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

qiuyan_52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qiuyan_520”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共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难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地位、作用不同

材料一: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敌军卫立煌集团共四十八万余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打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在陆地上的唯一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打狗。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材料二: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长春之敌悲观失望,军长司令被迫投降。蒋介石企图夺回锦州,出动沈阳十万余军队,我军将其围而歼之,乘胜解放了沈阳。我军攻克锦州后,顺利地解放了长春和沈阳。

在辽沈战役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仅从首攻地的选择来说,存在着哪些矛盾?(敌军卫立煌集团共四十八万余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与我东北野战军构成三对矛盾。)

毛泽东为什么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首先解决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能否攻克锦州是主要矛盾。)

为什么说能否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中的主要矛盾?(攻克锦州,关上了东北大门,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消灭其他方面的敌人就比较容易。能否解决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直接决定着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关系到全国战局的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首攻地的选择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启示是什么?(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材料三:如果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不乘胜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也就不能取得辽沈战役的全局性胜利。锦州也有可能面临长春、沈阳之敌包围的威胁。

我军攻克了锦州,为什么不放弃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如果不解决,锦州也有可能面临长春、沈阳之敌包围的危险。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解决了我军与锦州之敌这个主要矛盾,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军攻克锦州后,不放弃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给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想问题,办事情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复杂事物中往往包含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同,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作为一种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即矛盾着的双方),这两个方面地位和作用不同,也有主要和次要之别。

EMBED PowerPoint.Slide.8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地位、作用不同

材料: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等优越性,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又有一定的担心。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

磁悬浮列车该不该投入使用?为什么?(该。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为什么说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磁悬浮列车既有优越性,又有风险性,且优越性大于风险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磁悬浮列车尽管存在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这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启示是什么?(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说明了什么?(相对于其对立面风险性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固然支配次要方面,但它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孤立地存在,否则只有一个方面也不能构成事物。)

对于磁悬浮列车存在的风险性,人们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良加以控制。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将会怎样?说明了什么?(风险不断积聚,最终酿成大祸。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就会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

这给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看问题在抓主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

说说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存在的前提 存在于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 存在于简单事物的一种矛盾中。 地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 作用 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方法论 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适用的对象不同 主要矛盾适用于办事情(怎么做),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生要以学习为重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等等。 矛盾的主要方面适用于看问题(涉及对人和事的评价、对形势的分析),如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是好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毛主席是七分功绩三分过失。 运用时的提示性词语 抓重点、抓关键;以…中心;把…作为首要任务、目标;把…作为重中之重。 抓主流;坚持以…为主体;代表…的方向;总体上…。 判断选择:

网络的出现利弊都有,利大于弊,告诉我们要

中美关系在我国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一部分,告诉我们要

A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B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高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决胜关键。其哲学依据是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篇2: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材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上一框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本讲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我们看具体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2、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是学生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理念。

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从而实现“无为而胜有为”。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这其实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读。老子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如何“为”的哲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一:出示动漫FLASH:

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

请大家思考一下,猎人如何能够顺利地把狼羊菜带过河。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启发:在狼羊菜中,谁是关键? 生:羊的问题是关键。

精讲点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的含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错误倾向: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单打一”。

探究活动二:中石化已经在彭州动工建设年产80万吨聚乙烯和冶炼1000万吨石油原油/年的化工厂,占地6000亩。项目投产后将为成都GDP贡献上千亿。但重化必然排污,需要环境容量提供自净能力,彭州的地理位置和四川盆地的地形条件,不宜建设重化项目。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想法。

探究提示:这句话说明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精讲点拨:(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错误倾向:反对将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反对对待支流放任自流,不加控制,任其发展。

探究深化: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坚持两点论:①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首先,从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其次,从社会实践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观点,这是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

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善于围绕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注意: ①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二者是紧密相联的。

①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②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③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的 区分和拓展运用: (板书)

区别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个主要矛盾,多个次要矛盾。 “同一矛盾”内部,一个主要方面,一个次要方面。 作用 决定事物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解决问题。 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评价事物。 方法论意义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实践方面 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首要、第一、核心、根本、要害、节骨眼 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势、本质、实质、利弊、大局、总体上、机遇和挑战、成绩和问题 联系 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探究活动三: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精讲点拨:(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思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2)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

教材中毛泽东同志的名言特别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各种事物的质的区别。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果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

◇思维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你能说出几个蕴涵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 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人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

探究活动四:学生阅读教材P74孔子的实例,思考并讨论

孔子的做法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满足于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结果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对待矛盾问题上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反的成语和俗语有:“千篇 一律…‘人云亦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纸上谈兵…‘画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粗枝大叶”“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

