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教案

Lr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r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教案(共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三年级语文方帽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概括段落大意,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的出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难点

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 好的出路。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帽子是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 部。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部分帽子会有突出的边缘,可以遮盖阳光。帽子可作打扮之用,也可以用来保护发型、作为制服的一部分使用。现在我们看到的帽子的外形,各种各样的都有,有圆顶帽、鸭舌帽、香蕉帽……可是有一家店却只卖方帽子,因此大街小巷都是戴着方帽子的人 。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不喜欢方帽子,于是自己发挥想象做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并在方帽子店对面开了帽子店。那么,两家店谁更受欢迎呢?我们就一起去课文《方帽子店》中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橱”,后鼻音“筒、董”和多音字“嚷、溜”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焦-蕉(香蕉)-瞧(瞧一瞧)-礁(礁石)

口-扣(扣门)-叩(叩头)

(2)多音字。

rāng:嚷嚷 别嚷嚷

rǎng:叫嚷 嚷叫

liù:溜缝 眼尖手溜

liū:溜冰 溜之大吉

辨析:“嚷”只在“嚷嚷”一词中读rāng,其他情况读rǎng,如“叫嚷”“嚷叫”。

“溜”表示“急流”“顺房檐滴下来的水”“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时,读liù,如”大溜、檐溜“;表示”滑行“”溜走,趁人不见走开“”沿着,顺着“时,读liū,如”溜达、溜边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讲述了一群孩子因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而发明了各种形状的帽子,并受大家的欢迎,让之前大家都习惯戴的方帽子变为”古董“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10):写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不舒服,做了圆帽子。

第二部分(11~15):写大人们对圆帽子的看法。

第三部分(16~21):写新帽子取代了方帽子。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用于列举的省略。表示还有很多顶帽子也是方的。

(2)从第3自然段帽子店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

“从来都是做方帽子 “说明他们一成不变,不知变通,”方帽子才是好帽子“是他们一直以来对帽子的看法,”不能改“更说明了他们不知变通的性格。

(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戴方帽子并不舒服?

明确:

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4)”舒服吗?真不舒服 !“是一个什么句式?

明确:

设问句。自问”舒服吗“,自答”真不舒服“。

教师点拨: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运用设问要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问题既不重要,也不新颖,人们并不关心,修辞者却故弄玄虚,不仅不能提高表达效果,反而令人生厌。

“舒服吗?真不舒服!”就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自己提出问题,紧接着自己回答。这样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又能强调方帽子戴着并不舒服,才有了后文小孩子们发明新帽子的事。

(5)小孩子们做出了什么形状的帽子?

明确:

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2.学习第二部分。

(1)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大吃一惊?

明确:

因为他从来只看见过方帽子,没有看见过圆帽子,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2)“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拾、戴”说明儿子舍不得圆帽子,十分喜欢它;“一溜烟似的跑”说明儿子怕父亲再次扔掉圆帽子,也表现了儿子对圆帽子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三部分。

(1)孩子们慢慢地长大后,又设计出 了怎样的帽子?

明确:

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圆筒形的呢绒帽,碗形的布帽。

(2)猜猜看,顾客们站在两家帽子店的橱窗前,会有哪些想法?

明确 :

顾客一:以前都是逛方帽子店的,也戴方帽子,如今去新帽子店,会不会有人取笑我喜新厌旧呢?

顾客二:这家店的老板真是能折腾,什么帽子能有方帽子好呢!

顾客三:终于有其他样式的帽子可选了,我必须进去好好挑选,送给我的亲朋好友!

(3)你觉得方帽子为什么被取代了,变成了“古董”?

明确:

因为方帽子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戴起来并不舒服,所以会被各式各样的新帽子取代,变成“古董”。由此也能看出人们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改变老观点的。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①街上人山人海。( )

②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

明确:

①人海如潮

②大惊失色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的出路。

2.总结。

方帽子是人们一直不敢去改变的东西,即使知道戴着方帽子不舒服,也没有人想着去改变,不敢尝试新事物。后来,孩子们发明了大家喜欢的圆帽子,也最终被大家接受。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大家要想着用的方法去解决,要学会创新,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方帽子店

方帽子

⒈流行原因:

①帽子才是好帽子

②一直都是方帽子

⒉缺陷:宽紧不合适、冬冷夏热

----促使改变

新帽子

⒈原因:小孩子们喜欢各式各样的帽子

⒉形状: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

⒊特点:又舒服又漂亮

----替代方帽子

一成不变迟早会被淘汰

篇2:三年级语文方帽子教案

设计说明

本文通过记叙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兴起,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人们的要求。教学时,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方帽子和圆帽子进行对比,将方帽子店和新开张的帽子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学前准备

