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奇异的琥珀(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爱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爱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奇异的琥珀(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共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16奇异的琥珀(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6 奇异的琥珀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①当时有过挣扎②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琥珀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故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

“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蟋蟀的住宅〉)

板书设计:

16 奇异的琥珀

①当时有过挣扎②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16奇异的琥珀(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2:开国大典(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4 开国大典

【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认识不识的字,读通课文。

2阅读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3试着画出庆典所在位置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

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

入场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1~4;5~10;11~13;14~15)

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2讨论。(2365147)

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

同桌复述;交流。

4引读有关片段。

5小结。

师:每一项议程的进行,都有激动人心的场面。因为那是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

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组自学。

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

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

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

随机出示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指导诵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

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

5引读,读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

提示:客观地进行过程叙述。

简要的进行场面描写。

学生习作。

交流。

7小结。

[开国大典(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3:15林海(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5 林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理解大兴安岭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亲切与舒服,并能将自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审清题意。

1板书课题,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大兴安岭留给你给怎样的印象吗?

板书:林海亲切舒服

大兴安岭

2读准字音:林岭

(1)可否将“林海”的“林”改成“岭”呢?默读课文,找到有关写“岭”的句子。

[出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境。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指名读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岭”指的是山,大兴安岭是山区,这里到处是山岭,地域面积很大,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岭上到处都是绿色的树木,就像是树的海洋“林海”。)

(3)指导朗读:

读好儿化音

多媒体展示:“云横秦岭”以及“大兴安岭”,结合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

读好句子。

二理清文章脉络。

1是啊,就是这个林海,让老舍爷爷三次发出“亲切与舒服”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后,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出示]“我”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

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有答案,那就用自己喜欢读的方式去读吧!

2交流体会,并根据三次“亲切、舒服”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深入研读。

1[出示]“我”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

*这一切是由景而起的,作者看到了哪些景?各有什么特色?我们试着做小导游,来介绍一番。

1提出读书要求:熟读3~5节,把课文内容当成导游词,读得非常熟练。

读时要有感情,能表现林、花特点的词,读时更要仔细体会,读出感情来。边读边划重点词,体会作用。(精读、品读)

(1)交流体会深的句子时,随机出现下列句子:

[出示]节3

①比赛读

②齐读

*林的特点是绿。

多媒体展示“林海”壮美的景象。

(2)出示]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①媒体展示,通过直观体会拟人手法。

②体会“绣花鞋”,引读节5句2、4、5

*花点缀了林海的绿。

(3)读节3~5,展开想像,把文字变为形象,就自然能读出感情了。

(4)生当导游,自己练习,指名说。

老师小结

2[出示]“我”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我”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1)生交流感受并质疑

读好反问句。

(2)理解:“空洞、万古常青、兴国安邦”

(3)小结:随着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逐步深入地了解,作者由景及物,由物及人,赞美科研人员为人们所做的贡献。

(4)学生介绍自己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大兴安岭丰富资源方面的材料。

(5)从“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个角度,学生举例说说,并写写倡议书。

3小结:

作者亲切、舒服的感觉是随着林海对人们的贡献而不断升华,以至于作者不仅觉得兴安岭的名字是悦耳的,更是含有--(兴国安邦)的含义啊!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文章读到这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刚才我们学做了导游,现在我们要换个角色做做小诗人,用诗的语言来赞美大兴安岭,好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书中的字句更可以是你感受。四人小组,一人说依据,然后一起说一句总结句,好吗?

2学生小组学习。

3配乐朗读小诗。

[出示]大兴安岭,

你……

你……

你……

你……

……

[15林海(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4:18陨石(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8 陨石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定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2、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

暮--墓--幕--慕遨--傲--熬

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3、阅读,了解1、2自然段。

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4、巩固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二是。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的响声,发出,的工夫,它划着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的洞。洞里有的亮光,还有的热气。它是送给我们的礼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严谨和形象的说明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什么?

说说这块陨石的外形特点和来历。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些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

(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

(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

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

3、研究写法。

这篇《陨石》的写法和《意想不到的灾难》有什么不同?

(叙述来历是生动具体的叙事而不是简略的概述;从来历到陨石的研究价值之间是用设问句作过渡,自然而吸引读者。)

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

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

4、小结。

课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读了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5、延伸作业。

(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说一段话。

[18陨石(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5:飞夺泸定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1 飞夺泸定桥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得到感染、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七律《长征》中有这样的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要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了解了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后,同学们一定能明白主席诗句中的某些含义。

二、 新授

1 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2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文章哪方面的内容照应了“飞”字?(师在“飞”上加着重号)哪方面的内容又刻画了“夺”的场面?(师在“夺”上加着重号)(指名回答,板书:抢时间  攻天险)

3 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1中的第一个文本“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能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这句话的意思呢?出示课件1的文本2、3。“只有……才……”“如果……就……”

A同学们先试着说一说注意把话说通顺说完整。B谁愿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呢?

