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影子的尾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影子的尾巴”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教材概说

教材解读:《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本文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能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体验美,就能拨动学生情弦,从而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美感,真正达到“入境、入情、动情、入心”的效果。

学情预测:我班的学生喜欢朗读,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也能初步把握。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而且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有所欠缺,可能会想象不出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更读不出庐山云雾各种姿态的美。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感受美,读出美”: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感受作品意境的美,诱发通感。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可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或范读,或引读,或议读,让学生多读,感受想象云雾之美,读出云雾之美,体会出作者所描绘的人间仙境。我以此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朗读的优势,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幽、览”等8个生字。会写“庐、瀑”等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是达成目标2和3。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感受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教学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着力强调的,所以朗读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基于学生认识比较感性的原因,学生很难入境入情地朗读,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看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味课文的语言美,读出意境,读出美感。这是我希望达到的目标,随着学生理解的不断深入,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迎刃而解。

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呢?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生为本,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读、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乐学、会学、爱学的境界。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整体教学法,阅读指导法,点拨教学法,语感教学法,迁移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追求美。

与我校倡导的“以生为本,有效生成”的教学理念相呼应,我将“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以学定教,因学而导,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彩,随机应变,适时进行引领、点拨。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发挥我班学生的朗读优势,我将引导让他们走进文本,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品中读,在读中赏,读出意境,读出美感,从而使“生成”更精彩!

三、说教学流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先看流程图:感知美——读出美——赞叹美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一上课,我首先出示一幅幅风光绮丽、云雾飘渺的庐山图,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然后点出“在众多的景物中,数庐山的云雾最神奇了!”,从而引出课题。(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优美的范读,使学生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当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境界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这个坏节的设计是为了开启情感动态生成的大门。)

2、接着问“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呢?”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到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达到了整体感知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又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走进云雾,读出美

(1)读出姿态美

1、引领学生走进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分五步进行教学:

(1)找姿态。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词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边听边划,这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庐山千姿百态的认识,训练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2)说姿态。引导学生说出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四种姿态的名字。

(3)品姿态。老师范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姿态品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语渗透朗读技巧,促进学生朗读。如有学生选择“白色绒帽”这种姿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白色绒帽在哪儿呀?你看白色绒帽戴在上顶上,多美啊!”;如选择了“一条条玉带”,就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玉带的美“请你们看图,为什么觉得玉带很美呢?这玉带是缠绕在山腰间的,为什么不用“笼罩”呢?通过换词,学生不仅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玉带的飘逸;如选择“茫茫的大海”,教师问:“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无边无际和壮观,几位学生读后,趁热打铁问“还有谁也想读出大海的壮观?”学生得到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从而读得更出色;如选择了“巨大的天幕”,教师就带着惊奇的语气说:“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倾听中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我是针对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评价的,同时我还注重了评价的指导性,在评价中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读出姿态美。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我把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改写了诗歌的格式,以一首清新的小诗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深情款款地朗读课文,读出意境,读出美感。(我把第二自然段改编成了一首诗歌,而且配上音乐,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可感地欣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提高了学生阅读、想象、鉴赏的能力。在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评价语言,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以“情”为主线,牵引着每个学生的心。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忘记自我,快速地进入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读出了味道,真正做到入情、入境、入心,达到“心入我书,我心入书”的效果。体现了情感的动态生成的高潮。)

2、读出变化美

(1)说变化。首先我引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问“庐山云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就会说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我就可以顺势而导,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变化得非常快?请把这些词圈出来。”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找出了突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还会有孩子回答:“我觉得庐山云雾变化的姿态很多。”那么我就可以顺势而问:“庐山云雾是怎么变化的呢?它由什么变成了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的多。

(2)读变化。学生找出了这些重点词“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让学生读出变化之快。学生能读出变化得快还不够,还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于是,我问“一缕轻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呢”通过对比,学生确定了朗读的语调要从轻柔到字字铿锵有力。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朗读又有了质的提高,体现了朗读“生成”的有效。

(3)拓展。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姿态还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两种姿态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变化。(语文教学应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而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和投入的情感朗读就是训练语文“双基”的根本方法之一。正如斯霞老师所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由文拓情。)

3、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已经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就可以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老师引发学生想象,创设一个云雾缭绕的情境,身临其境,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再让学生读出飘飘的感觉。(在充分感受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后,再赏心悦目地朗读文本,使学生置身与文本之中,融入作者营造的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竟境,读出意境,读出真情实感。)

(三)耐人回味,赞叹美

1、欣赏庐山云雾的视频,让学生一睹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2、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配乐激情朗读全文,赞叹庐山云雾的美。

(朗读是“动情、动心”的艺术。此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惊叹于庐山云雾之美,使孩子在朗读中充分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领悟与赞美。优美的乐声不断,美丽的景色相随,教师充满感情变化的语言引导,良好的朗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成为“景中人,情中人”。开口即抒情,深切而自然。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读出了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验美,挖掘美,才能让他们有感而发。此时此刻,孩子的情感体验尽现在对课文的倾情朗读之中!)