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坚决反对不重视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的错误做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布置预习。

篇3: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分析,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避免思维片面性和行动的盲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对立统一观点学习,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来到我们学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liuxue86.com我们认识了矛盾,知道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么要想使事物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用矛盾的观点问题,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板书标题】

(二)新课教学

让我们把首先把视线回到65年前,在65年前的10月份,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正在进行着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场战役——辽沈战役,这场战役的胜败将关系到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

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面前现在展示的正是当时的作战地图,其中,红色代表我军,蓝色代表国民党军队,从地图上看,要解决东北问题,需要攻克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堡垒,但是,在首先要解决堡垒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和林彪就产生了分歧,并进了激烈的争论和交锋。林彪认为应该优先攻打长春,毛泽东认为应该攻打锦州。那么,最后决定攻打哪里呢?

学生回答:锦州

问:为什么要首先攻打锦州呢,这是由锦州的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从地理上看,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上通道。

师:所以,锦州战争成为辽沈战役的决定性和关键性的战役。

从哲学上看,在辽沈战中,存在着我军与锦州之敌、沈阳之敌、长春之敌三对矛盾,但是,为什么我们要优先解决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呢?

学生回答(是主要矛盾)

师:相对于锦州而言,我军与沈阳、长春之敌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主次矛盾的内容。【板书】

这三对矛盾中,占支配地位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军与锦州之敌矛盾。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称为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板书】所以打锦州是由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此,在面对复杂事物的众多矛盾时,一定要抓住重点【板书】

问题二:能不能把全部兵力放在解决锦州的问题上呢?(全体回答)

林彪在攻打锦州的同时,分部分兵力去牵制长春和沈阳的国民党的援军。

这是因为,长春与沈阳的敌人虽然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不起作用,所以我们在解决主要矛盾时候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板书】

问题三: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是否意味着辽沈战役结束了呢?

结论:解决了我军与锦州之敌这个主要矛盾,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这又表明了次要矛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板书】。

(过渡)毛泽东抓住了主次矛盾。成功的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其实我们要成功的学习,成功的生活,也要学会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办事情。其实人生也是一场复杂的战争,尤其是我们青春的年代,高中的阶段,我们会面临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让我们纠结,迷惘。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在高中阶段有什么纠结的事情!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对老师很信任,今天 你们谈了许多的困惑和纠结,这其实正是我们青春的困惑,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更精彩,我们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使我们的青春更加精彩。

(过渡)同学们,你掌握了吗?

现在,我们目光从历史的车轮转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有这样一部动画片,它创造了中国动画史上的奇迹,通过一群羊和几只狼的给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你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是如何评价这部动画片呢?

探究活动二:评价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

问题一:你最喜欢其中哪个角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回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的性格,优缺点,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两点,而不是一点)

师: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不管是影片中的正面人物还是负面人物也好,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板书】,其中必有一个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哲学上我们把它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喜羊羊的优点,而其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不起主导作用的,我们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于一个人物的评价,我们既要看到他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他的次要方面。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板书】但事物的性质还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评价事物的时候应该抓主流【板书】尽管灰太狼有优点,但主流是反面的,喜羊羊虽然有不足,但主流是正面的。

根据这个原理,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它最成功的地点在哪里?

在教育价值的引导上无疑是成功的,那是不是真的这么十全十美呢?你们看到了主要方面,又看到了次要方面。请看央视调查视频《央视批喜羊羊与灰太狼》

教师总结:央视就是看到了它成功后的不足,它最大的不足在哪里?暴力,那现在你是如何评价这部动画片呢?

问题二:现在你是如何评价这部动画片呢?

是否否定了他的成功和优秀呢?

结论: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问题三:广电要求对这部影片进行修改,为什么需要对这部动画片进行修改呢?

不修改会如何 ?暴力因素势必会影响这部动画片的成功与优秀。由此可见,矛盾主次方面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板书)

再思考,如果我们修改的方向变了,加重了暴力的份量,使整个动画片充满了暴力血腥,这部片子还会如此成功和优秀吗?

由此可见,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它从优秀变成烂片。

我们通过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的学习,可以看出两原理都启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同学们,这两点是什么两点,重点是什么重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展示幻灯片,讲解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学以致用,来做几个题目测试一下

提供一张表格让大家在复杂问题中找到答案

(过渡)接下来,我们如何来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呢?

