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

露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露卡”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共16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3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快乐天使(出示小溪图片和声音)你听它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是谁呀?(生:小溪)让我们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吧!

师板书并讲解:小溪里的水(  )从山上,一撇就是山(  )一道道流下来,点点撇(  ),拐过一道弯(  )又拐过一道弯(  ),一点都不拉下(  )都流进了大海,所以下面是个大字(  )。注意“溪”的右边部件很多要挨紧。

师:拿起金手指来书空一下

师:你也写一个溪字吧。(生写,师巡)

2、师:今天,我们的小溪要做什么呢?(师板:拍照)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

1、师:想不想去看看小溪拍的照片,都藏在课文里呢,快去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检查:课文接力赛,随机读词:①欢畅  按下  ②嬉耍  乳白色  小鹰  ③照片

2、再去读读课文,这回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一个句子朋友来帮忙了。

小溪拍下                   ,要让大海妈妈早点儿知道              。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把课文读通了,还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精读

1、师:瞧,小溪正热情地邀请咱们去欣赏它的照片呢!(师出示第2自然段)读读吧!找找有哪些照片?(生自读)

师:把找到的照片读给我们听听,想读哪一张就读哪一张。(指名读)

2、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仔细去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四、迁移

1、我们还没看够呢,小溪,你只拍了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变红)

想再去欣赏吗?(春景、音乐)

2、你也来拍一张吧!句子朋友来帮忙了,把它写下来。(生写,师指导)

指名交流,合作读诗。

四、总结

3、师:哦,可爱的小溪,你拍这么多美丽的照片是要把                   ,要把                         ……(师引读)

4、师:大海妈妈听了、看了,心里                        ?(生接答)

这就是舒心。(变红)

它对浪花娃娃说:“春天真好!”(师引读)

师:春天真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就让这些美丽的照片留在我们心底吧!

[3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 1                总课时: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可根据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2、 知道春天给小溪拍了哪些照片。了解春天的特点,陶冶美好的情操。

3、 指导朗读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难点:领会小溪拍照的所蕴含的意义。

突破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图启发学生想象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多媒体展示小溪沿途两岸的风光,先正常放一次,再慢放一次,然后对学生说一说都有是从小溪岸看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大家对小溪两岸的秀美风光做了详细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一篇描写小溪给美丽春天拍照的课文。(板书课题:小溪拍照)

同学们议一议,“小溪拍照”是什么意思?

三、初读课文,识忆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一次,请同学们用铅笔圈出不认识的字。

2、请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不认识的字,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名小组代表上台写。

3、将生字进行归纳、整理。

4、出示生字卡片,借助拼音读词。

xiǎo xī     cǎi zhào     hú dié     shuù  jiào      xiāo  xi     wá  wa

小 溪 彩照 蝴 蝶 睡 觉 消 息 娃 娃

5、老师范读一次,请学生试读。

6、议一议,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7、老师对难字具体指导。

重点指导“溪、睡、觉”的写法。

8、练习书写。

(1)按笔顺进行书写,边书写边说笔画名称。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的位置。

(3)独立书写,小组评价,进行自我修改。

9、进行词语扩词,积累词汇。

10、出示认读字,借助拼音认识这些字。

四、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作业:

后记:

3    小溪拍照

课时:2          总课时:9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知道春天给小溪拍了哪些照片。

2、了解春天的特点,陶冶美好的情操。

3、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一、复习巩固

1、听写上节课必须掌握的8个生字。

2、检查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纠错指导。

二、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中描绘了哪些景色?

有飞翅的小鸟。有起飞的蝴蝶。有大眼睛的青蛙。有云朵、绿树、红花……

这些景物是课文中都有提到了吗?让我们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小溪究竟拍了哪些照片。

3、大家能不能把这些景物归类?

动物类:鸟儿、蝴蝶、小青蛙、小鹰、孩子们。

不是动物类的:花儿、绿叶、花叶、小草、云朵、青石板路。

4、想象景物画面,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学生执欣赏美感受美的兴趣。

5、小溪拍这么多照片干什么?

指名回答。

6、大海妈妈为什么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这什么说春天真好?

指名回答。

7、让学生练习说话。

春天真好!因为春 。

春天真好!因为春 。

四、学生质疑。

小溪会用相机吗?能拍照吗?小溪“在春天的原野上奔跑”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逐一答疑。

五、拓展延伸。

小溪一路跑,还会拍哪些照片?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小溪拍下( )

板书设计

鸟儿……花儿……

绿叶和微……   蝴蝶和花朵……

3 小溪拍照   小青蛙……                         春天真好

小草……

乳白色的云朵……

作业:

后记:

3    小溪拍照

课时:3              总课时:10

课时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巩固本课生字词。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春天在哪里

2、春天在竹林里

3、春天真好

二、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 )( ) ( )( )

消 圭

( )( ) ( )( )

三、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欢畅(chàng  càng )

乳( rǔ yǔ )

小鹰(yīng   yīn  )

舒( shū sū )

四、我会写

Xiǎo xī           bēn pǎo           cǎi sè

(       )        (        )         (        )

hú dié           shuì jiào         xiāo xi

(       )        (         )       (        )

请给下面横线的词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他十分高兴来到校园里。(       )

2、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呢?(       )

3、我时刻不忘那里的孩子。(      )

4、爸爸马上赶过来。(      )

5、他写了很多词语。(       )

6、他迅速地跑过去。(     )

7、他把本子丢掉了。(      )

8、我想念远方的朋友。(      )

作业:

后记:

[小溪拍照 教案教学设计]

篇3:小溪拍照教案

小溪拍照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它以拟人的方式,通过写小溪一路给春天拍下一张张彩照,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特点。语言活泼,童趣盎然,是一篇训练语言,陶冶情操的好课文。

设计理念: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疑激学,巧设悬念,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新知,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以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学习,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在读中体会小溪心情。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7个生字,能正确规范书写其中8个,熟读课文,知道小溪给春天拍了哪些照片,了解春天的特点,陶冶美好的情操。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的特点,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春天的特点,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小溪风光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

(放DVD),学生欣赏小溪风光。

师:我们从小溪两岸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谈自己看到的。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小溪拍照》。(师板书课题)

2、质疑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有什么问题呢?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的.小脑袋里装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

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出示DVD学习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谁能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点生说自己认识的生字。当小老师带学生读。

(1)认读字词

xiǎoxīcǎizhàohúdiéshuìjiàoxiāoxīwāwa

小溪彩照蝴蝶睡觉消息娃娃

(2)识字练习

开火车识字。在词语中找出生字,生字词扩词比赛。

(3)指导识记生字。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全班交流,小结好的识字方法。如利用熟字记字法。“蝴”,“睡”,“消”。

(4)指导书写

溪:右边下面是一个“大”字,不能写成“小”。

彩:左上是“爫”左下是“木”,不能写成“撇”加一个“米”字。

睡:左边是“目”,右边是“垂”字。

(5)学生边读生字,边用手书空。

(6)巩固运用。

师:你能用哪个词来说一句话哪?(生选自己熟悉的词语说话)

三、以读为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播放DV课文朗读,边听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不多字,少字,不错字。

3、学生分小组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4、再读课文:想一想“小溪拍下了哪些照片?小溪为什么要拍照?”

