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

szmarc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zmarco”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共1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次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

五、评析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教师没有把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对各种标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所看到的标志,进行简单的描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在师幼配合上比较默契,相互之间比较和谐。

篇2:常用的标志大班社会活动的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篇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十二生肖》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十二生肖》说课稿含反思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的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的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的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的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和轮回问题。我的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对不同生肖的年龄进行简单的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的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的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的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的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特点。本次活动的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的形式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的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父母的属相,父母的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的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的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属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的是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的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的问题很好,可是人的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的几种,实际上人的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的特征,强化幼儿的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的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十二生肖的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的传说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依序将对应的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的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的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的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的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的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的,明明今年几岁?

4、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

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的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给我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题材、贴近孩子的活动能让师幼都得到快乐。对于孩子而言,知道十二生肖并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对十二生肖传说故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涉及到十二生肖的数字统计等方面内容的充实,更丰富孩子们对于十二生肖的全面认知。并利用生肖钟,借助孩子们的调查表,让孩子们逐步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以及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些难,但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个重新定位的活动目标也达成较好,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篇4: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幸福是什么》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幸福是什么》说课稿含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幸福是什么》说课稿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的说说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什么,并与老师同伴交流,通过欣赏散文,初步了解幸福的概念,知道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定义,通过活动,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幸福是什么》说课稿含反思教案吧。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对于我们而言这都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而对于幼儿来说将更是不能体味其中的深奥含义,然而幸福并不是一定是一种框死了的特定的概念,,对于每个人而言幸福都有各自不同的意义,就像本次活动中这片小散文所讲述的那样,现在的幼儿往往都生在福中不知福,对于幸福着一次更是含糊不清,而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一个散文的欣赏让幼儿浅显的理解幸福的概念,而《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的,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散文,初步了解幸福的概念,知道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定义。

2)能力目标,能大胆的说说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什么,并与老师同伴交流。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更具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位认知目标,难点定位为能力目标。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给孩子做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幸福是什么?》、人手一只勾线笔和各色的彩纸若干。

经验准备:已经学习过歌曲《幸福拍手歌》

四、说教学法

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适应但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法:

1.情感迁移法:本次活动我主要会在讨论的基础上迁移幼儿的情感,让他们用回话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幸福的独到见解,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更易于幼儿理解。

2.讨论法:活动开始我还会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

五、说活动过程

六、此次活动我将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组织教学,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我还在此活动中加入了绘画的形式,让活动更富趣味性,基于此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以下5个环节:

(一)以幸福拍手歌导入活动,引出话题进行谈话。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会弹奏《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主动地跟唱,在弹奏过后,我会提问到:“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唱了一首什么歌呀?”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都会答出是《幸福拍手歌》,我会接着说道:“那歌里面唱到的是什么呀?”幼儿会说是幸福,我会接着说:“恩,真棒!那小朋友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这个环节我主要用幼儿熟悉的歌曲来引出幸福这一词,再加上我启发性的提问一到幼儿自由讨论,幸福是什么。

(二)欣赏课件,初步理解散文中的幸福是什么

讨论过后我会说到:“咦,怎么每个小朋友说的幸福都不一样呢?那你们想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吗?”幼儿一般都会回答说想,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观赏过后我在提问:“散文中都出现了谁呀?”引导幼儿回忆散文中的内容,幼儿会回答:“有小猫,大雁,青蛙,农民伯伯,妈妈。”“恩,你们看的可真仔细,诶?那你们听到他们的幸福分别是什么吗?”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过后我会说到:“那怎么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怎么也不一样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一环节旨在理解散文的基本内容,未下一个环节的讨论与发掘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原来对于每个人说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我会先请幼儿上来说说散文中为什么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概念不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也许也会有小朋友说出“因为小猫喜欢吃鱼,所以他觉得有鱼吃就是幸福”之类的回答。最后我会小结道:“其实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是正常的,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讲的那样,因为我觉得做这件事是我很开心,那我就可以说这就是我的幸福。”

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幼儿讨论一下,然后由我小结,使幼儿清楚的了解,并知道原来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一事实,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达成了目标(1)(四)动手创作,让幼儿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并大胆的说说