(3)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能否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出示课件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A同学们能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吗?可小组讨论。B谁来说一说?C齐读。

(4)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看:

4 出示课件3(点播1),学生观看。师:从刚才观看的录相中,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指名说)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学生结合课文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5 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这样的喊叫:出示课件4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点击鼠标,突出人物语言,2人读)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2)    “凭着天险”中的“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5,边读边想象其画面。(自由读)

(3)    能把自己的想象、体会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指名1-2人读,师指导。

(4)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吧!

(5)    师: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叫着:出示课件6“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一起读!

6 (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出示课件7(点播2)。看,红军战士竟真的“飞过来”了!这就是夺桥时那惊险悲壮的一幕!

A从录相中,你看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指名说)

B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生读划、师巡堂)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8“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a请同学们先对照自己的课本,自由说。b指名说,覆盖正确答案。

c自由读,体会怎么读。d 指名读。指导读:速度?-指名读。语气?-指名读。e齐读。f启发思考: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指名说,板书:不怕牺牲)

7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读后师引导板书:继续北上)

8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三、            总结,出示课件9

练习:课文以(事情发展)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1自由说。2同桌互说。3指名说。

结束语:这节课大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进来了,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是否能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为什么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了呢?

板书设计

继续北上                        (结果)

抢时间  大智大勇

15      飞夺泸定桥                         (经过)

攻天险  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                          (起因)

[飞夺泸定桥(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6:坐在最后一排(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4 坐在最后一排

【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出。

【教学难点】

理解“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帮助。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2交流:

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在当天夜里,_____________,认认真真地补上了__________________。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_____________感动得_______________,几天后,对语文测验____________,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

2出示:“我不屑地瞧着她………她会知道……”。

(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指导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语气。

3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

(1)自由读读这句话,对划线部分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质疑:“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

(2)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

自暴自弃--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

(4)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

(5)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6)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

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7)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

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坐在最后一排(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7:大瀑布的葬礼(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0 大瀑布的葬礼

重点和难点】

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盛衰前后的鲜明差异,通过朗读有关的句子,真切地感受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唤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42大瀑布的葬礼)

问:同学们,看到课题以后,你会想到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2学生思考、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条什么瀑布?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举行这个葬礼有什么意义?在以前,这条大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3请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解决部分疑问。

赛特凯斯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观和发生变化后的样子分别怎样,在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再想一想,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4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所思。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组织交流,及时点拨。

大瀑布昔日的雄风要紧紧抓住以下的词语进行赏析,充分理解这座瀑布流量大、水流急以及它的壮观场面:

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流水--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水雾飘飘洒洒

水声--震耳欲聋

(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引出游人的态度,指导朗读: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大瀑布今日的枯竭要抓住一句比喻句进行教学:

它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引出游人的态度,指导朗读: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失望而去。)

2完成填空练习: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逐渐消失,那是因为。

(消失的原因不止一条。如:上游建起了水电站、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破坏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师生分别读大瀑布盛衰前后的课文内容,通过比较朗读再一次体会。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出示巴西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资料或相关图片,再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这场特殊的葬礼的意义何在。

2交流,板书:

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的地球

3想像说话: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分读瀑布的前后景象,教师读开头和结尾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的部分)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3说说你所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42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逐渐枯竭

(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的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8:一颗小豌豆(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9 一颗小豌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不少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吧。给大家说说,你看了哪些童话?

(《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板书:35一颗小豌豆

(1)齐读课题,正音:豌(wān)

(2)辨字组词:碗

腕()

豌()

3师:在小豌豆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小组学习,读通课文

1预习课文要求:

(1)以小组形式,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选择有效方式,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

(1)读好这几句话,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投影出示)

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豌豆也慢慢地变黄了,它们长大了,长得结实了。

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春天来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美呀!

这一天,小姑娘真是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2)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豌豆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那粒飞进窗台上裂缝里去的小豌豆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成长、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投影出示)

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1)齐读句子。

(2)对这句话提提问题。

(它做了什么好事?为什么给别人做好事,就高兴了?)

