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Pay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Pay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16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程序

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巩固练习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课后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篇2: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设计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1、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3、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情况可能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篇3: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二)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

2.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爱护显微镜。

3.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四、教学准备

1.显微镜,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精美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片,提问:猜猜都是什么生物?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的美妙,引发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强烈兴趣。

(二)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教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讲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学生参照教材上显微镜的图,与实物对照,准确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3.教师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从外形上如何区别低倍镜和高倍镜?它们放大倍数分别是多少?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物象,它会被放大多少倍?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

【设计意图】作为过程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教师分步讲解并示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同步模仿操作。

2.对学生提出要求后,学生练习操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同时教师巡视,纠正不规范操作。记录普遍存在问题,统一纠偏。

3.反馈:提供一些不规范操作造成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原因,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设计意图】分三个层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并分析讨论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下看到的物体最多?

2.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镜头长?

3.如果标本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你要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才能移到视野中心。

4.“上”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放置标本

(四)调焦观察

(五)善后整理

篇4: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这节课我没有讲好,可以说我讲的非常的糟糕,原因我不想多说,我只说还是我的教学水平有问题。

这节课是一节学生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可是我没有让所有的同学都动起手来练习显微镜的操作。

我先讲了显微镜的构造及主要构造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再对照多媒体课件上的练习来检查同学们对显微镜各个构造的名称。第二个问题就开始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我先是让同学们自己看书,然后来回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我再通过多媒体观看让同学们熟记显微镜的使用,最后由于我只带了一台显微镜,我请了4名同学上讲台来给同学们演示显微镜的使用,给了他们一个上面写“上”的一个玻片来观察,由这4位同学的观察得出: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由于时间和显微镜数量的关系,我没有再请同学们上台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点是我这节课最大的一个问题,我没有吧实验落在实处,没有让每一个同学真正的达到如何使用并且真正的学会用显微镜来观察标本。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会努力的改正,并虚心的向其他的老师学习经验,努力加强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篇5: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初次接触生物仪器,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和跃跃欲试;另一方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而琐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从内容上看,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必备基础。所以,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在本节的教学中,不管用哪一种教学形式,我们都强调“学生能独立操作显微镜”的教学目标,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实践才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其他的诸如实验室的注意事项等必须在课前交代清楚。

在教学组织上,我们尝试了两种模式:“自学+讲授+(小组)探究+评价(比赛)”和“自学+(小组)探究+评价(比赛)”。都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精简讲授内容,如:显微镜的结构只讲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及遮光器的作用和用法。另外,还设计了评价环节,采用随机抽签的办法,让学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教师讲授”这个环节的处理,前者是把“教师讲授”作为一个整体环节在学生动手之前完成,后者则把这个环节化整为零地嵌入在学生的尝试、质疑、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这也是科组为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本教学”模式所作的探索。

就课堂效果看,两种课堂模式的目标达成不分仲伯,但后一种模式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比较可观的。在没有老师的铺垫和条条框框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阅读和理解进行操作,就是自学能力的一次训练和提高。由于没有老师“标准”的示范,同学们在摸索中必然遇到更多的困难,存在更多的疑惑,但是,在质疑和寻求解疑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使他们更为兴奋。“这样的课堂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有学生如是说。

当然,“放手”让学生动手需要一定的前提,比如良好的纪律,课前的精心准备等。在课堂上,同学们压碎了好几片玻片标本,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比让他们学有收获更重要的。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实验时,让学生自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然后老师示范演示,强调关键步骤,最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让学生进行学习时,都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次学习都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将观察的标本上移或左移,看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这个问题解决不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时候多,给学生做的铺垫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的观念还没有解放。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努力解放自己,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提高素质。

篇6: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由于学生的兴奋和跃跃欲试,而必须交待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而琐碎,在许多情况下,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亦步亦趋,在严格的要求下活动,既放不开,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少。

我在这节课,40分钟内学生至少实际操作了两遍,第一遍是学生自主的尝试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决新问题(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结束时,一名同学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帮着找问题,和第二遍结束时,中间一行各小组为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组检查,则全班至少有1/3学生共实践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时间,实现学生的充分实践,至关重要。