生读后发言,师生评议。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溪拍照》的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将下列字分类。

①溪②觉③彩④荷⑤朵⑥睡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DV播放小溪风光片,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快乐天使(出示小溪图片和声音)你听它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是谁呀?

(2)、师:今天,我们的小溪要做什么呢?(师板书:小溪拍照),小溪为什么要拍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

1、师:想不想去看看小溪拍的照片,都藏在课文里呢,快去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检查:课文接力赛

2、再去读读课文,这回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一个句子朋友来帮忙了。

小溪拍下________,要让大海妈妈早点儿知道_______。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把课文读通了,还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精读。

1、师:瞧,小溪正热情地邀请咱们去欣赏它的照片呢!(师出示第2自然段)读读吧!找找有哪些照片?(生自读)

师:把找到的照片读给我们听听,想读哪一张就读哪一张。(指名读)

2、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仔细去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3、小溪拍下的照片有哪些景物?(生答,师板书)从这些景物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读这段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生说,师指导读)

四、迁移。

1、我们还没看够呢,小溪,你只拍了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变红)

想再去欣赏吗?(春景、音乐)

2、你也来拍一张吧!句子朋友来帮忙了,把它写下来。(生写,师指导)

指名交流,合作读诗。

五、总结。

1、师:哦,可爱的小溪,你拍这么多美丽的照片是要把_____,要把_____……(师引读)

2、师:大海妈妈听了、看了,心里_____?(生接答)

这就是舒心。(变红)

它对浪花娃娃说:“春天真好!”(师引读)

师:春天真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就让这些美丽的照片留在我们心底吧!

3、完成句式

春天真好,有有,有有。

六、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谈。

篇4:小溪拍照优秀教学教案

小溪拍照优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溪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快乐天使(出示小溪图片和声音)你听它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是谁呀?(生:小溪)让我们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吧!

2.板书并讲解:小溪里的水( )从山上,一撇就是山( )一道道流下来,点点撇( ),拐过一道弯( )又拐过一道弯( ),一点都不拉下( )都流进了大海,所以下面是个大字( )。

3.注意“溪”的右边部件很多要挨紧。

4.师:今天,我们的小溪要做什么呢?(师板:拍照)一起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

1.师:想不想去看看小溪拍的照片,都藏在课文里呢,快去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检查:课文接力赛,随机读词:①欢畅 按下 ②嬉耍 乳白色 小鹰 ③照片

2.再去读读课文,这回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一个句子朋友来帮忙了。

小溪拍下 ,要让大海妈妈早点儿知道 。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把课文读通了,还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精读

1.师:瞧,小溪正热情地邀请咱们去欣赏它的'照片呢!(师出示第2自然段)读读吧!找找有哪些照片?(生自读)

师:把找到的照片读给我们听听,想读哪一张就读哪一张。(指名读)

2.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仔细去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四、迁移

1.我们还没看够呢,小溪,你只拍了这些吗?

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变红)

想再去欣赏吗?(春景、音乐)

2.你也来拍一张吧!句子朋友来帮忙了,把它写下来。(生写,师指导)

指名交流,合作读诗。

五、总结

1.师:哦,可爱的小溪,你拍这么多美丽的照片是要把 ,要把 ……(师引读)

2.师:大海妈妈听了、看了,心里 ?(生接答)

这就是舒心。(变红)

它对浪花娃娃说:“春天真好!”(师引读)

师:春天真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就让这些美丽的照片留在我们心底吧!

篇5:识字3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其中“家、宅、宿、室、宫、窗、窑、窟、窝、窖”10个生字要求会写。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制作卡片、动手拼字,继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 继续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宝盖头”和“穴宝盖”指名读。

2、 抽动卡片,出示本课生字。

二、 学习新课

1、 讨论学习方法。

(1) 你觉得今天的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学呢?说给大家听听。

(2) 学生识记生字。

2、 学生自学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 出示活动抽拉生字卡。

4、 找朋友的游戏。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

2、 重点指导

3、 学生练写

四、 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认读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 词语接龙

3、 导入新课。

二、 识字教学法

1、 自读课文生字词不达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情归纳。

三、 指导书写

1、 提出疑难字。

2、 解决疑难。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 巩固练习

1、 找规律

(1) 齐读字、词,想一想“宝盖头”和“穴宝盖”的字分别与什么有关?

(2) 小结。

2、 找字比赛

识字4

教学要求: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其中“倒、摔、推、陈、出、新、茶、净、饼、短、种、圈、套”10个生字要求会写。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多音字“一形多音义”的特点。

重点难点:

1、 认识15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10个。

2、 了解多音字“一形多音义”的特点 。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4,小朋友赶快看看课文,能发现什么秘密?

二、 学习新课

1、 学生自读字、词。

2、 同桌交流。

3、 教师巡视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字、词。

(2) 认读前三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5、 识字部分生字字形。

(1)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识记这些生字?

(2) 小组合作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三、 指导书写

1、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 巩固练习

1、 游戏:摘苹果。

2、 比赛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倒、摔、推、茶、净、饼”。

2、 听写词语“倒茶、推开、摔倒、干净、饼干、空气、空闲”

二、 学习新课

1、 认读后三组多音字及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词义

3、 识记字形。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寻找多音字。

5 跳墩上的歌

教学要求:

1、 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2、 体会结尾句的含义,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跳墩吗?知道什么是跳墩吗?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记生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1) 读音辅导。

(2) 书写辅导。

3、 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教师小结;

四、 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质疑,导入新课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

-------------------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  -------------------

-------------------

3、 学生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二、 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 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样?