展示幻灯片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到这里,我们这节课就接近尾声了,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找到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一见义勇为者从水中救起一人,发现他有以下情况:(1)喝了不少水,肚子膨胀;(2)腿部严重划伤,流血不止,且被严重感染;(3)衣着非常单薄,急需保暖;(4)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讨论,救人者者首先应该解决哪一种情况?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见的往往是复杂事物,同时包含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从中抓住重点。

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板书)

(1)含义: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然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

①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时,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其他是次要矛盾。抗战后,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中心、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牵牛要牵牛鼻子;就是指想问题办事请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指办事请不分主次、颠倒主次。

思考:有些同学认为:在一个班级中,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要任务、主要矛盾,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前途。因此班主任没有必要抓班级的纪律、卫生。你同意吗。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比如: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分析辽沈战役,此战役是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战略决战中既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的典范。

设计问题:(1)回顾历史知识,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何把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放在东北?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首先攻打最难攻克的锦州?

(3)在攻克锦州前后辽西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1948年9月前后,我军增至280万,正规军149万,军政素质和战术水平都大卫提高;蒋军365万,正规军198万,士气低落,总决战时刻到来。

纵观全国形势,东北战场上我军占据优势,在五大战场上唯一兵力超过蒋军。日军投降后,经过3年战争,我军在东北的根据地连成片,敌军孤立分散在各个大城市,补给非常困难,或撤或守,举棋不定。

1948年8月4日,国民党进行南京军事会议,议论过“撤退东北,确保华中,坚守沈阳至10月底,以观时局发展。原则上不放弃沈阳,但作好撤退的准备。集中优势兵力重点防御。”

若这样,敌人力量撤至关内集中到中原或江南,我军就增加了以后作战的麻烦。所以,党中央决定提前进入实力决战,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在三大战役中,先选辽沈战役,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为什么不把作战方向先放在华北或华东呢?因为若先打华北,可使东北之敌迅速撤退至关内,易受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和东北的卫立煌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若先攻华北,也会使东北的敌人迅速撤退而实现他们战略收缩的意图。

当时,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30万人驻守沈阳,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10万人驻守长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率十五万人驻守锦州,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

从全国战局来看,主要矛盾在东北,但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次要矛盾也要兼顾,以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为了保证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命令华北野战军二、三兵团于9月14日发起察绥战役,以牵制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使其无暇东顾;命令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生擒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长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歼敌11万。有效地牵制了华北、华东之敌。察绥战役和济南战役是辽沈战役的组成部分。

从辽沈战役来看,主要矛盾在锦州。因为锦州是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一个战略要地。迅速拿下北宁线,控制锦州,不仅割裂了傅作义、卫立煌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便于我军向两翼机动作战,而且把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置敌于死地。且攻打锦州,就能把龟缩在几个要点的不好打之敌,变成好打之敌,实现攻锦打援的计划。那么为什么不打长春或沈阳?因为那样可以使锦州之敌迅速撤退至关内,等于在敌人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且使长春、沈阳之敌龟缩于城内,不敢出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多。

但打锦州不好打。打下锦州,会使敌人失去整个东北,他们会疯狂反扑。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过高估计了敌人的力量,不敢南下到敌人的侧后方作战,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到新立屯后徘徊不前。毛泽东很生气,说:“让林彪来中央,我去东北指挥好了。”在毛泽东的严厉督促下,林彪才勇敢地南下北宁线。

拿下锦州,是主要矛盾,但为了保证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其他次要矛盾也得兼顾。林彪的战略布局是:用一个纵队和7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两个纵队置于沈阳以北,切断沈阳与长春之敌的联系,并阻止长春之敌的突围。三个纵队置于锦州以东黑山、大虎山地区,狙击沈阳敌军驰援。三个纵队置于锦州以西的塔山、高桥和葫芦岛一线,狙击华北敌人的驰援。以六个纵队、1个炮纵和1个坦克营围攻锦州。

蒋介石这时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原以为解放军会攻打长春。当发现解放军在锦州城下时,9月30日飞北平,调动华北五个师及锦西、葫芦岛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10月2日飞沈阳,调动了5个军11个师及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但都遭到了解放军的顽强狙击。其中“塔山狙击战”打得最为惨烈,阵地几易其手,林彪曾下了死命令:“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次要矛盾解决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经过五昼夜的战斗,扫清了锦州外围的据点。10月14日发起总攻,激战31个小时,全歼了守敌。

锦州的解放威慑了长春之敌,在我方的争取下,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十七日率部起义,十九日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等部投诚,我军解放长春。可见,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板书)

