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谁与琴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谁与琴音”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共19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套教案

【教材分析】

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都潜藏着“自我实现的创造力”(马斯洛),可以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对话法:创设问题情境和良好氛围,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3.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在本文中的情感取向。

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教学难点】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2.关于本文是否写实的浅层研究性探讨。

【设计思想】

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用“五读法”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2.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第三条中又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为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特采用对话法和探究法以完成教学任务。

3.辅助手段:幻灯片投影仪投影胶片

4.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收集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有条件的也可网上查阅,制作“作者挡案”若干,课堂上交流。

3、收集陶潜的相关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陶渊明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初中时曾背过陶潜的《桃花源记》,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来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板书课题、作者)

现在先让我们看一看同学们制作的“作者挡案”卡片,比一比谁与陶潜走得最近?(师生交流,选择的投放)

(解说:解读文学作品,离不开知人论世,用师生同背和制作卡片的形式既可以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督促学生关注文本尤其是注释,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三得。)

二、走进陶渊明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意

过程: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一字一词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教师循环指导。

③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

2.交流体会,思路提示(幻灯片1)

①第一段:归--悲――追――非。

②第二段:衣--微/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

③第三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④第四段:之――期――耔――诗――疑。

3.学生根据思路韵脚提示,朗诵诗歌,初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二)读:教师范读课文,理清层次脉络

过程:

1.朗读指导,利用诗体“辞”的特点,帮助诵读,注意

①诗与文不一样,诗中每停顿一处即为一句,不管是逗号还是句号。本诗除去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独立处理外,共有60句。两句为一组,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据此理清全篇层次脉络)

②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读,比如:舟/飘飘/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2.教师范读,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3.交流体会,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幻灯片2)

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情感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解说:整理“情感线索”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学生预习充分或理解程度较好,可顺势引导;若预习不够充分或对作者情感一时不能把握,则可将这一环节放到“悟读课文”后顺势引出。)

4.学生根据诗体“辞”的特点及脉络线索尝试背诵,进一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三)读:学生悟读课文,领悟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⑴、指名朗读第一段《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一,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教师追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教师追问,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幻灯片3)

4.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5.小结:鄙弃-,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之一。(板书)

(解说:学生在回答时,不求答案,意思对即可,下同)

⑵、涵咏(缓慢的吟诵)第二段

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二,对一个厌倦-束缚和世俗条框的人而言,如今终于可以摆脱了,如果你处在这种情景,你有何感受?

2、涵咏本段,要求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最后达到当堂成诵。

(解说:这一环节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指导。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诗人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对语言涵咏品味得渐熟后,便脱离书本,试着背诵,直至能当堂成诵。)

3、师生对话,学生畅谈感受。

(解说:对话时要求学生依据文本作答,不能大而无边,可隐含如下思路展开:归途中的归心似箭——抵家时的欣喜若狂——室内中的舒适安逸——园中时的流连往返)

4.教师追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归隐情结?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幻灯片4)

5、小结: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之二。(板书)

⑶、角色朗读第三段

过程:1.男生朗读此段,女同学注意听,男同学的朗读感情处理恰不恰当?

2.男同学朗读,女同学评价。评价要点,若好,好在哪里,若不好,纠正,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

3.创设问题情境三,细读该段,你读出了什么?请用“从……中我读出了……”句式回答。

4.师生对话。

5.小结,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琴书诗酒的归隐情结之三。(板书)

⑷、默读第四段

过程:1.默读本段。创设问题情境四,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学生讨论交流,允许互相质疑。

(解说:此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答案不求,能自圆其说即可肯定,但要注意依据文本作答,若学生能够联系陶潜的其他作品,则更应肯定。因有一定的难度,故而采用默读的方式,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3.小结: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是他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陶潜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是他痛苦诀择后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获得的人生真悟,此乃其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归隐情结之四。(板书)

(四)读:学生分组竞赛朗读,体会感悟诗人的形象。

过程:1.学生分组竞赛按序朗读一段,比一比哪一小组读的。评比标准

①读准字音句读,读出一定的语气、语调和语顿,不能读破句。

②声音要整齐清脆响亮,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③情绪饱满,读出一定的情感、气势。

2.顺势引导,梳理诗人形象的结构层次:呼唤归去——闲适生活——隐逸情怀——抒怀言志(板书)

(五)读:学生齐读全篇,要求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三、课堂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他的初衷,鄙弃-、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明志、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归隐情结,了解中国文人精神文化的一个窗口。

四、布置探究性作业:提供两个探究性题目,以供参考

1.参照序言(以讲义形式印发)和文本,比较本文注释①和版注释①,推敲本文的写作时间,并思考编者如此改动,是否合理?

2.重读本文,你又读出了什么,请以“我眼中的陶潜们”为话题写一篇随笔或提纲式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走出陶渊明

一、导入过渡:上一节我们以“五读”的形式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今天再让我们以“探究”的形式走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了解更多的陶潜们。现在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研究成果。

二、探究性学习交流(一):参照序言和文本,比较本文注释①和版注释①,推敲本文的写作时间,并思考编者如此改动,是否合理?

1.学生研究成果分类、展示。

(解说:这一过程“分类”是关键,教师可在课前先调查了解,以掌握课堂的研究走向并消除对话中的无序状态。)

2.师生∕生生对话。

(解说:为使此题的探究能更深入,教师要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以备对话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象而言之。但从问途以下,都是直叙的话,显得自相矛盾。即所谓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

②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

③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

3.小结: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说,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很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因此,本文注释①的改动体现了编者精益求精、科学理性的精神,就这点而言不也正是我们探究此题的又一收获吗?

(解说:若学生有不同见解,能自圆其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探究性学习交流(二):重读本文,你又读出了什么,请以“我眼中的陶潜们”为话题写一篇随笔或发言稿。

1.激情引读: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篇美文吧,初读的时候,也许我们读到的只是陶潜,我们再来读,展开来读,细细读,用心读,还可以读到什么?

2.师生∕生生对话。

(解说:学生可能会找屈原、李白、苏轼等文人学士素材;也可能从李乐薇、霍金等现、当代知名人士甚至学生自身入手。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尤其是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更要深入。)

3.重温经典,温故知新:表情朗读全篇,让审美愉悦在读声中升华。

四、课堂小结

对本文,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世拔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五、布置情感性作业

1.一诗一文一世界,就让这些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心底吧,做到没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

2.在这堂课中,是否有什么触动了你的心弦?那么赶紧记下来吧,把它整理到你的“素材库”中去。

篇2: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

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

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

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打出相应的幻灯片)

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a)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说不出

不是诗人,道不出我的爱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出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章的`学习布置作业,以达到有效锻炼承前所学内容的目的。

篇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作者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年去彼得堡,拜见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

1.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解析: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分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

0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解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

解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0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解析:用金色的星星比作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3.文中除了母狗,还出现了哪些形象?

解析:还有主人和人们。

4.主人和人们对母狗的态度是怎样的?

