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说课稿

syuweb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yuweb”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物流基础说课稿(共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说课稿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说课稿

现在由我来介绍《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整体设计,我将分六个部分予以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课程定位

(一)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所授学生对象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根据专业体系规划,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第三方物流现场作业组织与部门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职业认证中的助理物流师级别规定,高职物流管理现已毕业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层次为作业部门的项目主管。

从学生基础来看,学生经过了前面的正规国家教育,已经拥有了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大一期间将接受管理学、经济学、会计、语文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使之拥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基础能力。本门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二)课程地位分析

根据专业体系的规划,现代物流基础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主导型作用,承担着提高学生对物流基本知识体系及技能要求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艰巨任务。

从本专业设置的能力体系——物流基础能力,是所有能力目标的开始与奠基石,是所有课程的先导。从就业岗位的职业需要和工作企业的实际要求来看,物流基础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具有针对现代物流整体流程的认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因此,物流基础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体系的整体基础,应该得到针对性的专门的训练。

(三)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助理物流师国家标准,在专业体系设置的范围内,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分析,现代物流基础的能力应有:

了解并掌握物流业务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围绕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设计各工作环节和流程,分析和应用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物流系统、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与辅助活动、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等。

根据实际,概括起来,所做的工作如下:

1、进行物流企业工作环节和流程的分析

①根据物流主要作业活动(运输、仓储、配送)的运作要点进行分析;

②根据物流辅助作业活动(运输、仓储、配送)的运作要点进行分析;

③根据物流信息的基本情况进行物流信息技术系统的简单规划。

2、应用物流的基础知识进行物流分析

①运用物流基础知识进行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分析;

②根据企业基本情况进行物流管理的简单判断与设计;

③进行物流系统系统模型的构建并作出系统分析。

3、判断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①针对国家物流情况进行运作模式的分析;

②根据企业基本情况进行绿色物流的简单设计;

③根据生产企业的工作模式进行企业的精益物流分析。

二、教学整体设计

根据设置的三个层次的能力目标,在教学模块中,对应的设置了5个教学模块24个分项目。考虑到学生一开始并不了解物流是什么,在最开始的物流认知模块一直递增到最后的物流发展趋势调查,以培养学生调查和分析物流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

1、能力目标

在专业体系下,根据国家职业认证标准和企业工作的实际要求,归纳其能力目标结构如下:

具体能力目标如下:

(1)能够进行物流活动的基本判断,认识和了解物流企业;

(2)能够进行企业物流构成的分析说明;

(3)能够进行物流系统的分析与简单的模型构建;

(4)能够掌握物流服务理念

(5)能够了解熟悉物流的标准化规格;

(6)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运输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7)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仓储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8)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配送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9)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包装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10)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装卸搬运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11)能够掌握物流的主要作业活动—流通加工作业的要点并进行简单分析;

(12)能够运作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分析;

(13)能够进行不同企业的物流模式的分析;

(14)能够进行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分析说明;

(15)能够独立阐述供应链的相关概念、并进行解释说明;

(16)能够分析国际物流的现状及发展;

(17)能够进行绿色物流的简单设计;

(18)能够进行精益物流的简单设计。

2、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知识目标。从实际工作来看,能够完成某一项作业,必需有相应的指导方法理论,以及相关的知识。

因此,根据能力目标,归纳知识目标如下:

(1)物流的概念,分类及构成;

(2)物流系统的概念、模型构建方式方法;

(3)物流服务的概念

(4)物流的标准化规格与物流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的发展;

(5)运输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6)仓储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7)配送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8)包装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9)装卸搬运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10)流通加工作业的概念、分类、要点与合理化;

(11)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方法;

(12)物流模式的分类与分析方法;

(13)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分析方法;

(14)供应链的概念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5)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重要性、现状及发展;

(16)绿色物流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方法;

(17)精益物流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方法。

(二)教学模块

在能力目标的归纳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中,就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考虑到了教学问题。一个模块就对应一个物流管理基础的大能力,而其中的具体项目则分层到了各个物流基础具体的概念与信息里面。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高新生的项目实践能力,特设计学生进行小组团队的调查活动。这样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完成各个项目,从而持续有节奏的训练学生物流基础的能力。将班级分成6-8人每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物流调查报告的各部分,以及各调查的计划与组织执行,并完成调查内容的分析说明。

