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第二册 4、5激素

难哄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难哄”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教案-第二册 4、5激素(共19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自然教案-第二册 4、5激素

自然教案-第二册 4、5激素

第五节 激素

激素调节是人体内除神经调节以外的双一重要的调节系统。是神经调节的补充,正是由于有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体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才能协调统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成完整的印象,在知识结构上形成完整的结构。也为今后学习人的发育和其他激素调节打下基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学生比较生疏,但知识的条理性强,文字叙述浅显易懂。可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以问题形式准备好引导性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适当提示阅读方法以及任务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学,并进行自学方法教育。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激素和内分泌腺。了解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2.学会用列表的方式概括物质的性质和功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激素调节作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大脖子”病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素的调节作用。

2.教学难点:激素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布挂图或投影片,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不足挂图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热点,引入新课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营养品很多,但同学们的家长在给你们购买时都十分慎重,有些同学的家长还经常关照你不要随便购买服用。家长担心什么呢?

这是一个热门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激素。

从我们同学家长的.担心程度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激素能对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除神经系统外,激素对我们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多种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是怎样一种物质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激素和内分泌腺”一部分内容。

(二)复习比较,理解概念

教师提示:1、你要解决的问题有(示投影):(1)激素从哪里来?(2)激素在体内通过什么途径扩散?(3)激素的量多吗?(4)激素起什么作用?(5)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他们组成了人体的什么系统?

2、阅读时,请对照前面学过的消化液和消化腺进行比较,看看激素与它们有何相似点与不同点,重点要注意不同点。并把这些不同点记录下来。

学生自学结束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列表小结和补充(见板书“激素和内分泌腺)。

各种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组成了内分泌系统。下面我们将以甲状腺和垂体为例来学习人的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的。

(三)自学列表,解决重点

请同学们自学“甲状腺激素”和“垂体”两部分内容。就甲状腺和垂体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在生长位置、激素的作用、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作列表分析。

学生自学并按以上要求列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成果展示,补充小结

教师选择比较完善的表格进行展示(可画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作补充。(见板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补充以下内容:

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推广食用碘盐。该法在我国成效显著。

2.垂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性腺)。

3.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激素

一、    激素和内分泌腺

分泌的腺体

存在位置

数量

作用

激  素

内分泌腺(无导管)

血液里

极微

调节生理活动

消化液

消化腺(有导管)

消化道内

量较多

消化食物

二、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腺体

作用

异常情况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1、促进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分泌不足串呆小症(智力低下)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分泌过少串侏儒症(智力正常)

三、垂体的重要性

1.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

2.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激素是         的腺细胞分泌的,它对人体的       、生殖和       等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

(A)分泌量少,但作用大

(B)分泌物由血液运送

(C)分泌物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D)是具有导管的腺体

(3)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肝脏   (B)肠腺  (C)甲状腺  (D)唾液腺

2.课后作业

(4)下列各组疾病中,由于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造成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大脖子病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D)糖尿病和甲亢

(5)呆小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缺乏何种激素引起的(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6)某患者食量明显增加,身体却日趋消瘦,怕热出汗、急躁失眠、心跳加快,可能是因为(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D)幼儿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3.参考答案

(1)内分泌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2)D(3)C(4)C(5)B(6)A

4.简要分析

(2)内分泌腺是无管腺,分泌物即激素,具有含量微少,作用巨大,由血液运送等特点。(4)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甲状腺素不足造成的,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形起的,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形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是由于胰鸟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而造成的。故先C。

【小资料】

植物体内的激素

植物体内也有激素,生长素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是由植物顶芽合成的,能刺激植物生长。但生长素只有在一定浓度内才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超过一定浓度时,反而抑制植物细胞生长。由于植物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时,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如果切去顶芽,没有生长素下流,侧芽就会发展起来。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顶端优势”。

生产中我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来增加作物的产量。如棉花“摘心”。

篇2:第二册 4、5激素

第五节 激素

激素调节是人体内除神经调节以外的双一重要的调节系统。是神经调节的补充,正是由于有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体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才能协调统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成完整的印象,在知识结构上形成完整的结构。也为今后学习人的发育和其他激素调节打下基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学生比较生疏,但知识的条理性强,文字叙述浅显易懂。可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以问题形式准备好引导性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适当提示阅读方法以及任务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学,并进行自学方法教育。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激素和内分泌腺。了解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2.学会用列表的方式概括物质的性质和功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激素调节作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大脖子”病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素的调节作用。

2.教学难点:激素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布挂图或投影片,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不足挂图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热点,引入新课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营养品很多,但同学们的家长在给你们购买时都十分慎重,有些同学的家长还经常关照你不要随便购买服用。家长担心什么呢?

这是一个热门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激素。

从我们同学家长的担心程度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激素能对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除神经系统外,激素对我们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多种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是怎样一种物质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激素和内分泌腺”一部分内容。

(二)复习比较,理解概念

教师提示:1、你要解决的问题有(示投影):(1)激素从哪里来?(2)激素在体内通过什么途径扩散?(3)激素的量多吗?(4)激素起什么作用?(5)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他们组成了人体的什么系统?

2、阅读时,请对照前面学过的消化液和消化腺进行比较,看看激素与它们有何相似点与不同点,重点要注意不同点。并把这些不同点记录下来。

学生自学结束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列表小结和补充(见板书“激素和内分泌腺)。

各种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组成了内分泌系统。下面我们将以甲状腺和垂体为例来学习人的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的。

(三)自学列表,解决重点

请同学们自学“甲状腺激素”和“垂体”两部分内容。就甲状腺和垂体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在生长位置、激素的作用、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作列表分析。

学生自学并按以上要求列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成果展示,补充小结

教师选择比较完善的表格进行展示(可画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作补充。(见板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补充以下内容:

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推广食用碘盐。该法在我国成效显著。

2.垂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性腺)。

3.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激素

一、    激素和内分泌腺

分泌的腺体

存在位置

数量

作用

篇3:第二册 4、5激素

内分泌腺(无导管)

血液里

极微

调节生理活动

消化液

消化腺(有导管)

消化道内

量较多

消化食物

二、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腺体

作用

异常情况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1、促进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分泌不足串呆小症(智力低下)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分泌过少串侏儒症(智力正常)

三、垂体的重要性

1.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

2.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激素是         的腺细胞分泌的,它对人体的       、生殖和       等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

(A)分泌量少,但作用大

(B)分泌物由血液运送

(C)分泌物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D)是具有导管的腺体

(3)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肝脏   (B)肠腺  (C)甲状腺  (D)唾液腺

2.课后作业

(4)下列各组疾病中,由于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造成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大脖子病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D)糖尿病和甲亢

(5)呆小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缺乏何种激素引起的(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6)某患者食量明显增加,身体却日趋消瘦,怕热出汗、急躁失眠、心跳加快,可能是因为(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D)幼儿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3.参考答案

(1)内分泌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2)D(3)C(4)C(5)B(6)A

4.简要分析

(2)内分泌腺是无管腺,分泌物即激素,具有含量微少,作用巨大,由血液运送等特点。(4)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甲状腺素不足造成的,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形起的,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形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是由于胰鸟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而造成的。故先C。