四、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板书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把云雾四种姿态“白色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来,既有层次,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课堂上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把握住了“以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全面预设学情,机智抓住学生动态的生成,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生本、生长、生成的课堂中,自身的主动性得以彰显,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篇2: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优美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够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强调庐山云雾的变换之快。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根据本课文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本班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极少到外旅游,平日里很少用普通话交谈,多数说海南话。文中的个别词语、成语他们难以理解)。于是,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与认识9个二类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其中,学会本课生字及理解词语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我们常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的教法我以情境教学法为主。

教学时,我将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欢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达到与本课情感共融的目的。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以读代讲法

课标指出:教学语言规律要和语感的培养相结合。因为,在小学生面前枯燥的讲解只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以读代讲就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轻声读、美读、品读、评读等。不但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说学法

(一)、自学尝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将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尝试,如:自读、互评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思维,学会读书,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合作学习

我们都知道,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是新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将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合作学习。比如:让同桌之间交流识记生字、让他们合作完成作业等。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确定的目标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思路与达成目标呢?下面我就说说本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庐山去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投影幻灯出示庐山云雾彩图,配乐。带领学生欣赏,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感觉如何?这样导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开始就直观感受到云雾的奇幻美丽,这就是庐山的云雾板出课题。这样就为学习课文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给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并给他们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我这样做的理由是教师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唯达乐者晓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主要是小老师来领读。接着,鼓励孩子们、鼓励同桌让他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反馈他们的识记方法,以及让他们书空来加深印象。这时,我就可以把他们的方法作个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精神。

(四)、感情诵读,理解课文

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读了课文后,自己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好不好呢?然后指名学生指出读的段进行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都分别写了什么?在学生读完之后,学生就回答我的提问。生答,我就借机板书。

我相信教师悦耳的启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提问则是检查孩子们读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并说说该段主要写什么。抓住词语:“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体会、感悟其内容。接着启发孩子们,你能读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吗?让学生品读。由此可见,每一段是采用以扶为主,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文中的内容。从而体验情感和培养语感同时为第二、三、四段打下基础。

2、学习第二、三段

我先通过投影幻灯出示彩图画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启发他们想象: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接着让学生读,通过想象把庐山云雾的景象画面练画出来。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最后,通过学生尽情发挥,然后再讨论。使他们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听、想、画、议、读融艺术教育、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为一体。使他们的心情在愉快与美好中留连荡漾。从而达到与本文情感的目的。

3、再读全文,回归整体

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背读,接着由我来激情引背,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音乐中美读。那么,学生就可以把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尽情地读出来。对于读好的可以请他们到前面读。目的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既提高读的兴趣又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感。

4、小结: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感受到云雾的奇幻美丽、瞬息万变。我们应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

简明的小结,以及深切的话语会给学生心头留下美妙感觉。

五、说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奇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板书简洁精练、一目了然。这样板书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课时教学从低年级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在教育技术。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以激情、诵读与提高的方式体现了低年级的学生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验、感悟、积累内化的教学新理念。

篇3: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分页标题#e#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分页标题#e#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1.师出示诗句:“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一)初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庐山云雾)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请运用以上的词语围绕庐山云雾,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

3.师小结。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充满神秘的,庐山云雾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1.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第二大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云雾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我们分别在哪几个地方观赏云雾?

2.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哪几个地方的云雾,请完成下列填空题。(回答)

我们观赏了在看到的浓雾,在()看到的雾气和在()等处看到的云海。(先在书上用“____”划出,再回答。)

(引:这些地方的云雾各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3.默默地欣赏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地方的云雾有什么特点?(用“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能概括其特点的词。)

4.理解“瞬息万变”,哪些词与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学生围绕“瞬息万变”提问。

6.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①哪些词句体现了庐山云雾的这一特点?(用“~~~~”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②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7.讨论以上问题中的第1个问题。

8.讨论第2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句: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9.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体会“刚刚……转眼间”在这句话中的作用。

10.用“刚刚……转眼间”进行说话训练。

A.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转眼间就()。

B.火烧云的变化真快,刚刚看上去(),转眼间()。

C.自己说一句话,用上“刚刚……转眼间”。

11.出示语句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分页标题#e#

议:将以上的话改成下列这一段话,好吗?为什么?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导并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指名朗读――指导――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读。

13.师小结:“瞬息万变”的浓雾真的是好美呀,读了作者的解说,我们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刚才我们经过了哪几个步骤才领略到这一番美景的?