解析:主人和人们都是:残忍,冷酷无情的。如:主人板着脸,把小狗抓来,塞进了一条口袋。人们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5.小结

写母狗的遭遇和悲痛,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诗人表现出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总结

诗的艺术特点

(1)诗人善用对比,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

(2)笔触细腻的刻画了母狗的形象。

(3)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4)巧妙插入两处景物描写,以哀景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

练习

1.第一二节写母狗得子之喜,联系起来看,两个表时间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析:“早晨”“和黄昏”两个词语,突出母狗舔小狗的时间之长,充分表达母狗的爱子之情。

2.结合语境说说“踉跄”一词表达了母狗怎样的心情。

解析:表达了母狗失去狗崽的极度悲痛之情。

3.母狗望着高空,发出悲鸣时,月牙儿有怎样的表现?

解析:细细的月牙儿“溜过天顶,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4.月牙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解析:“溜”“躲”两个动作活画出深受感动的心情,十分传神。圣洁的母爱感天动地,月牙儿怎么忍心看下去呢?

篇4: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论证分论点,为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什么观点?作出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

(2)背诵全文。

篇5: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是新人教版高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79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篇6: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基本信息名称小二黑结婚

执教者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卷最大的变化是在试卷中出现了必考题和选考题,其中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小说和人物传记任选一题作答。基于这个变化,我们在本学期选择了《中国小说欣赏》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特色、源流及发展;学习作者对于乡土中国的出色描绘,比较他们笔下农民形象的不同,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本课学习重点是学习赵树理抓住典型动作和语言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他出色的讲故事技巧。

《小二黑结婚》成功的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形象。赵树理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的落后、陈腐,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势在必行。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争取婚姻的斗争,展示了新生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历史大趋势。

《小》吸收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语言风格在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既适合农民大众,又非常个性化。

所以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作品语言是我们这堂课学习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情:经过必修六个单元的小说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赏析小说的方法,可以到找到描写人物、环境的词句,并且对其进行赏析。另外在一年多的诱思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拥有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经验,可以很好的适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文本,熟悉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人物描写分析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人物描写分析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

张雄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精髓。

这就是我这堂课的理论依据。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提到,教学是教学生学,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规律,归纳方法,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启而不发”或可能是“诱之不当”造成的。诱思探究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习,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程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应再是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要求:变“满堂教”为“满堂学”。基于此,我确定这节课采取的教法是:

(一)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积极思维。

(二)多媒体法——增强知识直观性和兴趣性。

(三)仿写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重视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从而有所收获。

3分钟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一)快速浏览了解概况

请同学们自读课本84、85页,整体了解小说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倡导:实现学生独立性,自学,靠自己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使学生在没有预习的前提下,利用课上几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简介,了解小说概况。

5分钟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二)阅读课文了解情节

【投影】《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写于1943年,故事发生在山西某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刘家峧,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诸葛给小二黑收了一个童养媳,三仙姑逼小芹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退职军官。

一天夜里,小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终身大事,却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兴旺捆住,借机陷害,幸得区长及时赶来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兴旺,故事从这里开始……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最后四节,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快速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自由发言

新课标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小说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15分钟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一)分析形象把握方法

【投影】小说常常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独立思考后,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但不可重复。

仍然是依据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意图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阅读,勾画,分析等活动,从而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从而有所收获。

5分钟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二)了解作者品味语言

【投影】(二)了解作者品味语言

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语言朴素、凝炼,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山药蛋派语言特色的语句,仔细品味,小组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朗读,力争读出人物个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要求变“满堂教”为“满堂学”。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的自己走进作品,自主了解作者及山药蛋派语言风格,体会小说语言特色。

2分钟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猜一猜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猜一猜

【投影】小说中精彩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语句,猜一猜1、2句写谁,3、4句是谁说的。

1、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2、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小二黑是装病,其实是被小芹勾引住了,可以斗争他一顿。”

4、“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

设计意图:节选了小说其他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分析描写性语言猜人物,练习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观看视频】设计意图:节选了小说其他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分析描写性语言猜人物,练习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5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写一写

请以“猜猜他(她)是谁”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50—100字左右。2、写本班你最熟悉的同学。

3、不出现姓名,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手法,突出人物个性。写完后自由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猜猜写的是谁。第二部分注重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把学生分析理解人物的能力,落实到写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建构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小结

2分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盘点课堂收获

布置作业

1分钟预读《平凡的世界》

板书设计由学生盘点展示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们力求高效,精简问题,长课短讲,争取一课一得。从自读问题,自读文本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改进的主要有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多角度和灵活性;临时借班上课,课堂之初师生互动略显僵硬。

语文是美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美的,语文课上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美的陶冶中浑然忘我,沉醉不觉,意犹未尽,这也要求语文老师有较高的素质修养,语言也应该精炼,精确,精辟,有着点石成金的效果,在这方面我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篇7: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

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

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

4、有感情朗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

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

5、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二、整体理解原文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三、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四、课堂达标与迁移

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篇8: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理解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

3、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夯实基础知识

2、掌握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共同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幻灯片展示美丽的卢浮宫夜景、镇馆三宝。

充满神秘的卢浮宫中,萦绕着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5来,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留恋的目光。有人说,她是飘泊浪子眼中母亲的柔情;有人说,她是年轻姑娘心中淑女的娴雅。大师远去,留下了无尽的求证与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蒙娜丽莎的魅力》,品味这永恒的微笑。

二、出示幻灯片,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单了解傅雷和达芬奇。

四、基础知识反馈:字形让学生课前写在黑板上。

订正字形,提读字音,齐读字音字形。齐答选词,可让学生辨析。

五、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探讨,语言品味。

1、教师检查预习,师生共同完成学案二1、2题

(设计第1小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较长的评论性文章,通过抓各段的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内容,明确文章的重点)

(设计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明确类比的作用)

2、学生齐读学案范例,分组讨论语言特色

(设计第3小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修辞、句式、人称等角度品味学习语言)

3、师生共同探讨写作启示,完成学案二4

(通过梳理学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指导写作)

六、拓展写作:展示名画,引导思路。

1、学生写,2名学生在黑板展示,可让学生交流、诵读

2、同学评论优点

3、师展示范例,生齐读

(设计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够欣赏艺术作品,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七、布置作业,小结:

蒙娜丽莎的微笑穿越几个世纪依旧散发光彩,震撼人心。我们感谢达·芬奇,用四年时间,倾注心血,虔诚作画;我们感谢傅雷先生,引导我们欣赏这幅名画的魅力;我们感谢父母,赐给了我们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步入艺术长廊,学会欣赏美,品味艺术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篇9: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设计思路:

在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中我们总结出如下的观点: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积极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诱思教学思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为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品味作品语言。

学习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快速浏览了解概况

请同学们自读课本,整体了解小说

【播放视频】

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二)阅读课文了解情节

【投影】《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写于1943年,故事发生在山西某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刘家峧,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诸葛给小二黑收了一个童养媳,三仙姑逼小芹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退职军官。

一天夜里,小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终身大事,却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兴旺捆住,借机陷害,幸得区长及时赶来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兴旺,故事从这里开始……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最后四节,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快速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小说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一)分析形象把握方法

【投影】小说常常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独立思考后,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但不可重复。

设计意图:学生深入文本,通过阅读,勾画,分析等活动,从而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投影】(二)了解作者品味语言