【小资料】

植物体内的激素

植物体内也有激素,生长素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是由植物顶芽合成的,能刺激植物生长。但生长素只有在一定浓度内才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超过一定浓度时,反而抑制植物细胞生长。由于植物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时,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如果切去顶芽,没有生长素下流,侧芽就会发展起来。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顶端优势”。

生产中我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来增加作物的产量。如棉花“摘心”。

篇4:自然教案-第二册 5、6遗传和变异

自然教案-第二册 5、6遗传和变异

第六节 遗传和变异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出现遗传和变异,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本节教材由现象到本质,简要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但基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教材只是把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向学生作了介绍。同时为第六册和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教学时,按以下顺序层层深入: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基因→核酸,使学生能对这些名词形成清晰的概念。

2.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2.了解染色体和基因。

3.了解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

4.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课本中两幅图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变异的教学,让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的任何神秘、奥妙的现象只要认真深入研究,事物都可被认识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染色体、基因等遗传物质、遗传基因的传递。

2.教学难点:遗传物质的`传递。

三、教学过程()

㈠新课引入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它们分别寓含着生物中的什么涵义?遗传和变异。所谓遗传就是生物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都和自已的亲代相似。所谓变异,就是亲代与子代间,子代各个体间又不完全相同,总存在某些差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那么,为什么会有遗传现象呢?

㈡染色体和基因。生物为什么能把自已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传给自已的后代?这个秘密存在于细胞核中。教师接着结合挂图,逐层讲清以下几点:1.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许多片段,叫基因。2.每一种特征都由特定的基因控制。3.男女性别的差异由不同的染色体决定。男女细胞中都有46个染色体,但是男人有一个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人有两个X染色体,无Y染色体。

㈢遗传基因的传递。结合教材图5-16或幻灯片进行讲解。细胞分裂前染色体先复制,形成两套与原来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分裂时,两套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染色体上的基因就传到了子代中,生物性状就遗传下去了。

㈣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1.回顾前面学过的与遗传有关的概念:染色体和基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走提出基因的成分是核酸,所以核酸是遗传物质。

2.提出变异。若生物的染色体、基因或组成它们核酸发生变化,则会产生变异。

3.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使生物的种能基本保侍稳定,变异使生物的种能不断发展变化。然后教师举例,如家鸡、家鹅等的演变或苹果水稻等品种的改良,说明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也由于遗传和变异,古代生物才能进化并发展变成今天的生物。

㈤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遗传和变异

染色体         基因         核酸

 传                                                              变

递                                                              化

遗传                                                     变异

(使生物的种基本保侍稳定)  (使生物的种能变化发展)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叫_______。

⑵决定男性性别的是_______,决定女性性别的是_____。

⑶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B)遗传和变异是矛盾的。

(C)在同一个生物体上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

(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⑷下列与遗传有关的结构①染色体②基因③细胞核,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②③①

⑸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意义是(  )

(A)保证每个细胞的大小不变

(B)保证男女比例平衡

(C)使生物体不致无限增大

(D)使每个子代细胞能得到全套基因

2.课后作业

⑹收集有关遗传或变异的俗语

3.参考答案

⑴变异      ⑵XY染色体      ⑶C      ⑷C      ⑸D  ⑹略

篇5:自然教案-第二册 4、4感觉器官3课时

自然教案-第二册 4、4感觉器官(3课时)

第四节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的本质功能是对各种刺激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反应。本节教材着重介绍眼和耳的结构及视觉与听觉的形成过程。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眼和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感觉器官,但对于其生理结构和感觉的形成过程学生又知之甚少。由于眼和耳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器官,尤其是眼的结构,名词多、结构复杂,但是层次清楚。所以,本课拟采用教师提要求,学生“做眼球”“做耳朵”的方法进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眼球和人耳的描述,对照教材图4―15和图4―16用橡皮泥做出一个眼球模型和一个耳的模型。以课堂模型制作竞赛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逼”学生去看书自学,“逼”学生相互协作。最后的作品又可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教具。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眼的结构和眼球的结构。

2.了解视觉的形成。

3.学会测试盲点。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

2.培养自学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眼成像演示仪。

四、教学过程()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等。眼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由眼接受的。

(一)介绍眼的结构,注意用眼卫生

眼是人的视觉器官,其主要结构是眼球。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附属结构如:眼肌、眼睑、结膜和泪器等。请注意以下问题:1、眼球为什么能够转动?2、哪个结构是眼睑?有何作用?

3、结膜在哪里?有何作用?4、“涕泪交加”是怎么会事?泪液从哪里来?有何作用?5、急性结膜炎和沙眼是由于什么结构病变?这两种病的病原体分别是什么?两种眼病分别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

要求学生结合以上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同时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观察对方的眼睛,互相指认眼睛的附属结构,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最后教师根据要求提问学生,并作补充和小结,完成板书中的“附属结构”部分。

(二)利用眼球模型,讲述眼球结构

教师边板书表格,边讲述:眼球的结构分眼球壁和内容物,其中眼球壁分三层,分别叫做外膜、中膜、内膜。下面我们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分别负责“外膜”、“中膜”、“内膜”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通过阅读课本和观察模型、挂图来完成黑板上表格的剩余的部分。

组织学生阅读并完成板书后,教师小结。

(三)演示成像原理,揭示视觉形成

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的眼睛好像是一台能自动成像的高级相机,但其原理是十分简单的。我们可以用以下实验进行模拟演示:用“视觉形成演示仪”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在演示仪中透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我们的眼睛里也有这样的“透镜”,即由晶状体、房水、玻璃体和角膜组成的眼球折光系统。光线经该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好象是照相机的底片。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它们发出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强调: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而非视网膜上。

指导学生做“测试盲点”实验。

在证实盲点的存在后,让学生阅读书本,使学生明白盲点处是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位置,该处没有感光细胞分布。所以落在该处的物像不能形成视觉。

(四)教师利用板书,复习小结。

列表法是我们学习和分析问题的一种简明而方便的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中继续学习并使用这种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感觉器官

一、眼的结构

眼的结构与功能

附属结构

眼肌

使眼球转动

眼睑

眼睑边缘有睫毛,能阻挡灰尘

结膜

粉红色、透明,分泌粘液润滑眼球

泪腺

分泌泪液,湿润角膜、杀灭细菌

鼻泪管

过多的泪液经鼻泪管流入鼻腔

外膜

角膜

透明

巩膜

白色、坚韧

中膜

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屈度

虹膜

中有瞳孔,调节进光量

脉络膜

供给营养,吸收光线

内膜

视网膜

有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晶状体

主要的折光结构

房水

供应角膜和晶状体营养,保持眼压

玻璃体

有浓稠透明的胶状液体

二、视觉的形成

光线→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产生兴奋→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三、眼的卫生

1.急性结膜炎  2.沙眼   3.保护角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下列哪项调节的`结构(  )

(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瞳孔可缩小放大

(D)睫状体可调节晶状体的凸度

(2)与调节晶状体屈度有关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视网膜  (D)睫状体

(3)眼球的最主要的折光结构是(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角膜 (D)房水

(4)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了(   )

