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春夏秋冬》的教学设计

微醺怪兽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微醺怪兽”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课文《春夏秋冬》的教学设计(共14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课文《春夏秋冬》的教学设计

课文《春夏秋冬》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流。

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愿意和老师一同去逛商场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商场体育用品专柜)

师:瞧,这是文具专柜,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一个篮球50元,每副羽毛球拍20元。

(课件出示:2个篮球和2副羽毛球,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课件出示的同时):老师想买2个篮球和2副羽毛球拍,一共要付多少元?

生1:(50+20)×2

(生说的同时师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算买1个篮球和1副羽毛球拍共多少元,再算一共要付多少元。

(生口述计算过程师板书)

师:先算(手比划),再算(手比划)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50×2+20×2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2:先算篮球和羽毛球拍各多少元,再算一共要付多少元。

(生口述计算过程师板书)

二、引导参与,探究规律

师(边比划边说):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能求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它们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都是(140元),所以这两个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擦掉计算过程,用等号将两个算式连起来)

(50+20)×2=50×2+20×2

师:哪位同学给咱们读一读。

(生1读)

师:可以,声音响亮一点就更好了。

(生2读)

师:真好!

(学生读时,师比划)

师:咱们逛着逛着,就到了服装区。

(课件出示服装区场景)

(出示条件和问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能帮营业员阿姨算一算吗?

生:能。

师:写下来。

(学生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列式:(65+45)×265×2+45×2)

师:最后算出是(550元),那这两个算式能写成一个等式吗?怎么写?

(写成等式)

师:请你读一读。现在黄老师写一道像上面这样的算式 (4+2)×25(师边说边写)你能写出它右边的算式吗?

(学生上来写,判断结果是否相等,用等号连接,组成等式)

师:谁能写一道像右边这样的算式?左边呢?

(学生上来写)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出来吗?

生:能。

师:试着写一写。

(写好后,2名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的同桌互查)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可以写很多很多(点上省略号)

仔细观察这几组等式,你能有所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先在小组里交流。(小组交流)

师:如果有字母a、b、c表示三个数,这个规律怎么写?

(一学生上来写,其余在下面写)

其实,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是一种新的运算律(板书),回忆一下,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运算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三、巩固算法,深化提高:

1、师:咱们这又是逛商场又是解决问题,瞧,谁在一旁犯愁呢?帮帮它好吗?数学书55页的第一题帮忙填上。

(填好后上来交流)

2、火眼金睛

横着看,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相同的在( )里画“√”,不同的画“×”。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50-20)×250 ×2 - 20×2()

校对时点评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50-20)×250 ×2 - 20×2

3、大显身手

在每组两道算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进行计算。

交流时问学生:为什么不选这一题

4、第55页想想做做第5题

三个问题逐题出示

5、游戏

师:下面咱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名字叫找朋友。(课件出示动画图片),每个人的抽屉里都有一道算式,结果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师先示范)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有收获跟老师一起分享分享吧!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写个交流笔记,方便跟老师的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

篇2: 课文《春夏秋冬》教学反思

《春夏秋冬》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于此同时,不足之处就是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我应该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才能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篇3: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 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 青山 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扩展阅读】关于春夏秋冬的句子

1、过冬了,惟有松树不怕寒冷冰雪,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刻刺耳的呼啸。

2、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3、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4、赤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5、天是那样地蓝。日光是那样地明媚。蓟草在飞上飞下,似乎是被秋风熏醉了。炎热只剩下余威,毕竟使人感到气爽惬意了。

6、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7、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炎热下弯着腰,低着头。

8、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9、夏:遍体如焚的大地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10、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哩的土冒煳

11、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12、阳春三月,江南正是莺飞草长,柳绿花红的美好季节。

13、初夏的早晨,东涌村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太阳没有出来,珠江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木棉花开过了,桃花开过了,雪豆花和各种色泽的菜花,都开过了,东涌村外的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意。