1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

二划:划出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

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15.生自学第4小节。

16.汇报交流。在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地出示投影片,领会“时而……时而……”的用法。

①小猫钓鱼真不专心,时而____,时而____。

②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了,时而____,时而____,时而____,真令人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17.指导背诵。

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第一句话先讲庐山云雾对山镇牯岭特别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与它____。第二句讲庐山云雾时而____,时而____。第三句讲山镇牯岭一半____,一半____。

18.试背。

19.师小结: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出示云海的投影片)这就是云海的两幅照片,想去体会体会它的美吗?

20.生按学习第3小节方法,自学第5小节。

21.集体交流汇报。出示检测题:

A.云海的特点是()。

B.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和()两种情况下的云海。

C.找出与以下结构相类似的词:

波涛起伏()青峰秀岭()

2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找出过渡

1.师根据板书,小结学习内容。

庐山云雾是美的,但是作者的叙述更是天衣无缝,连贯而又自然。作者是*哪些词句连接起课文的内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3.师小结,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家乡的晨雾》。要求写出晨雾的特点。

(四)作业。

1.片断练习:《家乡的晨雾》。

2.补做完作业本上的第3、4、5、6题。

篇4:《庐山的云雾》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来自于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文以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方式描写了祖国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是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有乐于思考、质疑的习惯!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还不足,比如说想像力不够丰富、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等!

针对以上的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去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

针对本文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同时在欣赏美景之时,用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这种用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的撼动了孩子的心灵、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庐山云雾的兴趣!

2、阅读指导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讲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阅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引领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活读来把课文读短、读细、读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3、信息搜集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预习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回去搜集有关庐山云雾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在阅读文本时进行比较,更是培养了学生在搜集信息之后处理信息和同学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对于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提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一)交流信息,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三)精读感悟,品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交流信息,揭题导入

新课伊始,我会问孩子们:“课前大家都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庐山云雾的资料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孩子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在语文课上交流信息,既增强了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架设起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在介绍完资料之后,我随即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让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带着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执着开始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学生即将带着疑问走进文本的阅读!(默读)

在让孩子读课文的时候,要提出阅读的要求:1、读通读顺句子,读的过程中做到“三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2、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生字的认读,理解相关词语的知识;3、初步整体掌握课文的内容!

接着让学生通过交流互议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1,2-3,4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品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细。在分析文本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直截了当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的二、三小节,从中圈划中描写云雾特点的关键词语!(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从而更亲近文本!)

在这两段文本的交流中,我引领学生着重地抓住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路,相机教学!

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抓住“千姿百态”这个词语,让孩子自己从文中来找读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语句!从而了解到为了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按照“山顶――山腰――山谷”的顺序,依次用比喻联想等方法描写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此时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让孩子进一步走入文本:进一步理解它像茫茫大海、像巨大的天幕!

在看图结束之后,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其他形态的特点,配上柔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感受到云雾的姿态很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顺着这样的思路,自己展开想像,想想还可能会有什么形态呢?

当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主要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语,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来了解它是如何瞬息万变的`!在孩子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要抓住“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来了解云雾变化很多!抓住“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来体会云雾变化时间很短!抓住“……”来了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情况很多,具体有什么呢?可以让给学生大胆想像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在想像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要适时的进行对文本的阅读指导,为了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热衷地方式来读一读!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听读等方式!在文本的学习之中,给足时间让孩子在读中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具体分析完这两部分之后,带领孩子们来看这两部分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知道这是总分的写作方法!在平常的作文当中经常会运用到这样的方法!由此给出一定的范围(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春暖花开的时候,校园花圃里的花的形态),从两个题材中选择一个让学生们去讨论怎么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课堂上教者也可以在孩子们充分地说后,花时间让孩子们动笔写写,加深对这种方法的运用!

