到而产生心理负担和压力最终会导致心理健康素质出现不平衡的状况。同时由于现在的专业都朝着年轻化进展, 每个教师的学历和年龄都会影响着她们的心理健康, 岗位竞争越来越多的朝着年轻化化和专业化以及多元化发展, 对于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一些资历较老的体育教师会由于自身的学历水平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及负担, 最终可能会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未来研究建议

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个体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研究, 分析其潜能开发与目标实现的程度, 从而正确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影响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格差异、环境压力, 女性体育教师与男性教师一样从事社会工作, 但其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 操持教务、照顾孩子和老人, 这些都足以让女性教育产生心情不佳、情绪抑郁等问题, 尤其是体育教学活动对教师体力要求比较严格, 女性教师生理特征使得她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表现出力不从心, 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烦躁倦怠的情绪。

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而言,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的方式对自己的压力程度进行检测, 是一种有用的自检方法, 压力的影响常常不能被直接和明确感知, 那么就需要从侧面角度对其进行评估, 比如经常感冒, 手脚经常出虚汗、冰冷, 突然间喘不过气, 容易口腔溃疡, 头时常沉甸甸的、容易出现头晕耳鸣, 面对美味依然感到食欲不振, 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而且难以控制自己这种行为, 时常感到腹痛、便秘等, 容易出现失眠、嗜睡等现象, 早上睡醒之后依然感觉到很累, 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劳等, 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暴怒等, 如果以上这些症状具备0-3个, 说明没有问题, 具备4-6个属于轻度状态, 具备7-11个表示陷入压力状态, 具备12以上表示身心已经出现很大压力。那么此时就应该通过正确的解压方法舒缓自己的情绪, 例如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逛街、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暂时将所有烦恼放在一边出去旅游等, 只有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才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研究, 包括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方法、基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以及基于体育教学与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维度, 体现出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重要性, 然后提出有利于促进相关研究的合理建议, 建议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上, 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 能够得到更加准确、客观的研究数据。对于高校女性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个体教师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研究, 分析其潜能开发与目标实现的程度, 从而正确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M aslach, C.Schaufeli, W.B., Leiter, M.P.Jobburnout[M].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397-422.

[2]刘强辉, 蔡先锋, 钱晓梅.高校体育教师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30) :57-59.

[3]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1) :12-19.

[4]衣新发, 赵倩, 胡卫平, 李骏.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 :12-22.

相关专题 体育教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