2师:小豌豆做了什么好事呢?请轻声阅读课文的第11~19小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她能站起来了。)

3师:小豌豆是如何治好小姑娘的病的?再次默读第11~19小节,完成阅读新体验2的填空练习。

(1)小组合作

小豌豆 小姑娘

长出新叶 心里很高兴

往上爬藤 把床移到窗边,看得更清楚

猛劲儿长 脸色好多了,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

开花了 站了起来,身体好了

(2)交流

(3)师:小豌豆用他乐观的态度,充满生机的活力,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真是了不起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19小节。请一位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读小姑娘的话时,注意语气有递进感,要读出变化。)

4(出示句子)

(1)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

五颗豌豆滴溜溜一齐滚了出来。

(2)指名读两句话,区别:“一起、一齐”的不同含义。

(3)选择一个造句。

5师: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治好了小姑娘的病。(出示)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

师: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呢?

(1)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2)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

6师:五颗豌豆各有去处,最小的一颗豌豆说只要能给大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欣赏完了这个童话,你同意小豌豆的说法吗?

四拓展练习

小男孩把小豌豆当子弹打了出去,其它四颗小豌豆命运会怎样?选择其中一个,续编一个豌豆的故事。

[一颗小豌豆(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9: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7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题含义。

2学习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这是培根的一句名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名叫洛迪的10岁小男孩所创造的奇迹。

2出示课题:28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齐读课题

说明:

用名言导入课题的目的有三,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为了抓住课题深入研读埋下伏笔;三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立足点。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摘录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2课堂交流。

(1)正音,抽读文中生字新词。

(2)读下面句子,注意句中停顿。

①借着闪电,他们看见小河变成了近200米宽的一片洪水。

②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一道铁栅栏,虽然铁棍的断头将海伦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来,而且露出了骨头。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4交流摘录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并按时间变化理清课文脉络。

说明: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提高学习效率;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通课文;引导学生在摘录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过程中,学习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研读课文第5、6、7节。

1“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是文中的10岁小男孩对妈妈说的一句话,默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请你为这句话加上提示语。

出示:洛迪____________地对海伦说:“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活下去!”

(勇敢地,坚定地,顽强地,焦急地,急切的……)

2课文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父亲出门前告诉洛迪“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照顾妈妈”。惊恐中,他想起了父亲的话,便放开救命的电线杆去追妈妈,去救妈妈,鼓励妈妈活下去,他俨然是个撑门户的男子汉。

妈妈海伦需要人照顾。她前不久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刚复原,还很虚弱,在黑暗的激流中,她紧抱着洛迪的腰不放;在与洪水搏斗的过程中,她的左臂被铁棍的断头戳去了一片肉,连骨头都露出来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冰冷汹涌的洪水吞噬着人的体能,人的意志,妈妈已失去了挣扎的能力,也可能是放弃了挣扎,因为海伦的头垂下了,是洛迪用手将她的头托了起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节,特别读好洛迪的话。

4说一说课文第5、6节。

出示:在黑暗的激流中,海伦被卷走了。她(怎么样)。洛迪_________(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样)地说:“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活下去!”

5引读第7节,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体会所填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1)洛迪双脚()蹬水,空着一只手()划水。

(2)洛迪()鼓起劲头,坚持游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洪水里坚持了()3个小时!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节,特别读好括号中的词语。

说明:

鼓励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个性化解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思考、想像。深入到文中去,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走出文本,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在语言实践中,体验人物感情,感悟用词准确,积累课文语言。

四研究课文第8、9节。

1师范读第8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

2演一演妈妈与洛迪的对话。

3齐声读课文第8、9节。

说明:

在想像的基础上演一演妈妈与洛迪的对话,这样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对“俨然是个撑门户的男子汉”有更具体、形象的体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题含义。教学中要注意尽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五总结课文,拓展说话。

1学完课文,谈谈你对洛迪的认识。

生命是那样珍贵,我们要感激父母给我们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活一次;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挫折中变得坚强;感谢家人朋友,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旅途中不再孤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世界伟人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佚名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时百折不挠。

--贝多芬

2爸爸知道了洛迪和妈妈这一生死与共的经历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像,写几句一家人的对话。

说明:

这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升华部分,作为教师也要毫不吝惜地谈谈个体的体会和收获,与学生一起交流,但一定要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或老师一锤定音。

附:拓展阅读材料。

《感恩的心》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珍惜自己的生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辛苦,无论多大的风雨,都要勇敢地去面对,永不放弃。

生命是丰满的,假如上苍没有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假如上苍没有给你美丽的容颜,但是它给了每一个人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用你的心来生活,用你的心来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你的人生就会被演绎得绚丽多姿!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10:瑞恩的井(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3 瑞恩的井

【学习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能辨析“募集、募捐、捐助”这三个词语。

3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一一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介绍“井”,导入新课。

(请看到过井的学生举举手,并请他们说说井的作用。)

(井一一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

瑞恩是谁?

