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

健康平安福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健康平安福娃”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三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教案(共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中物理教案设计《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长度测量 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篇2: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四)说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篇3:第一册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思想目标:

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单位换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 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数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将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都不对)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可参照课本图1-7)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钢尺、木尺)应怎样放置?利用课本图1-6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立”着放正,不能歪斜。(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立”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边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例如:如图1-――5所测长度27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5甲中所测的长度要取做27.3mm.这里末一位的3虽然是估读的,并不准确。但是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27mm___28mm之间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义的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如你看到一份测量记录上写者某本书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书的厚度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着误差。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物体的`末端恰好对着刻度线,测量的结果应是准确的。其实,任何刻度线都有一定的宽度,“恰好对着刻度线”也是估计的,这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数字是零。(估读数字为“零”,容易被忽视,要提醒学生注意)由此可见,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像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6.想想议议

通过学生的议论,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可按实际测量的过程总结。①测量前先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损,确定以哪条刻度线做测量的起点;明确最小刻度值,了解应估读到哪一位数字。②刻度尺放置应立在被测物体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尺面,并对正观测点。④读取数值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标注单位。

7、练习巩固:P10、(1――2)题

8、作业 :P14(3――4)题

二、板书设计 :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一、测量的意义:人的视觉和感觉不可靠。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米(m)

1km =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  =10mm       1dm=1000um         1um =1000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课后反思: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也很容易将技能迁移到温度计、停表、弹簧秤、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读数上。因此本节把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作为重点。

在教法上采取了错误尝试的方法。刻度尺学生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怎样使用刻度尺,难以引起重视,甚至引起学生反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利用错误尝试法,让学让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做好实验测量。

刻度尺使用规则的表述,涉及立体几何术语,教学中应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说法。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的操作,教学中应通过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规则。

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比较深,在本节课不宜涉及过多。仅让学生知道由于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就必然存在误差。知道估读的数字是有意义的,它能告诉我们真实值在哪个范围,它跟它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的。应该告诉学生,在计算平均值时,有效数字的位数要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篇4: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速度公式V=

2.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其中的一些数据呢?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

符号: 、、、、、、

32.单位的换算:1km=10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A.使用前, ;

B.读数时视线 ;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 和 。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课桌的高度8 ;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

3.图20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物体的

长度为 cm。

4.测一测

A. 物理课本的长 、宽 、厚度 ; B. 手指甲的宽约 cm

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 D.你的课桌高 、长 、宽

5.讨论交流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6.特殊的测量法(见后面)

练习: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

篇5: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

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长度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4.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C.学生书桌高约200c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5.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6.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 B.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kg~1.0kg之间

C.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h~150km/h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

7.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眨眼一次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8.用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B.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

D. 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篇6: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

三、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

2.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 、、1h= min= s 15min21s= s 1h18min= min 75min= h

一列火车从北京今天17:45出发,明天8:45到达汉口途中走了 h

3.秒表的使用方法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

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

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机械停表的准确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准

确值可以达到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机械停

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机械停表的大盘与小盘:

小盘:小盘每圈代表15分钟。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10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1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6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机械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四.误差

1.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2.减小误差的方法:a. 选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改进试验方法

附: 特殊的测量法

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且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记录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练习

一.选择题

1.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2.图2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篇7:物理:电表的准确度级别及测量误差

物理:电表的准确度级别及测量误差

在电学实验中,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电表及对测量结果正确进行误差估算这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谈谈电表的一些有关技术指标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从而达到正确测量的要求。常用电表按其测量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类:(1)磁电式,(2)电磁式;(3)电动式,使用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用。对于直流电压和电流以及交流电整流后平均值的测量,可以选用磁电式仪表。这类表标有正负极性。对于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测量,可选用电磁式和电动式仪表,这类表不分正负极性。电磁式和电动式仪表也可以测量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对于频率变化很宽的待测值,则要选用电于管或晶体管仪表。实验室用的直流电表通常是磁电式电表。