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语言朴素、凝炼,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山药蛋派语言特色的语句,仔细品味,小组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朗读,力争读出人物个性。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山药蛋派语言风格,体会小说语言特色。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投影】小说中精彩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语句,猜一猜1、2句写谁,3、4句是谁说的。

1、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2、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小二黑是装病,其实是被小芹勾引住了,可以斗争他一顿。”

4、“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

设计意图:节选了小说其他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分析描写性语言猜人物,练习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观看视频】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投影】(二)请以“猜猜他(她)是谁”为题写一段文字。

要求:1、50—100字左右。

2、写本班你最熟悉的同学。

3、不出现姓名,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手法,突出人物个性。

写完后自由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猜猜写的是谁。

设计意图:把学生分析理解人物的能力,落实到写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篇1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六全套教案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__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__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习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篇11: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第一单元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1、字音:

踱步duó 弥望mí

颤动chàn 宛然wǎn

霎时shà 梵婀玲fàn

渺茫miǎo 煤屑xiè

落蕊ruǐ 夹袄jiá

平仄zè 颓废tuí

歧韵qí 房檩lǐn

驯鸽xùn 譬如pì

细腻nì 瞥见piē

涸辙hé 茎叶jīng

婆娑suō 猗郁yī

移徙xǐ 囚系xì

圆弧hú 尘垢gòu

黝黑yǒu 水涡wō

栅栏zhà 俯瞰kàn

短暂zàn 虚掷 zhì

徜徉cháng 缪斯miù

澄清chéng 曲折qū zhé

袅娜niǎo nuó 颤栗zhàn lì

混沌hùn dùn 葱茏cōng lóng

漪澜yī lán 黑魆魆 xū xū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ěng

脉脉含情mò mò 削皮xiāo

一椽破屋chuá 剥削xūe

纤腰xiān 纤夫qiàn

隽永juàn 隽秀jùn

幽禁jìn 禁不住jīn

安宁níng 宁愿nìng

创伤chuāng 创chuàng建

露水lù 露相lòu

厚薄báo 刻薄bó 薄荷bò

参差cēn 参与cān 人参shēn

疏落luò 落枕lào 大大落落luō

落在后面là 折腾zhē 折叠zhé

折耗shé 差别chā 参差cī

差劲chà 出差chāi 穿着zhuó

着急zháo 走着zhe 着数zhāo

独处chǔ 妙处chù

2、字形:

点缀 啜泣 辍学 拾掇 没精打采

斑驳 倩影 喝彩 敛裾 了截爽直

萧索 落寞 严厉 学历 再接再厉

喇叭 咳嗽 攀援 玷污 掂量

惦记 漂浮 深邃 吞噬 常春藤

船舶 停泊 嬉戏 闲暇 瑕不掩瑜

名闻遐迩 娇嫩 矫情 娇生惯养

骄兵必败 鞭挞 黯淡 轻歌曼舞

漫不经心 枝蔓

3、词义:

弥望:充满视野,满眼。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要来临了。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猗郁:茂盛的样子。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名段名句:

①《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

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篇12: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第二单元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

1、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暮”)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忳郁邑余垞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郁悒”)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遭受)

终老不复取 (通“娶”)

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打)

箱帘六七十 (“帘”通“奁”,盛物之器)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

府吏见丁宁 (“叮咛”,嘱咐)

虽与府吏要 (通“邀”)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2、古今异义:

便可白公姥 (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 (可爱/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觉的地方)

以此下心意 (忍耐受委屈/下定主意)

本自无教训 (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适兄意 (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蹑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汝是大家子 (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黄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叶叶相交通 (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词义:

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恨。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

溘: 突然。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

尤:这里作“罪过”讲。

岌岌:高耸的样子。

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

文学常识:

①《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② 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 《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③乐府诗 。主要作品《陌上桑》《长歌行》《十五从军征》出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④曹操,字孟德, “三曹”之首。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⑤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名句名篇: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⑥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⑧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篇13: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1、成语释义: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

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一词多义:

①之:

暮春之初:的

及其所之既倦:到、到达

不知老之将至: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之兴怀:代词

向之所欣:的

不能喻之于怀:代词,悲伤的缘由

兴感之由:的

夫人之相与:取独

悟言一室之内:的

仰观宇宙之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后之览者:的

②一:

一觞一咏:一点,少量

俯仰一世:数词

悟言一室之内:一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相同,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③致:

家贫,无从致书一观:获得,得到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情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④修:

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修守战之具:整治

3、名句翻译: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⑤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⑥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⑦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篇14: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二

第四单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成语释义: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砥砺(lì):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

不可估量:不能估计。

浮浅:浅薄;肤浅

繁芜丛杂:本指杂草杂树生长茂盛。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

嫉恨:因嫉妒而愤恨;憎恨。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

2、辨析形似字:

①肄(yì):学习,如“肄业”/(sì):不顾一切,如“放肆”。

②砥(dǐ):细的磨刀石,如“砥石”/(dǐ):抵消,如“相抵”。

③低(dī):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如“低空”。/(dǐ):树根,如“根深柢固”。

④裨(bì):益处,如“裨益”。/(bǐ):使,如“俾众周知”。/(bì):婢女,如“奴婢”。/(bì):大腿,如“抚髀长叹”。

3、辨析近义词:

①商榷:商讨。如,这个问题尚待商榷。

②商量:交换意见。如,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

③商讨: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

④会晤:会面;会见。如,两国领导人会晤。

⑤会见:跟别人相见。如,会见亲友。

⑥会面:见面,彼此对面相见。如,跟这个老同学多年没会面了。

⑦庄严;侧重于威严不可侵犯。既可用于人的态度、表情、动作,也可用于环境、气氛等。

⑧庄重:侧重于端庄持重。只能用于人。

⑨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⑩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休戚相关:休,欢乐。戚,忧愁。指彼此间祸福关联,多指人或阶层、团体之间。

?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

高中语文的学习的法与技巧

第一、要多看书,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我比较喜欢看《美文》、《小说月报》等杂志,如果怕浪费钱,我们可以登陆一些好的网站看免费的文章。在这里我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

第二、勤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第三、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同学们最好每天写日记,写日记是平时锻炼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日记不只可以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不至于考试的时候没有事情可写。喜欢听歌的同学可以记些写得好的歌词,考试的时候用一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四、勤于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时至今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网上有海量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网络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语文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教学风格,很可能另一个老师会对你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名校名师会来到我们面前。

篇15: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一、字词

1、《荷塘月色》: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 霎时 脉脉 酣眠 参差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鹢首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踱步

2、《故都的秋》:混混沌沌 潭柘寺 一椽 落寞 歧韵 颓废 廿四桥

3、《囚绿记》: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诗经》: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 桑葚 陨 徂尔

汤汤 渐车帷裳罔极 咥笑 隰 玁狁 不遑 靡盬 骙骙 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5、《离骚》:修姱 忳郁悒 侘傺 溘死 鸷鸟 方圜 攘诟 谣诼 岌岌 杂糅 昭质 可惩

6、《孔雀东南飞》:怀忿 葳蕤 玳瑁 流纨 磐石 拊掌 婀娜 踯躅 赍钱 日暝 摧藏 蹑履 怅然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否极泰来:否,不顺利;泰,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7、《诗三首》:慷慨 青青子衿 阡陌 羁鸟 暧暧 樊笼

