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的论文

Jacking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acking思”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的论文(共15篇),供大家阅读。

篇1: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的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的论文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激励、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师互动,明确目标、努力提升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互动;高中语文;师生互动

“互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娱乐节目中,“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是大型的演唱会,还是微型的知识竞赛,抑或是一般的挑战剧场,“互动”都少不了。如,中央三套节目的“星光大道”,参加表演的选手每完成一个环节,主持人毕福剑都会号召台下观众一起倒数五个数,让观众一起参与到节目中来,期待扣人心弦的结果。还有,不管是哪个歌星开演唱会,都一定会引导台下的“粉丝”融入演唱会中,让他们倾情为偶像演唱、呐喊、欢腾……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高潮。既然“互动”如此受人推崇,那我们语文教学上也必然少不了“互动”。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简单来说,互动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现。

互动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日益明显,昔日的“填鸭式”教学已被丢进历史的舞台。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我们教师也少不了要传道、授业、解惑,但不同的是,方式已改变。课堂上的气氛不再是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也不再把自己的见解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只是圣人的传话体。现在是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内容,在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作恰当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稍微点拨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如,我在讲解《鸿门宴》这篇古文时,第一、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疏通文义,然后叫个别学生做代表来逐段翻译。当他们翻译有误时,我及时地纠正,并指出哪些字词是要重点掌握的。译完之后,又叫学生来概述这篇文章,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把课本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课时重点叫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项羽、刘邦等的性格特征,探讨文章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由此让学生透彻地了解项羽和刘邦,并生发出要吸取项羽的教训、学习刘邦的闪光点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刻画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假如,这些都是由教师和盘托出的话,教师也许会讲得兴趣盎然,但学生就会听得非常乏味。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显得非常沉闷。久而久之,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教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枉然。

所以,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创造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

(二)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意义

互动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元,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课堂师生互动的建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紧张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由于其青春期的叛逆性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关系。然而,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令师生产生集体归属感,使教师尊重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调整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对师生共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影响过程,高中生已经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反思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3.有利于高中生的社会化

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学习文化知识价值目标和社会规范,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会观念。通过师生互动,使高中生在认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训练,趋于成熟,加深其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起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充实和完善其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个体内心世界的组成部分,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与书本的互动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生本互动就是处于第一个环节。有好些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或者是听起来感觉很陌生,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和课本互动起来,所以生本互动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重要前提。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用教师引导,也会主动去预习课文。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自控力又较弱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自觉主动地去看课文,了解课文,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就非常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与课本互动。因此,在讲新课之前,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地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学生学习怕的不是没有精力,而是没有目标。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就相当于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就好像战士有了进攻的对象,航船有了前行的灯塔。这是课前的生本互动。

在课堂上,生本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教师也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文。这里的阅读包括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快速默读和片断精读,以及教师的范读。在讲课的时候,教师没必要把所有的阅读方式都用到,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与书本互动。例如,学习古文,教师可以首先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先叫个别学生朗读,分析完后,再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尽量以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与课本互动,使学生对课本由陌生变为熟悉,进而理解透彻。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学生对课本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学生与教师互动就容易多了。

三、学生与学生互动

生生互动自古就有,不同时间、不同背景的互动形式、互动特点都不同。互动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依据是交际教学法。“它强调语言的多种用途和学习的多种目的,强调教学应以人为本,课堂组织应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真正的互动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互动的特点,学生甚至可能直接获取老师没有讲授的外部信息。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就得以充分的发展。

学习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才能更好地进步、提高。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舞台。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发言;或是组织演讲或辩论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交流;或是让学生互改作文,在改作中交流。在课后,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互相帮助,一起进步。

总而言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教师必须很好地做好学生的互动工作,只有学生互动起来,兴趣才会提起来,学习语文的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东洋。浅谈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阅读与鉴赏:中旬,(11):36.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单洪轩,李佳孝。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价值与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01):73-75.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2:互动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互动教学高中语文论文

1.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互动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教师应做到课上为师、课后为友。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语文学习方法。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自我反思,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1.2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

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让学生收集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课文出现的成语,提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并谈谈观点。教师在引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发言。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增强自信,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3创设互动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很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师生、生生间都要有一定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互动情境。例如,教学《鸿门宴》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思考,学生从生动的角色表演中,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对《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更深刻和具体。互动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2.1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内在主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互动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通过互动教学的开展,可以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力度,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流行现象等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所授的章节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重新建构语文知识,融入时代特性,进行现代化的重新解读,又能活泼课堂讲学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互动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问、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成就感。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成为课堂的建设者,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鼓励学生自我突破,克服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勇敢面对和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语文中进入生活,再从生活中回到语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动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互动教学法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通过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3:如何教高中语文