1.收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作一顶方帽子。(教师)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读懂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读课文,了解方帽子和圆帽子的特点。

3.明白方帽子为什么会成为古董。懂得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

学习重点

1.了解方帽子和圆帽子的特点。

2.懂得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人们的需求的道路。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收集到的帽子图片。

2.点名学生说说喜欢的帽子及喜欢的原因。

3.提问:如果帽子做成方形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4.教师让学生试戴方帽子并谈感受。

5.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用时: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一家老字号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兴起。)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用时:18分钟)

1.教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第1~16自然段,了解方帽子和圆帽子的特点。

2.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第17~20自然段,了解方帽子店和新开张的帽子店的不同状况。(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3.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些故事情节?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用时:7分钟)

1.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揭示的道理。

3.交流实际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变化,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如:通信工具越来越便捷,以前的大哥大已经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4.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三年级上册语文帽子和鸟窝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要爱护鸟类。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体会文章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翻、滚、痛痛快快、耍闹”说明孩子们玩儿得很尽兴。]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①“一窝蜂”这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段导读:写孩子们玩儿得非常起劲儿,直到下午才急匆匆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②如果把“一摸脑袋”四个字去掉,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你觉得能去掉这四个字吗?]

段导读:写翔翔发现自己把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翔翔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③“咦”字写出了孩子怎样的状态?]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ɡ)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④句中的一个“嚷”字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写孩子们回去找到帽子时,发现帽子里有一只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 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⑤文中连续用了三个“追”字,说明了什么?]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段导读:写帽子被松鼠带上了松树。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⑥文中哪几个词语能体现“无可奈何”这个成语的意思?]

段导读:通过对孩子们动作及表情的描写,把 孩子们眼看着帽子却拿不到帽子的这种失望、无奈的心情体现出来了。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孩子们返回山坡找帽子,而帽子却被松鼠带到了树上,孩子们只好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 [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⑧写孩子们庆幸松鼠没有再带走帽子,可帽子吊在了树枝上,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第二天,孩子们准备找回帽子,结果发现帽子吊在树枝上。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句导读:帽子看似马上就到手了,没想到忽然有鸟儿飞了进去。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 “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⑨这一连串的问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段导读:写孩子们正要挑帽子时,发现一只鸟儿衔着干草飞进帽子里而产生疑问。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翔翔决定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段导读:写小伙伴们都赞同翔翔的决定,也体现了孩子们对鸟儿的一片爱心。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一窝蜂”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7~10自然段):写孩子们决定不要帽子了,而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帽子和鸟窝有什么关系?课文围绕帽子和鸟窝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独立识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吊:悬挂。 慌张:不沉着,动作忙乱。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可想。

嚷:喊叫。 缠住:缠绕。 孵:鸟类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慌”,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间的“竖折”不要多写一点。

三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群男孩儿在草地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走,带到了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小鸟,放弃了自己的帽子,和小伙伴们跑下山去。)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1.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生字游戏。学生根据图片找到相关的生字、词,并在脑中形成了图像,更利于记忆。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重视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效率。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重点通过翔翔对帽子的寻找,理解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与下文翔翔放弃帽子给鸟做窝形成对比,突出孩子们对鸟的喜爱和保护。

1.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 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

认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挂着一顶帽子,一只小鸟衔着几根干草飞过来。)

2.谈话。这顶帽子是怎样挂到树枝上的呢?小鸟要把这顶帽子当作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说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群孩子在山坡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到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保护小鸟,不要自己的帽子了。)

三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1)翔翔的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翔翔为什么说他不要帽子了?

(3)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可爱吗?为什么?

(4)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

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理解句子。

投影: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A.“痛痛快快”是什么意思?(玩儿得很尽兴。)

B.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孩子的什么心情?(高兴。)

C.朗读这句话。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A.“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

B.孩子们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因为树高,他们够不到帽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孩子们才会无可奈何。)

C.朗读这句话。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A.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因为他看到小鸟衔草飞进帽子,要在帽子里做窝,所以他说不要帽子了。)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翔翔的心情怎样?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翔翔喜欢小鸟,向小鸟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是个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四 朗读全文,谈谈体会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语气、语调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学生自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将语言、动作、神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品格和心情。

3.本课的重点是表现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zi(帽子) shān pō(山坡) xià dàn(下蛋) huāng zhāng(慌张) wú kě nài hé(无可奈何) zhú gān(竹竿)