8、《兰亭集序》:修禊 流觞 激湍 彭殇 嗟悼 会稽 静躁 虚诞 世殊事异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9、《赤壁赋》:桂棹 幽壑 嫠妇 愀然 舳舻 横槊 赋诗 麋鹿 匏樽 蜉蝣 肴核 狼籍 枕藉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尽,用不完。形容极其丰富。

10、《游褒禅山记》:庐冢 谬 窈然 瑰怪 幽暗昏惑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肄业 干禄 弥谤 砥砺 切磋 相勖 訾詈 提携 视事 店肆 商榷

刮目相见: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敷衍塞责: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旁稽博采:旁、博,广大普遍;稽,考查、考核;采,摘取。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无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12、《我有一个梦想》:镣铐 缔造 侈谈 飓风 蜕变 匿迹 祈祷 巍峨 蜿蜒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词 嫉恨 诽谤 诬蔑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二、文学常识

1、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3、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5、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7、《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8、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9、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10、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1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临川人。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1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三、课文写作素材

1、《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之际,是黎明前的黑暗。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朱自清,面对现实,他悲愤,他不满,而更多的是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他更多的是一个文人的角色,独自徘徊在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下,想超脱自然又无法挣脱这种境界,现实毕竟不是梦境。

朱自清的“文气”属于“狷”,而非是闻一多式的“狂”。可谁说写得出这样唯美温婉散文的文人就没有一点骨气呢?“救济粮”一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也许他当时无法预知自己在未来的,但是他确实体现着他的“自清”:清正、清廉、清贫。他给我们后世的文学带来了一股“清风”。(关键词:独处、美学体验、文人风骨)

2、《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的秋,总是清、静、悲凉的秋。这北国的秋天,深深地烙印在郁达夫的心中,使他忘不了清秋的每一个细节;他无比地怀念陶然亭的芦花、牵牛花的蓝朵和秋蝉的残声,他称北国的秋日为“黄金般的日子”,他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的故都秋天三分之一的零头。(关键词:追求美、向往美;恬淡、淡泊的心境;平凡的美;善于观察美)

3、《氓》

《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

本诗情节简单,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丈夫变心。这首诗,就作于归途之中。

《氓》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环境所促发的意识流、感情流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这并不是说,诗作是纯主观的产物,《氓》中女主人公的这种“独特心境”,既是被弃归返,重涉淇水,面对枯桑的具体环境所引发的,更是古来无数同类妇女呼声的反映。

《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的写形传神,自然焕美的语言特色,它的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使之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爱情、追求、坚贞)

4、《采薇》

猃狁、战争、戍边。只几个词,不知打乱了多少人的生活。抗击外敌,保卫家园,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赋予他们的,由不得他们选择的命运。被迫卷入其中的他们,看着随时间流逝生长的薇菜,寄托着早日回家的希望,坚忍地戍守在边疆,却只能看着薇菜发芽、初生、长壮、变老、枯死,看着回乡的希望如薇菜一般渐渐变得遥远、变模糊、消失不见。当战争的幸存者最终回乡时,雨雪霏霏,故乡的模样早已大变,却又似曾相识,就和当初从家乡踏上去戍边的路时,回眸瞥见的一样。只是那时的家乡,杨柳依依。那一瞬,泪,止不住地流。

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他们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他们吟唱,是自我遣怀,是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幸好,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他们,没有失去自我,没有成为行尸走肉。他们有感情,他们有心声,即使生活只剩下苦难,他们也还拥有能感受到苦难的能力,也许这也是一种享受。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他们,是弱小的;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发出自己呐喊的他们,是了不起的。(关键词:乱世对人民的影响;个人与集体;内心的呐喊)

5、《离骚》屈原

生活在大一统前夕之乱世,出身贵族的他满怀崇高而单纯的政治理想,一心向往国富民强。他身佩香蕙,手持兰草,袖溢清爽高洁之气而不与污秽奸佞小人同道。赤诚精忠,胸有成竹,大气凛然。以坚定的信念克己前行,以明洁的品质辅佐君王,他用敏锐的智慧指明生存方向。

然而他却看尽世态炎凉。在官场直言进谏,却遭小人排挤,君王疏远而屡屡受挫,政治抱负实现无望;在学府悉心培养国家脊梁,但群芳却在黑暗与腐朽中逐渐凋亡。可就在如此艰苦的道路上,他依旧没有迷失方向,坚守在古代圣贤“伏清白以死直”的正道上。而他的特立独行却又一次遭到庸人的谗毁,使他陷入了孤苦与绝望。

痛苦、哀伤,“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矛盾、彷徨,“宁溘死以流亡”;坚忍、刚强,“虽九死其犹未悔”;依旧高洁、坚定立场,“岂余心之可惩”?而终愤投汩罗江。

集正气清高于一身,与洁净的水流化为一体,灵魂远在高山之上。他就是屈原。(关键词:正直、理想、爱国、奉献、逆境、责任、尊严、挫折、节操、忠贞、进谏与纳谏)

6、《孔雀东南飞》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当这难以言喻的恨恨之语由刘兰芝诉说,世人便知道,痛苦的爱情通向了它的终点,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但你不要怀疑,怀疑这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爱情是真是假,因为他们本身就很脆弱,脆弱于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爱情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附属品,若这个时代包容,那我们的爱情就会孕育出甜蜜抑或哀而不伤,至少完整的爱恋,若这个时代闭塞,那我们的爱情只能在风雨飘摇中变得苦涩,生硬,干枯,颓靡,殆尽。我们的爱情总是会受尽时代的煎熬,可谁又能奈何?不是我们没有爱情,往往是我们没有机会去爱。若我的爱情来不及开花结果,也愿像焦仲卿与兰芝合葬山野旁,鸳鸯比翼飞。(关键词:爱情、矢志不渝、宗法礼教)

7、《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千年前有一位游子伫立江边,看缓缓流去的江水向天际远去,看芙蓉花清丽的面庞,于是想起了家中的妻子,无奈叹一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寥寥数十字,以婉曲的形式道出了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思念。(关键词:爱情;真实的情感)

8、《短歌行》

尊重并珍惜人才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你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不是发自真心的热切接待,又怎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你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孟德月下对酒当歌,深情呼唤才子的到来。在风云变换的时代,正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的策略,丰富扩充了其帐下的智囊团,以至助他北定中原,成三国鼎立之势,终成一代乱世奸雄。《管子》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辟土,故能成气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主”。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双审时度世,辨明是非的眼睛;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只支持陪伴,携手共进的臂膀;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面发现过错,矫正自我的明镜。把握住才子的心,这是魏武帝的选择,也是自古至今千千万万明智领导者成就丰功伟业的不二法宝!(关键词:招贤纳士,珍惜人才,领导者素养等)

曹操是一世枭雄,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他又是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抒人才难觅之隐忧,叹去日苦多之无奈……他自信,故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他真诚、宽容,故裸足迎才,唯贤是举;他有文人的才情、武将的无畏、王者的谋略……他被历史反复塑造,被歌颂,被指责,背黑锅,演白脸,生前一世风光,身后饱受争议,但,一切都不妨碍他活在历史之外,超越时间,成为英雄榜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关键词:英雄、豪迈、宽容、人才等)

