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美女就是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美女就是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共7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教学内容: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1、认清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2、树立并强化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

3、积极宣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国策

教学重点: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回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包括哪些方面?(人口、资源、环境)

各方面的形势怎样?

2、揭题: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制定了什么政策?(计划生育)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又制定了什么国策呢?(“环保”)这些基本国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二、活   动

(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示:默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针对……,从……出发)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何重大意义?

(直接关系……的成败和……复兴)

提示:齐读教材第2―3自然段后回答――

― 1 ―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多:

―― 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等。)

(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忆一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提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师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全”“科”“保”

“防”。要做到“全”“科”“保”“防”就要正确处理好“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

“三观点”的关系:

“三建设”        “三同步”     “三效益”          “三观点”

要求→            收到→              反对→

经济建设          同步规划        经济效益           先污染

城乡建设          同步实施        社会效益            后治理

环境建设          同步发展        环境效益            零增长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忆一忆:我国保护环境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教材 上册)

“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师述: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三同时制度”)

“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排污收费制度)

(二)、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保护环境,中学生怎么办?(阅读教材第4自然段后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为建设“绿色家乡”做贡献?(浏览本框小字阅读材思考)

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多――  说出你所了解的我们家乡或其他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一些现象?

 举例: 工厂排污   砖厂占地   乱砍滥发   垃圾成山   围湖造田   乱扔废电池

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   乱丢果皮纸屑   工厂废气污水   毁林开荒

河水污染   捕捉青蛙   坟墓占地   赠送贺卡   使用含氟冰箱、空调……

赛一赛,看谁想得多――你想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举例:搞好学校和家庭环境卫生   种植花草树木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青蛙

― 2 ―

参加义务植树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保持校园、教室卫生

爱惜庄稼、花草、树木    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   提倡“树葬”(骨灰埋入树下)……

三、结  束

1、概括: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小结:我国目前年年遭受“洪水”“沙尘暴”袭击“白色污染”严重等现象,其实质还是一个环境问题。这与有些地区的人们目光短浅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举例: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我们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同学们呀!赶快行动起来吧!!

   考考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每年的?月?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6月5日)

附:一、板书设计

                 确立依据:资源环境国情                                守护

我们共有的

十八  保 护                  加强法规、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家园

      环 境

(基本国策)  怎样坚持    全面规划,科学布局,                       人

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人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      责

篇2: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初中的政治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初中的政治教案

教学内容:

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认清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2、树立并强化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

3、积极宣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国策

教学重点: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回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包括哪些方面?(人口、资源、环境)

各方面的形势怎样?

2、揭题: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制定了什么政策?(计划生育)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又制定了什么国策呢?(“环保”)这些基本国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二、活 动

(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示:默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针对……,从……出发)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何重大意义?

(直接关系……的成败和……复兴)

提示:齐读教材第2―3自然段后回答――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多:

―― 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等。)

(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忆一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提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师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全”“科”“保”

“防”。要做到“全”“科”“保”“防”就要正确处理好“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

“三观点”的关系:

“三建设” “三同步” “三效益” “三观点”

要求→ 收到→ 反对→

经济建设 同步规划 经济效益 先污染

城乡建设 同步实施 社会效益 后治理

环境建设 同步发展 环境效益 零增长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忆一忆:我国保护环境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教材 上册)

“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师述: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三同时制度”)

“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排污收费制度)

(二)、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保护环境,中学生怎么办?(阅读教材第4自然段后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为建设“绿色家乡”做贡献?(浏览本框小字阅读材思考)

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多―― 说出你所了解的我们家乡或其他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一些现象?

举例: 工厂排污 砖厂占地 乱砍滥发 垃圾成山 围湖造田 乱扔废电池

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 乱丢果皮纸屑 工厂废气污水 毁林开荒

河水污染 捕捉青蛙 坟墓占地 赠送贺卡 使用含氟冰箱、空调……

赛一赛,看谁想得多――你想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举例:搞好学校和家庭环境卫生 种植花草树木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青蛙

参加义务植树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保持校园、教室卫生

爱惜庄稼、花草、树木 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 提倡“树葬”(骨灰埋入树下)……

三、结 束

1、概括: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小结:我国目前年年遭受“洪水”“沙尘暴”袭击“白色污染”严重等现象,其实质还是一个环境问题。这与有些地区的人们目光短浅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举例: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我们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同学们呀!赶快行动起来吧!!