即时进行考核,以作业情况和所作的调查报告等进行考核。

三、具体的考核设计

1、平时表现考核

根据平时考勤和回答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给分,占期末成绩30%。每旷课1节,扣1分(可扣至负分)。考核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2、单项训练考核

每次项目学习时,根据演练、训练的情况给分,每个项目给10分,单项考核累计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40%。考核学生单项训练中的调查与分析能力。

3、综合考核

期末设置大任务,根据所有的小调查报告,撰写宝供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在1-2周的时间内完成方案,根据方案情况给分,总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物流企业的综合调查分析能力。

四、教学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对比传统的教学设计,本教学方案的改革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本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再想到作为教师如何符合学生实情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在物流基础课程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在管理信息中体现教学对象,在职业分析中,又特别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基础水平和就业岗位所需。后续的设计就是针对这样的特定对象设计而来的。

(二)以职业为导向

在课程设计的主题部分,首先进行的就是职业分析。将这部分加诸于学习目标之前,就是要让职业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学习目标。分析授课对象及所授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企业需求既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

通过这个分析剔除书本位的思想,更好的符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之前的改革中是没有这样安排的,以至于一开始是从书本出发,从教材的章节中去归纳能力目标,表象上是能力本位,实际上却仍是旧的教学模式。

(三)以能力为核心

通过对职业分析,归纳了物流基础能力有哪些方面,这是整个教学方案的核心所在,教学方案的目标,在在于培养特定学生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这些能力目标,直接产生了后续的知识目标和训练项目。

(四)以项目为载体

能力的培养需要切实,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以一家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公司作为训练素材,以学期末行程整体的企业调查报告为总项目,根据具体的能力目标设计了6个模块小的28个调查与分析小项目。这些项目围绕物流基础能力而设置,每个项目有从之前的学习目标对应的能力、知识目标,以及组织学生训练从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所需要的素材和可展示的成果。这个项目的设计目的在于给学生能力训练一个得以实现的平台,也就是最终形成了学习成果——宝供物流企业调查报告。

在项目设计中,从职业能力出发去指定学习目标,从企业工作实际中选择素材,根据实际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培养学生能力。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如调查宝供物流的标准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分析物流企业的标准化的具体规格与实施情况。

五、可行性分析和效果

方案是需要具备可操作性的,为了保证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物流认知和物流职业的认可度与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

职业分析从物流企业对员工的基础要求出发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成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所设置的项目,就能够从企业中找到任务,进行训练。反过来,也就是说,用企业就是课程教学项目中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训练学生能够完成对物流企业的调查分析,从而掌握物流相关的各项知识与信息,而这些知识与信息将会在今后的企业工作中得以应用与深化。

(二)以代表企业设定整体项目,再以此分设小项目

教学方案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物流公司的整体调查报告。而根据所设定的能力目标,把整体的调查报告分设成了多个小调查报告。由于学生刚入学,并不具备任何的专业背景,因此,把项目细化,仔细引导学生自主调查分析,培养学生的物流素养;从一个个小项目入手,进行简单的、学生可以直接操作的小调查;从而慢慢进行知识的掌握,形成职业认同感。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知识与信息含量丰富的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掌握其基本流程。同时,在掌握了应有的知识的条件下直接具备了调查分析的能力,并形成了职业兴趣与职业认同。

(三)项目安排从简到繁,在前一基础上进行深化

能力目标的设置,分成两到三个层:

第一层是简单的具体事实调查,即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去进行目标的具体情况调查并按要求格式作出调查成果的书面材料。

第二层是进行调查结果的分析,即小组成员可以通力合作,对已经收集的调查成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层次上进行知识点的引入与讲解。

第三层是扩展分析,即能够通过第二层次的分析结果进行泛物流企业的分析,并对物流行业有一定的认识。这个层次是基于第二个层次,将第二个层次的微观分析能力提高到宏观的分析能力上。