我会这样说:“我真想知道你们的幸福是什么,那小朋友们除了直接告诉老师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我知道呢?”引导幼儿说出用画画的方式,并说:“那你们来画,然后老师来猜猜看,好不好?”住址幼儿回到各组进行作画,画完先猜猜,在请个别幼儿上前大胆说说。

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进行作画,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达成了目标(2)

(五)迁移情感

我先会说:“幸福呀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那我们一起来说说除了刚才被我们画出来的幸福外还有什么也是幸福的?”引导幼儿再次的说说,再次理解幸福的概念。

活动结束。

七、说活动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在不断的延生。因此我会把握住这个聊好的教育契机,积极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会请幼儿把自己画的幸福张贴在展示板上,并让他们同伴间相互猜猜说说,这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此外我还会鼓励幼儿一起寻身边的幸福,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篇5: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雷雨是夏天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当打雷时,许多的孩子会惊慌、害怕。所以我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这节活动课,意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

【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非常乐于探索周围环境、乐于动手动脑,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孩子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会产后恐惧心理,这需要老师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活动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自由、交流合作的自由,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回忆雷雨前后的变化。

2、与孩子一起探讨雷雨形成的过程。

3、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雷雨的景象,并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记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雷雨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的景象。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与视频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雷雨来了》歌曲导入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开始活动课。

(听歌曲进入活动室,坐好)

提问:刚才我们在这首歌曲的一开始听到了什么声音?雷公公的脾气可大了,我们在夏天经常见到它,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雷公公发脾气的样子吗?谁能来学一学?

1、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雷雨之前天气、动物、人们的变化

谁能来说一说下雷雨前天空是有哪些变化?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下雷雨前,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做着哪些准备,说到小鱼,要提水中的氧气很少,所以游到了水面上)(看课件)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中雷、闪电、风、雨的声音,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出来。

下雷雨时,你听到了什么?雷,

你能来学一学雷的声音吗?

他是用这种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模仿一下雷来了的样子吗?依次说出风、雷、闪电、雨)

下雷雨时,你还听到了什么?(风)是大风还是微风?你有没有被大风吹到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来回忆一下被大风吹到时的样子),大风是什么样的声音?

你还看到了什么?(闪电)闪电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来学一学吗?

下雷雨时,你还看到了什么?(雷雨)是大雨还是小雨?谁能还模仿一下下大雨的声音?

小结:下雷雨的时候,你是先听到打雷,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

那你知道雷和闪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结:天上的云彩越聚越多,碰到一起产生雷电,由于光比声音传的要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看课件)

4、帮助幼儿整理活动课的内容:表演《雷雨来了》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那你能不能自己来模仿雷雨的过程呢?你们觉得难不难?(难)这样吧!老师给你们解说员,你们来表演,好吗?

天气阴沉沉的,又闷又热,要下雷雨了,小动物们在做着下雷雨前的准备,小燕子飞的很底,忙着捉着被潮湿的空气沾湿了翅膀的小飞虫。小蚂蚁在忙着把家搬到高处,蜜蜂忙着多采些花蜜

5、与幼儿一起探讨怎样避免遇到雷击:

小朋友们,雷公公的脾气很大,雷击会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伤害?

那怎样避免雷击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呢?打雷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你们知道我们的房子是怎样躲避雷击的吗?(看视频)

雷雨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伤害,但也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一些好处,你们知道,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吗?(1、净化空气;2、给庄稼带来肥料)

【延伸活动】

与幼儿一起小结: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教育幼儿不要害怕打雷。

【活动反思】

《雷雨来了》是我们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节活动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但幼儿教育仅靠集体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因此,在活动后,我们应为孩子们开设了区角活动,让幼儿在课后可以到区角中去玩玩,让他们自由去探索,同时也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看过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反思的人还看了:

篇6: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反思

该活动方案的动画素材来自于中央少儿频道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在原来的动画片里, 小点点等小豆豆一家来野餐 这个情景非常符合我们课题组

学会等待 的主题。经过课题组讨论决定,把它只剪切成开头和结尾两段,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不会使整个活动过分拖沓。

