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公诫子》教案

好腻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好腻啊”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公诫子》教案(共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公诫子》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周公诫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积累,翻译练习;

2. 理解六种“谦德”的含义,体会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三子 陈师道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简析:

作者陈师道因家境贫寒,无力养活妻儿。其岳父在元丰七年(1084)携师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陈师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转,一家人始得重聚。第一、二句追叙见面前的心情:长期远别,明知无法会见,索性也就不去想它,权作忘记;及至归期已近,思念之心反而难以忍耐。三、四句写初见时印象,儿女随外祖父入川时年纪尚小,分别三年俱已长大,反倒不认识了。五、六句写相见时乐极生悲、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七、八句表现自己惊疑不定、唯恐得而复失的不平静心情。诗人将这种极深挚复杂的感情,以平易而质朴的语言道出,写得一波三折,情味悠长。

二、重要词语讲解

1.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2.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三、预习检测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教学设计>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教学设计>文章详略得当。

五、问题探究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段落层次

第一句:交代周公诫子的 ,突出诫子的 性, 性。

从第二句“周公诫子曰”到结尾。写周公 。

4.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如“博闻强记”、“富有四海”、“握发吐哺”等词语,历来被人沿用。

中心表达: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写作借鉴: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五、翻译练习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周公诫子》原文和译文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周公诫子》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滴

【通假字】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畏”通“威”,威严)

【古今异义】

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聪明: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

宽裕:

今义:宽绰富裕

【一词多义】

名词: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成王封伯禽于鲁)

1、封:

动词:封闭,封合。(节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动词: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亡: 动词:灭亡(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动词:走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介词:给,把(成王封伯禽于鲁)

3、于:

介词:对(吾于天下亦轻矣)

连词:因为(子无以鲁国骄士)

4、以:

连词:并且(守之以恭者)

形容词:强大(人众兵强)

5、强:

形容词:强,好(博闻强记)

形容词:聪明,智慧(聪明睿智)

6、智:

名词:有学问(守之以浅者,智)

课文助读

【作者简介】

韩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

篇2:周公诫子练习题

周公诫子练习题

一、阅读: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词语。

封: 相: 畏: 博闻强记:

2.翻译下列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 周公提出的六种 “俭德”。用六个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句话属于反面论证?

5.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辅佐 威,威严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3. 恭 俭 卑 畏 愚 浅

4.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5.(1)作为领导,要尊重人才,善待人才。 (2)做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大智若愚。

二、基础题(10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禄( ) 姬( ) 怠( ) 嚼( )

2.下列句中的“之”与“成王之叔父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守之以愚者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执策而临之

3.翻译句子。(4分)

①又相天子,吾于天亦不轻矣。

②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三、课文阅读题(20分)

阅读整篇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义。(4分)

俭: 畏:

贵: 哲:

2.翻译句子。(4分)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②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文中提到的桀、纣是谁?(3分)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4分)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做?(5分)

答案:

二、

1.lù jī dài jiáo 点拨:第四个字另有读音“jiào”、“jué”。

2.C 点拨:选项C中“之”的意思是“的”。

3.①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用恭敬的态度保持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点拨:所译句子一定要准确完整。

三、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畏:威严。 贵:地位显要。哲:明智、聪明。 点拨:对书下注释要记牢。

2.①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②贵为君王的,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3.桀是夏朝末代的君主,纣是商朝末代的君主。这二人皆是暴君,由于没有好的品德而听信谗言,最终亡国。 点拨:该题涉及了历史知识,所以要相互贯通。

4.能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不容置疑的口气。 点拨:从反问句的作用来考虑。5.如:伯禽听从父亲的教导,到鲁国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时时以六种谦德反省自己,不久,鲁国更加强盛。 点拨: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3:周公诫子 教案教学设计

周公诫子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周公诫子》教案

秦俊凤

河北青县回民中学 邮政编码062651

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 从新目标看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抓并举的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发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做好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思路便是以人文性与工具性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抓好基础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为最低目标。

说教材 《周公诫子》为九年级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选文不仅可读性强,易于记诵,且寓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说学生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说教法  本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字,并且注释中的主要内容写在重点字词的边上,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1-3分钟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2分钟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7-10分钟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3分钟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5-7分钟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小组合作探究(5-8分钟)

分配任务:2-3分钟 探究方案: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五、 报告交流20分钟

每组不超过五分钟,老师及时补充订正。

六、盘点收获。5分钟

学生各抒己得,句式要求,“读……我懂得了……”、或“听……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1、从教师角度是检测课堂,长期坚持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从学生角度是检测听课效果,从而养成边学习边整理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规范学生语言,继续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七、拓展延伸: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篇4:《周公诫子》阅读答案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③犹恐失天下之士: ④守之以恭者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1、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篇5:《周公诫子》阅读答案

19、把、也、还、肃敬,谦逊有礼

20、①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② 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2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拓展阅读:《周公诫子》注释及翻译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篇6:周公诫子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文言文《周公诫子》,在交代历史背景,疏通文章大意之后,接着分析文章的内容,我突发奇想,用数字归纳议论文知识要点学习本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用数字归纳议论文知识要点,就是把议论的有关知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文章结构等知识用数字串连起来,好记又易懂!用“一二三四”归纳的办法,即一篇议论文一般一个论点,两种论据(道理、事实),三段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本论】),四种认证方法(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引用认证属于道理认证),这样简明扼要又好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重要!