14、春: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15、夏天是慵懒惬意的,鸟语花香,偶尔的阵雨带来难得的凉爽,大多数时候,火辣的太阳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16、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而变成枯黄,使一片原野顿换了一副面目。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17、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18、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19、秋: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20、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21、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22、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23、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在夜空里飞舞,吹打着树叶,发出尖厉的叫声,时令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

24、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可是有一点发燥。

25、入了秋之后,天气日冷一日。枯树上两三片黄叶,还在朔风中颤抖着,挣扎着。

26、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7、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28、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29、夏: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30、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31、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32、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33、冬: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了。

34、冬天是凛冽的,是萧索的,单调的灰色覆盖了一切,动物们也都长眠了,只有期待纷扬的大雪带来一些纯洁的愿望。

35、春光明媚,高高的白杨树,绽出嫩绿小叶,亭亭的宝塔松泛出一片新绿,柔软的柳条随风拂动着、

36、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37、秋:秋天是一种廓然空阔的心绪,秋天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

38、秋天,斑斓的,果实累累的,高调又安静的金色,黄色调慢慢取代了上一季的五彩。

39、冬:冬天的风,是个爱吹口哨的淘气的小男孩儿。他一会儿吹到东,一会儿跑到西,他到了哪儿,哪儿就会活跃起来。冬天的风,特别爱跟人开玩笑。小棕熊特别怕冷,一到冷天他就钻在家里烤火炉。冬天的风使劲儿地拍打他的窗户,催他到外面做游戏打雪仗。

40、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41、冬天来,大雪覆盖,世界一片洁白,饱览高寒地区的风尘,可滑雪,可打猎。

42、春:田野上,麦苗反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

43、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44、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45、冬天,北风怒吼。天阴地冻,只见寒鸦乱飞,声声凄惨。

46、春天来了,冰消雪融。草地绿了。树木葱茏了,河水流动得也快了。

47、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48、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49、秋天一到,风便顺着西方向东方吹。犀利的风,从树枝里刷过去,半青半黄的叶子便纷纷飘落。

50、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银白色的一片孕育着来年的又一轮回。

篇4:《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和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短句。

3.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

4.通过多媒体以及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爱护周围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爱护周围环境。

【教学难点】

理解“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与“四季”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语文课上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

生:知道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生:认识了好多生字。

……

师:有的小朋友说认识了好多生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否还能读准这些字音。(出示课件:会认生字)

生:齐读。

师:指名朗读,再领读,最后齐读。

师:每个字宝宝后面都有两个小括号,老师给每个字宝宝都组了两个词语,一会儿老师展示给大家。先请小朋友给字宝宝说两个词语,看看跟老师的是否一样。

调动学生组词练习的积极性。

二、进入识字写字教学。

1.学生组词认真、正确,表扬个别表现好的学生。

2.指出“降”是多音字,初步了解一个字多个读音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3.出示会认字中的形近字,指导学生辨认。(可做考眼力的游戏让学生辨认,如: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在图片中找到字形相似的字)

吹——次——欢 飘——漂——瓢 池——地——他

(出示课件)

4.写字教学。

师:春风轻轻一吹,柳树绿了,桃花开了,青蛙也睡醒了。那么“春风”两个字怎么写呢?小朋友们举起你的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我们先写“春”,再写“风”。

师:“春”字好难写,笔画横可真多。小朋友们,书写“春”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第二笔的横是短横。

生:写“春”的下半部分的时候,应该按照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写。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一会儿我们比比看谁写得最漂亮。

(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春”的写法)小朋友们组词说句子。

师:注意“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时要清楚“风”的第四画是“点”,不是“捺”。

师:指导书写,同时让学生给“风”组词,说句子。我们学了两个生字,大家掌握得非常棒,有没有信心把剩下的5个字学会呢?