(1)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首先,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统一:二者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统一体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我国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社会主义 港澳台资本主义 核 能 能量密度高、污染小 放射性污染 是药三分毒 药 毒 丹晶硅,优良 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主要成分。只允许电流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许回流。但生产厂家绝不允许参观,因为生产丹晶硅要求环境特别干净,若其中混进0。01%的杂质,就会使半导体的性能急速下降,不能再做集成电路。工人走路快了不行,摘下帽子耢耢头更不行,99.9%主要方面,0.01%次要方面,前者决定仍然是半导体,但后者影响了其性能。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篇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理论性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述极易混淆,学生理解困难。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各个教学情境,组织探究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置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2)运用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 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是学生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四、教学策略

情景陶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水调歌头》

诗词中蕴含着怎样的哲学道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既立又统一的,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情景(一):

?李某受伤案例

材料展示:

国庆放假期间,李某出了车祸,失血过多、皮外伤和骨折。

1、作为主治医生对于伤者身体的这些问题,应当首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2、该伤员输血之后脱离了危险,其他的伤情还要不要治疗?为什么?

?教师展示主次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

表格展示:

主次矛盾的区别

展示

主次矛盾原理方法论

古语 ?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失血过多,它会威胁到伤者的生命。

皮外伤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害到生命。

理解主次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

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识记 贴近生活,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体验中理解主次矛盾及其关系。

培养学生动脑能力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景(二)

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提出问题:

篇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原则为理念,我将会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内容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普通高中课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是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点是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找到理论依据,学生之间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分析案例、分析问题,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六、说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本节课我运用古诗来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以此让学生感知矛盾的观点。不仅带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更带给我们智慧上的启迪。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不同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这部分,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主次矛盾辩论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结合教材内容和同学们的认知特点,这三个问题的教学设计以辽沈战役和磁悬浮列车相关材料,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探究,使得学生们更好的掌握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在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部分主要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意义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展示出“水火不相容”、“着火用水浇就行了”这两句话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接下来进行我说你猜游戏,我说某一同学外在,学生根据我所说的内容来猜测是哪位同学,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在本节内容都学完的情况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表格: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让学生从它们的外延、作用、方法论意义、实践方面等来进行分析比较,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能力。

七,说板书,现在,请各位考官给我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来简单的板书一下我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板书,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知识点,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自此,我的说课已经全部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篇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困惑,引发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组织探究活动。与中国目前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分析,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避免思维片面性和行动的盲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对立统一观点学习,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难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

情景陶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什么是矛盾?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既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具有特殊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矛盾的观点正确看待我们个人及国家的问题。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困惑的“我”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二以来,困扰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主要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学习与休息 身体健康与否 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

心情的好坏 理想与现实 学与玩 感情问题亲近与疏远 得与失 学习进步与退步

青春期的你们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学习上的,心理上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习的进步与退步问题。

哲学上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板书设计)

教师提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其中在事物的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

那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呢?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一

一个高中生的困惑

我的成绩在年级里还算优秀,但近期在人际方面我一直很苦恼,很苦恼,很苦恼……我总觉得身边的人会讨厌我,有时候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话,也会出现说两三句就尴尬的局面。我总会突然感觉落寞、孤独。有时候觉得累了,自己这样好傻,像个小丑。如果我也有能够主动找我玩的朋友就好了,总是这样想,上课有时候精力不能集中。

1.请结合自己的感受,用哲学的观点为该同学的困惑出谋划策。

2.目前的你除了抓好学习,还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一、三同学向后转与二、四排同学合作,分成4个小组),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该同学应该增加些业余爱好,主动与同学交流,否则的话搞不好人际关系,就会影响学习。这时候人际关系成为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由于天气骤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空气干燥,感冒人数增加,有的个别学校个别班级出现因感冒停课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上课。身体健康成为第一重要,这体现了哲学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师提问:

学习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可是在学习中由于自控力的问题,容易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比如学习中的学与玩的问题,尤其是网络游戏。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二

目前,手机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悄然走进中学生的生活中。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但也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对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进行利弊分析,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手机的利:获取大量有利信息;方面上下学途中与家长联系,等等

手机的弊:玩游戏影响听课质量;考试作弊;助长学生攀比成风,等等

我们的观点是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从利弊这一对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但进校园必须关机,有事可以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联系,否则的话,影响学习,利变成了弊。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板书设计)

在同一矛盾中,矛盾的双方有一方占支配,起主导作用,我们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手机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总结: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既要抓主要的,又不能忽视次要的。高二阶段既要搞好学习,又要抓好身体,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矛盾。

即哲学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被列为用兵三十六计第二计。此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善于