一、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根据时代要求,除旧布新,用新的思索新的方法来从事教改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可以说,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学生指导探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有健康积极心理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他们的责任更大,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标准更高了。我们应当看到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既是常人,又不是常人。教师不能用常人心态情感对待教学中的问题,应从教师角度去审视处理,教师要找准自我,要学会自我纠正自己的行为,要批判自我,超越自我。要学会反思,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本质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4:如何教高中语文

1 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出色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2 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3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4 另外,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篇5:如何教高中语文

一、说教材

任何一篇文章在说课中都要先说它在教材中的地位,是第几册书、第几单元、什么文体。如果是在比赛中,文章是教材外的,那么就要说清楚,我要说的课是某某的《__》。

二、说学生

这个环节可以和说教材放到一起来说。说清楚所教学生的特点,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

三、说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一定要交代清楚。就根据《现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说。

四、说教法

运用的方法是讲授法、研讨法、合作探究法、朗诵法。这是现在教学中提倡使用的,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就是介绍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其次就是读。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都要读,先正音,再体会感情。如果是诗歌就要把“读”贯穿始终;如果是文章就要在“读”中梳理情节,提出疑问。

第三点就是提出最少三个问题,程度要由浅入深。这三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发言。

第四点就是对文章主旨进行概括。

第五点就是作本堂课小结,并留课下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环节,有的要求严格,有的不作要求,可以不说。如果要说的话,那么只要提一点不足就可以,然后多说自己的课堂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千万不要列出好多点的不足,那么你的课也就不值得准备了。

篇6:浅谈高中语文的创造性教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的创造性教论文

教学也是艺术,它同样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人们常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过去乃至现在仍有不少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讨厌课”、“陪坐课”、“休息课”、“做其他作业的课”,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注重教学艺术,则不能不是主要原因之一。艺术与创造性联姻在一起,创造性是其重要的因子。克莱德?柯伦在《教学的美学》中明确指出:“教学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一般的艺术创作更具有其独特性。

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有深刻丰富的认识,形成独特教学风格。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要牢固掌握自己所教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要清楚这门学科最复杂的问题,以及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能够做到这样,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才能在教学中轻松自如,才能使注意力不再只盯在教学内容上,而是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种境界,在知识更新突飞猛进的今天,必须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时时保持知识程度的“新”与“厚”。

教学中,参与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但创造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乃至身心都要全部投入其中。教师创作的`对象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和面对社会、充满个性的学生;创作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灵魂;创作的手法,不像一般艺术那样,集中、提炼与典型化,而是围绕着对学生如何教育和发展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的探求和教学法的加工制作;创作的构想主要体现在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和教学设计之中,要殚思竭虑地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案;创作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巧妙处理,选择合理表达的方式方法。如开讲语的设计、板书的设计、提问的时机、教学高潮的设置、训练的手段等;创作的产品,是遵循教学过程而导向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而这个“产品”的好坏、优劣,则是教学艺术创造性高低的标尺。

创造性与“求异”相关。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要常教常异、常教常新,才能放出创造性的光芒。教学的“求异”,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表现。

教学中甲教师运用某一教学方法可能出效果,而乙教师依样搬用,就不见得出效果。李白《古风》说:“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邻失初步,笑杀邯郸人。”教学不看对象,盲目趋时,一窝蜂地学习某法,就会留下丑女效颦、邯郸学步的笑柄。所以,画家齐白石对学习、模仿他的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道出了艺术创造的真谛。语文教学必须创造,惟有创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开讲艺术,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开讲方法,相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开讲方法;有的老师开讲的方法是从已有的旧知识出发,或引出新知识,或类比求异,或多向钩连,让知识来一个螺旋式的循环往复,使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的老师则用巧设悬念、石破天惊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灶,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带动全篇的教学;也有的老师用激情演说、常识介绍等方法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出巧妙的铺垫,为整篇课文的教学搭桥铺路、蓄势兴波;还有的教师则用伴乐入境、看图说“画”,录相投影、游戏竞赛等导入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开讲艺术,可以让语文课堂生意盎然、多姿多彩。教者“常教常新”,学生“越学越乐”。

