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咕咕咕姑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咕咕咕姑姑”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言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想的说清楚。

3、知道我们都要爱护鸟类,不能捕捉,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顺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意合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鸟类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说清几幅图的意思,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发挥想象,按情节发展顺序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是怎样想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观察导入

1、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习作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咱们原来的看图说话,谁来回忆一下,看图说话都有哪些要求?

对呀,习作训练只是在看图说话看清图意,说清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把图画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节课,咱们的目标就是要看懂图,说清图。

2、出示三幅图打乱次序的图,请学生上台根据理解重新摆图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3、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我要找妈妈”这个故事

二、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上哪两幅图画的内容差不多?(一、三两幅)它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图一、小钢抓鸟逗鸟,图三、放鸟)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

是啊,小钢好不容易捉来的小鸟玩,为什么最后却放了呢?图中有哪一幅图解释了这个原因?(图二)

2、观察画面2,图上有哪些人,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练说之间,咱们先来看一出哑剧。

?br />

篇2:《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

《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模板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语言训练方面,重点是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难点: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进行合理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知道要爱护小鸟。

训练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三幅放大挂图,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盒,小黑板一块,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看图习作训练,要求我们看懂图意,并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段话写通顺。

板书课题:“我要找妈妈”,齐读后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初次看图,整体感受,了解大意。

出示三幅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三幅图都有谁?

他开始怎样玩小鸟?后来把小鸟怎么样了?

2.逐幅看图,讲述图意。

(1)指导观察第1幅图画:

①图上画着谁?他在于什么?

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缚、拍、叫。

(一只羽毛丰满没受过伤的小乌一般是很难捉到的,因此可以推想这只乌或许是太小了,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小心从鸟窝里掉下来,还来不及飞走,就被小钢捉住了;或许这只鸟被人用鸟弹打中,疼痛难忍,就掉下来了,小钢趁机把它逮住了。从小钢玩小鸟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可以想象小钢对这只小鸟是很喜欢的,他觉得挺好玩。)

②看着图把第l幅图的内容讲得联贯、通顺。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口述,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2)指导观察第2幅图画:

①小钢在玩鸟时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画面上看,他看到一位民警叔叔手中拉着一个正在哭的小女孩。小女孩为什么哭泣?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什么关系?他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三幅图和题目“我要找妈妈”展开合理想象:第三幅图上画着小钢把他喜爱的小鸟放了,可见小钢放小乌与听到看到的这件事有关。从题目“我要找妈妈”可想象这个小女孩也许是和妈妈一起在大街上走,不留神与妈妈走散了,找不到妈妈,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民警叔叔看见了,就跑过去带她找妈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不相识的,由此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女孩说的话一定是哄劝小女孩不要哭,答应帮她找妈妈之类的内容了。

小钢看到小女孩找妈妈时着急的样子,听到她伤心的哭声,这时他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②看图口述第2幅图意。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评议。最后同桌互说。

(3)指导重点观察第3幅图画:

①当小钢听到小女孩喊”我要找妈妈”这句话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小钢放小鸟时可能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会怎样回答呢?

指名回答。自由练说第3幅图图意。最后大面积指名口述。

师生评议。

三、回归整体,系统述说故事内容。

l。先逐幅口述图意,对那些用词恰当、说得具体的同学及时鼓励,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2.把三幅图连起来说通顺,注意图与图之间意思的`衔接。

(小黑板出示:下面的词供你选用:有一天忽然仿佛听见想到这里)

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说。

再指名口述,鼓励优秀生把图意说具体。并把说得较好的用录音机录下来。

最后同桌互说,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第二课时

一、目标、复习诱导。

这堂课,我们要把上堂课看图说话的内容写下来。复习上堂课学习的图画内容。出示三幅图。

1.自由准备。

2.仔细看图2和图3,按小钢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最后怎么做的顺序说几句通顺的话。

3.把三幅图连起来轻声讲一遍。

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二、尝试习作,随机指导。

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题目、书写格式,并选择典型的习作做上记号,为评议作准备。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1.投影写得不好的典型习作(主要是句子写得不够通顺、

