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日月潭板书设计

两份进口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两份进口”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说课稿日月潭板书设计(共14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日月潭》说课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渗透读法,自由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日月潭的传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好故事,得读出味来。想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谁来出出主意?生交流: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脑中活起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交流读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易于进入故工作节之中,提高读书的效率。

二、交流感受,整体把握

在学生津津有味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倾听。紧接着,教师以“读故事时,你随着情节的发展难受吗?紧张过吗?快乐过吗?愤怒过吗?来,一吐为快,有一说一。”请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与人物同悲、同喜、同怒、同乐,置身于情境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同时,这也是再次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为下面人物形象的交流作了铺垫。

三、突出重点,感受形象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二)活化文本,深度体验

在整体默读、圈画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那这篇课文的每个段落是不是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我认为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交流第一处:“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从“挺身而出”看出他们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学生能够找到这一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但就此句讲此句,对人物形象的突显显然分量是不够的,而是要把这个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会。“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进而读好两个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进斧头和金剪刀呢?”联系上文理解“一筹莫展”的意思,展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整体把握,上贯下联,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救民于危难之中的高大形象,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交流第二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从这看出他们不畏艰难,勇敢顽强。十二个字“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写得太简略了,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交流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文本的描述创设四种情境,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面对重重磨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四、看图说话,个性表达。

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有讲讲这个故事这一项,为了降低难度,也为了帮助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能够活化课文语言,加进自己独特的感悟,我设计了看图说话这个教学环节。

“在跟大尖哥和水社姐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又感人的画面(出示四幅图),这些画面虽然没有声音,但这背后又有多少精彩呀!请同学们来给这些画面配上画外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多媒体画面的出示,把学生引入了远古时代,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自然有话可说。

五、合作探究,加深感悟。

应该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千辛万苦后还没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化作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尾是挺让人遗憾的,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于是我号召学生改一改故事的结尾,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怎样使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看谁说的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这个说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说一段话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说的愿望下展开。

篇2:《日月潭》说课稿

位置: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特点:最大、深、水绿、

清晨:(薄雾、晨星、灯光)倒映水中

中午:清晰、朦胧、像仙境

风光秀丽

篇3:《日月潭》的说课稿

关于《日月潭》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说教材。《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时间是本课安排为第二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课后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为主旨,设计出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欣赏美景,感知文本

1.欣赏美景,创设情境。

2.范读课文,初步感知日月潭景色的秀丽。

3.说说感受。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日月潭给你的印象吗?引出“风光秀丽”。

(二)图文并茂,赏析文本

1.自由读文,勾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词语,学生汇报。

2.图文结合,赏析一、二自然段。

(三)巧抓词句,想象文本

学生自由汇报,追问为什么喜欢,分别抓住“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三个词语,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感悟。例如:当学生说到中午的风光时,会问:假如你就是正在日月潭观光旅游的客人,你会清晰地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群山环绕、看到树木茂盛吗?此时此刻,日月潭景色已经映入你的眼底,你会说什么?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当学生说到雨天的风光时,抓住“朦胧”一词,感受朦胧时候的画面,出示雨天的风光,这样的景色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抒发情感,拓展文本

1.配乐读文。

2.欣赏完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情感升华,拓展文本。

五、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

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下了功夫,板书如下:面对语文课,我们呼吁: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吧。

篇4:《日月潭》优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说教材。《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按照作者脚步,去走进这篇课文。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时间是本课安排为第二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课后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风光秀丽。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为主旨,设计出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欣赏美景,感知文本

1.欣赏美景,创设情境。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叫《日月潭》。

2.范读课文,初步感知日月潭景色的秀丽。

3.说说感受。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日月潭给你的印象吗?引出“风光秀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激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再由图到文,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并引导抓关键词语“风光秀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图文并茂,赏析文本

1.自由读文,勾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词语,学生汇报。

2.图文结合,赏析一、二自然段。

师:日月潭周围有哪些风光?出示问题:那里,,周围有许多。(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出示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图片。)

用笔勾画出日月潭名字的来历。(理解“湖水碧绿”,感悟“圆圆的、弯弯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理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巩固文中重要语句,从而有效地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三)巧抓词句,想象文本

自由读文。师:日月潭景色真是秀丽呀,日月潭早上、中午和雨天三个不同时候的景色更加迷人,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三、四自然段,看一看,你喜欢哪个时候的风光?