9、《归园田居》陶渊明

年少轻狂,“猛志逸四海”,陶潜在快步追逐中,期冀着那个“大济苍生”的梦。然而,这些快步的追逐因为他出身庶民,只换来一次次同僚的轻视、嘲笑。在现实的残酷中,他慢下了脚步,发现了那隐匿心灵深处对自然的热爱、田园的向往。他种豆南山,采菊东篱,躬耕自资,慢行于田园间,享受着“悠然见南山”之乐。在他的慢行中,历史记住了他对恬淡的追求、田园的向往。他不是生活在飘渺的超凡境界中,以自苦为追求,而是生活在闲适的艺术境界中,以自乐为美。他的艺术化的生活指向“爱”与“乐”,他岂止爱这--间的草庐,他爱他触目所见的一切,他爱鸟的啁啾,爱春酒园蔬,爱微风好雨,不乐复何如!

有人说,陶夫子在用溢美之词修饰着桃源,排遣着田园生活的无趣与辛劳,用朦胧醉眼淡漠尘世的责任与担当,逃避着人生于世的喧嚷。而我想说,在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能如此决绝地弃浮名于不顾,返璞归真,独善其身,不得不说是一种过人的气概!陶潜并非淡忘了躬耕之苦,而是在执着地固守着他的精神家园,睿智地将茅庐、飞鸟、酒香甚至死亡都诗化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怀有的是“旷而且真”的情怀。

在寂静的树木草丛中聆听虫鸣,在袒露的石头泥土中汲取馨香,在悠悠的和风暖阳中拥抱温软的晨曦,这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陶渊明。(关键词:田园生活、独善其身、怡然自乐)

10、《兰亭集序》王羲之

你,如尔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一篇兰亭序,由感及理,明汝兴怀,以景显志。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你亦赏崇山峻岭,戏流觞曲水,得游目骋怀,清幽淡雅,沉浸自然。你言人或悟言室内,或放浪形骸,然皆欣于所遇,乐己喜物。然而兴尽悲来,又感乐景难永、乐情难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你乐良辰美景,你痛老之将至,你悲人生短暂。然而唇齿间又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表达出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关键词: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珍惜时间、生命;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11、《赤壁赋》苏轼

有一种豁达,与宇宙同存;有一种洒脱,遗世而独立。苏子,一个徜徉于山水间,将名与利的虚浮置于身外的奇人。也许,他不是没有过“哀吾生之须臾”的感叹,也不是没有过“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落,但是,他的博大的襟怀、宽广的心胸,包容了一切的不平与愤懑。他的乐观精神,让他看破了世俗的肤浅,冲破了名与利的桎梏。他成功的突围了。他冷眼旁观汲汲于名利之徒,宁愿做“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人”;他看破了世间的变换历史的浮沉,于是说出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豪言壮语;即使有自嘲的时候,他也会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轻松带过。这个令人惊讶的奇才,究竟是拥有着多么狂放的性格与不羁的情怀,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用他的豪放为中国的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词:洒脱、豁达、超脱;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戎马长枪,建造千秋万代之伟业?还是潜心修炼,祈求羽化登仙之永生?然而小楫轻舟自在游于山水间的苏轼却说,不是这样。他说曹孟德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说物与我皆无尽而又何羡乎?在他眼中,贫与富,贵与贱,出将入相与渔樵江渚,所谓伟大与渺小,在历史长河中终不过是短短一瞬;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变是永恒的,然不变亦是长久的,唯有听从心的指引,以旷达的胸怀,超然的态度,尽情享受造物者赐予的清风明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正是参透了这一禅理,苏轼才得以从黑暗的世俗泥淖中抽身出来,挟飞仙而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正是参透了这一禅理,才有了逍遥飞翔的庄子,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沉醉山水的欧阳修……在这一真理的指引下,他们最终成为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朵晶莹夺目、独一无二的浪花。(关键词:人生意义、禅理、超凡脱俗)

12、《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志存高远者实繁,达高远视者盖寡。并非人人能至“险远之地”,从古至今“壮志难酬”之人不在少数,“长使英雄泪沾襟”之士也并非难求。然而,“尽吾志者,可以无悔矣”。人生之路、治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险也罢,难也罢,有志之人定将“上下求索”而至险远之地,便可无悔矣。

探寻“志”的过程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暗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倒,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样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之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希望之火,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关键词:志向、信念、不懈、成功等)

1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当奥巴马站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时,一个新的梦诞生了,这个梦,在四十六年前就在酝酿,当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堂,喊出千万黑人的梦想时,这个梦,便在人们心中酝酿。这个梦,是一个关于和平、平等与博爱的梦,他不仅是美国黑人心中的梦,他是全世界黑人心中的梦,是全世界受种族压迫的人心中的梦。那个充满坚毅眼神的黑人牧师,站在台上,激昂地陈述自己的梦想,那个梦想没有歧视,没有仇恨,只有爱。人与人之间,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不分贵贱,当白人兄弟与黑人兄弟双手紧紧相握时,当犹太兄弟和阿拉伯兄弟双手紧紧相握时,他们明白,他们有同样的母亲——自然。

当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到他坚毅又激昂的讲话时,我们,无论是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心中都微微一阵震动,那是我们最终的梦想,虽然这个世界还充满仇恨,虽然千百年的矛盾似乎无法解除,但是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告诉我们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人们携起手来。我们似乎看不到那世界大同的一天,但是马丁路德金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让无数的人心中燃起博爱的希望,使我们在荆棘丛生的生活中继续充满希望的生活下去。

篇16: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文。下面来看看全文吧。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杂文抠猓酆跛幕摹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gong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篇17: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

宋代: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宋代: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篇18: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一、字词

1、《荷塘月色》: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 霎时 脉脉 酣眠 参差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鹢首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踱步

2、《故都的秋》:混混沌沌 潭柘寺 一椽 落寞 歧韵 颓废 廿四桥

3、《囚绿记》: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诗经》: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 桑葚 陨 徂尔

汤汤 渐车帷裳罔极 咥笑 隰 玁狁 不遑 靡盬 骙骙 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5、《离骚》:修姱 忳郁悒 侘傺 溘死 鸷鸟 方圜 攘诟 谣诼 岌岌 杂糅 昭质 可惩

6、《孔雀东南飞》:怀忿 葳蕤 玳瑁 流纨 磐石 拊掌 婀娜 踯躅 赍钱 日暝 摧藏 蹑履 怅然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否极泰来:否,不顺利;泰,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7、《诗三首》:慷慨 青青子衿 阡陌 羁鸟 暧暧 樊笼

8、《兰亭集序》:修禊 流觞 激湍 彭殇 嗟悼 会稽 静躁 虚诞 世殊事异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9、《赤壁赋》:桂棹 幽壑 嫠妇 愀然 舳舻 横槊 赋诗 麋鹿 匏樽 蜉蝣 肴核 狼籍 枕藉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尽,用不完。形容极其丰富。