(A)病菌  (B)沙眼衣原体 (C)病毒  (D)沙粒

2.课后作业

(5)眼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的内容物有      、

和          。

(6)眼球的功能是(   )

(A)产生视觉         (B)折光和感光

(C)感光和产生视觉   (D)成像并产生视觉

(7)下列哪项不是虹膜所具有的特点(   )

(A)虹膜呈棕黑色,不同肤色人种,虹膜颜色不同

(B)虹膜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C)虹膜为圆板状薄膜,中央有瞳孔

(D)虹膜内有丰富的平滑肌

(8)眼球壁的中膜包括下列哪些结构(   )

①巩膜 ②角膜 ③脉络膜 ④视网膜 ⑤睫状体 ⑥虹膜 (A)①②  (B)③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3.参考答案

(1)D(2)D(3)A(4)B(5)眼球,房水,晶状体,玻璃体(6)B(7)B(8)D

4.简要分析

(1)人的眼睛好像是一架变焦相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远近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均可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就是晶状体的屈度可以调节。(6)眼球实际上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把这种兴奋以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形成视觉不是眼球的功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2.了解位觉感受器和晕车、晕船;了解其他感受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通过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会用列表法解析器官结构。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自然科学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2.体会生物体在结构上对于保护自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2.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人耳模型、挂图,味蕾、嗅觉感受器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耳是除眼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

1.曾经有报道说,春节时有人因为放鞭炮不小心,鞭炮落下来时刚好在另一人的耳朵旁炸响,导致该人的“耳膜”击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人因为用硬物“掏耳朵”而致“耳膜”穿孔失聪的现象。那么“耳膜”是怎样一种结构呢?

2.有时 “采石场”在放炮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使“耳膜”不震破。这又是怎么会事呢?

3.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而且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又是怎么会事?

4.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晕船”,有些人却不会?

5.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

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了。

(二)自学教材,列表解析

在学习眼的结构时,我们是用一张表来概括的。用表来概括物体的结构具有简洁明了,使学习者一目了然的优点。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表格形式对耳的结构进行概括。

请同学们自学耳的结构部分内容,并根据课本的描述用表格形式概括出耳的结构组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一部分表格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自学并完成表格后,可让完成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供全班学生参考。教师再作补充和修改(见板书)。

(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在对耳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该部分知识,就上述第1、2、5三个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1.“耳膜”实际上是“鼓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若声音太强,会震破鼓膜,或在“掏耳朵”时被硬物损伤,导致耳聋。

2.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张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

5.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教师问:耳仅仅是听觉器官吗?(不是,它还是位觉器官)

请同学们就上述第3、4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3.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

4.有些人“晕车”“晕船”是因为这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敏的缘故。

教师强调: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四)介绍其他感受器

人的身体里还有许多其他的感受器。如:

1.热觉感受器: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热觉。

2.冷觉感受器:感受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形成冷觉。

3.触觉感受器:感受接触、压挤等机械刺激,形成触觉。

4.痛觉感受器:感受任何损伤性刺激,形成痛觉。具保护意义。

5.味觉感受器:味蕾。感受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刺激。形成味觉。人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

6.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嗅粘膜内。感受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刺激。形成嗅觉。

强调:以上感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感觉器官

一、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

外耳

耳  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声音传入的通道

中耳

鼓  膜

随声音而振动

鼓  室

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

三块,传递声音振动

内耳

耳  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前  庭

二、其他感受器

1.热觉感受器2.冷觉感受器3.触觉感受器

4.痛觉感受器5.味觉感受器6.嗅觉感受器

以上感觉包括听觉和位觉都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内形成。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耳分     、     和       三部分。

(2)当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进入中耳

(B)病菌经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

(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2.课后作业

(3)中耳包括(   )

①鼓膜 ②咽鼓管 ③耳蜗 ④鼓室 ⑤听小骨 ⑥半规管 ⑦耳廓 ⑧外耳道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⑦⑧

(4)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膜上(B)半规管内(C)听小骨内(D)耳蜗内

(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目的是(   )

(A)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防止听小骨断裂    (D)防止产生脑震荡

3.参考答案

(1)外耳,中耳,内耳(2)C(3)C(4)D(5)B

4.简要分析

(5)鼓定通过咽鼓管与咽相连通,口张开时,咽鼓管开放,空气可由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尤其如此。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巩固眼球和耳的结构。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和耳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眼球的结构挂图、投影片及模型。学生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小刀、细线等。

四、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将通过做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型来巩固它们的结构。

(一)眼球模型制作

1.提出要求

眼球是由眼球壁及内容物组成。请仔细观察课本图4―15、模型、挂图、投影,阅读“眼球”部分内容,并对照图和文字描述,用橡皮泥做一个眼球。

教师提示:

(1)眼球是一个球形结构;

(2)必须详细了解眼球结构后才能做成完整的“眼球”;

(3)先做内层的结构再做相对外一层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4)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

(5)完成后用棉线把“眼球”纵切,得到切面模型;

(6)用文字在纸上对眼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描述。如:蓝色部分为某某结构,功能是什么等等。

2.制作眼球模型

以4~6人组成小组,展开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既快又好。向学生说明:本次作品质量好的将展出,并作为模型被学校标本室收藏。教师巡视指导。

3.对照课本,学生互评

完成后各组之间交换检查,重点检查有无漏掉的结构或错误的地方,最好能对照眼球结构的表格进行检查,对文字的描述也要仔细检查。检查完毕后写出评语。

4.学生讲评,修补眼球

教师根据情况选择典型,对错误或不足处由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评。在讲评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

(二)耳结构模型制作

由于学生在眼球模型制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眼球模型制作比较费时,因此“耳模型”的制作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可要求学生先写出大致步骤和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与“眼模型制作”相同。

【小资料】

黄斑

黄斑是眼球后部视网膜中央、正对瞳孔处稍为凹陷的部分,略呈圆形,黄色。黄斑中央有一浅凹,称为“中央凹”,此处视觉细胞较集中,为视觉最敏感的部分。

篇6:自然教案-第二册3、5呼吸系统2课时

自然教案-第二册3、5呼吸系统(2课时)

第五节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系统之一。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体异化作用所需的氧气是如何到达细胞的,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教材主要讲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呼吸系统的卫生与保健。教师应充分重视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教学时可结合自身联系实际,特别是讲呼吸运动时,胸部的扩大、缩小应让学生充分体验。

2.重视实验教育,可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肺活量的测量和胸围呼吸差的测定三个实验结合课堂到教学之中。

3.模型演示:为讲解呼吸运动,教师可自制简单模型(肋骨、胸骨与呼吸运动的模型、膈与呼吸运动的模型)。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及肺的结构。

3.理解肺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通过知识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系统方面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肺泡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理解肺泡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

试管、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呼吸系统组成挂图,新鲜猪肺。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先做演示实验:取一支试管,倒入约1/3试管容积的澄清石灰水,取一根直导管插入试管中,请一位学生上来向导管内吹气(告诉学生吹气必须较缓),其余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让一学生描述石灰水的变化情况(从澄清变为浑浊)。然后提问: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继续问)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是人呼出来的,然后教师总结:人不但呼出二氧化碳,还要吸入氧气,吸入的氧气经过体内一系列变化,变成二氧化碳后被排出体外,这一活动由人体的呼吸系统来完成。

(二)新课讲述

教师投影以下几个问题,学生阅读教材56页至57页第1至第4段。

1.呼吸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那些器官?