学生自由汇报,追问为什么喜欢,分别抓住“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三个词语,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感悟。例如:当学生说到中午的风光时,会问:假如你就是正在日月潭观光旅游的客人,你会清晰地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群山环绕、看到树木茂盛吗?此时此刻,日月潭景色已经映入你的眼底,你会说什么?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当学生说到雨天的风光时,抓住“朦胧”一词,感受朦胧时候的画面,出示雨天的风光,这样的景色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悟情朗读3.4段。

读最后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理解“风光秀丽、中外游客”)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情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词语教学这一重点,巧抓关键词语,引导他们到文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巧妙利用读与说的“焊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词语教学的深度拓展。

(四)抒发情感,拓展文本

1.配乐读文。师:带着你对日月潭的赞美,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欣赏完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情感升华,拓展文本。(出示地图)师: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亲的怀抱,台湾人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祖国,那里的小朋友也十分想到我们大陆来游玩。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请大家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释放出学生积蓄的情感;谈谈感受,拓展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练练小笔,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从而达成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活动”。

五、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下了功夫,板书如下:

面对语文课,我们呼吁: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吧。

篇5:《日月潭》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后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以景激情,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自然段,采用flash片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说话,对文字的品味、朗读,掌握课文重点,领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日月潭的多姿多彩。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和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三、四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利用图片将文中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此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在赏析课文后,设计“我当导游”的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练习朗读,让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作好铺垫。

五、拓展情境,爱国教育

最后设计去游览台湾的其他美景这一环节,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老师再动情地讲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篇6: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日月潭的传说精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

二、教学法

(1)日月潭一课介绍的是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景,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和学生均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组织学生.和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如:日月潭的'形成、日月潭景区的各个景点等。教师也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及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2)要注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课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能准确的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范读,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

三、学习第三段

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篇7:《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教法,确立教学目标:

《日月潭的传说》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同时又写到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怎样让这节课体现出语文的“语”和“文”的两个特点?我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基于这个出发点,于是我把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品读课文,通过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主人公:见义勇为、奋不顾身、除邪惩恶、造福人民的高尚品质。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化对人物品质的认识。

3、能够把自己对人物的认识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4、能够复述课文。我把它概括为四句话:让学生充分的品味语言文字、朗读语言文字、想象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二、说教学过程:

1、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于是我在课文导入后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降伏恶龙,拯救日月的?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说“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资源。在整体默读、圈画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

2、紧扣空白,交流品味。

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例如:第四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所以说课文的每个段落是不是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我认为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下面我选择其中的两处来谈一谈我设计的一些想法。

交流第一处:“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从“挺身而出”看出他们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学生能够找到这一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但就此句讲此句,对人物形象的突显显然分量是不够的,而是要把这个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会。“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进而读好两个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进斧头和金剪刀呢?”联系上文理解“一筹莫展”的意思,展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整体把握,上贯下联,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救民于危难之中的高大形象,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交流第二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从这看出他们不畏艰难,勇敢顽强。十二个字“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写得太简略了,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交流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文本的描述创设三种情境,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面对重重磨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活化文本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产生深度体验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创设了一个写作的情境,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就能写出来。

3、整理板书,指导复述 。

从中年段开始,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章都要求复述,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一定要做足铺垫。所以我在教学的板书上作了文章,我的板书是课前做好,粘贴上去的,板书如下: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降伏恶龙

拯救日月

化作青山

这样的板书其实是在课堂上,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情节发展的每个小高潮而写下来的,同时也可以知道学生有条理的复述,一举两得。

篇8:《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说教材】: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但是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他们会挺身而出地说什么?第四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说学情】: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说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准多音字“降、重”在文中的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注意把“漆、越、冒、雄”四字写规范端正。

3、用联系上下文和展开想像的方法理解“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的意思。

4、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杰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性目标陈述技术。他认为陈述得好的目标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能说什么;二是规定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本课教学目标就是遵循这一原则陈述的。)