2、 学生分组活动。

3、 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教师范读,抓住关键词领悟“跳墩”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为什么说跳墩像“黑色的琴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教师范读。

(3) 学生练习读。

第三自然段:

(1) 大哥哥和在姐姐看到涨水了,他们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过了小溪,孩子们会说什么?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2) 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

(2)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全班齐读。

4、 练习背诵第2至4自然段。

三、 默读课文,突破难点

1、 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师帮助孩子们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 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

4、 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 朗读成诵

1、 小组比赛读。

2、 交流背诵经验。

3、 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快乐的歌

跳墩上的歌    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6  阳光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  丝绸被面或围巾。

3、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2、  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识字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  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  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  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朗读

1、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  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  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写字

1、  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  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  教师范写。

5、  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  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第二课时

导入

1、  游戏:找朋友。 (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  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  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  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  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4、  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

熟读

1、  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  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背诵

1、  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  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口头组词。

3、  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  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  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  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  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学生作品。

实践

1、  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  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识字3 教案教学设计]

篇6: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从中领悟做事要细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指导看图,图字联系。

结合插图,分析“笔”“尖”“看”这三个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另三幅图,并与相应的字对照,分析每个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生字的构字特点。

二、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习读准字音。

2、 汇报交流,随时正音。

三、 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1、 练读儿歌。自由读,同桌读。

2、 指名朗读。说说从哪里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句问句的意思是:“是不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 迁移练习。

1、 修改宁宁的四幅画。

2、 按照儿歌的内容,改说几句话,使宁宁不再是粗心的小画家。

五、 背诵儿歌。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朗读背诵。

二、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三个新偏旁:“三撇”“弓字旁”“斗字旁”

1、 学生自己观察范字,琢磨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2、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

3、 学生描红、书写。

三、 迁移练习:

先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分别组词。

丁( ) 巴( )

采( ) 土( )

四、 作业:

完成语文同步练习。

[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识字3》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

目 录

一、设计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

5、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

二、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2、教学重点

识字

3、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4、教学手段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有各种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我们大家都爱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了就是描写一些自然景观的,而且它还是一首对子歌,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二)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快地把书翻到36页,让我们借助拼音在下面自由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学们在初读课文过程中都有有收获,谁愿意试着给同学们读一读? 2名

3、齐读课文。

4、把笔拿出来,画一画这课的生字,读一读、不会的生字可以问一问小同桌,开始吧。

(自评:自主学习就是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习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如果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很多奇迹就会出现。)

(三)理解词语,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画出了生字,现在我们就一小节一小节地读,把不会的字学会,把不懂的词语弄懂。

一小节:

1、请愿意读一下第一小节(1名同学)其他同学看屏幕(多媒体第一小节内容)

2、齐读一下这些字(雾、霜、霞、朝、夕)

3、你发现了哪几个字长得很象(雾、霜、霞)读一读

4、你用什么方法方法记住这些字?

生:形声字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师:用雾扩词说一句话。生:早上,白茫茫一片大雾,什么也看不清。

5、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雾,这有个词叫“震雾”(扳书)读一读。

6、你见过霜吗?

很热的天气会出现霜吗?我们的家乡长春在深秋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霜。所以,老师这还有一个词叫“秋霜”,看屏幕(多媒体)“叶子上的白色结晶体就是霜”。

(自评:今天,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极大发展潜力,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7、谁见过朝霞?

朝霞(板书)与朝霞相对的是什么词?夕阳(板书)读一下。

8、看一下“朝霞”、“夕阳”(多媒体图片)

9、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多媒体)

和风对细雨,去掉“对”是什么词?“和风细雨”这是一个成语。(板书)

二小节:

1、齐读一下第二小节。(多媒体)

2、这一小节一共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

3、齐读一下(蜂、蝶、碧、紫、千)男同学读一读,女同学读一读。

4、出示多媒体“蝶、蜂”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给他们组词、并说出一句话吗?

5、猜字游戏,王白坐石头上“碧”(多媒体)→扩词→看一看碧野是什么样子?(多媒体图片)。

6、读一读,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多媒体)万紫对千红去掉对是什么?万紫千红(扳书)

7、读一读这个词语

8、看屏幕(多媒体图片)当你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景象时你会说些什么?

(自评:同学们看到丰富的画面时,兴趣盎然,并产生赞叹之情,借机进行教育事半功倍。)

三小节:

1、把书端起来,女同学读一读,男同学看屏幕(多媒体)。

2、女同学把书放下看屏幕,男同学说一说你都画了哪些字?

3、哪两个字偏旁部首相同,(李、杨)除了是植物,还是姓→扩词

4、多媒体(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读:你发现了什么?)扳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多媒体图片)看一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这么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来保护,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环保意识,千万不去破坏环境,伤害小动物。

(四)巩固字词

(1)读词语

(2)齐读、看屏幕加拼音的字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4)打乱顺序

(5)开火车

(五)读课文、背诵

1、齐读 2、对对子 (另外,女生互相读) 3、背诵

(六)写字

(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留心过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对子吗?请同学们日常收集一下,我们下节课来汇报。

(八)扳书 识字

晨雾 秋霜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朝霞 夕阳 山清水秀 乌语花香

三、教学反思

评析

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 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 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从课的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装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

--------------------------------------------------------------------------------

[相关专题]

--------------------------------------------------------------------------------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课题组

◆《血液循环器官》教学设计

◆在快乐中学习作文

◆尝试新课程 “新”在英语课

◆Look at the animals__Teaching Plan

◆口 语 交 际《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

◆18 四季的脚步

◆《雪绒花》 案例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调动多种感官 感悟语言文字--《雨点儿》教学案例

◆《高大的皂荚树》案例

◆贴近生活 鼓励探索____英语教学案例《Animals》

◆《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阶段小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火烧云》案例

◆《草原》教学案例

◆《2030年的一天》教学设计

◆师生情教案设计

◆《菜 园 里》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下少儿数学能力分类培养与研究”总结

◆用动态的思考方式探索学习规律性知识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Lesson 27Unit 5 Book 1创新智能培养教学案例

◆《火 烧 云》-教学案例

◆《荷 花》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第一场雪》教学案例

◆《活用“画图”》教学案例

◆《雪孩子》教学课例

◆《夕照》教学课例

◆餐 巾 折 花

◆持轻物投准教学课例

◆《一定要争气》案例分析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教学案例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案例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反冲》教学设计

◆柳 树 醒 了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小学生射箭》教学课例

◆《各种各样的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 四 个 太 阳》教学案例

◆《统 计》教学案例

◆《数字与编码》-教学案例

◆创新智能培养案例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案例

◆音乐综合课《小雨沙沙》教学案例

◆《花式纸球》教学案例

◆吉林省“十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培养》阶段研究总结(-)

◆《踏雪寻梅》第二课时

◆《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花》教学案例

◆《摘果子》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平均数

◆《摇篮曲》案例

◆《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教学课例

◆田 园 交 响 曲 -- 春 天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 科学课案例-“奇妙的指纹”

◆《有趣的图形--同时性信息加工训练》综合活动教学案例

◆《大雨小雨》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

◆“圆柱和圆锥”实践活动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在心里健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让数学走进生活

◆《我们的运动员》案例

◆在美育中求创新 促进研究性学习

◆《美丽的蝴蝶》教学案例

◆美术教育在探究与体验中升华

◆《欢快的对比色》教案

◆《买文具》口语交际课例

◆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创新智能培养摘编

◆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走进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智能”学年、学科教研活动方案