试教前,为了了解本班幼儿在生活中的等待经验,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动中预设好的回答,我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当我问起 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时,孩子们却一时答不上来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如果活动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环节还怎么进行呢?因此,为了拓宽幼儿的思维,我开始启发道:平时在家里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适合等待的时候去做? 这里我虽然换了一种提问的方式,却更加贴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也渐渐踊跃起来。看来,试教前不仅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具,还要熟悉幼儿相关的经验。如果经验准备不足,就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能够为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节课只准备了两天时间,但是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帮助和我的精心准备,活动的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由于本活动的情景来自于生活,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点滴,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幼儿各种各样等待方式进行总结、概括。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 装潢房子需要等待。 堵车需要等待。 世博会排队的时候搭个帐篷睡会觉。 等等,可遗憾的是我没有好好重视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语带过,使整个环节进行得稍显仓促,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这可能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有很大关系。今后我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失误,努力弥补这一缺憾。活动评析本次活动目标明确,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懂得了在家、在园、在公共场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将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制作成PPT课件,并采用分组绘画讨论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认同等待行为,学会在游戏中等待,体验等待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活动过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紧凑,各个环节过渡自然,逐步递进。作为年轻的宋老师,她能轻松自如的组织好各个活动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灵活的应对幼儿的回答,针对问题启发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同时,通过活动的实施,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社会教育的活动应提供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应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2、多种多样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教育资源,让幼儿学会从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宝宝。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四:大班社会活动反思(1195字)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老教师领航课的同课异教活动,由此我有幸观看了戴卫兰老师和王秋芬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两位老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所呈现的活动也有着各自的精彩。

一、活动的背景

三月是我们幼儿园的文明月,文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具体到小朋友来说,就是教育他们语言和行为的文明。同时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也愿意自己结交新朋友。在结合主题月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就是由此产生的。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所以两位老师的目标里都有1准确使用礼貌用语,用恰当的方法认识新朋友,2了解新朋友,体验与朋友共同合作的乐趣。在共同合作上两位老师又各自有侧重点不同,戴老师重在于让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而王老师则是通过共同制作“朋友卡”让幼儿互相了解。

二、活动的过程

两位老师在教学具的准备上都采用了记录表,别出心裁的是王老师根据大人的名片把记录表设计成红色的爱心,还帮他取了好听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两节活动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晰,先了解,后记录,最后游戏。戴老师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师则是开门见山,让幼儿在了解、总结了交往的规则后自己尝试结交朋友,最后和朋友一起游戏,体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突破了班级的界限,戴老师是选择了四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开展活动,王老师则是在活动过程中让自己班级的幼儿到其他班级去结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师有创意的一点在于她先是让孩子和自己班级的好朋友两个拉手坐在一起,然后让两个人各自又去结交新的朋友。

三、活动的特色

在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较多的是运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来体验一种情感,但是这两节活动却没有,而是通过制作“朋友卡”,完成“记录表”来感知如何结交朋友。更加直观、具体,真正实现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同时,在两节活动中体现了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注重教学的整合性。语言,说说自己的朋友;艺术,制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游戏,围着“朋友树”唱歌,最终实现社会性发展目标“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四、活动的遗憾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没有遗憾的,这两节活动也是一样。在听戴老师的活动时,我就有疑惑,教师是否应该在朋友这个词前加上个“新”字,让孩子们更有新鲜感,更有兴趣。这个疑惑在王老师的活动里得到了释然,王老师提到了“结交新朋友”,而且是别的班级的新朋友,可以感觉出孩子们很兴奋,都想尝试一下。人们常用“点睛之笔”来形容某一样东西的重要。我觉得这两节活动缺少的“点睛之笔”就是一句话:文明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结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到最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好朋友。

篇7:幼儿园大班安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说课稿《常用的标志》含反思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以求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为难得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构筑能力。

二、活动教育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构筑能力。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思。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的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们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让儿童装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们爱园、乐园。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学者乐学,爱学,教者爱教,乐教,自然和谐。

一、设计意图:

各式各样的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广告的种类有很多种,公益广告、商品广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的载体也越来越多了,书报、电视、电脑、广播、宣传纸、横幅、交通工具、衣服、伞、宣传墙,等等。幼儿对广告不陌生,每天都在接触,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它能给我们提供怎么样的信息呢?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让幼儿开始关注广告,并从广告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另外,广告的制作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新事物。“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对此发生兴趣,逐步扩大探索的视野”本身就是《纲要》中对幼儿探索世界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点,它其中的一个要求是:让幼儿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搜集新的信息。根据活动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课程指南》上的要求,我将目标设定为:

1.知道广告是无处不在、多种多样的,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2.体验共同制作广告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广告的含义上,让幼儿知道广告需要把想介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要让听众一听、一看就知道你介绍的是什么。难点是让幼儿合作为某一事物制作一个广告。

三、活动准备:

我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将作如下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让幼儿与父母一起找找哪里有广告,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

2.教具、学具准备:若干条广告,拍摄广告的照片。

四、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课件演示法:通过观看具体的广告,让幼儿在脑海中有个具体的、直观的对广告的认识。广告的生动有趣也能激起幼儿参与制作广告的兴趣。

2.交流讨论法: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活动中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捕捉信息,并能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应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

五、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观看广告――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广告――制作广告――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观看广告。

观看若干段广告,以多媒体的形式,生动有趣,让幼儿对广告有更直观地认识,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其中的广告语、广告歌为下面让幼儿自己制作广告做了铺垫与示范。也让幼儿知道广告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信息,带来方便,让他们学会在观察,学会吸收信息。另外,第二个问题:“除了在电视里,你在哪里也见过广告?”帮助他们回忆、梳理,从而知道原来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一直存在在我们的周围。

第二环节:为玩具包装制作广告。

首先,我会出示几张自己事先拍好的玩具包装的照片。为什么要选择玩具,因为这是幼儿都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使得他们没话讲了。我的问题层层递进,先让他们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来介绍,在介绍完了之后加深难度,请他们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对他们语言的精练度、概括能力、趣味性等多了一层考验。另外,还要求其他幼儿回答,听了同伴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让他们知道,广告(语)不是说给自己听、做给自己看的,而是要向其他人传递一种信息的。作为听众,也要学会从广告(语)中获取信息。

第三环节:制作广告。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在了解了广告的性质,它的制作方法之后,我们就尝试着自己来体验一回、锻炼一回,也让第二环节得到了巩固和加深。《指南》中还指出:大班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因此,在制作广告前,我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这里有16名幼儿,请你们分成四组,自由组合。在这里就整合了一个数学问题,16个人,分成四组,那么每组要几个人呢?让幼儿自己考虑。自由组合也让幼儿有足够的主动权去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合作,锻炼了幼儿的交往协商的能力。

在幼儿制作广告时,教师从旁指导,主要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每人只能说一句广告语,要求简练一点。后面的人要重复前面幼儿的广告语。建议每组第三个幼儿先说这件东西看上去像什么,再说说它的功用,最后一名幼儿可以抒发一下感情。教师还要适时地帮助幼儿概括提炼。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教师可将此布置在区角中,里面投放更多的物品。另外做一个电视背景,有一个情景性以提高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来制作广告,播报广告。或者提供一些书报,也可以让他们以图画的形式制作广告,粘贴在书报上,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大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篇8:《常用的标志》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以求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为难得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构筑能力。

二、活动教育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构筑能力。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思。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的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们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让儿童装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们爱园、乐园。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学者乐学,爱学,教者爱教,乐教,自然和谐。

一、设计意图:

各式各样的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广告的种类有很多种,公益广告、商品广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的载体也越来越多了,书报、电视、电脑、广播、宣传纸、横幅、交通工具、衣服、伞、宣传墙,等等。幼儿对广告不陌生,每天都在接触,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它能给我们提供怎么样的信息呢?通过这节课的设计让幼儿开始关注广告,并从广告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另外,广告的制作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新事物。“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对此发生兴趣,逐步扩大探索的视野”本身就是《纲要》中对幼儿探索世界的内容和要求。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点,它其中的一个要求是:让幼儿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搜集新的信息。根据活动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课程指南》上的要求,我将目标设定为:

1.知道广告是无处不在、多种多样的,它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2.体验共同制作广告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广告的含义上,让幼儿知道广告需要把想介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要让听众一听、一看就知道你介绍的是什么。难点是让幼儿合作为某一事物制作一个广告。