A.抓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

C.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分清主流和支流

2.“总的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②抓主要矛盾

③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不止一对矛盾,有许多对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甚至多个。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有一个占起主导作用,另一个被支配地位的,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牵牛要牵牛鼻子”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判断性质”“占主体(流)”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教师提问: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社会主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请同学们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本届政府的难题,分担的困难。

多媒体展示

视频1 政府的首要任务

合作探究三

在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

1.列举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

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

学生小组合作,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

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城乡矛盾等

改革与保守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分配上贫富差距的矛盾

国际关系: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矛盾及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其中,中美关系是主要矛盾,首先解决好中美之间的矛盾,利用美国的大国地位,既有利于我们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我们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

历届四中全会都把经济作为主题,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基于目前的形势: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减速换挡,人均GDP有望7000美元)和矛盾突发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障。

从个人到国家,不同时期矛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哲学上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合作探究四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在生活中往往出现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列举生活中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它给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多媒体展示

形容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模仿别人的: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形容不切实际,主观臆断、空指挥:

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一刀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反四风: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甚至败坏社会风气。

不论社会的分工如何,每个公民的能力有大有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

多媒体展示

视频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小苹果版)

合作探究五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提倡公民从生活小节入手,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当中遵守基本的为人处事之道,遵守基本的职业守则。

请你结合视频中所涉及的不同的工作岗位,分别概括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 教书育人 因材施教

医生 治病救人 对症下药

交警 维护交通 安定有序

农民 种好地 绿色食品

政府人员 为人民服务 依法行政

司法人员 公正司法 秉公办事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多媒体展示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你生命中的狼,

让你做了一只有成就的羊!

羊和狼本身是一对矛盾,正是狼成就了羊。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饱含酸甜苦辣,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会感恩,感恩在人生路上帮助你的的父母、老师、朋友……

感谢在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和自信。伤害你的人,同时也磨练了你意志;欺骗你的人,同时也增长了你见识;陷害你的人,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能力;遗弃你的人,同时也教训了你自立;养育你的人,给予了你生命;培养你的人,传给了你智慧。

思考:举例说明生活中折磨你的人给你带来的前进的动力

篇8: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是在学习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之后,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九课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第三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的重点课。我所讲授的是矛盾观的第二框内容。本课时的内容原是旧教材中三课时的内容,现在压缩成一课时,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工作,既要完成课时任务,又要让学生学明白,听得懂,对老师来讲,压力是很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符合我校提出的“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方式,切实改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我按照展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总结归纳,理论提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以书本的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学生最终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加深了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欲望。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教高二小高考经验尚浅,加之对新课程理念领会的不全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过程中说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时候即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而直接给出答案的较多。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总是自认为学生可以轻易回答,就忽略了针对性提问以检测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还是过于大包大揽。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整堂课略显平淡,缺乏亮点

整体看来,虽然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是还是有些平淡,缺乏亮点。选用的事例都是书本中例子,我是想充分挖掘书本资源,却有点老套,学生对此分析热情不是很高涨,使得整节课没有高潮的巅峰。

3.设计讨论问题不充分

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生成知识,我设计了“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考虑不足,学生对此问题讨论不充分,知识生成也欠缺,没有深入区分,这凸显了在备课方面准备不足。

4.课时训练有点少了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太大,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书本的重点知识强调的多,而针对书本的重难点知识训练的少,比如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做了四道选择题,要是再做一些练习就更好了,这在下节课评讲学案中应重点强调一下,尤其要通过练习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区别一下,达到巩固重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开展必要的活动。由于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要在保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要不断强化备课效率,深入领会高二小高考新课程考试说明,为今后上好每一堂课,营造高效课堂而不懈努力。

篇9:《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是第九课第二框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的基本点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上采取这样的流程: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2、思考讨论;3、解决问题,提炼升华。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发问题的产生;再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努力摆脱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生成过程的做法,这样的上课模式比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例如:情景设置: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以丰富本地的生物资源,但引入不当,就会造成生物入侵,产生严重的后果。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东北部,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它的种子是靠风和鸟类传播。它最初是作为家庭花卉被引种于我国上海、南京一带,后来失控逸为野生,疯长于旷野路旁,并造成绿色灌木的成片死亡。“一枝黄花”已作为配花进入花卉市场,美称“黄莺”。对于能否销售“一枝黄花”,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争议颇多。

你是否同意在市场上销售“一枝黄花”?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出——利:可以作为配花观赏 弊: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弊大于利,所以不能在市场上销售“一枝黄花”。从而引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且较深,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过高,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无从下口”。