10、《游褒禅山记》:庐冢 谬 窈然 瑰怪 幽暗昏惑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肄业 干禄 弥谤 砥砺 切磋 相勖 訾詈 提携 视事 店肆 商榷

刮目相见: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敷衍塞责: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旁稽博采:旁、博,广大普遍;稽,考查、考核;采,摘取。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无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12、《我有一个梦想》:镣铐 缔造 侈谈 飓风 蜕变 匿迹 祈祷 巍峨 蜿蜒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词 嫉恨 诽谤 诬蔑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二、文学常识

1、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3、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5、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7、《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8、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9、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10、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1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1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临川人。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1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三、课文写作素材

1、《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之际,是黎明前的黑暗。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朱自清,面对现实,他悲愤,他不满,而更多的是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他更多的是一个文人的角色,独自徘徊在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下,想超脱自然又无法挣脱这种境界,现实毕竟不是梦境。

朱自清的“文气”属于“狷”,而非是闻一多式的“狂”。可谁说写得出这样唯美温婉散文的文人就没有一点骨气呢?“救济粮”一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也许他当时无法预知自己在未来的,但是他确实体现着他的“自清”:清正、清廉、清贫。他给我们后世的文学带来了一股“清风”。(关键词:独处、美学体验、文人风骨)

2、《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的秋,总是清、静、悲凉的秋。这北国的秋天,深深地烙印在郁达夫的心中,使他忘不了清秋的每一个细节;他无比地怀念陶然亭的芦花、牵牛花的蓝朵和秋蝉的残声,他称北国的秋日为“黄金般的日子”,他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的故都秋天三分之一的零头。(关键词:追求美、向往美;恬淡、淡泊的心境;平凡的美;善于观察美)

3、《氓》

《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之动人心弦,催人泪下。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一首诗歌,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不朽的生命力呢?

本诗情节简单,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妇,尽管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最后仍逃脱不了许多弱女子共同的命运——丈夫变心。这首诗,就作于归途之中。

《氓》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环境所促发的意识流、感情流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这并不是说,诗作是纯主观的产物,《氓》中女主人公的这种“独特心境”,既是被弃归返,重涉淇水,面对枯桑的具体环境所引发的,更是古来无数同类妇女呼声的反映。

《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的写形传神,自然焕美的语言特色,它的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体格局,使之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爱情、追求、坚贞)

4、《采薇》

猃狁、战争、戍边。只几个词,不知打乱了多少人的生活。抗击外敌,保卫家园,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赋予他们的,由不得他们选择的命运。被迫卷入其中的他们,看着随时间流逝生长的薇菜,寄托着早日回家的希望,坚忍地戍守在边疆,却只能看着薇菜发芽、初生、长壮、变老、枯死,看着回乡的希望如薇菜一般渐渐变得遥远、变模糊、消失不见。当战争的幸存者最终回乡时,雨雪霏霏,故乡的模样早已大变,却又似曾相识,就和当初从家乡踏上去戍边的路时,回眸瞥见的一样。只是那时的家乡,杨柳依依。那一瞬,泪,止不住地流。

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他们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他们吟唱,是自我遣怀,是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幸好,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他们,没有失去自我,没有成为行尸走肉。他们有感情,他们有心声,即使生活只剩下苦难,他们也还拥有能感受到苦难的能力,也许这也是一种享受。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他们,是弱小的;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发出自己呐喊的他们,是了不起的。(关键词:乱世对人民的影响;个人与集体;内心的呐喊)

5、《离骚》屈原

生活在大一统前夕之乱世,出身贵族的他满怀崇高而单纯的政治理想,一心向往国富民强。他身佩香蕙,手持兰草,袖溢清爽高洁之气而不与污秽奸佞小人同道。赤诚精忠,胸有成竹,大气凛然。以坚定的信念克己前行,以明洁的品质辅佐君王,他用敏锐的智慧指明生存方向。

然而他却看尽世态炎凉。在官场直言进谏,却遭小人排挤,君王疏远而屡屡受挫,政治抱负实现无望;在学府悉心培养国家脊梁,但群芳却在黑暗与腐朽中逐渐凋亡。可就在如此艰苦的道路上,他依旧没有迷失方向,坚守在古代圣贤“伏清白以死直”的正道上。而他的特立独行却又一次遭到庸人的谗毁,使他陷入了孤苦与绝望。

痛苦、哀伤,“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矛盾、彷徨,“宁溘死以流亡”;坚忍、刚强,“虽九死其犹未悔”;依旧高洁、坚定立场,“岂余心之可惩”?而终愤投汩罗江。

集正气清高于一身,与洁净的水流化为一体,灵魂远在高山之上。他就是屈原。(关键词:正直、理想、爱国、奉献、逆境、责任、尊严、挫折、节操、忠贞、进谏与纳谏)

6、《孔雀东南飞》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当这难以言喻的恨恨之语由刘兰芝诉说,世人便知道,痛苦的爱情通向了它的终点,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但你不要怀疑,怀疑这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爱情是真是假,因为他们本身就很脆弱,脆弱于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爱情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附属品,若这个时代包容,那我们的爱情就会孕育出甜蜜抑或哀而不伤,至少完整的爱恋,若这个时代闭塞,那我们的爱情只能在风雨飘摇中变得苦涩,生硬,干枯,颓靡,殆尽。我们的爱情总是会受尽时代的煎熬,可谁又能奈何?不是我们没有爱情,往往是我们没有机会去爱。若我的爱情来不及开花结果,也愿像焦仲卿与兰芝合葬山野旁,鸳鸯比翼飞。(关键词:爱情、矢志不渝、宗法礼教)

7、《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千年前有一位游子伫立江边,看缓缓流去的江水向天际远去,看芙蓉花清丽的面庞,于是想起了家中的妻子,无奈叹一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寥寥数十字,以婉曲的形式道出了中国人千年不变的思念。(关键词:爱情;真实的情感)

8、《短歌行》

尊重并珍惜人才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你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不是发自真心的热切接待,又怎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你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孟德月下对酒当歌,深情呼唤才子的到来。在风云变换的时代,正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的策略,丰富扩充了其帐下的智囊团,以至助他北定中原,成三国鼎立之势,终成一代乱世奸雄。《管子》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辟土,故能成气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主”。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双审时度世,辨明是非的眼睛;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只支持陪伴,携手共进的臂膀;因为尊重人才,你多了一面发现过错,矫正自我的明镜。把握住才子的心,这是魏武帝的选择,也是自古至今千千万万明智领导者成就丰功伟业的不二法宝!(关键词:招贤纳士,珍惜人才,领导者素养等)

曹操是一世枭雄,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他又是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抒人才难觅之隐忧,叹去日苦多之无奈……他自信,故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他真诚、宽容,故裸足迎才,唯贤是举;他有文人的才情、武将的无畏、王者的谋略……他被历史反复塑造,被歌颂,被指责,背黑锅,演白脸,生前一世风光,身后饱受争议,但,一切都不妨碍他活在历史之外,超越时间,成为英雄榜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关键词:英雄、豪迈、宽容、人才等)

9、《归园田居》陶渊明

年少轻狂,“猛志逸四海”,陶潜在快步追逐中,期冀着那个“大济苍生”的梦。然而,这些快步的追逐因为他出身庶民,只换来一次次同僚的轻视、嘲笑。在现实的残酷中,他慢下了脚步,发现了那隐匿心灵深处对自然的热爱、田园的向往。他种豆南山,采菊东篱,躬耕自资,慢行于田园间,享受着“悠然见南山”之乐。在他的慢行中,历史记住了他对恬淡的追求、田园的向往。他不是生活在飘渺的超凡境界中,以自苦为追求,而是生活在闲适的艺术境界中,以自乐为美。他的艺术化的生活指向“爱”与“乐”,他岂止爱这--间的草庐,他爱他触目所见的一切,他爱鸟的啁啾,爱春酒园蔬,爱微风好雨,不乐复何如!