生:(齐)有。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声音响亮干脆。那么老师又来新主意了,大家说说这些汉字哪个字最难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难写的字。(出示课件)

生:“入”只有两画,和“人”特别像。

师:对,但是不能把“入”写成“人”,“入”的第二画高于第一画。(板书示范)小朋友们组词,说句子。

生:“雪”字是上下结构。

生:“雪”字上面是“雨”下面是“倒山”。

生:不对,上面是“雨字头”。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雪”这个字需要注意不要把“雨字头”写成“雨”。(板书示范)小朋友们组词,说句子。

5.重点指导“入”“雪”“飞”的写法。

6.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让学生仿写,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练习效果。

1.教师检查学生写字是否规范,指出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2.听写本文出现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例如:春风、冬雪、山花、飞鸟、出入。

四、巩固识字。

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自编儿歌,指名阅读。

春风吹,池草青,

夏雨落,山花红,

秋霜降,游鱼醒,

冬雪飘,鸟入巢。

四季风景真美好,

爱护环境人人夸。

五、听音乐,欣赏《四季歌》,让学生感受四季美景,升华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1 春夏秋冬

注意:风、雪、飞、入的写法

篇5:《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并理解其意思。

3、了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韵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短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4)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

三、认读短语,巩固识字

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吹”是翘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读准确。

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4、学生再读短语,结合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

5、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6、师小结: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填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相机再出示这四个要求会认的汉字卡片,全班齐读。

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8、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这四个短语。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春、风、冬、雪,指名生再次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春”字的撇画和捺画要舒展;“风”字是半包围结构,外框空间要大一些;“冬”字下面的两点要居竖中线上,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略宽,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才好看。

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

5、师巡视指导,强调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时光老人的四个孩子,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汉字朋友,收获可真多呀!

篇6: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认识8个字。通过田字格和已有的写字方法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师范读、生生对读等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3、学情分析

《春夏秋冬》本课开始时由四个季节的不同事物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对春夏秋冬比较熟悉,配上漂亮的插图,能很快融入课文的氛围中。

4、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规范、端正正确书写“春、风”等7个生字。

2.通过领读、自读等朗读形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评价任务

1、结合动作识记、换偏旁识字等方法,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领读、自读等朗读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谈话揭题,学习“春”、冬”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说说你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出示:春夏秋冬。

2.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3.书写“春、冬”二字。

4.齐读四季的名称。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2.重点关注“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四、布置作业

篇7: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课型】写字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春、风、花、入、冬、雪、飞”七个字。

2.认识并正确书写横斜钩,了解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春、风、花、入、冬、雪、飞”七个字。

2.正确书写横斜钩,了解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横斜钩的写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书写姿势

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分类,汇报。

春、风、花、入、冬、雪、飞

同学们看一下这7个字,你们能不能根据特点把他们分一下类。

1.春冬都有撇捺,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风飞都有横斜钩。

3.花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4.入独体字。

三、学写“春冬”

春:三个横画与“三”类似,最后两笔与“人”类似。撇先起笔向下再向左下方撇出,捺要写得舒展。书写“春”时,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日”形窄,向上靠拢。

冬:注意上面的折文,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撇,书写时,上撇短小,下撇和捺要写长,舒展开。“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练习。

组词练习,春天,春风,冬天、冬雪。

四、学写“飞风”

1.认识横斜钩

横斜钩写法:先写横,再折向下方写一条弧线,写到弧线的末端稍微停顿,再向上轻快的钩出。收笔出尖。

2.学写“飞”

飞:第一笔为“横斜钩”,横略向上倾斜,斜钩长度是横的2倍,斜钩写成圆弧状,钩带尖,向上,斜要压在竖中线上。小撇在右上格,收笔在中心点上。最后一笔为点,在中心点起笔。

3.学写“风”

风:写好“风”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

老师边点拨边范写:第一笔撇,第二笔关键,不要过窄或过宽,要注意“横斜钩”的写法,“撇”尖与“横斜钩”的钩底持平,都朝外略斜,最后一笔是大点,要写得稍长些。重点强调最后一笔不是捺,是长点。

4.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练习。

5.组词练习,大风,春风,飞鸟,飞机。

五、学写“花雪”