图与图之间衔接不够自然的习作)1~2篇,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来评议修改。

(出示评议修改要求:a、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b.是否适当地选用了图与图之间衔接的词?语句是否通顺?c.是否有错别字及漏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投影词句通顺、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的习作l一2篇,师生评议。

四、自我修改,完成习作。

1.根据要求自己修改习作。

2,誊抄。(强调把字写工整,标点占一格,写在格子的左下方。每行第一格不写标点,应点在前一行最后。)

篇3:《我要找妈妈》的教学设计

《我要找妈妈》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次看图写话训练。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了三幅图。训练重点与第一单元不同。重点是观察第3幅图,启发想象图画中主要人物小钢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重点:在语言训练方面,重点是要求把句子写通顺。

难点: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进行合理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知道要爱护小鸟。

训练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三幅放大挂图,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盒,小黑板一块,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看图习作训练,要求我们看懂图意,并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段话写通顺。

板书课题:我要找妈妈,齐读后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初次看图,整体感受,了解大意。

出示三幅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三幅图都有谁?

他开始怎样玩小鸟?后来把小鸟怎么样了?

2.逐幅看图,讲述图意。

(1)指导观察第1幅图画:

①图上画着谁?他在于什么?

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缚、拍、叫。

(一只羽毛丰满没受过伤的小乌一般是很难捉到的,因此可以推想这只乌或许是太小了,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小心从鸟窝里掉下来,还来不及飞走,就被小钢捉住了;或许这只鸟被人用鸟弹打中,疼痛难忍,就掉下来了,小钢趁机把它逮住了。从小钢玩小鸟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可以想象小钢对这只小鸟是很喜欢的,他觉得挺好玩。)

②看着图把第l幅图的内容讲得联贯、通顺。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口述,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2)指导观察第2幅图画:

①小钢在玩鸟时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画面上看,他看到一位民警叔叔手中拉着一个正在哭的小女孩。小女孩为什么哭泣?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什么关系?他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三幅图和题目我要找妈妈展开合理想象:第三幅图上画着小钢把他喜爱的小鸟放了,可见小钢放小乌与听到看到的这件事有关。从题目我要找妈妈可想象这个小女孩也许是和妈妈一起在大街上走,不留神与妈妈走散了,找不到妈妈,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民警叔叔看见了,就跑过去带她找妈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小女孩是不相识的,由此又可以想象民警叔叔与女孩说的话一定是哄劝小女孩不要哭,答应帮她找妈妈之类的内容了。

小钢看到小女孩找妈妈时着急的样子,听到她伤心的哭声,这时他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②看图口述第2幅图意。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评议。最后同桌互说。

(3)指导重点观察第3幅图画:

①当小钢听到小女孩喊我要找妈妈这句话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小钢放小鸟时可能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会怎样回答呢?

指名回答。自由练说第3幅图图意。最后大面积指名口述。

师生评议。

三、回归整体,系统述说故事内容。

l。先逐幅口述图意,对那些用词恰当、说得具体的同学及时鼓励,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2.把三幅图连起来说通顺,注意图与图之间意思的衔接。

(小黑板出示:下面的词供你选用:有一天忽然仿佛听见想到这里)

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说。

再指名口述,鼓励优秀生把图意说具体。并把说得较好的用录音机录下来。

最后同桌互说,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第二课时

一、目标、复习诱导。

这堂课,我们要把上堂课看图说话的内容写下来。复习上堂课学习的图画内容。出示三幅图。

1.自由准备。

2.仔细看图2和图3,按小钢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最后怎么做的'顺序说几句通顺的话。

3.把三幅图连起来轻声讲一遍。

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二、尝试习作,随机指导。

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注意作文的题目、书写格式,并选择典型的习作做上记号,为评议作准备。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1.投影写得不好的典型习作(主要是句子写得不够通顺、

图与图之间衔接不够自然的习作)1~2篇,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来评议修改。

(出示评议修改要求:a、是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b.是否适当地选用了图与图之间衔接的词?语句是否通顺?c.是否有错别字及漏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投影词句通顺、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的习作l一2篇,师生评议。