【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说教法】:

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我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

2、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篇9:小学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打开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组课文,一幅幅祖国美丽景色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想要夸夸家乡,赞美祖国。《日月潭》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周围环境,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清晨、中午,晴与雨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

二、根据实际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能就某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受区域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认知能力缺乏,认知形式比较模糊。最突出的特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他们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

三、三维整合说目标

基于单元训练重点、文章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会认“环 绕”等9个生字,会写“岛 纱 胜”等

12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的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

①能初步用默读的方法读课文。

②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感悟文中优美词句,体会日月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我将“会认“环 绕”等九个生字,会写“岛 纱 胜”等12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等词语”。作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提炼优化说教法

我遵循“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

五、环环相扣说流程

根据我设置的教学目标,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精彩的导入会给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开课伊始,我创设情境,出示我国宝岛台湾以及日月潭风光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台湾的美丽,并对同学们说:“在我国宝岛台湾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台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我之所以这样导入新课,是因为我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们,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过情境和图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的接受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学生要学习默读。在导入新课后,我指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自读课文。做到“三不”“三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眼到,心到,口到。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提出这样的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争取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趣味识字,熟读课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识字教学在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再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巩固字音。在读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筑”是翘舌音,“朦、胧、境”是后鼻音,“隐”是前鼻音。“绕”是四声。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学生能正确的读准字词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识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由于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学生可以说出像“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如:“名胜古迹”的“胜”就是“月亮”的“月”加“生活”的“生”组成的;“环绕”的“绕”就是“浇花”的“浇”,三点水换成了绞丝旁;“建筑”的“筑”就是就是“铅笔”的“笔”下面的“毛”换成了“巩固”的“巩”。然后我再去掉拼音,通过“摘果子”,让学生读出摘到果子上的字,再带着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将分开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这样的游戏方式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生字词。

在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后,我再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比赛读,让学生熟读课文。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我将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识字认字目标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都写了些什么?”由此展开对全文的学习,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集体反馈、交流读后感受,这样的设计意在创设一种自然轻松的谈话氛围,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文本情境。

展开全文阅读

这篇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日月潭的位置和日月潭名称的由来。我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中国地图,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感知日月潭的位置在台中,接着再出示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日月潭景色,让同学们通过看图感知“茂盛”“环绕”。茂盛就是植物生长的多而茁壮;环绕就是围绕。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语“圆圆的”和“弯弯的”让学生体会正是一边圆圆的像太阳,一边弯弯的像月亮,才取名日月潭的。由此了解到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他的形状得来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感受到日月潭群山环绕很美,树木茂盛很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很美,日月潭的形状也很美。

“课文除了写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的由来,还写了什么?”我以这个问题过度,引领学生关注课文的3-4自然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巧抓词语,并结合图片,引导他们到文中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感受日月潭不同方面的美。通过抓住“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倒映”“清晰”“蒙蒙细雨”“朦胧”“仙境”这几个词,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这些词语,就像下着大雾时,你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周围的景物,这就是朦胧。再让学生结合图片,感受到清晨的日月潭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给人留下隐隐约约的美。中午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尽收眼底。雨中的日月潭,有如诗如画的朦胧美,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我先给学生示范读,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日月潭的风光秀丽。正是因为日月潭的美丽,作者才会喜爱日月潭,赞美日月潭。日月潭才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说明学生已基本理解了课文,这时就可进行生字的指导书写。在指导书写过程中,首先要让同学们知道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我会让同学们自己找找,看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哪些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相机在大屏幕上显示出这些字。并指导学生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哪部分占格多。对于字形相近和比较容易写错的字做出重点指导,如纱、绕、约都有“纟”,“纟”在格中占位略窄。注意绞丝旁的笔顺,撇折撇折提。其中绕字右上方没有一点。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建筑”的“筑”下半部分的左边“工”字最后一笔“横”改成“提”。“环绕”的“环”,王字旁最后一笔“横”也要改写成“提”。建:半包围结构,这个字的偏旁是建字旁,共有两笔:横折折撇、捺。书写时先写右上部分,再写建字旁。注意在田字格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都要有余地。关键笔画是“竖”。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正确的书写笔画。如:环、约、省、茂。 接着再让大家和我一起书空写,巩固书写。