三、活动准备:

我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将作如下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让幼儿与父母一起找找哪里有广告,它们都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

2.教具、学具准备:若干条广告,拍摄广告的照片。

四、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课件演示法:通过观看具体的广告,让幼儿在脑海中有个具体的、直观的对广告的认识。广告的生动有趣也能激起幼儿参与制作广告的兴趣。

2.交流讨论法:大班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活动中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捕捉信息,并能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应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

五、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观看广告――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广告――制作广告――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观看广告。

观看若干段广告,以多媒体的形式,生动有趣,让幼儿对广告有更直观地认识,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其中的广告语、广告歌为下面让幼儿自己制作广告做了铺垫与示范。也让幼儿知道广告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信息,带来方便,让他们学会在观察,学会吸收信息。另外,第二个问题:“除了在电视里,你在哪里也见过广告?”帮助他们回忆、梳理,从而知道原来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一直存在在我们的周围。

第二环节:为玩具包装制作广告。

首先,我会出示几张自己事先拍好的玩具包装的照片。为什么要选择玩具,因为这是幼儿都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使得他们没话讲了。我的问题层层递进,先让他们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来介绍,在介绍完了之后加深难度,请他们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对他们语言的精练度、概括能力、趣味性等多了一层考验。另外,还要求其他幼儿回答,听了同伴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让他们知道,广告(语)不是说给自己听、做给自己看的,而是要向其他人传递一种信息的。作为听众,也要学会从广告(语)中获取信息。

第三环节:制作广告。

《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儿他们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在了解了广告的性质,它的制作方法之后,我们就尝试着自己来体验一回、锻炼一回,也让第二环节得到了巩固和加深。《指南》中还指出:大班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因此,在制作广告前,我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这里有16名幼儿,请你们分成四组,自由组合。在这里就整合了一个数学问题,16个人,分成四组,那么每组要几个人呢?让幼儿自己考虑。自由组合也让幼儿有足够的主动权去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合作,锻炼了幼儿的交往协商的能力。

在幼儿制作广告时,教师从旁指导,主要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提醒幼儿在游戏时每人只能说一句广告语,要求简练一点。后面的人要重复前面幼儿的广告语。建议每组第三个幼儿先说这件东西看上去像什么,再说说它的功用,最后一名幼儿可以抒发一下感情。教师还要适时地帮助幼儿概括提炼。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教师可将此布置在区角中,里面投放更多的物品。另外做一个电视背景,有一个情景性以提高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来制作广告,播报广告。或者提供一些书报,也可以让他们以图画的形式制作广告,粘贴在书报上,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篇9: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常用的标志》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常用的标志》

一、说教材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以求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为难得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语言构筑能力。

二、活动教育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构筑能力。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思。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的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们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此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让儿童装点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们爱园、乐园。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生生协作,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学者乐学,爱学,教者爱教,乐教,自然和谐。

篇10: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回家”》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回家”》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篇11: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下面是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请参考!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的本领》选自山东省编教材大班主题《我就是我》中的次主题二《能干的我》。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幼儿园与与小学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帮助孩子在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游戏激将法,不仅说出自己也说出漫画人物的特征及本领,也清楚认识自己的本领,建立自信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本领。

二、幼儿分析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2、能力目标:能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示自己的本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现自己的本领

难点:感受在学习本领时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在活动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

了解每位幼儿的本领,并请幼儿准备才艺展示。视频、音乐、摄像设备等。

六、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将运用电教法、直观法、游戏法的教法以及观察法、提问法的学法来引导孩子完成活动目标。

七、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见根据我的教学过程详细地介绍我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法,来引导孩子们解决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的。

1、导入部分

采用游戏激趣法,引导幼儿说出漫画人物的外形特点及他们的本领。

2、基本部分

采用交流展示法和赞赏激励法,引导幼儿大方、自信的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展示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很棒,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1)采用小游戏“快乐大搜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2)鼓励幼儿自信的说出自己的本领。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本领。

3、采用观察分析法和设疑提问法,通过观看《鹰爸爸和小鹰》的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懂得学习本领需要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同时也离不开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1)分三段播放动画视频。

第一段重点提问:小鹰为什么要学飞?它学会飞了吗?为什么?

