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六册《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傲娇的球儿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傲娇的球儿”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美版第六册《会动的线条》说课稿(共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人美版第六册会动的线条教案

人美版第六册会动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画纸、涂色工具、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师:请同学画一些与老师不同的线

同学们刚画的是什么线?可以表现波浪线的是?用几根波浪线就可

以表示线在动了。出示课题――会动的线条

二、观察、感受新知

同学们刚刚在黑板上也画了会动的线条,画的很好,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会动的线条也很多,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

问:能不能告诉我动的线条在哪?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

生:烟花下面的线条、水的波纹、体操队员的飘带……天极这张图带给我们旋转的感觉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出示教具,小棒上系一长飘带并演示

问:观察飘带动的'时候是什么线?(曲线)用笔描绘刚看到的线,请学生上来示范画线

应该怎样画呢?把握几个特点:大胆,流畅

2)(画线条)出示图片

A、用直线表示的船跟太阳

问:怎样改变让船动起来,太阳也动起来呢?(直线变曲线)

B、(找线条)两张树的图片,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等。

问:哪一棵树让你动起来?怎样使树干(树枝、旁边的小树)动起来?(直线变曲线)

C、陈少朴的鱼图片

问: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

D、凡高的星月夜

问:哪里在动呢?(云、月亮的光芒,星……都用的是曲线)

猜一猜画者在绘画这幅作品时的心情。

小结:“线”是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

四、表现指导,学生创作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看了许多的画,知道了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也体会到了当时作者绘画时的心情了,现在我们同学是不是也想表现一下呢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

五、作业展示: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内容,哪些东西使它动起来了?

六、课后拓展

1、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

2、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

篇2:《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会动的线条》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说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篇3:《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篇4:《会动的线条》美术说课稿

《会动的线条》美术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组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在课堂上,我努力体现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多级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肯定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实现了评价的功能。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五、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交流与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完成。

篇5:浙美版第六册五彩斑斓说课稿

浙美版第六册五彩斑斓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解析:

本课选自浙美版第六册教材,“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以原色为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原色之间互相混合,可以产生许多色彩变化,并学习应用,装点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内容: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情感、态度合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四、教法:

本课通过小游戏、小竞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在大量的师生互动中,让学生理解抽象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关系。

五、学法:

学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而获得的知识,才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为此,我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得出两种原色相调的出的新的颜色。每得出一个间色,就让他们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种颜色。从而让学习的过程直观,明白,易懂。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1、引导发现:首先引导学生从课件的图片中,发现自然花丛中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引入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把学生带入本课色彩的.主题——《五彩斑斓》。

2、科学传授三原色的知识:从问学生知道颜料中的三原色与否,到比较浅近科学地讲授三原色的知识,并且板书定义让学生认识复述和记忆三原色知识。(板书定义:不能由其它颜色调和成的颜色叫原色。因为只有三种,所以叫三原色。)并理解三种原色的不同感受。

3、探索实践,认识三间色:通过玩色练习,发现两种原色重叠会产生第三种颜色,老师的示范给了学生启发,让他们去主动地探索,得出新的结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了三间色的形成,这时,老师再以简洁明了的话语为三间色下定义,另学生印象深刻。

4、.激励探索:当教师讲授完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后,教师都要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的色彩,寻找自然界当中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本源色,做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乐趣。在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时,再次引领学生思考、去对应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本源色,促使学生很好地领悟:色彩源自生活,源自大自然。

5、游戏生成,寓教于乐:色彩知识的传授和巩固提高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此时,老师选择游戏的方式来来刺激学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三原色基本知识和三间色的调配规律。通过“抱一抱”的竞赛游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显得生动有趣,效果较好。

6、实践导学:首先是教师亲自演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调色涂色方法,做到简练、直观、明白,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其次是布置学生调色涂色练习,要求学生用任意形重叠组成一幅画,只能用三原色涂色,令画面色彩缤纷,并注意涂色要均匀。通过练习,巩固了涂色知识,提高了调色的基本技能。