2.鼻腔有那些结构特点适应呼吸?

3.吃饭时若边讲话边吃饭,有时会剧烈咳嗽,这是为什么?

4.人的发声器官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声?

5.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教师出示呼吸系统的挂图,请学生看挂图回答问题1,回答完毕后教师板书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2学生较容易回答,教师可补充:在长跑时,我们借助嘴呼吸好还是做深呼吸好?拔鼻毛是否正确?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既能回答,又愿意回答,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问题3有此经历的学生特敏感,可以请这类学生回答。回答完以后请他谈一下食物落入气管内的感觉,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改掉吃饭时说笑的不良习惯。

回答问题4后,教师可附加一题:口腔是否为发声器官?这一问题带有普遍性错误,一般学生包括某些成年人均会认为口腔是发声器官,其实口腔的功能是使发出的声音变为我们人类能够听清的语言,口腔本身不会发声,可让学生屏住呼吸,快速张开嘴巴,尝试一下是否有声音发出。

出示新鲜猪肺,观察肺的叶数。然后用解剖剪把气管分支不断剪开,可以观察到肺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出示肺结构挂图,可以见到气管分支情况: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再出示肺泡结构图,由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5,并板书肺泡与呼吸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三)小结:可按照板书进行小结,重点突出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五、板书设计

                鼻:鼻毛、粘膜、嗅细胞     气体进出通道,

               咽                         对进入空气有

呼吸道   喉:会厌软骨、声带          净化、温暖、

                                  气管                        湿润功能

支气管                                                                      呼吸功能

        肺泡壁薄

肺 肺泡数目多,表面积大       气体

肺泡外有弹性纤维          交换

肺泡表面紧贴毛细血管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儿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这是因为(  )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是实体状态(D)婴儿肺的质量大

(2)人体内动脉血形成的主要部位是(  )

(A)肺静脉                (B)肺泡外毛细血管

(C)主动脉                (D)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3)下列不属于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B)肺泡内有大量的氧气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D)肺泡壁很薄,且数量多

2.课后练习

(4)患感冒时流出的大量“鼻涕”是鼻腔内表面_______分泌的粘液,咳出的“痰”是________所分明的粘液,粘着灰尘和_______等。

(5)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是(   )

(A)鼻、咽、喉、气管、肺

(B)鼻、口、咽、气管、肺

(C)口、气管、支气管、肺

(D)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6)吃饭时不能谈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考答案

(1)(C)  (2)(B)  (3)(B)  (4)鼻粘膜、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 细菌  (5)(D)  (6)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4.简要分析

(1)婴儿若是产前死亡,因为母体内胎儿所需的氧气由母体提供,不是自己呼吸,所以肺内未吸入空气,是实体状态,密度较大。

(2)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的血液,而血液经过肺泡后就得到了氧,而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时主要是得到营养物质。

(3)题目要求选择肺泡结构上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B)不属于结构特征。

(6)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食物时,如果大声谈话,会厌软骨来不及遮盖,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膈肌、肋间外肌的变化情况。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呼吸运动与肋骨、胸骨、膈的关系模型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练习肺活量和胸围呼吸差的测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肋骨、胸骨、膈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呼吸运动时肋骨、胸骨、膈的变化情况。

三、教学准备:呼吸运动与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模型(自制)、膈与呼吸运动关系的模型、软尺、医用肺量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外界的氧气是怎样进入肺内,肺内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新课讲述

请学生手按胸部,做一次呼吸运动,感觉一下胸部的起伏与呼吸的关系。然后教师提问:吸气和呼气是如何进行的呢?

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材料57页第二段,约3分钟后出示肋骨、胸骨与呼吸运动的模型,示范给学生看,边说明肋间外肌、肋骨、胸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并填好板书中的表格。

再出示膈与呼吸运动的模型,边示范给学生看,边说明膈肌、膈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并填好板书中的表格。

最后,教师应强调,呼气和吸气是交替连续进行的,这样不断把外界新鲜空气吸入体内,并呼出浊气。

我们理解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后,应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下面我们学习呼吸系统方面的卫生与保健知识。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部分内容(57页倒数第二段至结尾),教师出示问题: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呼吸系统?约2分钟后学生自学完毕,教师总结。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实验――  胸围呼吸差的测定。(肺活量的测量可放在课外进行)

五、板书设计

吸气

呼气

肋间外肌

收缩

舒张

肋骨

向上、向外移

向下、向内移

胸骨

向上

向下

胸廓前后、左右径

增大

减小

膈肌

收缩

舒张

下降

回升

胸廓上、下径

增大

减小

胸腔体积

增大

减小

肺内压

减小,小于大气压

增大,大于大气压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成年人平静吸气时呼吸肌的活动状况与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

(A)肋间内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

(B)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下降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下降

(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下降

(2)肺活量是指(   )

(A)肺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B)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C)一次呼吸运动时肺的通气量

(D)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3)小李平静时胸围长80厘米,尽力深吸气时的胸围长90厘米,尽力深呼气时的胸围长78厘米,则他的胸围差是(   )

(A)170厘米    (B)158厘米

(C)10厘米     (D)12厘米

2.课后练习

(4)右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处于(A)点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

(A)肺内气压>大气压      (B)肺内气压=大气压

(C)肺内气压<大气压      (D)不能确定

(5)运动员的胸围差比一般人大,说明运动员(    )

(A)肺的呼吸功能强       (B)身体健康

(C)每次呼出的气体多      (D)呼吸的频率低

(6)肺换气是指(    )

(A)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B)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C)人体得到氧气的过程

(D)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A) (6)(D)

4.简要分析

(1)平静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和膈肌完成,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举,膈肌收缩,膈下降,使胸廓扩大,外界气压大于内部,气体进入。

(3)胸围差是指人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与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之差。

(4)从纵坐标可知(A)点时,肺内气压为负值(相对于大气压而言),所以肺内气压<大气压。

(5)运动员由长期的锻炼,其肺活量大,胸围差也较大,这都说明他的呼吸功能强。

(6)肺换气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含氧高的气体进入肺内,另一方面是肺内含二氧化碳高的气体排出体外,而(B)不够确切,应指出是肺内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

篇7:自然教案-第二册 2、5植物的呼吸作用

自然教案-第二册 2、5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继光合作用后植物的又一重要生理功能。本教材通过实验,验证了呼吸作用吸入和放出的气体,从而引出它的概念和实质,并介绍了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最后,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大重要生理活动在物质转换,能量转化上作了比较,总结出了两者的关系,为本章内容划了个完整的句号。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尤显重要。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1.先由实验结果得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2.从式子着手,分析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从中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物质变化: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能量转化: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一部分供给各种生命活动所需,另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要有生命,就有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可通过举例子,提问题的方式进行。

⑴为什么在种植物时要常给作物松土、排水?

⑵为什么要把收获的蔬菜,果实等存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

⑶为什么粮食要晒干了贮藏?