我认为之所以能做到,在于我对技能实践的高度重视,精巧的安排,而且每次都不是重来一遍——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情境下向前推动,使重复实践富有新意。

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今日的科学课程的关键。希望我的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迪。

篇7:《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本学期也是初中生的第一堂实验课,学生们激动、兴奋,跃跃欲试。再加上实验室比教室空旷,实验器械、水、电等较复杂所以课前组织好学生、强调好纪律是上好本节实验课的基本保障。

显微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再加上本节课内容较多,我认为应该用两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先上以下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指出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在实验上,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演示显微镜的操作过程,然后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教师恐怕学生不会操作,讲的太多。以后还是应该把时间多交给学生。

篇8: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对显微镜的实际使用和操作为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先采用简单记忆后的提问方式加深对构造名词的印象,由其他学生判断答案的正误,增加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对构造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以便在操作时更加准确。在对显微镜使用的讲授上,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步骤后,教师最好予以演示,并在演示时故意设置几处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观察和查找错误,这样是为了避免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出现常见错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操作,并以简单的口诀做提示辅助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讨论分析,最后通过使用显微镜和观察玻片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都是倒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可以了然于胸,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应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述,避免课堂过于死板,在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安排的紧凑一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9:《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也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这个实验一定不能含糊。

而课标只安排了一节的授课时间,课能上完,可学生的操作只能刚刚触及到皮毛,不能达到熟练规范操作的目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显微镜,要他们在四十五分钟内认识显微镜、了解其构造,了解使用方法,会用显微镜是不可能的。

“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个实验,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第一次接触科学仪器,不敢动,怕把显微镜弄坏,所以,我认为这个内容要安排两个课时,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前的那一节课,我先上这些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步骤,指出注意事项。

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P37页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把显微镜的结构讲清楚,因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基础。如果不清楚显微镜的结果与功能,就谈不上正确使用显微镜。接下来学生自学“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并主学生提出疑问,尔后我演示操作步骤并解释相关疑问。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才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显然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了。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有:

①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操作步骤在基础上开始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如:人血涂片等。

②观察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

③观察自己的毛发。

④观察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的关系。

⑤物像和实物的差别,放大倍数问题。

在具体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操步骤,同时给学生交待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把学习任务板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我在他们之间巡视。我发现学生开始使用显微镜最易出现这些问题:

①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的没有放在实验台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边缘;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

②玻片标本没有放好,没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观察目标。

③三四个围成一圈,把光线挡住了。

④低倍镜和高倍镜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镜,找不到观察的物像,还有的认为高倍镜放大的.倍数高,观察效果一定会更好。

⑤没有用细准焦螺旋,当能看到物像时,还是用的粗准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镜时,也没用细准焦螺旋。我边走边给他们一一纠正。在这节课结束前,让学生小结练习使用的情况,汇报上课实验收获。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课堂上还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很激动,还应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二是实验中要反复说明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台显微镜,对光后视野时明时暗,有的把光线挡住了;挪动显微镜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四是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验证。

五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小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能帮老师的大忙。

篇10:《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规范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实验时,让学生自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然后老师示范演示,强调关键步骤,最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让学生进行学习时,都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次学习都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将观察的标本上移或左移,看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这个问题解决不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时候多,给学生做的铺垫太多,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的观念还没有解放。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努力解放自己,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提高素质。

篇11: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是本学期也是初中生的第一堂实验课,学生们激动、兴奋,跃跃欲试。再加上实验室比教室空旷,实验器械、水、电等较复杂所以课前组织好学生、强调好纪律是上好本节实验课的基本保障。

显微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仪器,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培养中学生严格规范操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再加上本节课内容较多,我认为应该用两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先上以下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指出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在实验上,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演示显微镜的操作过程,然后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教师恐怕学生不会操作,讲的太多。以后还是应该把时间多交给学生。

篇12: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反思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由于学生的兴奋和跃跃欲试,而必须交待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而琐碎,在许多情况下,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亦步亦趋,在严格的要求下活动,既放不开,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少。

我在这节课,40分钟内学生至少实际操作了两遍,第一遍是学生自主的尝试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决新问题(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结束时,一名同学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帮着找问题,和第二遍结束时,中间一行各小组为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组检查,则全班至少有1/3学生共实践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时间,实现学生的充分实践,至关重要。