7.展示勉励:在学生作业的展示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围绕课的重点,以利巩固色彩的基本知识,也勉励学生再次认真涂色。

8、课后拓展:在练习中,师生谈话间出现了学生关于复色的疑问,教师应势利导地点出了这是复色,等待以后再去学习。教师简单明白的话语,带有总结性、启发性和勉励性,埋下伏笔引导学生向深层化方向,去探寻大自然中各种颜色。

篇6: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了较浓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电脑多媒体课件中视频资料中线描画画面,体验动感线条的作用和种类,感悟动态的美。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表现的能力,从而通过古代的,现代的,学生创作的作品欣赏,扩展学生的思路,用线条进行创作表现。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作品完成情况较好。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积极发言。课后拓展较好,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在这节课里面,我们很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线条。主要运用到的.方法有观察、对比、尝试、归纳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观察,因为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观察的对象有欣赏作品、自然界的图片,范例作品,以及自己的尝试练习。 学生对线的动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表现出既有动感又有一定美感的作品有一定困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线描画中如何用线条的分析理解,多用一些时间探讨在造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线条曲直等的变化手法进行表现。

篇7: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组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在课堂上,我努力体现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多级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肯定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实现了评价的功能。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五、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再处理,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和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展示美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交流与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完成。

篇8:浙美版第六册第9课《照猫画虎》说课稿

浙美版第六册第9课《照猫画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的美术课,课题为《照猫画虎》,本次说课我将分成如下几部分来阐述,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涉及的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威武、具王者风范的老虎,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本课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猫、老虎以及其他猫科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对形象的归纳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教材中简练生动地介绍了同属猫科动物的猫、虎、狮和豹的形象特征,为多元化、个性化的创作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儿童生活在农村,都能见到猫,但是不能亲眼看见老虎。学生对猫的形体有了解,也很熟悉,但画老虎、狮子、豹子这些猫科动物学生作业难度就较大,单凭学生的想像,绝对画不出好作品来。所以这节课必须利用课件和图片,与学生共同探讨照猫画虎的方法。让学生比较猫和虎的不同之处,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再画,画出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猫科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画面的组织,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四、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景的诱导,通过图片的欣赏,对猫和老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已知知识的回顾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以上教学方法我采用如下教具与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重点是在通过对猫的形体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而达到在绘画中的融会贯通。通过老虎与猫的不同叫声,导入这次学习的内容“照猫画虎”;然后通过猫与其他猫科动物的图片,在分析讨论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处(从体形大小,毛发颜色等方面)。在作品的创作方面要求是以猫的形体特征为蓝本进行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绘制一幅作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 导入

(1)请学生听一听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要照着猫的样子画与其相近的动物,揭示课题《照猫画虎》。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声音,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出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 对比与分析

(1)图片欣赏,归纳猫的特征。

猫的形象特点:猫的主要组成部分(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等),猫的毛色。

(2)对比欣赏,归纳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

通过对猫、老虎、狮子、豹图片欣赏,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归纳出猫科动物与猫的相同点、不同点。(外形相近,主要是形体大小和毛色花纹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猫、老虎、狮子、豹四中动物的特点,并归纳他们的异同点】

第三个环节 佳作欣赏

欣赏大师的作品,分析大师们在表现过程中如何突出动物的特点?

欣赏学生作品,说说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大师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赏,使学生们了解在创作表现时的注意点,以及在创作时动物特征的表现】

第四环节 创造与表现:

(1)作业要求:请你根据猫的外形特点用各种方式大胆地画一画猫科动物。

(2)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大胆想象和表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动物来。

【设计意图:从图片欣赏中总结表现的方法,从同龄人作品中激发出比试比试的创作欲望。】

第五环节 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小组、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补充。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其他材料表现猫科动物。

六、说板书设计

照猫画虎

猫 猫科动物(老虎、狮子、豹)

相同点 外形相近(头部、躯干、四肢和尾巴 )