◆“走进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智能”学年、学科教研活动总结

◆教育科研培训计划

◆安达创新智能培养开放日

◆小学生课堂教学创新智能培养课堂实录

◆创新智能培养开题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与个性智能发展

◆“创新智能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识字3》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 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 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3.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 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 竹 石 川 燕 笔 黑 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习作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 案

课题习作3 课型 作文

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 1教时 备课日9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说说图上所画的景物。2、引导学生抓住花草树木的色彩展开较为丰富的描写,会运用写景的好词语、好句子。1、 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学会取舍,初步掌握写作文要详略得当。2、 结合例文引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虚实结合,展开想象,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简单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难点:有选择地进行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学准备 1.课本插图的黑板画。 2.准备几篇描写小动物的片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二、观察插图练说。三、练习写作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1、 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1) 指名说。(2) 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2、 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1) 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过去听一听,除了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2) 学生自由作画。(3) 让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3、学习例文(1) 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有位小朋友先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2) 学生小声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3) 教师朗读第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4)师生评议。4、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我们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不是)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树呀、草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师生自由填色。(2)展出填好色的画。(3)学生自由练说。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天高云淡 白云悠悠 五彩缤纷 点缀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涟漪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小小组交流。 (3)指名大组交流。 (4)师生评议。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2、 学生写草稿。3、 交流草稿,评议、修改。4、 学生认真誊写。

板书设计习作3天高云淡 白云悠悠 五彩缤纷 点缀生机勃勃 一碧如洗 生机盎然 涟漪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路边的小花儿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有趣极了!

[习作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3

教学目标:

1、 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 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4、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二、 教具准备:

挂图,字典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复习部首查字法

b、 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

c、 指名读,齐读

d、 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 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f、 依次认读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a、 出示生字卡,认读

b、 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c、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a、 认读4条成语

b、 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记4条成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训练学生劝止不正确行为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具准备:幻灯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

2、 指导

a、 讨论交流劝阻的方法(态度要热心,要把不正确的行为危害说清楚,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b、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伙伴,轮流练习表演劝阻

c、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

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识字3》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感受到对字韵文的趣味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地球上有许多奇妙的景物,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 初读识字

1. 学法指导。遇见不懂的地方该怎么办?

2.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生字,圈一圈。

3. 指名分节读韵文。

三、 文中识字

1. 投影出示:云对雾,雪对霜。

(1) 指名读后自由谈话,说说“雾、霜、雪”。

(2) 理解“晨雾、秋霜”。回忆所见情景或利用插图。

2. 学习“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1) 指名读后质疑。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2) 去掉“对”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和风细雨)

(3) 比较:夕阳--朝阳 朝霞--晚霞

欣赏不同时候霞光的图片。

3. 小组学习第二、三两节。

4. 全班交流。

(1)比较认字:“蜂和蝶,李和杨”。说说它们形和义的异同。

(2)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用“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3)通过组词记住“碧”。

四、 认读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

2. 指名读后比较形近字:雾和霜(雨字头),蜂和蝶(虫字旁),李和杨(木字头和木字旁)

3. 打乱顺序读。运用各种形式。

五、 书写指导

比较“禾”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注意“秀”的第六笔。

六、 再读课文

1. 不同形式再读课文。例如:分角色朗读。男生读“云对”,女生接“雾”。

2. 去掉“对”字读一读。

七、 课外延伸

1. 补充学习几则对字歌。例如: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蚯蚓爬,蟋蟀叫。熊猫不是猫,龙虾也是虾等等。

2. 试着编编这样的对字歌。

[《识字3》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3责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膛、恕”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学会“膛、恕”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叫责任吗?(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进入学习。

全班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   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   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   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旁批感受。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旁批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全班交流,归纳各自然段段意。

3、   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的责任体现在哪里?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自然段段意。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布置作业。

1.  写生字扩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小里根的“过失”指什么?

(2)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小男孩与父亲的对话内容吗?

(3)请两组学生表演。

(4)小男孩是怎样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具体句子。

2、反馈学习情况,并随机出示重点句子,朗读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1.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句子。

3.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三、整体回归,揣摩写法。

1.师谈话总结本课内容。

2、指导怎样写好一件事?

学习写法。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板书:

起因:

(1)--打碎玻璃  有过失

经过     父亲:严肃    应自己负责任    以小     小时勇于承担责任

责任  (2-4) 儿子:挣钱 承担过失 见大 长大能成就大事业

结果

(5)-- 成为总统 懂得责任

[3责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吴真

浙江玉环楚门 洪辉

一、教材简说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言简意赅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课前准备

1.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收集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

2.生字卡片;

3.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

四、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感课文,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熟读、感悟课文,练习背诵。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片,明主旨。

1. 出示地图: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她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就像她的孩子。

2. 展示图片:出示有关祖国风光名胜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的确,祖国很美丽,让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吧!

小黑板出示导语: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自由读--齐读)

二、 过渡导入,明确任务:小朋友,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的第三单元,能让我们更加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三、 初感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不会读的生字新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小黑板出示

shén zhōu chuān yǒnɡ sǒnɡ dǎo ɡé xia yu lu minzu

神 州 山 川 长江涌 珠峰耸 台湾岛 隔海峡 与大陆 民族

多形式练读 注意正音:神、州、川是翘舌音

3.交流识字方法: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伸--神 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四、 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四名学生每人读一句

3.指名学生读全文--小组赛读--找好伙伴赛读--全班齐读

五、 字词巩固 1、出示课后“我会读”

2.自由读,哪个词的意思你是不懂的?

3.齐读

六、 指导书写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是要求我们写的?(小黑板出示) 1、齐读,巩固字音

2.对于这几个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川”的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难写的字: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尽量舒展)、族(左右结构)

3.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横撇的横要短,撇要长。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搜集有关祖国各处风光的照片、图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韵语: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流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二、 朗读感悟

1.自由读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打个“?”

