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练习二》教案

滴滴答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滴滴答滴”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练习二》教案(共1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练习二》教案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练习二》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长8米,宽6米,高5米。

(2)棱长40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V=abhV=a3

8×6×5=240(立方米)40×40×40=6400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1.5分米,厚2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请学生说说”厚“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米=20分米

20×1.5×2=60(立方分米)

3、一块立方体石料,棱长50厘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4、一个底面是长方形的沙坑,底面积是24平方米,深0.5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才能填满这个沙坑?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5=12(立方米)

二、综合练习

1、先求体积,再求质量的练习。

一块立方体钢的棱长是2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2×2=8(立方分米)

7.8×8=62.4(千克)

教学过程

备 注

2、已知体积、长、宽、或底面积,求高的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体积是240立方分米。这个木箱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一块立方体石料的体积是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这块石料的高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8÷6=5(分米)

512÷64=8(厘米)

3、小结

三、思考题

把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油漆,如果按面上的线将它分割成27个小立方体,那么,

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两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没有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1、弄清题意

2、看立体图想象

3、反馈交流

4、用实物验证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的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2: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立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与立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都能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学中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为何都能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3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这节课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立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立方体有什么关系?立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立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3、探索长方体与立方体的.通用体积公式

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操作、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

篇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具运用:

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篇4: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学习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篇5: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2、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

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2、出示第13页图中的各个实物,并指导学生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个长方体和其它物体摆一起,小组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

(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肥皂、牙膏盒、墨水盒)

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

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出示第13页图中的各个实物,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解: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你们还能找出长方体的其它特征吗?小组讨论,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_____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_形)围成的____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_____,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__.

(二)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

提问:1、它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把长度相等的棱分为一组.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展开图,按要求做一个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度量的结果,并指出它的长、宽、高.(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长、宽、高)

2、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模型,量一量长、宽、高,然后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棱: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长、宽、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5页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试举例说明

二、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说一说,它的长是,宽是,高是;再测量一个正文体,它的棱长是。

三、完成下题:

指导学生:怎么根据昨天所学的长方体知识,找出相对应的长方体的各条棱,如果不借助于图,最好能在自己的大脑中想象出并概括。

四、在下面的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右面的长方体,这6个面的编号分别是:。

五、实践分析:

制作如下图的一个长方体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

1、先分析这题实际是让我们求什么的?棱长的各

2、复习长方体的棱长条数、对数。

3、分析实际中的棱长之和,该如何求?

六、机动性的实践作业:

七、学生质疑,讨论,并布置课后作业。

篇6: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长方体

思考: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2、带入数字,计算长方体体积。

长:2cm宽:3cm高:4cm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正方体

提问: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极书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试一试

1出示三幅图。

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长×宽×高

学生进行计算

2×3×4=24cm3

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测,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

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

4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三、练一练

1、练一练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利用公式计算。

2、练一练2

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阴影部分,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底面积×高=体积

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

计算

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4.7

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篇7: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并能熟练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熟练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6米

2.4分米

60厘米

8米

0.2分米

50厘米

6米

1.5分米

20厘米

表面积

体积

棱长

28厘米

1.2米

0.8分米

表面积

体积

二、解答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高4.5分米。如果在它的外表涂上油漆(底面不涂),涂的面积有读书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0.25千克,漆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2、把一块棱长是0.4米的立方体钢,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0.08平方米的长方体钢,锻造成的钢有多长?

3、用8个棱长是3厘米的立方体积木,搭成大立方体。求搭成的大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一个长方体的汽油桶,厂分米,宽3.2分米,高6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5、一个立方体油箱,容积是216立方分米。把这一箱油倒入另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油箱内,油深多少分米?

6、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池,长60米,宽30米,池内原来水深1.5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排水2.5立方米,要求在15小时内把水池中的水排完,可能吗?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反馈,说解题思路。

三、思考题

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

四、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探索比如可以拿一个大土豆,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同学说,把土豆煮熟后,挤压成一个长方体,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有的同学说,从大土豆切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测出它的重量,根据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体积;有的同学说,把土豆放在长方体水槽里,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篇8: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图进行演示,对分数问题要找出标准量。分析数量关系,在解答。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5、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三、。

板书设计:

与复习(二)

发芽率-5/8=15

解:(1-5/8)×=15

3/8=15

教学反思:

篇9: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操作、推理和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探究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提高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长方体的面与棱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教科书、教科书附页纸、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3.1长方体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课前,老师与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看课件,老师展示出了六个几何图形。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梯形。”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

这些图形都是由线围成的图形,所以称之为平面图形。接下来,我们看下一组几何图形。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看图中所示,它们是由面围成的,并且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样的图形称之为立体图形。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一个立体图形的世界--学习新课,长方体的认识(板书标题)

二、探索新知

长方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老师将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它们是什么几何体。看图中,如果汁盒、微波炉、冰箱、牙膏盒等都属于长方体范畴。下面请同学们将你准备的长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看你眼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展示道具。

看表格,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共同思考:

1.长方体有_______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_______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_______个顶点?