也就是各个能力安排从低到高,每一个能力层次是基于前一个层次的提高,从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物流基础的相关内容,逐渐具备良好的物流素养,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石。

以上介绍完毕,在我院“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坚信不断努力和改进,将会为自己,为学院都带来收获。希望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课程。

篇2: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摘要: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物流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现代物流课程,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整体而言,“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与摸索的阶段。因此,提高物流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课程,是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物流;基础;教学改革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促使物流行业成为我国当下的热门行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从物流产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物流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行业的竞争也会加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了物流概念,并且对物流系统的运作加以重视,使得物流效益不断提升,不过与国际物流相比较,我国物流还算是起步阶段,物流运作方面的成本很高,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物流相关人员的能力还不够,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公司不同的物流岗位需求开展教学与训练,以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

篇3: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物流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现代物流课程,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整体而言,“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与摸索的阶段。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发展,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物流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就“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的不足。课程教材、案例资料与教学内容等更新较慢;(2)师资的缺陷。教师自身缺乏物流管理的实战经验,不能及时补充新的案例和实践经验;(3)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足够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这不利于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对“现代物流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篇4: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参照其他高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2.1提出适合“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体系

课程组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理论水平,其次,要积极参加物流管理实践活动,深入到企业一线,在实践中收集第一手资料,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教师在提升自己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基础上,编写“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安排及要求、考核形式、与其他课程联系及分工、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2.2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

(1)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也就是在教学理念上,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边学边做,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出发,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明确不同教学阶段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设置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科目,并逐渐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架构。(3)编制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规定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及实训试题等。

2.3建立互动与仿真式教学方法

(1)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体系。实施教学改革,逐渐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试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联合培养的教学方法。以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力为切入点,下功夫,积极努力进行课程的改革,同时学校方方面面也应大力支持,在软件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该课程不仅要撰写调查报告,而且侧重于技能训练。“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专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中,以物流的各个环节为重点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训练,这个操作系统的上机实验软件主要模拟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的关键环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与国际货代三个方面,通过这个环节的模拟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该专业的管理核心———信息化管理,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类型的业务,通过操作取得结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使每一位学生都提高了实践能力,增长了才干,更加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2)创造多种形式的互动式课堂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自由讨论、撰写论文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布置作业与任务,分小组实施,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拟定方案,并在班上汇报交流。(3)实施案例教学。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根据企业资料编写教学案例,对案例分析的具体过程进行设计,提出供学生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4)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除课堂教学系统以外,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①引导学生访问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网站,查阅专业资料,使用课程专业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等,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的直接外延活动。②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包括各种公司企业、物流中心、立体仓库、港口码头、保税仓库等,积极开展校外的各类专业实践活动。

2.4科学检验教学效果,健全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组全面改革传统考核方法,在每个教学模块和教学单元布置学生课后的任务点和自测练习题,教学课件PPT和任务点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测,建立了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1)注重考核理论、概念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2)实行过程性考核,要对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发言、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E学堂的任务点完成情况)、实践教学中的个人表现和团队成绩等进行全面考核,全部加以记录。(3)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综合得分。

2.5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

课程组教师坚持教学科研相长,基本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的、教学效果良好的、稳定的师资团队。

篇5: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1)编写《物流案例分析手册与习题汇编》一书,该手册以最新的案例为基础,弥补课堂教学中案例资料的不足,并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案例分析,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很好地结合起来。(2)课程组教师进行物流软件系统操作的教学培训。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积极进行课程的改革,花费大量的心血进行课程设计、物流软件系统操作的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有很大的收获。(3)完成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微课视频的制作,这是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基础。(4)制作课程的习题册与试题库,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试。(5)学生通过学习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对后续课程帮助较大,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知识的巩固。

4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1)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但如果能够将物流教学软件挂到网上,可以方便学生随时在线操作,改变计算机实验室授课的方式,效果可以更好。(2)该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懂物流管理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软件操作,使任课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因此,加强物流师资的培训,与各大企业和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物流师资队伍,十分必要与紧迫。(3)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基地,解决学生物流专业实训场所的问题。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好,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总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现代物流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较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要不断努力,在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不断完善,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尝试任重而道远。

相关专题 现代物流说课稿