有人说,陶夫子在用溢美之词修饰着桃源,排遣着田园生活的无趣与辛劳,用朦胧醉眼淡漠尘世的责任与担当,逃避着人生于世的喧嚷。而我想说,在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能如此决绝地弃浮名于不顾,返璞归真,独善其身,不得不说是一种过人的气概!陶潜并非淡忘了躬耕之苦,而是在执着地固守着他的精神家园,睿智地将茅庐、飞鸟、酒香甚至死亡都诗化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怀有的是“旷而且真”的情怀。

在寂静的树木草丛中聆听虫鸣,在袒露的石头泥土中汲取馨香,在悠悠的和风暖阳中拥抱温软的晨曦,这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陶渊明。(关键词:田园生活、独善其身、怡然自乐)

10、《兰亭集序》王羲之

你,如尔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一篇兰亭序,由感及理,明汝兴怀,以景显志。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你亦赏崇山峻岭,戏流觞曲水,得游目骋怀,清幽淡雅,沉浸自然。你言人或悟言室内,或放浪形骸,然皆欣于所遇,乐己喜物。然而兴尽悲来,又感乐景难永、乐情难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你乐良辰美景,你痛老之将至,你悲人生短暂。然而唇齿间又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表达出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关键词: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珍惜时间、生命;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11、《赤壁赋》苏轼

有一种豁达,与宇宙同存;有一种洒脱,遗世而独立。苏子,一个徜徉于山水间,将名与利的虚浮置于身外的奇人。也许,他不是没有过“哀吾生之须臾”的感叹,也不是没有过“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落,但是,他的博大的襟怀、宽广的心胸,包容了一切的不平与愤懑。他的乐观精神,让他看破了世俗的肤浅,冲破了名与利的桎梏。他成功的突围了。他冷眼旁观汲汲于名利之徒,宁愿做“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人”;他看破了世间的变换历史的浮沉,于是说出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豪言壮语;即使有自嘲的时候,他也会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轻松带过。这个令人惊讶的奇才,究竟是拥有着多么狂放的性格与不羁的情怀,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用他的豪放为中国的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词:洒脱、豁达、超脱;乐观、积极的人生观)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戎马长枪,建造千秋万代之伟业?还是潜心修炼,祈求羽化登仙之永生?然而小楫轻舟自在游于山水间的苏轼却说,不是这样。他说曹孟德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说物与我皆无尽而又何羡乎?在他眼中,贫与富,贵与贱,出将入相与渔樵江渚,所谓伟大与渺小,在历史长河中终不过是短短一瞬;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不过都是过眼云烟。变是永恒的,然不变亦是长久的,唯有听从心的指引,以旷达的胸怀,超然的态度,尽情享受造物者赐予的清风明月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正是参透了这一禅理,苏轼才得以从黑暗的世俗泥淖中抽身出来,挟飞仙而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正是参透了这一禅理,才有了逍遥飞翔的庄子,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沉醉山水的欧阳修……在这一真理的指引下,他们最终成为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朵晶莹夺目、独一无二的浪花。(关键词:人生意义、禅理、超凡脱俗)

12、《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志存高远者实繁,达高远视者盖寡。并非人人能至“险远之地”,从古至今“壮志难酬”之人不在少数,“长使英雄泪沾襟”之士也并非难求。然而,“尽吾志者,可以无悔矣”。人生之路、治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险也罢,难也罢,有志之人定将“上下求索”而至险远之地,便可无悔矣。

探寻“志”的过程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时,会发现路变得越暗越窄,兴许有时还会碰上电闪雷鸣的天气。大多数人会被这样的情景吓倒,或是埋怨暴雨后的小路过于泥泞,因此不愿再前进,于是,他们就这样背离成功而去。而那些“不怠”之人终会在黑暗中发现希望之火,然后在柳暗花明中找到落脚的终点站。(关键词:志向、信念、不懈、成功等)

1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当奥巴马站在总统就职典礼上时,一个新的梦诞生了,这个梦,在四十六年前就在酝酿,当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纪念堂,喊出千万黑人的梦想时,这个梦,便在人们心中酝酿。这个梦,是一个关于和平、平等与博爱的梦,他不仅是美国黑人心中的梦,他是全世界黑人心中的梦,是全世界受种族压迫的人心中的梦。那个充满坚毅眼神的黑人牧师,站在台上,激昂地陈述自己的梦想,那个梦想没有歧视,没有仇恨,只有爱。人与人之间,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不分贵贱,当白人兄弟与黑人兄弟双手紧紧相握时,当犹太兄弟和阿拉伯兄弟双手紧紧相握时,他们明白,他们有同样的母亲——自然。

当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到他坚毅又激昂的讲话时,我们,无论是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心中都微微一阵震动,那是我们最终的梦想,虽然这个世界还充满仇恨,虽然千百年的矛盾似乎无法解除,但是我们知道,马丁路德金告诉我们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人们携起手来。我们似乎看不到那世界大同的一天,但是马丁路德金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让无数的人心中燃起博爱的希望,使我们在荆棘丛生的生活中继续充满希望的生活下去。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篇19: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

一.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A. 簪笏(h) 颦(pīn)眉 付梓 (zǐ) 得鱼忘筌(qun) ....

B. 迤(yǐ)逦 蓬蒿(gāo) 寒砧(zhēn) 犹望一稔(rěn) ....

C. 涎(xin)皮 怂(sǒng)恿 轴(zhu)线 咬文嚼(ju)字 ....

D. 酒馔(zhun) 岩岫(yu) 什么 (shn me) 锱(zī)铢必较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之类的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____,叙离情不离____;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叫付梓杀青。

②《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那些____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____。秋风五丈原将这种反抗命运的悲剧渲染到了极点: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这就是令杜甫感叹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B、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可歌可泣 慷慨激昂

C、柳岸灞桥 春花秋月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D、春花秋月 柳岸灞桥 慷慨激昂 可歌可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擢是提升官职。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B.古人很注重日常交往的礼节,如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身体前倾,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例如《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拱手为主,后者则以叩头跪拜为主。

C.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D.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写景之句,以星衬月。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6.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堂吉诃德》的表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虽然实力较弱,但他知人善任;袁术虽然兵多粮足,但他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故曹操掌握了主动,烧了袁术的粮草,使得袁术兵败如山倒,逃回了翼州。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D.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

二.本大题9小题,共35分

7.选出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组(3分)

①脱然有怀,求之靡(浪费)途 ②景(日光的影子)翳翳以将入 ..