考考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每年的?月?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6月5日)

篇3: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政治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政治教案

教学内容:

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1、认清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2、树立并强化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

3、积极宣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国策

教学重点: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型:

活动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方法:

举例―讨论―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回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包括哪些方面?(人口、资源、环境)

各方面的形势怎样?

2、揭题: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制定了什么政策?(计划生育)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又制定了什么国策呢?(“环保”)这些基本国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二、活 动

(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示:默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针对……,从……出发)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何重大意义?

(直接关系……的成败和……复兴)

提示:齐读教材第2―3自然段后回答――

― 1 ―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多:

―― 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等。)

(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忆一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提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综合治理

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师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全”“科”“保”

“防”。要做到“全”“科”“保”“防”就要正确处理好“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

“三观点”的关系:

“三建设” “三同步” “三效益” “三观点”

要求→ 收到→ 反对→

经济建设 同步规划 经济效益 先污染

城乡建设 同步实施 社会效益 后治理

环境建设 同步发展 环境效益 零增长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忆一忆:我国保护环境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教材 上册)

“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师述: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三同时制度”)

“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排污收费制度)

(二)、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保护环境,中学生怎么办?(阅读教材第4自然段后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为建设“绿色家乡”做贡献?(浏览本框小字阅读材思考)

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多―― 说出你所了解的我们家乡或其他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一些现象?

举例: 工厂排污 砖厂占地 乱砍滥发 垃圾成山 围湖造田 乱扔废电池

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 乱丢果皮纸屑 工厂废气污水 毁林开荒

河水污染 捕捉青蛙 坟墓占地 赠送贺卡 使用含氟冰箱、空调……

赛一赛,看谁想得多――你想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举例:搞好学校和家庭环境卫生 种植花草树木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青蛙

― 2 ―

参加义务植树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保持校园、教室卫生

爱惜庄稼、花草、树木 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 提倡“树葬”(骨灰埋入树下)……

三、结 束

1、概括: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小结:我国目前年年遭受“洪水”“沙尘暴”袭击“白色污染”严重等现象,其实质还是一个环境问题。这与有些地区的人们目光短浅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举例: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我们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同学们呀!赶快行动起来吧!!

考考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每年的?月?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6月5日)

篇4:政治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教案

知识要求:了解并掌握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对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宣传工作、监督工作等。

情感要求: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社会公德意识。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如何做好“防治结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学法指导

本目的学习可从书本知识着手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情况,也可从周围环境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基本措施。

四、教具准备

中国环境污染的阅读材料,大气污染的图片,水体污染的实物样本。

导入新课:

复习环境问题的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引起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

两方面的原因,引出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提高全球的环境意识: 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在当前的环境治理中多作贡献;发展中国家不要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允许某些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及经济发展。

1.中国的环保目标和环保方针:

环保目标:,基本控制、有所改善;,基本改变、明显改善;21世纪中叶,山川秀美、江河清澈。

环保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外,保护资源和环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板书)

1983年底,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会议上,李鹏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所做的报告中,宣布环境 保护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保证条件和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针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保护环境与计划生育一起,作为基本国策将长期坚持下去。

2.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资源、环境法规的资源、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议一议:我国制定了哪些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规?

说一说:你打算怎样遵守和维护这些法规?

2)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

3)还应采取措施,贯彻以防为上,防治结合的方针。

总之,坚持综合治理,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环保的具体措施:

(1) 实施《控制计划》和《工程规划》。采用排放浓度标准与排放总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增产不增污”,甚至“增产减污”。掌握“三河”(淮和、海河、运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和“两区”(酸雨区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区)的大气污染。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2) 把环保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律化轨道。关键是严格执法,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决不姑息迁求。

(3) 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绝不能急功近利,以牺牲环境的全局和长远利益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努力做到发展生产要搞好环境保护,保护环境要促进生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统一。