花:草字头要写得扁一些“艹”的横不宜太长,两个小竖要写的短,略向里斜。右下竖弯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横钩的横决定整个字的宽度,要写得长一些。注意雨字头的书写变化,第二笔竖变为点,第三笔横折钩变为横钩,第四笔竖变短。

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练习。

组词练习,雪花、开花、下雪、大雪。

六、学写“入”

入:书写时,撇、捺要舒展,撇低捺高,捺的起笔要微微往下压,与撇相碰。收笔要在一条横线上。

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练习。

组词练习,出入、入口、入门、入冬。

七、再练写

将自己刚才没写好的字,在练习本上再认真的写一写。

八、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度过了一节愉快的写字课。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希望同学们能够每天开开心心写字,快快乐乐学习。

【教学反思】略

篇8: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教学难点: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春、冬”

1.说说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出示词语:春、夏、秋、冬。

2.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3.书写“春、冬”二字。

(1)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2)老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再写一个‘旧”字,贴住撇,不碰捺。

(3)学生练习书写。

(4)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写。

4.齐读四季的名称。

设计意图:要求书写的字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课题中就有两个要求写的汉字,在导入课题时就进行书写指导,时机恰当。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

1.出示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引导说话:春天(秋天、夏天、冬天)……

2.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

3.正音:请学生读词语,教师根据学情差异,指导生字读音。其中“风、霜”的读音重点正音。

4.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自由读―指名读一一领读―齐读)

5.认识秋霜。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见过的“霜”是怎么样的?

(2)呈现画面,教师小结: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一一霜。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3)观察“霜”字,识记字形,认识“雨字头”。

(4)小结: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一一“秋霜”。

(5)出现词卡,复现词语,巩固读音。

设计意图: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先联系生活所见交流,再借助图片简介,可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同时结合汉字字形教学,使形义结合,便于学生掌握生字。

三、动作演示,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出示短语,采取多种形式读词正音。(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一齐读)

2.圈画动词,引导学生发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来到人们身边的方式。(交流:吹、落、降、飘)

3.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吹、落、降、飘。

引导学生交流是怎么记住这四个生字的。

(1)识记“吹”字。结合动作发现:吹要用上口。

(2)识记“落”字。结合动作,发现夏雨是从天上掉下来。(指名读―齐读)

(3)识记“降”字。认识“双耳旁”。结合动作,发现和“落”字的意思相近。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指名读一一齐读)

(4)识记“飘”字。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发现雪轻轻柔柔

的,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凸显“风字旁”)。

4.读读四个生字,请学生将这四个生字宝宝,送到正确的词语中:

雪花飘春风吹?秋霜降??夏雨落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教学,突出难点。借助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义结合。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生:春风吹。

师:什么落?生:夏雨落。

师:什么降?生:秋霜降。

师:什么飘?生:冬雪飘。

男生,女生问答读。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课间操结合起来,既复习了课文内容,又帮助学生缓解了紧张的学习。问答式的合作读,揭示了短语的结构,渗透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巩固练习,学习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吹、落、霜、降、飘。

2.书写生字。

(1)教学“雪”字书写:观察“雪”字。比较“雨”和“雪”,交流发现。重点观察:“雨”字变成“雨字头”后的变化。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3)学生书写反馈,评议交流。

篇9:《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

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四季的词语。

体会四季景色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词意。

课前预习:

1)读词语

2)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词识字:

1、出示文中四季图。

(1)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二)借助偏旁识字:霜和雪

(1)交流:生活中大家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3)相机识记生字“霜、雪”。认识部首“雨字头”,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生字?

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三)读词解词识字: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

(四)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语,相互正音。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五)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换偏旁法:如“雪—霜”比较识记法:如“入—人”加一加:如“洛—落、票—飘”

通过形象演变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

五、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池青草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复习生字:

1、做游戏:我读你指。

2、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

3、给生字组词。

4、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三、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四、课堂检测:

篇10: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

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有效的引导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8个生字。认识新偏旁雨字头和耳刀旁。

2、初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四季中大自然及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心底里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四季的美好,和四季的特点。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策略

教学本课应该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请到了教室里,请看他们来了(出示图片)

2、你们喜欢四季吗?你最喜欢那个季节?