2.比一比,再组词。

3.猜谜语。

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

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天上飞。

打一动物(燕子)

4.翔翔那么喜欢自己的帽子,最后为什么没拿回帽子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因为翔翔看到鸟儿在帽子里做窝,虽然他喜欢帽子,但他更喜欢小鸟,更希望小鸟能在帽子做的窝中快乐生活,所以他没拿回帽子。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类之最

1.最小的鸟

分布于墨西哥至阿根廷的短尾翠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体比黄蜂还小。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花冠”等称呼。

2.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雄鸟高可达2.75米,雌鸟稍小。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它的卵很大,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3.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年~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左右。

4.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们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们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北极燕鸥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5.最大的猛禽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是飞行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大一些的安第斯兀鹰一般体长约1.3米,两翅展开宽度约为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6.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可达8米以上。

篇4:关于语文穿帽子教案

【活动目标】

一、对各种职业帽子具有探索兴趣。

二、能够认真观察厨师、医生、警察、建筑工人的帽子,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

三、知道有些帽子可以代表职业,并能通过帽子分辨出人们从事的不同职业。

【活动准备】

物质:厨师、医生、警察、建筑工人的帽子(数量与幼儿相当),家长资源(厨师、护士、建筑工人、警察)。

心理:认识几种较为常见的职业,如医生、警察等。

活动重点:知道有些帽子可以代表职业

活动难点:知道警察帽子的共同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跟老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一家帽子商店,看看那里的帽子,你都见过吗?它会是给谁戴的呢?

3、集合:孩子们,这里的帽子可真多,是给小朋友们戴的吗?那是给谁戴的呢?来,咱们坐下来说一说。

二、展开

1、商店的帽子是给工作人员戴的。

过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帽子?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去把你认识的帽子拿过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幼儿一:这顶帽子什么颜色?像什么?会是给谁戴的?戴上看看,像不像?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帽子?(选择4名幼儿)

安全帽的引导语:这顶帽子是给谁戴的?你摸一摸、捏一捏,什么感觉?很结实,建筑工人戴上它有什么好处?这是建筑工人的安全帽。

区分护士与医生的帽子。

提问:这里的帽子到底是给谁戴的?

小结:这里的帽子是给厨师、警察、护士、建筑工人这些工作人员戴的。

2、帽子代表不同的职业。

引导:今天,帽子商店来了几位顾客,欢迎他们。

家长:小朋友们好!

幼儿:叔叔阿姨好!

(1)引导:这些叔叔阿姨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你知道这位叔叔是干什么工作的吗?(厨师站中间)我来变个魔术你就知道了!闭上眼睛,变变变,他是一位?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顶帽子告诉我们叔叔是一位厨师!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位叔叔是干什么工作的?我来帮他选一顶帽子你就知道了。他是一位?(建筑工人)

小结:你们瞧,帽子能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干什么工作的。

(2)还有两位阿姨,这位阿姨是一位?这位阿姨呢?她们应该戴什么样帽子呢?谁来帮她们选一顶合适的帽子?你想帮谁选?他们选得对吗?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几位叔叔阿姨的帽子一样吗?

小结:不同的工作有不一样的帽子,帽子能告诉我们人们是干什么工作的。谢谢叔叔阿姨,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家长下场)

3、同一种职业,也有不同样式的帽子。

(1)男女不同

过渡:刚才小朋友们为警察阿姨选择了一顶这样的帽子,其实,警察还有很多种帽子,你们瞧,我有一个魔术盒,只要我们一起说它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警察帽子。

一起说“魔盒魔盒,变变变”,出示男警察的帽子,这两顶帽子一样吗?这顶帽子是谁戴的?是男警察的帽子。

小结:男警察和女警察的帽子样式不一样。谁想戴上试试,一幼儿,他应该戴哪一顶呢?