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为什么这口井是瑞恩的?)

这口井在哪里?

……

(以上问题较为简单,当场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检查朗读的情况。

(1)文章共有几小节?(12小节)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

瑞恩是。从老师口中,他知道,(6岁的加拿大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还知道。于是,他挣到了70美元。可是这钱不足以打(70美元可以打一口井)(帮长辈做家务)一口井。在的帮助下,瑞恩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也加入(妈妈)(募捐活动)(他的同学)了捐助的行列。他们还与非洲的孩子们。两年后的,8岁的瑞(相互通信)(一个夏天的早晨)恩和妈妈来到,这里有一口,当地的孩子们(乌干达的一所小学附近)(瑞恩的井)(热烈欢迎瑞。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那些钱将被用来。恩的到来)(还在继续)(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

4交流答案,齐读这段话。

5辨析“捐助、募捐、募集”。

(1)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

出示:

①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

②瑞恩靠做家务挣来了70美元,他的这笔钱将用来捐助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③瑞恩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募集活动,这一活动至今还在继续。

指名分别读这三句句子。

(2)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1~2节)

(3~4节)

(9~12节)

全班齐读1~2节,男生读3~8节,女生读9~12节。

板书: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3)利用工具书,比较三个词语的异同。

相同:都有捐款、捐物的意思。

不同:募捐是募集捐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

“募集、募捐”有号召大家来捐助的一层意思。

捐助则是指自己捐款捐物。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用书中的句子来说。

2交流:

瑞恩是个善良的孩子。(有同情心、助人为乐、关心别人、心好等都行。)

板书:善良

(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们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

(3)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4)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瑞恩是个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孩子。(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都行。)

板书: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1)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

(2)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四三读课文,悟悟道理。

1齐读课文,找找直接点题的一句话: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个别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活在非洲这片平脊的土地,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没有食物,没有水,饥饿、疾病、死亡威胁着人们。而瑞恩捐助的这口井给那里的人带来了希望。

2我们从瑞恩身上学些什么?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这就是瑞恩的井带给我们的启示。

3说话练习:

以《好样的!瑞恩!》为题,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4总结全文。

板书:

瑞恩的井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瑞恩的井(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11:快乐的杉树林(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 快乐的杉树林

【学习目标】

1了解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知道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3能学习课文中的句式,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杉树林图像,板书:杉树林 简介杉树

2填空:的杉树林

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

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

二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

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

3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 的不同的景色以及 的情景,抒发了我 的思想感情。

4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

三小组学习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交流填空。

3学习总起句,总结句。理解“无穷”。

4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又带来了哪些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

1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

(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板书:长叶

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

(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清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板书:胜地

想想该怎样读好这前三句?(欢快)

(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

“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添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映出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

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板书:最美

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学生小组读,指名读,齐读。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的美。板书:粉妆玉砌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2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语句,讨论学习

(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

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多么喜爱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

指名读,生评价,读得轻快些,读出欢乐的语气。

(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生机。”

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小伙伴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整个”说明杉树林到处有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使杉树林充满了活力。

指导朗读:语气欢快些,语速可稍快,读一读,体会杉树林给我们带来的欢快。

(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从“时常”、“来回走动”“舒服”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

指名读,学习朗读,语速可慢些,读出舒服的感受。

(4)“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

“有的……有的……”反映了杉树林的确使我们冬天的生活也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

有感情朗读,体会杉树林给我们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3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增添了那么多的欢乐,再加上它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板书:喜爱 配乐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各自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它背诵出来。

六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

(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2今天,雨下得真大,。

3 , 。

(3)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七作业。写段练习。

板书: 1 快乐的杉树林

春天 长叶 一……就……、毫不在意(乎)、自顾自

夏天 胜地 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整个喜爱

秋天 最美 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

冬天 粉妆玉砌 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

[快乐的杉树林(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1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自主学习,针对课题质疑并解疑。

2情感体验,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对课题质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首都巴黎的一个小楼的楼顶上有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养鸽子。昨天,一只刚会飞的小鸽子从窝里飞出去,到了晚上还没回来,所以,一大早小男孩就站在楼顶上,仰着脖子向天上看着。这时,他突然发现天空上出现了一个小白点,小男孩高兴极了,从家里拿来一个红布条,站在楼顶上挥动着,好让小鸽子快点认出自己的家。这时,正好有几个德国鬼子从这个小楼前走过,他们认为小男孩是在给游击队发信号,就像一群恶狼一样端着枪跑上楼来,把小男孩从楼上推下去,摔死在大街上。他们还用刺刀扎死了所有的鸽子。