3、欣赏课文朗读。

学生欣赏图片

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

生听范读

利用挂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为进入新课学习储备必须的情感因素。

二、初读课文识字、合作探究解疑破疑

1、请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展示学习成果,认读生字

3、提示学习生字过程中,互相给出提示,提示认读多音字。

4、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字卡片。

5、指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板书

6、学习新偏旁:雨字头。

7、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霜雪这两种生按提示朗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

指名读、开火车读

生交流自然现象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交给学生识字方法,积累学习更多的生字。

自然现象吗?

8、认识更多带有雨字头的生字。

9、雨字头生字的书写,教师范写生字。

10、请找出词组中表示动作的词。

11、认识新的偏旁耳刀旁。

学生认读学生书空学生认读生字

四、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1、读中体会练习朗读。

2、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这些动词?

3、让我们把这些动词加上动作来读一

读,教师指导朗读。

4、教师做示范朗读,师生共读。

5、请同学们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6、谁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

7、再次仔细观察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

8、下面请小组合作读一读,读准字音,小组相互正音。

学生展示生练习朗读

仔细观察图片

再次仔细观察

小组合作朗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实践提升

形成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朗读。(加上动作朗读)

3、给同学们增加难度根据插图和板书,加上动作试着背诵课文。

师生共读

生背诵课文

有的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主导训练。通过让学生模仿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堂总结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

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四个季节的

自然现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好好的感受四季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吧!

生交流学习收获

八、板书设计

识字1、春夏秋冬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九、教学反思

篇11: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青草、红花、游鱼”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春天的特征。

3.学会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引入情境

1.出示儿歌,引入课文。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

3.跟老师读一读,背一背刚才的儿歌。

二、看图识词,感知春天

1.同学们,现在是春天了。你们发现春天都有哪些变化吗?(学生举手回答)

2.出示课文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再来说一说刚刚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本中的词语: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3.教师引导学生读词语,让学生找出词语中的生字。

(游、池、花、飞、入)

4.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着重引导学生记忆“花、飞、入”三个生字。

5.指导学生齐读词语,点名读词语,举手读词语。

6.词语读熟后,教师讲解词语所表示的春天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现象,并让学生再次说一说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说说他们眼中的春天。

三、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出几个春天出现的事物。

如:燕子、草芽

2.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

3.请用“花”字组几个词语。

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霜、吹、落”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春、风、冬”等生字,认识“雨、阝”等部首。

2.正确拼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能主动收集与四季相关的词语。

4.认识四季,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课本第三页词语。

二、看图识词,感知四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春天,以及春天的特点。现在让我们来认识其他季节吧。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学生自由回答)

2.观察“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片,让孩子们结合图片再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结合学生所说,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3.教师讲解词语及四季特点,出示四季不同景色、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具体感知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4.教师让学生试读所出示的词语,并找出难读音节。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着重引导学生读准“霜、吹、降”三个字,记忆“春、风、冬、雪”四个生字。

霜:shuāng,翘舌音,后鼻音,注音时不要漏掉介母“u”。

吹:chuī,翘舌音,韵母为“uī”。

降:jiàng,后鼻音,多音字,另一个读音为“xiáng”。

春:chūn,翘舌音,上部有三横,不能遗漏;部首为“日”。

5.学生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让学生找出词语中的动词“吹、落、降、飘”,并让学生也照样子说一说。

三、复习生字词,学习新知

1.出示全部生字,引导学生复习会认字,读准字音。

2.学习新部首“雨、阝、风”,并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该部首的字

3.引导学生复习会写字,能用生字组词语。

四、回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词语和各种现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每个季节独特的美。那么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吧。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识字1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青草--池草青

红花--山花红

游鱼--鱼出水

飞鸟--鸟入林

春--春风吹

夏--夏雨落

秋--秋霜降

冬--冬雪飘

[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篇12:课文《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没腿深、放肆、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具准备】