第二段重点提问:鹰爸爸对小鹰做了什么?为什么要把小鹰推下去?爸爸把小鹰推下去,发生了什么事?

第三段重点提问:这次小鹰为什么会飞了?

这次小鹰为什么能勇敢的跳下去?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学习本领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得到过谁的帮助和鼓励。

4、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

(1)观看录像,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妈妈在学本领中对自己的期望。

(2)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情,鼓励幼儿学好本领,树立自信!

篇12: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祖国的标志》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祖国的标志》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微、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国微、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1、谁来说一说国旗是什么样的?(老师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幼儿从国旗的颜色、特征来说。(国旗是红颜色的、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2)领奖的时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到了冠军?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见什么?看到什么?

4、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

提问:

(1)为什么我国运动员在得了冠军之后,要奏中国国歌,升五星红旗呢?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呢?

(2)除了在运动员领奖时升国旗、奏国歌,你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国旗,听到国歌?

5、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天安门……中国结,中国画)

6、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提问:当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心里感到怎样?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幼儿重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了幼儿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和祝福但是,这只是短时的情感体验,应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以及在和家长在生活中多多了解国家大事,更多的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小百科:标志(logo,又写作标识,二者读音都是biāozhì),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

篇13:大班社会活动:祖国的标志

一、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并能发挥想象力画出中国的标志。

二、  活动准备:国微、国旗、长城等的图片,国歌音乐。 三、  活动过程: 1、教师放国歌。幼儿专心听。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歌?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为什么这些时候都要放国歌呢?唱国歌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大家一起唱一遍。 2、师:唱国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要升国旗呢?

教师出示一面小国旗,请幼儿回答国旗是什么颜色的,它上面有什么,这些颜色代表了什么?还有什么时候要奏中国国歌,升五星红旗呢?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呢? 3、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提问:当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心里感到怎样?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4、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天安门……中国结,中国画、熊猫、丝绸、书法、太极、中国象棋、陶瓷、四大发明、脸谱、功夫)请大家在纸上画一幅你觉得能够代表中国标志的图案,也可以是刚才没有说过的。 5、将大家的作品展示出来。 四、  活动反思:1、表述不够准确。

不能说那??东西代表中国,而应该说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东西。当我这样提问的时候,他们只能回答国旗国徽等,而不能把思维扩展到其他方面。我设计的本来是他们讲出一种我就出示一张图片,后来只能变成我出示图片像大家介绍。

2、特别标志未详细介绍。

像太极、青花瓷等等这些在幼儿生活中并不是十分常见的物品,没有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幼儿仍然对它们不够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祖国的标志。应该对这些再介绍一下,使幼儿加深印象,扩展生活经验。

3、总结的时候太过简要。

总结的时候我只是把画的比较好的稍微点评了一下,差的就没有点评到,这也是考虑到了时间的关系。这样做没有考虑到每个幼儿的感受,应该把大家的画都贴到墙上,同类的放在一起,有比较性,让他们知道自己画得哪里不好别的幼儿哪里更好可以学习。

4、  可以有适当延伸。

可以让幼儿回去之后再收集关于祖国的标志的物品,拓展生活经验。

5、  说话不够抑扬顿挫。

说话的时候可以语调再丰富一点,要足够吸引幼儿注意力。

篇14: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篇15: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垃圾的家》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垃圾的家》说课稿含反思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4、活动延伸: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篇16: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

该活动方案的动画素材来自于中央少儿频道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在原来的动画片里, 小点点等小豆豆一家来野餐 这个情景非常符合我们课题组

学会等待 的主题。经过课题组讨论决定,把它只剪切成开头和结尾两段,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不会使整个活动过分拖沓。