在分析“红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体现了什么原理或要求”这一问题时分析不够到位,如果强调”绿叶相扶起到了突出红花的作用”,从而体现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了次要矛盾可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篇10: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情分析]

本框题作为第一框题的方法论,是第一框题的延伸。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联系的含义和特点,为学好本框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框题与生活有较密切的联系,学生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因而我们应当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设计思想]

贯彻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方法论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学习,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

[教学的难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播放歌曲《喊一声会宁我的家》

(二)新课导入

红色旅游已经是会宁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假设我们把会宁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他应该是由自然风光、人文风物等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至于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会师塔、桃花山,就应该是其中标志性的部分。其实我想说,会宁更应该有的是我们五中人的每一张笑容,因为你们才是会宁的财富和希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整体与部分。

(三)讲授新课

说到整体与部分,大家并不陌生,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展示会宁五中(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3)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4)汽车:发动机、车灯、轮胎、座椅

同学们考虑谁是整体,谁是部分,他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

在哲学上我们一谈到关系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谈起,还记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对,区别和联系。结合我们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大家快速浏览课本,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区别在哪?(学生回答)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哲学的魅力就在于对于生活的追问,我们同学已经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基本含义。

角色扮演讨论将学生分为“木桶组”与“木板组”

这样吧,我们明确方向,以这条界为楚河汉界,评下“理”到底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篇1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学情分析】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学习抽象的哲学道理仍感到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改革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我校正在进行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不谋而合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歌曲、讨论、学生自己设计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他人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并诱导学生思考:祖国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种什么关系?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在正确处理中国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关系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兴致盎然的倾听歌曲,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

(点评:导入新课时,学生动耳听,动脑思,动口议,多感官投入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再举出实际生活中一些整体与部分的实例。

(实录: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很快就举出了很多。如:人体 —— 手;汽车—— 方向盘;H2O —— H2)

2、出示漫画“木桶与木板的对话”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现实中有很多整体与部分的实例,请大家结合漫画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一种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给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什么启示?

EMBED PBrush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课堂讨论热烈。十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人和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准确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启示。

3、出示漫画“三个和尚没水吃”引导学生深化研究: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当部分的组合是无序、不合理的时候,整体的功能会怎样?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准确掌握什么是系统优化的方法及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篇1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及其基本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运用相关的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方向、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处理理想与挫折、目标与过程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也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抵住机遇,促进质变。

【教学重点】

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学难点】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问题:同学们会选择哪些方式来存钱?学生讨论后从传统理财产品到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出现体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展示资料:《支付宝余额可增值 冲击传统银行业》引出第一个探究活动:论战余额宝!(由学生讨论归纳出余额宝的优缺点)

由余额宝是新事物的优点得出:

(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通过问题你认为余额宝的发展前途会怎样?你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引出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新事物成长。

由余额宝出现所存在的问题导出:

(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第一、新事物总要经历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通过问题:对余额宝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受到什么启发?)引出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考验。(教师在此总结第一目知识点)

展示探究活动资料:6月17日 ,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正式上线。截至今年2月26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8100万,这一用户数量甚至超过了A股股民的数量,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

思考: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从无到有,是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实现的?(过度)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篇1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陕西省商州区中学 政治教研组 王艳

课程标准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看到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接受考验。

运用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观点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理解 量变、质变的含义。

运用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考纲解读 掌握发展的实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学会坚持适度原则 课

标拆析及教目

标 ①能按标准辨别新、旧事物。②会描述新事物极其具有优越性的原因。会描述旧事物及其结果。②会描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联系我国社会发展或者个人发展的实际事例说明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表现及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和方法。③能描述并列举事例说明什么是量变和质变。④正确描述质量互变原理及对应的3条方法论要求。⑤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⑥用事实说明,坚持适度原则、注重量的积累及抓住机遇促成飞跃的重要性。⑦举例说明用发展的心态面对人生挫折和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曲折。

学情分

析 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新生事物,却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又出现变化”的问题难以理解。

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遵循《课程标准》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再回归的教材思路,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理,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方

法 应用情境引入讨论教学法、问题探讨法、比较分析讲授法、合作、探究、互助法、联系实际法等。 教

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导入:时政引入,紧扣热点。

播放视频:上海世博会的概况。

各位同学,世界博览正在上海举行,请同学用四个词语形容你们感知本届世博会的心情?

你们可曾知道我们的温总理怎样评价?