一切艺术的产生都来自广阔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培育各种艺术的土壤和温床。语文教学艺术同样来自社会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课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哪里就有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师必须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开拓思路,充实自己,使教学艺术的创造火炬燃烧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通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的同时,又是具有能力、气质、个性的不同个体,因此,每个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向有经验的教师谦虚学习的同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和反思,反复锤炼而得。只有富于创造性的人,才会保持有这种始终如一的积极热情。实施语文的创造性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还包括教学观念的变革。实际上,也只有教学观念的变革,才能导致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提问,敢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在困境中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和忍受现实的模糊性;对学生的辩论、论证、阐述、答问等,应多角度、多侧面去发掘学生的可点拨之处,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启发和鼓励,从而使他们对研究问题更感兴趣,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在大力提倡创新学习的今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因为教师只有以自身创新精神才能感染带动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世纪的人才。为了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努力去探索高中语文的创造性教学吧!

篇7:高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论文

一、认识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

教师作为长文短教的关键引导者,应该明确长文短教的具体内涵,并且进行深人的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完成学习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开展长文短教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怎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等等。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整合,并将知识条理化,提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避免传统语文“满堂灌”教学的种种问题。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长文短教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自主探究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明确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气氛

科学有趣的问题是引起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首先,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究,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方式;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因为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合理地构建教学过程,提出合理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小学、初中时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问:现在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的梦想有所改变。最后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梦想会有所变化,是因什么而改变的呢?这样逐渐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逐渐明白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理想。

另外,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确保长文短教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中的人物个性、事件发展过程等进行细致地分析,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首先,教师应该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从语法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后,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去总结,培养学习的总结能力。这样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法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的训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约束,让学生能够最快地掌握所读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的精妙之处,使其充分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和魅力,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长文短教过程中的精华,从而更好、更科学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

高中教师在开展长文短教教学时,应该站在语文教学的立场找准切人点,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还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从而提高效。

首先,从整体人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较长的文章,教师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略读,然后再大致了解一下是否还有需要深人探究的问题,对出现疑问的`部分在进行精读、分析、探究,最后对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和归纳。

其次,从文章的题目人手。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以此为关键点展开长文短教的教学任务。

最后,从课文中心句人手。很多课文中都有中心句,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中心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人;同时有些课文的中心句还能够呈现出课文的结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直观和清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长文短教教学过程中,找准文章的切人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还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长文短教方法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式和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篇8:高中语文该如何教

1高中语文该如何教

1、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就是自己首先作为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要受学生的欢迎

2、文史不分家,将语文的讲解融化在历史中,而语文中的历史不要求孩子记人物事件时间,对他们而言就跟故事是一样的,所以一个语文老师最好要通历史,还能把历史想说事一样讲出来,而不是只有人物时间之类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以文言文为主,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古文

4、不要总是让他们写一些考试中的作文。作文,以段落描写为主,用最短的话表达最准确就是高分,至于需要什么把那些段落串起来,这个可以放着以后慢慢教

2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叫《我有一个梦想》,讲的是作者的梦想。 同学们有什么梦想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这样能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梦想,在学习课文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学生朗读课文就能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

二、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生整体掌握文章思路后, 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学生对文章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同时,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揣摩作者的感情及语气。

3怎么教好高中语文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4怎样教好高中语文

重视对古文的教学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古文, 如何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精髓呢?

(一)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下面,以古文《劝学》为例来讲解学习的步骤。 我们初次接触一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题目及作者。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读到一些关于文章的中心大意。 《劝学》,顾名思义,是一篇讲述有关学习的古文,知道了文章的中心,会对接下来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理解的作用。 然后是作者。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卿”,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作品就会包含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会便于我们认识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二)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古文与学习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而古文的重难点也就在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不像白话文一样通俗易懂,相反,会有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一词多义字词、特殊句式等。 了解并体会了这些,我们阅读文章便可以算是攻克了多半。 《劝学》“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的“生”通“性”,意为禀赋资质。

通常,通假字的读音也会发生改变,读“xing”,整句的意思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有”通“又”,意为再次,“輮”通“煣”意为使弯曲,整句的意思是: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再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中“博学”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其古义为广泛的学习,今义为学士的渊博;“日”是词类活用词,名词作状语,意为每天;“而”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在本句中作连词,表递进关系,意为而且;“知”为通假字,通“智”,意为智慧,整句意思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在这提到一词多义词“而”,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文中其他“而”的用法吧。 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为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在“吾尝终日而思矣”中也为连词,但表示修饰关系;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为连词,表承接关系,意为“就”.可以看出,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虽然词性相同但意思与用法去截然不同,足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有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本文中的倒装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白话文顺序应为“于蓝取”“于蓝青”. 而且,这句话可以延伸为我们现在运用较广的一个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篇9:高中语文如何教幽默