③访风景于崇阿(大的山陵) ④适(恰好)莽苍者 ..

⑤故九万里则风斯(这样)在下矣 ⑥绝(穿过)云气,负青天 ..

⑦生孩六月,慈父见(指代性副词,指代第一人称)背 .

⑧天之苍苍,其(它的)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⑨而刘夙婴(从小)疾病,常在床蓐 ⑩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 ..

A、③⑥⑦⑩ B、①④⑤⑩ C、②⑤⑧⑨ D、②③⑦⑨

8.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3分)

A、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复驾言兮焉求

C、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

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15分)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

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以百骑奔于唐 以:凭借 .

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 屏:屏退,使隐退 .

C.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 趣:通趋 奔赴、趋向 .

D.知友谦被难 被:遭受 .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延孝胸有韬略、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3分)

①乃以百骑奔于唐 ②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③出其不意,捣其空虚 ④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 ⑤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 ⑥会孟知祥夹攻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3分)

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3分)

阅读下列二首元曲,然后完成诗后试题:(共8分)

(甲)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①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②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关汉卿《大德歌秋》)

(乙)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③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贯云石《殿前欢》)

注:①陈抟高卧:陈抟(tuan):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曾修道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每睡常百多天才起来。

②秋蝉、寒蛩(qing):秋天里容易唤起人们愁思的两种昆虫,诗人们往往用它们来形容和点染离人的秋思。蝉,又名知了。寒蛩:即蟋蟀。

③天阶:此处指三台星,泛指天空。

13.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多选)(4分)

(A)甲曲善用迭字渲染自然界的声响,烘托人物的情怀。

(B)乙曲巧用比拟,化人为蝶,穿梭庭院花径,侧写春光之烂漫。

(C)甲乙二曲均利用自然物象的摹写,如蝉噪、杏花等,呈现季节的特色。

(D)甲乙二曲均写闺情,甲曲直言懊恼、泪抛,较为直率;乙曲寄情于景物与动作,较为幽微。

(E)甲乙二曲均书写室内外空间,甲曲写人居室内而耳闻室外秋声;乙曲则由室内走出室外,亲见春景。 14. 在关汉卿《大德歌秋》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前四句必做,后四句任选二句作答)(6分)

(7)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8)雨中黄叶树,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三、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小题。

中国文化 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观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

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6题按正确选项给分、多选不给分)

1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 诗性文化是指古代中国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C. 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E.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人总是讲究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

17.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米的,这反映了国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18.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3分)

19.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请结合全文加分析概括。(4分) 四、本大题有3小题,共l2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继 父

邵宝健

不怕你笑话,巷口那个驼背鞋匠是我的继父。他是背上先有座小山才不得已弄了个

鞋匠的行当,还是因为长期弓着背补鞋钉掌才弄了个小山在背上,未可知。他还喜欢喝酒。他那难看的始终绯红的酒糟鼻,就是因为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在他两年前和我母亲结婚时,我正对司画女神爱得疯狂。

20岁的男子汉嘛,是很要面子的。继父刚来我家时,我连出门也不好意思。我没有理由恨母亲。她嫁给那个驼背,完全是为了不务正业的我和尚在初中读书的小妹。我有了个继父后,画画就有了物质保障。尽管这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他。我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

他对我的游手好闲,并不反感;而对我钟情于画画,却有点不以为然。这自然是我的花销要威胁他的酒钱。我还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对我的警告。

我自小爱好画画,也许是天赋不足,抑或是未遇到机遇,学画多年,至今仍一事无成。但我不气馁。高考落榜后,我索性关起门来潜心作画。那些画友,自从知道我有了个驼背继父,似乎也不大愿意和我切磋画技了。哼!

这天,我恐怕是向母亲要钱多了一点。继父也似乎多喝了点酒,说了许多含糊不清的话。经过母亲的翻译,才知道他说我已是条汉子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将来他们两口子总会死的,到时再想成家立业便来不及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和他学习补鞋,以后就可以继承他的鞋铺。

这是什么话!我一气之下,三天不回家。后来还是母亲和小妹把我从我的同学家找回去。 我了解到县城那家裘一品画斋,代人出售画作。我跃跃欲试,手舞之,足蹈之。 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我终于完成了一幅油画,题为《傍晚》。我决定用这幅油画去裘一品画斋碰碰运气。一位戴金丝边眼镜的白须长者细细鉴定后,问我想定怎么个价。我踟蹰了。我老做寄生虫,脸上无光啊。我渴望钱。我伸出右手,五个手指撑开:500元。那位长者以为定价过高了点,用体恤的口吻要我掉价。

我不想掉价,咽了一口唾液:就这样定了!

几天过去了,没有买主。一个月过去了,画面上蒙上了些灰尘。

我终于病了。高烧,昏睡,说胡话。我被送进医院,继父的鞋铺停业了半个月。他在我的病榻前守护了许多个夜晚。这是事后听母亲说的。我在昏睡中还尽说些傍晚500,500傍晚的胡话,谁也不悟其义。

病愈后,我回家养息。我变得终日无力,不思茶饭,人瘦脸黄,判若两人。

这天,我接受母亲的劝告,外出散步。不知不觉又踱到裘一品画斋。再也没有勇气进去了。那位白须长者发现了我,走出店堂喊住我。我运气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了《傍晚》已在三天前被人买去。

母亲不敢相信,眼眶也湿润了:原来你的画这么值钱啊。

继父闻悉此事,特意买了些酒菜,以示祝贺。

自此,我的身体恢复了元气。我画画的热情高涨。

继父继续拼命地做鞋活,还把鞋铺的门面开大了些。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搭了个绿色的玻璃钢雨棚。记得那天,继父特别高兴,哼着小调,把竹梯靠在墙上。他背了座小山往上爬的样子,叫人直想发笑。突然,只听见他轻轻地唔了一声,人便从竹梯上滑落下来。

脑溢血。当夜,继父再也说不出话,心脏停止了搏动。他含着笑睡去,带走属于那个已经消逝的岁月里的沉沉的叹息。

我在整理继父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油画藏品我的杰作《傍晚》!

我捧着画,哀伤和苍凉的情绪急剧地袭来,我号啕大哭。大哭一场后,看着继父的遗像,我决定做鞋匠。至于将来我有没有希望当上画家,那要看我的运气了。

(选自20xx年第10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20.小说第一自然段对继父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什么作用(3分)

21. 简要分析我终于改变主意决定作鞋匠,主要有哪些原因。(4分)

22.这篇小说写的是平常人、平常事,但写得很感人。请你结合继父的形象加以分析。(5分)

五.本大题有两道题,共10分

2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4分)

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

24.红岭中学各班门前的开放性书架,每学期都会存放一定数量的图书,假如你是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要向班级同学推荐开放性书架中的重点书目,请你向同学们重点推荐一本书,要求写一段话以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字数在90字以内,要运用两种修辞方法。(6分) ......

六. 写作(60分)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呼唤也许是个神秘的国度,也许是一个向往的生命形态,也或许是一个人生的目标。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论说、记叙、抒情皆可。

相关专题 新课标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