毕加索知道了这件事,热血澎湃,画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鸽子,大家取名为和平鸽,因为这幅画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

2和平鸽就这样诞生了,它有没有把和平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质疑。梳理板书:向谁呼吁?呼吁什么?为什么要呼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

2小小组内交流刚才的质疑。

三阅读研讨,激发情感。

1课堂交流: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板书:

加利

要和平

不要战争

2重点研讨:为什么呼吁?(当堂交流,随机读悟)

(1)朗读正文最后一节,学生圈划关键语句。交流出示: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爸爸,全社会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2)雷利失去了谁?谁来介绍一下他的爸爸,可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身份,也可以儿子雷利的身份。

(3)爸爸是多么出色,可是他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朗读第二第三节,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自由朗读圈划,作适当批注。

(4)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如约”什么意思?我们如的是什么约?和哪一句相呼应?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妈妈会是怎样的心情和表现?能用朗读来表达悲痛欲绝的心情吗?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你听见了吗?怎样朗读?这时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可以结合第四节)

(5)配乐朗读这两节。

四联系生活,放飞理想。

1毕加索的和平鸽没有把和平带到全世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宝贵的生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知道在地球的哪些地方还有战争?

2今天就让我们把和平的鸽子放飞到这些地方,让我们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小组合作,完成小诗《放飞》:

在我的心中,

藏着一只和平鸽,

我想把它放飞到

伊拉克上空,

它会对着美英战机喊:

别炸啦!别炸啦!

在我心中,

藏着一只和平鸽,

我想把它放飞到

(),

它会对着()喊:

()!

在我心中,

藏着一只和平鸽,

我想把它放飞到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它会对着蓝天呼唤:

和平!友谊!地球是一家!

3推荐吟诵。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要和平

(失去了爸爸)----→(加利)

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篇13:17蛇与庄稼(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7 蛇与庄稼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按照要求积累词语。

2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默读,思考事物间的联系。

3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简单或复杂联系,懂得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很重要。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疑,感知课文。

1出题,释题:蛇与庄稼会有联系吗?有,不仅有联系,而且很密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他事物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默读课文,说说文章提到哪两种联系,各举了哪些例子。其间,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尤其是生字新词的读音。其间,还可以通过教师引读的方式来梳理课文中有关简单联系的内容:

引: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可以烧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情显而易见,都很好懂。一下子能看清楚,所以叫(简单联系)。

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显而易见”一词的理解。(明显而容易看见)

二组织自学、质疑问难。

1重点突破,导学第一节。

(1)默读思考: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奇怪”,分别指什么?大家为什么“奇怪”?

[其间,出示“蛇”、“庄稼”、“田鼠”;还应伺机出示句式:“按理说……,可是……,因此人们感到奇怪(这是一个奇怪的办法)。”先说一组的,再连起来说。]

比如:按理说风调雨顺,庄稼应该得到丰收,可是庄稼不见起色,因此人们感到很奇怪。

按理说蛇与庄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可是老农买了一批蛇来放到田里,庄稼得到了大丰收,因此这是一个奇怪的办法。

[也可以:

①默读划句: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获得丰收?相反,田里没了蛇会歉收?从文中找出点明蛇与庄稼关系的句子。

②读议下面的句子:

现在田里有了蛇,蛇又能大量捕捉田鼠,因而庄稼又获得了好收成。

因为没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得就特别快,庄稼让田鼠糟踏得特别严重,所以歉收了。

③根据理解画出三者关系图。

④看图,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说说蛇、田鼠与庄稼三者间的关系。]

(2)小结:学完了这一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蛇与庄稼是通过田鼠发生联系的,是间接联系。)

2深入探究。

(1)默读第二节,了解猫和苜蓿的联系。先找到事物,然后画出猫、田鼠、蜜蜂和苜蓿四者关系的示意图,再用几句话概要地说一说。

(2)讨论,引导推理:

因为猫养得多,所以()

因为田鼠不能放肆,所以()

因为蜜蜂活动不受影响,所以()

因此()

(3)默读第三节,说说随地吐痰与行人得病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可以画示意图讲解,也可以直接说。]

三总结课文,有所拓展。

1引导学生对照起来看上述三个例子中事物关系的示意图,思考:比较后发现什么?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得出结论:

有些事物间的联系比较隐蔽,往往不易被人发现。所以,我们应当[引读]……(生齐读课文后面的两句话)。

3启发学生举出复杂联系的实例,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强调:在自然界中,物与物、人与物间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不能随意破坏。人们应该了解它们,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些.

[17蛇与庄稼(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相关专题 琥珀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