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写一写:完成课本后的书写作业。

2.背一背: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父母、朋友,了解我们祖国其他美丽的地方,课下与同学分享交流。

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习的字词,积累了好词好句,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简明扼要说板书

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形象直观,条理清晰,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篇10: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解析:

《日月潭》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适合学生阅读积累;另外,本课还有要求学生认识的9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这些生字,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的常用字。所以,本文难易适度,文质兼美,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学习。

二、方法简述:

1、注重积累,综合提高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段,体会语言的魅力。

2、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

如:我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茂”“境”等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记字的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识字记形。在教学设计时,我预设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环”的字形,并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将“绕”“烧”“浇”“晓”等形近字进行了分辨,学生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有趣的字谜“森林里藏着旧城堡”来识记生字“茂”,既富童趣,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让学生将课文句子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进行替换,借助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中的字义。

三、目标定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以该学段学生特点,我将课时目标确定为:

1、认识生字;理解“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教学目标清晰明了,让教师教有方向,学生也能学有所获。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突破难点。我们都知道,一说“上课”,学生就进入了严肃、拘谨的状态,学习起来就“有板有眼”了。我课前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使孩子们放松身心,自然进入一种聊天状态,也为我们的“无痕教学”打下基础。

2、检查预习环节,我设计时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3、随文识字环节意在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轻松快乐识字,在前面的方法简述中我也提到。

4、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所以我设计了课堂练习的环节。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5、品读积累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落实情感目标,熟读成诵的过程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6、写字仍是本学段课堂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观察、书写、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养成养好的书写习惯。

7、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即展示了学生的质疑(本课学习内容),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日月潭的位置。总之,板面设计简洁、直观、内容丰富。

篇11: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后,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自读自悟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自由说

2、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归纳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孙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各位小旅客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录像。(课件播放录像)

2、师:各位小旅客,刚才看见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3、师:要想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们得来读读课文,出示朗读视频。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大声读,师相机指导,遇到读书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鼓励)

4、检查读书情况:

⑴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有一位学生读错,请小老师带读后读对,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⑵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⑶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读得正确、大声的,老师奖励给他一幅图,这些图还能让你们有一些发现呢。(指名读词,课件随机出示表示该词语意思的图片。如读到“隐隐约约”时,日月潭就有些模糊)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课件演示)

⑸学生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过渡:刚才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认识了不少生字,现在咱们来认真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1、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齐读。

2、为什么这么美的湖要叫日月潭呢?

⑴学生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或者读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⑵比较句子,体会“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①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②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比较后,指导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擦去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3、自由大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在4人小组交流:(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交流:

⑴第三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

(清晨)

⑵你认为哪句写得特别美,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⑶指导读:咱们可不能吵醒还在睡梦中的日月潭,试着轻轻地读一读。指名读,比赛读。

⑷归纳学习方法。(读、画、读、交流)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欣赏日月潭中午的美景:

全班交流,课件相机演示图片及句子指导朗读。

四、小结拓展

1、师: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你喜欢它吗?请用一句话赞美它。

2、咱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再抓紧最后一点时间去欣赏一下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演示图片)

3、读一读三、四两段,再仿照它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读,自由练说,指名说。

4、今天咱们的收获真不少,一同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可你们的爸爸妈妈却没看见,多可惜啊。不过没关系,回家后,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课文给他们听;也可以摘抄好词好句给他们看;还可以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日月潭的风光。如果你还知道祖国其他地方很美,也可以搜集图片或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五、作业布置

1、画出你心中的日月潭。

2、向爸爸妈妈介绍日月潭。

篇12: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就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源,感受日月潭的美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说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受日月潭的美好风光,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市目前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

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引领法和以读代讲法。

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习形式是小组学习。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日月潭的图片、诗、文章等相关资源,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七、说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日月潭的资源,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提供动力。