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可根据课本中的图,利用表格形式指导学生填写。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叶绿叶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需要光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吸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

化学能释放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相互依存

㈤小结

让学生归纳。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概念: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  意义:为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吸                        条件

作                        场所

用                区别  原料和产物(物质转化)

与光合作用         能量变化

的关系      联系:相互依存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有在叶片       (B)只在根系中

(C)所有活细胞        (D) 只有萌发的种子中

⑵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相反过程

(B)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⑶农田被淹需及时排涝,目的是为了供给根细胞以充足的(    )

(A)阳光    (B)氧气   (C)肥料     (D)二氧化碳

⑷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新疆的瓜果和葡萄比较甜?

2.课后作业

⑸把收获的未晒干的种子堆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用手去感受一下种子堆的温度,为什么会这样?

⑹甲、乙两瓶中分别装有白菜幼苗。甲瓶试管装有清水,乙瓶试管装有氢氧化钠溶液,两瓶同时盖上玻璃板,都用凡士林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将甲、乙两装置同时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两瓶中,将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经过暗处放了一昼夜后的两装置移入阳光下,照射两小时,再揭开玻璃板,将燃着的蜡烛分别伸入两瓶中,_______     瓶中的蜡烛不会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另一瓶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检验经过⑵的实验处理后,两瓶中的叶片内是否有淀粉生成,应如何操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考答案

⑴C   ⑵D     ⑶B   ⑷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较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使有机物能较多地积累起来,转化成的糖类较多,因而比较甜    ⑸温度升高。因为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分解有机物,能量释放,一部分变成热能使温度升高    ⑹①两瓶中的蜡烛均会较快熄灭  幼苗在暗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②甲  幼苗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瓶中试管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导致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取叶片,用酒精脱去叶绿素后,冲洗干净滴碘检验,观察叶片是否变成蓝色。

4.简要分析

⑶农田被淹,若不及时排涝,会使植物根部缺乏氧气,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而死亡。

篇8:自然教案-第二册 5、2被子植物的生殖

自然教案-第二册 5、2被子植物的生殖

被子植物是生物界中很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本节教材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传粉的过程,最后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人工授粉。

为了降低难度,使学生易接受,本教材对受精过程只作了初步介绍,双受精在第六册中继续学习。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教材概念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可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有些概念的学习宜采用比较的方法,如虫媒花和风媒花,可从花冠、气味、花粉、花蜜、花柱等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

2.有条件的学校,可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而后再进行教学。

3.最好能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把被子植物生殖的某些过程动态地呈现,如开花过程、传粉过程、受精过程。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了解开花、传粉过程。

2.了解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3.掌握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4.了解种子、果实的形成。

㈡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传粉的两种形式以及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图,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和比较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工授粉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用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传粉的两种形式和受精过程。

2.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及种子果实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挂图(或投影片)、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挂图(或投影片)、被子植物受精过程挂图(或投影片)、新鲜的虫媒花(如月季花)和风媒花(如水稻花、小麦花)、开放程度不同的花。

四、教学过程()

㈠引言

可先复习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几种?主要方式是什么?引出与有性生殖有关的三种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㈡开花。

先出示开放程度不同的几朵花,按顺序排列,用较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过程连续描述出来。主要强调以下内容:开花时间;开花过程,如花被、雄蕊(花药、花粉)雌蕊的变化。

㈢传粉。

教师先指出开花后紧接着的过程就是传粉,并提出传粉概念,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挂图或投影片,进行比较分析后,学生总结出:什么叫自花传粉?什么叫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花粉依靠外力传送到别一朵花的柱头上。

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单性花能进行自花传粉吗?2.只有单性花才能进行异花传粉吗?

㈣虫媒花和风媒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风媒花(如小麦花)和虫媒花(如月季花),让学生进行观察后填写下表(填表时,教师可结合挂图作适当引导):

花朵

大小

颜色

气味

花蜜

花粉

柱头

虫媒花

风媒花

㈤受精

此过程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结合挂图有顺序地讲解各步骤:⑴花粉落到柱头上,受柱头粘液刺激,萌发出花粉管。⑵花粉管向子房生长过程中,产生精子。⑶花粉管到达胚珠内,精子与胚珠内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讲好后,最好让学生复述一遍以加以巩固理解。

受精后发生的变化,讲解时要注意各结构变化的一一对应关系: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有的果实内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发育成果实的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㈥人工授粉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指出,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如下雨,不刮风),一些异花传粉的植物开花时,有些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这就需要人工辅助,以增加传粉机会,提高结果率。

㈦小结。请学生按开花、传粉、受精的顺序进行小结,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完整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生殖

开花

自花传粉

传粉

异花传粉  虫媒花

风媒花

受精     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

                 受精后变化:    子房   子房壁→果皮

果实  胚珠→种子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⑴下列有关传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性花均进行自花传粉

(B)单性花都进行异花传粉

(C) 只有传粉后才能受精

(D) 水稻花是风媒花,月季花是虫媒花

⑵不属于风媒花特征的是(  )

(A)花粉多而轻       (B) 柱头常伸出花被外

(C)花朵大而鲜艳  (D) 柱头常有分叉和粘液

⑶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  )

(A)花药   (B)花粉管 (C)柱头   (D)胚珠

⑷假如豌豆的一个豆荚中有5颗种子,则这5颗种子来源于(  )

(A)花序中的5朵小花          (B)1朵花中的5个子房

(C)1个子房的5个胚珠   (D)1个子房中的1个胚珠

⑸在横线上填上受精后所形成结构的名称

子房_______  ,子房壁_________ , 胚珠_________。.

⑹菜农在南瓜开花季节,摘下一些花倒套在另一些花上。摘下来的应是________花,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

2.课后作业

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是不是自花传粉?

3.参考答案

⑴A          ⑵C           ⑶D          ⑷C          ⑸果实  果皮  种子      ⑹雄  人工授粉      ⑺不是。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只有两性花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

4.简要分析

⑴两性花不一定进行自花传粉。

⑷豆荚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5颗种子由5个胚珠发育而来。

篇9:《弟子规》教案4、5

《弟子规》教案4、5

课  题 第4课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 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难点   理解意义。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课  题 第5课  “入则孝”之“亲所好” 学习目 标 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2、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3、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会读、会背 难点   理解意义,辨别是非。 教具准备   播放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怎样洗的?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让父母得到欢喜。 2、“亲所恶,谨为去”。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3、“身有伤,贻亲忧”。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么样?理解“贻亲忧”:让父母担心。 4、“德有伤,贻亲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亲人就会为你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父母让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话;跟爷爷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抢东西、打架……说说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五、作 业 1、背诵“亲所好”。 2、回家扫地、拖地。        

篇10:《练习4》第二册优秀教案

《练习4》苏教版第二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 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1. 出示挂图:小鸡图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叽叽叽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⑵它的叫声是什么?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⑴指读,开火车读。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⑴谁会填一填?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⑴同座位互说。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 指名读。 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 指导背诵。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评议。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 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教具:挂图教学过程

一、审题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⑵指名说。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⑴指名上来表演。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 指名说,互相说。