不论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其表面都有一些符号表明该表的性能,其中有一项指标,指出该表的准确度等级。我国常用电工仪表分为七级,分别为:0.1、0.2、0.5、1.0、1.5、2.5、5.0等级数,该数字的含义及它与测量误差的关系,下面作以说明。

利用电表测量时的误差主要有三类:

①仪器误差:由于电表结构和制作上的不完善所引起,例如轴承摩擦,分度不准,游丝的变形等原因,使得电表的指示值与真值有误差。

②读数误差:由于读数不准引起的误差。

③附加误差:这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变动对仪表读数产生影响而造成的。外界因素指的是温度、电场、磁场等。当电表在正常情况下(符合仪表说明书上所要求的工作条件)使用和读数时,测量的误差可只考虑仪器误差。

大家都知道,测量时总存在一定误差,示值与真值(实验值)之间的差值称为绝对误差。但绝对误差不能确切地反映出测量的准确程度,故常用相对误差,即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来评价测量的准确程度。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就越高。相对误差虽可说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但不能用它来评价电表的准确度,这是因为电表在测量中有规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即使标尺上各示值的绝对误差均保持恒定,但相对误差却不恒定。随着刻度示值的`减小,其相对误差反而变大,故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表示电表的准确度,而往往用绝对误差与标尺满度(即量程)之比的百分数表示,常称为引用误差,δ=(Δx/xm)×100%。

但在电表标度尺上各点的绝对误差不可能相等。一般在制造时给出一个公共的允许最大误差限度Δxmax,叫做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它表示所有各示值上的绝对误差都不超过的Δx值,故用最大允许绝对误差Δxmax与仪表最大量程xm的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仪表的准确度(δm)。实际上是用最大允许相对误差(即最大引用误差)表示电表的准确度

按照国家标准《电测量指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用引用误差表示基本误差时电表分为七级。当δm=0.2%,便称该表为0.2级。从①式可知该表示值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Δxmax=xm・δm=xm・K%。②式中K就是上

[1] [2]

篇8: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流程】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板书:1.长度的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原子的半径 人头发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 地球的半径

(让学生做几个单位换算练习)

例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师:在本节课本上还介绍了时间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篇9: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单位以及测量方法,其中长度测量的方法是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时间和长度测量这些知识学生有很好的基础,可以采用时间和长度测量同时对比进行,先用较短的时间解决工具和单位问题,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来解决长度测量的方法问题。误差放在下一课时再进行。

首先是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后续,要想测出你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必须想办法测出路程和时间,那么时间和路程怎样测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也会觉得很自然,不会感到唐突。在处理长度的测量时,我不按常规的方法,老师先讲如何操作,学生再动手操作。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新思维,什么都是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根本不是探究实验,而是验证性实验。我先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动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测出一个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然后报出数据,老师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得意时,告诉他们在物理上大家的读数都是不准确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之声则会不绝于耳,明显看出学生的不服气,这样学生就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师的释疑上,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篇10: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1.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阚枫 曾鼐)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当前北京正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从27日开始,北京的重污染天气已经持续4天,PM2.5浓度在12小时内一度激增近10倍,部分监测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2. 一同学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应该如何测量?

。某学生测得100页书的厚度为10.5px,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该同学的实验结果绝对准确吗?

3.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______叫做测量误差。阅读课本P108页的“信息快递”。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____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_____。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4.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309.5px,309px, 309.5px, 308.5px,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309.5px B.309.125px C.309px D.309.25px

5.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114.25px;(2)113.99999999999999px; (3)111.00000000000001px; (4)114.5px;(6)114.75px.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

篇11: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1、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C )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425px

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B )

A.215px B.42.25px

C.40px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3、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 B )

A.偏大 B.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无影响

4、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 A )

A.小时、分钟、秒 B.年、光年、月 C.天、小时、米 D.小时、年、光年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篇12: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篇13: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板书:1.长度的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原子的半径 人头发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 地球的半径

(让学生做几个单位换算练习)

例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师:在本节课本上还介绍了时间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附:

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3.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篇14: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相关专题 误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