给出了同样四个词:(盛会、盛会、盛会、盛会)

其实,早在159年前的伦敦,中国也参加了第一届世博会暨万国工业博览会,我们来看看当时世界各国在博览会上拿出的宝贝:英国(织布机、收获机、火枪……)、美国(连发手枪……)、日本(……),中国(瓷器、茶叶、椅子、蜜饯……)

如果时光真能倒转,当我们站在1851年的水晶宫时,你们脑海中会有怎样的词语?

一个半世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有了这样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在这过程之中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所以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咱们这堂课就来聊一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新课讲授:

带着题目中的两个问题阅读P64第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老师问:那么新事物是不是以时间出现先后?

老师反问:坐在前排的是否是新事物,坐在后排的是否是旧事物?

老师再问:或是否以一时流行与否来判断?或是否以一时力量强弱来判断?

老师反问:流行感冒挺流行吧,可谓来势汹汹,力量强大,将很坚强得人都能击垮,那它就是新事物吗?

那么究竟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师生一起总结:新旧事物是什么,判断标准与根本区别又是什么: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旧事物是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比旧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旧事物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那么新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师生总结: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又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65“活动探究”和课本P65两段量变和质变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讨论,质疑“探究问题”。分析量变与质量的区别?

归纳出量变与质量的区别: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的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逐渐不显著

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显著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老师总结:因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对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 所呈现的状态。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那么量变怎样才能引起质变?

是否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质的变化?量变比质变更重要吗?

老师总结: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就重视量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切不可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在这一关系上既要反对“激变论”,又要反对“庸俗进化论。”

我又问:我们大家有没有不如意的时候,你如何看待生活或学习上的不如意?

我随即总结、升华: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只要我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胜不骄、败不馁,在德、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深信同学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你们的明天会更好!!

篇1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课堂探究:

(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

(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相互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特别是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整体与部分还是相互作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课堂探究: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

探究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手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一旦离开人这个整体,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了。

课堂练习: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作为包含关系选择题,D项说法有误,应排除。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了三者的关系。B项强调了三者的统一,但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沐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课堂练习:

城市建筑不协滴,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城市病主要是由于规划建筑者缺乏整体考虑,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故A、B、D项不选,C项符合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及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和要素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和系统各有其不同特点。要素作为整体的组成元素、因素方、面、部分,有如下特点:第一,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第二,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第三,不可分割性。要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第四,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系统是在要素及其相关性中产生的整体,因而它既是对周围事物发生作用的整体,又是对内高于各个要素并使各个要素从属于自身的整体。第二,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都是有序的组合,因而具有卡目只寸的稳定性。

课堂探究:

(1)根据木桶和短板的争论,请你说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榭成事物的内部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探究提示:

(1)整体与局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由各个学科组成的等。

课堂练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组关系的认识,D项说明了联系的共性。因此选D。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课堂探究: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探究提示:

(1)上述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略。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篇15:搞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选教案案例

一、课标、专业要求解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选自中职德育课程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本课内容旨在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联系的观点,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在联系中生存,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交互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围绕此核心共阐述了三个问题: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本框题学习的重点是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从三个方面去说明此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教学中可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或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本框题学习难点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哲学知识看,联系是本课一个基本理论,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让学生全面正确的把握联系及其特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正确区分哪些是客观联系,哪些是人为的主观想象,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选者,本身的文化素养相对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对抽象知识的把握有一定困难。授课过程中要尽量把抽象知识具体化。

2、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哲学常识都有一定了解,但哲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比较抽象,所以初学者会感到深不可测,学习中尤显被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将哲学生活化,从生活中提炼哲学观点,教学方法要侧重于归纳法,即从个别到一般。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掌握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积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理解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设计

评 价 项 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 得分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联系的含义。 1'

2.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准确。 1.5'

3、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分析准确。 1.5‘

3.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标准 8 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6' 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 1.有过程,有方法。2'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 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2'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2'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2' 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3' 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知识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描述 12 1.编号清楚,描述明确简洁到位。 2’ 2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1' 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 1'

4.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 3'

5、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3' 6、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2' 板书设计 2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0.5' 2.结构完整,并有课题。0.5'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0.5' 4.有辅助板书并整体设计精美。0.5'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4 1.策略选择恰当,符合学生实际。1' 2.与“过程与方法”相一致、相结合。2' 3.对策略的说明具体明确。1'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18 1.环节名称新颖别致,清楚地指向性质不同的教学过程。2' 2.符合学习规律,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等特点。2' 3.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4' 4. 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能充分实现本节教学的整体目标,师生的活动指向清晰,结合紧密,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 。4' 5.充分关注学情,在每一环节中每一学生有明确具体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任务。4' 6.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2'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检测题的内容 6 1.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

2.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2' 3.重点和难点在检测中有所体现。2'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网上搜集“鹿群与狼群”文字资料、“太阳系行星运行”图片资料、“生态球”视频资料、“池塘生态系统图”资料、视频资料“地球之歌”、“燕太子丹献手”、“海鸥——水上雷达”历史资料等。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案例:“小何为何丢掉工作?”