篇11:教案 PEP 4 UNIT 5

教案 PEP 4 UNIT 5

白银莲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单元目标】 1.能力目标: ⑴能够询问一日三餐的食物及饮料。 ⑵会使用用餐时的基本用语,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Help yourself等。 ⑶能够听懂并发出传递与使用餐具的一些指令,如:Pass me a plate, please .Use the chopsticks. 2.知识目标: ⑴掌握A、B两部分Read and write中,bread, egg, milk, water, rice, beef, fish, chicken 的拼写。 ⑵认读A、B两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 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do, 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 ⑷了解story time, 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⑴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⑵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⑶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A、B两部分的食物、餐具名称以及就餐用语,其中难点是用餐时的基本会话,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应结合过去所学的食物,饮料单词及句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同时,在教学A、B部分Let’s learn 的词汇时,可适当铺垫渗透Let’s talk 中的句子,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I can use …等,从而降低了对话教学的难度,然后通过朗读,操练,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用餐会话。 2.本单元主要学习与一日三餐相关的词汇与会话,引入 新课时,适当复习句型Can I have a/some…?Do you like…?等,同时利用新的句型, 如:What would you like for …?等滚动复习所学知识,新旧联系。交替复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中的单词和句子: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rice, noodles,fish,beef,soup. vegetable.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I’d like some ….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实践。 (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目标分解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结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 【评价活动方案】 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两种途径,课后反馈分笔试和口试,从而检测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在课堂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锻炼自身英语能力。课后,组长检查背书和老师抽查相结合。笔试方面,及时检测所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案】 Step1 Preparation 1.Enjoy the song “An apple a day”,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投入到本节课学习。 2. Free talk. ①T:(出示苹果图片)Do you like apples? ②T:(把图片给学生)I like apples,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s: Sure. Here you are. ③老师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问,学生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采用集体和个别结合的方式。 ④用以上方法,复习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等单词和句型。 Step 2 Presentation 1、单词导呈 ⑴教学单词 rice T出示图片,板书教读rice,注意升降调教学。指出“I”发字母读音「ai」“e” 不发音,渗透音标教学。 齐读说:ricericeI like rice (集体→个别) T: What do you like? Ss: I like rice.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帮助学生回答:I’d like rice. ⑵同样方法教学soup, fish, beef. ⑶教学Noodles (教师做饥饿状) T:You’re full ,But I’m hungry, because I had very little at breakfast. Guess, what did I have? T:(动作演示)They’re long, S:Noodles,T: 板书:hungry ,noodles,教读 B :Let’s sing and act. 唱歌曲:NoodleNoodleDumpling. 配以动作。 ⑷ 教学 Vegetable, T: I like noodles very much. Guess, What else do I like? Ss: Fish/…? T:No ,I like vegetables. T(拿出各种蔬菜实物图片) Look: I have many kinds of vegetables, Carrot is a kind of vegetables, Tomato is a kind of vegetable. T把图片发给学生, T:I like vegetables, Can I have some vegetables? S1:Sure, Here you are. S1→S2→S3…… 2、听读正音。 放录音,生指单词跟读。 2、合作学习。 (1)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别读。 (2)小组内兵教兵,此时,教师辅导检查后进生。 Step3 Practice (1 )听音,找图片。 (2)看口型猜单词。 Step 4 Production. Let’s play. (1)教师扮演一名顾客,请一名同学上台戴好纸帽扮演营业员,师生之间练习对话: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2/… yuan 。付钱时可象征性地拍一下对方的手。 (2)同桌表演 (3)个别展示。 【作业设计】 用 “what do you like?”调查小组内同学的喜好食物,不少于3人。 Name Rice Noodles Beef Soup Meat Fish Chicken Vegetable Mike     √   √ √ √                                       【板书设计】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Sure. Here you are. rice juice beef noodles vegetable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rice蔬菜 juice 米饭 beef 面条 noodles牛肉 vegetable果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力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What’s for dinner? Wait and see ,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 ready. 2.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进行相互调查。 2.情感、策略、文化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勇于进行交际实践的能力,同伴间合作的能力。 【目标分解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结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能听懂、会说Let’s talk中的话。 【教学难点】 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some…, please, Everything’sready. 【评价活动方案】 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两种途径,课后反馈分笔试和口试,从而检测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在课堂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锻炼自身英语能力。课后,组长检查背书和老师抽查相结合。笔试方面,及时检测所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案】 Step1 Preparation 1. Sing the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2. Revision ①T:出示rice, soup, beef, fish, noodles, vegetables图片,让学生说出英语名称(集体→个别)。 (2)T出示以上实物的词卡,齐读、个别读的形式交替进行。 ⒊Free talk 借助刚才的图片和词卡互问互答:Can I have some……,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Step2.Presentation 教学What’s for dinner? Game:猜晚餐吃什么? T:(出示各张食物图片的背面) What’s for dinner? Guess! Ss:beef/…rice/…? T:Beef/…is ready,(把图片逐张贴在黑板上) 教学Everything’s ready T:(教师贴完图片后小结)Everything’s ready.让学生理解意思,操练由集体到个别,并板书领读。 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 I’d l

篇12:自然第七册教案4、太阳

自然第七册教案4、太阳

课 题

4、太阳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太阳的概况。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太阳的光和热的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比实验的能力。

教学

准备

1、不同情景中的太阳和太阳像个大火球的近景挂图或投影片、录像资料。

2、温度计若干、玻璃板、木反、反光玻璃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研究太阳的光和热。(在室外进行)

2、指导学生学习太阳的'一般知识。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猜谜:“早晨东边出,傍晚西边落,永发光和热,万物离不了。”这个谜语你知道是说的什么吗?(太阳)

2、提问: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什么时候的太阳最好看?

我们一起看课本第12页,你最喜欢哪一幅图中的太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板书课题)

(1)谈话并提问: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散发光和热,你能结合生活动实际想想,在不同的情况下,地球上的物体获得的太阳热相同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情况不同,物体获得的太阳热不会相同的。下面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三种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太阳热的情况到底如何。

(4)阅读课文,掌握实验方法。

按①直射与斜射下;②透明物与不透明物遮挡下;③有反射光和无反射光下,分别加以指导与阐述。

(5)指导学生认识三种不同实验的方法、要求,分配好小组、实验项目,共同协作,作好记录。

(6)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7)小结:①阳光直射下比斜射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多。②透明物体遮挡下比不透明物体遮挡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多。③有反射阳光下比没有反射阳光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多。这说明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太阳热是不一样的。

(1)谈话:虽然我们经常见到太阳,对太阳很熟悉,可它有许多的秘密我们都还不了解,比如你能猜想一下太阳离我们地球有多远?太阳有多大?太阳温度有多高吗?(学生猜想并回答)

让我们看课本第13―14页,请你边阅读边想想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合不合理,并提出不太了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2)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提问,通过打比方来指导学生理解一些具体的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正因为太阳如此的大,温度如此的高,所以它蕴藏的能量很大很大)

(3)交流资料或观看录像。

(4)小结:①太阳是颗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②太阳距地球有1.5亿千米;③太阳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④太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⑤太阳每秒发出的能量是现在地球上人们消耗的能量总和的1000万倍;⑥太阳能量很大,取不尽,用不完。