2.小组讨论解答,解答不了的,等会儿可以向全班同学提出来。

3.汇总学生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通过讨论理解、朗读、感悟课文: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教师可补充说明祖国名称的由来“中华、九州、四海”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

师问:你对哪一个地方比较熟悉,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可借助地图帮助学生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大致的地理位置。

可结合第二句让学生想像:读的时候,你耳边听到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什么?谁能读好这句话,让大家听你读,你的眼前就出现一幅画。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可结合第三句让学生用低缓、深情的声音来朗读,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56个民族,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第四句的朗读:读出各民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身上;这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气势。

三、 诵读全文

1.感情练读--加动作读(个人、集体多形式练读)

2.练习背诵

四、 拓展活动:

1.上网或从书上查一查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

2.可利用班队活动,以《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为主题的讨论会

作者邮箱: wuzhen@yuhuan.com

[识字3(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雷雨》教学设计3 教案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3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2、揣摩潜台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

教学模式:小组任务式(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发言--师生总结)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

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它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和课堂的主人。此外,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应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置任务。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三点: 1.设置的任务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关联; 2.设置的任务既要富于启发性,又要具有趣味性; 3.设置的任务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4.任务不可太多,应少而精,应保证学生应一课一得。

《雷雨》教学整体安排: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4、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1、认识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2、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3、课外延伸练习: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由现当代戏剧鉴赏知识的复习导入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而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性化、富有动作性和丰富的潜台词。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动作性指人物的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往往是与语言的个性化与动作性联系在一起。

二、    任务一:找出课文中个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和潜台词并做简单分析。

要求:1、各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种人物语言进行分析。

2、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例:

第一、   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朗读以体会潜台词)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三、       任务二:观看戏剧片段,并进一步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他是个怎样的人?(鲁侍萍对周还有没有怀念之情?曾经美好--难忘初恋--没有掉头就走。周对大海有没有父子情?一丝)正反推波助澜

要求:1 、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合作,进行分析、整理与发言。

2、表述观点必须有戏剧语言做依据。

3、发言者应声音洪亮,语言简练。

“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哆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部愧自疚。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个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峙。两次婚姻都不上。意。他对待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倩、高贵。” 曹禹谈《雷雨》----怀念带来的欣慰,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

虚伪、狡诈、阴险、自私、伪善、冷酷、残忍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任务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分析与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与写作水平。

五、布置课外作业:写作练习(3选1)

1、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2、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吃。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3、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篇15:《十八岁和其他》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

作者:板桥大叔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大师”

(一)   走进作者

杨子,本名杨选堂,19生,广东省梅县人。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后任《联合报》副社长、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联合晚报》发行人。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回首拥抱那人》《被宠爱的感觉》《男人的诞生》《春孕》《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昼夜记》《香囊》《相亲》《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经济小品》。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走进文本

(一)文面把握

1、重点词语

迷惘(w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沉湎(min):沉溺。

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p):古怪的癖好。

摭(zhí)拾:拾,捡。

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翱(áo)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枝桠(yā):枝杈。

2、把握文意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文章四个部分,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积极进去,健康成长。

十八岁:这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的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和理解在文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依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与乐:为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青春:这一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作者在这里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最后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二)关键突破

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       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是什么:“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段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段);“会情愿溺爱你”(第2段);“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段)。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

苦学 乐学

我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青春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你     ?     ?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挑战自我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文章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小标题的运用有何作用?

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的行文方式有何特点?

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这种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决定了文章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四、探究无限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与父母共同阅读《十八岁和其他》,写下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一封给父母的信;也倡导父母写给孩子信或者父母写给老师信。

附一: 家长写给孩子的信

做学习的主人吧,儿子

儿子: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孩子,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但是,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空间,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 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孩子,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妈妈

.10.6.

附二: 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给父母的信

片段一

这就是母亲的十八岁吗?除了一样是十八岁,与现在的我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那时候,我是很想读书的!”我听出母亲声音中异样的颤动,发现在母亲眼睛里闪动着一种晶莹的东西,我的心也随着颤动了一下。

我的十八岁,憎恨书包和题海;母亲的十八岁,向往着课桌和书本。我的十八岁,读书是一种准备,一种不能逃避的苦役;母亲的十八岁,读书是一种奢望,一种在梦境中的理想。

珍惜十八岁。

今天,我央求母亲送一句话给我的未曾到来的十八岁。她欣然允诺: 珍惜!

就两个字?已经足够了。我有老师的教诲,父母的爱抚,朋友的关怀,美好的时光是上苍最大的恩赐,我们身上更是背负着两代人的憧憬。没有遗憾的十八岁篇章需要我们自己去书写,让我们带着希望走向未来,去迎接收获!

片段二

我长大了,父母也希望我有所作为,但不干涉我的志愿。他们希望我能干我喜欢干的事,快乐地生活。对于这一点,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能这样想。父母希望我的青春岁月永远纯真、满足和快乐。青春多彩。父母希望我在青春时期有美好的回忆,不留下遗憾。父母的这些希望会是我精神的动力、奋斗的源泉,我也会在青春时期好好生活,争取不留下遗憾。

“人生如有知己,应以自己的孩子为最”这句话对母亲感触最深。爸爸妈妈,让我们共同敞开心扉,成为挚友!

片段三

读着读着,父母的脸色开始严肃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已读到了“读书的苦乐”。父母深刻地体会到现在我们读书不容易,无奈的他们也从一旁鼓励我,为我加油,同时也警示我要尽力地去学去做,不要松懈,要坚持到底,不断超越自我,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这是父母对我的希望,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我要努力,我要无愧于心,尽管最后我不是最好的,然而我已做到我人生中的最好,生命之花会因此更加绚烂,人生会因此更加充实,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知道我的父母会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即使我不是人们眼中最耀眼的那个。是的,就是这样。

这是一次沟通,一次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一次有意义的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它让我与父母更清楚地了解对方,消除两代人的隔膜,更坚决地信任和关爱对方。

附三: 家长写给老师的信

老师:

您好!您辛苦了!

您向我推荐的《十八岁和其他》,我已经认真仔细地读了。我为杨子细腻的文笔所叹服,更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家长心灵深处的责任和希望,也感受到了家长伟岸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感慨之余,兴笔而发,向您倾诉我深藏已久的心里话。

我的孩子将近十八岁,她也将要成长到“逆反”心理的时期,做家长的无不为此担心。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在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中,她是我们的梦想!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直系兄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成长在父母之间的。大人的一举一动,生活中琐事给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相当大。家长在生活过程中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优缺点是最现实而直接的。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在成人前形成巨大的影响,因为懂得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一不小心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父母在一天天地老去,但我很高兴。因为孩子的进步远比父母的进步要快得多。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最新的教育,他们是时代的骄子,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我仍在不时地检省自己,因为孩子一直处于父母的臂膀之下,我一时的疏忽,可能会让孩子成为永远长不大的人。如果我们所有的父母都犯一些类似的错误,那么,长江的后浪何在?社会的进步又会在哪里?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孩子的成长,就要像对待自己的成长一样。要用最现代的知识,最理智的态度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和支持,给孩子放飞理想、勇于创造、开拓前进的环境和机会。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扶上道路、步入社会,就像让一滴水溶入大海那样。

老师,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艰难困苦的。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当孩子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涵义时,我们就会现身说法,就会拿前人成功的例子来鞭策和鼓励他们,用我们过来人的亲身体验,加上拳拳责任心和殷切希望去打动孩子幼稚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

老师,我真的是这样想的!我也好感激您给了我这样一次谈心的机会!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家长××敬上

10月6日

课堂测试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涉猎(shē)怪癖(pǐ)初露(lòu)

B、枝桠(yā)  溺爱  (nì)晨曦(xī)  蓬莱(péng)

C、横蛮(héng)感触(chǔ) 茁壮(zhuó)  宠爱(chǒng)

D、说教(shuō)  桉树(ān)  甫健(fǔ)纯真(cú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鞭策  沉湎  急燥  意犹未足

B、惆怅  诧异  抹煞  引吭试啼

C、琐碎  迷惘  遨游  容销金镜

D、眷恋  懊悔  翱翔  壮志消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什么?