(二)自主合作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重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第一项的要求,二是在读中找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周围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三是找出表现日月潭不同时间景色的特点及重点词语,四是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五是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最好能背诵。我安排的学习流程是学生先自主学生,找出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对学,对学不能解决的小组内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上交老师,以便进行班内交流。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中自学大约为8分钟,对学为3分钟,组学为4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展示

本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二是学生对学习疑难进行质疑,三是教师进行适当点拔,我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各小组汇报的学习疑难问题确定各小组的展示任务,让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具体做法是一组展示,众组质疑,教师点拔,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决不代办。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达标检测

本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肯定。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成果感,给教师提供准确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做出适当的调整。

我安排的具体内容有四项:一是根据拼音写生字,二是仿写词语,三是根据原文内容填空,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时间大约是5分钟。

(五)拓展提升

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时间大约为3分钟。我的安排是夸夸自己的家乡,并进行交流。

八、说板书

本节课根据我校高效课堂的进展情况,板书以学生板书为主,教师的板书主要是学习流程的板书和教师点拔的板书。

篇13: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一、渗透读法,自由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日月潭的传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好故事,得读出味来。想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谁来出出主意?生交流: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让大尖哥和水社姐在脑中活起来。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交流读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易于进入故工作节之中,提高读书的效率。

二、交流感受,整体把握

在学生津津有味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倾听。紧接着,教师以“读故事时,你随着情节的发展难受吗?紧张过吗?快乐过吗?愤怒过吗?来,一吐为快,有一说一。”请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与人物同悲、同喜、同怒、同乐,置身于情境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同时,这也是再次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为下面人物形象的交流作了铺垫。

三、突出重点,感受形象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篇课文,关键是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二)活化文本,深度体验

在整体默读、圈画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交流。那这篇课文的每个段落是不是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我认为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交流第一处:“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从“挺身而出”看出他们的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学生能够找到这一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但就此句讲此句,对人物形象的突显显然分量是不够的,而是要把这个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体会。“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进而读好两个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进斧头和金剪刀呢?”联系上文理解“一筹莫展”的意思,展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整体把握,上贯下联,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救民于危难之中的高大形象,加深对中心的体会。

交流第二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从这看出他们不畏艰难,勇敢顽强。十二个字“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写得太简略了,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交流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文本的描述创设四种情境,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面对重重磨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四、看图说话,个性表达。

我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有讲讲这个故事这一项,为了降低难度,也为了帮助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精彩,能够活化课文语言,加进自己独特的感悟,我设计了看图说话这个教学环节。

“在跟大尖哥和水社姐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又感人的画面(出示四幅图),这些画面虽然没有声音,但这背后又有多少精彩呀!请同学们来给这些画面配上画外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多媒体画面的出示,把学生引入了远古时代,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自然有话可说。

五、合作探究,加深感悟。

应该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千辛万苦后还没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化作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尾是挺让人遗憾的,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于是我号召学生改一改故事的结尾,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怎样使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看谁说的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这个说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说一段话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说的愿望下展开。

【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精选6篇)】

篇14:《日月潭》微课教学说课稿

《日月潭》是九年责任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省的有名风景区——日月潭的俏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材中,本课处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培育学生理解句子里重点词语的意思,培育有情绪朗读课文的能力。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日月潭的特色和俏丽的景色,所以我把“理解描写日月潭俏丽景色的词句,体会那里的秀丽风光”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控制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比方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的地点,名称的来历。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育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

3、练习默读和有情绪地朗读课文,熟读全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拟用3课时来教学本课。

二、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阐明文。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活泼形象地阐明日月潭的有关特色。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如身临其境,比较容易领导朗读。针对训练目的和农村二年级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运用“多读——理解——体会”的教学方法和手腕来教学本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课文中比较重要又难以理解的词句时,我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利用出示挂图、画简笔画等手腕来进行。在学法方面,为了辅助农村小学生克服不爱自动提问和答复问题的缺陷,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我采用提醒、引导的方法,激励学生对课文的疑难问题提问,并耐烦引导他们答复,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自动参与。对答复好的及时给予表扬、确定,对表现差一点的也给予激励,使他们都能站起来说一说,读一读。

相关专题 日月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