课件、洪水录像、背景音乐班德瑞《神秘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由生活中的桥谈话导入课题,让学生感受不同姿态的桥都有它独特的美,而这种美都是通过视觉感知的。(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桥)

师:是的,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这样的桥造型美观、壮观、古朴,这样美是我们用眼睛去看到的,但有这样一座桥,它的美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章——桥(板书)。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

质疑:文章以“桥”为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生质疑)

二、通读全文,学习字词。

1.请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认读三组字词

咆哮 势不可当 狞笑 没腿深 放肆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3.你能发现这三组词语分别是写文中的谁?(洪水、村民、老汉)

三、研读交流,重点品悟。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通过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同学们,见过山洪爆发的场景吗?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可拍——大、猛、狂)(播放山洪视频)

2.请同学们从书本上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起来。

3.相机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拍。(课件)

山洪爆发前:黎明的时侯,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简短、有力,同时为下文做好铺垫)

山洪爆发时: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声音大、速度快、势头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可怕、畏惧、胆战心惊)

4.了解洪水暴发时,村民惊慌失措的样子。思考:此时这座桥是一座什么桥?(板书:逃生桥或生命桥)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大山的形象

1.面对可怕的洪水,村民惊慌失措!但有个人没有惊慌,谁没有?(板书:老汉)生找出关键句,师相机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思考: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呢?

3.品读老汉这危急关头,下的一道命令。请生找出来,读一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课件出示)

(1)此时情况危急,死亡逼近,老汉是怎样喊话的?(声音沙哑)

(2)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有什么作用?(是啊,他的声音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让我铿锵有力的读读这段话。)

(三)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1.“像一座山”的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是谁?(板书:小伙子)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书本1520小节,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课件出示:

老汉的动作:“冲”“揪”“吼”“推”。【师板书】

小伙子的动作:“瞪”“说”“推”【师板书】

2.人物对比,感受老汉高大形象。

两个人的动作,似乎有点矛盾,令人费解。但是,如果你读了文章的结尾,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的结尾。现在,你懂了吗?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父亲跟儿子!

(1)品读第15小节,通过人物动作的词感受在大灾面前,老汉作为一名老党员,群众利益高于儿子的生命。这是一种无私、不徇私情的党员精神。

(2)品读第20小节,通过人物动作感受在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刻,儿子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这是父爱如山!

师:可是一切太迟了,洪水吞没了儿子,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但村民安全啦。

(3)品读23-27小节,品读祭奠感受老汉光辉高大形象。

四、思维拓展,情感升华

1.领悟“桥”的内涵

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透过老支书的盯、喊、冲、揪、吼、推,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全村人为什么会如此拥戴他。木桥虽然被洪水冲塌了,但老汉却用他的血肉之躯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永不坍塌的桥梁,你们知道是什么桥吗?(生命桥)

2.写一写:面对老汉,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篇13:课文《桥》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桥》这篇课文是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黎明的时候,洪水肆虐,村民们惊慌失措,党支部书记以自己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不徇私情,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短句子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不会关注到;对于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的理解会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关注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老支书忠于职守的信念和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2.关注环境描写,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一篇小说《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微型小说,(师板书:微型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放声朗读课文。(生自由读)

二、交流预习,检测字词

1.学生交流

2.重点强调字音:“势不可当” “蹿上来”(“势不可挡”与“势不可挡”意思相近,但读音不同,“当”的`读音不要读错;“蹿”读第一声。)

3.指导书写:“呻吟”“祭奠”。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养成习惯。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了生字词,再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和促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并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支书,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预设:组织村民过桥、揪出小伙子、推小伙子上桥、被洪水吞没

2.根据我们梳理出来的情节,再加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预设:黎明时,洪水肆虐,老支书组织村民过桥,他揪出儿子,等村民过桥后又推儿子过桥,结果父子俩都被洪水冲走了。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关键情节,并借助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概括中习得方法,为下一步深入研读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四、品味言行,解读人物形象

(一)畅谈印象

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预设:舍己为人、不徇私情、无私、勇敢……

2.在作者的眼中,老支书像什么?(像一座山)

(二)自读感悟

为什么他像一座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学生汇报交流

1.句子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仔细读一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三个感叹号,感受到老支书着急的心情,指导朗读。

语言特别简练,因为当时情况特别紧急,只能简短地发布命令。

(2)这三句话的顺序能调换吗?