试教前,为了了解本班幼儿在生活中的等待经验,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动中预设好的回答,我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当我问起 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时,孩子们却一时答不上来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如果活动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环节还怎么进行呢?因此,为了拓宽幼儿的思维,我开始启发道:平时在家里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适合等待的时候去做? 这里我虽然换了一种提问的方式,却更加贴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也渐渐踊跃起来。看来,试教前不仅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具,还要熟悉幼儿相关的经验。如果经验准备不足,就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能够为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节课只准备了两天时间,但是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帮助和我的精心准备,活动的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由于本活动的情景来自于生活,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点滴,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幼儿各种各样等待方式进行总结、概括。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 装潢房子需要等待。 堵车需要等待。 世博会排队的时候搭个帐篷睡会觉。 等等,可遗憾的是我没有好好重视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语带过,使整个环节进行得稍显仓促,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这可能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有很大关系。今后我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失误,努力弥补这一缺憾。活动评析本次活动目标明确,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懂得了在家、在园、在公共场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将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制作成ppt课件,并采用分组绘画讨论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认同等待行为,学会在游戏中等待,体验等待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活动过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紧凑,各个环节过渡自然,逐步递进。作为年轻的.宋老师,她能轻松自如的组织好各个活动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灵活的应对幼儿的回答,针对问题启发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同时,通过活动的实施,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社会教育的活动应提供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应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2、多种多样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教育资源,让幼儿学会从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宝宝。

篇17: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

《雷雨来了》是我们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节活动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但幼儿教育仅靠集体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因此,在活动后,我们应为孩子们开设了区角活动,让幼儿在课后可以到区角中去玩玩,让他们自由去探索,同时也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篇18: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雷雨是夏天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当打雷时,许多的孩子会惊慌、害怕。所以我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这节活动课,意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

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非常乐于探索周围环境、乐于动手动脑,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孩子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会产后恐惧心理,这需要老师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现象并从容面对自然现象。活动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自由、交流合作的自由,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回忆雷雨前后的变化。

2、与孩子一起探讨雷雨形成的过程。

3、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雷雨的景象,并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记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雷雨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的景象。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与视频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雷雨来了》歌曲导入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开始活动课。

(听歌曲进入活动室,坐好)

提问:刚才我们在这首歌曲的一开始听到了什么声音?雷公公的脾气可大了,我们在夏天经常见到它,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雷公公发脾气的样子吗?谁能来学一学?

1、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雷雨之前天气、动物、人们的变化

谁能来说一说下雷雨前天空是有哪些变化?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下雷雨前,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做着哪些准备,说到小鱼,要提水中的氧气很少,所以游到了水面上)(看课件)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雷雨中雷、闪电、风、雨的声音,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模仿出来。

下雷雨时,你听到了什么?雷,

你能来学一学雷的声音吗?

他是用这种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模仿一下雷来了的样子吗?依次说出风、雷、闪电、雨)

下雷雨时,你还听到了什么?(风)是大风还是微风?你有没有被大风吹到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来回忆一下被大风吹到时的样子),大风是什么样的声音?

你还看到了什么?(闪电)闪电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来学一学吗?

下雷雨时,你还看到了什么?(雷雨)是大雨还是小雨?谁能还模仿一下下大雨的声音?

小结:下雷雨的时候,你是先听到打雷,还是先看到闪电,为什么?

那你知道雷和闪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结:天上的云彩越聚越多,碰到一起产生雷电,由于光比声音传的要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看课件)

4、帮助幼儿整理活动课的内容:表演《雷雨来了》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那你能不能自己来模仿雷雨的过程呢?你们觉得难不难?(难)这样吧!老师给你们解说员,你们来表演,好吗?

天气阴沉沉的,又闷又热,要下雷雨了,小动物们在做着下雷雨前的准备,小燕子飞的很底,忙着捉着被潮湿的空气沾湿了翅膀的小飞虫。小蚂蚁在忙着把家搬到高处,蜜蜂忙着多采些花蜜

5、与幼儿一起探讨怎样避免遇到雷击:

小朋友们,雷公公的脾气很大,雷击会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伤害?