我认为之所以能做到,在于我对技能实践的高度重视,精巧的安排,而且每次都不是重来一遍——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情境下向前推动,使重复实践富有新意。

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今日的科学课程的关键。希望我的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迪。

篇13:《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显微镜很感兴趣,学生知道,用显微镜能观察到用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物体。所以本节课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显微镜,我先让学生看书5分钟,熟记显微镜结构,之后,教师点课件,让学生看大屏幕说出显微镜结构名称,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到讲台前拿着显微镜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对显微镜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效果很好。

在讲解使用显微镜方法和步骤时,让学生看书总结,说出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步骤,之后每个步骤具体怎样操作,再让学生总结,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使用显微镜方法,让学生到讲台前拿着显微镜进行操作。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总结分析的能力,课堂效果较好。

篇1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我们提前组织培训了一批“小先生”,在课堂上,他们帮助教师辅导同学的实验操作、检查实验结果。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教师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例如:双手取放显微镜的原因、不能用手或纸巾擦镜头的原因、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物镜的原因、不能随意将镜筒倾斜的原因等。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间一般都很紧张,而显微镜是学生除了生物课以外,不会在其他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因此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这节课上,尽管我们特别注意不要上成“老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木偶式的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留足时间为学生,去摸索、去探究,但还是感到老师指导得太细致、太死板。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最好安排两课时,以获得充裕的探究时间。事实上,如果学生显微镜使用的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以后的探究活动可以减少很多时间的。

篇15:《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实验课是生物课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看到生物体细微结构从而了解生命活动及其现象。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更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第一节。因此,备课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过很多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应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师讲解演示全部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性操作,还是采用分段式实验教学方法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各方面,最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分段式实验。即老师一步一步讲解并演示实验操作,在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统一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并参考了人教版生物学教参的教学建议,先通读后详解,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朗读实验操作内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相互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每一步骤两人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本来计划用一个课时将这节搞定,可是在实际课堂当中并不能按原计划完成。因此,花费了两个课时去完成这节实验课。第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较好的预习,预习情况不太好,因此花费了一点时间。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和熟悉相关结构,这一部分在课上没有花过多时间去讲解,但是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去让学生思考结构的作用,例如,“转动显微镜哪个结构,能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反光镜的两面是否一样?有什么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什么是低倍镜,什么是高倍镜?”等等。目的在于一边让学生回顾相关结构名称,一边认识其作用。在实际课堂当中,这一部分进行的还算顺利。下一部分也是该实验课最重要的一部分—练习使用显微,我按照原计划一步一步的.进行,先播放视频,再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让学生操作。前两个步骤,取镜和对光进行的还可以,到观察这一步我本来计划是让他们看一个“上”或“p”字的玻片,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按照我要求,安装5x低倍物镜,用高倍物镜去观察。导致只看到“上”或“p”字的一部分。此外,当然也有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那个字写的稍微有点大了。最后导致看不到效果,本来想让他们在显微镜下亲身体会看到“物体是倒像的”这一知识点,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我就不让他们再看“上”或“p”的装片了,让他们直接观察植物茎的切片的装片,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操作也不难,学生很容易看到。

总结,这节课比我想象中的有一点糟糕,一是控制不住场面,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就十分兴奋,乱碰乱摸。而老师在课上不仅要专注上课还要时不时关注学生的情况,课堂纪律也没有在课室里面那么好;二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还有欠缺,比如说,如果学生看不到观察的东西,老师就要亲自给他/她讲解,并操作给他/她看,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结果,而不是学生学会独立去操作。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调控方面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篇16: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生物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生物教学反思

1.课前准备,现在的教学设计都有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但实际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相当有限的,课前10分钟不可能,前一天的晚上更不可能。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前准备仍然只能以老师为主。

2.学生初次看到视野里的物像时,并不是都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有的充满了恐惧感,因此要及时给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原始的好奇心向科学探究欲的.转化。

3.每个同学对显微镜的使用兴趣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的要求和辅导都不能千篇 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进行操作技能竞赛时就要注意不要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规范和程式要求,如果一下子全部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应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来体验和尝试,获得成功和失败的真实感受。

相关专题 显微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