其次,通过“一二三四”的知识要点去分析《周公诫子》的文章内容就可迎刃而解了!

篇7:《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示三子 陈师道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赏析】 作者陈师道因家境贫寒,无力养活妻儿。其岳父在元丰七年(1084)携师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陈师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转,一家人始得重聚。第一、二句追叙见面前的心情:长期远别,明知无法会见,索性也就不去想它,权作忘记;及至归期已近,思念之心反而难以忍耐。三、四句写初见时印象,儿女随外祖父入川时年纪尚小,分别三年俱已长大,反倒不认识了。五、六句写相见时乐极生悲、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七、八句表现自己惊疑不定、唯恐得而复失的不平静心情。诗人将这种极深挚复杂的感情,以平易而质朴的语言道出,写得一波三折,情味悠长。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G(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二、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三、预习效果反馈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一句:交代周公诫子的 ,突出诫子的 性, 性。

2.从第二句“周公诫子曰”到结尾。写周公 。

(三)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如“博闻强记”、“富有四海”、“握发吐哺”等词语,历来被人沿用。

中心表达: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写作借鉴: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三、古文今译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Ⅳ.当堂练习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

Ⅱ.三、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Ⅲ.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二)1.背景 必要 重要 2.诫子

Ⅳ.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篇8:周公诫子阅读答案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以卑者,贵。贵:地位显要 B、守之以恭者,恭:肃敬,谦逊有礼.

C、由此德也。由:由于 D、聪明睿智 睿智:聪慧,明智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方虚骄而恃气/子无以鲁国骄士 B.又相天子/伯乐相马

C.德行宽裕/由此德也 D.守之以恭者,荣/清荣峻茂

8、下列对课文内容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全文看,周公是要告诫儿子伯禽:贵为君王者,更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

B 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目的,突显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C “不谦……桀、纣是也”是从反面阐说。说明了“谦德”的重要性。

D 末尾句以反问呼应首句,加强肯定语气。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C

7.C

8.B

9.(8分)

(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4分

蒲松龄之妻(3分)

五视嘤滩煌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贵夫人。⑨觖(jué)望:不满意。

[文言知识]

恕跋浴薄!‘显”是个多义词。一、指“明显”、“显著”。成语有“显而易见”。二、指“高贵”。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三、指“显出”、“表现”。如“大显身手”。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83.翻译:①君勿须复尔; ②松龄善其言;③往往情见乎词

参考答案:

83 .①你不必再这样干了;②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

③(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

(2))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2)(4分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篇9:周公诫子翻译及原文

周公诫子翻译及原文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作者

韩婴,约公元前2—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

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

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

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关于周公

周公简介从本文人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周公是一个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士,大智若愚;对晚辈能够进行谆谆教导的一个长者形象。

周公: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公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文武周公”是孔子最为推崇的人物,而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正是由于文王武王作为君主,而周公为周朝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学派奉周公、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子等先贤为陪祀。

在唐开元时期,掌控欲极度强烈的唐玄宗李隆基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篇10: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作品介绍】

《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

韩婴,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篇11: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篇12: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扩展阅读: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韩诗外传》

作者:韩婴,约公元前2-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

韩婴是当时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

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扩展阅读:韩婴主要成就】

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他吸收周秦观点,并加以改造和更新,认为“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统治者必须节制欲望,“轻谣薄赋”,“使民以时”,避免战争;以“谦德”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即“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国家,近足以守其身”。为了维护大一统,他主张忠高于一切,孝从属于忠,若忠孝必舍其一,则宁做忠臣,不为孝子。臣下对君主要“以道覆君而化之”,“以德调君而辅之”。对君主进谏要讲究方式,他认为比干“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伍子胥“以谏非君而恶之”,是“下忠”。因而反对廉洁直方,不赞成传统儒家崇敬的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等人的廉洁气节,而赞成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由其道,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从而使臣民不为名不为利,能上能下,不悯不怨。不耻污君,不辞小官,百依百顺的顺民。