预设:不可以,第一句话告诉大家原因,第二句话告诉大家怎么做,第三句话提出要求,他们是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换。

(3)指导朗读,读出坚定有力的情绪。

(4)教师小结: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老支书判断准确,思路清晰,命令简洁,这才是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老共产党员啊!(板书:沉稳如山)

2.句子二: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这一揪对于小伙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预设:将站在最后,很有可能无法逃生。

(2)这一吼你看到了老支书怎样的态度?

预设:没有犹豫,非常果断。

(3)这一揪一吼让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汉?

预设: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公正如山。(板书:公正如山)

(4)指导朗读。

3.句子三: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这一推、一吼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爱如山、父子情深)(板书:父爱如山)

(2)他们是什么情况下推让的?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3)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动作描写来刻画出一个尽管深深地爱着儿子,但在紧要关头却公正无私的老支书形象,这形象不正是如山一般高大吗?

(四)关注题目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读到这里,你觉得这个桥指的是什么?

预设:表面是指的是村民逃生的木桥,更是指老支书为村民们搭建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借助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聚焦老人的言行,深入感知老支书如山一般的形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特定环境下特定的语言,初步感受小说“源于生活”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聚焦环境描写

(一)回顾情节和人物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老支书面对肆虐的洪水,做了哪些事情?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预设: 情节: 组织村民过桥 揪出小伙子 推小伙子上桥 被洪水吞没

人物形象:沉稳如山 公正如山 父爱如山

(二)聚焦环境描写

我们根据故事的情节,抓住老支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感受到了老支书如山一般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塑造人物的特点之一。但是人物的言行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这节课,我们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看看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回顾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学生对于小说这一文体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研读环境描写做好铺垫。

二、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

(一)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二)订正批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研读句子,选择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两句,说说你的感受

1.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像泼。像倒。”这两个简短的句子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写出了雨下得很大很大的样子。

(2)为什么用两句话?

预设:短促的语气传递紧张的情绪,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

(3)指导朗读。

2.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咆哮一般指什么?

预设:人暴怒喊叫。

(2)这里什么在咆哮,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3)把山洪的这种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这舞给你的感觉?

预设:洪水在跳舞,这舞让人感到可怕。

(2)是啊,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这是死亡之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当时可怕的场面,读出感觉来。

4.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联系起来读这三句话,发现了什么?

预设:写出了洪水的变化,洪水越来越大。

(2)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变化和可怕,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洪水的可怕。

5.整体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再次感受当时危急的境况。

(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词?

预设:凶猛、狂、可怕等。

(2)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4)是啊,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是魔鬼啊!通过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吧!

6.小结: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着感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抓词、抓句、抓修辞、抓表达,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笔下洪水的可怕,从而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渲染、烘托作用。

(四)比较阅读,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1.如果把环境描写都删去,好不好?(出示删除环境描写后的文章)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这特定的环境之下,老支书如山一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深刻感受环境描写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关注小说结尾,体会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

(一)交流“意外”

1.出示结尾,指名读书。

2.当你第一次读课文时,哪一句话最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预设:最后一句,老支书和年轻人居然是父子。

3.比较阅读。

(1)感受设置悬念的表达特色

①课文一开始就表明他们的父子关系可以吗?与结尾揭示关系有什么不同?

预设:结尾揭示关系,更能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突出人物形象。

②小结: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简短的文字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就是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2)感知短句子的表达特色。

①出示两个不同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②仔细读读这两个语段,你有什么发现?