(4) 建立和完善环保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监督、检查、管理。

(5)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应放在环境遭到污染和生态遭到破坏之前。实施“三同时”制度;坚持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并重。

(6)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开发和推广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环保检测和环保实用技术,从而提高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治力;环保产品要形成系列,环保科研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实现科研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处在污染防治的第一线,要大力开展技术改造与创新,提倡无污染工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

(7) 建立和完善环保投入制度。排污者和开发者应成为环保投入的主体。

(8)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鼓励群众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要协调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做到:

实施一个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两项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本堂课的内容较多,重点掌握环境保护的一些具体措施。作为中学生要了解自身的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监督工作。

篇5: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教学设计――

{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音乐《蓝色多瑙河》贯穿整堂课,音乐背景《天鹅湖》,展示图片并讲解。(通过美与不美的强烈对比,使学生在意识上对环境问题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预习思考题:

1、  (1)  什么是环境?

(2) 构成环境问题的要素有哪些?

(3) 环境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2、 环境问题及其表现是什么?

3、 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设置预习的环节,主要是由于是借班教学,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可能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分成三个环保小分队作为预习小组,一个是明确今天上课的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另外,通过裁判组的掌声评判,对同学们的预习工作予以肯定,并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1、 人类环境

(1) 定义:人类环境是指(2)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加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讲解定义,注意把握三个知识点,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大家对它的理解。)

(3) 构成要素

它主要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通过不同的颜色字体,区分前八种的天然属性与后六种的人为属性)

(4) 环境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把环境分为不同的种类。

① 从环境构成要素的特点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帮助学生找到两个关键字眼“天然”、“人工改造”。以此作为划分依据)

② 从人们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指人们居住、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场所。(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依赖程度更高,利用更直接)。

生态环境:指生活环境以外的各种自然要素。

(平时我们相对更多地注重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而不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我们今后应当克服的。)

2、 环境问题

图示:远古时代 ――――――保持原始状态的协调

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基本协调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开始变得不协调

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结合图示与录像资料,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到,人类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得出这么两个结论:

1、 环境问题是人的活动造成的;

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 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人类活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协调。

(2) 环境问题涵义:指(3) 人类不(4) 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在把握这个定义的时候,应注意两个内容:一个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一个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这是环境问题的两种表现。

(5) 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 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请同学们举身边发生的例子,展示一组图片。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什么叫污染环境,并领会到我们周围环境被污染的事例,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图片中得到直观的感受

②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请同学们举身边发生的例子,并展示一组图片。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什么叫破坏环境,并看看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图片中得到直观的感受)

(重述两个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加深印象。)

3、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1)     威胁生态平衡

(结合动画图示,从大草原的故事引入,使学生能很轻松地总结出环境问题的第一个危害。)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强调“相对稳定”这个关键词)

生态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结合刚才的草原故事,加深理解)

② 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结合常见的普通电冰箱、环保冰箱,讲空气中臭氧的比例失去平衡状态的例子)

(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们得到直观感受)

(2) 危害人类健康

危害特点: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

(展示图片“垃圾猪”和本世纪以来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的两则录像,使学生明白环境的第二大危害。)

(3) 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一段录像,并结合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精神,明白环境会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明白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是给学生点明:我们现代人需要在生活上满足自己的需求,需要发展。但是发展要有前提,要有基本条件。这个前提和基本条件,就是环境的状况。环境的状况水平,直接制约着发展的程度和期限。)

【巩固新课】

(重现预习提要,复述本课知识要点,明确环境问题的危害,实际上是对我们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切合实际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持整洁、有序的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布置作业】

(通过布置环保小分队的课后社会实践,使学生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得到一次升华,并从书本中回到现实生活中,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为下节课学习青少年该如何保护环境打个基础。)

篇6: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我国几个主要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⑵理解:①简要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②列举实例,表明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⑶活动:①根据各自的体验,分析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对国家和个人应如何依法保护环境发表看法。

②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环境的建议。

2.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依法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以及对它们处罚的不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律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在环境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观念;要求培养初步的在环境问题上的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第五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40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匮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

1.人类环境(板书)

⑴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板书)

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理解这里的环境,要掌握三层意思:①以人类为中心,指人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②它指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其范围是很广泛的;③它主要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这些要素中,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利用者和改造者,人的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板书)