课后感受

通过对太阳的了解,多数同学都能知道太阳看上去小的原因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篇13: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人教版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示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2、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四、全课小结。

篇14: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4)

4.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计算的熟练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 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整理和复习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篇1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4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4)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了会合作,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退位)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P68面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退位的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2、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32-5 46-9 29-8 62-40 50-6 45-30  24-5 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 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 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 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篇16:自然教案-第二册 3、3人体的营养

自然教案-第二册 3、3人体的营养

第三节  人体的营养

从知识编排上讲,本节教材是为后一节消化吸收作铺垫,它主要阐述食物中的几类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人体内水分的平衡。教师如果光从知识要求上去讲,就曲解了教材的本意,实际上本节内容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人体营养知识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点和健康观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均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不节食。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一方面,本节教材很少有难理解的、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大多为陈述性、了解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大多数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营养与健康、健美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鉴于以上两个原因,本教材很适合上讨论课。具体操作如下:

布置课题→自学教材、资料→课堂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供相关资料。在知识方面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科学的结论,关键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了解食物中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三)   感情目标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准备

打印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见下)。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题(应早一周时间)

(1)平时你最爱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长期偏吃食对人体有好处吗?为什么?

(2)人体内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3)你爱吃新鲜蔬菜吗?它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夏天出汗太多时,喝一点汤比光喝开水要好?

(二)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下面提供三则,仅供参考。

1.消化和营养(摘自《中学生生物竞赛》)

在冰天雪地的极地,爱斯基摩人的晚餐是切成厚片的鲸的生肉。在中国的小山村,老奶奶吃的是米饭。而万里之遥的美国,一位大学生吃的是咸肉汉堡、沙拉和咖啡。在其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餐桌上的食物还可能是蛇肉、昆虫、热的红辣椒、咸鱼和木薯等。

所有这一些食物,都经我们的消化系统,转变成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为我们提供能量,修补并且维持体内的组织。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管和附属的消化腺。

一些外国人有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吃大量的快餐食品,典型的美国人的食物趋向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全世界的疾病调查表明,人类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举例来说:富含脂类的饮食会导致肥胖和心脏病。而高盐的饮食和熏制的食物会致使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提高。在饮食中缺乏丰富纤维素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就相对普遍,而在乡下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中,由于他们的饮食中有丰富的谷物和高的纤维素,他们就很少患结肠癌。

2.饮食指导金字塔

3.肥胖成我国人口健康第一公害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 朱玉)

卫生界一些营养及疾病控制的专家告诉群众:超重与肥胖,正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的第一公害。请大家管住嘴少吃,迈开腿多动,自觉控制体重。

专家们说,身体内的多余脂肪就是由于热量输入大于输出产生的,就是俗称的吃得多动得少。很多人说自己吃的很少,但体重却直线上升,实际上认真计算下来,他们摄入的热量却很高。16粒花生米等于5千卡的热量,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零食,每天吃上一小捧,就有可能造成输入热量的超标。100克植物油的热量高达869千卡,一火锅店以油作佐料,两小碗佐料再加上涮肉等,一顿饭的摄入热量就超过了正常人一天的需要量。长此以往,岂能不胖?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前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学者,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口中,超重者不低于2.4亿人,肥胖患者已达3千万以上。北京市卫生局有关资料表明,北京市目前的`高血压病人已达200多万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7%,每年还新增心脑血管病人20万人,这些疾病都可归于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如果体重得到良好控制,人们会发现有些疾病会不治而愈。

记者注意到,医生群体及营养、疾病控制专家们很少出现体重超重者。对这个现象,他们解释说,正是因为每天看到超重和肥胖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行业的人都注意饮食和热量摄入,及各种营养搭配,体重才得到良好控制。

(三)查找资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到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有关材,

供课堂讨论。

(四)课堂教学

关键是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总结得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七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粗纤维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见板书)

五、板书设计

食物的成分和作用

成    分

作                                 用

蛋白质

(1)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2)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3)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

(1)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

脂肪

贮能物质

(1)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

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粗纤维

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青少年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比成年人要多一些,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发育需要           (B)青少年的食量大

(C)活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D)获得必需的氨基酸

(2)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更需要(   )

(A)磷     (B)铁      (C)钙      (D)碘

2.课后练习

(4)喜食蔬菜而不食肝脏、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的人,不一定患夜盲症,原因是某些蔬菜中含有( )

A胡萝卜素 B维生素A C维生素C D维生素B

(5)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人体的基本结构物质,又是能源物质之一,还是细胞和人体代谢活动重要调节物质的是(    )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为了防止人在高温下剧烈运动时出现肌肉痉挛,最好给人喝一些(    )

(A)糖类  (B)淡食盐水 (C)汽水  (D)十滴水

3.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B)

4.简要分析

(1)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必须有更多的物质供人体细胞合成物质,而构成人体细胞组织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蛋白质。

(2)牙龈出血是因为体内缺少维生素C的缘故,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人体缺少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是人体内缺少钙的缘故,磷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4)夜盲症是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禽蛋和绿叶蔬菜中。

(5)人体内最主要的物质之一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氧化分解又能释放出能量,更重要的是能对代谢活动进行调节,如酶的催化作用。(6)人体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会引起痉挛,由于人体内血浆中的盐浓度为0.9%,所以应补充一些淡盐水,以维持人体水分的平衡。

篇17:自然第五册教案5、它有多少

自然第五册教案5、它有多少

课 题

5、它有多少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14 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非正式的理具和正式的量具(量杯)测量容积的方法,知道量杯是测量容积的标准工具。

2、引导学生认识到量是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测量是一种广泛运用的认识方法。

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量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

教学

准备

1、两个高低、粗细不一的杯子,量杯,小酒杯,水。

2、透明塑料瓶,水彩笔,空果冻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

2、指导学生做一个小“量杯”。

3、讨论: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测量的。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尺的知识。今天,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板书课题)

(1)学生观察两个里面装有水,高低、粗细不一的杯子。

(2)思考:杯子里倒入水的高度不一样,你能判断哪一杯的水多,哪一杯的水少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多少?

(3)学生讨论: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

(4)汇报讨论结果。重点让学生说出用小杯子量杯子里的水,就可以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5)学生实验。用小杯子量两只杯子里的水。

汇报实验结果。

(6)师生共同小结: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容器,比如用小杯子等,当作测量工具来测量水的多少。为了精确地测出水的多少,人们还发明了量杯。

(7)出示量杯。让学生认识量杯就是杯壁上标有刻度的玻璃杯。教师介绍量杯刻度的读法。

(8)学生学习用量杯测量、记录的方法。

教师演示用量杯测量水。(边讲边做)我们以一量杯为一个测量单位,把要测量的水倒入量杯,看水有没有超过量杯的最高刻度。如果超过了,只要倒到最高刻度为止,把量杯里的水倒进另一只空杯子里去,再把剩下的要测量的水倒入量杯里,这样下去,直到把测量的水倒完为止。这时记下已经倒了几量杯,如果最后还剩下不满一量杯水,看水面在量杯的哪一刻度,看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和水面平视,用笔在这一刻度做个记号。然后再倒另一只要测量的杯子里的水。最后比较一下,各倒了几量杯,量杯数多的水当然就多。如果量杯数相同,再看量杯里剩下的水哪一只多,哪一只多说明原来杯子里的水就多。