四、自我修改,完成习作。

1.根据要求自己修改习作。

2,誊抄。(强调把字写工整,标点占一格,写在格子的左下方。每行第一格不写标点,应点在前一行最后。)

篇4:课文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

课文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次看图写话训练,安排了三幅图。在三幅图中重点是观察第2、3幅图,启发想象图画中主要人物小钢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在语言训练方面,着重于把句子写通顺。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通顺的话。

2.知道要爱护小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

2.能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整体把握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讨论,指导学生能逐幅看图说清楚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提示学法。

今天的习作训练课是看图写话。看图写话的一般步骤是看、想、说、写。看是指看清楚画面,了解画面主要内容;想是指根据图上事物间的联系,仔细想想图意;说是指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写是指把说过的内容写成文章。

2.初次看图,整体感知。

(1)三幅图编上序号。

(2)图中有哪些人?三幅图中都有谁?

(3)他开始干什么?后来又把小鸟怎样了?

(4)连起来说一说。

3.仔细看图,说清图意。

(1)看第一幅图。

①小钢怎么会有一只乌的?

②小钢怎么做的?

③小钢玩得怎么样,(从动作、神态上观察)

④小鸟怎么样?(从动作、神态上观察)

⑤连起来说一说。

(2)带着问题看第2、3幅图,同桌讨论:

①小钢玩鸟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小钢想到了什么?

③最后,小钢怎么做的?

④同桌互说上述内容。

⑤指名连起来说。

4.看看图画,整体练说。

先各自练说,再指名说,注意及时讲评。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明白小钢会怎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2.看图说话。

3.写出短文。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审题。

(1)出示课题。

(2)“我要找妈妈”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3)小钢听了这句活会怎么想?

2.启发想象。

(1)逐幅看图,逐幅说说小钢会怎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想。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小钢是怎样想的?

(4)结合第1课时观察结果,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按事情发展顺序说清楚。

3.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教师巡回指导。

4.简要讲评。

篇5:我要找妈妈

安徽省界首市  回民小学 三(一)班  张旭

有一天小军出去玩,在玩的路上。他看见一只小鸟,就把它捉住。并且用细I拴住小鸟的.一只脚,就高兴地牵着绳子头。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哭着喊:“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于是,小军就跑到电话亭打“110”。不一会儿,警察叔叔就来了,小军把事情告诉了警察,警察带着小女孩走了。

小军就想:小女孩要找妈妈,难道小鸟没有妈妈,于是,小军把小鸟放了。小鸟唱着歌快乐的飞走了,好像在说:“xx你!小朋友!”

投稿:-10-12 15:49:07

篇6:我要找妈妈

我要找妈妈

我要找妈妈正文:

我要找妈妈 浙江省萧山区  人民路小学三年级 三年级(3)班  王晨逸    星期天,小钢在家里做作业,忽然,一只麻雀从窗子里飞进了他的房间。小钢生怕小鸟跑了,赶紧把门窗都关好。小鸟无处可逃,躲在了一个角落里。小钢想:嘻嘻,看你往哪里逃。他一下子就把小鸟捉住了。    小钢从书包里拿出一根绳子,绑在小鸟的脚上,高高兴兴地跑向楼下的公园。小钢在公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小钢连蹦带跳地跑到马路边上去玩了。他看见马路上有个小妹妹在警察叔叔的身边哭着,一边哭一边还伤心地说着:“呜……呜……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原来她和妈妈走散了呢!这时,小钢耳边似乎传来鸟妈妈寻找孩子的着急的叫声.小钢想:小鸟找不到妈妈,一定也会很伤心的`!他看到小鸟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还不时唧唧喳喳叫着,好像在伤心地哭着。他赶紧把小鸟给放了,小鸟飞了起来,又转过头,绕着小钢飞了好几圈,似乎是感谢他呢!指导教师:单利华简评: 小作者在这一篇看图写话中能进行仔细地观察,对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准确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文中,小作者还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的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并且从中揭示了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真理.投稿:2005-10-15 21:24:16

篇7:《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

《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语言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想的说清楚。

3、知道我们都要爱护鸟类,不能捕捉,伤害他们。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通顺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图意合理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鸟类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说清几幅图的意思,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发挥想象,按情节发展顺序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心里是怎样想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观察导入

1、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每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习作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咱们原来的看图说话,谁来回忆一下,看图说话都有哪些要求?