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贵民”的思想。认为“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之则亡”。统治者要“以百姓为天”,要想治理天下,必须“养民”。统治阶级必须不淫佚侈靡,应节俭,“用不靡时,养不害生”,以达到“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为此,必须“教民”。以为“愚民百万,不为有民”。重申以儒家思想教育民众,提出“国之命在礼”的主张,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不成,王公由之所以-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陨社稷也”。否定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继承和发扬荀子“礼起于欲”,“养人之欲,给入之求”的主张,提出“因情从欲”的观点,认为“人的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芳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则乱,从之则穆,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否定孔子“礼不下庶人”的观点,主张对百姓“教御以礼义”,认为“百礼洽则百意遂,百意遂则阴阳调,阴阳调则寒暑均,寒暑均则三光清,三光清则风雨时。风雨时则群生宁,如是雨天道得矣”。

篇13:周公诫子的阅读答案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行宽裕 宽裕:宽大,宽容。

B.守之以恭者,荣 荣:荣华显贵。

C.聪明睿智 聪明:聪慧,明智。

D.守之以愚者 愚:愚拙,不巧伪。

15.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无以鲁国骄士 以:因为。

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之:的。

C.混沌待之甚善 之:他们,指倏与忽。

D.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与其。

16.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沐三握发译文: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B.一饭三吐哺译文: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

C.博闻强记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D.可不慎欤译文:可不可以慎重呢?

17.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说明周公诫子的地点,突现诫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或曰是中心句。

C.文章末句“可不慎欤”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起到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D.这篇文章言简意赅,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读来使人心悦诚服。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②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19.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阅读答案:

14.(3分)C

15.(3分)B

16.(3分)D

17.(3分)A

18.①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② 尽管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中间要停三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吃一顿饭中间要停三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天下的人才。

19.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14:《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比较阅读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比较阅读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甲)周公诫子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一: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翻译二: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作者介绍】

(甲)《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

韩婴,约公元前2-公元前130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汉文、景、武三帝时为官,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韩婴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学者,他讲学授徒写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等。韩婴讲授、注释《内经》有许多独到之处,世称“韩诗”,与辕固生的“齐诗”、申培的“鲁诗”并称“三家诗”。韩婴还对《易经》很有研究,做过很多注释,著有《周易传韩氏三篇》,但未能流传于世。

(乙)诫子书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补充注释】

(甲)周公诫子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骄:怠慢,轻视

相:辅佐.

于:在

沐:沐浴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敬畏胆怯.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相(xiàng)【第四声】: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了夏的灭亡。

纣(zhòu):1.后G(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词,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广才:增长才干。

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驰:消失、逝去。

日:时间。

遂:于是,就。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才须学也:才:才干

意与岁去:意:意志

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夫:大丈夫

篇15:周公诫子的原文和翻译

《周公诫子》: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下面是周公诫子的原文和翻译,请参考!

《周公诫子》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篇16:周公诫子的原文和翻译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用肃敬保持道德品行宽大宽容的人,就可以荣华富贵;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地位显要;人口众多、军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拙来保有明察事理的聪慧、明智的,就是明智,聪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浅显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注释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同“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相(xiàng)【第四声】:1.辅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3.姓.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夏的灭亡。

纣(zhòu):1.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他的暴政导致商朝的灭亡。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词,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篇17: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

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

1、卑:低下。

2、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3、聪明:指明察事理。

4、恭:肃敬,谦逊有礼。

5、贵:地位显要。

6、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7、荣:荣华显贵。

8、睿智:聪慧,明智。

9、慎:谨慎,慎重。

10、畏:同“威”,威严。

11、由:奉行,遵从。

12、愚:愚拙,不巧伪。

13、哲:明智,聪明。

14、尊盛:位高势盛。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队伍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附《周公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三、初读全文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选出应在字音或字形方面引起注意的字词。

生字识记

相(xiàng):1)、辅助。如:吉人天相。

2)、宰相。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如: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

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如:哺育。2。咀嚼着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词语识记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由:奉行,遵从。

慎:谨慎,慎重。

2、自荐带着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古典文学课文的初步感知必须落实在“诵读”上,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换句话说违背了新课标并不是绝对重要,因为他是人制定的,难免有疏漏,但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绝不允许的,那结果绝不逊色于“浑沌之死”。)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3、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4、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五、小组合作探究

分配任务:探究方案:1、分组——全班按桌次分四组,每组的同学按同桌和前后桌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大组的探究内容相同,各小组独立探究,每个小组形成简单的文字探究报告。

2、分配探究专题

第一组 :翻译课文——选出应引起注意理解的词语,和可以作为文学积累的经典语句,并阐明原因。

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第二组 :研究结构 ——找出本文观点、论证、正反论据、结论。

第三组 :我们向本文借鉴什么——词语运用、品德修养、说理方法。三个方面。

第四组 研究现实意义——周公为什么要诫子?这六种“谦德”,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2、此做法类似于现代工业化追求的合作中的独立,微观上各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内部有分工又有合作,宏观上各大组又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小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工厂,小社会,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文知识、个人能力多方面地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

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点拨:能根据现实,变换角度指出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结全文: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七、拓展延伸:

如何才能具备周公美德?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进行说明。

相关专题 下册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