不同点 形体大小

毛色花纹不同

篇9: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会变的线条》的说课稿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会变的线条》的说课稿

教材说明:

《会变的线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这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线条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线描作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学生分析:

线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线描”作为一种绘画手段和表现方法,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很枯燥。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线的作品,目的是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方法。从认识线—体会线—运用线,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及“情境性教学方法”等。

教学程序: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首先,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直接激趣:“你们相信线条会变吗?不信去看看”,随后播放课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第一环节:让学生认识线。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开始画线时没有多少变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变的内涵。所以,我利用课件演示以及欣赏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体会线。首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我采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带着“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形象?都运用了哪些线条?你觉得画家创造力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去观察作品,体验线的.表现力,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我又让学生结合学生的作品对比说线,“你更喜欢哪幅图?为什么?”“现在你觉得哪幅图更好”来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进一步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线条的疏密关系,了解如何进行线的处理,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学生作品,体会线条美感,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听音乐,用线条画出你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别绘画的情境,学生利用音乐节奏的差异来表现。体会线条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表现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体会线条的多样化,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

第三环节:让学生运用线。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反对临摹,这样每一张作品的面貌都不一样,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非凡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部分: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讲评的方法,让学生对此课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回去后继续学习,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总览整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线条的绘画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篇10:人美版第三册第15课《会变的线条》教案

人美版第三册第15课《会变的线条》教案

15.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的任务: 知识目标: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教学用具:彩笔,课件,白纸,彩色纸   学生用具:铅笔,彩笔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摆放好用具。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老师来听我们二(1)班的课,曾老师相信这一节课每个同学都会给老师带来一幅出色的作品,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二、导入: 1.让学生进行猜物游戏,教师课件出示两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比不同装饰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其作品的不同。   2.引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拿出一支彩笔,画出生活中常见的线条。   2.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条。   3.观察教室周围,还能发现哪些线条?   4.教师总结生活中其他常见的线条。   5.让学生去生活中感受线条,去看看生活中的线,教师出示课件。   6.让学生欣赏课本上有会变的线条装饰的作品,并且分析作品内容,装饰线条。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杯子,先勾出外形,再用线条去装饰。   五、作业 让学生交流创作想法,开始作画。 作业: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 “物品”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装饰美化。   要求:注意线条的综合运用,整体效果的美观。   六、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提示学生先画出物品的外形,接着运用多种丰富的线条进行装饰,在画面中体现出线条的变化、疏密、秩序感。    2、强调学生正确的作画姿势。   七、作业展评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全体学生一起来评价,教师评价,选出优秀作品。(给作品优秀的学生和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颁奖)   八、教学总结   瞧,这节课我们新交的`朋友:会变的线条多美呀!它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回去后,用会变的线条为自己勤劳的妈妈设计一件花衣服,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线条画下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的画面。   板书设计 15.会变的线条 直线 波浪线 曲线 折线      弧线 螺旋线 交叉线    丰富 变化、秩序       疏密

篇11: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会变得线条》的教学反思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会变得线条》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线条是如何从简单线条变化出许多复杂的线条的,再将复杂的线条变化出更加复杂的一组一组的组合线,在看到学生们观看时发出阵阵的惊呼后我知道我已经做到扩宽学生创新的思路了。

其后,我在教学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请学生们带着三个问题是来欣赏这幅画,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已得到掌握。在教学中为了解决“感受线条美”这一难点,我首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优秀的线描作品与自己的作品中的线有什么不同来学会画各种各样的线。继而自己来设计线。然后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线条的美,之后再欣赏设计师把这种原始的美经过加工设计后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品。了解线条的原始美到创作美的升华。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这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最后在作业设计上我为学生设计了简单的人物、茶壶、服装、手套等等作品。让学生在上面用线条进行装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效果良好。 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线条绘画是多变的,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驾驭多变的绘画形式,儿童是乐意去干的,我就给学生创造这种自主的绘画体验空间。本节课,我自始自终都贯穿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用多变的线条去感受、体验、巩固在作品中的美感。