C、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4、为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选择填入恰当的句子。(      )

(1)                                  ,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可锨蹋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

A.(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B.(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C.(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D.(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B、怎么,昨天和今天,竟是十八年的光阴了!

C、冬冬,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

D、你度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6、下面各句话中,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杨子,本名杨选堂。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国时报》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

B、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罗亭》(1856)、《高老头》(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C、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

D、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

拓展阅读

(一)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你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你如何指责这一类的行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孩子,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父亲。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孩子,我可能有许多错误,你也可能有许多错误,可是,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我,当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对你们“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你的时代。

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分担你们的烦恼。

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

2、“两代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

` 4、开放题:你是怎样看待“两代的矛盾”的?

(二)

家教    胡冬梅

儿子生日,她打算让儿子高兴一回,带他到公园玩一天,再给他买一个玩具火箭,兑现自己的诺言。

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碰碰车、飞车、电子船……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

“妈妈,我要坐碰碰车。”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见车子碰得很厉害,有点担心,要是很劲一碰,人被摔出来呢!而且震动那么大,孩子能受得住么?于是想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英国有个男孩听音乐得了脑震荡。

她就把这些跟儿子说。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边,见许多电子艇在湖面极快地飞掠,她很惊叹,却又为船上的人担心。

明明说:“我要坐飞船,妈妈。”

她吓了一跳,说:“不行!”接着便扳着指头数出几种发生事故的可能来,说的时候绘声绘色,声音越来越严厉。

明明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乙]。

她牵着孩子远远地指着笼中的动物,要孩子万不可走近去看,并讲些蛇呀狼呀恶毒的故事,又告诉儿子小心提防。

……

出公园的时候,她问:“明明今天玩得高兴吗?”

孩子没有回答,脸上有些痴气。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丙]。

她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样一副傻样,早上来时可不是这样的。她说:“走!明明!妈妈带你买玩具火箭。你不是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吗?”

“妈妈!我……我不要……”明明说,“我不要上天,上天会摔下来的。”她看着孩子,呆呆地在门口站了很久。

后来她走了,嘴里说着:“儿子……唉!”

1.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甲]、[乙]、[丙]三处摘出来的,将它们回归原位置。

①就禁不住点头。

②目光里透着疑惧和惊恐。

③虽然目光留恋,但还是跟着妈妈离开了。

答: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2.将本文的第2段“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一句换成“公园里很热闹”行不行?为什么?

3.对文章结尾“她”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儿子……唉!”),你怎样理解?

4.谈谈你阅读《家教》这篇文章的感想。

5、探究题:比较阅读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与胡冬梅的《家教》。

6、创新题:用上“少年”、“梦”、“成年”这三个词语,围绕“梦”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6分)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B(A、初露(lù)C、感触(chù)D、纯真(chún))2、A燥-躁  3 、B

4、C   5、A 6、B、《高老头》的作者是巴尔扎克。

拓展创新

1、作者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更加体现乐作者所要表达的人年轻时追求成熟、独立的那种盲目性。

2、①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③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的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3、作者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的交流与了解。

4、略

(二)1.甲乙丙处分别填③①②。2.不行。原文的写法还暗示出“她”好久没带孩子来公园了,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感觉迟钝,至少“慢半拍”,总之,为人比较保守;同时与后文罗列的游戏“设施”相照

3.说明“她”直到最后也没真正明白儿子不再想要火箭,不再想当宇航员的原因,也说明她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说明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当。

4.广大家长应该更新观念,要从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竞争的形势出发,激发孩子的探索、竞争、向上的意识,使孩子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增长孩子的能力。(5分,本题不强求千篇 一律,只要是从本文的思想出发,意思与文章有所联系即可)

5、略

6、创新题:略(可从梦的内容、对梦的认识等多角度扩展。)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篇16:《前方》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前方》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前方》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人:荆辉          单位:高密四中

【教学要点】

1、理解作者对人生之旅独特的哲学思考

2、初步掌握有关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

【教学要点】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少年时期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时的毛泽东胸怀大志,离家远走,求学四方,先后到过长沙、北京等地丰富了学识,成熟了思想,最终缔造了新中国,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而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最初的离家。其实千百年来,离家也正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人们为什么要离家呢?离家之后的人生之旅是怎样的呢?学习《前方》也许你会有深深地思考。

板书重点:“哲学思考”“研读方法”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重点介绍曹文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比较大。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他写了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活元素--美。

2、文学观点。

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地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精神家园的探寻呢?还是让我们来品读文章吧。

三、研习方法。

我们正在学习的这个专题向同学们介绍的研习方法是评点。评点最重要的是对话,是交流,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观照作者的文本,用作者的观点去丰富自己的学识,进而在批判地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评点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反复揣摩、比较。对话,就是交流,有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读者之间的交流,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深入文本的背后,与作者对话;也是注重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四、具体研习。

(一)第一部分:

这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是对摄影作品呆板的解说,而是由图像本身引发的新的思考。《前方》,它的开篇引出一个什么话题呢?

无论归家还是远行,都与离家有关,“离家”正是本文要谈的话题。

(二)第二部分

1、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课文是作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无家时,离家是种习性;有家时,依然还要离家。

2、为什么要描述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明确:能更直观地表现迁徙是习性,前方对动物的诱惑。

通过置换表明:离家由来已久,深深地融入到生命之中,离家的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居无定所,在不同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有部落首领带领大家迁徙的传说。如犹太民族领袖摩西,土尔扈特人领袖渥巴锡。

3、有家时的离家其实根子里还有欲望,只是生活的复杂让离家的原因又丰富了内涵。为什么样有家时还离家呢?

明确:5、6、7各段的第一句虽然句式并不一致,但却都是本段的总领句,恰恰表明了离家的原因。(同学们熟悉第一、第二、第三式;但这是写散文,不是写报告)

4、因为各种原因的离家最终的追求是什么?

明确:获得生命的快感,满足虚荣心;获得自由;为了一个梦想。

细究:你为什么要离家呢?

为什么要用“逃离”呢?用“离开”好不好?逃离可恰当地说明家对自己的压迫之深,离家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是令人激动的欢欣。(胜利大逃亡来形容大休)

再次明确:离家就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5、因为人们的离家远行,产生了“路”“车”“船”。思考,与先前相比,人类的离家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8段)

明确:变的是离家的方式、手段、速度,不变的是离家的内涵。

6、为什么人类总要离家,总要赶路?(9段)

明确: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7、人类的命运是什么?(10段)

明确:人生是一场苦旅。

8、人生苦旅苦在何处?