(2)四季不同

一起喊“魔盒魔盒,变变变”,出示棉帽、夏帽,一下变出了两顶帽子,这顶帽子很特别,你觉得会是什么时候戴的?谁来戴上试试,感觉怎么样?这是警察的棉帽,有了它,就算是下雪,警察叔叔也不会怕冷了。

小结:不同的季节,警察的帽子也不一样。

(3)接到报警电话,警察马上要执行任务去了,戴什么样的帽子呢?“魔盒魔盒,变变变”他们就会戴上这顶作训帽去执行任务。

(4)你们猜我的魔盒还有帽子吗?请一位幼儿当魔术师,一起喊“魔盒魔盒,变变变”,你们见过这种帽子吗?谁戴这样的帽子?(交警)

课件小结:男警察和女警察的帽子样式不一样;不同的季节,警察有不同的帽子;执行任务时的帽子和平时戴的不一样;交通警察的帽子和普通警察的帽子也不一样;警察的帽子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要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手指暗示)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帽子上都有一个标志,指一指,在哪?这是警察的帽徽,(ppt)只要看到了帽徽,就知道是警察的帽子。

(5)发现帽徽上的秘密。

你们看帽徽上有什么?一共有几颗星?在哪里见过这五颗星?在我们中国的国旗上,也有这样的五颗星星,看到这五颗星星我们想到了中国,有五颗星的帽徽会是哪个国家的警察才有的?

小结:这种帽徽是我们中国人民警察的标志。

小结:原来,帽子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帽子,同一种工作,帽子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作用。

4、有的工作没有帽子。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我也喜欢,我是一名老师,老师应该戴什么帽子呢?

小结:原来,有的工作有特别的帽子,有的工作是没有帽子的。

三、结束:幼儿自主选帽子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吧,我想扮演护士,你想扮演谁?你呢?到帽子商店去选一顶合适的帽子吧!选好了吗?谁在小医院工作?站到这边来,让大家看看像不像?小警察在哪里?站到这边,给大家敬个礼吧!敬礼!小建筑师在哪?小厨师?让大家看看像不像?

大家都选好了帽子,走,我们回到班里到区域去玩游戏吧。

篇5:关于语文穿帽子教案

过程:

1.幼儿自由翻阅图书。

2.介绍幼儿用书《换帽子》,知道故事的名称。

3.为幼儿讲故事《换帽子》。

4.根据幼儿的喜好决定讲几遍故事。

5.幼儿指认图书中的大小帽子和戴帽子的乌龟、小姑娘。

6.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建议:

1.可以将故事改编成木偶表演给幼儿看。

2.准备各种样式、大小的帽子让幼儿试戴,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附故事:换帽子

一只乌龟戴着一顶大帽子。帽子盖住整个头。乌龟急得直叫:“看不见!看不见!一个小姑娘戴着一顶小帽子。帽子太小,差一点给风吹走。

小姑娘急得直叫:“帽子!我的帽子!”于是,乌龟说:“我俩换一顶帽子吧。”乌龟和小姑娘互换了帽子。乌龟戴上了小帽子,不大也不小;小姑娘戴上了大帽子正好。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二、名称:自己戴帽子

目标:

了解几种帽子的不同戴法

材料:

幼儿戴的帽子

过程:

1.将班级幼儿的帽子集中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帽子。

2.教师告诉幼儿这些帽子的戴法。

3.幼儿自己挑选不同的帽子试戴。

建议:

1.此活动在冬季进行较合适。

2.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围巾、手套等内容都可以这样进行。

3.围巾、手套等物品要写好幼儿的姓名,以免搞错。

篇6: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知识点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板书:鸟窝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

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危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字里行间体会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板书:活泼能干)齐读第一小节(板书:喜欢)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过渡:这么一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不长,后来姐姐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1、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板书:没笑脸没歌声)从哪看出来的?(加红两个“再也没有”)指名读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让姐姐发生这样的变化?)

4、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读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过渡:对!是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指名读第二小节。

(1)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痛苦流泪)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缠足的痛苦?把它圈出来。

(3)交流“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直往下流”读好圈出的词语,体会姐姐的痛苦。

(4)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缠足的样子呢?通过老师介绍、观看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5)你能把姐姐缠足时的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第二小节

3、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如果你是孙中山,会怎么想?怎么做?

是啊,孙中山当然不愿姐姐受这份罪,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心情怎样?(板书:生气心疼),于是他同妈妈激烈地争吵起来。

课文的3-6自然段写了孙中山与妈妈的争吵,同桌练读对话,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抓住人物说话的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读好人物的语言。

(1)孙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出示: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住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2)“还能下田干活吗?”是什么意思?

(3)你能用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孙中山的话吗?指名读

(4)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孙中山当时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

4、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课文的第4小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呢?

(2)你知道封建社会的妇女为什么要缠小脚吗?

师介绍: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脚女子成为当时男人择偶的标准,说什么“娶妻要娶小脚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做母亲的往往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给她缠足。在小脚盛行时期,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甚至难以出嫁。

(3)难怪妈妈在说的时候先——叹了口气,你从这声叹气声中读懂了什么?(板书:无可奈何)

(4)谁能把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孙中山能接受这种理由吗?