③两个语段,字数相同,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读起来停顿不一样,节奏不一样,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④小结:短句短段,段与段之间把语言的节奏拉得更长、更慢,能更好地表达缓慢、忧伤的情绪,体现老太太内心巨大的悲痛。

⑤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现在你明白这篇微型小说为什么被评为全国优秀小说的原因吗?

预设:情节有悬念,人物形象感人,环境描写,短句描写独特。

2.推荐阅读:

(1)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感受结尾的不同寻常。

(2)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感受短句短段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逐层比较,使学生充分感受设置悬疑的表达特点,感受短句短段形成的强烈情感冲击,再次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通过前后对照阅读、比较阅读、推荐阅读等方式,学生初步领略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篇14:课文《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跳水》。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听写一些成语:

航行 放肆 吓唬 呲牙咧嘴 桅杆 瞄准

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

反馈:(1)、哭笑不得

(2)、气得脸红了

(3)、气极了

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

(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

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 ,啊! 。”

反馈:

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

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

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

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

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合作探究,解读船长

1、师: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救孩子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方法的可行性。)

2、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师: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出来!

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接着读。

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喊下来的!

3、师:真棒!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船长。现在哪位船长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问船长先生,如果孩子不跳水,你会开枪吗?

师:我们还是先问问船长对孩子跳水有没有把握吧!

4、师:佩服这样的船长吧?佩服他什么?

(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四、随堂练笔,拓展延伸

1、师:有了船长的当机立断,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面对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要问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感悟该段中“扎”更形象地写出孩子落水时速度的快!“才”写出了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危险就大一分,大家担心孩子的安危,当然觉得40秒,时间很长了!)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今天,让我们当一回作家,把这个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叙述完整。提示:想象孩子被救上岸后,船长、水手、孩子自己、猴子他们的表现会是怎样的?(生动笔写片段,然后交流反馈,随机进行点评)

3、师:小作家们,想知道托尔斯泰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出示:“船长怔怔地,怔怔地,他狂喊一声,飞奔着跑向船舱,久久地,久久地没有出来……

师:面对这个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广泛阅读

搜集、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

公开课《跳水》教学一得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趣味性很强,本身就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怎样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满足于猎奇心理,泛泛学文,而是进行主动深入地研究,在读读写写中演练语文,在赏析涵泳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思考中训练思维,获得人文熏陶呢?我在设计此课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质疑、释疑,满足其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饶有趣味地进行学习。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集中提问的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18个之多的问题,在研究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有些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有些问题通过梳理整合,深入读文时领悟体会,还有些问题则让学生课后思考、延伸。总之,课堂真正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场所。事实证明,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参与效果都不错。

第二,既注重发展语言,又训练了思维。课堂始终是在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无疑得到了发展。另外,我设计了调动原有词语积累形容险境的活动,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语言得到了丰富。在根据板书练习讲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以及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我没有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孩子救下来?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

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我又通过设计采访这一情境活动,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经验丰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实际上这样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这时学生又质疑:“万一孩子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种思维训练正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巧设梯度,突破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船长的冷静沉着、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于是,学生先读文,初步感受,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险境,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文中语言将险境说得更具体。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船长,去想办法救孩子,去亲自体验作出决断时的心理活动,那么学生理解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教学流程的预设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到位,或者出于一名普通教师的胆怯,我有些环节的设计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学生集中提问后,我直接从学生所提问题中挑出了自认为关键的问题,将学生纳入教师的预定轨道。我当时是这样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梳理集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质,是我对学生不够信任,对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缺乏十足的把握,担心学生认为的关键问题偏离了文章的重难点,会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没法控制局面。现在想想,正是这点,导致我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彻底,或者说是一种“伪”尊重。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学生还是回到了老师的牵引中。另外,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生成点,我没能把握住,如:没有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不着痕迹地进行提问质疑方法的指导等,导致学生的训练、认识仅停留在较底的层次,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每上完一堂课,坐下来反刍的时候,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课堂,也许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在前行征途中的老师们应该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为了这理想,我愿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相关专题 课文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