那怎样避免雷击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呢?打雷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你们知道我们的房子是怎样躲避雷击的吗?(看视频)

雷雨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伤害,但也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一些好处,你们知道,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吗?(1、净化空气;2、给庄稼带来肥料)

延伸活动

与幼儿一起小结: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教育幼儿不要害怕打雷。

活动反思

《雷雨来了》是我们从《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大自然的变化》这一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节活动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通过讲述法,启发提问法,情景表演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幼儿一条线索,让幼儿自由的讲述,自由表演,我再与幼儿一起给小结,加深幼儿记忆。充分发挥幼儿是主体,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让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充分的发挥想象。但幼儿教育仅靠集体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因此,在活动后,我们应为孩子们开设了区角活动,让幼儿在课后可以到区角中去玩玩,让他们自由去探索,同时也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二:大班社会活动《合作的力量》——课后反思(1186字)

活动在孩子们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从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是玩得开心,学的快乐的,本次活动是围绕合作这个概念而开展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纵观整个活动,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波的,从活动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是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的,活动通过几个亮点有效促成预设目标的达成。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和利用,本着低成本低结构的原则,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这些材料虽简单常见,可在活动中却被充分利用,孩子们易于操作,并在体验中获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画面简单明了,既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画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让幼儿很好地得到启发,进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这个环节,教师无需作多的解释,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达到预设目标。

其次,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一起探索、学习。

在一些过度环节,我也做了巧妙设计,环环相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活动流畅。如:在开始部分,让幼儿帮老师搬桌子环节,就直接导入了活动,而且直指活动内容,无需过多的提示。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直观易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在讨论活动时,我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床、做值日等,用切身的体会,诠释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结束活动,我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后,本次活动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对于重点和难点,我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递进式的提问进行处理,这种提问方式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也使活动更活泼有趣。

但是,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它很难十分完美。因为预设的教案与现场教学往往难以达到一致和同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环节还有待去调整和改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我班孩子比较活跃,在课前我强调了纪律,在讨论活动时,孩子们有点约束,这种限制束缚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幼儿讨论时不够积极主动,气氛不够热。

2.幼儿操作环节,应先让幼儿自己探索,让幼儿有一个人完成任务和两人、多人完成任务的对比情况,让幼儿自己从中领悟到,要完成这些任务,做好这些事情,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好,儿不要直接让幼儿两两合作演示。

3.在活动结束环节,我设计的是游戏,孩子们玩的太高兴,有些闹,应该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对个别喜欢人来疯的活跃孩子,要有及时提醒,让孩子懂得无论在哪儿、做什么都应守规则,让孩子时刻有规则意识,这样活动的内容也就更丰富。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除了有许多的亮点部分,还应该是有一些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这些缺憾,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活力。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大班社会活动反思三:大班社会活动《我们会等待》教学反思(1129字)

该活动方案的动画素材来自于中央少儿频道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在原来的动画片里,小点点等小豆豆一家来野餐这个情景非常符合我们课题组

学会等待的'主题。经过课题组讨论决定,把它只剪切成开头和结尾两段,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不会使整个活动过分拖沓。

试教前,为了了解本班幼儿在生活中的等待经验,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动中预设好的回答,我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当我问起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时,孩子们却一时答不上来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如果活动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环节还怎么进行呢?因此,为了拓宽幼儿的思维,我开始启发道:平时在家里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适合等待的时候去做?这里我虽然换了一种提问的方式,却更加贴近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思路被打开了,回答也渐渐踊跃起来。看来,试教前不仅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具,还要熟悉幼儿相关的经验。如果经验准备不足,就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能够为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节课只准备了两天时间,但是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帮助和我的精心准备,活动的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由于本活动的情景来自于生活,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点滴,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对幼儿各种各样等待方式进行总结、概括。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装潢房子需要等待。堵车需要等待。世博会排队的时候搭个帐篷睡会觉。等等,可遗憾的是我没有好好重视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语带过,使整个环节进行得稍显仓促,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这可能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有很大关系。今后我将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失误,努力弥补这一缺憾。活动评析本次活动目标明确,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懂得了在家、在园、在公共场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将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花园宝宝制作成PPT课件,并采用分组绘画讨论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认同等待行为,学会在游戏中等待,体验等待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活动过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紧凑,各个环节过渡自然,逐步递进。作为年轻的宋老师,她能轻松自如的组织好各个活动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灵活的应对幼儿的回答,针对问题启发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同时,通过活动的实施,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社会教育的活动应提供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应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2、多种多样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教育资源,让幼儿学会从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宝宝。

篇19:大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说课稿

大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说课稿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关专题 社会活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