对呀,习作训练只是在看图说话看清图意,说清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把图画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节课,咱们的目标就是要看懂图,说清图。

2、出示三幅图打乱次序的图,请学生上台根据理解重新摆图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

3、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我要找妈妈这个故事

二、仔细观察,想象说话

1、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上哪两幅图画的内容差不多?(一、三两幅)它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图一、小钢抓鸟逗鸟,图三、放鸟)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

是啊,小钢好不容易捉来的'小鸟玩,为什么最后却放了呢?图中有哪一幅图解释了这个原因?(图二)

2、观察画面2,图上有哪些人,猜想一下他们在干什么?在练说之间,咱们先来看一出哑剧。

镜头一:小钢拽着小鸟出场,很开心的样子,但突然停住了脚步。

镜头二:哭鼻子的小姑娘出场,擦擦眼泪四处张望。

镜头三:民警叔叔上前询问,小姑娘比划着找妈妈,民警叔叔亲切地指着前方,小姑娘破涕为笑,与民警叔叔一起走。

镜头四:小钢看看手中的鸟,沉思片刻,将它放走。

1、哑剧看完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小钢放走小鸟了吗?(看图二进行讨论)

引:看来大家都挺聪明的,都看懂了这个哑剧,要是咱们能给这个哑剧配音,那你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配音练说,教师提供提示:

⑴小钢捉到了一只小鸟,他怎么做,心情怎么样?

⑵在玩鸟的时候,他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小姑娘找不到妈妈时,表情怎样,心情这样?会怎么说?

⑷警察叔叔是如何帮助小姑娘的?

⑸看到这一切,小钢的心里怎么想?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最后他怎么做

2、学生上台练说,集体议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图意,将三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并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进行了配音表演,老师发现大家配合说得都不错的。那你能抓选其中一幅将三幅图来说一说吗?语句通顺连贯。

请三个同学分别叙述三幅图。

你能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独立习作

出示上节可的相关提示。

三、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篇8:我要找妈妈作文

我要找妈妈

浙江省绍兴 柯岩街道项里完小三(1)班 蔡晨璐    有一天,小刚在路边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鸟,这只小鸟长着金色的嘴巴,五颜六色的羽毛,漂亮极了。小刚越看越喜欢,就找了一根绳子,系在小鸟的脚上。他边跑边把小鸟抛向空中,说:“小鸟飞吧,飞吧!”小鸟刚展翅飞翔,小刚一拉绳子,小鸟又回到他手上,

小鸟叽叽喳喳地,好像在说:“放开我,放开我!”可小刚一点也不理会,玩得开心极了。

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小刚循声跑去,看见一个小

小刚想:小妹妹找不到妈妈,好可怜啊!小刚看了看小妹妹,又看了看小鸟,想:小鸟刚才不停地叫,是不是也在喊“妈妈”。小刚小心翼翼地解开小鸟脚上的绳子,说:“小鸟飞吧,飞吧!”

指导教师:吴龙娟

从小作者两次说:“小鸟飞吧,飞吧!”看出小作者的转变,深化了主题“找妈妈。”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9:我要找妈妈作文

有一天,小刚在路边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鸟。这只小鸟长着金色的嘴巴,五颜六色的羽毛,漂亮极了。小刚越看越喜欢,就找了一根绳子,系在小鸟的脚上。他边跑边把小鸟抛向空中,说:“小鸟飞吧,飞吧!”小鸟刚展翅飞翔,小刚一拉绳子,小鸟又回到他手上。小鸟叽叽喳喳地,好像在说:“放开我,放开我!”可小刚一点也不理会,玩得开心极了。

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小刚循声跑去,看见一个小妹妹在哭。正巧,一位民警叔叔路过。他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小妹妹擦着眼泪,伤心地说:“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

小刚想:小妹妹找不到妈妈,好可怜啊!小刚看了看小妹妹,又看了看小鸟,想:小鸟刚才不停地叫,是不是也在喊“妈妈”。小刚小心翼翼地解开小鸟脚上的绳子,说:“小鸟飞吧,飞吧!”