小何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没几个月她就干不下去了。原来她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她不喜欢在那个上司的手下做事,同事之间的摩擦也让她十分烦恼,她感到郁闷、烦躁,有时还忍不住发脾气,结果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最后丢掉了这份工作。

学生活动:从小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做法中,谈谈你对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解。我们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设计理由)以学生小何丢掉工作为例,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探究找原因,自然导入了本课,与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活动:小何之所以丢掉工作是因为他不懂得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他人,我们就寸步难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不能摆脱人际关系孤立发展,人也正是在不断处理人际关系中进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 联系的含义

PPT展示材料 鹿群与狼群

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很多的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而鹿群有舒适的生活,但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PPT展示图片“太阳系八大行星”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讨论:鹿群与狼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有什么关系?(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鹿群与狼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太阳系的各个行星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教师点拨:以上两种联系有什么区别?鹿群与狼群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太阳系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九大行星之间的关系,是指同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给联系下定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师导入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球上的事物还是还是球外天体,宇宙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也说明联系是普遍的。接下来我们从联系的普遍性入手,通过几个案例了解一下联系三个的特征。

探究活动二 联系的特征

第一环节 联系的普遍性

播放视频:“神奇生态球”(两分钟)

思考、讨论: 1、神奇生态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2、里面的小虾为什么不用喂食就能存活之久?

3、美国太空总署发明的生态球有什么更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 一组:生态球包括玻璃球,空气,水、水草、小虾、沙石;

二组:海洋生态系统原理;

三组:生态球的意义,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教师点拨 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源源不断地为这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玻璃球中的珊瑚发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溶解在水中,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为小虾提供了氧气和养料,这些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联系的有机整体。

Ppt展示 联系是普遍的(板书):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

拓展 请思考森林砍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提示: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人类遭殃——经济破坏

温馨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教师导入 现在我们把得出的结论做一下提升,美国太空署研制的生态球有什么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已经不仅仅是摆放在家里的漂亮的陈列品,它代表的是我们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地球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已逝的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就曾经呼吁拯救地球,他的一首“地球之歌”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片段

第二环节 联系的客观性 (板书)

播放视频“地球之歌”(两分钟),设问:

我们生活的地球都存在哪些问题呢?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

由此导致的结果我们能否避免?

学生发言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乱砍乱伐、猎杀动物、排放二氧化碳等,

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愿意---不能

教师点拨 砍伐树木、破坏草皮、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氮等,引起了全球变暖。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要归咎于人类活动。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具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客观性。

教师概括 联系的客观性(板书):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透视生活中的“联系” “星座与人生,吉祥数字与祸福,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手相决定命运”这些是否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学生讨论 (发言内容)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主观臆造的。

教师点评 星座只有十二座,但世上同一星座的人会很多,所有同一星座的人都会有相同的人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吉祥数字与祸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手相决定人的命运” “9.18=就要发”等等都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为臆造的主观联系。

温馨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为臆造的!联系本身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并没有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实际上是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第三环节 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板书)

教师活动 回到“生态球”,生态球并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简单的组合到一起便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神秘之处在于各个部分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到一起,才能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又说明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37页把握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篇16:搞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选教案案例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篇17:搞中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选教案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启示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用幻灯片展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表格。

(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师:结合课本,思考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静态上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

?动态上 :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数量上:整体是一,局部是多)

师:为了巩固整体与部分的含义,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例子,区分整体与部分。

如:①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②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③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

?④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师:大家思考一下,整体与部分除了含义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例子:

①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

②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让学生思考: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但氢和氧都不具备水的功能;学校由各职能部门组成,但各职能部门要服从学校的领导和安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师:整体与部分不仅相互区别,同时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整体离不开部分

?让学生分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等,从而得出结论: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用幻灯片展示:“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和寓言故事:

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敌人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被截掉了,他也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再后来他的左腿也被截肢了,这一次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是却遭到了拒绝。他很不明白,问敌人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而这次就不行呢?敌人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逃跑。”

让学生分析,集体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2)部分离不开整体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师:我们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

用幻灯片出示:原理、方法论

相关专题 教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