深入剖析,根据课件展示,老师拿来一个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多少个面。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长方体的面。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接下来我们开始解决问题,看一下长方体有上下、左右、前后,为了研究方便,根据面所在的位置给长方体的面命名。左侧的面称之为左面,右面的面称之为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后面。我们共同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六个面,哪些面是相同的?看课件上面和底面是完全重合的,证明了老师的猜想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老师用比一比的方法接着验证。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接下来,我们看老师给出了两个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师:“第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第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正确。”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第二个长方体,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一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有六个面,其中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所以得到结论,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下一个问题。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看课件展示,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细心的同学可以观察出来,每种颜色的棱都是4条且相对平行的。所以,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都是相对平行的。通过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同学们注意看课件,长方体有8个顶点。

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同学们认识了长方体。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什么是长方体。

概念:长方体就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加深理解。

生齐读。

师:长方体的概念同学们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看几道选择题,加深我们对长方体的认识。看课件展示。

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不符合长方体概念。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

师:根据判断题的第三题,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看图中老师展示出的两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课件提示,同学们找出长、宽、高并标出来。

师: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生: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

师:请坐。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清晰可见,而且相交于同一点的3条棱不相等得到了验证。

师:通过讲解,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完全相同,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怎么样,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做一做习题,对我们所学内容有一个小结。

将书中附页123页剪下来,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上颜色。用图样做一个长方体。量一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师:请同学们汇报结果。

三、巩固应用

1、师: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长24cm,宽9cm。

师:和正面相同的面是哪个?

生:后面。

2、师:这个纸巾盒的右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长12cm,宽9cm。

师:和长方体右面完全相同的面是哪个?

生:长方体左面。

3、师: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生:上下两面。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性质有了深刻的了解。深入认识了长方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生活,长方体的认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帮助。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习题,请两位同学到板前来做一下。

习题: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周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长90m,宽55m,高22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师:提示同学们要想求出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首先明确表示长的棱有几条,表示宽的棱有几条,表示高的棱有几条。找出几条之后,代入数值列式子进行计算。

下面请两位同学板前演练,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90+55)×2+22×4

=378(m)

答:工人叔叔至少需要378m长的彩灯线。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习题,你有什么收获?找同学说一下感想。

生:我对长方体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哪些面是相同的。

生:我会用所学的长方体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活学活用。

作业:教材21页练习题2、3、8。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10: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篇11: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目标: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个同学起来说一下?多让几个同学回答。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摆出第1题的图形先让学生数出图形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用公式计算出结果进行验证。

2、第2题让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第4题:首先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理解题意,再计算。

30

大的体积除以小的体积等于牙膏合数。

4、第5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必须知道棱长是最短一条边,即:3×3×3=27(立方厘米)

5、第7题:计算结果是立方分米必须换算成容积单位。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49页第6、8题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2)

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一个正方体,棱长时6分米。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篇12: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体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3、价值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原型,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研究实践的“源”,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盒装牛奶的箱子,一盒牛奶,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学习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挖掘生活原型,创设问题情境。

1.先让学生猜一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

2.通过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测。

3.撕开被教师事先封住的标签,再次验证猜与摆的结果。

4.还有其它方法能算出一个箱子最多能装多少盒牛奶吗?如果要算出一车能装多少箱牛奶,也这样把整箱的牛奶搬到车上摆一摆吗?

[策略建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易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必需性与迫切性,也更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摆放牛奶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结果可能也不相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因为这一环节的设计除了创设探究新知的问题情境,并为后面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作了铺垫。]

二、引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

(1).步步设疑,层层推进。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学生如果说出可用体积计算这种方法,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呢?”

[策略建议:在让学生用其它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盒牛奶时,学生可能还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可让学生反思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学生都不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

(2).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1.介绍学具,并提出操作要求。

这些是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2个呢?

⑤能用这些小正方体能摆成一个长方体吗?动手摆一摆,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在学习卡中。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是怎么摆的?