篇10: 我要找妈妈作文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刚在绿油油的草地看见了一只可爱的小鸟,他悄悄地扑了过去,好不容易把它捉住。他又拿了一根绳子把小鸟的腿绑住,一边跑,一边玩小鸟。

玩着,玩着,小刚突然听到一位小妹妹的哭泣声,他转过身看见马路上一位迷路的小妹妹正拉着警察叔叔的手,哭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警察叔叔关心地说:“别急,别急,小妹妹,我一定会帮你找到妈妈的。”小刚看见了,心一下子紧了起来:小妹妹不见了她妈妈这么着急,小鸟不见了妈妈也不是一样会着急吗?这时,小刚手上的小鸟“吱吱”地叫个不停,好象在说:“我也要妈妈,我也要妈妈!”小刚轻轻地抚摸着小鸟,说:“对不起,小鸟,我马上放了你,让你去找你的妈妈。”

小刚把绑在小鸟腿上的绳子小心地解开,轻轻拍拍小鸟,说:“飞吧,飞吧!去找妈妈,去找幸福吧!”小鸟抖了抖翅膀欢快地飞向天空,它不时地回头,向小刚致谢:谢谢你,谢谢……

篇11: 我要找妈妈作文

一天,丁丁出门去玩。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被弹弓打伤的小鸟正躺在地上。丁丁见了心中万分高兴,便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一把将小鸟捉住,又找来一根绳子,把小鸟的脚绑住,然后将绳子乎上乎下地拉着,这样小鸟也乎上乎下地飞了起来。

正当丁丁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听见呜呜的哭声。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位小妹妹在伤心的哭,身边正有一位警察叔叔在问她家的'地址呢,她大概是上街和妈妈走失了吧!

丁丁突然想了起来,对呀!刚才被我抓住的那只小鸟,一定会很想念妈妈的,如果换做我,我一定会大哭一场吧。丁丁看了看小鸟,它正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在说:“我要回家。”

丁丁看了,便忍痛割爱,小心翼翼地把小鸟脚上的绳子解开,把它放回了大自然。

小鸟在丁丁的头上盘旋了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丁丁看着小鸟远去的背影,甜甜地笑了。

篇12: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灰、迎”等生字;初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2、过程和方法:通过看图片、分角色表演、动手画一画、小组互帮互助等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它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它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应用所学词语。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猜谜导入,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

2、展示图片、范读

3、指导阅读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互相帮助解决部分不熟悉的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

指名读课文,重点是生字的字音。

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说一说你的图画,看谁做得好。

4、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培养合作的学习态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培养。

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竞争才有效率,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展示一叠小蝌蚪形状卡片,生字隐藏其中。

2、检查掌握情况。

(1)、齐读。

(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

(3)、开火车抽查。

(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5)送生字回家。

3谁能看着图片,把小蝌蚪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形式多样的读词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记忆锻炼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书写练习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3、鼓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学生活动

1、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看老师板书,学生同时说笔画名称,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2、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

3、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好在哪儿,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差在哪儿。

4、生字找朋友(组词)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习的巩固。

互评互议,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知识乐园

1、读拼音填汉字

jiě mèi nǎ lǐ hé biān jiè wèn

2、 填上合适的词

( )的肚皮

( )的衣裳

( )的尾巴

( )的脑袋

( )的身子

( )的眼睛

( )地游来游去

3、排列顺序

(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六、我的收获

从以下几方面小结:

1、青蛙是小蝌蚪变成的,都是益虫,我们应该爱护它们,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

2、生字记住了哪些。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略)

篇1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⑵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⑶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⑵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⑷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师: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⑹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⑶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⑸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篇14:《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

篇15: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自由读第二、三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弄清上蝌蚪的变化,和从鲤鱼阿姨和乌龟妈妈那里知道了什么?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练习填一填。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篇16:《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当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当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篇17:《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 “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

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场面。

相关专题 要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