首先,是性别问题。如果是一位男教师,请保持课堂上微笑滴面孔哦,这也是幽默的基础,语文课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缓也许又带有女性滴柔情,感受的是一种温暖,当然也需要适当的调侃,因为你不能保证学生的想象力在你的范围之内,“微笑”带着你亲和力和你滴莫测,拉近学生的距离而又有神秘未知之感,兴趣问题自此开始,当然女教师就不说了!

其次,是能力问题。已然成为语文教师就不要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职业爱好问题,要做的不断丰富自己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教育知识,这才是你传递知识含量的前提,站在这样一个位置就能做好位置上该做的所有事情!

然后,是有关备课的问题,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这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教学用具,比如:多媒体,利用教具,设计适合课堂的课件,借用一些美丽的相关的图片,也可以是身边的关于学生熟悉而又容易错过的地方的照片,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旁征博引,多讲故事,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当然也有贴近自己的地方,不过这个过程不是限于自己的滔滔不绝,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空间尤为重要,这也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参与。

再者,是思维角度问题,教师应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又可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主要强调的是一个问答的过程及氛围,也并非有问一定要有答,同时,基于年龄之间的差异,真正能和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也很重要,建立自己的个性,才能帮助张扬他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一同发展,不过也要适度吧,呵呵~

篇10:高中语文如何教幽默

1 移时错位、曲解词语法

“移时”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突破时间的限制,把古代事物与现代事物“生拉硬扯”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在讲到古代的人的称谓的时候,我举了个例子,以籍贯来称呼的情况,如清代人称南海康有为为康南海,以后你们见到我们大沥高中的邝卫航校长也可以直接称其为邝大沥了,同学们在笑声中很快就记得了古今对人称谓的一些区别了。比如在讲授蒲松龄的《狼》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句“屠自后断其股”,教师有意识地错解标题,让学生辨析,“断其股”就是把把它的屁股砍掉吗?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古文,闹出笑话。增强学生对“股”字含义的记忆。还有一次我讲到“贻笑大方”这个词语的时候故意说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为人很大方得体,笑眯眯的很有风度,比如,何老师贻笑大方地走进了课室里。同学们有的哑然,有的哄笑,这样曲解词义,故意造出笑话,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之后再引出词语的正确意思,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认识。

2 画蛇添足法

画蛇添足法是指言已说尽,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这样也能产生诙谐的效果。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说到迎春,曹雪芹用了一个比喻“腮凝新荔”来形容他的脸色,红润的脸颊宛如新鲜的荔枝。我在说到这里添加了一句美女之脸:“当然如荔枝肉,不能像荔枝壳。”这么一点,同学们对迎春的印象就更深了。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一课的时候,说到柔石最后身中十弹而牺牲的时候,同学们各个都神情十分凝重,我为了缓和一下气氛,“画蛇添足”地说到,如果是狡猾的敌人,肯定是中了一弹就倒下,或者还没中弹就装死呢,同学们在微笑中稍微缓和了一下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深了对反动派的痛恨。

篇11:高中语文如何教幽默

1.幽默来自大度

教师不是宰相,但也需要宰相的度量。有一次我讲《过秦论》,正当慷慨陈 词感叹历史兴亡之时,七十余学

感叹道:“噢,你用我的时间,帮别人做数学,我折惨了!”学生们都笑起来,该女生便不好意思地停止了作业。

还有一次,全班做作业,一名女生吃榴莲糖,这种糖发出的气味很是难闻,其他学生顿时吵嚷开了。我本来很生气但仍然强忍着,幽了一默:“以后不准携带生化武器进学校了哈!”大度之下,避免了矛盾激发,增添了一点笑声,也显示为人师者的另一种可爱。

2.幽默来自智慧

做诗歌鉴赏练习,选的是一首唐伯虎的诗。时值五月,偏又是下午第一节,学生们大都精神不振,恹恹欲睡。我便先发问道:“这是一首唐伯虎的诗,大家知道唐伯虎最著名的事是什么吗?”众人略显兴趣,答:“唐伯虎点秋香。”又问:“唐伯虎还点过什么香?”众人思索,良久,有一男生脑筋急转弯:“唐伯虎还点过蚊香!”顿时,哄笑声一片——目的达到,瞌睡虫哄走了!