境遇之苦,精神之苦。

用钱钟书先生与丰子恺先生的类似场景作证明,表明作者观点的普遍意义。

明天早晨,大家送李顾上车,梅亭只关心他的大铁箱,车临开,还从车窗里伸头叫辛楣鸿渐仔细看这箱子在车顶上没有。脚夫只摇头说,今天行李多,这狼□(字“犭亢”--输入者)家伙搁不下了,明天准到,反正结行李票的,不会误事。孙小姐忙向李先生报告,李无生皱了眉头正有嘱咐,这汽车头轰隆隆掀动了好一会,突然鼓足了气开发,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夺去向半空中扔了,孙小姐侧着耳朵全没听到。鸿渐们看了乘客的扰乱拥挤,担忧着明天,只说:“李顾今天也挤得上车,咱们不成问题。”明天三人领到车票,重赏管行李的脚夫,叮嘱他务必把他们的大行李搁在这班车上,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那股蛮劲儿证明中国大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没上前全去。鸿渐瞧人多挤不进,便想冲上这时候开来的第二辆车,谁知道总有人抢在前头。总算三人都到得车上,有个立足之地,透了口气,彼此会心苦笑,才有工夫出汗。人还不断的来。气急败坏的。带笑软商量的:“对不住,请挤一挤!”以大义晓谕的:“出门出路,大家方便,来,挤一挤!好了!好了!”眼前指点的:“朋友,让一让,里面有的是地方,拦在门口好傻!”其势汹汹的:“我有票子,为什么不能上车?这车是你包的?哼!”结果,买到票子的那一堆人全上了车,真料不到小车厢会像有弹性,容得下这许多人。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辛楣的箱子太长,横放不下,只能在左右两行坐位中间的过道上竖直,自己高高坐在上面。身后是个小提篮,上面跨坐着抽香烟的女主人,辛楣回头请她抽烟小心,别烧到人衣服,倒惹那女人说:“你背后不生眼睛,我眼睛可是好好的,决不会抽烟抽到你裤子上,只要你小心别把屁股揞我的烟头。”那女人的同乡都和着她欢笑。鸿渐挤得前,靠近汽车夫,坐在小提箱上。孙小姐算在木板搭的长凳上有个坐位,不过也够不舒服了,左右两个男人各移大腿证出来一角空隙,只容许猴子没进化成人以前生尾巴那小块地方贴凳。在旅行的时候,人生的地平线移近;坐汔车只几个钟点,而乘客仿佛下半世全在车里消磨的,只要坐定了,身心像得到归宿,一劳永逸地看书、看报、抽烟、吃东西、瞌睡,路程以外的事暂时等于身后身外的事。

汽车夫把私带的东西安轩了,入坐开车。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搞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训、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叹了解。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汇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孙小姐从卒位上滑下来,鸿渐碰痛了头,辛楣差一点向后跌在那女人身上。这车声威大震,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车夫强它继续前进。如是者四五次,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可以随意流连,原来真得走路,前面路还走不完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摇摆地缓行着。每逢它不肯走

境遇之苦引发精神之苦,那些富人们境遇是好的,却为什么有苦恼呢?因为境遇是相对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也有不同的烦恼。本拉登撞飞机,烟台海边沉船,火车放毒气。这只是形象的说法,其实的说法只能是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能完全吻合,因而自然会产生了烦恼苦闷。因此,作者说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9、人有痛苦要向何方去呢?

要回家。家是心灵的港湾。刘亮程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家园就是宗教,就是精神上的归宿。正是 因为人们要寻找精神归宿,因此思乡才成了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真可魂牵梦绕、愁肠寸断。让我们来欣赏一支曲子来体会这种摧心之痛。

10、如果说思乡之情这是一种悲伤,使人欲哭无泪甚至潸然泪下,那么人生更大的非剧还在后面。是什么呢?来看课本。

此家非物质的家,而是精神的家,精神的家又到哪里去寻呢?人生正是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家。

(崔颢一说离家千里,一说离家十几里,可是都没有回家,因为那不是他要找寻的家。)

因为人们内心不单纯是在追求物质,更是在追求一种心灵上得以慰藉的家园,由于这种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所以它是虚渺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人们的心灵也需要有慰藉的地方,这个心灵的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这种情形与现实生活造成的反差让人们永远都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1、最后一段话回扣摄影作品,怎么理解。

将要回家的,其实处在心灵的旷野;走向旷野的`,远离了精神的家园。

12、总结作者观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类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永远在不断寻找着精神家园。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有人,这种观点可以让人们全面地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活,总而让人类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完善;有人认为,精神家园的无法寻找,让人类永远处于痛苦状态中,自寻烦恼,不可提倡。

五、巩固练习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古人认为杜鹃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都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课堂小结。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句话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老在湖南第一师范一再倡导的,青年毛泽东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老师的倡议。几乎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密加圈点和写眉批,或写读书笔记。《韩昌黎全集》,每天阅读一两个小时,并在上面认真圈点“此论颇精”“言之有理”,有的是“不通”“荒谬”。一个人讲的话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不对,何况古今不同时,事理多变化,我们不应该迷信古人,也不应该把古人全盘否定。《伦理学原理》,原文10万字,毛泽东在上面的读书批点就有12000多字。

因此,同学们在读书时应该多与文本展开对话,多作评点,方能有成就。

前方》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人:荆辉          单位:高密四中

【教学要点】

1、理解作者对人生之旅独特的哲学思考

2、初步掌握有关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

【教学要点】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少年时期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时的毛泽东胸怀大志,离家远走,求学四方,先后到过长沙、北京等地丰富了学识,成熟了思想,最终缔造了新中国,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而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最初的离家。其实千百年来,离家也正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人们为什么要离家呢?离家之后的人生之旅是怎样的呢?学习《前方》也许你会有深深地思考。

板书重点:“哲学思考”“研读方法”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重点介绍曹文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比较大。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他写了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活元素--美。

2、文学观点。

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地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精神家园的探寻呢?还是让我们来品读文章吧。

三、研习方法。

我们正在学习的这个专题向同学们介绍的研习方法是评点。评点最重要的是对话,是交流,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观照作者的文本,用作者的观点去丰富自己的学识,进而在批判地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评点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反复揣摩、比较。对话,就是交流,有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读者之间的交流,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深入文本的背后,与作者对话;也是注重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四、具体研习。

(一)第一部分:

这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是对摄影作品呆板的解说,而是由图像本身引发的新的思考。《前方》,它的开篇引出一个什么话题呢?