摆成的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从摆的过程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概括,推导公式。

用12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这些长方体的形状不一样,可它们的体积怎样?为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什么?(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

④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怎么计算?(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

⑤每排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每层的排数就是长方体的(宽),一共摆几层就是长方体的(高)。

⑥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等于(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

⑦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长方体的体积可以写成(V=abh)。

[策略建议:在让学生交流汇报各组操作的结果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我,把各种不同的摆法呈现出来,再从中发现规律,归纳概括。在引导学生推导公式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推导,教师只是引导,点拨,不能一手包办。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长、宽、高的数据,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一盒牛奶的体积。

2.用体积计算的方法求出一箱能装多少瓶牛奶。(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3.据调查显示,泉州地区每天大约要消费3万盒伊利牛奶,一辆长2.5米,宽1.6米,高1.8米的卡车一次能运完吗?

[策略建议:在第2个练习中,学生的计算结果会出现误差,可让学生质疑,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容积与体积的差别,但不出现容积这一概念,为后面容积的教学设下伏笔。在第3个练习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篇13: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图形测量内容的重要方面。对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方体的体积,教材首先从对几个长方体体积的对比中,鼓励学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然后用一些棱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相关数据;通过观察、比较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体体积垢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测、观察、操作、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的过程。

二、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形、体构成的现实世界里,学生每天都在和图形接触,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定的感知基础,因此,课一开始,我就质疑“能否用数方块的方法来计算教室的体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接着,设置了两个猜测的环节――一是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通过三次比较活动,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猜测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说说为什么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则是由学生在阅读书本的过程中自主获知,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数学书本的习惯,又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书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通过四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知所得。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图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课一开始,我并没有设置“漂亮”的教学情境,而是在学生用数方块的方法得出几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用数方块的方法来计算教室的体积?”目的`有二:一是抛弃繁索的动作,直奔中心;二是快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果然,课上学生的兴趣快速激起,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准备,并羸得了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由于在前几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块小正方块既搭出了长方体也搭出了正方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一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进一步的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

但是,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且汇报习惯不是很好,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篇14: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

一、.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6、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8、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2.7立方米=( )升

10、1200毫升=( )立方厘米

11、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1.2立方米=( )升=( )毫升

二、计算

1、一块砖长24厘米,宽1.2分米,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的沙坑装满沙子,这个沙坑长3米,宽1.5米,深2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400千克。这个沙坑里共装沙子多少吨?

篇15: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参考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7立方米=(   )升

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立方米=(   )升=(   )毫升

篇16: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教案

目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底面积。

仪器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篇17: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篇18: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二试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二)试题

一、填空(20分)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 )。

4、3.05米3=( )分米3 40毫升=( )升。

5、右图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是( )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cm,宽是8cm,高是6cm。它的底面积是( )厘米2,体积是( )厘米3。

7、一个棱长10cmr正方体魔方,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8、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分米3,也可以看成是棱长10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9、一个体积是12厘米3铁球和一个15厘米3的铝球分别浸没在两个同样的盛满水正方体量杯中。浸没( )球的量杯中的水溢出的多。

10、用体积是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体积是24厘米3的长方体,可以一排摆( )个,摆( )排,摆( )层。

二、选择(10分)

1、棱长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较( )。

A、一样大 B、体积大 C、无法比较

2、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 )

A、10 B、100 C、1000

3、a3表示( )

A、a+a+a B、a×3 C、a×a×a

4、一个长方体水箱,求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是求它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容积

5、一瓶墨水的容积大约是45( )

A、米3 B、升 C、毫升

三、计算(12分)

0.25×2.3×4 2.68×3.5+6.5×2.68

12.75÷[14.6-(1.3+8.2)]35+14+320

四、计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2分)

五、应用题(46分)

1、观察下图,计算出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水量未改变)6分

2、一个花坛(如图),底面边长1.2米的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高0.9米。

(1)这个花坛占在多少平方米?(4分)

(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木条的厚度忽略不计)(6分)

(3)做这样一个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木条?(6分)

3、一种长方体的广告灯箱,框架由铝合金条制成的,各个面由灯箱布围成。

(1)制作一个这样的广告灯箱,至少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5分)

(2)做一个这样的灯箱需要灯箱布多少平方分米?(5分)

4、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6分)

5、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一种正方体箱型沙漏的棱长是12dm,已知平均每小时漏沙72dm3,照这样计算,多少小时漏光一箱沙?(6分)

相关专题 长方体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