⑴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后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国同样严重存在。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a.我国森林覆盖率解放初为13%,现在仅为8.9%.目前我国沙化面积约90万平千米,至今仍以每年5000平方千米加速扩张。水土流失面积增至357万平方千米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40%。中华大地4条江河每年把50多亿吨表土汇入汪洋大海,随之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超过全国化肥施用量和年产量。

b.全国5000余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我国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我国七大水系中的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我国森林减少,沙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退化、大气污染、水污梁现象十分严重。总之,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⑵环境问题的危害(板书)

第一,威胁生态平衡(板书)

[案例]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北边有一个大草原,草原上有很多鹿,这里草肥水美,本应该繁殖更多的鹿,然而猎人们发现,鹿的数目并不增加,总是保持在4000头左右,猎人们认为,鹿是被狼和山狮吃掉了,于是,捕杀狼和山狮的活动持续了,狼和山狮被杀得一头不剩。鹿果然多了起来,即由原来的4000头增到10万头,这简直是爆炸性的增长。猎人们高兴极了,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草原上的草根本不够10万头鹿吃,饥饿夺去了鹿的生命,仅仅两个冬天,就饿死了6万头,后来只剩下一万头。这时,草原上的草连1万头鹿也养不活了,庞大的鹿群践踏草皮,“绿色地毯”被破坏的残败不堪,不少地方已经变得寸草不生了,多少年过后,这里仍未再现当年的风光。

提问:这段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说明了人类破坏环境已威胁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环境中的无生命要素、生物要素构成。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牌相对稳定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空气、阳光、水等生物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据调查,西双版纳天然林面积大幅度下降,从1952年的105万公项降至30万公项。天然林下降后产生了严惩的后果。

森林生态呈现退化趋势,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等等。

很多物种消失,科学研究显示,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照此计算,50年来,西双版纳天然林减少1千多万亩,更新换代的牿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引起气候变化,一年四季温差加大,使该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减少50到60毫米,相对湿度下降.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森林资源减少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西双版纳天然林大幅度下降从现象上看,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病虫害大增、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从实质上看,森林的破坏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请同学们接着看一组材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第三世界与水有关的疾病,每8秒钟就会使一个孩子死去.由被污染的饮水引发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1500万人死亡.

在我国,恶性肿瘤成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平均死亡率为127/10万人,大城市高达135/10万人。环境污染是致病的原因。在占全国煤资源70%的山西,因土法炼焦等落后的开发方式使该地区癌症发病率、新生儿死亡率和畸形率高,成了污染的牺牲品。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说明: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环境污染也同样十分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第二、危害人类的健康。(板书)

提问:你生活的`地区有环境污染吗?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瓜果蔬菜,遭受噪音的折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第三、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板书)

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

我国海南天然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项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6%降至7.2%,若照此速度发展下去,用不到的时间,天然林荡然无存.

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第9位,但人均仅2.9吨,居世界第49位.专家预测,若按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环境中的森林、石油等资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可以无限使用.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最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那时人类连生存都将遇到困难.还谈什么发展!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戴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呼吁人类善待地球母亲为我们“天造地设”的生态环境,停止污染和破坏。

对此,我国积极响应,全民动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口号,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远景目标”之中。那么环境问题是如何危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梗概]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居住着可爱的土精灵。有一天,山里来的野猪当上了村长,他要求大家种十二季稻,认为能赚原来的十二倍的钱。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快,田里装上了强光灯,野猪村长还命令大家往田里喷洒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几个月后,村民们赚到了几年才能赚到的钱。村民发了财,土精灵却被化肥、农药害得生了病。奇怪的是村民要到别村买单季稻来吃,因为十二季稻不香。一年过去了,过度的耕种,使最强壮的土精灵也得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除夕那天,最后一批土精灵离开了这片故土。从此,这块土地再也不能种庄稼了,村民们后悔极了……

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回答这则故事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需要的发展途径,达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像故事中那样如果过度开垦、种植、滥施化肥,就会使土地板结,失去营养,破坏生态平衡。