篇12:高中语文如何教幽默

《辞海》的解释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则认为:“幽默是指一种行为的特征,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

笔者认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能够把课上得不沉闷、不枯燥,学生愿学、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就算是有幽默素质了。

幽默来自时尚

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应试是一个“杂家”。这话非常正确。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还要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也应该把握时代气息、了解新时事、知道时尚风向。

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灌水”,意思是说一些废话。考前复习讲作文,讲到有人为了写够字数便在中间的段落胡乱拼凑一通,我说:“有的同学认为阅卷老师主要是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便在中间大肆灌水,这是不行的,万一被发现了,小心封你的ID。”学生们大笑。

篇13:高中语文应如何教

1.要先解决教材这个瓶颈问题

立足“有用”,改革教材,这是中学语法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教材中以附加的形式加入语法知识。在初高中语文教材的后面附加语法知识,分步进行,从初中到高中,逐步将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随文学习语法知识作参考。虽然教师不必进行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但通过不断参考,学生头脑中有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体系。这样做,要比只在高中选修课中呈献给学生更方便,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2.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不能艰深

学习语法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中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理性地学习并运用语言。诸如什么是实词,实词包括哪些,什么是虚词,虚词有哪些,什么是短语,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等这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弄明白,该识记的要识记,这一点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从典型的例句中学习语法。

3.教师要改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大家都知道语法教学费时费力,见效慢,而且理论性强,学生也不爱学,那么评价建议中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无疑给教师不教、学生不学语法知识找到了合理借口,这样做显得过于鼠目寸光。殊不知考的是应用能力,不考你什么是主谓宾,却要你运用语法知识来判断和阅读。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考试目标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语法教学如何实践,关键还在与教师清醒的认识及扎实的基本功。

4.教材是否安排语法知识这是客观原因

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语法知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身上的责任。叶圣陶说过,“语文”一词中,“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不管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课本在编排上应该补充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作为传播中华出色传统文化的执教者更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知识。

2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1.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能力达成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中小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涵泳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瘦”本为病态,是不美的,然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很美,原因何在?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词作以黄花设喻的句子,思考“黄花”形象虽瘦而风姿秀美的特征,便能准确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是多么的风姿秀美、协调雅畅;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即西风乍起,竹帘腾空的环境可以想象出憔悴的女词人与与门外的黄花是多么的相互映照,是多美的富有诗意之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具有盲目性的生态环境,语文学科在高中层面上被学生边缘化,语文被认为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感性,过于重视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也与语文教材过于追求艺术表现上的含蓄性、模糊化和多元化有关。除此之外,还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特征甚至将两者混淆有着极大的关系。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②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③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④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④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⑤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思维提升与发展,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

3浅谈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意。指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李白非常钦佩,做文道:“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从来佳人怀吉土,哪有淑女爱金夫”。有文采的人,往往得到众多红颜的追慕,此不必细表。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批改过你们的入学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正在给你门上课的老师我。

方。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高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篇14:高中语文应如何教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思想,如果教师没有新颖、前卫的教学理念,那么要想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之中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愿望将是非常困难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占用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由教师引领,这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导致很多语文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开展。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挣脱出来,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跟随教学改革的大势加快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利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高新技术的运用是可以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媒体是近些年比较常用的一种的教学手段,无论是在初中或者是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它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动画及语音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当今教育界在积极普及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为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更宽广的学习之窗。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利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等,这都是当代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巧设课堂提问

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开展高效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学习欲望和培养课堂学习氛围的重要方法,当学生面对自身不理解又比较好奇的问题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渴望利用自身所学进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课堂提问开展语文教学,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3]。

篇15:高中语文论文

一、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且两者应该保持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交换观点看法,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要能够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相关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诵,再邀请学生A进行朗诵,提问学生B点评教师和学生A朗诵情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即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进行这篇文章的朗诵,再邀请其他学生来进行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情感意识传达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采用“主动发展”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存在很多教师片面的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简单的对学生进行重复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关于马克思生平的资料,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此篇文章作为范文,举行小规模的演讲比赛,展现学生的朗读风采,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三、开展“开放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要能够体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大框架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开展协同”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将学生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超越书本知识、注重共同发展和开放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走出课本知识,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并能够与其他学科的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堂,逐渐向开放式、协同式发展,推动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能够落实新课标改革的相关措施,就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相关专题 互动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