在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流连忘返的意思!并让孩子试着举例说出什么时候会流连忘返呢?从而为接下来让孩子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在孩子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话之后,我会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在庐山,见到了这样的云雾,你会说些什么呢?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时的课堂气氛也会达到很高潮!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便会在口中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学生的情感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篇5:小学语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上册第14课《庐山的云雾》,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散文。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

,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习:“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篇6:六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段),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习作。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含书面习作)

四、教学用具: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书。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书。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5.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的是”话别“,所以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片段,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5.教师:文章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本、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沈伯伯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选材。

1.同学们已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五、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反思:

篇7:《庐山的云雾》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六大段。其中写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占的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会背诵第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第3、4、5、6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会背诵第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过渡句,并体会其作用。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难点

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庐山云雾的好奇心,

②教师的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庐山云雾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③投影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④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⑤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①采用指导读第3小节——师生共读第4小节——独立自学第5小节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

②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庐山云雾,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家乡的晨雾》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删、改、读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②按要求找、划出描写云雾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③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④“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请参考更多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匆匆》

小学语文说课稿《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说课稿《渔夫的故事》

小学语文说课稿《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微笑着承受一切》

篇8:《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来自于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文以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方式描写了祖国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是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有乐于思考、质疑的习惯!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还不足,比如说想像力不够丰富、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等!

针对以上的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去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

针对本文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同时在欣赏美景之时,用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这种用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的撼动了孩子的心灵、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庐山云雾的兴趣!

2、阅读指导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讲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阅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引领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活读来把课文读短、读细、读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3、信息搜集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预习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回去搜集有关庐山云雾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在阅读文本时进行比较,更是培养了学生在搜集信息之后处理信息和同学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对于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提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一)交流信息,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三)精读感悟,品读课文(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交流信息,揭题导入

新课伊始,我会问孩子们:“课前大家都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庐山云雾的资料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孩子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 在语文课上交流信息,既增强了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架设起文本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在介绍完资料之后,我随即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让学生自由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带着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执着开始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学生即将带着疑问走进文本的阅读!(默读)

在让孩子读课文的时候,要提出阅读的要求:1、读通读顺句子,读的过程中做到“三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2、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生字的认读,理解相关词语的知识;3、初步整体掌握课文的内容!

接着让学生通过交流互议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1,2-3,4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品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细。在分析文本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直截了当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的二、三小节,从中圈划中描写云雾特点的关键词语!(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从而更亲近文本!)

在这两段文本的交流中,我引领学生着重地抓住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路,相机教学!

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抓住“千姿百态”这个词语,让孩子自己从文中来找读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语句!从而了解到为了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按照“山顶——山腰——山谷”的顺序,依次用比喻联想等方法描写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此时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让孩子进一步走入文本:进一步理解它像茫茫大海、像巨大的天幕!

在看图结束之后,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其他形态的特点,配上柔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感受到云雾的姿态很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顺着这样的思路,自己展开想像,想想还可能会有什么形态呢?

当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主要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语,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来了解它是如何瞬息万变的!在孩子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要抓住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来了解云雾变化很多!抓住“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来体会云雾变化时间很短!抓住“……”来了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情况很多,具体有什么呢?可以让给学生大胆想像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在想像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要适时的进行对文本的阅读指导,为了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热衷地方式来读一读!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听读等方式 !在文本的学习之中,给足时间让孩子在读中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具体分析完这两部分之后,带领孩子们来看这两部分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知道这是总分的写作方法!在平常的作文当中经常会运用到这样的方法!由此给出一定的范围(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春暖花开的时候,校园花圃里的花的形态),从两个题材中选择一个让学生们去讨论怎么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课堂上教者也可以在孩子们充分地说后,花时间让孩子们动笔写写,加深对这种方法的运用!

在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流连忘返的意思!并让孩子试着举例说出什么时候会流连忘返呢?从而为接下来让孩子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在孩子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话之后,我会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当时在庐山,见到了这样的云雾,你会说些什么呢?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时的课堂气氛也会达到很高潮!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便会在口中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学生的情感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篇9:《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

,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习:“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附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雾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篇10:《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习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习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瞬息万变 变成…… 变成 ……

篇11:《庐山的云雾》的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的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中的课文,这是 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情感。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具体写庐山的两个特点,第二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两个自然段都采用了相同的写法,先概括介绍庐山云雾的一个特点,接着进行具体描述。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流连往返。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文有以下四个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执教第一课时时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初步感受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逐幅出示一组庐山风光的图片,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赞美它们,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在初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

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生字词。

3、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这是让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自学学会部分生字词,总体感知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时,先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再出示所有的生字词,开火车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他读懂的生字词的.意思,没说准确的就做个记号,待会儿再解决;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庐山云雾的特点,并告诉他们: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说它变幻无常。

第二次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理解几个难懂的生字词的意思。

2、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或几句话,读给其他同学听。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这是让学生解决剩下的部分生字词,通过朗读,初步感知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检查学习效果时,对没解释清楚的生字词,我补充讲解;学生读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接下来,第三遍读课文,让全体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在下课前五分钟时,出示生字,从间架结构方面指导学生写字。作业为:每个生字写两遍。

篇12:《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习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相关专题 庐山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