引读,出示: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1)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这里没有提示语,你能给它加个吗?

出示填空:孙中山___________地说:“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2)指名读,体会孙中山的气愤。

6、但妈妈只是说:(引读)

出示:“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妈妈含着的“眼泪”中你读懂了什么?(痛苦、无奈、心痛、对女儿的爱)

(3)这是无奈的眼泪,心疼的眼泪,你能把妈妈的无可奈何读出来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

她会对姐姐说些什么?

姐姐又会是什么样子?

孙中山听到什么?又想些什么?

屋内妈妈______________,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屋外孙中山看到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7、总结:在封建陋习面前,妈妈屈服了,姐姐也不得已屈服了。但孙中山很心疼,很生气,坚决反对。

让我们再一起读2-6小节,老师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孙中山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读出孙中山的心疼,生气、坚决……读出他母亲的无可奈何。

三、学习第七小节

从那以后,(引读)第七小节

(1)看来缠足的陋习不仅伤害了姐姐的身体,更伤害了姐姐的心灵。

(2)(加红“深深地、幼小的”)从“深深地”、“幼小的”,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创伤,永远不会忘记。)(板书:刺痛)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破陋习”的决心,我们来看看,后来孙中山有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齐读最后一节。板书:革命成功

2、当了大总统的孙中山做了一件什么事?“首先废除”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相机理解“残害”。他从小立下了志愿。)

3、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让我们来欣喜地齐读这一段。

五、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想到这里,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表达你的心情或想法吧。(出示句式)

2、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势

默默犹豫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烈而持久鼓励勇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仔细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总是”“默默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忧郁”“教她跳舞”“游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由之前的自卑忧郁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害怕;难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刻、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①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②因为腿有残疾,她肯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小英“(犹豫)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终于明白了“犹豫”指的是(生回答)?(拿不定主意)

在犹豫中,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如果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诉她什么?(要勇敢;要坚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励友善)如果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充满了鼓励,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第二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励,所以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肯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称赞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烈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励,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对比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顾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悲伤难受,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勇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忧郁,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量,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远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量吧!

2、今天的学习一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能够()。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打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淹没害羞!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励,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篇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篇1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材分析

1.《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科学”。课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2.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的一幅彩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造成“奇特”的原因就是“失重”。“失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失重”的原因是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的引力。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要求做到:一是要让别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的常识,再搜集一些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解决措施:教师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自读课文

以质疑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的句子。

1、找出写太空生活趣事的词句

2、把描写趣事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抓住重点词句读课文,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把有趣的太空生活介绍给小伙伴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找重点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3、朗读感悟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小组内朗读2、全班比赛读)

1、指导朗读

2、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1、朗读感悟,要求读得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惊奇

2、合作学习,反馈学习结果

借助朗读感悟

整体感悟,了解“失重”(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奇特的原因)

教师讲授

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爱科学,关注科学,学科学

篇1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溢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同学实际动身,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同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同学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同学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同学充沛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妙,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同学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身的体会吧!(同学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同学的距离,激发同学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身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同学考虑、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和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同学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考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和不懂的词句。记下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同学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防止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同学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竞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同学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局部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协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一起评议。

感悟

1、组织同学通过读文,回答自身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考虑: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2、(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夜幕”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主要讲了什么?(2)齐读第二句后提问:第二句讲了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2)师诉:太阳越升越高,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体也越来越轻,她就要与大家分别了。那么,大家是如何向她告别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告别的场面?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篇1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有意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陈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

⑵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投影出示两个句子:①“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说。②“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⑶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篇1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5张小卡片4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刚才,小朋友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3)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揭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你们的这些问题,徐老师都知道,你们想不想徐老师告诉你们?

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课本。

三、自由读课文

1、其实,徐老师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3、你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三点。出示投影: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指第二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刚才,徐老师看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很会学习,边读边画,很认真,这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四、检查初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小卡片,指名当小老师检查同学们读词语。

3.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放到了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纠正。

五、指导读熟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二句话,指导读。

(3)齐读。

2、读2-4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投影出示3、4段话(1)自由读(2)指名读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3、4自然段

(4)齐读2、3、4自然段。

师:读时注意什么。(段与段之间停顿)

3、引读第5自然段

4、读第六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投影出示最后一句。你们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4)齐读

5、赛读第七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赛读,看谁课文读得流利

(2)每组选一名参赛

六、教学生字

临、黎、蝴、蝶、秆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一开始向徐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我想你们一定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篇1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 )

相关专题 教案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