这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将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提问: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首先,我国人口众多,总人口已接近13亿,致使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原面积、矿产资源以及淡水资源分另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1/6、1/2、1/2、1/4。其次,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环境污染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这些,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环境的含义,环境要素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以及危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迫性。

[课后作业]

调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篇7:《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江阴市暨阳中学    张建菁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的功能是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

1、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 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课前准备

1、确定主题,选择伙伴: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的同时选择伙伴。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题下,又细化为“大气篇”、“土地篇”、“水篇”、“法制篇”、“行动篇”等;教师在学生选择之后是个调整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小组。

2、接受培训,指定计划: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如: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题的研究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接受如何查阅文献、网络资源,如何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如何进行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识和指导和培训之后,选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制定详尽研究进度。

3、收集材料,实施研究:学生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搜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如“大气组”可以采用统计、比较数据的方法,将江阴市2002年;2004年某两个月同期的大气质量比较分析,并横向联系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知识;“水组”可以来用实地考察和对地理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分桥江阴市水资源丰富但乡间河流污染严重的现状,并提出建议;“土地组”可以采用上网、剪报等方式搜集有关“沙尘暴”问题的知识、资料、图片等信息。

4、形成成果,交流完善: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注意与相关学科教师建立联系,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三、课件制作

1、充分利用网上已有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2、师生均采用FRONTPAGE或POWER-POING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及音像资料的剪接上。

3.教饰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上信息进行链接,便于课堂上充分合理利用。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作好铺垫,明确主题。

一上课就组织学生观看“绿色奥运”的电脑画面提问:“体育盛会为何冠以绿色?”

学生观一边看电脑画面,一边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绿色奥运”原由,明确本节课主题――环保问题。

(二)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师导生学共同理解“人类环境的含义”和掌握环境的分类的依据。

第一步:教师展示“环境要素”的课件,图片:长江、泰山、白云、森林、长城、北京故宫、铁矿石、东北虎、水杉、银杏树、卧龙保护区、苏州工业园区等。然后让学生在A、B两个大圈中进行分类。

第二步:学生观看画面,积极思考、讨论,并利用电脑进行人类环境分类的练习,并说出理由是什么?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把环境进行了分类,最后归纳为几大类: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矿产资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第三步:教师再对这几种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出环境的内涵: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介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交流讨论,经验共享。

同学讨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

1、   教师通过电脑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过程。 播放录像《中国沙漠化》、《水的呼唤》、《地球母亲的皮肤怎么了?》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2、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有关对大气、水、土地等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说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四)实践创新的精神,及时补充相关材料。

学生: 观察电脑画面,领悟懂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个过程,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体现。然后: 各小组代表调出网上资料或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分别汇报有关大气、水、土地等方面环境问题的原因、表现、危害;其他同学注意借鉴,同时能够补充、质疑。

(五)总结归纳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 通过概括叙述汇报成果,总结归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对难点进行“借助成语――具体事例――理性认识”的重点分析。

学生:借助教师提示,参与分析、讨论列举具体事例,真正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六)联系实际,巩固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增强环境意识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

五、课例点评

1、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奥运会”和“绿色”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通过“环保”这一概念把它们结合起来。本节课以学生的小组调查作为教学切入点,并适时选用学生身边的经常接触的事例,使问题产生于真实的情景,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所以情景学习环境最适宜于转向真实生活问题的解决。

2、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概念形成模式的学习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各种环境材料为依托,层层深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既体验了环境概念,又强化了对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的理解。这样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教师的注意力就不仅仅放在学生的回答上,还要更加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真实反映、思维过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学生不同的认识风格、思维方式、探究能力等个别特征。同时,把学生搜集到的环保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充分交流,以进一步验证已有的认知。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体验、理解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这堂课给学生提供了开放、融洽的心理氛围,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他人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课堂上的学习比较接近生活中真实、复杂的学习,使学生自己有可能去寻求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3、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本节课在注重学生体验事实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学生独立或合作运用知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克服了以往仅仅把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知识课的偏差,强调行为养成训练,既深化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实践能力,并有效地将知识、能力内化为心理素质的提高。

4、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学习资源,并通过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问题的探究、解决等整个教学过程,既训练了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专题 有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