学生分组实验:用量杯测量原先两只杯里的水。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看看是否和第一次用小杯子时测量结果相同。

教师根据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小结。

(1)看课文图片后,学生讨论做“量杯”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

准备材料:一只透明塑料瓶,一支水彩笔,一个空果冻杯,一个装水的大瓶。

制作过程。用果冻杯做测量的单位(学生将果冻杯里的水倒进塑料瓶),在“量杯”的外壁写上刻度(用水彩笔在“量杯”的外壁沿水平面划线)。量杯做成后,量一量,一瓶饮料有几“果冻杯”。(学生观察倒进饮料的量杯水平面)

(3)学生讨论,各人做的量杯不一样,量同一瓶饮料结果也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人所用的测量单位不一样。

(1)看课文第20页5幅图。①用油泵计量器给车辆加油。②用电子秤售货。③温度计显示气温。④天平称物体。⑤秒表计时。

(2)讨论:这些测量工具能测量什么?

课后感受

通过学生的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测量是如何开展的。学生对于测量较感兴趣,学习气氛较好。

篇18:《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运用迁移,掌握5、4、3、2加几的加法。。

2.能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数学城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出示动物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进行。

9+5 9+3 8+5 8+3 7+4

9+4 9+2 8+4 7+5 6+5

2、电脑出示一个数学城堡,数学城堡上写有5、4、3、2加几。告诉学生要成为城堡的主人,必须闯过一些关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数学城堡主人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第一关:5+7=□ 5+8=□(课件出示)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现在谁来闯第一关,说说口算5+7时应该怎样想?

先同桌两人互讲自己的想法,再请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对于各种想法都要给予肯定,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哪一种想法最好。

教师评价:在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时,一般是看大数,分小数。如果第二个加数比第一个加数大,可以用交换位置的方法口算比较快。

2、第二关:4+8=□3+9= □ (课件出示)

指名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述完整,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3、第三关电脑显示2+9=□

指名三、四人讲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给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

三、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现在大家都胜利闯过这些关,学会口算5、4、3、2加几,恭喜你们成为这个数学王国的小主人。下面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国王解决一些问题。

1、做一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讲口算过程,指名回答。

(3)小组比赛形式做第2、3题。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3、数学游戏。

4、开放题:5+( )=13 5+( )=14 4+( )=12 2+( )=11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把归纳本课内容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游戏情境,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课始通过开火车形式复习旧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闯数学王国这个情境,提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探究新知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讲计算方法,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最好,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反馈练习中,练习形式多样化,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并在开放题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展现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不同方法计算。

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教师应爱护这些宝贵的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灵活性、独创性。算法多样化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研究算法,并鼓励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把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智慧汇拢在一块。在出示5+6=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但在最后的开放题中我没有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交流算法的空间,处理得有点仓促。

篇19:《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 )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1)

(2)

想:

所以: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

板书: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书:

(1)

(2)

想:

所以:

3.比较算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全班交流.(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成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问: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第二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叙述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算的?

2.

学生分组完成.同桌一组,一人做大数加小数的题目,另一人做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做完以后,互相说悄悄话.(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以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想法.(每一组的两道题加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只要用凑10法把大数加小数的题目算出来,和它相对应的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了.)

4.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每图说一道,写一道.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4人一组)

5.

原有 又买来

一共有

7个

6个

( )个

5个

8个

( )个

9根

8根

( )根

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栏,一班有皮球7个,二班有皮球6个,一共有几个,算好以后填在( )里.第二栏、第三栏,由学生叙述.

6.填未知加数.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比较简便?

五、游戏:找朋友.

学生每人手拿一张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在音乐声中找朋友(得数相同为朋友).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1)

(2)

想:

所以:

(1)

(2)

想:

所以:

教案示例二

课题: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8+6= 7+6=

6+8= 6+7=

9+6= 8+7=

6+9= 7+8=

2.口算:

6+5= 7+4= 7+6=

7+5= 8+4= 8+6=

8+5= 9+4= 9+6=

9+5= 9+3= 9+8=

8+3= 9+2= 9+7=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次的计算,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教学例1:5+6=□ 5+8=□【演示课件“5、4、3、2加几”】

(1)老师板书:5+6=□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6加5等于11,

5加6也等于11.

(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 用凑十法.

② 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2.教学例2:4+7=□ 3+9=□【演示课件“5、4、3、2加几”】

(1)板书:4+7=□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2)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四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3.师问: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想一想.

(1)学生出题,老师板书:

5+7= 4+8= 3+8=

5+9= 4+9= 2+9=

师说:你们想得很好,这6道题是5,4,3,2加几的题,也是小数加大数的题,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新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怎样想.

(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计算这样的题和前面学过的9,8,7,6加几不一样.前面的题是大数加小数,用凑十法计算.5,4,3,2加几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对照练习:

8+3= 6+5= 8+4=

3+8= 5+6= 4+8=

9+2= 7+5= 7+6=

2+9= 5+7= 6+7=

7+4= 9+3= 8+5=

4+7= 3+9= 5+8=

2.听算:

4+8= 3+8= 6+7=

2+9= 5+7= 8+9=

4+7= 4+9= 5+6=

3.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5.看图列式计算:

6.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例1.3+8=9+2=( )+( )

分析: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还有7+4、6+5、10+1……

解:答案不唯一.

如:3+8=9+2=(5)+(6)

例2.( )里最大能填几?

分析:此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会逆向思维.如 ,先想 ,因为 ,要保证 ,( )里的数只能填比5小的数,在比5小的数当中,4最大,所以( )里最大能填4.

答案:

例3.同学们排成一列做操,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4,从后往前数排第9,这一列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解答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根据题中给的两个已知条件可知,小明前面有3人,小明后面有8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小明前面的3人和小明后面的8人以及小明这三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还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从前数到小明处的4名同学,另一部分是小明后面的8名同学,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即: .

同理也可以把这列同学看成是3和9两部分组成的,即 .

还可以用题中的两个条件相加,因为4里面已经包括小明了,9里面也包括小明,如果用 ,等于小明多加了一次,因此还要减去1.即: .

答案: 或

选题角度:本例题主要考查9加几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4.在○里填上3、4、5、6、7,使每条线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分析:左边一条线和下边一条线的第一个数是2,第二个数应选较大的,否则右边一条线三个数的和将大于12.因此,左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可填7或6(不可填5,否则数字将重复选用),下边的第二个○里则填6或7,这样再选第三个数,使三个数相加得12.再将最后剩下的5填入右边一条线的第二个○里,这条线的三个数相加也得12.如:

探究活动

游戏:共同浇开智慧花

游戏目的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游戏准备

由5个花瓣组成的智慧花,每个花瓣上都有一个算式(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5、4、3、2加几的题目).如图:

游戏过程

1.教师把组成每朵花的5个花瓣分别发给5人小组,每人做一道题,做完之后陆续到前面贴花瓣.

2.哪组贴得又对又快,哪组获胜.

3.出现错题的小组表示没有浇开智慧花.

相关专题 激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