无论归家还是远行,都与离家有关,“离家”正是本文要谈的话题。

(二)第二部分

1、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课文是作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无家时,离家是种习性;有家时,依然还要离家。

2、为什么要描述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明确:能更直观地表现迁徙是习性,前方对动物的诱惑。

通过置换表明:离家由来已久,深深地融入到生命之中,离家的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居无定所,在不同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有部落首领带领大家迁徙的传说。如犹太民族领袖摩西,土尔扈特人领袖渥巴锡。

3、有家时的离家其实根子里还有欲望,只是生活的复杂让离家的原因又丰富了内涵。为什么样有家时还离家呢?

明确:5、6、7各段的第一句虽然句式并不一致,但却都是本段的总领句,恰恰表明了离家的原因。(同学们熟悉第一、第二、第三式;但这是写散文,不是写报告)

4、因为各种原因的离家最终的追求是什么?

明确:获得生命的快感,满足虚荣心;获得自由;为了一个梦想。

细究:你为什么要离家呢?

为什么要用“逃离”呢?用“离开”好不好?逃离可恰当地说明家对自己的压迫之深,离家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是令人激动的欢欣。(胜利大逃亡来形容大休)

再次明确:离家就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5、因为人们的离家远行,产生了“路”“车”“船”。思考,与先前相比,人类的离家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8段)

明确:变的是离家的方式、手段、速度,不变的是离家的内涵。

6、为什么人类总要离家,总要赶路?(9段)

明确: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7、人类的命运是什么?(10段)

明确:人生是一场苦旅。

8、人生苦旅苦在何处?

境遇之苦,精神之苦。

用钱钟书先生与丰子恺先生的类似场景作证明,表明作者观点的普遍意义。

明天早晨,大家送李顾上车,梅亭只关心他的大铁箱,车临开,还从车窗里伸头叫辛楣鸿渐仔细看这箱子在车顶上没有。脚夫只摇头说,今天行李多,这狼□(字“犭亢”--输入者)家伙搁不下了,明天准到,反正结行李票的,不会误事。孙小姐忙向李先生报告,李无生皱了眉头正有嘱咐,这汽车头轰隆隆掀动了好一会,突然鼓足了气开发,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夺去向半空中扔了,孙小姐侧着耳朵全没听到。鸿渐们看了乘客的扰乱拥挤,担忧着明天,只说:“李顾今天也挤得上车,咱们不成问题。”明天三人领到车票,重赏管行李的脚夫,叮嘱他务必把他们的大行李搁在这班车上,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那股蛮劲儿证明中国大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没上前全去。鸿渐瞧人多挤不进,便想冲上这时候开来的第二辆车,谁知道总有人抢在前头。总算三人都到得车上,有个立足之地,透了口气,彼此会心苦笑,才有工夫出汗。人还不断的来。气急败坏的。带笑软商量的:“对不住,请挤一挤!”以大义晓谕的:“出门出路,大家方便,来,挤一挤!好了!好了!”眼前指点的:“朋友,让一让,里面有的是地方,拦在门口好傻!”其势汹汹的:“我有票子,为什么不能上车?这车是你包的?哼!”结果,买到票子的那一堆人全上了车,真料不到小车厢会像有弹性,容得下这许多人。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辛楣的箱子太长,横放不下,只能在左右两行坐位中间的过道上竖直,自己高高坐在上面。身后是个小提篮,上面跨坐着抽香烟的女主人,辛楣回头请她抽烟小心,别烧到人衣服,倒惹那女人说:“你背后不生眼睛,我眼睛可是好好的,决不会抽烟抽到你裤子上,只要你小心别把屁股揞我的烟头。”那女人的同乡都和着她欢笑。鸿渐挤得前,靠近汽车夫,坐在小提箱上。孙小姐算在木板搭的长凳上有个坐位,不过也够不舒服了,左右两个男人各移大腿证出来一角空隙,只容许猴子没进化成人以前生尾巴那小块地方贴凳。在旅行的时候,人生的地平线移近;坐汔车只几个钟点,而乘客仿佛下半世全在车里消磨的,只要坐定了,身心像得到归宿,一劳永逸地看书、看报、抽烟、吃东西、瞌睡,路程以外的事暂时等于身后身外的事。

汽车夫把私带的东西安轩了,入坐开车。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搞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训、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叹了解。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汇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孙小姐从卒位上滑下来,鸿渐碰痛了头,辛楣差一点向后跌在那女人身上。这车声威大震,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车夫强它继续前进。如是者四五次,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可以随意流连,原来真得走路,前面路还走不完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摇摆地缓行着。每逢它不肯走

境遇之苦引发精神之苦,那些富人们境遇是好的,却为什么有苦恼呢?因为境遇是相对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也有不同的烦恼。本拉登撞飞机,烟台海边沉船,火车放毒气。这只是形象的说法,其实的说法只能是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能完全吻合,因而自然会产生了烦恼苦闷。因此,作者说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9、人有痛苦要向何方去呢?

要回家。家是心灵的港湾。刘亮程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家园就是宗教,就是精神上的归宿。正是 因为人们要寻找精神归宿,因此思乡才成了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真可魂牵梦绕、愁肠寸断。让我们来欣赏一支曲子来体会这种摧心之痛。

10、如果说思乡之情这是一种悲伤,使人欲哭无泪甚至潸然泪下,那么人生更大的非剧还在后面。是什么呢?来看课本。

此家非物质的家,而是精神的家,精神的家又到哪里去寻呢?人生正是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家。

(崔颢一说离家千里,一说离家十几里,可是都没有回家,因为那不是他要找寻的家。)

因为人们内心不单纯是在追求物质,更是在追求一种心灵上得以慰藉的家园,由于这种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所以它是虚渺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人们的心灵也需要有慰藉的地方,这个心灵的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这种情形与现实生活造成的反差让人们永远都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1、最后一段话回扣摄影作品,怎么理解。

将要回家的,其实处在心灵的旷野;走向旷野的,远离了精神的家园。

12、总结作者观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类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永远在不断寻找着精神家园。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有人,这种观点可以让人们全面地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活,总而让人类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完善;有人认为,精神家园的无法寻找,让人类永远处于痛苦状态中,自寻烦恼,不可提倡。

五、巩固练习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古人认为杜鹃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都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课堂小结。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句话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老在湖南第一师范一再倡导的,青年毛泽东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老师的倡议。几乎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密加圈点和写眉批,或写读书笔记。《韩昌黎全集》,每天阅读一两个小时,并在上面认真圈点“此论颇精”“言之有理”,有的是“不通”“荒谬”。一个人讲的话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不对,何况古今不同时,事理多变化,我们不应该迷信古人,也不应该把古人全盘否定。《伦理学原理》,原文10万字,毛泽东在上面的读书批点就有12000多字。

因此,同学们在读书时应该多与文本展开对话,多作评点,方能有成就。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相关专题 小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