篇12: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会变的线条》教学反思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会变的线条》教学反思

《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是人美版二年级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五课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我们身边的线条》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而《会变的线条》一课是《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提升版,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而是要学生们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后创造出更多种不同的线条,并且把创造出来的线条变成一组一组的不同形式的线条搭配排列装饰物体形象,教学难度比前一课要大的很多。所以我对本课教学重点的设定为让学生们感受到线条的千变万化的形态和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并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难点设定为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用组合线的形式将它们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来装饰任何事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线条是如何从简单线条变化出许多复杂的线条的,再将复杂的线条变化出更加复杂的一组一组的组合线,在看到学生们观看时发出阵阵的惊呼后我知道我已经做到扩宽学生创新的思路了。其后,我在教学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请学生们带着三个问题是来欣赏这幅画,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已得到掌握。在教学中为了解决“感受线条美”这一难点,我首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优秀的线描作品与自己的作品中的线有什么不同来学会画各种各样的线。继而自己来设计线。然后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线条的美,之后再欣赏设计师把这种原始的美经过加工设计后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品。了解线条的原始美到创作美的升华。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这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最后在作业设计上我为学生设计了简单的人物、茶壶、服装、手套等等作品。让学生在上面用线条进行装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效果良好。 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线条绘画是多变的,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驾驭多变的绘画形式,儿童是乐意去干的,我就给学生创造这种自主的绘画体验空间。本节课,我自始自终都贯穿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用多变的线条去感受、体验、巩固在作品中的美感。

在本课的拓展上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为学生介绍了一幅图文并茂的线描作品。既让学生认识到线的另一面,也让学生在绘画上有了新的认识。

篇13: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我的书包》说课稿

一、说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难点是: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第三环节: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

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题目)

实用美观

以人为本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14: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我的书包》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我的书包》说课稿

《我的书包》,选自人美版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二册第三课。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谈谈自己对这一课的认识与设计。

一、说教材内容:

《我的书包》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内容。高年级学生对设计的概念并不陌生,本课的教学正是以设计书包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此之前的几册中,学生对于设计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给本课定位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了情景导入法,谈话法,拟人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展评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的氛围,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并配以教师直观讲解演示,辅助学生感受、品味、操作、实践、体验、学会基本的设计制作。这节课我本着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这节课我本着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①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用时1分钟)

孩子们是最喜欢看动画片的,我就以直观有趣的动画导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引出课题《我的书包》。并板书课题。

②讲引观察 巧画书包(用时13分钟)

书包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首先让他们了解书包的外形特征。我就设置游戏问题找不同,让学生主动探究。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对书包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层层深入。提出问题(1)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书包?(2)说说你用的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3)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书包互相展示,让学生了解书包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通过对课件中图片的观察,了解书包书包箱体、书包带、外部装饰,此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书包的基本结构,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还要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想一想,年龄不同的人使用的书包一样吗?会有哪些不同?

(2)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给什么样的.人设计一个什么样的书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在认知书包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看书并欣赏课件中的图片,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更深入地对书包的设计细节进行研究。了解到书包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方便人们携带学习用具的,了解体会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学会观察和分析研究。

让学生再次观察,自己提出想了解的问题。提高自学与互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③大胆创作 艺术实践。(用时20分钟)

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美术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创作过程,这一环节中,我的作业提示是:为需要的人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我还选择了悠扬的《雪山情》作为背景音乐。

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④作业展评,感受成功(用时5分钟)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从作业的完成、作品的构图效果、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⑤课堂拓展,情感延伸(用时1分钟)

先出示两张太阳能旅行包的图片,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包?它们在材料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给大家讲一讲。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助作用。

我的书包

书包的结构

书包箱体

书包带

外部装饰

篇15: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二、师生探索创新

1、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2、探究性学习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

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四、展示评价

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五、小结

相关专题 线条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